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訓典例】
高考真題
1.(2021河北卷)銫原子鐘是精確的計時儀器,圖1中銫原子從O點以的初速度在真空中做平拋運動,到達豎直平面所用時間為;圖2中銫原子在真空中從P點做豎直上拋運動,到達最高點Q再返回P點,整個過程所用時間為,O點到豎直平面、P點到Q點的距離均為,重力加速度取,則為( )
A.100∶1B.1∶100C.1∶200D.200∶1
2.(2019全國卷)如圖,籃球架下的運動員原地垂直起跳扣籃,離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上升第一個所用的時間為t1,第四個所用的時間為t2。不計空氣阻力,則滿足( )
A.B.C.D.
3.(2021天津卷)一玩具以初速度從水平地面豎直向上拋出,達到最高點時,用遙控器將玩具內(nèi)壓縮的輕彈簧彈開,該玩具沿水平方向分裂成質(zhì)量之比為1∶4的兩部分,此時它們的動能之和與玩具從地面拋出時的動能相等。彈簧彈開的時間極短,不計空氣阻力。求
(1)玩具上升到最大高度時的速度大??;
(2)兩部分落地時速度大小之比。
豎直上拋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4.為了備戰(zhàn)2020年東京奧運會,我國羽毛球運動員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原地縱跳摸高訓練。已知運動員原地靜止站立(不起跳)摸高為,比賽過程中,該運動員先下蹲,重心下降,經(jīng)過充分調(diào)整后,發(fā)力跳起摸到了的高度。若運動員起跳過程視為勻加速運動,忽略空氣阻力影響,g取。則( )
A.起跳過程的速度變化和離地上升到最高點過程速度變化相同
B.起跳過程的平均速度比離地上升到最高點過程的平均速度小
C.起跳過程中運動員的加速度為
D.從開始起跳到雙腳落地需要
5.一枚蘋果豎直上拋再落回原處,蘋果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從蘋果被拋出瞬間開始研究,其動能滿足二次函數(shù)的形式,其中為常數(shù)且均不等于,關于其中的物理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表示蘋果的瞬時速度B.表示蘋果運動的位移
C.表示蘋果運動的時間D.表示蘋果重力的功率
6.14歲的奧運冠軍全紅嬋,在2021年底14屆全運會上再次上演“水花消失術”奪冠。在女子10m跳臺的決賽中(下面研究過程將全紅嬋視為質(zhì)點),全紅嬋豎直向上跳離跳臺的速度為5m/s,豎直入水后速度減為零的運動時間與空中運動時間相等,假設所受水的作用力恒定,不計空氣阻力,全紅嬋的體重為35k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10m/s2,則( )
A.跳離跳臺后上升階段全紅嬋處于失重狀態(tài)
B.入水后全紅嬋處于失重狀態(tài)
C.全紅嬋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2s
D.入水后全紅嬋受到水的阻力為612.5N
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7.甲、乙兩個雜技演員進行拋球表演,甲每隔0.3s拋出一小球,接到球便馬上拋出,球在手中停留的時間不計,每個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均為1.8m;乙拋出的每個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均為1.25m,將要接到后一個小球瞬間將前一個小球拋出,每一個小球在他手中停留的時間均為0.25s。不計空氣阻力,每個小球均可視為沿豎直方向拋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和乙擁有的小球均為4個
B.甲擁有4個小球,乙擁有5個小球
C.甲和乙接到拋出的第1個小球時,拋出的第2個小球恰好在最高點
D.甲和乙接到拋出的第1個小球時,拋出的第3個小球恰好在最高點
8.在雜技團拋球表演中,被拋出的小球近似做豎直上拋運動,演員每隔相同時間以相同的速度上拋一個小球,從拋出第1個球開始計時,取。所有小球運動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由此可知( )
A.每顆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是B.拋出的速度大小為
C.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9個球D.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4對球同時相遇
9.雜技表演中有一節(jié)目叫拋球,小明在家練習拋球,他以初速度豎直上拋一小球A后,又以初速度在同一高度豎直上拋另一小球B,發(fā)現(xiàn)兩球在空中相遇,則兩球拋出的時間間隔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br>A.B.C.D.
豎直上拋運動的相遇問題
10.如圖所示,某次空中投彈的軍事演習中,戰(zhàn)斗機在M點的正上方離地H高處以水平速度v1=0.9km/s發(fā)射一顆炮彈1,經(jīng)20s擊中地面目標P。若地面攔截系統(tǒng)在炮彈1發(fā)射的同時在M點右方水平距離s=1500m的地面上的N點,以速度v2豎直發(fā)射攔截炮彈2恰好成功攔截。若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戰(zhàn)斗機發(fā)射炮彈時離地高度2000mB.M點到P點的距離為1800m
C.炮彈從發(fā)射到攔截的時間為D.炮彈2的初速度大小v2=1.2km/s
11.從地面上以初速度2v0豎直上拋一物體A,相隔△t時間后又以初速度v0從地面上豎直上拋另一物體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則兩物體拋出的時間間隔
B.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則兩物體拋出的時間間隔
C.要使B在上升時與A相遇,則兩物體拋出的時間間隔
D.要使B在上升時與A相遇,則兩物體拋出的時間間隔
12.自高為H的塔頂自由落下A物體的同時B物體自塔底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且A、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v0>,則兩物體相遇時B物體正在上升途中
B.若v0=,則兩物體在地面相遇
C.若<v0<,則兩物體相遇時B物體正在空中下落
D.若v0=,則兩物體不可能在空中相遇
五、有關豎直上拋運動的圖像
13.在時刻,將一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豎直向上拋出。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忽略空氣阻力,圖中能正確反映該物體的動量p隨時間t、動能Ek隨位移x變化的圖像是( )
A.B.
C.D.
14.2021年5月15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祝融”號登陸紅色星球火星,正式開始系外行星之旅,成為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國家,由此引發(fā)廣大太空迷的關注。假設未來人類宇航員登陸火星后,在火星表面將小球豎直上拋,取拋出點位置O位移為0,從小球拋出開始計時,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通過計算機得出小球運動的的圖像如圖所示(其中a、b均為已知量)。設火星是半徑為R的勻質(zhì)球體,引力常量為G,忽略火星自轉(zhuǎn)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豎直上拋的初速度為aB.小球從O點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C.火星的質(zhì)量為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為
15.從地面上把一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與速率成正比,取地面處的重力勢能為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小球落回地面時仍處于加速狀態(tài),則下列小球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速率平方與小球離地高度的關系圖象正確的是( )
A.B.
C.D.
六、類豎直上拋運動
16.如圖所示,傾角θ=30°的光滑斜面足夠大,斜面上P點到斜面底端的距離l=3.5m?,F(xiàn)將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球從P點以1m/s的速度在斜面所在的平面內(nèi)拋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則小球運動至斜面底端的時間可能為( )
A.0.6sB.1.2sC.0.8sD.2.1s
17.如圖甲所示,一質(zhì)量為0.5kg的小物塊從勻速轉(zhuǎn)動的水平傳送帶的右側(cè)滑上傳送帶,固定在傳送帶右端的位移傳感器(圖中未畫出)記錄了小物塊的位移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已知圖線在前3.0s內(nèi)為二次函數(shù),在3.0~4.5s內(nèi)為一次函數(shù),取向左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傳送帶的速度保持不變,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傳送帶沿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B.傳送帶的速度大小為0.6m/s
C.小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
D.全過程小物塊與傳送帶系統(tǒng)因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為8J
18.兩位小朋友玩彈珠子游戲,固定直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兩顆有孔的珠子穿在直桿上,初始時珠子之間的距離為,一位小朋友將珠子沿桿方向以速度彈出,另一個小朋友同時將珠子無初速度釋放,經(jīng)時間,在珠子返回過程中兩珠子相遇,珠子與桿之間的摩擦很小,可忽略,,則( )
A.B.C.D.
七、在電磁場中豎直上拋運動的應用
19.在地面附近存在著一有界電場,邊界MN將空間分成上下兩個區(qū)域Ⅰ、Ⅱ,在區(qū)域Ⅱ中有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在區(qū)域Ⅰ中離邊界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一質(zhì)量為的帶電小球A,如圖甲所示,小球運動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則( )
A.小球受到的重力與電場力之比為3:5
B.在t=5s時,小球經(jīng)過邊界MN
C.在小球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克服電場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變化量
D.在1~4s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
20.帶電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能夠達到的最大高度為h1;若加上水平方向的勻強磁場,且保持初速度仍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2;若加上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且保持初速度仍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3,若加上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且保持初速度仍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4,如圖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則( )
A.一定有h1=h3B.一定有h1
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高頻模型專練模型02豎直上拋運動(含解析),共21頁。
這是一份2024年 高三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01 豎直上拋模型和類豎直上拋模型-,文件包含專題01豎直上拋模型和類豎直上拋模型原卷版docx、專題01豎直上拋模型和類豎直上拋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 屆高三物理二輪常見模型與方法綜合特訓專練專題07 類平拋模型與斜拋模型,文件包含2022屆高三物理二輪常見模型與方法綜合特訓專練專題07類平拋模型與斜拋模型原卷版pdf、專題07類平拋模型與斜拋模型解析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