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制備并制取氨水的裝置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制備NH3應使用固固加熱型裝置,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A錯誤;
B.氨氣和五氧化二磷反應,不能干燥,B錯誤;
C.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錯誤;
D.氨氣不溶于四氯化碳上升過程中遇到水溶解吸收,同時防止了倒吸,D正確;
故選D。
2. 已知化學反應A2(g)+B2(g)=2AB(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該反應有可能是放熱反應
B. 1 ml A2(g)和1 ml B2(g)反應生成2 ml AB(g)吸收的熱量為(a-b) kJ
C. 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 斷裂1 ml A-A和1 ml B-B鍵,放出a kJ能量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生成物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A項錯誤;
B.該反應為吸熱反應,1 ml A2(g)和1 ml B2(g)反應生成2 ml AB(g)吸收的熱量為(a-b) kJ,B項正確;
C.由圖可知,生成物的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的總能量,C項錯誤;
D.斷裂化學鍵吸收能量,根據圖示可知斷裂1 ml A-A和1 ml B-B鍵,吸收a kJ能量,D項錯誤;
答案選B。
3. 把a、b、c、d4種金屬浸入稀硫酸中,用導線兩兩相連可以組成各種原電池。若a、b相連,a為負極;c、d相連,d上有氣泡逸出;a、c相連時,a質量減少;b、d相連,b為正極。則4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由大到小排列為
A. a>c>d>bB. a>c>b>dC. b>d>c>aD. a>b>c>d
【答案】A
【解析】
【詳解】原電池中負極金屬活潑性大于正極,a、b相連,a負極;活動性a>b;
c、d相連,d上有氣泡逸出,d是正極,活動性c>d;
a、c相連時,a質量減少,a是負極,活動性a>c;
b、d相連,b為正極,活動性d>b;
4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由大到小排列為a>c>d>b,
故選A。
4. 新型鋰-空氣電池具有能量最大、密度高的優(yōu)點,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該電池放電時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其中固體電解質只允許通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有機電解液可以用水性電解液代替
B. 金屬鋰為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C. 當外電路轉移1ml電子,理論上石墨烯電極消耗標準狀況下11.2L的O2
D. 放電時電池的總反應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A.鋰可以與水反應,故有機電解液不可以用水性電解液代替,A項錯誤;
B.金屬鋰為負極,發(fā)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B項錯誤;
C.當外電路轉移1ml電子,消耗0.25ml的氧氣,即理論上石墨烯電極消耗標準狀況下5.6L的,C項錯誤;
D.該電池的負極反應為,正極反應為,將電極反應相加可得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D項正確。
答案選D。
5. 一定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 6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 該反應為可逆反應
C. 該反應中,X和Z是反應物,Y是生成物
D. 10min內,用Z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反應進行到6min時X、Z的物質的量仍在減少,Y的物質的量仍在增多,則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A錯誤;
B.反應進行到10min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即達到平衡狀態(tài),則反應為可逆反應,B正確;
C.由圖可知,反應中X、Z的物質的量在減少,Y的物質的量在增多,則X和Z是反應物,Y是生成物,C正確;
D.10min內,用Z表示的反應速率,D正確;
故選A。
6. 某有機物的結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 ml該有機物能與2 ml NaOH反應
B. 該有機物中有4種官能團
C. 該有機物能發(fā)生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不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D. 該有機物中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官能團有2種
【答案】D
【解析】
【詳解】A.分子中只有羧基與NaOH反應,1 ml該有機物只能與1 ml NaOH反應,故A錯誤;
B.該分子中含有官能團為碳碳雙鍵、羧基、羥基,所以含有3種官能團,故B錯誤;
C.醇羥基和羧基能發(fā)生酯化反應,酯化反應是取代反應,故C錯誤;
D.該有機物分子中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官能團有碳碳雙鍵和羥基,共2種,故D正確;
答案選D。
7. 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HO-CH2CH=CHCH3,關于該有機物可能發(fā)生的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能與Na發(fā)生置換反應
B. 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
C. 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D. 能與NaHCO3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答案】D
【解析】
【詳解】A.有機物中含有-OH,能與Na發(fā)生置換反應,故A正確;
B.有機物中含有碳碳雙鍵和羥基,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故B正確;
C.有機物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故C正確;
D.有機物中無羧基,故不能與NaHCO3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故D錯誤;
故選D。
8. 下列有關物質表示方法不正確的是
A. 乙烷的結構式:B. 乙烯的球棍模型:
C. 醋酸的分子式:C2H4O2D. 羥基的電子式:
【答案】D
【解析】
【詳解】A.乙烷的分子式為C2H6,則結構式:,A正確;
B.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球棍模型:,B正確;
C.醋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OOH,則分子式:C2H4O2,C正確;
D.羥基的結構簡式為-OH,則電子式為,D不正確;
故選D。
9. 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節(jié)能減排”、“吃干榨盡”等概念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均屬于“新能源”
B. “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烴類作為燃料
C. 如圖甲烷經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烴的途徑體現了“節(jié)能減排”思想
D. 讓煤變成合成氣,把煤“吃干榨盡”,實現了煤的清潔、高效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A.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是新能源;
B.“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就是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從圖示分析,看是否符合“節(jié)能減排”思想;
D.讓煤變成合成氣,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詳解】A.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均屬于“新能源”,故A正確;
B.“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就是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B錯誤;
C.從圖示可知,氯化氫循環(huán)利用,排出的水無污染,符合“節(jié)能減排”思想,故C正確;
D.讓煤變成合成氣,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節(jié)能減排,故D正確。
故選B
10. 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 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反應, 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
①單位時間內生成 n ml O2,同時生成 2n ml NO2
②v 正(NO)=v 逆(NO2)
③每消耗 32g 氧氣,同時生成 60g NO
④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
⑤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
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
⑦混合氣體密度不再改變
A. ①④⑤⑥B. ①②③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詳解】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 ml O2,同時生成2n mlNO2,說明反應v正=v逆,故正確;
②v 正(NO)=v 逆(NO2)= v逆(NO),說明反應v正=v逆,故正確;
③每消耗 32g 氧氣,即1ml氧氣,同時生成 60g NO,即2mlNO,說明反應v正=v逆,故正確;
④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和不相等,當達到平衡時,氣體的壓強不變,故正確;
⑤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說明NO2氣體的濃度不變,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正確;
⑥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和不相等,當達到平衡時,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再改變,故正確。
⑦反應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氣體的總質量及容器的體積始終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改變,密度不變不能為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故錯誤;
故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選項C。
【點睛】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判斷,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該反應就達到平衡狀態(tài),利用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等”、“定”來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11. 水體中氨氮含量超標會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用次氯酸鈣除去氨氮的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①③屬于復分解反應,②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B. CO2、H2O兩種物質可循環(huán)使用
C. 每生成1ml,轉移3ml電子
D. 除去氨氮的總反應方程式為:
【答案】C
【解析】
【詳解】A.反應①③屬于雙交換、價不變的復分解反應,②中有化合價的升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A正確;
B.CO2、H2O兩種物質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環(huán)使用,B正確;
C.每生成1ml ,N元素由-3價升高到了0價,需要2mlNH3參與反應同時轉移6ml電子,C錯誤;
D.由圖可知,除去氨氮的總反應方程式為,D正確;
故選C。
1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常溫常壓下,11.2 L CO和CO2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目為0.5NA
B. 標準狀況下,7.1 g氯氣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2NA
C. 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總數為6NA
D. 100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數為NA
【答案】C
【解析】
【詳解】A.只有在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等于22.4L/ml,11.2L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才等于0.5ml,而在常溫常壓,11.2L氣體的物質的量不等于0.5ml,則含有的碳原子數目不等于0.5NA,A項錯誤;
B.7.1g氯氣物質的量為0.1ml,根據化學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轉移1e-,則0.1ml氯氣與足量NaOH溶于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NA,B項錯誤;
C.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可以看成(NO2)x,92g混合氣體中含有NO2部分的物質的量為 92g÷46g/ml=2ml,含有的原子總數為6NA,C項正確;
D.氨氣溶于水,大部分與水反應生成NH3?H2O,所以100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數小于NA,D項錯誤;
答案選C。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的氫化物種類繁多,其中含氫量最高的為25%,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3倍,Y和W同族,Z和Y同周期,Z的核外電子數比Q少8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沸點:Y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卷,共7頁。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