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
1、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發(fā)生機制,尋求監(jiān)測余震的有效方法,國家地震專家委員會建議在龍門山斷裂系實施科學鉆探工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的實施,被稱為“伸入地球內(nèi)部的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們?nèi)祟悓Φ厍騼?nèi)部結構的研究成果是通過直接觀測得到的
B.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地球內(nèi)部的認識大多是通過地球物理等間接方法獲得的
C.大陸科學鉆探工程可以揭示整個地球內(nèi)部的物質(zhì)組成與結構構造
D.科學鉆探并不能有效地監(jiān)測某些地震活動
【答案】 1、B
【解析】 目前我們?nèi)祟悓Φ厍騼?nèi)部的認識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間接獲得的,大陸科學鉆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陸地殼的物質(zhì)組成等信息,也可監(jiān)測地震活動。
2、地震發(fā)生時,下列各地得到從莫霍界面?zhèn)鱽淼牡卣鸩ㄗ钸t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 2、A
【解析】 從莫霍界面到地表,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差異不大,根據(jù)圖中四地的地殼厚度,地殼厚度越大,傳播到地表所用的時間就越長。圖中A點是山峰,是地殼最厚的地方,傳播到山頂時經(jīng)過的路程最遠,用時最長,得到地震波的時間最遲,A對。B、C海拔低,地殼厚度小,傳播到地表路程近,用時短。D是大洋地殼,厚度最薄,用時最短。
2016年11月13日新西蘭發(fā)生8.0級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強烈地震引發(fā)了海嘯,但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卮?~4題。
3、震源位于地球的哪個部分( )
A.地殼 B.軟流層 C.下地幔 D.地核
4、此次地震對以下哪個圈層影響最小( )
A.生物圈 B.水圈 C.大氣圈 D.巖石圈
【答案】 3、A 4、C
【解析】 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陸地平均33千米,多數(shù)地震屬于構造地震,是底層發(fā)生斷裂引起的地面震動,根據(jù)震源為10 km,推測出發(fā)生在地殼部分;雖然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是引發(fā)了海嘯,對深海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影響最小的是大氣圈。
中國神話故事《封神榜》中的土行孫具有遁地能力。假如他從某處鉆入地下始終保持直線前進并穿越地心。據(jù)此回答5~6題。
5、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殼―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殼―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殼
D.地殼―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6、如果科學家希望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海底儲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D 6、A
【解析】 根據(jù)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構可知,在穿越地心前,從地表向下,依次穿越的是地殼、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橫波不能通過油氣層傳播,但縱波可以,因此當橫波消失,縱波不消失時,說明有油氣層。
下圖為某學生外出時拍到的照片。觀察照片,回答7~8題。
7、在景觀圖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圈層的要素是( )
A.瀑布 B.巖石 C.樹木花草 D.大氣
8、圖中瀑布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 )
A.圖中各圈層都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且都相互聯(lián)系
B.圖中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zhì)遷移和能量轉(zhuǎn)化
C.圖中的各圈層是獨立發(fā)展變化的
D.水圈的構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處于不間斷的循環(huán)之中
【答案】 7、C 8、B
【解析】 生物圈是最活躍的圈層。該瀑布的形成說明地球的圈層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它們之間不斷進行著物質(zhì)遷移與能量的轉(zhuǎn)化。
9、有關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C.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全部,水圈和巖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與巖石圈沒有聯(lián)系
【答案】 9、B
【解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巖石圈的上部,并且是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
10、有關水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連續(xù)而規(guī)則 B.連續(xù)不規(guī)則
C.不連續(xù)但規(guī)則 D.不連續(xù)不規(guī)則
【答案】 10、B
【解析】 水圈是由不同形式的水體構成的一個連續(xù)的、不規(guī)則的圈層。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結合“地球圈層構造示意圖”,回答11~13題。
11、A圈層不同于其他圈層的特點是( )
①只有A圈層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 ②不單獨占有空間,滲透于其他圈層之中 ③占有獨立空間,厚度約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躍的特殊圈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A、B、C、D四圈層中處于不斷循環(huán)運動之中的是( )
A.大氣圈 B.水圈
C.巖石圈 D.生物圈
13、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大氣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條件之一
B.水圈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圈層
C.生物圈是廣泛分布于地殼、大氣圈和水圈的圈層
D.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與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沒有關系
【答案】 11、D 12、B 13、D
【解析】 A圈層為生物圈;水圈處于不斷的循環(huán)運動之中;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但與巖石圈的關系也較密切。
二、非選擇題
14、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示意圖。
材料二 當?shù)貢r間2017年6月5日,“蛟龍”號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溝進行了2017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8航次)第7次下潛,這也是本航段截至目前采集生物樣品最多的一次下潛。此次下潛共取得近底海水16升,變質(zhì)巖53.8千克,海參3只、海星1只、海綿1只、海蛇尾3只、未知物種1只。
(1)在材料一圖上標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的名稱。
(2)地球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圈層是____________,其范圍滲透到其他圈層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氣圈包圍著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處于不間斷的__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這些圈層之間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
(4)“蛟龍”號采集到樣本的位置處于地球的哪個圈層?
【答案】 (1)略。
(2)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環(huán)運動 大氣 水 巖石 滲透 影響
(4)地球外部圈層中的水圈。
【解析】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層的特點結合教材知識回答即可?!膀札垺碧栐谖鞅碧窖笱牌趾舷聺摬杉瘶颖?,所以其位于水圈。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精品課堂檢測,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精品同步達標檢測題,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第三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精品當堂檢測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