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乙醇、乙酸的結構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2.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考點一 乙醇和乙酸的結構與性質
考點二 基本營養(yǎng)物質——糖類、油脂、蛋白質
微專題25 有機化學反應中的定量關系及應用
微專題26 重要有機實驗再落實
1.乙醇、乙酸的結構和性質的比較
2.羥基氫的活動性順序
3.乙酸乙酯的制取(1)實驗原理
(4)反應條件及其意義①加熱,主要目的是提高反應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揮發(fā)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②濃硫酸的作用:作催化劑,提高反應速率;作吸水劑,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③可適當增加乙醇的量,提高乙酸的轉化率。④有冷凝回流裝置,可提高產率。(5)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溶解乙醇。(6)實驗現(xiàn)象:在飽和Na2CO3溶液上方有透明的、具有香味的油狀液體。
4.乙酸乙酯的水解反應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可發(fā)生水解反應。
CH3COONa+C2H5OH
(1)用95%的酒精殺滅新冠病毒效果最好 (  )錯因: 。(2)乙醇、乙酸與Na2CO3溶液反應均產生CO2(  )錯因: 。(3)乙醇能與金屬鈉反應,說明在反應中乙醇分子斷裂C—O鍵而失去羥基(  )錯因: 。
75%的醫(yī)用酒精殺滅細菌、病毒的效果最好
乙醇沒有酸性,不能與Na2CO3溶液反應
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是—OH上的活潑氫原子被置換,C—O鍵未
(4)可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  )錯因: 。
完成下列各步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反應類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
取代反應(或水解反應)
題組一 乙醇、乙酸的性質及應用
1.下列關于乙醇、乙酸的性質敘述錯誤的是A.乙酸乙酯、油脂與NaOH溶液反應均有醇生成B .0.1 ml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生成0.05 ml H2,說明每個乙醇分子中有 一個羥基C.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D.將銅片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后插入無水乙醇中,放置片刻,銅片質量 最終不變
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乙醇可以被氧化為乙酸,二者都能發(fā)生酯化反應B.乙醇易燃燒,污染小,只能在實驗室中作燃料C.常在燃料乙醇中添加少量煤油用于區(qū)分食用乙醇和燃料乙醇,因為煤 油具有特殊氣味D.除去乙醇中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餾
解析 乙醇可以先氧化為乙醛,乙醛再氧化為乙酸,乙醇、乙酸都能發(fā)生酯化反應,故A正確;乙醇易燃燒,污染小,乙醇除在實驗室作燃料外,還可用于生產乙醇汽油,故B錯誤;煤油有特殊氣味,所以常在燃料乙醇中添加少量煤油用于區(qū)分食用乙醇和燃料乙醇,故C正確;乙酸與CaO反應生成的離子化合物醋酸鈣沸點較高,而乙醇的沸點低,蒸餾時乙醇以蒸氣形式逸出,得到純凈乙醇,故D正確。
3.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藥物達菲,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莽草酸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種官能團C.可發(fā)生加成和取代反應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羥基均能電離出H+
解析 分子式應為C7H10O5,A項錯誤;該分子中含有羧基、羥基和碳碳雙鍵3種官能團,B項錯誤;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可發(fā)生加成反應,含有羧基、
羥基均可發(fā)生酯化反應,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另外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氫原子也可被鹵素原子取代而發(fā)生取代反應,C項正確;在水溶液中羧基能電離出H+,而羥基不能電離出H+,D項錯誤。
4.分子式為C2H4O2的有機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質:①A+Na―→迅速產生氣泡;
(1)根據上述信息,對該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斷是_____(填字母)。A.一定含有—OH B.一定含有—COOHC.有機化合物A為乙醇 D.有機化合物A為乙酸
解析 根據A的分子式及A的化學性質推知A為乙酸。
(2)A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A和CH3CH2OH反應生成的有香味的物質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
2CH3COOH+2Na―→2CH3COONa
CH3COOCH2CH3
解析 乙醇和CH3COOH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5.將1 ml乙醇(其中的羥基氧用18O標記)在濃硫酸存在并加熱下與足量乙酸充分反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成的水分子中一定含有18O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C.可能生成45 g乙酸乙酯D.不可能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88的乙酸乙酯
題組二 乙酸乙酯的制備原理及操作
6.實驗室用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甲試管中先加濃硫酸,再加乙醇和乙酸B.乙試管中導管不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倒吸C.加入過量乙酸,可使乙醇完全轉化為乙酸乙酯D.實驗完畢,可將乙酸乙酯從混合物中過濾出來
解析 向甲試管中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待溶液冷卻后再加入乙酸,A錯誤;乙試管中導管不伸入液面下,可以防止倒吸現(xiàn)象的發(fā)生,B正確;加入過量乙酸,可提高乙醇的轉化率,但由于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因此不能使乙醇完全轉化為乙酸乙酯,C錯誤;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液體物質,因此實驗完畢,可將乙酸乙酯從混合物中通過分液分離出來,D錯誤。
7.1-丁醇和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通過酯化反應制得乙酸丁酯,反應溫度為115~125 ℃,反應裝置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熱B.長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純乙酸丁酯需要經過水、氫氧化鈉溶液洗滌D.加入過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轉化率
解析 乙酸丁酯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容易發(fā)生水解,C項錯誤;在可逆反應中,增加一種反應物的用量可以提高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D項正確。
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注意事項(1)加試劑時的順序:乙醇→濃H2SO4→乙酸,不能先加濃H2SO4。(2)濃H2SO4在酯化反應中的作用是催化劑和吸水劑。(3)加熱要均勻,防止乙醇、乙酸大量揮發(fā)和液體暴沸。(4)長導管起導氣、冷凝的作用,不能伸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以防倒吸。(5)從化學平衡角度考查:多加1 mL乙醇,平衡正向移動,增大乙酸的轉化率;濃硫酸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動;及時蒸出產物乙酸乙酯,使平衡正向移動。(6)忘記加沸石應停止加熱,冷卻后再補加。
1.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化學組成
2.糖類的性質(1)葡萄糖(五羥基醛)
C6H12O6+6O2―→6CO2+6H2O
(2)二糖(蔗糖、麥芽糖)在稀酸催化下發(fā)生水解反應,如1 ml蔗糖水解生成1 ml葡萄糖和1 ml果糖,1 ml麥芽糖水解生成2 ml葡萄糖。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麥芽糖       葡萄糖
(3)多糖(淀粉、纖維素)①淀粉與纖維素均能水解,纖維素較難水解,二者水解的最終產物都是 。
淀粉或纖維素     葡萄糖
②常溫下,淀粉遇碘變 。
3.油脂的性質(1)油脂的水解酸性條件下的水解為可逆反應,產物為 、 ;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皂化反應)趨于完全,產物為 、甘油。(2)油脂的氫化油脂氫化在工業(yè)上用于生產 ,便于運輸和儲存。
5.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用途(1)糖類的用途
(2)油脂的用途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生產 和甘油。(3)蛋白質的用途①人類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②在工業(yè)上有很多用途,動物的毛和皮、蠶絲可制作服裝。③絕大多數酶是一種特殊的 ,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催化劑。
(1)淀粉、纖維素和油脂都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錯因: 。(2)植物油和礦物油的組成相同(  )錯因: 。(3)油脂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可發(fā)生水解反應,且產物相同(  )錯因:。
礦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烴,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在酸性條件
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
(1)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機物不一定是糖類,如CH3COOH[C2(H2O)2]。(2)葡萄糖與果糖、蔗糖與麥芽糖互為同分異構體,但淀粉與纖維素不互為同分異構體(因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3)油脂雖然相對分子質量較大,但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4)礦物油屬于烴類物質,是石油及石油的分餾產品的主要成分。(5)動、植物油脂屬于酯類,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營養(yǎng)物質。
題組一 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
1.糖類、油脂、蛋白質為食物中的基本營養(yǎng)物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糖類、油脂、蛋白質中都只含C、H、O三種元素B.糖類、油脂、蛋白質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C.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D.淀粉、纖維素分子組成都可表示為(C6H10O5)n,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解析 蛋白質中還含有N、S等元素,A錯誤;單糖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B錯誤;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高級脂肪酸甘油酯,C正確;淀粉和纖維素因分子式上的n值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D錯誤。
2.光滑大米十分耐看,但在購買時要慎重,因為市場上曾出現(xiàn)過不法商販利用石蠟等工業(yè)用油給大米進行“拋光”處理后冒充優(yōu)質米以牟取暴利的現(xiàn)象,食用油與石蠟油雖然都稱為油,但從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上看,它們是完全不同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食用油屬于有機物,石蠟屬于無機物B.食用油屬于純凈物,石蠟屬于混合物C.食用油屬于酯類物質,石蠟屬于烴類D.食用油屬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蠟屬于小分子化合物
解析 食用油和石蠟都屬于有機物,故A錯誤;天然油脂和石蠟都是混合物,故B錯誤;食用油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酯,石蠟屬于烴類,故C正確;食用油的成分是油脂,油脂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錯誤。
3.美國化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萊恩·科比爾卡因進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內在工作機理而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蛋白質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質僅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C.蛋白質和纖維素不互為同分異構體D.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解析 蛋白質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確;蛋白質分子中還可能含有P、S等元素,故B錯誤;纖維素只含C、H、O元素,與蛋白質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C正確;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故D正確。
題組二 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性質及應用
4.(2019·青島期末)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敘述均正確,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5.(2020·湖南醴陵高二下學期期中)甲殼素(chitin)又名甲殼質、殼多糖、殼蛋白。有關專家認為,甲殼素是繼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之后維持人體生命的第六要素。以下關于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這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甘油酯組成的混合物,有固定的熔沸點B.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能發(fā)生銀鏡反應C.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硫酸銨溶液后產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D.脂肪能發(fā)生皂化反應,生成甘油和高級脂肪酸鹽
解析 B對,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葡萄糖屬于還原性糖,含有醛基能發(fā)生銀鏡反應;C對,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硫酸銨溶液后產生沉淀屬于鹽析,鹽析是可逆過程,加水能重新溶于水;D對,脂肪屬于酯,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為皂化反應,能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級脂肪酸鹽。
6.某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水解的情況:
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沒有水解D.淀粉已發(fā)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 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加熱至沸騰,有紅色沉淀生成,說明淀粉已經水解;另取混合液加入碘水,由于混合液中含過量的NaOH溶液,與I2反應導致無法判斷是否水解完全。
淀粉水解產物檢驗時應注意的問題(1)檢驗水解剩余淀粉時,必須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為碘能與NaOH溶液反應。(2)淀粉、蔗糖的水解實驗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劑,而與銀氨溶液反應或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實驗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所以檢驗淀粉或蔗糖的水解產物前應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
1.正誤判斷(1)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熱;再加入銀氨溶液,未出現(xiàn)銀鏡,則蔗糖未水解(  )(2017·江蘇,13C)(2)糖類化合物也稱為碳水化合物(  )(2017·全國卷Ⅱ,7A)(3)蛋白質是僅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物質(  )(2017·全國卷Ⅱ,7C)(4)乙醇和水都可與金屬鈉反應產生可燃性氣體,則乙醇分子中的氫與水分子中的氫具有相同的活性(  )(2017·全國卷Ⅱ,10B)(5)用乙酸浸泡水壺中的水垢,可將其清除,則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2017·全國卷Ⅱ,10C)
(6)植物油氫化過程中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2017·全國卷Ⅲ,8A)(7)淀粉和纖維素互為同分異構體(  )(2017·全國卷Ⅲ,8B)
2.(2020·海南,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新榨油脂不及時干燥脫水易變質B.聚氯乙烯可制作食品內包裝材料C.維生素C可作預包裝食品抗氧劑D.鹵水點豆腐本質屬于蛋白質聚沉
解析 新榨油脂若不及時干燥脫水,水中含有的微生物等物質可以將油脂氧化,使油脂變質,A正確;聚氯乙烯為3類致癌物質,具有毒性,不可作為食品包裝材料,B錯誤;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可作為預包裝食品的抗氧化劑,C正確;向豆?jié){中加入鹵水,使豆?jié){中的蛋白質發(fā)生聚沉,D正確。
3.(2019·全國卷Ⅱ,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所涉及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B.蠶絲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蠟炬成灰”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D.古代的蠟是高級脂肪酸酯,屬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 “蠟炬成灰”是指蠟燭燃燒,這屬于氧化反應,C項正確;在古代蠟燭通常由動物油脂制成,動物油脂的主要成分為高級脂肪酸酯,其不屬于高分子聚合物,D項錯誤。
4.(2018·全國卷Ⅰ,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蔗糖、果糖和麥芽糖均為二糖B.大多數酶是具有高選擇催化性能的蛋白質C.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5.(2018·全國卷Ⅰ,9)在生成和純化乙酸乙酯的實驗過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解析 A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離乙酸乙酯的操作,D是蒸發(fā)操作,在生成和純化乙酸乙酯的實驗過程中未涉及。
A組1.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古代文獻中就記載了燒酒制備工藝“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燒酒復燒二次,價值數倍也”。這里用到的分離方法可以用于分離下列哪組物質A.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B.四氯化碳和水C.乙醇和水 D.氯化鈉和硝酸鉀
解析 “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燒酒復燒二次,價值數倍也”,這里用到的分離方法屬于蒸餾。A項,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均是固體,不能用蒸餾法分離,錯誤;B項,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實現(xiàn)分離,錯誤;C項,乙醇和水互溶,需要用蒸餾法分離,正確;D項,氯化鈉和硝酸鉀均是固體,不能用蒸餾法分離,錯誤。
2.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合成特殊蛋白質的三位科學家。下列有關蛋白質、酶和氨基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在人體內作催化劑的大多數酶的活性溫度約為37 ℃B.大多數酶是能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C.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化學性質相同D.在合成反應中酶作催化劑時要避免重金屬鹽
解析 蛋白質能發(fā)生水解反應,氨基酸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為氨基酸,二者化學性質不相同。
3.下列關于乙醇和乙酸的說法錯誤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調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條件下,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C.乙醇可由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D.乙醇和乙酸之間能發(fā)生酯化反應,酯化反應的逆反應為皂化反應
解析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調味品的主要成分,A項正確;相同條件下,與金屬鈉反應時,—COOH易電離出氫離子,則乙醇比乙酸反應慢,B項正確;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制得乙酸,C項正確;乙醇和乙酸之間能發(fā)生酯化反應,酯化反應為可逆反應,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為皂化反應,D項錯誤。
4.(2020·蘇州校級期末)下列關于酯化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CH3CH218OH與CH3COOH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H218OB.反應液混合時,順序為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后加乙酸C.乙酸乙酯不會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D.用蒸餾的方法從飽和Na2CO3溶液中分離出乙酸乙酯
解析 A項,CH3CH218OH與CH3COOH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錯誤;B項,濃硫酸的密度比乙醇大,溶于乙醇放出大量的熱,為防止酸液飛濺,加入藥品時應先在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邊振蕩邊將濃硫酸慢慢加入試管,最后加入乙酸,正確;C項,乙酸乙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可生成乙酸和乙醇,錯誤;D項,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分層,因此應采取分液操作實現(xiàn)二者的分離,錯誤。
5.下列有關有機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①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為發(fā)生了加成反應②利用糧食釀酒經歷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學變化過程③淀粉、油脂、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④石油的分餾和煤的干餾都發(fā)生了化學變化⑤淀粉遇碘變藍色,葡萄糖能與新制Cu(OH)2發(fā)生反應⑥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體析出,所以蛋白質均發(fā)生了鹽析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⑤⑥
解析?、倬垡蚁┧芰系睦匣且驗榘l(fā)生了氧化反應,錯誤;②利用糧食釀酒經歷了淀粉水解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轉化為乙醇的化學變化過程,正確;③淀粉、油脂、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正確;④石油的分餾是物理變化,煤的干餾是化學變化,錯誤;⑤淀粉遇碘變藍色,葡萄糖含有醛基,能與新制Cu(OH)2發(fā)生反應,正確;⑥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體析出,其中前者是鹽析,后者是變性,錯誤,答案選B。
6.乙醇的下列反應與其官能團無直接關系的是A.乙醇和活潑金屬反應B.乙醇和氧氣在Cu的催化下反應C.乙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D.乙醇在空氣中燃燒
解析 A項,乙醇與活潑金屬反應,是羥基參與反應,與官能團有關;B項,乙醇和氧氣在Cu的催化下反應,是羥基被氧化為醛基,與官能團有關;C項,乙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是羥基被氧化,與官能團有關;D項,乙醇在空氣中燃燒,所有的化學鍵都斷裂,與官能團無關。
7.(2020·唐山模擬)下列與有機物結構、性質相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B.乙醇分子中含有氫氧根,一定條件下能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C.苯和硝酸反應生成硝基苯,乙酸和乙醇反應生成乙酸乙酯,二者反應 類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說明苯分子中沒有與乙烯分子中類 似的碳碳雙鍵
解析 羥基與氫氧根不同,B項錯誤。
8.(2019·濰坊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纖維素、蛋白質和油脂都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環(huán)己烷和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鑒別C.植物油氫化、塑料和橡膠的老化過程中均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解析 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項錯誤;環(huán)己烷和苯都不與高錳酸鉀反應且密度均比水小,不能鑒別,B項錯誤;塑料和橡膠的老化發(fā)生的是氧化反應,不是加成反應,C項錯誤。
9.(2020·桂林市第一次聯(lián)合調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以乙醇、空氣為原料可制取乙酸B.甲苯分子中最多13個原子共平面C.淀粉、油脂和蛋白質都是可以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D.分子式為C5H12O的醇共有8種結構
解析 醇羥基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羧基,可以用乙醇、空氣為原料制取乙酸,故A正確;甲苯中苯基有11個原子共平面,甲基中最多有2個原子與苯基共平面,則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3個原子共平面,故B正確;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錯誤;C5H12的同分異構體有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2、C(CH3)4共3種,其中CH3CH2CH2CH2CH3有3種H原子,CH3CH2CH(CH3)2有4種H原子,C(CH3)4只有1種H原子,故羥基(—OH)取代1個H得到的醇有3+4+1=8種,故D正確。
10.固體酒精因儲存和運輸方便而被廣泛使用。其制備方法之一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將酒精加熱到60 ℃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B.上述過程中,有酸堿中和反應發(fā)生C.上述過程中,加入NaOH發(fā)生皂化反應D.常溫下,硬脂酸鈉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 A項,溫度升高,硬脂酸的溶解度增大,將酒精加熱到60 ℃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正確;B項,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屬于酸堿中和反應,正確;C項,皂化反應是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硬脂酸不是油脂,錯誤;D項,常溫下,硬脂酸鈉以酸根離子和鈉離子存在于水中,故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確。
11.某石油化工產品X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X是制取聚乙烯的單體B.Y+乙酸―→W是酯化反應,也是取代反應C.Y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D.W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不能與硫酸反應
解析 X是乙烯,Y是乙醇,Z是乙醛,W是乙酸乙酯,由此可知A、B、C三項均正確;酯在酸、堿溶液中均能發(fā)生水解反應,D項錯誤。
B組1.(2020·深圳市線上統(tǒng)一測試)阿巴卡韋(Abacavir)是一種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有抗病毒功效。關于其合成中間體M(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與環(huán)戊醇互為同系物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C.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D.可用碳酸鈉溶液鑒別乙酸和M
解析 M中含有兩個羥基,與環(huán)戊醇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故A錯誤;M中有4個碳原子都是飽和碳,不可能共平面,故B錯誤;M中含有碳碳雙鍵和羥基,能夠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使其褪色,M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故C錯誤;乙酸與碳酸鈉能夠發(fā)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M不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利用碳酸鈉能鑒別乙酸和M,故D正確。
2.(2020·福建四校第二次聯(lián)考)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存在含有六元環(huán)的同分異構體B.裂化汽油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方法是加入新制生石灰,經過濾后即得乙醇
解析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烴,能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故不能作為溴水中溴的萃取劑,B項錯誤;CaO與水反應后,蒸餾得到乙醇,C項錯誤;可以利用a含有碳碳雙鍵而b不含碳碳雙鍵通過溴水鑒別,D項錯誤。
3.(2020·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學調研)已知有機物 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有關該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C6H11O4B.可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C.既能發(fā)生取代反應,又能發(fā)生加成反應D.是乙酸的同系物,能和碳酸鈉反應
4.(2020·昆明市高三“三診一模”)有機物G( )能添加在牙膏、口香糖中以增強香氣。下列關于G的說法錯誤的是A.分子式為C11H14OB.一氯代物有8種(不考慮立體異構)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能發(fā)生取代、加成、氧化反應
解析 根據有機物G的結構簡式,可知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11H14O,故A說法正確;該有機物中有8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原子,則一氯代物有8種,故B說法正確;
該有機物能發(fā)生取代反應,碳碳雙鍵和羰基能發(fā)生加成反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即發(fā)生氧化反應,故D說法正確。
5.(2020·湖南湘潭一中等六校聯(lián)考)聚乙二醇滴眼液的商品標簽部分信息如圖所示(乙二醇的結構簡式為HOCH2CH2OH),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A.乙二醇與丙二醇互為同系物B.聚乙二醇和丙二醇均為無毒、易溶于水的有機物C.乙烯、乙二醇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D.一定條件下,乙二醇與足量乙酸充分酯化所得產物的分子式為 C6H12O4
解析 乙二醇與丙二醇的結構相似,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二者互為同系物,A項正確;聚乙二醇和丙二醇可以作為滴眼液,說明二者均為無毒、易溶于水的有機物,B項正確;乙烯含有碳碳雙鍵,乙二醇含有羥基,二者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均被氧化,C項正確;乙二醇與足量乙酸充分酯化所得產物的分子式為C6H10O4,D項錯誤。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三種有機物中都存在2種官能團B.乳酸和丙烯酸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1 ml乳酸最多能與2 ml Na發(fā)生反應D.三種有機物均能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6.已知三種有機物存在如下轉化關系:
解析 丙酮酸中存在羧基和酮基,乳酸中存在羧基和羥基,丙烯酸中存在羧基和碳碳雙鍵,A項正確;由乙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可知乳酸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丙烯酸中存在碳碳雙鍵,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項正確;乳酸中的羥基和羧基均能與金屬鈉發(fā)生置換反應,C項正確;乳酸中存在羧基和羥基兩種官能團,能發(fā)生縮聚反應生成高聚物,丙烯酸中有碳碳雙鍵,可以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高聚物,但丙酮酸不能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項錯誤。
7.(2020·安徽省江淮十校聯(lián)考)BASF高壓法制備醋酸,所采用鈷碘催化循環(huán)過程如圖所示,則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A.CH3OH轉化為CH3I的有機反應 類型屬于取代反應B.從總反應看,循環(huán)過程中需不 斷補充CH3OH、H2O、CO等C.與乙酸乙酯互為同分異構體且 與CH3COOH互為同系物的物質 有2種結構
D.工業(yè)上以淀粉為原料也可以制備醋酸
解析 CH3OH轉化為CH3I,羥基被碘原子取代,反應類型屬于取代反應;該循環(huán)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O+CH3OH―→CH3COOH,故此循環(huán)中不需要不斷補充水;與乙酸乙酯互為同分異構體且與CH3COOH互為同系物的物質有CH3CH2CH2COOH、(CH3)2CHCOOH,有2種。
8.草本植物石菖蒲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廣泛應用于癲癇、中風等的治療,其活性物質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對于該活性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A.分子中含有四種官能團B.能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1 ml該活性物質最多消耗4 ml NaOH
解析 根據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羥基、羧基、酯基、碳碳雙鍵四種官能團,故A正確;該有機物中含有羧基,能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故B正確;
該有機物結構中含有羥基,具有醇的性質,含有碳碳雙鍵,具有烯烴的性質,故該物質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確;該有機物含有酯基和羧基,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則1 ml該活性物質最多消耗2 ml NaOH,故D錯誤。

相關課件

2023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30講++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30講++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共1頁。

2023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30講+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30講+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濃硫酸乙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 第9章 第45講 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 第9章 第45講 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含解析),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習目標,真題演練明確考向,課時精練鞏固提高,內容索引,知識梳理·夯基礎,2實驗裝置,3反應特點,錯誤的寫明原因,發(fā)生變化,加成反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9章第2講 乙醇和乙酸(含解析)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9章第2講 乙醇和乙酸(含解析)

人教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9.2乙醇和乙酸基本營養(yǎng)物質課件

人教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9.2乙醇和乙酸基本營養(yǎng)物質課件

2022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9章 第2講 乙醇和乙酸

2022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9章 第2講 乙醇和乙酸

2022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步步高)第九章 第45講 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課件

2022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步步高)第九章 第45講 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