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90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單位不屬于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的是( )
A. 牛頓(N)B. 秒(s)C. 千克(kg)D. 米(m)
【答案】A
【解析】
【詳解】在力學部分,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有米(m)、千克(kg)和秒(s)。
故選A。
2. 下列描述中,參考系選取正確的是( )
A.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參考系是江水B. “地球公轉(zhuǎn)”的參考系是地球
C. “鐘表的時針轉(zhuǎn)動”的參考系是表盤D. “太陽東升西落”的參考系是太陽
【答案】C
【解析】
【詳解】A.“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參考系是地面,A錯誤;
B.“地球公轉(zhuǎn)”的參考系是太陽,B錯誤;
C.“鐘表的時針轉(zhuǎn)動”的參考系是表盤,C正確;
D.“太陽東升西落”的參考系是地球,D錯誤。
故選C。
3. 一列高鐵從嘉興南站駛出,駛向下一站杭州東站。下列所研究的問題中,能把此高鐵看成質(zhì)點的是( )
A. 測量高鐵的長度
B. 測量高鐵高度
C. 研究高鐵駛出車站時車輪的轉(zhuǎn)動
D. 研究從嘉興南站到杭州東站過程中車速變化
【答案】D
【解析】
【詳解】ABC.在測量高鐵的長度、高度以及研究車輪的轉(zhuǎn)動的時候,高鐵的形狀和體積都不能忽略,則不能把此高鐵看成質(zhì)點,故ABC錯誤;
D.研究從嘉興南到杭州東過程中車速變化,可以忽略高鐵的形狀和體積,則可以看成質(zhì)點,故D正確。
故選D。
4. 如圖所示,手用力向下壓住架在兩本書之間的尺子,尺子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手對尺子的壓力為F1,尺子對手的彈力為F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F1大于F2B. F1小于F2
C. F1和F2是一對平衡力D. F1和F2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詳解】手對尺子的壓力為F1,尺子對手的彈力為F2,這兩個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力的性質(zhì)相同,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因此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故選D。.
5. 一同學在一次排球墊球練習時(如圖),將球從離地高的位置豎直向上墊出,排球再上升后回落,沒被接住落到了地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排球從被墊出到最高點,發(fā)生位移大小為
B. 排球從被墊出到最高點,發(fā)生路程大小為
C. 排球從被墊出到落地,發(fā)生路程大小為
D. 排球從被墊出到落地,發(fā)生位移大小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AD.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排球從被墊出到最高點,發(fā)生位移大小為,從被墊出到落地,發(fā)生位移大小為,故A錯誤,D正確;
BC.路程是物體實際的運動軌跡的長度,排球從被墊出到最高點,發(fā)生路程大小為,從被墊出到落地,發(fā)生路程大小為,故B、C錯誤。
故選D。
6. 下列關于時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8:30上課,其中“8:30”指的是時間間隔
B. “一天有24小時”中的“24小時”指的是時刻
C. 時間有大小、方向,是矢量
D. “中華五千年”中的“五千年”指的是時間間隔
【答案】D
【解析】
【詳解】A.8:30上課,其中“8:30”指的是時刻,故A錯誤;
B.“一天有24小時”中的“24小時”指的是時間間隔,故B錯誤;
C.時間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故C錯誤;
D.“中華五千年”中的“五千年”指的是時間間隔,故D正確。
故選D。
7. 一場100米跑步比賽中,第三跑道的運動員跑到處時,秒表計時為。根據(jù)以上信息,能否算得該運動員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
A. 可以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時速度B. 無法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時速度
C. 可以算得平均速度,無法算得瞬時速度D. 無法算得平均速度,無法算得瞬時速度
【答案】C
【解析】
【詳解】運動員跑步比賽過程中,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不一定恒定,跑到處時,秒表計時為,故可計算出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但無法算出這段時間的瞬時速度。
故選C。
8. 小球做直線運動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由此可以斷定小球的( )
A. 加速度向右B. 速度向右
C. 加速度向左D. 速度向左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不等,所以速度不等。若小球向右運動,可得速度越來越大,做加速運動,此時加速度方向向右;若小球向左運動,可得速度越來越小,做減速運動,此時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方向向右;所以可以判定加速度方向向右,速度方向無法斷定。
故選A。
9. 課堂中,老師在“用直尺測同學的反應時間”實驗時,若測出某同學捏住直尺時,直尺下落的高度為20cm,那么這位同學的反應時間是(g取10m/s2)( )
A. sB. 0.2sC. 0.8sD. 2s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自由落體的位移公式。
【詳解】由自由落體的位移公式
求得直尺下落的時間為0.2s,故ACD項錯誤,B項正確。
故選B。
10. 某汽車緊急剎車,初速度為12m/s,經(jīng)過2s停了下來.若以汽車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則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的加速度為( )
A. 6m/s2B. -6m/s2C. 12m/s2D. -12m/s2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
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1. 在用打點計時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下述測量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距離的方法,正確的是( )
A. 當某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較大時,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來測量
B. 當某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較小時,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測完
C. 測量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應該用帶有毫米刻度的長尺的零刻度對準起點,讀出各計數(shù)點對應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減,得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距離的數(shù)值
D. 分別逐個測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這樣便于記錄
【答案】C
【解析】
【詳解】測量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距離時,不要分段測量各段距離,應一次測出各計數(shù)點與0計數(shù)點的距離,然后逐一相減,得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距離的數(shù)值,避免測量誤差的積累。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2. 如圖為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關于物體在前4s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始終向一個方向運動B. 物體的加速度改變
C. 物體在前2s內(nèi)做加速運動D. 物體在后2s內(nèi)做加速運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A.在圖像中速度正負代表運動方向,從圖像可以看出物體先朝負方向運動后向正方向運動,故A錯誤
B. 在圖像中圖像的斜率代表運動的加速度,從圖像可以看出物體的加速度沒有改變,故B錯誤;
C.從圖像可以看出,物體在前2s內(nèi)速度減小,所以做減速運動,故C錯誤;
D.從圖像可以看出,物體在后2s內(nèi)速度增大,所以做加速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13. 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看到前面有一障礙物時以5m/s2加速度緊急剎車,則小車在開始剎車后6s內(nèi)的位移是
A. 40mB. 30m
C. 120mD. 60m
【答案】A
【解析】
【詳解】取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v0=20m/s, a=?5m/s2,根據(jù)速度時間關系可知,汽車做勻減速運動的時間為:
故剎車后6s內(nèi)的位移實為剎車后勻減速運動4s內(nèi)的位移,根據(jù)位移時間關系
.
故選A
1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同一物體在赤道和北極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B. 物體間相互作用時,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
C. 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支持力是桌面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D. 物體的重心總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力的基礎知識,解題關鍵是掌握重力、彈力的概念以及相互作用力的特點。根據(jù)重力加速度的特點結(jié)合重力的表達式判斷赤道和北極處的重力大小;根據(jù)力的特點判斷;根據(jù)彈力的產(chǎn)生判斷;根據(jù)重心的特點。
【詳解】A.從赤道到兩極,重力加速度變小,所以同一物體在赤道和北極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故A錯誤;
B.物體相互作用具有同時性,因此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沒有先后,故B錯誤;
C.杯子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個彈力,根據(jù)彈力的產(chǎn)生可知,該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C正確;
D.只有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才在幾何中心上,故D錯誤;
故選C。
15. 如圖所示,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懸掛一木塊。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彈簧的伸長量為(彈簧的形變量在彈性限度內(nèi)),則木塊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木塊的重力與彈簧的彈力平衡,則木塊所受重力大小為
故選D。
16. 松鼠在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各地十分常見,如圖所示,一只松鼠站在傾斜的樹枝上,則樹枝對松鼠的彈力的方向為( )
A. 豎直向上B. 豎直向下C. 垂直樹枝斜向上D. 沿樹枝方向
【答案】C
【解析】
【詳解】松鼠站在傾斜的樹枝上,它使樹枝發(fā)生了垂直樹枝向下的彈性形變,所以樹枝對松鼠產(chǎn)生垂直樹枝斜向上的彈力,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7. 下列哪些措施為了減小摩擦力( )
A. 在軸承中滴潤滑油
B. 輪胎表面有花紋狀的溝槽
C. 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
D. 冰雪天氣地面上撒沙鋪草
【答案】A
【解析】
【詳解】A.向機器軸承中滴加潤滑油,是通過減小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故A正確;
B.自行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所以C錯誤;
C.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握緊車閘,是通過增大壓力的方法來增大摩擦的,故C錯誤;
D.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D錯誤.
故選A.
18. 在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時,先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小圓環(huán),再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小圓環(huán),兩次須使小圓環(huán)達到同一位置,這樣做是為了( )
A. 便于測量力的大小
B. 便于測量力的方向
C. 使兩個分力和它的合力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
D. 便于畫出分力與合力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詳解】兩次必須使小圓環(huán)達到同一位置是為了讓兩個分力和它的合力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而不是為了更容易測量分力和分力的方向。
故選C。
19. 如圖所示,艦載機保持牽引力F大小不變,在勻速航行的航母時受到阻攔而減速并停止,此時阻攔索夾角,空氣阻力和甲板阻力不計,則此時阻攔索承受的張力大小為( )
A. B. F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如圖
依題意知阻攔索夾角θ=,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阻攔索承受的張力大小為牽引力大小F
故選B。
20. 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內(nèi)受到一個大小為4N的水平力的作用,則這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故選B。
21. 如圖所示,重量為的物體在水平恒力作用下,沿豎直墻壁下滑,物體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力壓在物體的上表面。則墻壁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為
故選A。
22. 如圖所示,兩根細繩AO、BO 連接于O點,點的下方用細繩CO 懸掛一重物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細繩BO水平。則三根細繩中拉力最大的是( )
A. AOB. BOC. COD. 無法確定
【答案】A
【解析】
【詳解】重物處于靜止狀態(tài),合力為零,對O點進行受力分析
分析幾何關系知,三根細繩中拉力最大的是,即AO。
故選A。
23. 如圖所示,用力將圖釘按在墻壁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手指對釘帽的壓力小于墻壁對釘尖的壓力
B. 手指對釘帽的壓力大于釘尖對墻壁的壓力
C. 手指對釘帽的壓力和墻壁對釘尖的壓力是相互作用力
D. 釘尖對墻壁的壓力和墻壁對釘尖的壓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詳解】AB.用手給釘帽施加壓力,圖釘會把這個力大小不變的傳遞給墻壁,所以手指對釘帽的壓力等于釘尖對墻壁的壓力,故AB錯誤;
C.手指對釘帽的壓力和墻壁對釘尖的壓力,都是作用在圖釘上,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
D.釘尖對墻壁的壓力和墻壁對釘尖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
故選D。
24. 2022年10月9日,我國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wèi)星“夸父一號”搭載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如圖,在火箭消耗燃料噴出氣體不斷升空的過程中,其慣性( )
A. 不變B. 不斷增大C. 不斷減小D. 與速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詳解】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標志,質(zhì)量越小,慣性越小。火箭在消耗燃料噴出氣體不斷升空的過程中,質(zhì)量逐漸減小,所以其慣性不斷減小。
故選C。
25. 列車進站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進站時的速度為10m/s,經(jīng)20s停下,列車行駛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2.0m/s2B. 1.5m/s2
C. 1.0m/s2D. 0.5m/s2
【答案】D
【解析】
【詳解】設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根據(jù)加速度定義可知
負號表示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即大小為。
故選D。
26. “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在系泊試驗中可認為是靜止不動的,“殲-35”隱身艦載機以速度著艦后,在阻攔裝置的作用下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則“殲-35”著艦時的減速距離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得
故選B。
27. 關于失重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失重就是物體所受重力減小
B.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點火起飛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C. 航天員返回過程中,落回地面前處于失重狀態(tài)
D. “天宮二號”在軌運行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答案】D
【解析】
【詳解】A.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者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重力叫失重,但物體所受重力并不改變,故A錯誤;
B.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點火起飛時,加速度向上,屬于超重,故B錯誤;
C.航天員在返回地面前,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向上,屬于超重,故C錯誤;
D.“天宮二號”在軌運行時,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此時加速度方向向下,故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D。
28. 小船在水速較小的河中橫渡,并使船頭始終垂直河岸航行。到達河中間時,突然上游放水使水流速度加快,則對此小船渡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船渡河時間變長
B. 小船渡河時間不變,但位移將變大
C. 因船頭始終垂直河岸,故渡河時間及位移都不會變化
D. 因船速與水速關系未知,故無法確定渡河時間及位移的變化
【答案】B
【解析】
【詳解】因為各分運動具有獨立性,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
知運動的時間仍然不變且最短,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時性。在沿河岸方向上
水流速度加快,則沿河岸方向上的位移增大,根據(jù)運動的合成,最終的位移增大
故選B。
29. 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方的O點將小球分別以速度v1和v2水平拋出,從拋出到落地所用時間分別為t1和t2,水平位移大小分別為x1和x2。已知v1>v2,不計空氣阻力,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 t1>t2B. t1x2D. x1v2
則
x1>x2
故選C。
30. 如圖所示為某學校學生以整齊的步伐跑操時的情景,對于恰好通過彎道的某一班級中的同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所有同學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B. 所有同學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所有同學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 所有同學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A.根據(jù)同軸轉(zhuǎn)動,并且每一位同學都相對靜止,所以角速度相同,根據(jù)公式
可知,半徑不同,線速度不同,A錯誤。
B.根據(jù)A可知,角速度相同,B正確。
C.根據(jù)向心加速度公式
可知角速度相同,半徑不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不同,C錯誤。
D.根據(jù)向心力的公式
可知,每位同學質(zhì)量不同,向心加速度不同,向心力也不同,D錯誤。
故選B。
31. 在汽車通過凸橋的最高點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汽車對橋面壓力等于汽車的自重
B. 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大于汽車的自重
C. 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小于汽車的自重
D. 汽車對橋面的壓力與車速無關
【答案】C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在凸形橋的最高點,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解得,則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小于汽車的重力,車速越大,壓力越小
故選C。
32. 如圖所示,汽車上坡的時候,司機一般會換低擋,其目的是( )
A. 減小功率,得到較小的牽引力
B. 增大功率,得到較小的牽引力
C. 減小速度,得到較大的牽引力
D. 增大速度,得到較大的牽引力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jù)公式,P不變的情況下,減小速度可得到較大的牽引力,故汽車上坡的時候,司機一般會換低擋,其目的就是通過減小速度,得到較大的牽引力,故C正確。
故選C。
33. 如圖所示,撐竿跳是運動會上常見的比賽項目,用于撐起運動員的竿要求具有很好的彈性,下列關于運動員撐竿跳起的過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運動員撐竿剛剛觸地時,竿彈性勢能最大
B. 運動員撐竿跳起到達最高點時,竿彈性勢能最大
C. 運動員撐竿觸地后上升到達最高點之前某時刻,竿彈性勢能最大
D. 以上說法均有可能
【答案】C
【解析】
【詳解】A.撐竿的形變量越大時,彈性勢能越大,撐竿剛與地面接觸時,沒有發(fā)生形變,彈性勢能為零,故A錯誤;
B.運動員撐竿跳起到達最高點時,竿的形變?yōu)榱?,彈性勢能為零,故B錯誤;
CD.撐竿的形變量最大時,彈性勢能最大,手握撐竿從地面躍起后,到最高點以前的某位置時,撐竿的形變量最大,撐竿的彈性勢能最大,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34. 下列關于動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物體中,速度大的動能也大
B. 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動能保持不變
C. 某物體的速度加倍,它的動能也加倍
D. 某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則速度一定不變
【答案】B
【解析】
【詳解】A.根據(jù)公式可知兩個物體中,速度大的動能不一定大,還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故A錯誤;
B.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速度大小不變,所以動能保持不變,故B正確;
C.根據(jù)公式可知某物體的速度加倍,它的動能變成原來的4倍,故C錯誤;
D.某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則速度大小一定不變,但是速度方向可能改變,故D錯誤。
故選B。
35. 如圖所示,若將月球視為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球體,其質(zhì)量為M、半徑為R,“嫦娥五號”探測器質(zhì)量為m,引力常量為G,則此時月球?qū)Α版隙鹞逄枴碧綔y器的萬有引力大小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jù)萬有引力定律可知火星對探測器的萬有引力大小
故選A。
36. 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大小為v,軌道半徑為r,已知引力常量為G,根據(jù)萬有引力定律,可算出地球的質(zhì)量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大小為v,軌道半徑為r,已知引力常量為G,則對衛(wèi)星,解得:地球的質(zhì)量.故A項正確,BCD三項錯誤.
點睛:萬有引力解題的兩種思路:1、物體在天體表面時重力近似等于它所受的萬有引力;2、將行星繞恒星、衛(wèi)星繞行星的運動視為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37. 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紙帶。根據(jù)紙帶算出相關各點的速度v,測量出下落距離h,則以為縱軸,以h為橫軸畫出的圖像應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v2
得=gh,可以看出與h成正比例關系,圖線是過原點的直線,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8. 下列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
A. 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勻速下落過程
B. 不計空氣阻力,拋出的在空中運動標槍
C. 不計空氣阻力,隨摩天輪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小孩
D. 一個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把小球彈出去過程,小球的機械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A.運動員勻速下落過程中,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
B.拋出的標槍,在不計空氣阻力下,只受重力,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故B正確;
C.因為小孩在豎直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動能不變,而重力勢能隨高度改變,機械能不守恒,故C錯誤;
D.壓縮的彈簧將小球彈出去的過程中,彈力做正功,小球的動能增加,故小球的機械能增加,所以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故D錯誤。
故選B。
39. 元電荷是( )
A. 最小電荷量B. 檢驗電荷
C. 點電荷D. 質(zhì)子
【答案】A
【解析】
【詳解】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量,用e表示,。
故選A。
40. 真空中兩個點電荷的相互作用力為F,若把其一個電荷的帶電量減少一半,同時把它們之間的距離減少一半,則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變?yōu)椋? )
A. 2FB. 4FC. 8FD. 無法確定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jù)庫侖定律可得,在變化前有
變化后
故選A。
【點睛】該題比較簡單,直接根據(jù)庫侖力公式得出兩次作用力的表達式,則可求得距離減小后的相互作用力,從而解出正確結(jié)果。
41. 生活科技上處處存在靜電現(xiàn)象,有些是靜電的應用,有些是要防止靜電;下列關于靜電防止與應用說法正確的是( )
A. 印染廠應保持空氣干燥,避免靜電積累帶來的潛在危害
B. 靜電復印機的工作過程實際上和靜電完全無關
C. 在地毯中夾雜0.05~0.07mm的不銹鋼絲導電纖維,是防止靜電危害
D. 小汽車的頂部露出一根小金屬桿類同避雷針,是防止靜電危害
【答案】C
【解析】
【詳解】A.印刷車間中,紙張間摩擦產(chǎn)生大量靜電,所以印刷車間中保持適當?shù)臐穸?,及時把靜電導走,避免靜電造成的危害,故A錯誤;
B.靜電復印機是利用靜電工作的,與靜電有關,故B錯誤;
C.不銹鋼絲的作用是把鞋底與地毯摩擦產(chǎn)生的電荷傳到大地上,以免發(fā)生靜電危害,屬于防止靜電危害,故C正確;
D.小汽車頂部露出的一根小金屬桿是天線,接受無線電信號用,不屬于防止靜電危害,故D錯誤。
故選C。
42. 某同學在平直路面上遙控電動玩具車,使其以3m/s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若玩具車牽引力恒為2N,則牽引力的功率為( )
A. 1.5WB. 6WC. 12WD. 18W
【答案】B
【解析】
【詳解】玩具車以3m/s的速度做勻速運動,牽引力
則牽引力的功率大小為
故選B。
43. 若以地面為參考平面,質(zhì)量為4kg的物體離地面高為5m時,其重力勢能為( )(取g=10m/s2)
A. 9JB. 20JC. 45JD. 200J
【答案】D
【解析】
【詳解】物體的重力勢能為
故選D。
44. 兩物體質(zhì)量比為1∶4,速度比為4∶1,則兩物體的動能比是( )
A. 1∶1B. 1∶4C. 2∶1D. 4∶1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jù)動能表達式可知則兩物體的動能比是
故選D。
45. 用與斜面平行的恒力F將質(zhì)量為m的物體沿傾角為θ的斜面運動一段距離,拉力做功W1;用同樣大小的水平力將物體沿水平面拉動同樣的距離,拉力做功W2,則( )
A. W1W2C. W1=W2D. 無法判斷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jù)功的計算公式
可得
故選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題,每空2分,共計10分。
46.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a與力F的關系。
(1)實驗中將長木板的一端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啟動打點計時器,輕推小車,通過紙帶上的點跡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實驗中用鉤碼的重力表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小車的質(zhì)量和鉤碼的質(zhì)量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
【答案】(1)平衡摩擦力
(2)
【解析】
【小問1詳解】
利用小車重力的下滑分力來平衡摩擦阻力,使掛上細線后細線的拉力成為合力,便于測量記錄小車的合力,故填平衡摩擦力。
【小問2詳解】
平衡好摩擦阻力后,掛上細線和鉤碼,放手后小車和鉤碼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對鉤碼
對小車
聯(lián)立解得
可知當
拉力為
故填。
47. 某同學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時,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并用一把毫米刻度尺測量了各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則圖中四個數(shù)據(jù)中不符合正確讀數(shù)要求的是________(填數(shù)值)。若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均有4個點未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變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點對應的小車速度______。(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小數(shù))
【答案】 ①. 5.4 ②. 0.21
【解析】
【詳解】[1]毫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讀數(shù)時應估讀到0.1mm,所以不符合正確讀數(shù)要求的是5.4,故填5.4;
[2]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均有4個點未畫出,則
T=0.1s
D點對應的小車速度
故填0.21。
48. 一人用力踢質(zhì)量為0.1kg的靜止皮球,使球以20m/s的速度水平飛出。假設人踢球瞬間對球的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運動了20m后停止。那么人對球所做的功為______。
【答案】20J
【解析】
【詳解】在踢球的過程中,人對球所做的功等于球動能的變化,則有
解得
這是一份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原卷版docx、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文件包含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原卷版docx、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清源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文件包含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清源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原卷版docx、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清源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