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試題卷
命題:桐鄉(xiāng)高級中學 孔衛(wèi)予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借景”在園林設計中,占著極重要的位置。有些設計成功的園林,人入其中,翹首四顧,頓覺心曠神怡,妙處難言。一經(jīng)分析,主要還是在于巧妙地運用了“借景”的方法。這個方法,在我國古代造園中早已自發(fā)地應用了。不過,直到明末崇禎年間,才由計成在他所著的《園冶》一書中總結(jié)出來。他說“園林巧于因借”“夫借景者也,如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等。清初李漁《一家言》也說“借景在因”。
當然“借景”亦因地不同,在運用上有所異,可是妙手能化平淡為神奇,反之即有極佳可借之景,亦等秋波枉送,視若無睹。試以江南園林而論,常熟諸園什九采用平岡小丘,以虞山為借景,納園外景物于園內(nèi)。無錫惠山寄暢園其法相同。北京頤和園內(nèi)諧趣園即仿后者而筑。至于杭州、揚州、南京諸園,又各因山因水而異其布局與“借景”,蘇州、常熟、嘉興諸園,更有“借景”園外塔影的。正如錢泳所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是各盡其妙的了。
蘇州園林大部分為封閉性,園外無可“借景”,因此園內(nèi)盡量采用“對景”的辦法。其實“對景”與“借景”卻是一回事,“借景”即園外的“對景”。比如拙政園內(nèi)的枇杷園,月門正對雪香云蔚亭,我們稱之謂該處極好的對景。實則雪香云蔚亭一帶,如單獨對枇杷園而論,是該小院佳妙的“借景”。繡綺亭在小山之上,緊倚枇杷園,登亭可以俯視短垣內(nèi)整個小院,遠眺可極目見山樓。這是一種小范圍內(nèi)做到左右前后高低互借的辦法,而“宜兩亭”則更明言互相“借景”了。
(摘編自陳從周《建筑中的“借景”問題》)
材料二:
“巧于因借”出自明代計成所著《園冶》。書中說:“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薄耙蛘撸弘S基勢之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zhuǎn)。斯所謂‘精而合宜者’也?!薄敖枵撸簣@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瞳,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br>根據(jù)書中的反復論述,“借”是要盡可能把造園用地以外的一切有審美價值的感官因素組織到園林藝術創(chuàng)作中來,包括:1.從園中可以望到的遠山、近樹、河、湖、海洋,乃至鄰舍的繁花、寺院的鐘聲,都應作為設計的組成部分;2.園林設計要充分利用日、月、云霧、風、雨、飛鳥、鳴禽等自然現(xiàn)象,并加強它們的感官效果,如種松、竹以聽風,種芭蕉、荷花以聽雨,還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引鳥入園,使園林這片人造的自然與真正的自然融為一體;3.利用生物的物候變化增加季節(jié)感,如栽植有明顯物候特征的花木、秋色葉植物等;4.園林的布局,地形、山水、路徑的安排,植物的配置,建筑的坐落、方位、形式乃至門、窗、欄桿等細部的造形都要與所“借”的內(nèi)容構(gòu)成有機的整體。
(摘編自《園林綠化小百科》)
材料三:
“借景”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核心理法,對豐富景觀效果和生發(fā)園林意境起到重要作用。借景的景象系統(tǒng)主要包括“實景”和“虛景”兩類。實景,是視覺中看到的真實、有形、客觀存在的景物和現(xiàn)象,如山水、建筑、植物、雪景、夕陽等。虛景,是依托實體有形景觀所產(chǎn)生的光影、氣味、聲音、心理景象等無形的景觀?!皩嵕啊焙汀疤摼啊背3O嗷パa充,相互生發(fā),組成完整統(tǒng)一的“借景”景象系統(tǒng),共同營造園林的意境。
基于對借景景象系統(tǒng)的分析,并結(jié)合對案例研究對象的實地考察,梳理推演得出:借景的景觀要素主要包括形體要素、時間要素、非視覺感官要素和心理要素這四類。本文選擇北方皇家園林與江南蘇州私家園林這兩類典型園林中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11個園林(103處借景景點)為案例研究對象,這11個園林是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退思園、耦園、環(huán)秀山莊、藝圃、網(wǎng)師園。對園林借景中的四類借景要素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并對這兩類園林中的借景要素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共性和差異性的總結(jié)得出普適性規(guī)律,旨在了解中國古典園林借景的各類景觀要素特征及其景觀特性。
(摘編自“知乎網(wǎng)”《中國古典園林“借景”要素及其景觀特性研究》)
表1:蘇州私家園林借景要素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
表2:北方皇家園林借景要素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游人一進入頤和園、滄浪亭等園林,常覺得心情愉悅、目不暇接,但往往難說其究竟,因為不知道園林名勝都是依靠借景才成就的。
B.借景概念雖然很早就被總結(jié)出來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但直到明代計成的《園冶》一書才對借景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闡述,引起大家普遍關注。
C.“對景”指景物間相互借景的方法,如拙政園中的枇杷園與月門正對的雪香云蔚亭形成互借。作者認為“對景”與“借景”實質(zhì)是相通的。
D.借景可以不受對象、方式等條件的限制,讓園林內(nèi)外的各種景觀相互補充相互生發(fā),共同組合成和諧美好、曲折有致的園林景象意境。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材料一列舉了多種江南園林風格各異的借景藝術,概括起來說,常熟無錫園林為同一類,蘇州為同一類,杭州揚州南京為同一類。
B.材料一、二都引用了明代末年計成所著的《園冶》,是把《園冶》中的相關論述作為理解借景、運用借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指引。
C.材料二提出了借景的四項要求,材料三分析了借景的景象系統(tǒng),都強調(diào)虛景和實景的協(xié)調(diào)互補,強調(diào)借景要注重整體性、統(tǒng)一性。
D.材料三把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11個園林作為研究案例,是因為這11個園林具有典型性,能使研究結(jié)論的權(quán)威性與可信度較高。
3.下列詩句所描繪的景象,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借景”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br>B.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br>C.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br>D.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br>4.下列根據(jù)對材料三中表一和表二的分析所作出的結(jié)論,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蘇州私家園林形體要素以生物為主,皇家園林中地形地貌更為重要,主要取決于兩類園林所處地理氣候環(huán)境和自然地勢環(huán)境的不同。
B.對時間要素的分析顯示,蘇州私家園林多是借季節(jié)變化并常以花木植物為媒介,而北方皇家園林多是借用一天時間的變化來賞景。
C.在借景的心理要素中,蘇州私家園林借隱逸思想進行景象構(gòu)建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而皇家園林的意境氛圍主要是圍繞皇權(quán)的政治思想。
D.蘇州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四類借景景觀的景象要素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都不相同,說明這兩類園林借景景觀的差異性遠大于共性。
5.下面是《紅樓夢》第十一回描寫會芳園的一段駢文,請根據(jù)借景的景觀要素分類分析會芳園的借景藝術及效果。(6分)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臺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jié)三間臨水之軒。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竹林的故事
廢名
出城一條河,過河西走,壩腳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十二年前,它們的主人是一個很和氣的漢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個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愛笑。我們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問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見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我們從此就呼她三姑娘。一天我們的先生不在家,我們大家聚在門口擲瓦片,老程家的捏著香紙走我們的面前過去,不一刻又望見她轉(zhuǎn)來,不筆直的循走原路,勉強帶笑的彎近我們:“先生!替我看看這簽。”我們圍著念菩薩的絕句,問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對我們訴一大串,我們才知道她的阿三頭上本來還有兩個姑娘,而現(xiàn)在只要讓她有這一個,不再三朝兩病的就好了。
老程除了種菜,也還打魚賣。四五月間,霪雨之后,河里滿河山水,搓衣的石頭沉在河底,呈現(xiàn)綠團團的坡。老程把搖網(wǎng)朝水里兜來兜去,倘若兜著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著她歡躍的叫聲熱鬧起來,一直等到蹦跳蹦跳的魚好容易給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著爸爸。流水潺潺,搖網(wǎng)從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點打在水上,浸在水當中的枝條也沖擊著嚓嚓作響。老程從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紅頭繩:“阿三,這個打辮好嗎?”三姑娘搶在手上,一面還接下酒壺,奔向灶角里去。見了媽媽抽筷子,便趕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這一個,老是歸三姑娘照管——踮著腳送在桌上?!鞍职趾染疲页远垢?!”老程實在用不著下酒的菜,對著三姑娘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歲的時候,就能夠代替媽媽洗衣。然而綠團團的坡上,從此也不見老程的蹤跡了——這只要看竹林的那邊河壩上面,高聳著一個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樣的土堆,堆前豎著三四根吊著被雨粘住的紙幡殘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義。老程家的已經(jīng)是四十歲的婆婆,穿的衣服都是青藍大布,系鞋的帶子也不用那水紅顏色了。獨有三姑娘的黑地綠花鞋的尖頭蒙上一層白布,雖然更顯得好看,卻叫人見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樣懶懶的沒有話可說了。
正二月間城里賽龍燈,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還要算鄰近各村上的女人,她們像一陣旋風,大大小小牽成一串從這街沖到那街。然而能夠看得見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媽媽嗎?不,一回也沒有看見!鑼鼓喧天,驚不了她母女兩個,正如驚不了棲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們順便也邀請一聲“三姐”。三姑娘總是微笑的推辭。媽媽則極力鼓勵著一路去,然而別的人漸漸走得遠了,自己的不還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邊嗎?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樣,雀子在奏他們的晚歌,然而對于聽慣了的人只能夠增加靜寂。打破這靜寂的終于還是媽媽:“阿三!你老這樣守著我,到底……”
①“到底!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歡喜玩!”
三姑娘同媽媽間的爭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過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來,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凈,媽媽卻說,“鄉(xiāng)戶人家呵,要這樣?”偶然出門做客,只對著鏡子把散在額上的頭毛梳理梳理,媽媽卻硬從盒子里拿出一枝花來。現(xiàn)在站在壩上,眶子里的眼淚快要迸出來了,媽媽才不作聲。待到點燃了案上的燈,才知道已經(jīng)走進了茅屋,這期間的時刻竟是在夢中過去了。
燈光下也立刻照見了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籃園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
“媽媽,這比以前大得多了!兩棵怕就有一斤。”
媽媽哪想到屋里還放著明天早晨要賣的菜呢?終于不出聲的嘆一口氣,伴著三姑娘捆了。
三姑娘最后留給我的印象,也就在賣菜這一件事。三姑娘這時已經(jīng)是十二三歲的姑娘,因為是暑天,②穿的是竹布單衣,顏色淡得同月色一般。這自然是舊的了,因為我們從沒有看見三姑娘穿過新衣,總之三姑娘是好看罷了。三姑娘是這樣淑靜,愈走近我們,我們的熱鬧便愈是消滅下去。而三姑娘始終是很習慣的,接下銅子又把菜籃肩上。
一天三姑娘是賣青椒,我們大家商議買四兩來煮魚吃。其中有一位是最會說笑的,向著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稱一兩,回頭我們的飯熟了,你也來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吃先生們的一餐飯使不得?難道就要我出東西?”
我們大家也都笑了;③不提防三姑娘果然從籃子里抓起一把擲在原來稱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們的飯的。我們沒有什么謝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將來碰一個好姑爺?!?br>我這樣說。然而三姑娘也就趕跑了。
從此我沒有見到三姑娘。到今年,我遠道回家過清明,陰霧天氣,走到壩上,遠遠望見竹林,我的記憶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風吹起波皺了。正在徘徊,從竹林上壩的小徑,走來兩個婦人,一個站住了,前面的一個且走且回應,而我即刻認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這樣忙,端午中秋接不來,為得先人來了飯也不吃!”
再沒有別的聲息:三姑娘的鞋踏著沙土。我急于要走過竹林看看,④然而也暫時面對流水,讓三姑娘低頭過去。
(選自廢名小說集《竹林的故事》,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開頭展示了一家三口的和諧生活,這時的三姑娘洋溢著生命活力,與下文她的淡然形成對照。
B.小說按時間先后順序敘述她的成長歷程,到再相逢時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C.三姑娘作為鄉(xiāng)村少女,外在的樸實秀美和內(nèi)在的靈秀純澈結(jié)合在一起,盈溢著田園牧歌式的氣息。
D.“我”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是三姑娘命運的見證者,作者借“我”的所見所聞抒發(fā)了濃烈熾熱的情感。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句子①中“我不歡喜玩”并非三姑娘的真實想法,而是她為了在家守護母親的托辭。
B.句子②沒有直接描寫三姑娘的容顏,但“月色一般”卻讓人可以想象她的恬靜美麗。
C.句子③中“擲在原來稱就了的堆里”,表現(xiàn)出三姑娘年輕靦腆,受不了顧客的玩笑。
D.句子④蘊含著“我”對三姑娘的愛憐、對過往的懷念、對命運的喟嘆等豐富的情感。
8.《竹林的故事》所展現(xiàn)的世界中籠罩著淡淡的哀愁。請概括文中三姑娘的哀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認為小說題為“竹林的故事”,“竹林”是解讀小說的關鍵;也有人認為文眼在“水”,小說具有“水”的情致。你傾向于哪一個作為文本的核心意象?請說明你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貞觀十一年,太宗謂侍臣曰:“狄人殺衛(wèi)懿公,盡食其肉,獨留其肝。懿公之臣弘演呼天大哭,自出其肝,而內(nèi)懿公之肝于其腹中。今覓此人,恐不可得。”
特進魏征對曰:“昔豫讓為智伯報仇,欲刺趙襄子,襄子執(zhí)而獲之,謂之曰:‘子昔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子乃委質(zhì)智伯,不為報仇;今即為智伯報仇,何也?’讓答曰:‘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遇我,我以國士報之?!诰Y之而已,亦何謂無人焉?”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論忠義第十四》)
材料二:
段規(guī)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guī)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于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士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暴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曰:“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于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驕必傲,傲必亡?!闭伹袘┲粒G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于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于斬衣而死乎?
讓于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節(jié)選自方孝孺《豫讓論》)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而疵能察A韓魏之情B以諫智伯C雖不用D其言以至E滅亡F而疵之智謀G忠告H已無愧于心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內(nèi),文中指放置在……里面,與“拒關,毋內(nèi)諸侯”中的“內(nèi)”詞義相同。
B.委質(zhì),文中指臣服、歸附,與“厚幣委質(zhì)事楚”中的“委質(zhì)”詞義不相同。
C.驕,文中指使……驕盛,與成語“諂上驕下”中的“驕”詞義不相同。
D.厭,文中指滿足,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中的“厭”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太宗提及弘演,是感慨臣之忠;而魏征舉豫讓的事例,是勸諫君之賢,國君若能禮遇臣子,則不必憂慮無人可用。
B.方孝孺將段規(guī)、任章、郄疵與豫讓對比,是為了說明真正的忠臣在“以國士待之”的情況下,更應竭忠盡智,力勸其主。
C.方孝孺用兩個“何足道哉”,否定了智伯敗亡后,豫讓逞血氣之勇,情愿把自己歸附到刺客一類人之中的復仇行為。
D.相比于豫讓,作者以更辛辣的筆觸批判了那些毫無節(jié)操可言的貳臣,認為這些人厚顏無恥,是遠不如豫讓的無恥小人。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魏征和方孝孺借豫讓所闡述的為臣之道是否一致?請根據(jù)材料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①。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②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③,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時世儉梳妝:當時婦女的一種妝扮。稱“時世妝”,又稱“儉妝”。②斗:比較,競賽。③壓金線:用金線繡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句以貧女的口吻自述,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
B.貧女雖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但深知唯有當時流行的妝扮才能贏得他人憐愛。
C.尾聯(lián)發(fā)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憤的情緒推向全詩高潮,揭示出貧女內(nèi)心深處的苦痛無奈。
D.詩歌用語樸實,用貧女細膩爽利、富有個性的口語,反映了她與社會環(huán)境的矛盾沖突。
16.俞陛云在《詩境淺說》說:“此篇語語皆貧女自傷,而實為貧士不遇者寫牢愁抑塞之懷?!闭埥Y(jié)合全詩,談談你對這個評價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到“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兩句正是來源于《荀子?勸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通過羈鳥、池魚兩個意象寄寓了自己的歸隱情懷,而在《歸去來兮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也用“鳥”的意象表達自己無心仕途、志在歸隱。
(3)現(xiàn)代文Ⅰ提到,在園林藝術中,風雨云雪霧雷虹等氣象與松竹花草等植物的結(jié)合可以豐富景觀效果。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也是如此,請你寫出氣象和植物相容相生而形成意境的兩句古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天水“火”了,但坦率地講,相比于淄博、哈爾濱等熱門城市,天水的服務能力、容納空間仍有差距。而且,隨著假期臨近, A 。這將是一場針對服務力的大考,既需要游客的包容、理解與配合,也敦促當?shù)卣詴r不我待的精神提升服務能力。
天水如何能將“流量”變“留量”,化“頭回客”為“回頭客”?首先,需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服務工作,以緩解公共資源的緊張。政府應鼓勵市民參與、動員街道社區(qū),為游客營造賓至如歸的溫情氛圍,提供友善誠信的情緒價值。
其次,適時開展音樂節(jié)等文化活動,開發(fā)解鎖新的網(wǎng)紅打卡地,向周邊豐富的文旅景點引流。作為擁有多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的歷史文化名城,天水應充分利用其旅游資源,補足交通短板,讓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 B 。同時,文旅部門應大力挖掘埋沒在街頭巷尾的“冷門”美食,推廣更為豐富多元的天水小吃。
最后,還要嚴格市場監(jiān)管,嚴控價格質(zhì)量,保持物美價廉的“金字招牌”。隨著天水麻辣燙的爆火,使得許多網(wǎng)友擔心,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勢哄抬物價,傷害來之不易的口碑。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加強抽查巡查的頻次和力度,最大限度保障游客權(quán)益,讓天水麻辣燙持續(xù)閃耀發(fā)光。
“淄淄”有味,“濱濱”有禮。網(wǎng)紅城市的出圈看似遵循同樣的道理,實則卻不盡相同。天水麻辣燙的爆火,離不開當?shù)財?shù)十年培育的特色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也離不開天水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天水這座在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古城,能借麻辣燙這一國民美食破圈出彩,也希望更多被埋沒光彩的小城,能夠借助網(wǎng)絡流量的熱潮挖掘自身特色,實現(xiàn)振興發(fā)展。
18.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修改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 )(3分)
A.天水麻辣燙的爆火,使得許多網(wǎng)友擔心,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勢哄抬物價,毀掉來之不易的口碑。
B.天水麻辣燙的爆火,讓許多網(wǎng)友擔心,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勢哄抬物價的情況,傷害來之不易的口碑。
C.隨著天水麻辣燙的爆火,許多網(wǎng)友擔心,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勢哄抬物價的情況,毀掉來之不易的口碑。
D.隨著天水麻辣燙的爆火,使得許多網(wǎng)友擔心,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勢哄抬物價,毀掉來之不易的口碑。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木渥?,使整段文字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20.結(jié)合引號的用法,分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內(nèi)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旋刀割削著木料,發(fā)出輕快柔馴的細細聲音,狹狹長長、輕輕薄薄的木花吐出來。木花吐出來,車床的鐵軸無聲而精亮,滑滑潤潤地轉(zhuǎn)動,牛皮帶往來牽動,戴車匠的兩腳一上一下。木花吐出來,旋刀服從他的意志,受他多年經(jīng)驗的指導,旋成圓球,旋成瓶頸狀,旋成苗條的腰身,旋出一筆難以描畫的弧線,一個懸膽,一個羊角彎,一個螺紋,一個杵腳,一個瓢狀的、鏟狀的空槽,一個銀錠元寶形,一個云頭如意形……狹狹長長輕輕薄薄的木花吐出來,如蘭葉,如書帶草,如新韭,如番瓜瓤,戴車匠的背佝僂著,左眉低一點,右眉挑一點,嘴唇微微翕合,好像總在輕聲吹著口哨。木花吐出來,掛一點在車床架子上,大部分從那個方洞里落下去,落在地板上,落在戴車匠的腳上。木花吐出來,宛轉(zhuǎn)的,綿纏的,諧和的,安定的,不慌不忙的吐出來,隨著旋刀悅耳的吟唱……
21.文段中第二句起都以“木花吐出來”為開頭,為什么畫波浪線的句子卻換成以“狹狹長長輕輕薄薄的木花吐出來”為開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什么特點?作者采用這樣的方式有何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18歲是走向獨立的年紀。有人說,獨立就是擺脫各種依賴,不被他人意見左右;也有人說,獨立意味著建立新的依戀,以了解世界,洞悉自己。
上述材料,對你理解“獨立”有何啟發(fā)?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對此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區(qū)分
借景要素的分類
數(shù)量(n)
(n/178*100)%
數(shù)量(n)
(n/178*100)%
形體
要素
建筑土木
塔(3)、橋(3)、裝飾陳設(2)、亭(2)、館(1)、閣(1)、樓(2)、舫(1)
15
8.4
86
48.3
地形地貌
溪(2)、池(12)、山峰(4)、島(1)、假山(2)、瀑(2)、泉(2)、河(1)、石(圓孔1)
27
15.2
生物
松(3)、竹(6)、荷花(8)、枯荷(1)、桂花(4)、魚(3)、迎春(1)、梅花(5)、古柏(1)、女貞(1)、海棠(1)、鴛鴦(1)、橘樹(1)、柳樹(1)、楓楊(1)、牡丹(1)、芍藥(1)、梧桐(1)、芭蕉(1)、琵琶(1)、人(行事1)
44
24.7
時間
要素
季節(jié)
秋(7)、夏(8)、冬(6)、春(2)
23
12.9
40
22.5
氣象
雨(2)、風(5)
7
4.0
時象
夜月(3)、朝(日出1)、暮(日落1)、日中(影5)
10
5.6
非視覺感官
要素
聽覺
雨聲(雨打芭蕉1、雨打枯荷1)、風聲(風竹聲2、松風聲1)、水聲(瀑1、泉1、池1)、船(搖櫓聲1)
9
5.1
22
11.2
嗅覺
桂花香(4)、荷花香(6)、梅花香(3)
13
7.3
心理
要素
吉祥寓意(3)、人格情操(6)、隱逸思想(8)、場景聯(lián)想(6)、道家思想(1)、佛教思想(4)、詩文意境(2)
30
6.9
30
16.9
區(qū)分
借景要素的分類
數(shù)量(n)
(n/178
*100)%
數(shù)量(n)
(n/178
*100)%
形體
要素
建筑
土木
塔(4)、橋(2)、裝飾陳設(4)、廊(1)、閣(1)、宗教建筑(3)、舫(2)
17
10.9
77
55.8
地形地貌
池(1)、山峰(15)、島(6)、假山(1)、假山(孔1)、瀑(1)、泉(2)、湖(14)、石峽(1)、石渠(2)、田野(2)
46
33.3
生物
松樹(1)、玉蘭(1)、黃鶯(1)、梨花(1)、荷花(2)、魚(1)、金蓮花(1)、海棠(1)、柳樹(1)、牡丹(1)、人(行事2)、敖漢蓮(1)
14
10.1
時間
要素
季節(jié)
深秋(1)、夏(2)、冬(1)、春(1)
5
4.6
24
17.4
氣象
雨(1)、風(1)、云(3)、雪(1)、雨后彩虹(1)
7
5.1
時象
夜月(3)、朝(日出3)、暮(日落2)、日中(影4)
12
8.7
非視覺感官
要素
聽覺
風聲(松風聲1)、水聲(瀑1、泉3、湖水1)、鳥聲(1)
7
5.1
11
8.0
嗅覺
荷花香(3)、梨花香(1)
4
2.9
心理
要素
皇家極權(quán)思想(12)、吉祥寓意(2)、隱逸思想(3)、場景聯(lián)想(2)、道家思想(3)、佛教思想(2)、詩文意境(2)
26
18.8
26
18.8
A
B
參考答案
1. C【解析】A 項,“都是依靠借景才成就的”絕對化,原文材料一第一段說“主要還是在于巧妙地運用了借景的方法”;B 項“借景概念雖然很早就被總結(jié)出來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與原文材料一第一段“這個方法,在我國古代造園中早已自發(fā)地應用了。不過,直到明末崇禎年間,才由計成在他所著的《園冶》一書中總結(jié)出來”不符;D 項“借景可以不受對象、方式等條件的限制”與材料二“俗則屏之”和“都要與所‘借’的內(nèi)容構(gòu)成有機的整體”矛盾。
2. A【解析】A 項,無錫只提到寄暢園,蘇州園林是說“大部分為封閉性”,而“杭州、揚州、南京諸園,又各因山因水而異其布局與‘借景’”,不能簡單歸類。
3. B【解析】B武侯祠以“柏森森”為借景:A項,描繪的是自然山水風光;C項是用“一江春水”比喻愁緒;D項描繪的是雪中的梅花。
4. D【解析】“差異性遠大于共性”錯誤,應為“具有一致性”。
5.(1)園中有黃花、白柳、小橋、曲徑、石、籬、疏林等形體要素,使園林景觀左右前后高低互借,充滿曲折有致、色彩斑斕的畫面感;
(2)借用具有季節(jié)、氣象、時象特征的西風、暖日、紅葉等時間要素,利用生物的物候變化產(chǎn)生悠遠靈動的季節(jié)感;超然客公眾號
(3)清流激湍、鶯啼蛩語等聽覺景象,籬落飄香等嗅覺景象,形成豐富的非視覺感官系統(tǒng),使園林與真正的自然融為一體,意境更加空靈、富有生機。(每點2分,共6分)
6. D
【解析】“我是整篇小說的線索人物”錯誤;“濃烈熾熱的情感”錯誤,不合文本風格。
7. C
【解析】“年輕靦腆,受不了顧客的玩笑”錯誤,應為“善良,內(nèi)心的美好”。
8.(1)家庭的不幸。兩個姐姐的夭折,父親的早死,死亡的陰影籠罩著她們母女。
(2)生活的艱辛。父親去世使她早熟,與母親相依為命,撐起這個清貧的家庭。
(3)未來的不確定。竹林里閑適安靜的生活能否繼續(xù),純凈之美能否保持,沒有答案。
(答出三點5分,兩點4分,一點2分)
9.示例一:竹林是小說的核心意象。(1)竹林是小說的主要背景,營造了一個清靜和諧、與世無爭的環(huán)境;(2)竹子代表三姑娘美麗寧靜的心靈,竹林烘托三姑娘碧意盎然的青春氣息;(3)竹林是三姑娘一家的所在地,三姑娘的人生命運和竹林相關;(4)竹林代表對恬淡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對生命純真自然的姿態(tài)的贊美。(答出任三點即可,每點2分,共6分)
示例二:水是小說的核心意象。(1)水清澈美好,與竹林共同創(chuàng)建了閑適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
(2)水的清澈美麗,正是三姑娘純凈心靈的寫照,三姑娘的性格如“水”,滿蓄著水鄉(xiāng)女兒的似水柔情;
(3)小說情節(jié)與“水”相關,故事起于“水”,承于“水”,轉(zhuǎn)于“水”,最后合于“水”;超然客公眾號
(4)“水”也是小說的語言風格特征,小說語言素淡、柔美,充滿詩意,有一種清澈如溪流的風格。(答出任三點即可,每點2分,共6分)
10. C F H
11. A【解析】A項“拒關,毋內(nèi)諸侯”的“內(nèi)”同“納”,意為接納,兩者詞義不同;B項“厚幣委質(zhì)事楚”中的“委質(zhì)”是獻禮之意;C項“諂上驕下”中的“驕”意為“驕橫(對待)”;D項“暴秦之欲無厭”的“厭”也是滿足之意。
12. B【解析】B項“真正的忠臣在‘以國士待之’的情況下”錯誤,文中說段規(guī)、任章、郄疵都是“未聞(嘗)以國士待之”。
13.(1)我以前輔佐范氏和中行氏時,他們像對待普通人那樣對待我,所以我用普通人報答人的方法報答他們。(譯出大意2分,“眾人”和“遇”的意義各1分)
(2)智伯雖然愚昧無知,但被他的至誠之心感動,也許會重新醒悟。(譯出大意2分,“庶幾”的意義和被動句式各1分)
14.不一致。(1分)魏征認為,臣子遇明君當盡忠心;(1分)方孝孺認為,作臣子無論何時都應盡本分。(1分)
15. B【解析】“但深知唯有當時流行的妝扮才能贏得他人憐愛”錯誤,這是貧女對自己品格的自信,不屑于迎合世俗。
16.(1)首聯(lián)明寫貧女因找不到良媒、出嫁無門而自傷,實寫貧士因無人提攜而仕途無望。
(2)頷聯(lián)、頸聯(lián)明寫貧女的品質(zhì)才能超越世俗,實寫貧士空懷才華卻不合世俗、有志難酬。
(3)尾聯(lián)明寫貧女個人婚姻無望、心靈創(chuàng)傷,實寫貧士因社會不公而命運坎坷、蹉跎歲月。(每點2分,共6分)
17.(1)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
18. C【解析】劃線句有三個錯誤:一是缺少主語,要去掉“使得”;二是“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勢哄抬物價”成分殘缺,后面要加“的現(xiàn)象(情況)”;三是搭配不當,“傷害??口碑”應改為“毀掉??口碑”。只有C項把三處錯誤都改正了。
19.A:天水將迎來新的客流高峰。B:也能體驗到深度的文化之旅。(每句2分)超然客公眾號
20. 引號使“淄淄”“濱濱”產(chǎn)生特殊含義, (1分) 諧音“滋滋”和“彬彬”, (1分)指淄博燒烤以滋味吸引游客,(1分)哈爾濱以熱情有禮留住客人。(1分)
21.(1)造成行文上的變化,有參差靈動之美。
(2)與開頭第一句“狹狹長長,輕輕薄薄的木花吐出來”呼應,有回環(huán)往復之美。
(3)與隨后四個意象輕狹細長的特征吻合,有詩化意境之美。
(4)由對戴車匠行為動作的描寫轉(zhuǎn)入對木花的描寫,使文章層次清晰。
(寫出任2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
22.特征:多次連用同一詞語或句式(都采用了排比或反復的修辭);都用了短句。(每點 1 分,共2分)
效果:(1)從多種角度描摹了旋刀的形態(tài)和部件的形態(tài),形成如詩如畫的美感意境;(2)精煉簡潔,節(jié)奏明快,給人一氣呵成之感;(3)強調(diào)了戴車匠工藝之高超,表達了作者對此的驚嘆贊美之情。(每點1分,共3分)
23. 按2023年高考評分標準。基準分44分。
【解析】
作文題的聚焦點是考查學生對“獨立”的認識,矛盾點在于“獨立”和“依戀”的辯證關系。獨立和依戀互為因果。如果一個人不能成為獨立的個體,他就不能發(fā)展出成熟的依戀。所有的獨立都伴隨著新的依戀模式。但是,“依戀”并不等于“依賴”,依賴是缺乏心理獨立能力的對他人的依靠。學生需要對類似的概念進行區(qū)分。能做到上述層次的考生,審題立意可評定為合格,如果分析到位,還可列入一類卷。
同時,獨立還意味著其它方面能力的建立和人格的健全。材料也提供了相應的思路,例如理性的自我定位,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世界關系的理解,對自我本我更深層次的思考等。若考生在對獨立和依戀關系辨析的基礎上,能寫到對“獨立”更多層面的認識與思考,審題立意可評定為優(yōu)秀。
【參考內(nèi)容(選自材料原文)】
擁有穩(wěn)定且內(nèi)聚的自體感的人,能把另一種矛盾統(tǒng)合起來——“獨立”與“依戀”的矛盾。當一個人抵達成年初期,他未必在經(jīng)濟上能夠完全獨立于家人,但在心理層面上的獨立,是成年的標志(這也是他最終能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的一個人格條件)。心理層面上的獨立與學習效率、工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關系能力等都息息相關。心理不獨立的人,時刻活在他人意見的影響之下,仿佛馬路中央的花草。他會對權(quán)威言聽計從,不敢探索。他在關系中始終是情緒價值的索取者,無法與人心心相印。過了青春期,抵達成年期,卻在心理上很不獨立,這樣的例子可謂大有其在。超然客公眾號
一個人在成年初期,經(jīng)濟上未必能獨立,但在心理層面上的獨立,是成年的標志。然而獨立絕不意味著“不需要他人”或者與他人“井水不犯河水”。所有的獨立都伴隨著新的依戀模式。青少年更是在有良好的師長、不錯的朋輩關系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離家。沒有依戀,也就很難有獨立。我們很難想象,沒有朋友、同事、師徒、伴侶等關系,一個人能夠無師自通地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洞悉自己和其他人的內(nèi)心。
獨立和依戀互為因果。如果一個人不能成為獨立的個體,他就不能發(fā)展出成熟的依戀。我們能看到,有些個體即便人到中年,依然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離不開父母。雖然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走入社會,有自己的圈子,建立自己的親密關系,但這種活在原始的依戀狀態(tài)中的孩子對朋友關系、同事關系、伴侶關系一律無感。所以“依戀”并不等于“依賴”。依賴是缺乏心理獨立能力的對他人的依靠。
【附:文言文譯文】
材料一:
貞觀十一年,太宗對侍臣們說:“夷狄殺掉衛(wèi)懿公,吃盡他身上的肉,只留下他的心肝。懿公的臣子弘演呼天搶地的大哭,取出自己的心肝,而把懿公的心肝藏在自己的腹中。今天要尋找這類人,恐怕找不到了?!?br>特進魏征回答說:“古代豫讓為智伯報仇,想刺殺趙襄子,襄子抓獲了他,對他說:‘你曾經(jīng)在范氏、中行氏的名下做臣子吧?可是智伯把他們?nèi)珰⒐饬?,你于是投身智伯,不為你的主人報仇;現(xiàn)在卻要為智伯報仇,這是為什么呢?’豫讓回答說:‘我以前輔佐范氏和中行氏時,他們像對待普通人那樣對待我,所以我用普通人報答人的方法報答他們。智伯用對待國士的禮節(jié)對待我,當然我也要以國士的方式報答他?!@一切都取決于國君是否禮遇臣子,怎么能說沒有這種人呢?”
材料二:
段規(guī)侍奉韓康子,任章侍奉魏獻子,并沒有聽說待他們?nèi)缤瑖?,可是段?guī)、任章卻盡力勸說他們的主人順從智伯的無理要求,割給智伯土地,使他志氣驕盛,從而使他更快地滅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沒有待他如同國士,可是郗疵卻能洞察韓、魏的企圖來勸諫智伯,雖然智伯不采納他的意見以至于滅亡,但是都疵的智謀忠告,已經(jīng)是無愧于心了。豫讓既然自己認為智伯待他如同國士了,所謂國士,是為國家濟困扶危的人。當智伯對土地貪得無厭之日,放縱欲望、荒淫暴虐之時,作為豫讓,正應竭力來盡自己的職責,耐心地勸諫說:“諸侯大夫應各自安心守著自己分內(nèi)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奪,這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如今,無緣無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給,我們的忿恨之心必然產(chǎn)生;人家給了,我們的驕橫之心就產(chǎn)生了。忿恨必然會引起爭斗,爭斗必然會失??;驕橫必然狂傲,狂傲必然導致滅亡?!狈浅D托恼\懇地勸諫,一次不聽,再來第二次,第二次不聽,再來第三次,第三次勸諫還不聽從,再把那伏劍而死的行動安排在這個時候。智伯雖然愚昧無知,但被他的至誠之心感動,也許會重新醒悟。與韓、魏講和,解除對趙國的圍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們能香火不斷,延續(xù)不絕。假如這樣,豫讓即使死了也像活著一樣,難道不勝過斬衣然后自殺嗎?
豫讓在那時,甚至連一句開導主人、使他醒悟的話都沒說??粗遣奈M?,就像越人遠遠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樣。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的報答竟然能像這個樣子嗎?直到智伯已死,豫讓才壓抑不住憤怒的血氣,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這有什么可以值得稱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稱道的呢?雖然這樣,用國士的標準來評價豫讓,豫讓的確是不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還是仇敵,晚上就變成了君臣,厚著臉皮自以為得意的人相比,他們算得上是罪人了。唉!
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Z20名校聯(lián)盟)2024屆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浙江省Z20名校聯(lián)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文件包含Z20名校聯(lián)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2024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高三語文試題卷docx、高三語文參考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07,2024屆浙江省Z20名校聯(lián)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共1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