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B.區(qū)域市場為近代世界市場奠定基礎
C.歐洲國家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
D.東西方貿易主要通過民間途徑開展
2.[2023北京海淀區(qū)期中]14、15世紀,非洲東海岸的基盧瓦(位于今坦桑尼亞)居民從印度進口棉紡織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學家還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國瓷器?;R瓦的商人進口這些商品,將從內陸地區(qū)獲得的黃金、奴隸和象牙賣出。這反映出基盧瓦( )
A.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參與印度洋貿易圈的商業(yè)活動
C.同宋朝政府有著直接貿易往來
D.販賣奴隸到美洲以換取奢侈品
3.[2024 遼寧聯(lián)考]16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輸往拉丁美洲的貨物已經超過了西班牙,西班牙商品受到排擠,國內絲織廠紛紛倒閉,到1660年,美洲白銀輸入西班牙的數(shù)額僅為1595年的十分之一。這說明( )
A.新航路改變了貿易格局
B.歐洲商業(yè)革命走向衰落
C.世界貿易中心轉向中國
D.太平洋貿易的影響廣泛
4.[2024山東臨沂摸底]17世紀初,西屬美洲殖民地生產的煙草大量輸入西班牙,經西班牙加工后再大量出口。這一時期,英國從西班牙進口了大量煙草,西班牙據(jù)此平均每年可獲利10萬英鎊。為防止貨幣外流,英國對進口煙草征收重稅。這從側面反映出( )
A.西班牙主導了商業(yè)革命 B.世界市場逐步發(fā)展
C.世界貿易格局多中心化 D.殖民霸權爭奪激烈
5.[2024 廣西柳州摸底]晚清杭州私營金融機構主要通過關系信用開展運營,即便是浙江興業(yè)銀行的股東、經理及職員的任用也脫離不了以關系信用為依托,這種關系信用通過血緣、親緣、地緣等各種經常性關系的互動,形成一種社會公認的規(guī)則機制。這體現(xiàn)出近代杭州私營金融業(yè)( )
A.受制于自然經濟結構 B.根植于新型民族工業(yè)
C.依托于傳統(tǒng)社會文化 D.有助于信用體系構建
6.[2023湖南名校聯(lián)考]古代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城市,大都因其政治地位而獲得發(fā)展,或者緣于地處交通樞紐與軍事要塞。到了近代,沿海沿江一些新型城市崛起,其城市功能發(fā)生質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的商業(yè)貿易迅速發(fā)展 B.近代造船業(yè)的興盛
C.傳統(tǒng)城市發(fā)展遭遇瓶頸 D.國家治理模式調整
7.[2023江西贛州聯(lián)考]下圖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外國直接投資(1894年,單位:萬元)情況。據(jù)此可知,當時( )
A.資本輸出是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
B.中國近代航運業(yè)市場競爭力提高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畸形發(fā)展
D.產業(yè)投資主要為進出口貿易服務
8.[2023河北質檢]1864—1873年,近三分之二的英國貿易是以制成品換取原料和食品的,而1874—1903年,這一比重降低到三分之一。1870—1895年,英國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進口額由占進口總額的18.4%逐步提高到24%。這表明英國( )
A.對外貿易逆差擴大 B.推行自由貿易政策
C.經濟霸主地位削弱 D.竭力主導世界市場
9.[2024湖南永州統(tǒng)考]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中國外銷瓷,在荷蘭各階層中引領收藏和使用中國瓷器的風尚。這一風尚和市場競爭都促使代爾夫特陶匠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模仿和借鑒中國外銷瓷的裝飾,以西方視角表現(xiàn)出想象中的中國。由此可知,當時( )
A.全球性經濟文化聯(lián)系漸趨加強
B.工業(yè)革命促使瓷器生產標準化
C.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東西方之間貿易
D.荷蘭代爾夫特瓷器制作技術超越了中國
10.[2024福建龍巖月考]1651年,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對進出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運輸進行管控,這是近代英國議會通過的第一個保護航海貿易壟斷的法案;但在1849年,英國議會卻宣布廢除了《航海條例》。這反映了( )
A.代議制民主的發(fā)展完善 B.英國國際地位的變化
C.殖民地獨立斗爭的高漲 D.英國海洋霸權的衰落
11.[2023華南師大附中月考]19世紀中后期,中國茶、絲出口大增,形成白銀內流,銀價驟跌的局面,造成通貨膨脹;其時歐美主要國家先后采納金本位制,國際金價上漲,列強強迫清政府將白銀賠款改為按金價支付,加劇了晚清經濟的蕭條。這反映出( )
A.戰(zhàn)爭賠款影響清王朝經濟轉型
B.條約體系阻礙中國金融調整
C.金本位制提升西方商品競爭力
D.全球化沖擊清王朝經濟安全
12.[2024河南名校調研]1897年,本著“與洋爭利”“奪取英法等銀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懷的推動下,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成立。其效仿西方各國印發(fā)、籌繳債券,并在上海承辦股票,成為華資銀行的開拓者。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 )
A.社會新舊觀念碰撞激烈 B.洋務運動路線發(fā)生改變
C.實業(yè)救國思潮達到高潮 D.西方列強侵華方式轉型
13.[2023湖北十堰調研,14分]【世界市場與商業(yè)貿易】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紀上半期及16世紀七八十年代,葡萄牙進口了歐洲市場75%以上的香料。即使在16世紀中期,其香料進口量仍比黎凡特多。黎凡特貿易是葡萄牙香料貿易的補充,它只能在葡萄牙貿易遭遇困難時復興。在葡萄牙人的經營下,里斯本成為歐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個葡萄牙也成了萬里飄香的國度。葡萄牙主宰了16世紀的香料貿易,促使歐洲香料的價格出現(xiàn)了下降。新航路航線雖長,但無須水陸交接轉運,減少了運費,故降低了香料價格。
——摘編自田汝英《葡萄牙與16世紀的亞歐香料貿易》
材料二 16世紀末,歐洲通過葡萄牙人和地中海東部的商道向東方輸送了相當于72噸的白銀。為了減少貴金屬的使用,商人盡量采用物物交換的三角貿易形式。荷蘭人循著葡萄牙人的足跡來到東方,與中國進行三角貿易,這種貿易包括用東南亞的各種香料換取中國商人的茶葉。而倫敦商人計劃用他們的貨換取印度的棉布,再用棉布換香料,從而建立三角貿易,減少從英國出口貴金屬。18世紀,英國在亞洲海域的三角販運貿易逐漸建立起來。三角販運貿易減少了貴金屬的使用,有效換售出英毛織品。三角販運貿易也使廣州成為東南亞香料集散中心。
——摘編自嚴小青《沖突與調適:16—19世紀廣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貿易》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18世紀亞歐香料貿易興起的原因及其影響。(10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香料貿易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作用。(4分)
答案版
1.[2023浙江聯(lián)考]中古晚期,歐洲的區(qū)域性貿易同東方的商業(yè)活動相聯(lián)系,一個貿易網(wǎng)絡已經顯現(xiàn)輪廓,形成了當時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場”。據(jù)此推知當時( B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B.區(qū)域市場為近代世界市場奠定基礎
C.歐洲國家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
D.東西方貿易主要通過民間途徑開展
2.[2023北京海淀區(qū)期中]14、15世紀,非洲東海岸的基盧瓦(位于今坦桑尼亞)居民從印度進口棉紡織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學家還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國瓷器?;R瓦的商人進口這些商品,將從內陸地區(qū)獲得的黃金、奴隸和象牙賣出。這反映出基盧瓦( B )
A.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參與印度洋貿易圈的商業(yè)活動
C.同宋朝政府有著直接貿易往來
D.販賣奴隸到美洲以換取奢侈品
3.[2024 遼寧聯(lián)考]16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輸往拉丁美洲的貨物已經超過了西班牙,西班牙商品受到排擠,國內絲織廠紛紛倒閉,到1660年,美洲白銀輸入西班牙的數(shù)額僅為1595年的十分之一。這說明( D )
A.新航路改變了貿易格局
B.歐洲商業(yè)革命走向衰落
C.世界貿易中心轉向中國
D.太平洋貿易的影響廣泛
4.[2024山東臨沂摸底]17世紀初,西屬美洲殖民地生產的煙草大量輸入西班牙,經西班牙加工后再大量出口。這一時期,英國從西班牙進口了大量煙草,西班牙據(jù)此平均每年可獲利10萬英鎊。為防止貨幣外流,英國對進口煙草征收重稅。這從側面反映出( B )
A.西班牙主導了商業(yè)革命 B.世界市場逐步發(fā)展
C.世界貿易格局多中心化 D.殖民霸權爭奪激烈
5.[2024 廣西柳州摸底]晚清杭州私營金融機構主要通過關系信用開展運營,即便是浙江興業(yè)銀行的股東、經理及職員的任用也脫離不了以關系信用為依托,這種關系信用通過血緣、親緣、地緣等各種經常性關系的互動,形成一種社會公認的規(guī)則機制。這體現(xiàn)出近代杭州私營金融業(yè)( C )
A.受制于自然經濟結構 B.根植于新型民族工業(yè)
C.依托于傳統(tǒng)社會文化 D.有助于信用體系構建
6.[2023湖南名校聯(lián)考]古代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城市,大都因其政治地位而獲得發(fā)展,或者緣于地處交通樞紐與軍事要塞。到了近代,沿海沿江一些新型城市崛起,其城市功能發(fā)生質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新的商業(yè)貿易迅速發(fā)展 B.近代造船業(yè)的興盛
C.傳統(tǒng)城市發(fā)展遭遇瓶頸 D.國家治理模式調整
7.[2023江西贛州聯(lián)考]下圖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外國直接投資(1894年,單位:萬元)情況。據(jù)此可知,當時( D )
A.資本輸出是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
B.中國近代航運業(yè)市場競爭力提高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畸形發(fā)展
D.產業(yè)投資主要為進出口貿易服務
8.[2023河北質檢]1864—1873年,近三分之二的英國貿易是以制成品換取原料和食品的,而1874—1903年,這一比重降低到三分之一。1870—1895年,英國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進口額由占進口總額的18.4%逐步提高到24%。這表明英國( C )
A.對外貿易逆差擴大 B.推行自由貿易政策
C.經濟霸主地位削弱 D.竭力主導世界市場
9.[2024湖南永州統(tǒng)考]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中國外銷瓷,在荷蘭各階層中引領收藏和使用中國瓷器的風尚。這一風尚和市場競爭都促使代爾夫特陶匠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模仿和借鑒中國外銷瓷的裝飾,以西方視角表現(xiàn)出想象中的中國。由此可知,當時( A )
A.全球性經濟文化聯(lián)系漸趨加強
B.工業(yè)革命促使瓷器生產標準化
C.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東西方之間貿易
D.荷蘭代爾夫特瓷器制作技術超越了中國
10.[2024福建龍巖月考]1651年,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對進出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運輸進行管控,這是近代英國議會通過的第一個保護航海貿易壟斷的法案;但在1849年,英國議會卻宣布廢除了《航海條例》。這反映了( B )
A.代議制民主的發(fā)展完善 B.英國國際地位的變化
C.殖民地獨立斗爭的高漲 D.英國海洋霸權的衰落
11.[2023華南師大附中月考]19世紀中后期,中國茶、絲出口大增,形成白銀內流,銀價驟跌的局面,造成通貨膨脹;其時歐美主要國家先后采納金本位制,國際金價上漲,列強強迫清政府將白銀賠款改為按金價支付,加劇了晚清經濟的蕭條。這反映出( D )
A.戰(zhàn)爭賠款影響清王朝經濟轉型
B.條約體系阻礙中國金融調整
C.金本位制提升西方商品競爭力
D.全球化沖擊清王朝經濟安全
12.[2024河南名校調研]1897年,本著“與洋爭利”“奪取英法等銀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懷的推動下,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成立。其效仿西方各國印發(fā)、籌繳債券,并在上海承辦股票,成為華資銀行的開拓者。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 D )
A.社會新舊觀念碰撞激烈 B.洋務運動路線發(fā)生改變
C.實業(yè)救國思潮達到高潮 D.西方列強侵華方式轉型
13.[2023湖北十堰調研,14分]【世界市場與商業(yè)貿易】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紀上半期及16世紀七八十年代,葡萄牙進口了歐洲市場75%以上的香料。即使在16世紀中期,其香料進口量仍比黎凡特多。黎凡特貿易是葡萄牙香料貿易的補充,它只能在葡萄牙貿易遭遇困難時復興。在葡萄牙人的經營下,里斯本成為歐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個葡萄牙也成了萬里飄香的國度。葡萄牙主宰了16世紀的香料貿易,促使歐洲香料的價格出現(xiàn)了下降。新航路航線雖長,但無須水陸交接轉運,減少了運費,故降低了香料價格。
——摘編自田汝英《葡萄牙與16世紀的亞歐香料貿易》
材料二 16世紀末,歐洲通過葡萄牙人和地中海東部的商道向東方輸送了相當于72噸的白銀。為了減少貴金屬的使用,商人盡量采用物物交換的三角貿易形式。荷蘭人循著葡萄牙人的足跡來到東方,與中國進行三角貿易,這種貿易包括用東南亞的各種香料換取中國商人的茶葉。而倫敦商人計劃用他們的貨換取印度的棉布,再用棉布換香料,從而建立三角貿易,減少從英國出口貴金屬。18世紀,英國在亞洲海域的三角販運貿易逐漸建立起來。三角販運貿易減少了貴金屬的使用,有效換售出英毛織品。三角販運貿易也使廣州成為東南亞香料集散中心。
——摘編自嚴小青《沖突與調適:16—19世紀廣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貿易》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18世紀亞歐香料貿易興起的原因及其影響。(10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香料貿易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作用。(4分)
答案 (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西歐國家與東方進行的香料貿易利潤巨大;亞洲香料產量巨大。(4分,答出2點即可)影響:推動了歐洲商業(yè)革命的發(fā)生;豐富了歐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密切了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世界市場的發(fā)展。(6分,答出3點即可)
(2)歷史作用:香料貿易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香料貿易的發(fā)展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4分,答出2點即可)
這是一份第55講 古代的商業(yè)貿易2025屆高考部編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含答案),共8頁。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分層練習第二十二單元商業(yè)貿易與日常生活第56講世界市場與商業(yè)貿易,共6頁。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素養(yǎng)練習第二十二單元商業(yè)貿易與日常生活第56講世界市場與商業(yè)貿易,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