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遂寧中學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生物試卷(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四川省遂寧中學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讀圖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單選題
1.埃博拉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如圖表示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組成。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大分子A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B.埃博拉病毒的遺傳信息儲存在大分子B中
C.組成埃博拉病毒的小分子a和小分子b分別有21種和8種
D.大分子A和大分子B可共存于寄主細胞的細胞質中
2.如圖為某同學制作的含有兩個堿基對的DNA片段(“O”代表磷酸基團)模式圖,下列為幾位同學對此圖的評價,其中正確的是( )
A.甲說:物質組成和結構上完全正確
B.乙說:只有一種錯誤,就是U應改為T
C.丙說:有三種錯誤,其中核糖應改為脫氧核糖
D.丁說:如果說他畫的是RNA雙鏈則該圖是正確的
3.在某動物體內,由81個氨基酸形成胰島素原,加工切除M片段(31~60)后成為能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胰島素原具有比胰島素更復雜的空間結構,生物活性更強
B.加工完成后的胰島素分子中含有的氨基數(shù)和羧基數(shù)均不會少于49個
C.胰島素中的肽鍵在核糖體上形成,二硫鍵(—S—S—)在細胞質基質中形成
D.M片段的切除需要酶的催化,每生成一個M片段的同時會消耗2個水分子
4.在一定條件下,斐林試劑可與葡萄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去除沉淀后的溶液藍色變淺,測定其吸光值可用于計算葡萄糖含量。下表表示用該方法檢測不同樣本的結果。下列相關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反應液去除磚紅色沉淀后藍色變淺與斐林試劑的乙液有關
B.吸光值大小與樣本的葡萄糖含量及斐林試劑的用量有關
C.若某樣本的吸光值為0.600,則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2mg?mL-1
D.在一定范圍內,葡萄糖含量越低,去除沉淀后溶液的藍色越深
5.下列以紫色洋蔥為材料的實驗中,不可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的是( )
A.洋蔥鱗片葉研磨后進行DNA的粗提取,并用二苯胺鑒定
B.洋蔥綠色管狀葉研磨后,進行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C.洋蔥根尖經解離-染色-漂洗-制片處理后,觀察有絲分裂過程染色體的狀態(tài)
D.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臨時裝片上滴加不同濃度蔗糖溶液,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6.真核生物的生物膜將細胞內分隔成不同的“區(qū)室”,有利于細胞代謝高效、有序地進行,下列關于細胞內的不同“區(qū)室”說法正確的是( )
A.植物細胞的色素分子只儲存于雙層膜包圍成的區(qū)域中
B.由雙層膜包圍而成的區(qū)域均既可產生ATP,也可消耗ATP
C.產生水的反應既可發(fā)生在雙層膜包圍的區(qū)域,也可發(fā)生在無膜包圍的區(qū)域
D.蛋白質、糖類、脂質的合成均發(fā)生于單層膜圍成的區(qū)域中
7.下圖為生物學中常見的曲線圖,下列敘述與之相符的是( )
A.細胞內酶促反應速率(y)隨底物濃度(x)增加的變化趨勢
B.人體成熟紅細胞吸收K+速率(y)隨O2濃度(x)增加的變化趨勢
C.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y)隨光照強度(x)增加的變化趨勢
D.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液泡中水分含量(y)隨時間(x)變化
8.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塔賓曲霉菌可通過分泌塑料降解酶來降解塑料,不同酸堿度、溫度條件下塑料降解酶的活性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進行圖1實驗時,需要保持各組實驗時溫度相同且在37℃
B.塑料降解酶可以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以加快反應速率
C.塑料降解酶可降解塑料而不能降解纖維素體現(xiàn)了酶的高效性
D.塔賓曲霉菌在pH=5、溫度為37℃條件下降解塑料的效果較好
9.2021年9月,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實現(xiàn)從CO2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其過程簡圖如下。經核磁共振等檢測顯示,該人工合成的淀粉分子與天然淀粉分子的結構組成一致。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H2的作用類似于葉綠體中的NADH
B.在固定等量CO2的情況下,與自然綠色植物相比,人工合成過程的淀粉積累量較少
C.植物體內類似CO2轉化為C6中間體進而轉化為淀粉的過程,往往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D.“C6中間體”如果被植物根細胞利用,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氧化分解時,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ATP的量不同
10.研究發(fā)現(xiàn),RAB7蛋白與HPO-27蛋白共存于溶酶體膜上,當RAB7活性喪失時會抑制HPO-27在溶酶體膜上的富集,導致溶酶體內pH改變,結構異常。HPO-27與溶酶體分裂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溶酶體的分裂過程體現(xiàn)膜的流動性
B.RAB7活性喪失會導致管狀溶酶體出現(xiàn)
C.增加細胞中HPO-27的表達量會抑制溶酶體的分裂
D.HPO-27功能缺失的巨噬細胞,溶酶體內水解酶活性降低
11.圖是液泡膜上各種離子跨膜運輸機制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有( )
A.圖示物質運輸過程體現(xiàn)了液泡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B. Ca2+以主動運輸?shù)姆绞綇囊号葸M入細胞質基質
C.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內都因H+濃度高而呈酸性
D. H+運出液泡伴隨Na+進入液泡,Na+進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12.細胞呼吸是細胞內有機物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下圖表示真核生物細胞以葡萄糖為底物進行細胞呼吸的圖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糖酵解只發(fā)生于真核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中,可以提供少量能量
B.在真核細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線粒體基質中被分解產生CO2
C.三羧酸循環(huán)存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該過程不需要水的參與
D.電子傳遞鏈主要分布于線粒體內膜,消耗O2并產生大量ATP
13.透析袋是一種半透膜,水、葡萄糖等小分子和離子可以通過,而蔗糖、淀粉、蛋白質等則無法通過。某實驗小組搭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上述結論。A是袋內溶液,燒杯中B是蒸餾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A是蛋白質溶液,B中加入蘇丹Ⅲ試劑,則不會發(fā)生紫色反應
B.若A是淀粉溶液,B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則A會變藍
C.若A是葡萄糖溶液,則透析袋的體積會先增大后減小
D.若A是質量分數(shù)為10%蔗糖溶液,B中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0%葡萄糖溶液,則透析袋體積不變
14.葉片光合產物的產生、輸出和轉化是植物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過程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磷酸丙糖有3個去向,用于合成蔗糖、淀粉和C5
B.若細胞質基質中Pi濃度很低,給予正常光照和飽和CO2,則淀粉的合成會減少
C.若磷酸丙糖轉運器活性受抑制,會導致光合速率下降
D.在小麥灌漿期增施磷肥,有利于小麥的生長和提高產量
15.藍莓酒和藍莓醋被稱為“液體黃金”“口服化妝品”等。如圖是以新鮮藍莓為原料制作藍莓酒和藍莓醋的過程簡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制作藍莓酒時,溫度應該控制在18~30℃
B.若氧氣、糖源充足,藍莓汁可直接經過程③發(fā)酵為藍莓醋
C.若處理不當,在酒精發(fā)酵旺盛時,醋酸菌可將糖分解為乙酸
D.在酸性條件下用重鉻酸鉀溶液檢測,若出現(xiàn)灰綠色說明有藍莓酒產生
16.賴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大腸桿菌在科研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下圖表示科研人員利用野生大腸桿菌,誘變、純化賴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菌株的流程圖,其中A、B、C為操作步驟。已知野生大腸桿菌可以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繁殖,但賴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大腸桿菌不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注:原位影印是指用無菌絨布輕蓋在已經長好菌落的培養(yǎng)基②上,然后不轉動任何角度,將②上的菌落按原位“復印”至新的培養(yǎng)基③和④上。
A.培養(yǎng)基①和②在物質種類上的差異在于,前者不含凝固劑
B.野生大腸桿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
C.培養(yǎng)基③和④在物質種類上的差異在于,前者不含賴氨酸
D.培養(yǎng)基④上,乙是由賴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菌繁殖而來
17.如圖是在四種不同外界溶液中,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多種理化性質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A點和B點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能相等
B.乙圖中B點到A點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吸水能力表現(xiàn)為逐漸減弱
C.丙圖中B點后細胞吸水能力減小的速率減慢的原因可能有細胞壁的限制
D.丁圖中C點后細胞開始從外界溶液吸收溶質導致細胞液顏色深度減小
18.某學校生物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如圖實驗裝置開展對酶促反應的相關實驗探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選擇新鮮土豆片的原因是因為其中含有H2O2酶
B.可以通過改變土豆片的數(shù)量探究酶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利用不同pH緩沖液浸泡過的土豆片進行實驗,可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D.若要測定H2O2酶的活性,要保證H2O2酶過量,并限定反應時間
19.玉米是我國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當玉米根部受到水淹后,處于缺氧初期,根組織細胞主要進行產乳酸的無氧呼吸,隨后進行產乙醇的無氧呼吸,相關細胞代謝過程如圖所示。糖酵解是指在無氧條件下,葡萄糖在細胞質中經一系列反應被分解成為丙酮酸的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物質A是果糖,進入細胞后被磷酸化的過程屬于放能反應
B.圖中的丙酮酸在氧氣充足時,可在線粒體基質中與O2反應生成CO2
C.缺氧初期根細胞內產生乳酸導致pH降低,使丙酮酸脫羧酶活性上升
D.圖中葡萄糖經糖酵解后,多數(shù)能量轉移到ATP中,另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
20.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下列有關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長期不進食的病人,細胞中ATP與ADP的含量難以達到動態(tài)平衡
B.生物體內的ATP含量很多,從而保證了生物活動所需能量的持續(xù)供應
C.人長時間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每摩爾葡萄糖生成的ATP的量比安靜時少
D.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使生物體內各項化學反應能在常溫常壓下快速又順利進行
二、讀圖填空題
21.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得幾種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數(shù)目如表所示:
(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數(shù)目雖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這是因為它們的_________不同。
(2)⑥的生理功能說明蛋白質具有_________作用;⑦的生理功能說明蛋白質具有_________作用,⑧的生理功能說明蛋白質具有_________作用。
(3)圖中所示化合物是由_________種氨基酸經_________ 過程形成的,該化合物中有_________個羧基。圖中含有肽鍵的序號是_________。
(4)該實例說明蛋白質的結構具有_________,這種特點決定了蛋白質的_________。
(5)⑧有1條肽鏈,由574個氨基酸分子組成,假如每個氨基酸分子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則該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
22.以下是幾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膜結構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圖中Na+向外運輸?shù)姆绞綄儆赺___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
(2)載體蛋白和_________統(tǒng)稱_________,前者轉運物質時會發(fā)生________的改變;后者運輸分子或離子時,_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與分子或離子結合。
(3)圖中K+和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式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圖中A蛋白甲、乙對各種物質的運輸,體現(xiàn)了細胞膜在功能上_________的特點。
(4)葡萄糖進入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方式與圖中________相似。(填序號)
①Na+向外運輸?shù)姆绞?br>②K+向內運輸?shù)姆绞?br>③Na+向內運輸?shù)姆绞?br>④葡萄糖向內運輸?shù)姆绞?br>23.海南是我國火龍果的主要種植區(qū)之一、由于火龍果是長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時間不足導致其不能正常開花,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夜間補光,使火龍果提前開花,提早上市。某團隊研究了同一光照強度下,不同補光光源和補光時間對火龍果成花的影響,結果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光合作用時,火龍果植株能同時吸收紅光和藍光的光合色素是_____;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獲得的4條色素帶中,以濾液細線為基準,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該光合色素的色素帶位于第_____條。
(2)本次實驗結果表明,三種補光光源中最佳的是_____,該光源的最佳補光時間是_____小時/天,判斷該光源是最佳補光光源的依據(jù)是_____。
(3)現(xiàn)有可促進火龍果增產的三種不同光照強度的白色光源,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成花誘導完成后提高火龍果產量的最適光照強度(簡要寫出實驗思路)。_____
三、實驗探究題
24.“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是高中生物的一個經典實驗。若選取H2O2作為該探究的實驗材料,為了驗證實驗材料的準確性,研究人員以2%的醇母菌液作為酶源,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①設計如圖實驗裝置。實驗組注射器A內吸入1%的H2O2溶液5mL,注射器B內吸入2%的酵母菌液2mL。同時設置對照組。用乳膠管連接注射器A和B,夾上止水夾。
②設置溫度梯度:0℃、10℃、20℃、30℃、40℃、50℃、60℃。將實驗組和對照組裝置在相應溫度下保溫10min。
③打開止水夾,將注射器A中的液體勻速推至注射器B中,立即關閉止水夾,記錄注射器B中活塞的刻度為K1。5min后再次記錄刻度為K2,重復3次。
④將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各溫度下獲得的3次實驗數(shù)據(jù)作相應處理,繪制曲線如下圖。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該探究實驗涉及到自變量有______;酶作用的實質是______
(2)步驟①中對照組可設置為:注射器A內吸入______,注射器B內吸入______。步驟②中實驗組和對照組裝置在相應溫度下先保溫l0min的目的是______。
(3)步驟③中每打開一次止水夾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K1、K2)應該做何處理才能作為曲線圖中的定量數(shù)據(jù)? ______。重復三次的目的是______。
(4)查閱資料可知“H2O2在90℃及以下分解率不高且分解速率低”。本實驗能否驗證此觀點? ______。為初步驗證此觀點,應該對本實驗做怎樣的修改? ______。
(5)本實驗除了可驗證H2O2作為實驗材料的準確性外,還能得出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一般規(guī)律是______
(6)本實驗以酵母菌液作為酶源,從實驗的科學性角度分析,存在的一定不足之處是______。因此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建議提取粗酶液進行實驗。
(7)自然界酶的種類很多,因為不同物質需要不同類酶催化,如H2O2酶的底物是H2O2,淀粉分解可以用淀粉酶。下列關于促進淀粉水解的酶敘述,正確的有______
A.組成該酶的單體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選擇該酶可以探究不同PH對其活性的影響
C.該酶在細胞內某結構合成后還不能顯著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D.淀粉在該酶充分水解后的體系中取樣,加入新制斐林試劑并加熱后表現(xiàn)出磚紅色。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埃博拉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由蛋白質和RNA組成,其中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元素是C、 H、O、N,A是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紫色,A正確; B、B是大分子物質,含有C、H、O、N、P,是RNA,而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所以遺傳信息儲存在B(RNA)中,B正確; C、a為氨基酸,b為核糖核苷酸,人體中的氨基酸有21種,而核糖核苷酸有4種,C錯誤; D、埃博拉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于宿主細胞,所以寄主細胞的細胞質中可同時含有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質和RNA,D正確。
故選:C。
2.答案:C
解析:AB、圖中有三處錯誤:①五碳糖應為脫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堿基U,而是含堿基T;③兩個相鄰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不正確,應是前一個核苷酸的脫氧核糖與后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連接形成磷酸二酯鍵,AB錯誤;C、該圖有多處錯誤,如核糖應改為脫氧核糖,C正確;D、如果他畫的是雙鏈RNA分子,則該圖還有一處錯誤:兩個相鄰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不正確,應是前一個核苷酸的核糖與后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連接形成磷酸二酯鍵,D錯誤。故選C。
3.答案:D
解析:A、胰島素原需要被加工切除M片段后才能形成特定空間結構從而獲得相應的生物活性,A錯誤;B、加工完成后的胰島素分子中含有的氨基數(shù)和羧基數(shù)均不會少于2個,49個肽鍵中的N不再是以氨基的形式存在,同理肽鍵中也沒有羧基存在,B錯誤;C、胰島素是分泌蛋白,其中的肽鍵在核糖體上形成,二硫鍵是在內質網、高爾基體等加工場所中形成的,C錯誤;D、M片段的切除需要酶的催化,每生成一個M片段需要水解2個肽鍵,消耗2個水分子,D正確。故選D。
4.答案:C
解析:A、斐林試劑是由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硫酸銅溶液),反應液去除磚紅色沉淀后藍色變淺與斐林試劑的乙液有關,A正確;B、吸光值與吸光物質的濃度有關,故吸光值大小與樣本的葡萄糖含量和斐林試劑的用量均有關,B正確;C、由表格內容可知,葡萄糖含量越高,吸光值越小,若某樣本的吸光值為0.600,則其葡萄糖含量為0.1~,C錯誤;D、在一定范圍內,葡萄糖含量越高,生成的磚紅色沉淀(氧化亞銅)越多,去除沉淀后的溶液中游離的Cu2+少,故藍色越淺,D錯誤。故選C。
5.答案:C
解析:A、洋蔥鱗片葉含有DNA,DNA遇二苯胺顯藍色,A不符合題意;
B、洋蔥綠色管狀葉中含有光合色素,可進行色素的提取與分離,B不符合題意;
C、染色體裝片制作的順序為:洋蔥根尖經解離-漂洗-染色-制片,C符合題意;
D、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含有紫色大液泡,臨時裝片上滴加不同濃度蔗糖溶液,可發(fā)生質壁分離及復原,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答案:C
解析:A、植物細胞的色素除了分布在雙層膜的葉綠體中,還分布在單層膜的液泡中,A錯誤;B、由雙層膜包圍而成的區(qū)域,可以是線粒體、葉綠體、細胞核,其中細胞核只消耗ATP,不產生ATP,B錯誤;C、線粒體中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可以產生水,葉綠體中進行的光合作用也可以產生水,細胞核中合成DNA也產生水,核糖體無膜包圍,在核糖體中氨基酸脫水縮合可形成多肽,C正確;D、蛋白質的合成在核糖體中,核糖體無膜結構,D錯誤。故選C。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由圖2分析可知溫度為40℃時,酶活性過低,在進行圖1實驗時,應將溫度控制在37℃,A正確;塑料降解酶可以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增加產物的量,而是加快到達化學反應平衡點的時間,B正確;塑料降解酶可降解塑料但不能降解纖維素,體現(xiàn)了酶具有專一性,C錯誤;由圖1、圖2可知,在pH=5、溫度為37℃條件下塔賓曲霉菌降解塑料的效果較好,D正確。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A、溶酶體的分裂過程涉及膜的凹陷,體現(xiàn)膜的流動性,A正確;
B、RAB7活性喪失會抑制HPO-27在溶酶體膜上的富集,導致管狀溶酶體出現(xiàn),B正確;
C、HPO-27與溶酶體分裂有關,增加細胞中HPO-27的表達量會促進溶酶體的分裂,C錯誤;
D、HPO-27功能缺失的巨噬細胞內管狀溶酶體出現(xiàn),溶酶體內pH改變,溶酶體內水解酶活性降低,D正確。
故選C。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A、糖酵解為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可以生成少量ATP,既可以發(fā)生在無氧呼吸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生在有氧呼吸過程中,A錯誤;B、在很多植物細胞中,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CO2,即丙酮酸也可以在細胞質基質當中被分解成酒精和CO2,B錯誤;C、三羧酸循環(huán)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該過程需要水的參與,C錯誤;D、電子傳遞鏈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場所在線粒體內膜,需要消耗O2并產生大量ATP,D正確。
13.答案:D
解析:A、蘇丹Ⅲ不能檢測蛋白質,蛋白質和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紫色,若A是蛋白質溶液,B中加入蘇丹Ⅲ試劑,則不會發(fā)生紫色反應,A正確;B、若A是淀粉溶液,B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碘碘化鉀可透過半透膜,與淀粉發(fā)生反應,則A會變藍,B正確; C、若A是葡萄溶液,B中為蒸餾水,剛開始時A濃度>B濃度,因此水分子會進入A中,即透析袋的體積會增大,一段時間后A中濃度下降,葡萄糖會透過半透膜,B中濃度上升,水分子又會進入B中,即透析袋的體積會減小,C正確; D、若A是質量分數(shù)為10%蔗糖溶液,B中為蒸餾水,再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會通過半透膜,而蔗糖分子不能通過半透膜,最終滲透袋兩側出現(xiàn)濃度差,則透析袋體積會發(fā)生改變,D錯誤。故選:D。
14.答案:B
解析:結合圖示可知,磷酸丙糖有3個去向,用于合成蔗糖、淀粉和C5,A正確;若細胞質基質中Pi濃度很低,給予正常光照和飽和CO2,則有利于更多的磷酸丙糖脫去磷酸合成淀粉,據(jù)此可推測,淀粉的合成會增多,B錯誤;若磷酸丙糖轉運器活性受抑制,會使磷酸丙糖滯留在葉綠體基質中,導致葉肉細胞中光合產物積累,因而光合速率下降,C正確;在小麥灌漿期增施磷肥,能促進光合產物的轉運過程,進而有利于小麥的光合作用,促進小麥的生長,提高小麥的產量,D正確
15.答案:C
解析:A、參與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最適生長溫度約為28℃,在制作藍莓酒時,溫度應該控制在18~30℃,A正確;
B、過程③是乙酸發(fā)酵,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在氧氣、糖源都充足的條件下可直接將藍莓汁發(fā)酵為藍莓醋,B正確;
C、酒精發(fā)酵為無氧環(huán)境,而醋酸菌是好氧細菌,即使發(fā)酵裝置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發(fā)酵旺盛時,醋酸菌也不能將果汁中的糖分解為乙酸,C錯誤;
D、在酸性條件下用重鉻酸鉀溶液檢測,若果汁出現(xiàn)灰綠色說明有藍莓酒產生,D正確。
故選C。
16.答案:D
解析:A、培養(yǎng)基①是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②是固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①和②在物質種類上的差異在于,前者不含凝固劑,A正確; B、野生大腸桿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B正確; C、培養(yǎng)基③是不添加賴氨酸的普通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④是添加賴氨酸的普通培養(yǎng)基,所以培養(yǎng)基③和④在物質種類上的差異在于,前者不含賴氨酸,C正確; D、培養(yǎng)基④上,甲能在④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但不能在③不添加賴氨酸的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因此甲是由賴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菌繁殖而來,D錯誤。
故選:D。
17.答案:C
解析:A、甲圖中A點到C點,細胞液泡變小,說明細胞失水而發(fā)生質壁分離,而C點到B點液泡變大,說明細胞吸水,說明在C點到B點的過程中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自動復原,外界溶質進入液泡,因此B點細胞液濃度應大于A點,A錯誤;
B、乙圖中B點到A點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逐漸增大,細胞液的滲透壓逐漸增大,吸水能力表現(xiàn)為逐漸增強,B錯誤;
C、丙圖中B點后細胞吸水能力減小的速率減慢的原因可能有細胞壁的限制,細胞壁對原生質層起支持和保護作用,C正確;
D、圖丁中,細胞液顏色先變深后變淺,表示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又自動復原的過程,因此在C點之前細胞就開始從外界溶液吸收溶質,D錯誤。
故選C。
18.答案:D
解析:A、過氧化氫酶能夠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該實驗選擇新鮮土豆片的原因是因為其中含有H2O2酶,A正確;
B、通過改變土豆片的數(shù)量,可以改變酶的總量,從而探究酶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酶的數(shù)量越多,理論上可以催化更多的底物分子,加快反應速率,B正確;
C、酶的活性受pH影響,每種酶都有一個最適pH值,在最適pH下活性最高,通過使用不同pH的緩沖液浸泡土豆片,可以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C正確;
D、若要測定H2O2酶的活性,則H2O2酶量屬于無關變量,可在控制各組H2O2酶量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測量一定時間內氣體的產生量,D錯誤。
故選D。
19.答案:C
解析:A、果糖進入細胞后被磷酸化,該過程需要消耗ATP釋放的能量,屬于吸能反應,A錯誤; B、圖中的丙酮酸在氧氣充足時,可進入線粒體,在線粒體基質中分解產生CO2,B錯誤; C、缺氧初期玉米根組織初期階段主要進行產乳酸的無氧呼吸,導致胞內pH降低,使乳酸脫氫酶活性降低,丙酮酸脫羧酶活性上升,最終導致乙醇生成量增加,C正確; D、糖酵解過程其實就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過程,釋放的能量少部分轉移到ATP中,另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D錯誤。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1)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
(2)調節(jié);免疫;運輸
(3)3;脫水縮合;2;③⑤⑦
(4)多樣性;功能具有多樣性
(5)63158
解析:(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數(shù)目雖相同,但氨基酸的種類、排列順序可能不同,因此它們的生理作用不同。
(2)⑥胰島素能調節(jié)血糖濃度,說明蛋白質具有調節(jié)功能;⑦免疫球蛋白(抗體)具有免疫功能,說明蛋白質具有免疫功能;⑧血紅蛋白能運輸氧氣,說明蛋白質具有運輸功能。
(3)圖丙所示化合物含有3個肽鍵(③⑤⑦),是由4個氨基酸經脫水縮合形成的,但其中有兩個氨基酸的R基團相同,因此共有3種氨基酸;該化合物中有2個羧基(分布位于②和⑨中)。
(4)該實例說明蛋白質的結構具有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具有多樣性。
(6)⑧有1條肽鏈,由574個氨基酸分子組成,假如每個氨基酸分子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則該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shù)-水的個數(shù)×18=128×574-18×(574-1)=63158。
22.答案:(1)磷脂雙分子層;主動運輸;消耗能量(或逆濃度梯度運輸)
(2)通道蛋白;轉運蛋白;自身構象;不需要
(3)相同;選擇透過性
(4)③
解析:(1)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由圖可知,圖中Na+向外運輸消耗能量(或逆濃度梯度運輸),因此Na+向外運輸?shù)姆绞綄儆谥鲃舆\輸。
(2)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統(tǒng)稱轉運蛋白,載體蛋白轉運物質時會發(fā)生自身構象的改變;通道蛋白運輸分子或離子時,自身構象不發(fā)生改變,不需要與分子或離子結合。
(3)圖中K+和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式都是逆濃度運輸,都屬于主動運輸。圖中膜蛋白甲、乙對各種物質的運輸,體現(xiàn)了細胞膜在功能上選擇透過性的特點。
(4)①②④葡萄糖進入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Na+向外運輸,K+向內運輸,葡萄糖向內運輸?shù)姆较蚨际悄鏉舛忍荻冗\輸,都是主動運輸,①②④不符合題意。③Na+向內運輸?shù)姆较驗轫槤舛冗\輸且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故是協(xié)助擴散,與葡萄糖進入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方式相同,③符合題意;故選③。
23.答案:(1)葉綠素;1、2
(2)紅光+藍光;6;在不同的補光時間內,紅光+藍光的補光光源獲得的平均花朵數(shù)均最多,有利于促進火龍果的成花
(3)將成花誘導完成后的火龍果植株(成花數(shù)目相同)隨機均分成A、B、C三組,分別置于三種不同光照強度的白色光源中照射相同且適宜的時間,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各組植株所結火龍果的產量,產量最高的則為最適光照強度。
解析:(1)光合色素中的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葉綠素b)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用紙層析法分離得到的四條色素帶(以濾液細線為基準)自下而上分別是葉綠素b(第1條)、葉綠素a(第2條)、葉黃素(第3條)、胡蘿卜素(第4條)。
(2)
(3)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成花誘導完成后提高火龍果產量的最適光照強度,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光照強度,觀測指標為火龍果產量,由題中信息知,有三種可促進火龍果增產的光照強度,故可將實驗分為3組;在設計實驗時應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等,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實驗思路見答案。
24.答案:(1)溫度、酵母菌的活性(是否具有有活性的過氧化氫酶);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2)1%的H2O2溶液5mL;無菌水(或死酵母菌液)2ml;保證溶液在混合前達到需控制的溫度
(3)K2-K1(計算出K1、K2的差值);減小實驗誤差
(4)不能;繼續(xù)設置溫度梯度至90℃(確保在0℃-90℃內H2O2的分解率不高且分解速率低)
(5)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上升,再下降(低溫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失活,高溫下酶會失活)
(6)酵母菌體內的其他物質也可能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影響實驗結果)
(7)CD
解析:(1)本實驗目的為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則自變量為溫度,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酵母菌的活性不同,即過氧化氫酶的活性不同:酶的作用機理為顯著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2)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因而步驟①中實驗組注射器A內吸入1%的H2O2溶液5mL,注射器B內吸入2%的酵母菌液2mL,同時設置對照組注射器A內吸入1%的H2O2,溶液5mL,注射器B內吸入無菌水2mL,來排除溫度等對H2O2自身分解的影響:因為酶具有高效性,為防止在未設置好預設溫度之前酶與底物發(fā)生反應,影響實驗結果,應把預設的酶促反應條件設置好再讓酶與底物接觸,因此步驟②中實驗組和對照組裝置在相應溫度下先保溫10min的目的是保證酵母菌和H2O2,溶液在混合前達到預設的溫度。
(3)由曲線圖可知,實驗結果為酶活性,本實驗中酶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產物氧氣的生成量來表示,因此可用實驗后的刻度K2減去實驗前的刻度K1表示因產物氧氣導致的注射器的氣壓變化程度來表示實驗結果,即步驟③中每打開一次止水夾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應將K2-K1得到;生物學實驗應遵循平行重復實驗原則,即每各條件下的實驗應至少重復三次,重復三次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
(4)本實驗設置的溫度只到60℃,不能驗證H2O2,在90℃及以下分解率不高且分解速率低。為初步驗證此觀點,應該繼續(xù)設置溫度梯度至90℃。
(5)由曲線圖可知,在題干設置的溫度條件下,溫度在0℃到30℃之間時,酶活性隨者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溫度為30℃到60℃之間,酶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架,即可得出結論: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上升再下降。
(6)酵母菌作為完整的細胞結構,體內含有多種化學物質,由于酵母菌體內的其他物質也可能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因而以酵母菌液作為過氧化氫酶源不是很嚴謹。
(7)A、促進淀粉水解的酶稱為淀粉酶,其化學本質為蛋白質,組成該酶的單體式氨基酸,A錯誤;
B、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冰解,因此不能選擇淀粉酶與淀粉作為探究不同pH對其活性影響的實驗材料,無法保證單一變量(淀粉在不同pH條件下其本身的分子結構穩(wěn)定性不同),B錯誤;
C、淀粉酶是胞外酶,屬于分泌蛋白,在細胞中的核糖體上合成后還需要經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才具備生物活性,才能顯著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C正確;
D、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會水解為還原糖,因此水解產物與新制的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可表現(xiàn)出磚紅色沉淀,D正確。
故選CD。
樣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吸光值
0.616
0.606
0.595
0.583
0.571
0.564
葡萄糖含量//(mg·mL-1)
0
0.1
02
0.3
0.4
0.5
多肽化合物
氨基酸
多肽化合物
氨基酸
①
催產素
9
⑤
牛胰蛋白酶
223
②
牛加壓素
9
⑥
人胰島素
51
③
血管舒張素
9
⑦
免疫球蛋白
660
④
平滑肌舒張素
10
⑧
人血紅蛋白
574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四川省遂寧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生物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遂寧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讀圖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遂寧市第二中學校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