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放在凸透鏡主光軸上焦點F與透鏡之間的光源S發(fā)出的光,通過凸透鏡后的光路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1題)
A.凸透鏡可以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B.焦點F是凸透鏡起會聚作用和發(fā)散作用的分界點
C.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D.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發(fā)散程度比原來小,因此凸透鏡的作用是對光起會聚作用
2.如圖所示,MN為透鏡L的主光軸,AB為一條從左邊射向透鏡后折射的光線,由此可以判定( )
(第2題)
A.若L是凸透鏡,B點一定是L的焦點
B.若B點是L的焦點,則L一定不是凸透鏡
C.若B點是L的焦點,AB的入射光線一定平行于主光軸
D.若AB的入射光線是從無窮遠處主光軸上一點發(fā)出的,則L一定不是凹透鏡
3.[2024·長治模擬]攝影師在東方明珠塔下,利用水晶球作為道具拍攝。在水晶球中可以看到“東方明珠塔”倒立、縮小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晶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水晶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C.水晶球中所成的像是虛像
D.水晶球遠離東方明珠塔時,其中的像變大
4.[2024·揚州江都區(qū)月考]如圖所示,A、B、C、D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F(xiàn)為焦點,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則物體放在哪個位置時,可能在光屏上觀察到物體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
(第4題)
A. A點 B. B點 C. C點D. D點
5.[2024·溧陽模擬]小明同學的奶奶年齡大了,總看不清手機屏幕,需要把手機拿得遠遠的才能勉強看清,細心的小明在網(wǎng)上幫奶奶購買了一個手機屏幕放大器,將手機放在支架處,透過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機屏幕放大的像,如圖所示為其觀看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第5題)
A.屏幕放大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透過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實像
C.手機放在屏幕放大器的1倍焦距以內(nèi)
D.小明奶奶戴遠視眼鏡即可看清近處物體
6.[2024·淄博一模]小李利用紙筒M、N,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和半透明薄膜,制成一個模型照相機,如圖所示。在較暗的室內(nèi),先將凸透鏡對著室外的景物,再將凸透鏡對著室內(nèi)點燃的蠟燭,兩次均要調(diào)節(jié)薄膜和凸透鏡的距離,使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關于成像情況說法正確的是( )
A.室外景物在薄膜上成的是正立、縮小的像
B.室外景物在薄膜上成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 cm
C.點燃的蠟燭在薄膜上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
D.為使薄膜上出現(xiàn)蠟燭清晰的像,需拉長凸透鏡和薄膜的距離
7.[2024·北京東城區(qū)二模]小東用凸透鏡、紙盒等器材自制了一個簡易投影儀,可以將手機屏幕畫面投影到白墻上,如圖甲所示。該投影儀工作示意圖如圖乙所示,使用時將手機屏幕調(diào)至“冰墩墩”畫面,然后放在紙盒中某位置,使屏幕正對凸透鏡,調(diào)整該投影儀與白墻之間的距離,可在墻上得到一個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手機屏幕到透鏡的距離應大于透鏡的2倍焦距
B.透鏡到墻面的距離應在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C.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墻上的“冰墩墩”,是由于光在墻面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D.墻上呈現(xiàn)的是手機畫面倒立的實像
8.[2024·福建模擬]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初高中生近視率高達80%,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于2023年7月25日開展“啟明行動”,主題是重視兒童眼保健,守護孩子明眸“視”界。如圖所示,模擬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方法正確的是( )
A. ad B. bd C. acD. bc
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燭焰到透鏡的距離為20 cm,在另一側12 cm的光屏上觀察到一個像,則( )
A.一定成縮小的實像B.一定成等大的實像
C.可能成虛像D.可能成放大的實像
1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實驗桌上有光具座、蠟燭、光屏、焦距分別為15 cm和20 cm的凸透鏡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將蠟燭、凸透鏡L1、光屏正確安裝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10題)
A.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此成像原理可以應用于投影儀
B.蠟燭燃燒變短,向上適當調(diào)節(jié)透鏡,可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
C.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若將L1換成L2,此時將光屏靠近凸透鏡適當距離可以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蠟燭和透鏡位置不變,若將L1換成L2,在透鏡和蠟燭間加合適的老花鏡,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11.[2023·天長期末]如圖所示,一束光經(jīng)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點A,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是 透鏡。
(第11題)
12.如圖所示,沿凸透鏡的主光軸放置一把刻度尺,自發(fā)光點S出發(fā)的三條光線a、b、c射向凸透鏡,其折射光線如圖所示。從圖上可以估測凸透鏡的焦距約為 cm,發(fā)光點S所成的像是 (填“實”或“虛”)像。
(第12題)
13.[2023·鄭州金水區(qū)期末]人眼看同一個物體,會出現(xiàn)“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這和物體與人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有關,如圖所示。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 。當人離不同大小的物體一樣遠時,視角也會不同,物體越大,則視角越 。(均填“大”或“小”)
(第13題)
14.如圖所示是小明制作的簡易望遠鏡,它由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組成,調(diào)整兩個凸透鏡間的距離,就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前面靠近物體的凸透鏡成像原理和 相同,后面靠近眼睛的凸透鏡成像原理和 相同。(均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第14題)
15.[2024·鐵嶺模擬]正月十五的元宵燈會上,小張拿出手機準備留影紀念,發(fā)現(xiàn)通過黑屏狀態(tài)下的手機屏幕能看到身后游人的像,這個像是 (填“實”或“虛”)像;當他打開手機拍攝兔子燈時,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他應離兔子燈 (填“遠”或“近”)一些。
16.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一個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鏡頭,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細胞組成時,發(fā)現(xiàn)物體的像太小,看不清楚,這時他應該使物鏡 (填“靠近”或“遠離”)物體,目鏡遠離物鏡一些。
17.[2023·達州達川區(qū)期中]小東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f=10 cm)前28 cm處,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 的實像,然后他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遠視眼鏡片(如圖所示),由于遠視眼鏡片對光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將光屏 (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
(第17題)
18.[2024·武威涼州區(qū)校級一模]如圖,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凸透鏡、蠟燭、光屏放在同一直線上。當燭焰在B點時,成像在A點;當燭焰在A點時,成像在C點,則凸透鏡一定固定在 之間,兩次成像的虛實情況 (填“相同”或“不同”)。
(第18題)
19.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過程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和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是 cm;若物距為25 cm,則所成像的性質與 (填“幻燈機”或“照相機”)的成像性質相同。
(第19題)
三、作圖題(每題4分,共8分)
20.[2024·西安碑林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完成凹透鏡兩條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第20題)
21.[2024·廣州海珠區(qū)校級二模]一束白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在屏上形成了由紅到紫連續(xù)排列的彩色光帶,如圖甲所示;在圖乙中,一束紅光和紫光平行于主光軸射入凸透鏡后,分別經(jīng)過圖乙中的A、B兩點,請完成兩束光經(jīng)過凸透鏡的光路圖。
(第21題)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2分)
22.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間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1)按照圖甲安裝實驗器材時,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還應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由圖乙可得出該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當各元件位置如圖甲所示時,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實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若要使(2)中光屏上的像變大,應將蠟燭向 移動,同時將光屏向
移動。(均填“左”或“右”)
(4)如圖丙所示,將蠟燭置于凸透鏡1倍焦距以內(nèi),在透鏡另一側可以觀察到放大的虛像,若將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如圖丙中的虛線處,則燭焰的像
(填寫正確選項的字母)。
A.會消失 B.亮度變暗 C.沒有變化D.成在光屏上
23.[2024·德州二模]如圖甲所示,人眼的功能類似于照相機。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小明對人眼和照相機如何成清晰的像,進行了進一步研究。
(1)人眼結構中,視網(wǎng)膜到晶狀體的距離不變,相當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 到凸透鏡的距離不變,能否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可能與晶狀體的焦距有關;小明猜測使用變焦照相機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時與焦距和像距有關。于是他用圖乙裝置進行探究。
(2)實驗前,調(diào)節(jié)“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是為了使像呈現(xiàn)在 。
(3)實驗主要步驟:
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不變,換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調(diào)節(jié)“F”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別記錄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 到凸透鏡的距離不變,換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調(diào)節(jié)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別記錄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物體高度為H=5.0 cm
①分析 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當像距不變時,物距變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鏡焦距要變大;
②分析4、5、6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當物距不變時,凸透鏡焦距越 ,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據(jù)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過調(diào)節(jié)晶狀體焦距來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用變焦照相機在同一位置拍攝同一物體時,是通過同時調(diào)節(jié)焦距和像距,使物體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參考答案
1. D 【點撥】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發(fā)散程度比原來小,因此凸透鏡的作用是對光起會聚作用,故A錯誤,D正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聚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焦點,焦點F不是凸透鏡起會聚作用和發(fā)散作用的分界點,故B錯誤;凸透鏡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錯誤。
2. D 【點撥】若L是凸透鏡,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則B點為凸透鏡的焦點,若入射光線沒有平行于主光軸,則折射光線不會通過焦點,即B不是焦點,A錯誤。若B點是L的焦點(可以是實焦點,也可以是虛焦點),L可能為凸透鏡,也可能為凹透鏡。當L為凸透鏡時,AB的入射光線一定平行于主光軸;當L為凹透鏡時,AB的入射光線一定不平行于主光軸,BC錯誤。若AB的入射光線是從無窮遠處主光軸上一點發(fā)出的,L若是凹透鏡,光通透鏡后將變得發(fā)散,不會折射到B,所以一定不是凹透鏡,D正確。故選D。
3. A 【點撥】水晶球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故A正確,B錯誤;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成倒立的像一定是實像,故C錯誤;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當水晶球遠離東方明珠塔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將變小,故D錯誤。
4. B 【點撥】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當物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且像和物體在凸透鏡的異側。故選B。
5. B 【點撥】手機屏幕放大器的實質是一個凸透鏡,把手機放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之內(nèi),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AC正確,B錯誤;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小明的奶奶戴遠視眼鏡后能看清近處的物體,故D正確。
6. D 【點撥】在較暗的室內(nèi),先將凸透鏡對著室外的景物,此時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即10 cm至20 cm之間,AB錯誤;凸透鏡對著室內(nèi)點燃的蠟燭,薄膜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由于不知道此時物距和焦距的關系,所以無法判定成像的大小特點,C錯誤;景物成像時的物距大于蠟燭成像時的物距,蠟燭成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為使薄膜上出現(xiàn)蠟燭清晰的像,需拉長凸透鏡和薄膜的距離,D正確。故選D。
7. D 【點撥】手機畫面通過透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手機屏幕到透鏡的距離應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透鏡到墻面的距離應該大于透鏡的2倍焦距,故AB錯誤,D正確;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墻上的“冰墩墩”,是由于光在墻面上發(fā)生了漫反射,故C錯誤。
8. C 【點撥】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焦距太短,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為了使光會聚在原來的會聚點后面的視網(wǎng)膜上,就需要使光在進入人的眼睛以前發(fā)散一下,因此戴對光具有發(fā)散作用的凹透鏡來矯正。故選C。
9. A 【點撥】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10. D 【點撥】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故A錯誤;蠟燭變短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應將蠟燭向上調(diào)或將凸透鏡向下調(diào),故B錯誤;保持蠟燭和透鏡位置不變,若將L1換成L2,此時焦距變大,會聚能力變?nèi)酰瑒t像距增大,所以為了再次在光屏上成像,可以將光屏遠離透鏡,或者在透鏡和蠟燭間加合適的具有會聚作用的老花鏡,故C錯誤,D正確。故選D。
11.發(fā)散;凹 【點撥】放上透鏡的會聚點A要比不放透鏡的會聚點B更遠離透鏡,由此可知,該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所以該透鏡是發(fā)散透鏡,即凹透鏡。
12.5.00;虛 【點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某一點,這一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從這一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由圖可知,a光線是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5.00 cm;由圖可知,此時物距u=2.00 cm,則此時物距小于1倍焦距,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3.小;大
14.照相機;放大鏡 【點撥】該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和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這個像成在目鏡1倍焦距以內(nèi),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和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相同。
15.虛;近 【點撥】黑屏狀態(tài)下的手機屏幕相當于平面鏡,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通過黑屏狀態(tài)下的手機屏幕看到身后游人的像是虛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規(guī)律,物近像遠像變大,所以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他應離兔子燈近一些。
16.投影儀;放大鏡;靠近 【點撥】顯微鏡的物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顯微鏡的目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相當于一個放大鏡;顯微鏡的物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jù)“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guī)律,應縮小物距,才能使像變大。
17.縮?。粫?;靠近 【點撥】已知f=10 cm,則2f=20 cm,蠟燭在凸透鏡前28 cm處,物距大于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遠視眼鏡片是凸透鏡,所以遠視眼鏡片對光有會聚作用;將遠視眼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經(jīng)過凸透鏡的光會比原來提前會聚成像,所以將光屏靠近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18. B、C;不同 【點撥】若凸透鏡在B、A之間,當燭焰在B點時,成像在A點,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當燭焰在A點時,成像應在B點,與題意不符,則凸透鏡一定固定在B、C之間,當燭焰在B點時,成像在A點,物像在同側,成虛像;當燭焰在A點時,成像在C點,物像在兩側,成實像;兩次成像的虛實情況不同。
19.10;照相機 【點撥】由圖可知,當物距和像距相等,都為20 cm時,成等大、倒立的實像,此時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10 cm。當物距為25 cm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成像性質相同。
20.【解】如圖所示。
21.【解】如圖所示。
22.(1)同一高度;8 (2)照相機 (3)右;右 (4)C
【點撥】(1)為了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必須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像距與物距相等,所以根據(jù)圖乙可知,當物距、像距都等于16 cm時,符合要求,因此凸透鏡的焦距為8 cm。(2)由圖甲可知,此時物距是30 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3)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guī)律可知,當蠟燭向右移動時,靠近凸透鏡,物距變小,所成的像就變大,同時像距變大,所以要將光屏向右移動。(4)因為虛像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得到的,所以在虛線處放置一光屏對成虛像不產(chǎn)生影響,所以燭焰的像沒有變化,故選C。
23.(1)光屏 (2)光屏中央 (3)②“F”光源 (4)①1、2、3;②大
【點撥】(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實驗前,應調(diào)節(jié)“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3)實驗步驟②中改變了焦距和像距,因此應控制物距不變,即保持“F”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不變。(4)①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像距不變的三組實驗分別是1、2、3;②分析4、5、6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物距不變,像距逐漸變大,焦距也逐漸變大,像的高度也變高,說明像也變大,所以當物距不變時,凸透鏡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實驗次數(shù)
物距/cm
像距/cm
焦距/ cm
像的高度/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這是一份滬科版(2024)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一學期期中學情評估測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滬科版(2024)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一學期期末學情評估測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滬科版(2024)八年級全冊(2024)第二章 聲的世界同步練習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