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300
一、選擇題:
1. 關(guān)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個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
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總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詳解】A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合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故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故C正確,A錯誤;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產(chǎn)生的機理是相同的,即性質(zhì)相同,故B錯誤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總是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各自產(chǎn)生各自的作用效果,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牛頓第三定律及其理解.理解牛頓第三定律與平衡力的區(qū)別,不能合成。
2. 如圖所示,一物塊(可看成質(zhì)點)沿粗糙斜面以速度v從斜面底端沖上最高點后返回到底端。取沿斜面向上的方向為正方向,物塊在此過程的v-t圖象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物塊沿斜面向上滑時,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物塊沿斜面向下滑時,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可見物塊上滑時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時的加速度,在v-t圖像中,上滑時斜率大于下滑時,且速度方向相反,C正確,ABD正確。
故選C。
3. 用三根細線a、b、c將重力均為G的兩個小球1和2連接,并懸掛如圖所示。兩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細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 )
A. 細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B. 細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4G
C. 細線b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GD. 細線b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
【答案】A
【解析】
【詳解】AB.將兩球和細線b看成一個整體,設(shè)細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Fa,細線c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Fc,受力如圖所示。
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有
故A正確,B錯誤;
CD.對小球2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知細線b對其的拉力大小為
故CD錯誤。
故選A。
4. 如圖1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衛(wèi)星繞地球在橢圓軌道Ⅰ上運轉(zhuǎn),運轉(zhuǎn)周期為T0,軌道Ⅰ上的近地點A到地球球心的距離為a,遠地點C到地球球心的距離為b,BD為橢圓軌道的短軸,A、C兩點的曲率半徑均為ka(通過該點和曲線上緊鄰該點兩側(cè)的兩點作一圓,在極限情況下,這個圓就叫做該點的曲率圓,如圖2中的虛線圓,其半徑ρ叫做該點的曲率半徑).若地球的質(zhì)量為M,引力常量為G.則( )
A. 衛(wèi)星在軌道Ⅰ上運行時的機械能等于在軌道Ⅱ上運行時的機械能
B. 如果衛(wèi)星要從軌道Ⅱ返回到軌道Ⅰ,則在C位置時動力氣源要向后噴氣
C. 衛(wèi)星從C→D→A的運動過程中,萬有引力對其做的功為
D. 衛(wèi)星從C→D→A的運動過程中,萬有引力對其做的功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由題圖1可知,衛(wèi)星從軌道Ⅰ變軌到軌道Ⅱ,要有外力對衛(wèi)星做功,所以衛(wèi)星在軌道Ⅰ上的機械能小于其在軌道Ⅱ上的,A錯誤;若衛(wèi)星要從軌道Ⅱ上的C位置變軌到軌道Ⅰ上,則在C位置時衛(wèi)星要減速,動力氣源要向前噴氣,B錯誤;在A、C兩點衛(wèi)星的運動可近似看做半徑均為ka,速度分別為vA、vC的圓周運動,則有,,從C→D→A的運動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解以上三式得,D正確,C錯誤;故選D.
5.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kg的物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若以物塊所在處為原點,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建立x軸,現(xiàn)木塊在水平推力下運動,F(xiàn)隨x軸坐標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木塊在0~4m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 木塊在0~4m內(nèi),外力F做功為100J
C. 運動到4m時,物體的末速度為25m/s
D. 運動到4m時,力F的瞬時功率為200W
【答案】B
【解析】
【詳解】A.木塊在0~4m內(nèi),力F逐漸變大,可知加速度逐漸變大,物塊做變加速直線運動,選項A錯誤;
B.由圖像可知,木塊在0~4m內(nèi),外力F做功為
選項B正確;
C.根據(jù)動能定理
解得運動到4m時,物體的末速度為
v=10m/s
選項C錯誤;
D.運動到4m時,力F的瞬時功率為
P=Fv=40×10W=400W
選項D錯誤。
故選B。
6. 甲、乙兩個物體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乙兩個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的速度大
B. 若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則它們一定會相遇
C. 在t1時刻甲、乙兩個物體相遇
D. 在t2時刻甲、乙兩個物體相遇
【答案】ABC
【解析】
【詳解】A.位移圖像的斜率等于物體運動的速度,直線的斜率不變,說明甲、乙兩個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圖線斜率大,乙的速度大,故A正確;
B.若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兩圖像相交,說明它們一定能相遇,故B正確;
C.在時刻甲、乙兩個物體到達同一位置相遇,故C正確;
D.在時刻甲、乙兩個物體位置不同,沒有相遇,故D錯誤。
【點睛】位移圖像的斜率等于物體運動的速度,從位移圖上可以知道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斜率)和位置(縱坐標)。兩圖像相交表示相遇。
7. 如圖所示,一條小船過河,河寬100米,河水流速vl=3米/秒,船在靜水中速度v2=4米/秒,船頭方向與河岸垂直,關(guān)于小船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船相對于岸的速度大小是7米/秒
B. 小船相對于岸的速度大小是5米/秒
C. 小船渡河時間為25s
D. 小船的實際運動軌跡與河岸垂直
【答案】BC
【解析】
【詳解】AB.小船相對于岸的速度大小為
故A錯誤,B正確;
C.小船渡河時間為
故C正確;
D.小船的實際運動軌跡沿合速度的方向,與河岸不垂直,故D錯誤。
故選BC
8. 如圖所示,有兩條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光滑水平軌道,相距為h,軌道上有兩個物體A和B質(zhì)量均為m,它們通過一根繞過定滑輪O的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接。在軌道間的繩子與軌道成角的瞬間,物體A在下面的軌道上的運動速率為v。此時繩子段的中點處有一與繩相對靜止的小水滴P與繩子分離。設(shè)繩長遠大于滑輪直徑,不計輕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示位置時物體B的速度大小為
B. 小水滴P與繩分離的瞬間做平拋運動
C. 在之后的運動過程中當(dāng)輕繩與水平軌道成角時物體B的動能為
D. 小水滴P脫離繩子時速度的大小為
【答案】AD
【解析】
【詳解】A.圖示位置時物體B的速度可理解為由沿繩方向的分速度和與繩垂直方向的分速度組成的合速度,設(shè)物體B的速度為,結(jié)合關(guān)聯(lián)速度的關(guān)系可知
解得
故A正確;
B.小水滴P的實際運動速度由沿繩方向的速度v和此時繩上P點繞O點轉(zhuǎn)動的速度合成,而物體B的速度也是由轉(zhuǎn)動速度和沿繩方向的速度v合成,且合速度水平,而
如圖所示
小水滴的合速度方向斜向左下方,故小水滴與繩分離的瞬間做斜下拋運動,B錯誤;
C.在之后的運動過程中當(dāng)輕繩與水平軌道成角時物體B沿繩方向的分速度為零,即物體A的速度變?yōu)榱悖驗檐壍拦饣筒挥嬢p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故物體A和B組成的系統(tǒng)在輕繩與水平軌道成角之前機械能守恒,由
當(dāng)時,物體B的動能為
C錯誤;
D.因為
且
則
故
選項D正確。
故選AD。
二、非選擇題
9. 某實驗小組做“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其長度的關(guān)系”的實驗。
(1)張同學(xué)將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掛在豎直輕彈簧的下端,進行測量,根據(jù)實驗所測數(shù)據(jù),利用描點法作出了所掛鉤碼受到的重力G與彈簧長度L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甲所示。由該圖線可得該彈簧的原長為___cm,勁度系數(shù)為_______N/m。
(2)王同學(xué)將該彈簧制成一把彈簧秤,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時,該彈簧的長度為_____cm。
【答案】 ①10 ②. 200 ③. 11.5
【解析】
【詳解】(1)[1]鉤碼的重力即等于其對彈簧的拉力,又根據(jù)胡克定律
F=kx=k(L-L0)
所以圖線在橫軸上的截距表示彈簧的原長,故該彈簧的原長為
L0=10 cm
[2]斜率表示勁度系數(shù)
(2)[3]彈簧秤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
由解得該彈簧的長度為
10.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合力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將水平氣墊導(dǎo)軌和傾角為的氣墊導(dǎo)軌對接,對接處巧妙設(shè)計使滑塊在對接處幾乎沒有動能損失?;瑝K上固定寬度為d的感光片,感光計時器安裝在水平導(dǎo)軌適當(dāng)位置處,以記錄感光片通過它的時間。從傾斜導(dǎo)軌底端向上等距離地標記為:L、2L、3L、4L、……這樣在傾斜導(dǎo)軌上合外力對滑塊做的功就可以分別記為W0、2W0、3W0、4W0、……實驗時,每次都讓滑塊前沿從標記處靜止下滑。
(1)實驗前先用螺旋測微器測出感光片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d=_________mm。
(2)測得滑塊從L、2L、3L、4L、……處分別釋放后,滑塊的感光片通過感光計時器的時間分別為、、、、……由此測得滑塊的速度大小。
(3)某次實驗時,讓滑塊從3L處靜止釋放,測得滑塊質(zhì)量(含感光片)為:m=0.4kg,傾角θ=37°,L=10cm,,重力加速度的值為10m/s2,則滑塊下滑3L距離時,合力做功為________J,滑塊到達感光計時器時的動能為_______J,(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比較合力的功與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得出結(jié)論。
【答案】 ①. 1.880##1.879##1.881 ②. 0.72 ③. 0.71
【解析】
【詳解】(1)[1]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為
(3)[2][3]滑塊在氣墊導(dǎo)軌上下滑時摩擦力可忽略不計,故只有重力做功,即合力做功為
滑塊到達感光計時器時的動能為
,
代入數(shù)值解得
11. 如圖所示,傾角的傳送帶以的速度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zhuǎn)動,現(xiàn)將物塊B輕放在傳送帶下端的同時,物塊A從傳送帶上端以的初速度沿傳送帶下滑,結(jié)果兩物塊恰好沒有在傳送帶上相碰,已知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不計物塊大小,重力加速度取,,,求:
(1)兩物塊剛在傳送帶上運動時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兩物塊從在傳送帶上運動到剛好要相碰所用的時間
(3)傳送帶上下端間的距離
【答案】(1),;(2);(3)
【解析】
【詳解】(1)剛開始物塊A沿傳送帶向下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對于物塊B,向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2)物塊B在傳送帶上加速的時間
物塊A從沖上傳送帶到速度為零所用時間
物塊A從速度為零向上加速到與傳送帶速度相同所用時間為
所以,兩物塊從在傳送帶上運動到剛好要相碰所用時間為
(3)在7.5s內(nèi)物塊B的位移大小為
而A的位移大小為
因此傳送帶下端到上端的距離
12. 如圖所示,半徑的半圓形光滑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在最低點與光滑平臺相切,P點與圓心O等高,物塊A、B靜置在平臺上,用輕質(zhì)無彈性細繩將A、B連接在一起,且A、B間夾著一根被壓縮的輕質(zhì)彈簧(兩端未與A、B拴接),長木板C鎖定在平臺右側(cè)光滑的水平面上,長木板上表面與平臺齊平.已知物塊A的質(zhì)量,物塊B的質(zhì)量,長木板C的質(zhì)量,物塊B與長木板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現(xiàn)將物塊A、B之間的細繩剪斷,脫離彈簧后物塊A向左滑入半圓形光滑軌道,運動到P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物塊B滑上長木板C后恰好運動到長木板C的右端.重力加速度g取,物塊A、B均可視為質(zhì)點。求:
(1)物塊A剛脫離彈簧后的速度大??;
(2)輕質(zhì)彈簧中儲存的彈性勢能;
(3)若B滑上C瞬間,解除對長木板C的鎖定,求物塊B最終的位置與長木板C左端的距離。
【答案】(1)3m/s;(2)21J;(3)1.92m
【解析】
【詳解】(1)物塊A滑到P點時
從低端到P點
解得
vA=3m/s
(2)彈簧被彈開的瞬時,又動量守恒定律可得
彈性勢能為
解得
EP=21J
(3)因當(dāng)木板C鎖定時B恰能滑到長木板的右端,則
解得木板長
L=3.2m
解除木板C的鎖定,若B滑上C后到相對靜止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
由能量關(guān)系
解得
x=1.28m
即物塊B最終的位置與長木板C右端的距離為3.2m-1.28m=1.92m。
13. 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其狀態(tài)變化過程的p-V圖像如圖所示。已知該氣體在狀態(tài)A時的溫度為27℃。對該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狀態(tài)B時的溫度為173℃
B. 在狀態(tài)C時的溫度為27℃
C. 狀態(tài)A與狀態(tài)C相比,氣體的內(nèi)能相等
D. 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放出熱量
E. 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傳遞的熱量是200J
【答案】BCE
【解析】
【詳解】A.該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B為等容變化過程,根據(jù)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A錯誤;
B.氣體從狀態(tài)B到狀態(tài)C等壓變化過程,根據(jù)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B正確;
C.氣體在A狀態(tài)和C狀態(tài)溫度相等,所以狀態(tài)A與狀態(tài)C相比,氣體的內(nèi)能相等,C正確;
D.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氣體體積增大,對外做功,溫度不變,內(nèi)能必變,根據(jù)熱力學(xué)第一定律可知,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吸熱,D錯誤;
E.根據(jù)熱力學(xué)第一定律
在整個過程中,從狀態(tài)B到狀態(tài)C的過程,氣體對外做功,則
所以
E正確。
故選BCE。
14. 如圖所示,導(dǎo)熱性能良好的氣缸用鎖定裝置固定于光滑足夠長斜面上,內(nèi)部封閉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面積為S、質(zhì)量為m的活塞、與氣缸接觸面光滑,距氣缸底部距離為l。已知大氣壓強為,環(huán)境溫度不變,斜面傾角為,重力加速度為g。
(1)計算缸內(nèi)氣體壓強;
(2)某時刻解除鎖定,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系統(tǒng)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活塞沒有滑出氣缸),計算穩(wěn)定狀態(tài)時活塞距氣缸底部的距離。
【答案】(1);(2)
【解析】
【詳解】(1)對活塞受力分析:由平衡關(guān)系知
解得
(2)對活塞和氣缸組成的系統(tǒng)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
對活塞受力分析,設(shè)此時封閉氣體壓強為
對于封閉氣體,由玻意耳定律
解得
15. 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簡諧振動,把小鋼球從平衡位置向左拉一段距離,放手讓其運動。從小鋼球通過平衡位置開始計時,其振動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0.5s時鋼球的加速度為正向最大
B. 在t0時刻彈簧的形變量為4cm
C. 鋼球振動半個周期,回復(fù)力做功為零
D. 鋼球振動一周期,通過的路程等于10cm
E. 鋼球振動方程為y=5sinπtcm
【答案】BCE
【解析】
【詳解】A.由振動圖象可以看出鋼球的振動周期為T=2s,t=0.5s時鋼球的位移為正向最大,加速度為負向最大,A錯誤;
B.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簡諧振動,平衡位置時彈簧的形變量為零,由圖知t0時刻鋼球的位移為4cm,則彈簧的形變量等于4cm,B正確;
C.根據(jù)對稱性,經(jīng)過半個周期后,鋼球的速度大小與原來相等,動能變化為零,根據(jù)動能定理知回復(fù)力做功為零,C正確;
D.鋼球振動一周期,通過的路程等于4個振幅
D錯誤;
E.依題意得
則鋼球振動方程為
E正確。
故選BCE。
16. 半徑為R,OA=R,一足夠長的光屏平放在半圓形玻璃磚右側(cè)與玻璃磚的對稱軸重合,玻璃磚對該單色光的折射率為n=,求:
(1)該單色光射到光屏上的亮點到O點的距離
(2)將該單色光從圖示位置向上緩慢平移,當(dāng)落到光屏上的亮點恰好消失時,求該單色光向上平移的距離.
【答案】(1);(2)
【解析】
【詳解】(1)單色光在B點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照射到光屏上的D點,如圖所示
則有
解得
設(shè)折射角為,由折射率
解得
由幾何關(guān)系可知,為等腰三角形,則
(2)設(shè)當(dāng)入射光束向上平移到入射點為E點時,折射角剛好為,恰好發(fā)生全反射,則
單色光向上平移的距離
這是一份四川省瀘縣2024屆高三物理上學(xué)期一診模擬試題理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30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四川省宜賓市第四中學(xué)高三上學(xué)期一診模擬理綜物理試題 (解析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30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qū)第一中學(xué)高三上學(xué)期一診模擬考試理綜物理試題 (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300, 我國ETC,9km/s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