石嘴山三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命題人:楊程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35分)
(一) 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樂感文化”是李澤厚提出的,在其看來,中國的“樂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種文化模式,《論語》在中華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不體現(xiàn)著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從《論語》來看,“樂感文化”有四重內(nèi)涵。
第一, “樂生”的生命精神。 《論語·鄉(xiāng)黨》云:“廄焚,子退朝,曰: ‘傷人乎? ’ 不問馬。”孔子出于本能地問人有沒有傷亡,可以看出夫子對人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 “樂生”的生命精神也體現(xiàn)為強調(diào)自強不息、韌性奮斗,《子罕》講:“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只有在冰雪嚴寒這般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中,才能磨礪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發(fā)人的生命潛能。 《論語》中“慎終,追遠” (《學而》) 的生命關(guān)懷也是這種“樂生”的生命精神的體現(xiàn),中國人不僅較為重視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義,而且也重視死后的哀榮,因此要“慎終追遠”。正是由于對此世間的“人倫日用”的無比眷戀與喜愛,才產(chǎn)生這種以“慎終” “追遠”為核心的生命關(guān)懷。 “樂感文化”是一種立足于此世間的文化。
第二,“樂群”的生存智慧。 “樂感文化”以“一個世界”的預設為立足點,不構(gòu)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獄的存在。沒有上帝天國可以依賴,只得靠個人的奮斗、靠人與人彼此之間相互扶持,為此中國人重視儒家所強調(diào)的忠、孝、禮、義、仁,強調(diào)人際和諧。正如李澤厚所言;“人處于‘與他人共在’ 的‘主體間性’之中。要使這‘共在’的 ‘主體間性’真有意義、價值和生命,從儒學角度看,便須先由自己做起?!蔽覀円叭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學而》) ,我們才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 。 “樂感文化”具有一種“樂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樂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認為沒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賴,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對生活悲觀失望,而是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衛(wèi)靈公》) ,這種堅信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xiàn)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述而》) ,體現(xiàn)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梁漱溟先生將這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概括為“孔子生活之樂”,并對之闡釋說:“一個人不過幾十年頂多一百年的活頭,眼看要老了! 要死了! 還不趕快樂一樂么? ”
第四,“樂感”的人性追尋。 “樂感文化”的導向是人的主體性的不斷進步與滿足,是尋求“人道”的不斷完成,是在音樂和藝術(shù)的熏陶下達到對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藝術(shù)化把握。
因之,當孔子問及曾點之志時,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先進》) 的“曾點氣象”。此一“樂感”的人性追尋,最終培養(yǎng)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終將中國“樂感文化”這一“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內(nèi)在的詩性智慧完滿呈現(xiàn)出來。
總之,“樂感文化”包含多重內(nèi)涵,蘊含著豐富的學術(shù)價值。 “樂感文化”的研究對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摘編自張鵬舉《從〈論語〉看“樂感文化”的四重內(nèi)涵》)
材料二:
“憂患意識”說是徐復觀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闡釋。他們認為,中國的人文精神躁動于殷周之際,其基本動力便是憂患意識。周人從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歷史嬗變中,發(fā)現(xiàn)了吉兇成敗與當事者行為有密切關(guān)系,及當事者在行為上應負的責任,從而形成了所謂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一種道德意識,是人確立其主體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發(fā)現(xiàn),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進。
憂患意識在儒家思想體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種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詩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點全在一個“如”字上。未臨深淵而如臨,未履薄冰而如履,這才叫憂患意識; 真的臨深而履薄了,斯時需要的便不再是憂患意識,而恰恰是它的對立面——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樂以忘憂之類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憂患并不在憂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對立面,在安樂者之中; 一旦安于所安,樂于所樂,真正的憂患便開始了,臨近了。
儒家所津津樂道的,是理性的快樂,《論語》以樂開篇。學而時習之悅,有朋遠來之樂,人不知而不慍,便都是理性之樂。 《孟子》有所謂君子的三樂,其“父母俱在、兄弟無故”即后來稱之為天倫之樂者,是宗法制度所規(guī)范的樂。而最要緊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樂,這種與道合一、與天地同體的超越之樂便是他們的極樂。這種樂當然也不應獨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與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樂,為同登樂土而服務的樂,進而言之,這種得道之樂,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憂。
(節(jié)選自龐樸《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有刪改)
1. 下列對材料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樂生”是基于對此世間的無比眷戀與喜愛而尊重他人生命價值,強調(diào)自強不息、韌性奮斗,重視“慎終追遠”的生命精神。
B.“樂群”是基于“一個世界”的預設而強調(diào)人人“共在”的“主體間性”,重視彼此相互扶持、輕視個人奮斗的生存智慧。
C.“樂觀”是基于沒有上帝、天主可依賴的觀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實,仍然堅信“人能弘道”、對生活不悲觀失望的人生態(tài)度。
D.“樂感”是在音樂和藝術(shù)熏陶下實現(xiàn)人的主體性的進步與滿足,從而完成“人道”,最終成為
1 (共5頁)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尋。
2. 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材料一對“樂感文化”的審視由整體出發(fā),然后從不同層面加以闡釋,層次清晰。
B. 材料二先追溯“憂患意識”的形成,是為了論述儒家的憂患與快樂都是一種理性精神。
C. 材料一談“樂感文化”,材料二談“憂患意識”,但兩則材料對憂樂關(guān)系都有關(guān)涉。
D. 兩則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獻來闡釋、佐證觀點,雖詳略不同但對文獻的分析同樣細致。
3. 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 )
A.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B. .蓬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漢樂府《露露》)
C.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蘇軾《定風波》)
D.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 材料二摘編自龐樸《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題目中“憂樂圓融”的內(nèi)涵是什么? 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4分)
5.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部分青年人的休閑娛樂除了酒吧、歌廳以外,就是抱著手機打游戲、看視頻、聊八卦等等。有人認為這種娛樂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娛樂化也是“樂感文化”的體現(xiàn)。你認同這種看法嗎? 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認識。(5分)
(二) 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揚州借景
蔣子龍
前不久在揚州參加一個對話會,有位外語學校的女同學說,她喜歡懷舊。這實際是道出了一種揚州的文化現(xiàn)象。
揚州已建城2500余年,古文化的積淀深厚而輝煌。第一為揚州揚名的是大禹,據(jù)《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時分天下為九州,揚州為其中一州,并因“多水而揚波”得名。一些代表著中國文化高峰的詩文圣手,如李白、歐陽修、蘇東坡等,甚至連清皇帝康熙、乾隆,也都為揚州做過廣告……這誰能比得了?
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果不“懷舊”反倒不真實了。而那個女同學又哪里知道,令她惶惑的正是揚州文化的精髓“借古人” “借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以肥沃和提升現(xiàn)代文明的品位。
我們到揚州,第一天看瘦西湖、個園,第二天看何園……這也表明揚州對自己的人文景觀非常自信,尤其是園林文化。古來就有定評: “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br>瘦西湖的發(fā)展,就完全在這個“瘦”字上做文章,要想瘦得美,就得“借景”。充分利用其“瘦”,才建成了“百園之湖”,徐園、閔園、賀園……過去的富商巨賈們,誰買地建了園子,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瘦瘦的湖水像一條曲折回旋的綠絲帶,將,一個個珍珠翡翠般的園林串起來。“一路樓臺梅嶺始,榭曲廊回直到山”。這些園林的主人們必定要盡力突出自己的個性,窮盡玄思妙想,巧奪天工,出奇制勝。這樣就很容易犯一個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犯的錯誤,亂搭亂建,只顧自己,不管整體,或破壞環(huán)境,混亂不堪,貽害無窮; 或相互攀比、相互模仿,景致重復,乃至俗不可耐。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這類錯誤早已司空見慣。
然而,揚州之所以能有瘦西湖,能被尊為“人文古城”,就在于數(shù)百年前,那些各自發(fā)財?shù)纳倘藗?,比現(xiàn)在的規(guī)劃局更有環(huán)境意識和全局觀念,審美品位也更高。他們的訣竅就是一個“借”字。
首先就是“借水”。瘦西湖是魂,丟了這個魂、或毀了這個魂,誰的園子建得再好也一錢不值。誰若能將園林建得成為整個瘦西湖上的一個獨特景點,才算是大功告成。另外,康熙、乾隆都分別六下江南,富豪們要把自家園林造得出類拔萃,就是寄希望能吸引皇上的目光,倘若圣駕光臨,那便是天大的幸事。這就是必須好好“借水”的妙處, “借”得好,整個瘦西湖都是你的,你也是屬于瘦西湖的,皇上到了瘦西湖,就算是到了你家。
其次是“借景”。后建的園林不是要把先建的園林比下去、壓過去,而是以原有的園林為背景,借旁邊的優(yōu)勢襯托自己,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所以,徐園的風格偏實,“露中有藏,淺中求深”; 而凈香園的特點就以空闊為主,“手指目顧,蒼遠無邊”……關(guān)帝殿內(nèi)的一副對聯(lián),集中表達了瘦西湖善于“借景”的真諦: “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
尤其是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的揚州個園,更將一個“借”字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第一是“借竹”自喻,取名“個園”。個者,竹葉也。一根桿子挺著個人,勁直有節(jié)。
然后是“借石”,疊成四季山景。借來幾根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石筍,在一片竹林中破土而出,點綴春意。進得春天的大門,借“皺、漏、瘦、透、秀、丑”的太湖石,壘成一座夏山,灰蒙蒙、濕浸浸,仿佛帶云欲雨。山內(nèi)空靈,有小橋曲折,穹窿石屋,還有大小不等的各種洞窿,“洞洞借景,風情幅幅”。最妙的是它能借來每個進山者的想象力,讓你覺得風從穴來,石壁生涼,小橋流水,魚游鳥棲……最后是借宣石壘成冬山,宣石純白,看似一場大雪覆蓋了山巒,常年不消,寒氣逼人。營造冬山光是“借石”還不夠,還要“借風”,在背面的墻上打了24個孔眼,名曰“風音洞”,實際是起到一個大音箱的作用,每當風起,呼呼有聲,為冬山制造“北風呼嘯”的效果。 2 (共5頁)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還有更絕的,走過冬山,在西墻上會發(fā)現(xiàn)兩個“窺春洞”,透過此洞可見外面一片盎然生機,
綠竹蒼翠,春筍挺拔……此謂“借春”!
探訪揚州,深為其“借”的藝術(shù)而嘆服。舉一反三,一部人類的歷史到處一個“借”字,借
道、借光……善于借景者智,善于借力者強。盛唐時期,揚州是東南第一大都會,到明清,揚州
成為當時世界上10個擁有5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之一……現(xiàn)今世界,既多極多元多中心,又呈
現(xiàn)一體化趨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損俱損。此時借鑒揚州文化中的這個
“借”字,真是意味無窮,受用不盡。
(節(jié)選自《揚州借景》,有刪改)
文本二:
后記
支撐我還有勇氣編這本書的是后半部分的散文,自覺讓讀到它的人不是浪費時間。我的“文
學世界”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部分是虛擬的,這就是小說; 另一部分是現(xiàn)實的,那便是散文。小說
靠的是想象力和靈魂的自由,而散文靠的是情緒的真誠和思想的鋒芒。我已不記得是怎樣開始寫
散文的,仿佛這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必定會發(fā)生的事情。這類文字對生活、對自己具有
一種更直接的真實意義,從中可清晰地看出我思想脈絡的走向。我的視野、境界、文字,似乎也
是隨著寫散文一點點打開、擴充的,正是散文使我認識到命運待我不薄,讓我走過了那么多地方,
見識了那么多風物。
書稿編成,定名為“借景”——我寫過一篇散文《揚州借景》揚州之美在于會“借景”。我
的文字也是從生活中借來的風景。
(節(jié)選自蔣子龍小說、散文集《借景·后記》有刪改)
6. 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由一個學生愛懷舊寫起,道出揚州無時無刻不在“懷舊”的現(xiàn)象,揚州文化的精髓是“借
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提升現(xiàn)代文明的品位。
B. 徐園、閔園等園是在瘦西湖的“瘦”字上做文章,充分做到了“借景”; 個園“借竹”“借石”
等更將“借”字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C. 瘦西湖、個園、何園、徐園、凈香園等廳園的建造都在“借”字上下功夫,這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
建造者的審美品位比現(xiàn)在的人更高。
D. 文本二最后一句說“我的文字也是從生活中借來的風景”,這既指出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又指作
者對自己作品給讀者帶來的愉悅的自信。
7. 下列對文本一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第二自然段在寫揚州歷史文化悠久時,寫清皇帝康熙、乾隆為揚州做過廣告的內(nèi)容,為寫富豪
們建造園林吸引皇上目光做鋪墊。

B. 文章在記敘和描寫中不時穿插議論和抒情等,幾種表達方式自然銜接,有機融合,豐富了文章
的表現(xiàn)形式,進一步增強了表現(xiàn)力。
C. 寫到揚州的各式園林時,作者引用的“一路樓臺梅嶺始,榭曲廊回直到山”等詩句和幾處“人
文古城”的評價,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
D. 文章文筆優(yōu)美,寫景如畫:最顯著的文字特點是多用短句,尤其善用四字短語,形成生動活潑、
節(jié)奏明快、典雅富有韻味的效果。
8. 文本一以“借”統(tǒng)攝全文,請簡要分析。 (4分)
9. 文本二指出, “散文靠的是情緒的真誠和思想的鋒芒”,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這一主張的。
(6分)
二、古詩文閱讀 (38分)
(一) 文言文閱讀 (本題共5小題,19分)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 卻賢者,行也。口行
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夫耀蟬者,務在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
樹,無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
(節(jié)選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問于管仲曰: “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無害于霸乎? ”管仲對曰: “此極非其
貴者耳; 然亦無害于霸也?!被腹唬骸昂稳缍Π? ”管仲對曰: “不知賢,害霸; 知而不用,
害霸; 用而不任, 害霸;任而不信, 害霸;信而復使小人參之, 害霸。”桓公: “善?!?br>子路問于孔子曰: “治國何如? ”孔子曰: “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 “中行氏尊賢
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 “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
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仇之。賢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 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注】中行氏:春秋時晉國掌權(quán)的六大家族之一。(節(jié)選自《說苑·尊賢》)
材料三:
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
周為何陳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fā)意,乃
臣家客馬周也?!碧诩慈照僦?,未至間,遣使者四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說,詔直門下
省。明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命稱職,累除中書舍人。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
太宗嘗曰: “我于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笔四辏瑲v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
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
3
(共5頁)

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甚慎至。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于朕,實藉此人共
康時政也?!?br>(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任賢》)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
分)
口行A相反B而欲賢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難乎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任而不信”的“而”與《十二章》中的“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義相同。
B. “務在明其火”中的“明”與《四章》中的“自見者不明”的“明”含義不同。
C. “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的“家”與《兼愛》中“大夫各愛其家”的“家”含義不同。
D. “帝大說”中的“說”和《五石之弧》中的“客得之,以說吳王”的“說”含義不同。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荀子使用“耀蟬”打比方,形象地闡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的道理。
B. 針對桓公的疑問,管仲認為故意讓酒肉腐壞,這樣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業(yè)。
C. 孔子認為假如中行氏沒有看輕不肖的人,他們就不會產(chǎn)生仇恨,中行氏也就不會滅亡。
D. 太宗讓百官上書談論得失,常何上奏了馬周給他講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8分,每句4分)
(1)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
(2) 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仇之。
14. 材料二中,管仲對重視賢人有明確的態(tài)度。你認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體現(xiàn)了管仲的哪些
態(tài)度? (2分)
(二) 古代詩歌閱讀 (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 15~16 題。
大人詩①
陸九淵②
從來膽大胸膈寬,虎豹億萬虬龍千,從頭收拾一口吞。
有時此輩未妥帖,哮吼大嚼無毫全。
朝飲渤凝水,暮宿昆侖巔。
連山以為琴,長河為之弦。
萬古不傳音,吾當為君宣。
【注】①大人詩:一作“少時作”,為詩人17歲時作。②陸九淵,南宋思想家、教育家,繼承了
孟子的“大體”思想,將《孟子》列入“四書”; 創(chuàng)立“心學”,主張“心即理” “立大志,做
4
大人”等。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從詩的題目和內(nèi)容都可以看出,詩人陸九淵少年時期就有非同尋常的志向。
B. 詩人表達胸襟開闊時以強襯強:即使咆哮大嚼的虎豹虬龍,也會遁逃避之。
C.“朝飲”二句構(gòu)成對偶,句式整齊; “連山”二句運用比喻手法,想象奇特。
D. 本詩先用七言后用五言,不求每句字數(shù)的一致,便于抒發(fā)自由奔放的情感。
16. 少年陸九淵的“膽大”在詩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請簡要概括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寫 (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十二章》中,孔子既強調(diào)了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diào)人要自我反思的兩句是
“ , ” 。
(2) 《大學之道》中用“ , ”兩句強調(diào)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
要把修養(yǎng)品性作為根本。
(3)自我夸耀只得一時風光,難以維持長久。 《四章》中“ , ”兩
句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4) 《無衣》中強調(diào)在備戰(zhàn)時刻,我們要全程動員,從“ ”到“ ”,最后到
“修我甲兵”,可謂是全副武裝,整裝待發(fā)。
(5) 《春江花月夜》中中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的句子是
“ , ” 。
(6)李白在《將進酒》中表面宣揚及時行樂,實為宣泄憤慨之情,因懷才不遇而暫時沉醉酒鄉(xiāng)的
詩句是“ , ” 。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 ”一句,是說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
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而表現(xiàn)作者既然生不能相見,那就夢中相逢的
一句是“ ”。
(8) 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把秦始皇享樂時的樂聲與百姓的市井>
語言進行對比,突出秦始皇只顧自己享樂而不知顧惜百姓。
(9) 杜甫《登岳陽樓》中虛實結(jié)合,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的句子是
“ , ”。
(10)《論語》有言“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在《諫太宗十思疏》中,“ , ”.
兩句表述了相似的選賢納諫的觀點。
(共5頁)
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 語言文字運用Ⅰ (本題共3小題,9分)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春風拂過,大地一片綠意盎然、萬紫千紅。然而,春風喚醒的不僅是紅花綠葉,還有一群饑腸轆轆的植食者。植食者對植物來說,常常被視為單一的取食關(guān)系,是非善意的訪問者、掠奪者。
事實上,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植物與植食者之間早已充滿了錯綜復雜的愛恨情仇。植物與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現(xiàn)象 ① ,然而,它們之間并非只有勢不兩立的仇恨。有的植食者在滿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會對植物趕盡殺絕,而是懂得“收斂”,也給自己留了一條后路;既然植食者做出讓步,植物也懂得“妥協(xié)”,往往不再斤斤計較,而是愿意做出一部分犧牲作為回饋。雙方做出的讓步可以 ② ,實現(xiàn)和睦相處,甚至雙方還能 ③ ,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關(guān)系。頭細蛾與葉下珠就建立了這樣一種協(xié)同進化的關(guān)系。在葉下珠的種子成熟時,頭細蛾幼蟲也剛好從葉下珠的果實里孵化出來,并依靠取食種子成長。此時,葉下珠并沒有做出反抗,而是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的一部分種子拿來飼養(yǎng)頭細蛾的幼蟲,直至其化蛹。到了第二年開春,蛹破繭變?yōu)槟軌蝻w翔的頭細蛾成蟲時,又為葉下珠提供傳粉服務,幫助其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18. 請在文中橫線外填入恰當?shù)某烧Z。 (3分)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的“收斂”一詞所用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 荷蘭素有“歐洲花園”之美譽。
B. 這里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 門外釘一塊“工房重地,閑人莫入”的木牌。
D. 據(jù)說,因為蘆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
20.原文劃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及表達效果。 (3分)
(二) 語言文字運用Ⅱ (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題。
最近,一款洗衣液瓶子造型的奶茶走紅網(wǎng)絡,多地餐飲企業(yè)陸續(xù)推出類似產(chǎn)品。 ① ,也有人質(zhì)疑,如此包裝是否會對兒童產(chǎn)生誤導,造成誤食風險。 目前,最早推出“洗衣液奶茶”的南京市某餐飲店已更換奶茶包裝,當?shù)厥袌霰O(jiān)督管理部門也表示,已接到相關(guān)投訴,將展開調(diào)查。為吸引消費者而努力創(chuàng)新本無可非議,但無論是產(chǎn)品本身,還是產(chǎn)品包裝,一切創(chuàng)新嘗試還必須恪守食品安全倫理底線。據(jù)媒體報道,此前有不少因外包裝相似而誤食的事件??梢?,包裝除了追求新奇好看, ② 。一味追求吸引眼球,讓產(chǎn)品暗藏安全隱患,最終只會失去市場、失了人心。 ③ ,把產(chǎn)品品質(zhì)和消費者體驗放在第一位,在合理范圍內(nèi)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增強產(chǎn)品的競爭力,在市場上贏得口碑、走得長遠。
21.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
超過15個字。 (6分)
22. 劃波浪線部分有3處語病,請加以修改??梢赃m當增刪詞語,但不能改變原意。 (3分)
四、作文 (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趴在魚缸里曬太陽的烏龜對剛被捕撈起來的鰣魚說: “哎,你馬上就要成為盤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樣呼吸自由的空氣了?!宾堲~奄奄一息: “雖然我的生命短暫,但我至少領(lǐng)略過江海的遼遠:你的生命再長,卻從未欣賞過魚缸外的山色湖光。”烏龜悠閑地踱了幾步,笑著: “連生命都沒有了,還拿什么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這個寓言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全面理解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作文:不少于 800字:不得套作、抄襲。 5 (共5頁)

相關(guān)試卷

2024屆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屆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屆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4屆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共1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

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

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

2022-2023學年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2022-2023學年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