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性必修3 第六單元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演變
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位居世界四大歷史博物館之首
【課程目標】1.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yè)發(fā)展;2.了解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fā)展
先秦時期 “學在官府”
西漢設立的太學 設地方官學
西晉設立的國子監(jiān)(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朝廷設立官學正式創(chuàng)立于漢朝,被稱為“太學”。西晉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隋煬帝時改名為“國子監(jiān)” 。太學與國子監(jiān),代表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在古代社會文化傳承和培養(yǎng)人才、促進文化發(fā)展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清末改革學制,1905年,國子監(jiān)退出歷史舞臺。
春秋:私學產(chǎn)生,孔子首創(chuàng)。
唐朝:私學發(fā)展,學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教育的重要形式。
宋代:書院形成與發(fā)展, 書院制度推動了私學的發(fā)展。
白鹿洞書院(江西九江)
③在古代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上,官學與私學都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傳承;
②科舉考試的推行,也有賴于官學與私學的支撐。
古希臘產(chǎn)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
柏拉圖學園: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雅典西北郊辦起了歐洲第一所綜合性學校。為紀念當?shù)匾幻邪⒖ǖ履碌膽?zhàn)斗英雄,學校命名為阿卡德穆學園,也就是拉斐爾筆下的“雅典學園”,后人為了稱呼的方便, 稱之為柏拉圖學園。 柏拉圖在這里講授哲學、政治學、算數(shù)、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等學科。阿卡德穆學園存在900余年,對地中海地區(qū)的學術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創(chuàng)立于1088年,它是公認的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1988年博洛尼亞大學建校900年之際,在430所歐洲大學校長共同簽署的“歐洲大學憲章"中,被正式宣稱為歐洲所有大學的母校。
教會學校是指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教會所設立和控制的學校
中世紀的歐洲教育教育: 有教會學校,也有一些世俗學校,還有自治城市興辦的大學。 教育以宗教為目的,但保存了古典文化,整合了古代東西方文化。
“大學”一詞源自拉丁語,大意是“教師和學者的社區(qū)”?,F(xiàn)代大學制度源于歐洲中世紀。
(1)法國:拿破侖建立“大學區(qū)”制度,確立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
(2)德國:洪堡秉持“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chuàng)辦的柏林大學, 促成大學職能的轉變,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
近代以后,大學逐漸發(fā)展成為保存、傳播和發(fā)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
創(chuàng)辦于1810年,前身是柏林大學。是一所公立綜合類研究型大學、二戰(zhàn)前德國最高學府和世界學術中心。歷史上曾產(chǎn)生57位諾貝爾獎獲獎者。洪堡大學是世界上第一所將科學研究和教學相融合的新式大學;主張教學與研究同時進行,強調學術自由,完全以知識及學術為最終的目的,而非實務人才的培育。被譽為“現(xiàn)代大學之母”
(3)美國:傾向于世俗化與商業(yè)化,使更多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
耶魯大學 由康涅狄格州公理會教友于1701年創(chuàng)立私立大學,耶魯大學的教授陣容、課程安排、教學設施方面堪稱世界標桿。 耶魯大學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chǎn)生了65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菲爾茲獎得主、3位圖靈獎得主。 此外,還培養(yǎng)了5位美國總統(tǒng)、19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億萬富豪等。
哈佛大學 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建立于1636年,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校訓:讓你與柏拉圖為友, 讓你與亞里士多德為友, 重要的,讓你與真理為友。
1898年戊戌維新時期建立,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 教育近代化的標志。1912改名北京大學;1916 蔡元培
閱讀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觀點
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觀點:將大學定位于“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之學府”,力圖將大學由追逐高官厚祿的名利場轉變?yōu)檠芯扛呱顚W問的殿堂。
影響: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 促進了思想解放; 有利于開展學術研究,促進了近代大學的成長。
三、中國近現(xiàn)代學校教育
1931—1948年,梅貽琦任校長時,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最高水平的大學。
前身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建校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風”,對清華大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
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純以在國內造就今日之人材為目的,不為出洋游學之預備”。
①有利于華夏文化的傳播與中外文化交流;②為近代化事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與中堅力量;③促進近代科技發(fā)展和思想解放;
留學教育 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吸引了來自異域的學生,這就是留學教育的發(fā)端。 近代以后,留學教育更得到大力發(fā)展。 ……
3.中國與世界的“教育”交匯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收回了教育主權,接管了各級各類學校。(獨立自主)
在文化傳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學校教育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a.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b.提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
“文化斷層”、“人才斷層”
a. 高考制度恢復,教育事業(yè)重新走上正軌。b.1983年,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c. 1995,國家開始實行“科教興國”
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60年代
1995年11月15日國際出版商協(xié)會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也稱為“世界讀書日”,因為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chǎn)權。”
1.公元前30世紀,古埃及出現(xiàn)紙草書卷 ——一般認為這是書籍的雛形
紙發(fā)明前的書寫材料:龜甲、獸骨、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簡、帛。
莎草紙書寫的《亡靈書》殘片
1942年發(fā)現(xiàn)于湖南省長沙子彈庫楚墓的楚帛書為現(xiàn)存最早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唯一的完整帛書。今存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造紙業(yè)的發(fā)展,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推動了書籍的普及和印刷書的誕生。
①公元前2世紀,中國已出現(xiàn)植物纖維紙。②公元105年,東漢蔡倫制出“蔡侯紙”。
①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金剛經(jīng)》;②11世紀中葉,北宋畢昇發(fā)明膠泥活字印刷術;
1457年,兩個德國人使用金匠古登堡發(fā)明的活字印刷機,金屬字是由鉛、錫、銻等金屬熔鑄而成的合金,并用脂肪性油墨取代中國的煙墨,印刷質量得到提高。此后不久,由于受到戰(zhàn)火沖擊,當?shù)赜」と肆魃⒌降乱庵竞臀鳉W各地,印刷活動開始蓬勃開展。到15世紀末,歐洲的印刷書籍達到1500萬—2000萬冊?!幾远臃病豆糯袊壓挝?推廣活字印刷》
古登堡為教皇印制贖罪券
培根說“知識即權力”,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掌握知識傳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擁有權力,早在中世紀,教士的權力來自對《圣經(jīng)》的解讀權。然而谷登堡印刷術出現(xiàn)后,大眾能夠自行解讀《圣經(jīng)》,教士權力受到挑戰(zhàn)。
③ 15世紀中葉,德國人谷登堡發(fā)明金屬活字印刷。催生了印刷書,還進一步推動了報紙、雜志的普及。
印刷書為什么被視作“新一代的書籍”?
①技術層面: 將多項技術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屬活字印刷,成為現(xiàn)代印刷術發(fā)展具有象征意義的重大事件,進一步推動了報紙、雜志的出版。
②文化普及層面: 掌握書籍的不再是少數(shù)人,更多人可以閱讀書籍,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和促進各民族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書籍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
翻譯活動的開展 翻譯書籍對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擴大文化的影響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明末清初來到中國的耶穌會士,翻譯、撰寫了許多介紹天文、歷算等方面知識的書籍,還把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典籍介紹到西方,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①漢隋唐宋佛經(jīng)翻譯時期:始于東漢桓帝時安世高翻譯佛經(jīng);唐代玄奘翻譯佛經(jīng),第一個把漢語介紹到外國。
②明清之際的科學翻譯時期: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幾何原本》、《坤輿萬國全圖》;傳教士把四書翻譯成外文;清末洋務運動培養(yǎng)大批翻譯家;設譯書局,傳播西方科學;維新運動時期,一些翻譯家翻譯西方政治等。
③民國時期: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羅斯文學等。
④新中國初期翻譯介紹蘇俄革命和建設等;改革開放后翻譯事業(yè)發(fā)展。
圖書館擔負保存人類文化典籍職責,起源于對文字資料的收藏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在保存古典時期文化遺產(chǎn)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私人圖書館興起。
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xiàn)了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公共圖書館
一、國外圖書館發(fā)展歷程
在圖書館遺址的一塊泥版上,亞述國王巴尼拔自述道:“我,亞述巴尼拔,受到納布智慧神的啟發(fā),覺得有博覽群書的必要。我可以從它學到射、御以及治國平天下的本領?!x書不但可以擴充知識和技藝,而且還可養(yǎng)成一種高貴的氣度。”
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萊爾德在兩河流域尼尼微(今伊拉克境內)的廢墟上發(fā)掘到了許多記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書
美國國會圖書館建于1800年,現(xiàn)擁有1億2800萬冊館藏,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
各級各類的圖書館逐漸建立
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閣”“堂”“室”藏書之所
伴隨私學的出現(xiàn)得到發(fā)展.
天一閣位于浙江寧波市海曙區(qū),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xiàn)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建于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 。
現(xiàn)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
博物館的建設與發(fā)展
博物館 是了解一個城市、 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前世今生的窗口
約公元前290年,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建亞歷山大博學園,其中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宮”成為博物館的最早形態(tài)。
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館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以捐贈藏品的英國貴族阿什莫林命名。該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
18世紀,博物館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館、盧浮宮等重要的博物館,都建于這一時期。
盧浮宮博物館位居世界四大歷史博物館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于世。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
法國盧浮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斷臂維納斯》 《勝利女神像》 《蒙娜麗莎》
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6個門類。有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再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xiàn)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shù)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
1753年成立,1759年1月15日開始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1300多萬件,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羅塞塔石碑和帕特農(nóng)神廟石雕、 《女史箴圖》 。
大英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其中,中國陳列室就占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代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無價之寶。
1868年法國人韓德祿建立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1913年更名為震旦博物院
1874年英國亞洲文會博物院在上海成立,主要是陳列動物標本的自然歷史與考古類博物館
1905年,張謇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字畫、化石及,養(yǎng)有珍禽異獸及種有植物,故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籌設并直接管理的博物館。 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國子監(jiān)設立籌備處,1926年,正式開館。 1925年,文物收藏達215100多件,分金類、石器、刻石、甲骨刻辭、玉類、陶器等共26類。
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由于戰(zhàn)爭的影響,到1948年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屬工程才竣工。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保護清朝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珍品。
①國立歷史博物館改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 國立中央博物院正式改為“國立南京博物院”。 位于北京故宮紫禁城內的故宮博物院,通過國家調撥、向社會征集以及接受私人捐贈等方式,在舊藏珍寶的基礎上,極大地豐富了文物藏品,現(xiàn)有藏品總量186萬余件,其中一級藏品8000余件。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
② 1959年7月建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五單元 戰(zhàn)爭與文化交鋒第11課 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教課內容課件ppt,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亞歷山大遠征,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臘化時代,蒙古西征與東西交流,蒙古西征,東西方交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歷史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5課 南亞、 東亞與美洲的文化教案配套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古代印度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古代朝鮮和日本文化,古代朝鮮,雙向交流,古代日本,一認識日本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二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教學ppt課件,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古典希臘文化,蘇格拉底之死,古典羅馬文化,古羅馬文化成就,《羅馬民法大全》,十二銅表法,中古西歐文化,歐洲文化,俄羅斯文化,拜占庭文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