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原子質(zhì)量 C-12 H-1 O-16 Ca-40 S-40
第一部分 選擇題
1.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 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自帶布袋購物
C. 廢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
D. 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C
【解析】
【詳解】A、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符合理念,不符合題意。
B、自帶布袋購物,減少了白色污染,符合理念,不符合題意。
C、廢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水污染,不符合理念,符合題意。
D、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減少了樹木砍伐,符合理念,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 下列物質(zhì)屬于復(fù)合肥的是
A. FeSO4B. CO(NH2)2C. KNO3D. Ca(H2PO4)2
【答案】C
【解析】
【詳解】A、FeSO4中沒有植物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不屬于化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B、CO(NH2)2中含有營養(yǎng)元素N,屬于氮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C、KNO3中含有K、N兩種營養(yǎng)元素,屬于復(fù)合肥,故選項符合題意;
D、Ca(H2PO4)2中只含有營養(yǎng)元素P,則屬于磷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睛】復(fù)合肥是指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yǎng)元素的化肥。
3. 化學促進了人類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fā)展,科學家為此做出了重大貢獻,下列化學家與其成就相對應(yīng)的是
A. 拉瓦錫—元素周期律B. 侯德榜—測定空氣的成分
C. 張青蓮—測定相對原子質(zhì)量D. 門捷列夫—原子論
【答案】C
【解析】
【詳解】A、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jié)論,故A不正確;
B、侯德榜改良了制堿法,發(fā)明了聯(lián)合制堿法,故B不正確;
C、張青蓮測定了銦、銥、銪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新值,為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故C正確;
D、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了元素周期表,道爾頓提出了原子學說,故D不正確;
故選C。
4. 生活處處有化學,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 碘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需大量補充
B. 霉變大米、花生等含有黃曲霉素,蒸煮后食用
C. 腌制的泡菜雖然含亞硝酸鹽,但多吃無妨
D. 有指甲油中國含少量的甲醛,青少年盡量少用
【答案】D
【解析】
【詳解】A、碘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需適量補充,故A錯誤;
B、霉變大米、花生等含有黃曲霉素,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B錯誤;
C、亞硝酸鹽有毒,所以腌制的泡菜盡量少食用,故C錯誤;
D、甲醛有毒,所以有的指甲油中含少量的甲醛,青少年盡量少用,故D正確。
故選D。
5.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詳解】A、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C、蒸發(fā)時,應(yīng)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圖中所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D、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 對下列現(xiàn)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A. 氧氣和液氧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是因為構(gòu)成的分子相同
B. 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熱脹冷縮,說明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
C. 濕衣服放在火爐旁,干得更快,說明分子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答案】B
【解析】
【詳解】A、氧氣和液氧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是因為構(gòu)成的分子相同,分子相同化學性質(zhì)相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B、 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是分子間有間隙,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分子的大小不變,故選項解釋錯誤;
C、 濕衣服放在火爐旁,干得較快,說明分子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溶液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jù)分子之間的間隔,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B。
7. 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A. 氦氣一He2B. 2個氮分子一2N
C. 3個氧原子一O3D. 1個鎂離子一Mg2+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氦氣為稀有氣體,化學式為He,該選項表達不正確;
B、化學式前的數(shù)字表示分子個數(shù),則2個氮分子的符號為2N2,該選項表達不正確;
C、元素符號前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個數(shù),則3個氧原子的符號為3O,該選項表達不正確;
D、元素符號右上角數(shù)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符號在后,則1個鎂離子的符號為Mg2+,該選項表達正確。
故選D。
8. 銪是一種稀土元素,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銪是一種金屬元素B. 銪原子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63
C. 銪原子中的中子數(shù)為89D. 銪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52.0g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據(jù)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圖: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
【詳解】A、該元素的名稱是銪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63;根據(jù)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銪原子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63,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jù)分析,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52.0,則銪原子中的中子數(shù)為:152-63=89,故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52.0,相對原子質(zhì)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9. 實驗測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牛奶和玉米粥均屬于堿性食物
B. 胃酸過多的人應(yīng)少食泡菜
C. 番茄的酸性比蘋果強
D. 用濕潤的pH試紙蘸取葡萄汁測其pH
【答案】B
【解析】
【分析】pH>7顯堿性,pH=7顯中性,pH
這是一份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作業(yè)反饋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作業(yè)反饋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作業(yè)反饋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學業(yè)水平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學業(yè)水平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2024年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學業(yè)水平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zhèn)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下學期3月份檢測化學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zhèn)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份檢測化學試卷原卷版docx、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zhèn)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份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