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確認過眼神,你是選不對的人)
1. 有機物可有多種方式表示其組成或結構,下列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A. 聚丙烯的結構簡式:
B. 羥基的電子式
C. 四氯化碳的空間填充模型
D. 異戊烷的結構簡式
【答案】D
【解析】
【詳解】A.丙烯結構簡式為CH2=CHCH3,發(fā)生加聚反應得聚丙烯,結構簡式為,A錯誤;
B.羥基-OH呈電中性,電子式為,B錯誤;
C.四氯化碳是正四面體結構,氯原子半徑大于碳原子,空間填充模型能反映出原子半徑的相對大小,不能表示四氯化碳的空間填充模型,C錯誤;
D.(CH3)2CHCH2CH3是異戊烷的結構簡式,D正確;
故選D。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和互為同位素
B. 和互為同分異構體
C. 金剛石、石墨、碳納米管互為同素異形體
D. 與互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詳解】A.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而H2和D2均是分子,A錯誤;
B.C以四個鍵與其他原子連接時形成四面體結構,故和為同一種物質,B錯誤;
C.金剛石、石墨、碳納米管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屬于同素異形體,C正確;
D.CH3(CH2)2CH3與(CH3)2CHCH3的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D錯誤;
答案選C。
3. 下列物質一定互為同系物的是
① ②C2H4O2 ③CHCl3 ④C4H8O2 ⑤ ⑥CH4CH2Cl ⑦ ⑧
A. ①和⑧B. ②和④C. ⑤和⑦D. ③和⑥
【答案】A
【解析】
【詳解】A.①和⑧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生相差2個CH2,互為同系物,A正確;
B.②和④可能一個屬于羧酸,另一個屬于酯,不一定互為同系物,B錯誤;
C.⑤和⑦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C錯誤;
D.③和⑥氯原子數(shù)目不同,不是同系物,D錯誤;
故選A。
4. 檸檬烯是一種食用香料,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檸檬烯的分析正確的是
A. 它的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 相同質量的檸檬烯與甲烷完全燃燒,檸檬烯消耗的氧氣更多
C. 它和丁基苯()互為同分異構體
D. 一定條件下,它可以發(fā)生加成、取代、氧化、加聚等反應
【答案】D
【解析】
【詳解】A.分子中含有多個飽和碳原子即sp3雜化的碳原子,不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個平面上,A錯誤;
B.等質量的烴燃燒的耗氧量取決于烴中H的百分含量,H的百分含量越高耗氧量越多,甲烷是所有烴中含H量最高的,故相同質量的檸檬烯與甲烷完全燃燒,甲烷消耗的氧氣更多,B錯誤;
C.檸檬烯的分子式為:C10H16,而丁基苯的分子式為C10H14,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C錯誤;
D.檸檬烯中含有2個碳碳雙鍵,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加成、加聚、氧化反應,屬于烴,可發(fā)生取代反應,D正確;
故答案為:D。
5. 熟悉又陌生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曾在課上與你擦肩而過,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詳解】A.裂化汽油中含不飽和烴,能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直餾汽油不含不飽和烴,不能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以達到實驗目的,A正確;
B.加NaOH溶液調至堿性,再加少量碘水,碘單質會與堿反應,不會與淀粉發(fā)生顯色,無法檢驗淀粉是否完全水解,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錯誤;
C.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鹵素需為氣態(tài),故將甲烷通入溴水中并光照,無法驗證甲烷的取代反應,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錯誤;
D.乙烯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雖然除去了乙烯但是混入了新雜質CO2,無法凈化甲烷,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錯誤;
故答案選A。
6. 兩種氣態(tài)烴以一定比例混合,在105 ℃時1 L該混合烴與9 L氧氣混合,充分燃燒后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得氣體總體積仍是10 L,下列混合烴中不符合此條件的是
A. CH4、C2H4B. CH4、C3H8C. C2H4、C3H4D. C2H2、C3H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題述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不變,烴類物質完全燃燒的通式為CxHy+O2 xCO2+H2O,因為105 ℃時,生成的H2O是氣體,則1+=x+,解得y=4,即氫原子平均數(shù)為4的混合烴符合題意,而CH4、C3H8無論按什么比例混合,均不能使氫原子平均數(shù)為4;C2H2、C3H6只有在體積比1∶1混合時H原子平均數(shù)才為4,CH4、C2H4及C2H4、C3H4以任意比混合時H原子平均數(shù)均為4,故答案為:B。
7. 下列關于金屬冶煉方法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在高溫下C、CO、Al等還原劑可以將還原為Fe
B. 用電解熔融MgO的方法來冶煉Mg
C. Hg和Ag都可以用加熱分解它們氧化物的方法來冶煉
D. 火法煉銅()中,得到1mlCu轉移3ml電子
【答案】B
【解析】
【詳解】A.C、CO、Al等還原劑,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生成單質鐵,故A正確;
B.工業(yè)上用電解熔融MgCl2的方法來冶煉Mg,故B錯誤;
C.工業(yè)上制備Hg和Ag,都可以用加熱分解它們氧化物的方法來冶煉,故C正確;
D.火法煉銅的反應中氧元素化合價0價降低到-2價,銅元素化合價+1價降低到0價,硫元素化合價-2價升高到+4價,電子轉移總數(shù)6e-,得到1ml Cu轉移3ml電子,故D正確;
故選:B。
8.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石油的裂解氣、煤干餾得到的焦爐氣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 煤的干餾、氣化,石油的分餾都是物理變化
C. 石油沒有固定熔沸點,但分餾產(chǎn)物有固定的熔沸點
D.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產(chǎn)量和質量
【答案】A
【解析】
【詳解】A.石油的裂解氣、煤干餾得到的焦爐氣都含有烯烴,所以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A正確;
B.煤的干餾、氣化是化學變化,石油的分餾是物理變化,故B錯誤;
C.石油沒有固定熔沸點,其分餾產(chǎn)物仍舊是混合物,即也沒有固定的熔沸點,故C錯誤;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獲得乙烯、丙烯等重要的化工原料,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9. 工業(yè)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F(xiàn)e2O3雜質)為原料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是
A. 試劑X可以是NaOH溶液,也可以是鹽酸
B. 反應①過濾后所得沉淀為Fe(OH)3
C. 圖中所有轉化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D. 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鋁土礦加入試劑X,氧化鋁溶解,說明試劑X為氫氧化鈉,沉淀為氧化鐵。溶液為偏鋁酸鈉,過量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碳酸氫鈉。據(jù)此回答。
【詳解】A.從后面通入Y生成碳酸氫鈉分析,Y 應為二氧化碳,則試劑X只能是NaOH溶液,不可以是鹽酸,A錯誤;
B.反應①過濾后所得沉淀為氧化鐵不是氫氧化鐵,B錯誤;
C.氧化鋁變成鋁為氧化還原反應,C錯誤;
D.反應②為偏鋁酸鈉和過量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鋁,化學方程式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D正確;
故選D。
10. 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烷的燃燒熱,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B. 500℃、30MPa下,將和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放熱19.3kJ,其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C. 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則:
D. 同溫同壓下,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相同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jù)燃燒熱的概念:1m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熱量為燃燒熱,水的狀態(tài)應該為液態(tài),A錯誤;
B.0.5mlN2和1.5mlH2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19.3kJ,因反應為可逆反應,則1mlN2和3mlH2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不是38.6kJ,則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反應熱數(shù)值錯誤,B錯誤;
C.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l水時放出的熱量,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1ml硫酸和1ml氫氧化鋇反應生成2ml水和1ml硫酸鋇沉淀,放出的熱量不是114.6kJ,C錯誤;
D.反應的焓變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關,與反應條件、變化過程無關,所以同溫同壓下,在光照和點燃條件的△H相同,D正確;
故選D。
11. 在同溫同壓下,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H2>△H1的是
A. 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
B. S(g)+O2(g)=SO2(g),△H1;S(s)+O2(g)=SO2(g),△H2
C. C(s)+O2(g)=CO(g),△H1;C(s)+O2(g)=CO2(g),△H2
D. H2(g)+Cl2(g)=HCl(g),△H1;H2(g)+Cl2(g)=2HCl(g),△H2
【答案】B
【解析】
【詳解】A.2mlH2O(g)的能量高于2mlH2O(l),則2H2(g)+O2(g)=2H2O(l)放出的熱量更多,更小,即,A不滿足題意;
B.1ml S(g)的能量高于1ml S(s),則S(g)+O2(g)=SO2(g)反應放出的熱量高于S(s)+O2(g)=SO2(g),則,B滿足題意;
C.1ml C(s)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比不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多,即C(s)+O2(g)=CO2(g)放出的熱量多,,C不滿足題意;
D.H2(g)+Cl2(g)=HCl(g)為放熱反應,ΔH1<0, H2(g)+Cl2(g =2HCl(g))為放熱反應,,則,D不滿足題意;
故答案選B。
12.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將濃度為0.50ml/L的酸溶液和0.55ml/L的堿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為1g/mL),生成的溶液的比熱容,(Q=mcΔt)測得溫度如表,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該實驗裝置中缺乏玻璃攪拌器,用金屬攪拌器代替玻璃攪拌器,會使偏大
B. 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實驗中,應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為終止溫度
C. 某同學利用上述裝置重新做甲組實驗,測得反應熱偏大,原因可能是做實驗時室溫偏高
D. 乙組實驗所得結果,與甲組比較,因NH3·H2O為弱堿,電離吸熱導致放出熱量較少
【答案】C
【解析】
【詳解】A.金屬的導熱性較好,用金屬攪拌器代替玻璃攪拌器,會導致熱量散失過多,由于中和反應的是負值,則偏大,A正確;
B.在測定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中和熱實驗中,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記為終止溫度,B正確;
C.中和熱測定實驗,測量的是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差,測得反應熱偏大,與實驗時室溫偏高無關,C錯誤;
D.乙組實驗所得結果,與甲組比較,因NH3·H2O為弱電解質,電離吸熱導致放出熱量較少,D正確;
故選C。
二、非選擇題
13. 蓋斯說:“地球在流浪,學習不能忘。”回答下列問題
(1)把煤作為燃料可通過下列兩種途徑:
途徑Ⅰ: ①
途徑Ⅱ:先制成水煤氣: ②;再燃燒水煤氣: ③; ④;則途徑Ⅰ放出的熱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徑Ⅱ放出的熱量;、、、的數(shù)學關系式是_______。
(2)火箭發(fā)射時可用肼()為燃料。已知: ; ; ;請寫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
(3)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學鍵的鍵能參數(shù):
一定條件下1ml氣態(tài)白磷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產(chǎn)物的結構如圖所示,放出熱量為為dkJ,表中_____kJ/ml(用含a、b、c、d的代表數(shù)式表示)。
【答案】(1) ① 等于 ②. ΔH1=ΔH2+(ΔH3+ΔH4)
(2)N2H4(g)+O2(g)=N2(g)+2H2O(l) ΔH=-622kJ?ml?1
(3)(6a+5c+d-12b)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蓋斯定律可知:若是一個反應可以分步進行,則各步反應的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總和與這個反應一次發(fā)生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與反應途徑無關,故答案為:等于;
根據(jù)蓋斯定律,反應①=反應②+反應③×+反應④×,所以ΔH1=ΔH2+(ΔH3+ΔH4);
【小問2詳解】
已知:反應I:N2(g)+2O2(g)=2NO2(g) ΔH=+67.7kJ?ml?1;
反應II: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ml?1;
反應III:H2O(l)=H2O(g) ΔH=+44.0kJ?ml?1;
N2H4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N2H4(g)+O2(g)=N2(g)+2H2O(l),該反應可以由反應II-反應III×2得到,反應熱也相應計算,ΔH=-534-44.0×2=-622kJ?ml?1,故表示N2H4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H4(g)+O2(g)=N2(g)+2H2O(l) ΔH=-622kJ?ml?1;
【小問3詳解】
1ml氣態(tài)白磷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的P4O10放出熱量為為dkJ,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P4(g)+5O2(g)=P4O10(g) ΔH=-d kJ?ml?1,根據(jù)ΔH=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d=6a+5c-4x-12b,解得x=(6a+5c+d-12b)。
14. A的產(chǎn)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以A為原料合成香料G和高分子材料H的流程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A→H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
(2)C中的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____。
(3) 的結構式如圖所示,在反應②中斷裂的化學鍵是___________(填序號)。
(4)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5)寫出G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
(6)有關上述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___。
a.反應④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b.B可以與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生成D
c.C和E互為同分異構體
d.H可以使溴水褪色
【答案】(1) ①. CH2=CH2 ②. 加聚反應
(2)醛基 (3)①③
(4)
(5)CH3COOCH2CH2OOCCH3
(6)ad
【解析】
【分析】有機物A的產(chǎn)量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A為乙烯,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得到C為乙醛,乙醛氧化得到乙酸。乙烯經(jīng)過催化氧化得到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乙烷與水反應得到乙二醇(HOCH2CH2OH),乙酸和乙二醇發(fā)生酯化反應得到G的結構簡式為CH3COOCH2CH2OOCCH3,乙烯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加聚反應得到H為聚乙烯。
【小問1詳解】
A的結構簡式為CH2=CH2,根據(jù)分析,A→H的反應類型為加聚反應;
【小問2詳解】
C為乙醛,官能團名稱為醛基;
【小問3詳解】
反應②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斷裂的是①③;
【小問4詳解】
反應②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方程式;
【小問5詳解】
根據(jù)分析可知,乙酸和乙二醇發(fā)生酯化反應得到G,G的結構簡式為CH3COOCH2CH2OOCCH3;
【小問6詳解】
a.反應④是乙烯經(jīng)過催化氧化得到環(huán)氧乙烷,為氧化反應,a錯誤;
b.乙醇可以被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氧化生成乙酸,b正確;
c.乙醛和環(huán)氧乙烷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是同分異構體,c正確;
d.聚乙烯中不含碳碳雙鍵,不能使溴水褪色,d錯誤;
故答案選ad。
15.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于化學工業(yè)。
(1)請寫出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驟如下:
Ⅰ.在甲試管(如圖)中先加入3 mL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幾片碎瓷片;
Ⅱ.按圖連接好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小火均勻地加熱3~5 min;
Ⅲ.待試管乙收集到一定量產(chǎn)物后停止加熱,撤出試管并用力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
①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教材采用的實驗裝置不同,此裝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證明濃硫酸在該反應中起到了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實驗開始先用酒精燈微熱3 min,再加熱使之微微沸騰3 min。實驗結束后,充分振蕩乙試管,再測有機層的厚度,實驗記錄如下:
①實驗D的目的是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實驗D中應加入鹽酸的體積和濃度分別是______mL和______。
②若加入的乙酸為120 g,乙醇為138 g,發(fā)生酯化反應得到132 g乙酸乙酯,試計算該反應的產(chǎn)品的產(chǎn)率為______(產(chǎn)率)。
(4)乙酸乙酯的某種同分異構體分子中含有2個甲基,且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則該物質的結構簡式為______。
【答案】(1)
(2) ①. 防止液體暴沸(或防止液體飛濺) ②. 冷凝、防倒吸
(3) ①. 3 ②. 2 ③. 75%
(4)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為:。
【小問2詳解】
①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液體暴沸(或防止液體飛濺);
②此裝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冷凝、防倒吸。
答案為:防止液體暴沸(或防止液體飛濺);冷凝、防倒吸。
【小問3詳解】
①實驗D的目的是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需保持H+的量相同,故實驗D中應加入鹽酸的體積和濃度分別是3mL 2;
②加入的乙酸為120 g,n(乙酸)=2ml,乙醇為138 g,n(乙醇)=3ml,乙酸不足,按乙酸進行計算,則理論上生成n(乙酸乙酯)=2ml,發(fā)生酯化反應得到132 g乙酸乙酯,該反應的產(chǎn)品的產(chǎn)率為=
答案為:3;2;75%。
【小問4詳解】
乙酸乙酯分子式為C4H8O2,某種同分異構體分子中含有2個甲基,且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說明含有羧基,則該物質的結構簡式為。
答案為:。
16. 海洋是一座資源的寶庫,下圖是利用海洋資源生產(chǎn)鹵素單質的工藝流程。
已知氧化性:
(1)實驗室灼燒海帶時使用的儀器有_______、泥三角、三腳架、酒精燈等,步驟Ⅱ的操作名稱為_______。
(2)步驟Ⅲ中需要嚴格控制Cl2的用量,原因是_______。
(3)若步驟Ⅲ加H2O2的酸性溶液氧化I-,則其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
(4)步驟Ⅴ中,從海水提取的粗鹽中主要含、、等雜質離子,除去這些離子可加入的試劑有①鹽酸②BaCl2溶液③Na2CO3溶液④NaOH溶液,加入試劑的正確順序為_______(填標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5)步驟Ⅵ中,用SO2吸收Br2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
(6)提取Br2的流程中,兩次通入Cl2的目的是富集濃縮溴。若最終獲得240gBr2,理論上需消耗標準狀況下Cl2的體積為_______。
【答案】(1) ①. 坩堝 ②. 過濾
(2)防止過量的Cl2將I2氧化為
(3)
(4)bd (5)
(6)67.2L
【解析】
【分析】將海帶在坩堝中灼燒(步驟Ⅰ),得海帶灰,將海帶灰浸泡得海帶灰懸濁液,經(jīng)過濾(步驟Ⅱ)得含I-的溶液,向此溶液中通入Cl2,發(fā)生反應(步驟Ⅲ):2I-+Cl2=I2+2Cl-,得含I2的溶液,向含I2溶液中加入CCl4進行萃取、分液蒸餾(步驟Ⅳ),得碘單質。將海水凈化濃縮得NaCl溶液,對NaCl溶液進行電解,得NaOH溶液、H2和Cl2,將Cl2通入海水中,發(fā)生反應:2Br-+Cl2=Br2+2Cl-,得低濃度溴溶液,通入熱空氣將溴吹入SO2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SO2+Br2+2H2O=H2SO4+2HBr,得含HBr等物質的溶液,通入適量氯氣并蒸餾,得溴,據(jù)此分析。
【小問1詳解】
實驗室灼燒海帶時,除三腳架、泥三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坩堝(坩堝鉗),步驟Ⅱ的操作名稱為過濾;
【小問2詳解】
氧化性:Cl2>>I2,若Cl2過量,會將I2氧化為,故步驟Ⅲ中需要嚴格控制Cl2的用量,原因是防止過量的Cl2將I2氧化為;
【小問3詳解】
H2O2的酸性溶液將I-氧化為I2,離子方程式為2I?+H2O2+2H+=I2+2H2O;
【小問4詳解】
先除鎂離子,還是先除硫酸根離子都行,鈣離子用碳酸根離子沉淀,除鈣離子加入碳酸鈉轉化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鈉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鋇之后,這樣碳酸鈉會除去反應剩余的氯化鋇,離子都沉淀了,再進行過濾,最后再加入鹽酸除去反應剩余的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則加入試劑順序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鹽酸(或NaOH,BaCl2,Na2CO3,HCl或BaCl2,NaOH,Na2CO3,HCl),加入試劑的正確順序為②③④①、②④③①,故選bd;
【小問5詳解】
用SO2吸收Br2,Br2將SO2氧化為硫酸根,離子方程式為SO2+Br2+2H2O=+2Br?+4H+;
小問6詳解】
根據(jù)反應2Br-+Cl2=Br2+2Cl-、SO2+Br2+2H2O=+2Br?+4H+、2Br-+Cl2=Br2+2Cl-,提取1ml需要2ml氯氣,240g物質的量為1.5ml,則消耗氯氣為3ml,理論上需消耗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L/ml×3ml=67.2L。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A
將裂化汽油和直餾汽油分別滴入溴的溶液中
鑒別兩種汽油
B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后冷卻,加NaOH溶液調至堿性,再加少量碘水
檢驗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
將甲烷通入溴水中并光照
驗證甲烷取代反應
D
將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氣體通過酸性溶液,溶液褪色
凈化甲烷
反應物
起始溫度t1/℃
最高溫度t2/℃
甲組(HCl+NaOH)
15.0
18.3
乙組(HCl+NH3·H2O)
15.0
18.1
化學鍵
P-P
P-O
O=O
P=O
鍵能/kJ/ml
a
b
c
x
實驗編號
甲試管中試劑
乙試管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
A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 濃硫酸
飽和Na2CO3溶液
3.0
B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 H2O
0.1
C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 H2SO4溶液
0.6
D
2 mL乙醇、1 mL乙酸、鹽酸
0.6
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性檢測化學試卷(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性檢測(月考)化學試題【含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天津市武清區(qū)城關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檢測化學試題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