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24分。
1.2023年11月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啟動第三批約7800噸核污染水排海,對人類生活、海洋生態(tài)都會造成危害,受到多地民眾聲討。福島核污染水雖然經(jīng)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處理,但核污染水中的氚(13H)很難被分離清除,氚氣會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累積,對人的傷害將不可估量。其衰變方程為 13H→23He+?10e,半衰期為12.5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13H的比結合能小于 23He的比結合能
B. 放出的 ?10e來自原子核外電子
C. 受核污染的海產(chǎn)品經(jīng)過高溫烹煮其放射性會有所減弱
D. 100個 13H在25年后大約剩下25個未發(fā)生衰變
2.如圖甲,一只小鳥飛到樹枝上休息,從它與樹枝接觸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其上下振動的v?t圖像如圖乙,速度取向下為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t1時刻小鳥速度向下達到最大,樹枝對其彈力達到最大
B. t2時刻小鳥處于最低位置
C. t2時刻小鳥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受合力為零
D. t3時刻小鳥處在最高點
3.轉動慣量(J=∑miri2)是物體繞轉軸轉動時慣性的量度,其中ri是微元mi到轉軸的距離。復擺是由大小和形狀不發(fā)生變化的物體,繞固定水平軸在重力作用下做微小擺動的運動體系,如圖所示,l是質心到轉軸的距離。復擺和單擺類似,可以視為簡諧運動。根據(jù)所學物理知識,判斷復擺的周期公式可能是( )
A. 2π Jmgl B. 2π mglJ C. 2πJmgl D. 2πmglJ
4.如圖所示,質量為2m的A物體和質量為m的B兩物體疊放在豎直彈簧上并保持靜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運動距離?時B與A分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B和A剛分離時,彈簧彈力為mg
B. B和A剛分離前一起向上做勻加速運動
C. B和A剛分離時,A的加速度不為0
D. 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等于mg?
5.如圖所示,斜面體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第一次物塊m恰能沿斜面勻速下滑,而斜面體靜止不動;第二次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恒力F推動物塊,使物塊加速下滑,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第一次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較大
B. 第二次斜面體對物塊的摩擦力較大
C. 兩次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一樣大
D. 第二次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6.如圖所示為氫原子的能級圖,已知可見光的光子能量范圍為1.62eV?3.11eV,鋅的逸出功為3.34eV,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處于n=3能級的氫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頻率的紫外線,并且使氫原子電離
B. 用能量為12eV的電子轟擊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一定不能使氫原子向高能級躍遷
C. 一個處于n=4能級的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時,最多發(fā)出3種不同頻率的光子
D. 一群處于n=4能級的氫原子向基態(tài)躍遷時,發(fā)出的光照射鋅板,鋅板表面所發(fā)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9.41eV
7.如圖,將一質量為m的小球靠近一面墻豎直向上拋出,圖甲是小球向上運動時抓拍的頻閃照片,圖乙是小球下落時抓拍的頻閃照片。重力加速度為g,假設小球所受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則可算小球所受空氣阻力大約為( )
A. 0.15mg
B. 0.2mg
C. 0.5mg
D. 因磚的尺寸未知,無法估算
8.水平地面上有一足夠長的固定斜面,傾角為37°,小華站在斜面底端向斜面上投擲小石子。若小石子出手高度為站立點正上方1.6m處,小石子的飛行軌跡所在平面與斜面底邊垂直,落在斜面上時速度方向恰好水平。已知站立點到落點的距離為11m,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計空氣阻力。估算得小石子出手時的速度大小為( )
A. 10m/s B. 8.8 2m/s C. 10 2m/s D. 177m/s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16分。
9.小明同學想了解小區(qū)電梯的加速度,使用輕彈簧、直尺、鋼球等自制了一個加速度測量儀。如圖所示,彈簧上端固定,在彈簧旁沿彈簧長度方向固定一直尺。發(fā)現(xiàn)不掛鋼球時,靜止時彈簧下端指針位于直尺15cm刻度處;下端懸掛鋼球,靜止時指針位于直尺25cm刻度處。將直尺不同刻度對應的加速度標在直尺上,就得到了一個加速度測量儀。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20cm刻度對應的加速度為0.5g
B. 35cm刻度對應的加速度為g
C. 加速度的刻度值是均勻的
D. 受彈簧自身重力影響,應盡量選擇一個質量較小的彈簧,彈簧質量越大測量誤差會越大
10.如圖所示,甲圖是某光電管被a、b兩束光照射時光電管中光電流與電壓關系圖像,乙圖是c、d兩種金屬遏止電壓與入射光頻率之間的關系圖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a光的光子能量小于b光的光子能量
B. c金屬的逸出功小于d金屬的逸出功
C. 若用b光照射c金屬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則用a光照射d金屬也一定能發(fā)生光電效應
D. 用a光照射c、d金屬,若d金屬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則c金屬也一定能發(fā)生光電效應
11.如圖所示,直角三角形斜面體ABC固定在水平面上,∠A=30°、∠C=90°,AC面光滑,粗細均勻的直桿豎直立在地面上的B點,滑環(huán)Q套在桿上,物塊P放在斜面上,P和Q用繞過C處定滑輪的細線連接。施加外力F令物塊Q以速度v沿直桿向上勻速運動,不計滑輪的大小,AC面及直桿足夠長,當Q運動到位置D時距B、C距離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P的速度大小為0.5v
B. P處于超重狀態(tài)
C. Q從D到與C等高的C′過程中,繩子對Q的拉力大小不變
D. Q經(jīng)過與C等高的C′點時,P的瞬時速度為零
12.如圖,光滑水平面上固定有光滑長直木板,傾角θ=37°、質量2kg的斜面緊靠木板放置,質量為1kg的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516,初始時斜面與物塊均靜止,作用在斜面上的力F與木板平行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與斜面相對靜止時,摩擦力方向沿斜面指向左上方
B. 物體與斜面相對靜止時,摩擦力方向沿斜面指向右上方
C. 要使物體與斜面不發(fā)生相對滑動,F(xiàn)最大值為4.5N
D. 要使物體與斜面不發(fā)生相對滑動,F(xiàn)最大值為13.5N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5分。
13.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滑輪工作時受到的摩擦力。細繩跨過固定在鐵架臺上的輕滑輪,兩端各懸掛一只重錘,重錘質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操作如下:
①用米尺量出重錘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
②在重錘1上加上質量為m的小鉤碼;
③左手將重錘2壓在地面上,保持系統(tǒng)靜止。釋放重錘2,同時右手開啟秒表,在重錘1落地時停止計時,記錄下落時間;
④重復測量3次下落時間,取其平均值作為測量值t。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④可以減小對下落時間t測量的______(選填“偶然”或“系統(tǒng)”)誤差。
(2)實驗要求小鉤碼的質量m要比重錘的質量M小很多,主要是為了______。
A.使H測得更準確
B.使重錘1下落的時間長一些
C.使系統(tǒng)的總質量近似等于2M
D.使細繩的拉力與小鉤碼的重力近似相等
(3)用實驗中的測量量和已知量(M、?、m、g、t)表示滑輪受到的摩擦力Ff,則Ff= ______。
14.請使用下列器材測量小車質量M:
小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平直軌道、墊塊、細線、打點計時器、紙帶、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直尺、質量均為m=10g的7個槽碼。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ⅰ.按圖甲安裝好實驗器材,跨過定滑輪的細線一端連接在小車上,另一端懸掛著7個槽碼。改變軌道的傾角,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______的點,表明小車沿傾斜軌道勻速下滑;
ⅱ.保持軌道傾角不變,取下1個槽碼(即細線下端懸掛6個槽碼),讓小車拖著紙帶沿軌道下滑,根據(jù)紙帶上打的點跡測出加速度a;
ⅲ.依次減少細線下端懸掛的槽碼數(shù)量,重復步驟ⅱ;
ⅳ.以取下槽碼的總個數(shù)n(1≤n≤7)的倒數(shù)1n為縱坐標,1a為橫坐標,作出1n?1a圖像。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請完成下列填空: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接通電源后,再將小車從靠近打點計時器處釋放
B.小車下滑時,位于定滑輪和小車之間的細線應始終跟傾斜軌道保持平行
C.實驗中必須保證細線下端懸掛槽碼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D.若細線下端懸掛著2個槽碼,則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為5mg
②若某次實驗獲得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間均有4個點未畫出,則加速度大小a= ______m/s2;在打“7”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v7= ______m/s;
③寫出1n隨1a變化的關系式______(用M,m,g,a,n表示);
④測得1n?1a關系圖線的斜率為0.20m/s2,則小車質量M= ______kg。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
15.青島地鐵1號線為跨海地鐵線路,線路全長60.11千米,共設置41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如圖從S站到T站是一段直線線路,全程3.3km,列車運行最大速度為72km/?。為了便于分析,我們用圖乙來描述這個模型,列車在S站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勻速直線運動,進站前從最大速度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到T站停車,且加速的加速度大小為減速加速度大小的二分之一?,F(xiàn)勻加速運動過程中依次經(jīng)過A、B、C點,A→B用時3s,B→C用時5s,且AB長12.6m,BC長45.0m。求:
(1)S、A兩點之間的距離;
(2)列車勻速行駛的時間。
16. 92232U發(fā)生α衰變時,其衰變方程為: 92232U→90228T?+24He+55MeV,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e=1.6×10?19C。
(1)求一次衰變過程中虧損的質量(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2)若 92232U開始處于靜止狀態(tài),衰變過程釋放的核能全部轉化為α粒子和釷核的動能,求放出的α粒子的動能(單位用MeV表示,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若 92232U和 90228T?的比結合能分別是1.38MeV和1.50MeV,求 ?24He的比結合能。
17.如圖所示,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斜面體C靜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滑輪P固定在傾角為θ=53°的斜面頂端,滑輪Q固定天花板上,PQ水平。物塊A、B跨過兩滑輪被輕繩連接。開始時用手托住物塊B,繩子伸直,物塊A靜止在斜面底端。作用在斜面上一個水平力F,使斜面一直保持靜止。物塊B放手后豎直下落2m被接住,物塊A繼續(xù)運動達到的最高點與滑輪P的豎直高度差為0.128m。已知斜面體C的豎直邊高度為?=1.6m,質量為mC=2kg,物塊A、B質量均為mA=mB=1kg。設滑動摩擦力與最大靜摩擦力相等,g取10m/s2,sin53°=0.8,cs53°=0.6?;哖很小不會阻擋物塊A。求
(1)物塊B被接住時,物塊A的速度;
(2)A與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物塊B豎直下落過程中,地面受到的壓力大小和水平力F的大小。
18.如圖甲所示,一長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運動,在t=0時刻將一無初速度的物塊B輕放到木板上,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B相對于A的速度用vBA表示,在0~0.75s內,相對速度vBA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A、B的質量關系為mA=2mB,A與B及A與地面之間均有摩擦(動摩擦因數(shù)不等),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B始終沒有滑出A,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結果可以保留分數(shù))
(1)A與B間、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從t=0時刻到A與B均停止運動時,B相對于A的位移大小。
參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B
7.C
8.D
9.ABC
10.BD
11.ABD
12.BD
13.偶然 B mg?(2M+m)2?t2
14.距離相等 AB 1.12 1.02 1n=mgM+7m?1a+mM+7m 0.42
15.解:(1)設加速時加速度大小為a,列車過A點的速度為vA,根據(jù)位移—時間關系有
AB=vAt1+12at12
AB+BC=vA(t1+t2)+12a(t1+t2)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A=2.4m/s,a=1.2m/s2
則SA=vA22a=2.422×1.2m=2.4m
(2)最大速度vm=72km/?=20m/s
列車的加速距離為x1=vm22a=2022×1.2m=5003m
由題可知列車的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0.6m/s2,列車的減速距離為x2=vm22a′=2022×0.6m=10003m
列車勻速運動的時間為
t=x?x1?x2vm
把x=3.3km=3300m代入得t=140s
答:(1)S、A兩點之間的距離為2.4m;
(2)列車勻速行駛的時間為140s。
16.解:(1)由衰變方程可知,一次衰變釋放的核能為:ΔE=55MeV=55×106×1.6×10?19J=8.8×10?12J
由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可得:ΔE=Δmc2
解得虧損的質量為:Δm=9.8×10?29kg
(2)衰變過程滿足動量守恒,可知α粒子和釷核的動量等大反向。
動能與動量的關系為:Ek=p22m
可得:EkαEkT?=mT?mα=2284=57
依題意可得:Ekα+EkT?=釋放的核能ΔE=55MeV
解得:Ekα=54MeV
(3)設 92232U 和 90228T?的比結合能分別是E1和E2, 24He的比結合能為E3。根據(jù)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定義可得:
4E3+228E2?232E1=ΔE=55MeV
已知:E1=1.38MeV,E2=1.50MeV
解得:E3=8.29MeV
答:(1)一次衰變過程中虧損的質量為9.8×10?29kg;
(2)放出的α粒子的動能為54MeV;
(3) 24He的比結合能為8.29MeV。
17.解:(1)設斜面的長度為L,由圖可知L=?sinθ=1.6sin53°m=2m,物塊B豎直下落2m時物塊A運動至P點,此后物塊A做斜拋運動,豎直方向運動有vy2=2gΔ?,解得vy= 2gΔ?= 2×10×0.128m/s=1.6m/s,由v=vysinθ可得v=;
(2)物塊B豎直下落到被接住的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mBg?1?mAg?1sinθ?μmAg?1csθ=12(mA+mB)v2,代入數(shù)據(jù)得1×10×2J?1×10×2×0.8J?μ×1×10×2×0.6J=12×(1+1)×22J,解得A與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
(3)物塊B豎直下落過程中,將A、B看作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Bg?mAgsinθ=(mA+mB)a,解得a=1×10?1×10×0.81+1m/s2=1m/s2,設繩子的拉力為T,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Bg?T=mBa,解得T=mBg?mBa=1×10N?1×1N=9N,以A、C看作整體,豎直方向有FN?mAg?mCg=mAasinθ,代入數(shù)據(jù)FN?1×10N?2×10N=1×1×0.8N,得出FN=30.8N,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壓力大小FN′=FN,解得FN′=30.8N,水平方向有T?F=mAacsθ,代入數(shù)據(jù)F=9N?1×1×0.6N=8.4N。
答:(1)物塊B被接住時,物塊A的速度為2m/s;
(2)A與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
(3)地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為FN′=30.8N,水平力F的大小為F=8.4N。
18.解:(1)t=0時刻開始B相對于A向左滑動,B受到向右的滑動摩擦力,相對于地面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相對于地面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到0.5s時二者共速。設B與A間、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1、μ2。在0~0.5s內,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B有:μ1mBg=mBaB1
對A有:?μ1mBg?μ2(mA+mB)g=mAaA1
由圖乙可知在0~0.5s內B相對于A的加速度為:aBA1=aB1?aA1=50.5m/s2=10m/s2
在0.5~0.75s內,vBA>0,故B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向左,相對于地面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A相對于地面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B有:?μ1mBg=maB2
對A有:μ1mBg?μ2(mA+mB)g=mAaA2
由圖乙可知相對加速度為:aBA2=aB2?aA2=?0.5m/s2=2m/s2
聯(lián)立解得:μ1=415,μ2=0.4,aB1=83m/s2,aA2=?143m/s2,aB2=?83m/s2
(2)在0~0.5s內,B相對于A的位移可用圖乙中0~0.5s內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計算,則有:
xBA1=?12×5×0.5m=?1.25m
t=0.5s時刻B相對于地面的速度為:vB1=aB1t=83×0.5m/s=43m/s
由圖乙可知t=0.5s時刻vBA=0,故A相對于地面的速度為vA1=43m/s
此后A減速到零的位移為:xA=?vA122aA2,解得:xA=421m
B減速到零的位移為:xB=?vB122aB2,解得:xB=13m
B相對于A的位移為:xBA2=xB?xA=13m?421m=17m
從t=0時刻到B與A均停止運動時,B相對于A的位移為:xBA=xBA1+xBA2=?1.25m+17m=?3128m
即B相對于A的位移大小為3128m
答:(1)A與B間、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415、0.4;
(2)從t=0時刻到A與B均停止運動時,B相對于A的位移大小為3128m。
這是一份[物理][期末]2023~2024學年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有答案),共12頁。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山東省青島市即墨一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