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物化合計:120分鐘 化學分值: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Cl-35.5 Fe-56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下列詞語蘊含化學變化的是( )。
A.清風徐來B.水落石出C.伐薪燒炭D.愚公移山
2.“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涉及的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溶解粗鹽B.過濾雜質C.蒸發(fā)結晶D.熄滅酒精燈
3.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氫元素——B.氮分子——NC.鐵離子——D.氧氣——
4.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
A.用貝殼生產(chǎn)生石灰B.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
C.用銅制作電線電纜D.用武德合金制保險絲
5.下列HCl參與的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B.
C.D.
6.工業(yè)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純硅(Si)的某一步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相同小球表示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與乙質量之比為1:85B.物質丁是由原子構成的
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D.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量改變
7.金納米粒子可催化某些化學反應,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79B.金原子的電子數(shù)為118
C.金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gD.金是一種非金屬元素
8.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運載火箭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下列有關偏二甲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偏二甲肼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
C.偏二甲肼由2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2個氮原子構成
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氫元素和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4:1
9.在實驗室中進行下列實驗,其中實驗方案設計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10.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升高溫度可以降低的溶解度
C.T℃時,NaCl和兩種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D.分別將等質量80℃的NaCl和飽和溶液降溫至20℃,析出晶體質量NaCl大
11.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氣中的NaOH固體的相關實驗,其中合理的是( )
12.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減緩溫室效應??茖W家以太陽能為熱源,利用納米級,可獲得氫氣,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
A.過程I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過程II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整個過程實現(xiàn)了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化
D.、FeO在整個過程中可循環(huán)利用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6分。)
13.(6分)《千里江山圖》是我國傳世名畫之一。宋代畫家王希孟創(chuàng)造性地將炭照、赭石,孔雀石、藍銅礦等礦物顏料用在不同的畫層。
(1)畫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變色,說明碳________。
(2)畫作的青色用到藍銅礦,其主要成分為,則________。
(3)畫作中所用的礦物顏料也可用于冶煉金屬。如圖為碳元素的價類轉化二維圖。利用圖中化合物________(寫化學式)的還原性冶煉赭石(主要成分為)。
(4)若反應a~d均屬同一種基本反應類型,則該反應類型為________。
(5)孔雀石【主要成分為】受熱分解(反應e),生成三種氧化物,其中一種為黑色固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14.(8分)連云港海洋資源豐富,應用前景廣闊。
(1)海水曬鹽:
①海水“曬鹽”是利用________(填字母代號)的方法使NaCl晶體析出。
A.升高溫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B.風吹日曬,使溶劑蒸發(fā)
②海水“曬鹽”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鈉的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2)粗鹽提純:除去難溶性雜質后的食鹽水中還含有、、等雜質離子,為得到較純的氯化鈉,進行如下的實驗操作:①加入過量的溶液;②加入過量的溶液;③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適量的鹽酸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等于7;⑤過濾;⑥蒸發(fā)。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③②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①②⑤④⑥D.②③①⑤④⑥
其中操作①加入過量的溶液,可除去溶液中的離子是________(填離子符號)。
(3)海水制鎂:從海水中提取歷經(jīng)步驟III、IV、V三步轉換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4)海水“制堿”:氨堿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需向飽和的食鹽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獲得碳酸氫鈉。先通入一段時間氨氣,再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其目的是________。寫出步驟I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15.(11分)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人類的進步和發(fā)展離不開金屬材料的生產(chǎn)和運用。
I.金屬的應用
(1)生活中用鐵鍋炒菜,主要利用了鐵的________性。
(2)早在西漢時期,劉安在《淮南萬畢術》中有“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II.金屬的冶煉
(3)英國學者R·坦普爾論證了我國古代冶鐵技術世界第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chǎn)和使用鐵器。工業(yè)煉鐵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鐵從礦石里還原出來。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4)甲、乙兩位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鐵的冶煉模擬實驗。
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稱取兩份相同質量的氧化鐵粉末。一份與足量的碳粉均勻混合放入下圖裝置甲的試管中:另一份等質量氧化鐵放入下圖裝置乙的玻璃管中,與一氧化碳發(fā)生反應。
①在裝置乙的反應中,實驗開始前應先________(選填“通CO”或“加熱”)。
②關于甲、乙同學的實驗,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裝置通常不需要尾氣處理,乙裝置可以點燃除去尾氣
b.甲、乙實驗中均可以觀察到紅色粉末變成黑色
c.乙裝置所得鐵粉純度比甲裝置所得鐵粉純度高
(5)為測定赤鐵礦中的純度,小明按照乙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稱量20g赤鐵礦粉末進行實驗,正確規(guī)范操作,完全反應后,稱量固體質量為15.2g,計算該鐵礦石中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III.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6)防止金屬生銹是金屬保護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夾持裝置省略),探究鐵的銹蝕條件。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一段時間后觀察到,A處鐵絲依然光亮,B處鐵絲表面灰暗,C處鐵絲依然光亮,A、B處實驗現(xiàn)象對比,可得出鐵生銹與________有關,B、C處實驗現(xiàn)象對比說明,決定鐵生銹快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________
16.(11分)用下圖示裝置制取并進行相關實驗。
(1)甲組同學用圖1裝置制取并進行相關性質實驗(已知溶液呈中性)。實驗開始,向錐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圖2表示實驗過程中裝置B和C中的溶液pH變化曲線。
圖1 圖2
①圖1中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②圖1中能說明能與NaOH溶液反應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③圖2中,時,顯示器II測得pH不斷變小,寫出符合此變化的可能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④圖2中,時,顯示器I的pH小于顯示器II的pH,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
(2)甲組實驗結束后,乙組同學對A中剩余廢液進行如下的探究。
乙組同學用圖3裝置進行實驗,向100g廢液中持續(xù)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6%的碳酸鈉溶液,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圖4所示。
圖3 圖4
①圖3中邊添加碳酸鈉溶液邊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圖4中,a點的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
③圖4中,b點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④根據(jù)圖像和所給數(shù)據(jù)分析,c點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________g。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CO和
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除去粗鹽中的
將粗鹽用足量水溶解,過濾
C.
測定溶液的pH
將濕潤的pH試紙浸入溶液中.取出,與標準比色卡對對照
D.
制備
向裝有少量的錐形瓶中慢慢加入稀溶液
序號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證明變質
取少量固體,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
B.
確定成分
取少量固體,加入石灰水,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
測定含量
取少量固體,加入足量稀鹽酸,直接用排水法收集VmL氣體
D.
除去雜質
取固體,加水溶解,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
這是一份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和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化學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化學九上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銀杏果中含有銀杏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氯化鉑(PtCl4) 用于電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