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題型上看,以選擇題為輔,主觀題為主;從考點上看,命題重在考查文言文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主題思想的把握、情感的體驗等。預計2023年文言文閱讀還會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題型。
在備考中,要注理解選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掌握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并歸納文章所蘊含的觀點;體驗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藝術特色和表現(xiàn)手法。
從選材上看,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近年一路飄紅;從考點上看,命題重在考查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從題型上看,客觀題的比例大幅度減少,主觀題成為主要考查形式,特別是開放題備受命題者的青睞。
(含重點溯源和模擬預測)
重點溯源
一、(2022·貴州遵義·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茅閣記
元結[唐代]
己巳中,平昌孟公鎮(zhèn)湖南,將二歲矣。以威惠理戎旅①,以簡易肅州縣,刑政②之下,則無撓人。故居方多閑,時與③賓客,嘗欲因高引望,以抒遠懷。偶愛古木數(shù)株,垂覆城下,遂作茅閣,蔭其清陰。長風寥寥,入我軒楹,扇和爽氣④,滿于閣中。世傳衡陽,暑濕郁⑤蒸,休息于此,何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熱,誰似茅閣,陰而庥⑥之?於戲!賢人君子為蒼生之庥蔭,不如是耶?諸公詠歌以美之,俾⑦茅閣之什⑧,得系嗣⑨于《風》《雅》者矣。
(選自《文苑英華》)
【注】①戎旅:軍旅,兵事。②刑政:刑法政令。③與:結交。④扇和爽氣: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風。⑤郁:積聚,郁積。⑥庥(xiū):庇護。⑦俾:使。⑧什:書篇。⑨嗣:繼承,接續(xù)。
1.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
A.故居方多閑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B.嘗欲因高引望 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C.垂覆城下 箬篷覆之(《核舟記》)
D.何為不然 公欣然曰(《詠雪》)
【答案】D
【解析】考查一詞多義。A.連詞,所以\連詞,所以;B.動詞,想要\動詞,想要;C.動詞,覆蓋\動詞,覆蓋;D.代詞,這樣\詞綴,……的樣子;故選D。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平昌孟公鎮(zhèn)湖南,將二歲矣。
②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熱。
【答案】①平昌縣孟公鎮(zhèn)守湖南,將近兩年了。②如今天下的百姓,正為炎熱天氣感到苦惱。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鎮(zhèn),鎮(zhèn)守。將,將近。歲,年。(2)之,的??啵浴瓰榭?。
3.結合文本,分析茅閣與賢人君子有何相似之處。
【答案】茅閣可為眾人提供庇護,賢人君子是百姓的依靠,能為百姓謀福祉,兩者皆有舍己為人、廣濟蒼生的品質。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據(jù)“遂作茅閣,蔭其清陰。長風寥寥,入我軒楹,扇和爽氣”可知,茅閣可為眾人提供庇護與陰涼;根據(jù)“賢人君子為蒼生之庥蔭,不如是耶”可知,賢人君子是百姓的依靠,能為百姓謀福祉;兩者都具有無私奉獻,心懷蒼生百姓的品質。
參考譯文:
己巳年間,平昌縣孟公鎮(zhèn)守湖南,將近兩年了。用威嚴仁愛處理軍務,用簡單易行的方法整頓州縣,刑法政令的推行,沒有擾亂百姓生活。因此(他)平時正好有很多閑暇時間,時常結交朋友,曾想要憑高望遠,來抒發(fā)遠大襟懷。碰巧喜歡上倒垂覆蓋在城墻下的幾棵古樹,于是(在此)建造茅閣,(讓它)蔭蔽在古樹的清涼之下。微風習習,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風一樣,吹入窗楹,充盈茅閣。相傳,衡陽濕熱暑氣集聚蒸騰,在此休息,為什么不這樣呢?如今天下的百姓,正為炎熱天氣感到苦惱,誰能像這間茅閣一樣,提供陰涼庇護百姓呢?哎!賢人君子是百姓的依靠,不就像這樣嗎?各位朋友吟詩作賦來贊美它,使有關這間茅閣的篇章,能接續(xù)在《風》《雅》之后。
二、(2022·上海·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莊達甫《攝山采藥圖》序
(清)張惠言
①始余見達甫圖其貌,取杜甫詩題之日《看劍引杯》①。時達甫方壯年,銳意天下事,議論慷慨,豪氣見于眉目間。迄今十八九年,屢困場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舉,有司欲以應召用,固辭不赴,遂不復應進士舉。而更為圖,日《攝山采藥》?;蛞愿嬗嗳眨骸斑_甫殆無意于世也夫?”余聞而疑之。古之君子,汲汲忱樂于天下者,誠以道存也。道茍存,不以遇不遇異其志,又不當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達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縱不得于今,亦當有以見于后,而區(qū)區(qū)攝生②之謀哉?與向所聞于達甫者頗大異。
②然余竊嘗論國家之用人 ,如臾柎、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擇其地,聚之必當其時,儲之必備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籠中而不匱為者,其求預也。事方其急而號之山澤之間,其捆載而來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參、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見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為天下之藥皆若是,其惑豈細耶?
③若是者曾不足以當庸醫(yī),而儼然任國家,進退天下士,自以為得之。世有臾樹、扃鵲,寧不為大憂耶?余又疑以為達甫之意或出于此。然吾聞古之有道之士,蓋有重治其精神而易③天下者,吾未嘗學之也,達甫儻④聞之歟?序其事,姑以問之。
【注】①看劍引杯:出自杜甫詩句“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②攝生:養(yǎng)生。③易:輕視。④儻:或許。
4.可填入第②段橫線處的一項是( )
A.耳B.矣C.耶D.也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語氣詞。A. “耳”是句末感嘆語氣詞,表陳述語氣;B. “矣”是句末感嘆語氣詞,表陳述語氣;C. “耶”是句末感嘆語氣詞,表反問語氣。D.“也”可用語句中,也可用于句末,用于句中表停頓,用于句末表多種語氣。段中橫線處為句中停頓,不能用句尾語氣助詞,所以只能用“也”,表句中停頓。故選D。
5.對第①段寫到莊達甫兩幅自畫像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幅畫具有強烈的對比意味
B.兩幅畫反映出畫家的境遇變化
C.對兩幅畫的解說引出了下文
D.對兩幅畫的解說意在表達友情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D.分析不正確。原文兩幅畫都是達甫先生自畫像,表達自己的志趣或生活境況,不是送人之作,也沒有友情之說了。故選D。
6.第②段借藥材說理,頗具特色,請加以賞析。
【答案】第②段以類比進行說理。以醫(yī)生儲藥用藥分別比國家儲備使用人才,又用普通藥材、珍貴藥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對藥材儲備、使用的結果比國家選用真才不足的后果。全段說理通俗,生動形象,層層推進,發(fā)人深思。
【解析】本題考查寫法特點。結合第②段“如臾樹、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擇其地,聚之必當其時,儲之必備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籠中而不匱焉者,其求預也”可知,這里運用類比說理的方法,以醫(yī)生儲藥用藥分別比國家儲備使用人才;結合“事方其急而號之山澤之間,其捆載而來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參、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可知,作者又用“柴胡、桔?!钡绕胀ㄋ幉?、“人參、紫芝、丹砂、石乳”等珍貴藥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對藥材儲備、使用的結果比國家選用真才不足的后果;據(jù)此可知,全段說理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層層推進,發(fā)人深思。
7.作者對莊達甫的情感態(tài)度比較復雜,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作者對莊達甫從銳意天下事到無意功名的變化感到惋惜;作者通過批評朝廷用人失當,表達對莊達甫一定程度的理解;作者借古人的人生觀,委婉批評了莊達甫的消極態(tài)度;作者認為其年未五十,還有行道的機會,表達了對莊達甫的規(guī)勸和激勵。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態(tài)度。結合第①段“時達甫方壯年,銳意天下事,議論慷慨,豪氣見于眉目間”“迄今十八九年,屢困場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舉,有司欲以應召用,固辭不赴,遂不復應進士舉。而更為圖,曰《攝山采藥》”可知,作者對莊達甫從銳意天下事到無意功名的變化感到惋惜;結合第①段“達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縱不得于今,亦當有以見于后,而區(qū)區(qū)攝生之謀哉?與向所聞于達甫者頗大異”可知,作者認為莊達甫年未至五十,還有實現(xiàn)心中理想抱負的機會,表達了對莊達甫的規(guī)勸和激勵;結合第②段“然余竊嘗論國家之用人也,如臾、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擇其地,聚之必當其時,儲之必備其物……”可知,作者通過含蓄委婉地批評朝廷用人失當,來表達對莊達甫一定程度的理解;結合第③段“然吾聞古之有道之士,蓋有重治其精神而易天下者,吾未嘗學之也,達甫儻聞之歟”可知,作者借古人的人生觀,委婉批評了莊達甫的消極態(tài)度。
參考譯文:
我起初看見莊達甫先生自畫像,便借用杜甫詩歌句命名是《看劍引杯》。那時莊達甫先生剛到壯年,對天下大小事頗有新見解,議論事情情緒激昂,可以從其眉目之間看見其豪壯之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八、十九年了,達甫先生多年居住在山野茅屋,慢慢地地衰老下來,而且經(jīng)常生病。被舉薦為孝廉方正,官府想要招用他,他堅決辭謝不赴命,于是也就不參加進士科考試了。于是改變追求畫起了畫,畫了一幅《攝山采藥》的畫作。有人跟我問過這樣的話:達甫先生是想要出世了嗎?我聽了很懷疑這句話。古代的君子,對天下的快樂與憂慮很是牽念,的確靠的是心中的“道”。道如果存在,那就不會因為受不受到重用而改變他的志向,也不會因為身體逐漸衰弱有了自謀安樂的心。達甫年齡還未達到五十歲,心中的政治理想能不能實現(xiàn)還未可知;即使現(xiàn)在不行,以后也可能成功,怎么能現(xiàn)在就追求養(yǎng)生呢?這和我之前聽聞的達甫先生相差甚遠??!
然而我私下里曾經(jīng)比喻國家用人之道,就像臾柎、扁鵲儲存百藥一樣,一定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采集藥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儲存藥材,而且儲藏藥材一定儲備充足。一旦需要使用,就能把它從藥籃中拿出來,而且也不會匱乏,求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果事情緊急,命令人在山野之間采藥,人們帶回來很多東西,那么帶回來的一定是柴胡,桔梗之類的。像是人參、紫芝、丹砂、石乳,便不會有人能夠采到。人參、紫芝、丹砂、石乳等藥材的功能,卻用柴胡,桔梗來充用,那么藥材不僅不能夠治愈病情反而會加速死亡??匆姴窈?、桔梗不能夠治病,就認為天下的藥材都是這樣,它們使人疑惑的地方難道很小嗎?
如果是這樣的人連庸醫(yī)都不能夠擔任,卻道貌岸然地擔任國家職務,進用和廢黜天下的士人,還自認為對他們?nèi)斡玫卯?。世上有了臾樹,扁鵲難道就不為天下而擔憂了嗎?我又疑惑達甫的意思是不是就出于此呢。然而我聽聞古代有抱負的學士,大概有大治他們的精神以改變天下局勢的人,我不曾學習過。達甫先生是否聽聞過呢?我把這件事寫下來,姑且先向達甫先生詢問。
三、(2022·湖北襄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教條示龍場諸生·立志
王陽明
①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①于志者。
②今學者曠廢②隳惰③,玩歲愒時④,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⑤則圣矣立志而賢⑥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③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⑦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⑧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節(jié)選自《王文成公全書》
【注釋】①本:當做根本。②曠廢:荒廢學業(yè)。③隳(huī)惰:懶惰散漫。④玩歲愒時:虛度光陰。⑤圣:圣人。⑥賢:賢人。⑦鄉(xiāng)黨:鄉(xiāng)親。⑧念:深思。
8.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
(1)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 敬:___________________
(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皆: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敬重,尊敬 (2)都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1)“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的句意是:族人鄉(xiāng)親尊敬信服他。敬:尊重、尊敬。(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的句意是:這都是由于(他們)未能立定志向罷了。皆:全,都。
8.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B.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C.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D.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答案】A
【解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的意思為: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為圣人了;立志做賢人,就可成為賢人了。根據(jù)意思可斷句為: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故選A。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答案】不立志,天下就沒有可做成的事情。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志不立(不立志)、無(沒有)、成(做成)”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11.本文見解獨特,請用文中的話說說作者提到的“為善”的標準是什么。
【答案】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分析作答?!盀樯啤笔亲龊檬碌囊馑?。文中“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一句,明確交代了“為善”的標準。即為:“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
12.王陽明是中國古代立大志、成大器的典型代表。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請教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先生按常理回答說“只有讀書考取功名”。王陽明卻并不認同,他認為“考取功名不是最重要的事,讀書立志做圣賢才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作為青少年的你,應該立什么樣的志向并如何去努力呢?請簡要表述。
【答案】示例:我要立志成為一名航天員,從現(xiàn)在開始既要勤奮學習,鍛煉身體,還要多閱讀有關航天方面的書籍,初步掌握相關知識。
【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本題應注意結合當今時代的特點,確定自己的志向,并寫出如何努力成就自己的理想作答。
示例:我要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從現(xiàn)在開始勤奮學習,夯實基礎,使自己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不斷地突破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造福人類。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參考譯文: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種工匠、有技能才藝的人,也沒有不以立志為根本的。
現(xiàn)在的讀書人,曠廢學業(yè),墮落懶散,貪玩而荒費時日,因此百事無成,這都是由于(他們)未能立定志向罷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為圣人了;立志做賢人,就可成為賢人了。志向沒有立定,就好像沒有舵的船,沒有銜環(huán)的馬,隨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為止呢?
古人所說:“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氣,兄弟怨恨他,族人鄉(xiāng)親輕視厭惡他,如像這樣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xiāng)親尊敬信服他,何苦卻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壞事可是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xiāng)親尊敬信服他,如像這樣就做壞事,是可以的。做壞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氣,兄弟怨恨也,族人鄉(xiāng)親輕視厭惡他,何苦卻一定要做壞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學想到這點,也可以知道為君子應立定志向了。
四、(2022·山東濰坊·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適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孔子謂其仆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矣?!彬尪埃龠M,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索,哭者不衰??鬃酉萝嚕范鴨栐唬骸白雍稳艘??”對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喪之所①,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覺,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聞乎?愿子告吾,無隱也。”丘吾子曰:“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后還,喪吾親,是一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jié)不遂②,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孔子曰:“小子識之!斯足為戒矣?!弊允堑茏愚o歸養(yǎng)親者十有三。
(選自《孔子家語》)
[注]①喪之所:舉行喪禮的地方。②遂:成功,實現(xiàn)。
1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適齊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
B.子何人也 子:表敬的第二人稱代詞。
C.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子:孩子,兼指兒子和女兒。
D.小子識之 小子:對人的蔑稱。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D.“小子識之”的意思是:你們應當記著這件事。小子:是古今異義詞,對年輕人的稱謂,不是“對人的蔑稱”。故選D。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中路聞哭者之聲 陳涉者,陽城人也,字涉(司馬遷《陳涉世家》)
B.孔子謂其仆曰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齡《狼》)
C.然非喪者之哀矣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歐陽修《醉翁亭記》)
D.追而問曰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B
【解析】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A.者:助詞,……的人/助詞,用在句中主語的后面,表示停頓、判斷,無實義;B.其:代詞,他,他的/代詞,他,他的;C.然:連詞,然而/形容詞詞綴,……的樣子;D.而:表順承,不譯/表并列,不譯;故選B。
1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晚而自覺,悔之何及?
(2)自是弟子辭歸養(yǎng)親者十有三。
【答案】到了晚年(很晚)才醒悟,后悔哪里來得及呢?(2)從這以后,告別老師(孔子)回家奉養(yǎng)父母的弟子有十三人。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自覺(自我醒悟)、悔(后悔)、何(怎么,哪里)、及(來得及)”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自是(從此)、辭(辭別)、歸(回家)、養(yǎng)(侍養(yǎng))、有(通‘又’)”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16.讀了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請簡要回答。
【答案】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其次還要忠于職守,友愛他人。
【解析】開放性試題。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文章敘寫的內(nèi)容并結合生活實際談啟示。
“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后還,喪吾親,是一失也”“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等,啟示人們要及時行孝,不要等到父母去世后面悔恨;“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jié)不遂,是二失也”,啟示人們做人做事要看清對象,防止自己的理想愿望不能實現(xiàn);“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啟示人們要厚交朋友,重視友誼;從“往而不來者,年也”。還啟示人們要珍惜時間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題意即可。
參考譯文:
孔子到了齊國,途中聽到有哭聲,哭的聲音好像十分悲哀??鬃訉λ钠腿苏f:“此哭聲哀是悲哀,但不像是家有喪事的那種悲哀?!壁s車子繼續(xù)向前走,走了一段路,見到有個與常人不同的人,懷里抱著鐮刀,頭上系著白色的帶子,哭的樣子卻不甚悲哀。孔子下車,追上去問道:“你是什么人?”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問:“您現(xiàn)在并不是在辦喪事的地方,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丘吾子哽咽地說道:“我一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jīng)是追悔莫及了?!笨鬃颖銌枺骸澳娜齻€過失,可以說給我聽聽聽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所隱諱?!鼻鹞嶙颖吹卣f:“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游各國,回來后,我的父母卻已經(jīng)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我長期侍奉齊國君王,然而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使我的理想和節(jié)操不能得到實現(xiàn),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到頭來,過去的朋友卻離散的離散,死亡的死亡了,再也見不著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樹木想要靜下來,而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yǎng)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時間啊;我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妥屛覐拇穗x開這個人世吧!”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應當記著這件事,它足以使我們引以借鑒??!”從此以后,孔子的學生離開孔子而回家奉養(yǎng)父母的有十分之三。
五、(2022·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楊業(yè),并州太原人。業(yè)練習攻戰(zhàn),以驍勇聞,屢立戰(zhàn)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代①北苦寒,士卒多服氈罽②,業(yè)但挾纊③,露坐治軍事,傍不設火。侍者殆④僵仆而業(yè)怡然無寒色。朔州之敗,麾下尚百余人,業(yè)謂曰:“與我俱死無益也。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還報天子?!北娊愿衅豢先ァ?br>業(yè)既沒,太宗聞之痛惜甚,曰:“求之古人,何以加此!”
(節(jié)選自《宋史》)
【注釋】①代:地方名。②氈罽(jì)毛織品。③纊(kuàng):絲綿絮。④殆:幾乎。
17.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
侍 者 殆 僵 仆 而 業(yè) 怡 然 無 寒 色
【答案】侍 者 殆 僵 仆/而 業(yè) 怡 然 無 寒 色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侍奉的人幾乎都懂得蜷縮在一起,但是楊業(yè)神色安然絲毫沒有露出寒冷的臉色。
“而”表示轉折,應在“而”前斷一處;故斷為:侍者殆僵仆/而業(yè)怡然無寒色。
1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還報天子。
【答案】示例:你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可以跑回去報告天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汝,你;妻子,妻子和孩子;還,回去;走,跑。
19.請結合選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太宗為何評價楊業(yè)“求之古人,何以加此”。(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示例:這是太宗對他的高度評價:楊業(yè)屢立戰(zhàn)功,所到之處克敵獲勝,可看出他驍勇善戰(zhàn);朔州戰(zhàn)敗時,楊業(yè)體諒士卒多有家眷,讓大家先離開,可看出他體恤士卒。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從“業(yè)練習攻戰(zhàn),以驍勇聞,屢立戰(zhàn)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可知,楊業(yè)屢立戰(zhàn)功,所到之處克敵獲勝,可看出他驍勇善戰(zhàn);從“業(yè)但挾纊,露坐治軍事,傍不設火”,可以看出楊業(yè)肯吃苦;從“與我俱死無益也。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還報天子”可知,朔州戰(zhàn)敗時楊業(yè)體諒士卒多有家眷,讓大家先離開,可看出他體恤士卒。據(jù)此概述即可。
參考譯文:
楊業(yè)是并州太原人。他經(jīng)常練習作戰(zhàn),并憑勇猛矯健而聞名,在戰(zhàn)爭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戰(zhàn)必勝,北漢人都稱他為“楊無敵”。雍熙三年間,他帶兵向北出征,代這個地方環(huán)境艱苦且寒冷,士兵多穿著毛織品,楊業(yè)只是披著絲棉絮,坐在地上治理軍事,旁邊也沒有點火把取暖。侍奉的人幾乎都懂得蜷縮在一起,但是楊業(yè)神色安然絲毫沒有露出寒冷的臉色。朔州戰(zhàn)爭失敗之后,他部下還剩下幾百人,楊業(yè)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起死,對你們沒有好處,你們還有父母妻兒,你們可以回去了,報告天子?!贝蠹叶纪纯蘖魈椴豢想x開。
楊業(yè)去世后,太宗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遺憾,說:“即使拿古人與他相比,也沒有人能超過他!”
六、(2022·湖北黃石·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所學禮樂等,皆融之弟子傳授。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蜓孕苷?,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及玄業(yè)成東歸,融嘆曰,“禮樂皆東。”
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①,逢彼之怒?!?br>未久,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②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已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之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與之,終成《服氏注》。
(選編自《世說新語》中華書局)
[注]①薄言往愬:出自《詩經(jīng)》;愬,訴說。②服子慎:人名。
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
B.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
C.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
D.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
【答案】A
【解析】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
這個句子的大意是:一會兒,另一個婢女經(jīng)過這里,問道:“為什么站在泥中?”“須臾”表時間,應單獨斷開,所以第一處在“臾”后斷開,“復有一婢來”是主謂句,所以第二句在“來”后斷開,“問曰”是謂語,且“曰”后跟具體的說話的內(nèi)容,所以第三處在“曰”后斷開,據(jù)此斷句為: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故選A。
21.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馬融的指點下,鄭玄學習轉動渾天儀測算天體位置。
B.鄭玄家的婢女因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而遭到了毒打。
C.面對后來婢女的發(fā)問,前面婢女用《詩經(jīng)》的話作答。
D.服子慎的《服氏注》實際上是抄襲鄭玄的《春秋傳》。
【答案】C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A.“在馬融的指點下,鄭玄學習轉動渾天儀測算天體位置”有誤,根據(jù)“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所學禮樂等,皆融之弟子傳授”可知,“在馬融的指點下,鄭玄學習轉動渾天儀測算天體位置”與文無據(jù);B.“鄭玄家的婢女因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而遭到了毒打”有誤,根據(jù)“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可知,鄭玄并沒有打她,而是叫人把她拉到泥里?!霸獾搅硕敬颉崩斫忮e誤;D.“服子慎的《服氏注》實際上是抄襲鄭玄的《春秋傳》”有誤,根據(jù)“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可知,服子慎的《服氏注》中的觀點只是和鄭玄的看法相同,不是抄襲;故選C。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融嘆曰:“禮樂皆東?!?br>②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br>【答案】①馬融慨嘆:“禮和樂的中心都將要轉移到東方去了?!?br>②鄭玄就到車上和服子慎說,“我也早就想注《左傳》,還沒有完成。”
【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1)句重點詞語:嘆,慨嘆;皆,都;東,轉移到東方。(2)句重點詞語:語,說;未:沒有;了,完成。
參考譯文:
鄭玄在馬融門下求學,過了三年也沒見著馬融,所學禮樂等,只是由高才弟子為他講授。馬融曾用渾天算法演算,結果不相符,弟子們也沒有誰能理解。有人說鄭玄能演算,馬融便叫他來,要他演算。鄭玄一算就解決了,大家都很驚奇,佩服。等到鄭玄學業(yè)完成,辭別回家,馬融慨嘆:禮和樂的中心都將要轉移到東方去了。
鄭玄家里的奴婢都讀書。一次曾使喚一個婢女,事情干得不稱心,鄭玄要打她。她剛要分辯,鄭玄生氣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會兒又有一個婢女走來,問她:“為什么會在泥水中?”她回答說:“我要去訴說心中的怨苦,正遇到他大發(fā)雷霆?!?br>不久,鄭玄要注釋《春秋左氏傳》,還沒完成。一次在外出時和服子慎在客店里相遇了。他們先前并不認識,服子慎在外面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注《左傳》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很多見解和自己相同。鄭玄就到車上和服子慎說:“我也早就想注《左傳》,還沒有完成。剛才聽了你的話,與我的想法很相似,現(xiàn)在就把我的注釋全部給你。”于是都給了他,就有了《服氏注》。
七、(2022·浙江衢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學習任務。
幽夢影(第二二則)①
[清]張潮
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筑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曾秋岳曰:藏書可以邀友。
崔蓮峰曰:釀酒可以邀我。
尤艮齋曰:安得此賢主人?
尤慧珠曰:賢主人非心齋②而誰乎?
倪永清曰:選詩可以邀謗。
陸云士曰:積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無意相邀而若邀之者,與邀名邀利者迥異。
龐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
(選自《幽夢影》)
[注釋]①本書有二一九則短文,每則短文由作者的隨筆和朋友的評點組成。②心齋:張潮號心齋。
23.仿照示例,對下面句中的加點詞進行解釋和品評。
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
[示例]藝花可以邀蝶:藝,意思是種植,但又不止于種植,還包含插花、賞花等意思,讓人聯(lián)想到花引蝶、蝶戀花等養(yǎng)花帶來的樂趣。
【答案】累,意為堆疊,但又不止于堆疊,還有收集、雕琢、造型等意思,讓人聯(lián)想到石引云、云繞山等賞玩石頭帶來的樂趣。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根據(jù)要求,要加以解釋和品評。累石可以邀云:堆疊奇石可以招來白云。累,堆疊。結合“可以邀云”可知,這里的“累”是藝術的累,是收集、雕琢、造型的意思,“邀云”賦予“石”以人的動作和情態(tài),讓人聯(lián)想到石引云、云繞山等賞玩石頭帶來的樂趣。仿照示例作答即可。
24.仿照張潮寫七件事的句式,續(xù)寫一件事。
提示:你可以從李白、柳宗元、蘇軾、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靈感。
【答案】示例1:舉杯可以邀月;示例2:戲魚可以邀影;示例3:泛舟可以邀風;示例4:卷簾可以邀春
【解析】本題考查仿寫。用“……可以邀……”的形式仿寫即可。結合李白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仿寫為:舉杯可以邀月;結合柳宗元文“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可仿寫為:伐竹可以邀水。
25.文中朋友的評點各見性情,請你從曹秋岳、崔蓮峰、陸云士、龐天池中選一位品評。
【答案】示例1:曹秋岳談藏書邀友之趣,可見平日酷愛讀書,情趣高雅。
示例2:崔蓮峰說“釀酒可以邀我”,有戲謔調侃之意,肯定性情豪放,善飲好客。
示例3:陸云士贊揚踏實勤勞者,鄙視投機鉆營者,愛憎分明。
示例4:龐天池一語道破時弊,深刻尖銳,顯得憤世嫉俗。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藏書可以邀友”意思是收藏書籍可以招來文人筆友??梢姴芮镌缹橛歇氱?,平日酷愛讀書,情趣高雅?!搬劸瓶梢匝摇币馑际轻勗烀谰瓶梢哉形仪皝怼C谰撇拍芪奚彿迩皝?,可見他性情豪放,善飲好客?!胺e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意思是積累德行可以獲得.上天保佑,努力耕作可以獲得大地的保佑??梢婈懺剖繉γ篮玫滦械目粗?,對踏實勤勞者的贊賞,對“邀名邀利者”的鄙棄。“不仁可以邀富”意思是不講仁德可以獲得富貴,可見龐天池對現(xiàn)實中那些“不義而富且貴”之舉的深刻批評,憤世嫉俗。
26.古人讀書追求雅趣,閱讀此文時適宜做下列哪件事?請說明理由。
A.品茶 B.聽雨 C.焚香 D.__________(自定)
【答案】示例1:品茶。茶水入口,苦中有甘,回味無窮;茶葉浮沉,歸于平靜。此時閱讀這則短文,領悟雅趣和智慧,書和茶同樣滋養(yǎng)心靈。
示例2:聽雨。小雨閑適,大雨滌塵,雨聲入耳也入心,就像讀此文,既有朋友間的傾心交談也有醒世警言。
示例3:焚香。一縷輕香,若有若無,靜謐的氛圍,讓人心情放松。此時讀此文,就像朋友間的調侃、唱和,讓人心情愉悅。
【解析】本題考查拓展閱讀。選文中“藝花”“累石”“裁松”“貯水”“藏書”等都屬于雅事,能帶來“邀蝶”“邀云”“邀風”“邀萍”“邀友”等雅趣,所選事件應與此相契合。
示例:焚香。香,既能悠然于書齋琴房,又可縹緲于廟宇神壇;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于席間怡情助興;既能空里安神開竅,又可于實處為患者化病療疾;既是一種文人墨客為之陶醉的高雅文化,又是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香,出身本無固定之標簽,唯靈秀造化源于自然。
27.從“風”“雨”“柳”“水”中選兩個,分別寫出含有此物的古詩句(各連續(xù)兩句)。
【答案】示例:風: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雨: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柳: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解析】本題考查古詩句默寫。示例: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雨: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水: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參考譯文:
種植花卉可以招來蝴蝶,堆疊奇石可以招來白云,栽植松樹可以招來清風,貯積池水可以招來浮萍,建筑高臺可以招來月光,栽種芭蕉可以招來雨水,種植柳樹可以招來鳴蟬。
曹秋岳說:收藏書籍可以招來文人筆友。
崔蓮峰說:釀造美酒可以招我前來。
尤艮齋說:哪里能遇到這樣賢惠的主人?
尤慧珠說:賢惠的主人不是張先生又是誰呢?
倪永清說:選編詩集可以招致毀謗。
陸云士說:積累德行可以獲得.上天保佑,努力耕作可以獲得大地的保佑。這些都是不邀自到的,與那些一心求名求利的人完全不同。
龐天池說:不講仁德可以獲得富貴。
八、(2022·山東德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記超山梅花
林紓
夏容伯同聲,嗜古士也,隱于棲溪。余與陳吉士、高嘯桐買舟訪之。約尋梅于超山。
由溪上易小舟,循淺瀨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見梅花。里許,遵陸至香海樓,觀宋梅。梅身半枯,側立水次;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年久,苔色幻為銅青。旁列十余樹,容伯言皆明產(chǎn)也。景物凄黯無可紀,余索然將返。容伯導余過唐玉潛祠下,花乃大盛:縱橫交糾,玉雪一色;步武①高下,沿梅得徑。遠馥林麓,近偃陂陀②;叢芬積縞,彌滿山谷。幾四里始出梅窩,陰松列隊,下聞溪聲,余來船已停瀨上矣。是晚,仍歸棲溪。
遲明,復以小舟繞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灝滯翳,小徑岐出為八九道,抵梅而盡。至乾元觀,容伯飯我觀中。余舉觴嘆息,以生平所見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容伯言:“冬雪霽后,花益奇麗,過于西溪③?!?br>(有刪改)
【注】①步武;指很短的距高、②陂陀(pō tuó):不平坦。③西溪:杭州探梅勝地。
28.下列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約尋梅于超山”與“花益多于山北”中“于”的用法和意義相同。
B.“容伯飯我觀中”的“飯”用作動詞,是請客吃飯的意思。
C.過(超過,勝過)于西溪;靜坐常思己過(過失),閑談莫論人非。
D.先寫“索然”,后寫“嘆息”,文章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答案】A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A.“‘于’的用法和意義相同”有誤,“約尋梅于超山”意思是相約一起去超山探梅觀花。于:介詞,在;“花益多于山北”意思是這里的梅花更多于山北。中“于”的用法和意義相同。于:介詞,比;故選A。
2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梅有豐富的寓意,它是王安石筆下“凌寒獨自開”的孤勇者;是王冕筆下“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的追光者;是辛棄疾筆下“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的逆行者。
B.夏容伯同聲,姓夏,名同聲,字容伯。用字稱之,以示尊重。
C.“舉觴嘆息”中的“觴”是酒器?!蚌』I交錯”中的“觥”也是酒器,“籌”是行酒令的籌碼。
D.“祠”是紀念偉人名士的場所,“觀”是佛教活動的場所,“廟”為道教的建筑。
【答案】D
【解析】考查對文學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辨析。D.“‘觀’是佛教活動的場所,‘廟’為道教的建筑”有誤,“觀”是道教活動的場所,“廟”原是古代帝王供祀自己祖先的地方,有很明確的等級制度,漢代以后就把神也混在了一起,后來還加入了追謚文人,如孔子廟,也追謚武士,如關帝廟,也指“寺廟”;故選D。
30.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寫出三處梅花的特點。
(1)宋梅、明梅:______________
(2)山北:______________
(3)山南: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老 (2)大盛(或色白、量多、味濃) (3)多且盛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1)聯(lián)系文中“觀宋梅。梅身半枯,側立水次;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年久,苔色幻為銅青。旁列十余樹,容伯言皆明產(chǎn)也”的內(nèi)容可知宋梅和宋梅,梅樹已經(jīng)半枯,斜立于水邊。蒼老古拙的枝干曲折多姿,樹身密布青苔,排列齊整得有如魚鱗一樣。因為年代久遠,青苔全變成了青銅色。據(jù)此可概括為古老;(2)聯(lián)系文中“容伯導余過唐玉潛祠下,花乃大盛:縱橫交糾,玉雪一色;步武高下,沿梅得徑。遠馥林麓,近偃陂陀;叢芬積縞,彌滿山谷”的內(nèi)容可知,山北梅花呈競放盛況。梅樹縱橫交錯,一片雪白;高低山坡,遍植密布。漫步于梅林雪海。梅花香氣馥郁,彌漫山林,猶如重重疊疊的素絹,堆積山谷。據(jù)此可概括為色白、量多、味濃;(3)聯(lián)系文中“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灝滯翳,小徑岐出為八九道,抵梅而盡?!嗯e觴嘆息,以生平所見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的內(nèi)容可知,山南梅花更多于山北。作者贊嘆平生所見過的梅花,沒有這里的茂密繁盛。據(jù)此可概括為:繁多茂盛。
31.結尾句含蓄雋永,令人回味無窮。結合文本說說你的感受。
【答案】這句話讓人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勾起大家對雪霽之梅的向往和期待,也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和盛情邀約。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岸╈V后,花益奇麗,過于西溪”,意思是若待冬雪過后,此間的梅花越發(fā)奇麗清絕,遠較觀梅勝地西溪為盛。聯(lián)系文中“余舉觴嘆息,以生平所見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的內(nèi)容可知,這是作者感嘆平生所見過的梅花,沒有這里茂密繁盛之后容伯的回答。引發(fā)了游人和讀者的好奇和想象,更讓人向往和期待雪霽之梅的美景,也表現(xiàn)出容伯對朋友的深情厚誼和誠摯邀約。
參考譯文:
夏容伯,是個酷愛古代文物的人,隱居于棲溪。我和陳吉士、高嘯桐雇船拜訪了他,相約一起去超山探梅觀花。
我們在小溪上換乘小船,順著淺淺的由沙石上流淌的溪水駛至超山北面,沿岸已能見到梅花。再過約一里地光景,沿著溪邊小路行至香海樓,觀賞了著名的宋梅。梅樹已經(jīng)半枯,斜立于水邊。蒼老古拙的枝干曲折多姿,樹身密布青苔,排列齊整得有如魚鱗一樣。因為年代久遠,青苔全變成了青銅色。宋梅旁邊還有十幾棵梅樹,容伯告訴說都是明代之物。我見四周景物陰冷而無甚光彩,不由興味索然而準備回返。容伯卻領著我向前走過唐玉潛祠,方見梅花競放之盛況。梅樹縱橫交錯,一片雪白;高低山坡,遍植密布。大家漫步于梅林雪海。梅花香氣馥郁,彌漫山林,猶如重重疊疊的素絹,堆積山谷。大約走了近四里地才出了梅窩,但見郁郁蒼蒼的松樹排列成行,山下可聞小溪的水流聲,原來我們乘坐的小舢板已經(jīng)停在水面上了。我們在岸上走,船工泛舟水上,大家分別沿著小溪行走,待小路走到頭正好相逢。當天晚上我們?nèi)匀环祷貤?br>第二天拂曉,我們?nèi)耘f乘小舢板繞到超山南面,這里的梅花更多于山北。溪水遼闊微遠,古樹枝葉濃密,岸邊的小路叉開為八九道,延伸至梅樹林邊。到了乾元觀,容伯在乾元觀請我吃午飯,我不由舉杯贊嘆不已,因為我平生所見過的梅花,卻沒有這里的茂密繁盛。但容伯卻對我說:“若待冬雪過后,此間的梅花越發(fā)奇麗清絕,遠較觀梅勝地西溪為盛?!?br>模擬預測 一、(2022·湖北襄陽·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王連,字文儀,南陽人也。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逼也。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遷蜀郡太守、興業(yè)將軍,領①鹽府如故。時南方諸郡不賓②,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xiāng),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會連卒。子山嗣,官至江陽太守。
[注]①領:地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②賓:順服,歸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諸葛亮將自征之 之:
(2)不宜以一國之望 宜:
【答案】(1)他們(指南方諸郡) (2)應當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諸葛亮將要親自征討他們。之:他們(指南方諸郡)。(2)句意:不應該讓全國最有威望的人。宜:應當。
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先主起事葭萌 / 進軍來 / 南連閉城不降 / 先主義之
B.先主起事葭萌 / 進軍來南 / 連閉城不降 / 先主義之
C.先主起事 / 葭萌進軍來南 / 連閉城不降 / 先主義之
D.先主起事 / 葭萌進軍來 / 南連閉城不降 / 先主義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為:先主劉備在葭萌關起事,向南進軍,王連緊閉城門,堅決不投降。先主認為他講義氣。“葭萌”是起義的地點,應與前句“先主起事”是一整體,應從“葭萌”后斷開。“南”是進軍來的方向,故“進軍來南”是一整體,應從“來南”后斷開?!跋戎鳌笔恰傲x之”的主語,其前面應斷開。故斷句為: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故選B。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
【答案】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連做什邡縣令。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及,等到;既,已經(jīng);平,平定;以……為,任命……做。
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陳說自己親自率兵“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其實選文也有兩處語句點到了原因,一處是“_________________”;一處是“_____________”。
【答案】時南方諸郡不賓,諸葛亮將自征之 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根據(jù)選文“時南方諸郡不賓,諸葛亮將自征之”可知,南方諸郡不服,諸葛亮將要親自征討他們;根據(jù)選文“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可知,諸葛亮認為其他將領的才能不如自己。據(jù)此回答即可。
5.試結合原文語句,說說王連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案】示例一:從“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守義”的人。
示例二:從“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可看出,王連為官“勤政有績”。
示例三:從“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善于為國聚利”的人。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原文相關語句來分析王連的人物形象。如王連的守義、為官有政績、善于為國聚利、善用人才等。
示例一:從“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善于選用、提拔人才”的人。
示例二:從“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xiāng),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 和“而連言輒懇至”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善于為國謀慮”的人。
【參考譯文】
王連,字文儀,是南陽人。在劉璋主政時時進入蜀地,擔任梓潼縣令,先主劉備在葭萌關起事,向南進軍,王連緊閉城門,堅決不投降。先主認為他講義氣,不強逼他投降。等到成都被平定,任命王連為什邡縣令,后來轉任廣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績。后升為司鹽校尉,負責蜀漢鹽鐵的經(jīng)營調度,利稅收入很多,有助于彌補國家的財政需用。像呂乂、杜祺等,最終皆當了大官,他們都是從王連手中提拔的。再升任蜀郡太守、興業(yè)將軍,還像原來一樣兼任鹽府。當時南方諸郡都不服蜀漢,諸葛亮將要親自征討他們,王連勸說諸葛亮,認為“這里是荒涼偏僻的地方,瘟疫橫行的地方,不應該讓全國最有威望的人冒險前去”。諸葛亮考慮到其他將領才能比不上自己,意圖一定前去,可是王連言辭非常懇切,所以停留了很長時間。后來適逢王連去世。兒子王山繼承了他的官職,官至江陽太守。
二、(2022·四川眉山·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泵稍唬骸霸谲娭谐?喽鄤?,恐不容復讀書?!睓嘣唬骸肮仑M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tǒng)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①《左傳》《國語》及三史??鬃友浴K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②邪?”
蒙始乃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陳三策。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選自《三國志》呂蒙傳 有刪改)
【注】①六韜: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著作。②勖(xù):勉勵
6.下面是某同學結合語境對句中加點詞意義的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回顧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可推斷“為”的意義為“是”。
B.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查字典,“見”的義項有“看到”“了解”“出現(xiàn)”等,應選擇“出現(xiàn)”。
C.宜急讀《孫子》——聯(lián)系課文“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可推斷“宜”的意義為“應當”。
D.省三史、諸家兵書——聯(lián)系詞語“三省吾身”“不省人事”,可知“省”的意義為“反省,醒悟”。
【答案】C
【解析】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翻譯。A.“‘為’的意義為‘是’”有誤,“為”的意義應為“成為”;B.“應選擇‘出現(xiàn)’”有誤,“見”的意義應為“了解”;D.“‘省’的意義為‘反省,醒悟’”有誤,“省”的意義應為“知道,了解”;故選C。
7.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B.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C.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D.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言文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句句意為:魯肅撫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xiàn)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睋?jù)此意斷句,“曰”后跟要說的話,因此第一處斷在“曰”后,“耳”是句末語氣詞,因此第二處斷在“耳”后,“……者”表示“……人”,因此第三處可在“者”后斷開,“學識英博”具體描述人物特點,因此第四處應在“博”后斷開,所以應劃分為: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故選B。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孫權的勸學,呂蒙最初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借口不想學。
B.孫權勸學內(nèi)容詳寫,呂蒙學習內(nèi)容略寫,體現(xiàn)了選文的詳略各得當。
C.文章對比寫了孫權、蔣欽經(jīng)過學習后才干得以增長,體現(xiàn)了學習的重要性。
D.呂蒙能為魯肅“陳三策”,是因為他終日不倦地學習,博覽君樣書的程度連老儒生都比不上。
【答案】C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C.“文章對比寫了孫權、蔣欽經(jīng)過學習后才干得以增長”表述有誤,文章中并沒有寫蔣欽的才干增長;故選C。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2)蒙始乃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答案】(1)你們現(xiàn)在都當權管事,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
(2)呂蒙于是就開始從事學習,堅定志向,不知疲倦,他所博覽的群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上。
【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1)句重點詞語:掌事,當權管事;宜,應當;益,好處。(2)句重點詞語:乃,于是;篤志,堅定志向;不勝,比不上。
【參考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你們現(xiàn)在都當權管事,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眳蚊烧f:“在軍中經(jīng)常苦于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讓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傳授經(jīng)書的學官嗎?你只不過應該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忙,誰能比得上我呢?我小時候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易》。一直到統(tǒng)帥江東以后讀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像你們兩人,腦筋好用,學了肯定會有收獲,為什么不去做呢?應該趕快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鬃诱f‘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學習’。當年光武帝統(tǒng)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曹操也自稱老而好學,你們?yōu)槭裁床蛔约好銊钭约耗???br>呂蒙于是就開始從事學習,堅定志向,不知疲倦,他所博覽的群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上。后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經(jīng)過呂蒙的住處,會見呂蒙,和他討論天下大事,呂蒙為魯肅陳說了三條計策。魯肅撫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xiàn)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br>三、(2022·湖北省直轄縣級單位·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張綱傳
張綱少明經(jīng)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jié),舉孝廉不就,司徒召之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識士憂心。綱常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br>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shù)萬人,殺刺史、郡守,寇亂揚、徐二州,積十余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①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營,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②。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郡守多肆貪暴,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思以爵祿相榮,不愿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假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③,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眿肷罡形颉C魅?,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歸降。綱乃單車入嬰營,散遣其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④然。
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shù)。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
(選自《后漢書·張綱傳》,有刪改)
【注釋】①率:大都,一般。②申示國恩:表明國家的恩惠。③幾:通“機”,關鍵。④晏:安然,太平。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綱延置上坐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B.郡守信有罪矣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C.而厲布衣之節(jié) 濯清漣而不妖
D.散遣其部眾 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B
【解析】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A.延:都是“動詞,邀請”的意思;B.信:副詞,確實,的確/名詞,誠信;C.而:都是“表轉折,卻”;D.其:都是“代詞,他們”的意思;故選B。
1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限斷三處)( )。
A.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B.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C.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D.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的意思是:皇上給予了好評,想要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皇上應允了。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天子嘉美∕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故選D。
1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綱身為平民子弟,不同于官宦人家的公子,他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磨礪節(jié)操。
B.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要求派很多的兵馬,而張綱則是輕車簡行、赴命任職。
C.張綱著重從“非明”“非智”等六個方面來勸諭張嬰一伙棄暗投明、歸順朝廷。
D.選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張綱強烈的國家責任感和非凡的智勇膽識。
【答案】A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A.依據(jù)文章開頭語句“張綱少明經(jīng)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jié)”可知,張綱并不是“平民子弟”。故選A。
1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明日,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歸降。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1)示例:第二天,張嬰率領部下萬人和妻子兒女,投降歸順。
(2)示例: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哪里只是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呢?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明日(第二天)、妻子(妻子兒女)、歸降(歸順投降)”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雖(即使)、易(交換)、豈直(哪里只是)”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參考譯文】
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他雖然是公子,卻磨練平民的氣節(jié)。被舉薦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征辟張綱被任命為侍御史。當時順帝任用放縱宦官,張綱常心中激憤,慨然嘆道:“污穢丑惡之人聚滿朝廷,卻不能奮不顧身獻出生命解除國家的災難,即使活著,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當時,廣陵的張嬰等人率領數(shù)萬人反叛,他們殺了刺史、太守,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經(jīng)有十多年,朝廷卻一直不能討伐征服他們。于是,派張綱擔任廣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馬,唯獨張綱卻請求輕車簡行赴命任職。到任以后,就率領差吏兵卒十多人,徑直造訪張嬰營壘,安撫慰問,要求與頭目會見,表明國家的恩惠。張嬰起初非常吃驚,見到張綱的誠信后,才出來拜見。張綱請他坐在上座,詢問疾苦。勸導他說:“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貪婪殘暴,太守確實有罪,然而你們這樣做也是不義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勸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來,想以爵祿使你們榮耀,不想用刑法懲罰你們,現(xiàn)今實在是轉禍為福的好時機啊。如若聽聞仁義卻不順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軍聚集于此,難道不危險嗎?如果不能正確估量雙方力量的強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趨從邪惡,就是不聰明;放棄順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誠;自己斷送了子孫的性命,就是不孝順;違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義而沒有作為,就是不勇敢;這六方面是關系到你們成敗、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夠仔細考慮?!睆垕氡簧钌畹馗袆硬⑿盐颍诙?,率領部下萬人和妻子兒女,雙手反綁投降歸順。張綱就單車進入張嬰營壘,遣散了張嬰的部下,讓他們?nèi)プ约合肴サ牡胤?;想要當差的,都召而來之。于是人們喜悅信服,南州一片安定?br>皇上給予了好評,想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皇上應允了。張綱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歲時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張綱府邸吊唁的人多得無法計數(shù)。張嬰等五百多人穿著喪服為他操辦喪事,背負泥土為他壘筑墳墓。
四、(2022·山東煙臺·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曾國藩①家書
【甲】紀鴻②吾兒: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受奢華,不可慣習懶惰。
【乙】溫甫③六弟:爾三月之信,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爾既看《史記》,則斷不可看他書。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余從前教諸弟,常限以功課,近覺限人以課程,往往強人以所難,茍其不愿,雖日日遵照限程,亦復無益。
【丙】諸位賢弟足下: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注釋】①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②紀鴻:曾國藩次子,數(shù)學家。③溫甫:曾國華,字溫甫,曾國藩胞弟。
14.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爾既看《史記》 既:已經(jīng)
B.不敢稍染官宦習氣 稍:稍微
C.亦復無益 益:增加
D.負薪牧豕,皆可讀書 負:背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C.句意為:也沒有益處。益:益處;故選C。
15.下列各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凡仕宦之家 先天下之憂而憂
B.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為人謀而不忠乎
C.常限以功課 先帝不以臣卑鄙
D.但須專耳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之: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B.為:動詞,成為/介詞,替;C.以:介詞,用/介詞,表原因,因為,由于;D.但:副詞,都可譯為“只,只是”;故選D。
16.翻譯句子。
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
【答案】如果不能發(fā)奮自立,那么不適宜在家塾里讀書。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本句中重點詞有:茍,如果;則,那么;宜,適宜。
17.《曾國藩家書》在選文【甲】中告誡子女要__________________,在選文【乙】【丙】中告誡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讀書明理、勤儉 專心讀書、立志成才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結合【甲】“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年尚幼,切不可貪受奢華,不可慣習懶惰”可知,曾國藩告誡子女讀書要明理,不可貪圖富貴,不可懶惰。結合【乙】“所定功課太多,多則必不能專,萬萬不可”“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可知,曾國藩告誡兄弟讀書要專心致志;結合【丙】“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可知,曾國藩認為若能發(fā)奮,不管何時何地,都能讀書;因此告誡兄弟立志成才。
【參考譯文】
【甲】我兒紀鴻:多數(shù)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孫做大官,我不愿意讓自己的子孫做大官,只希望他們能成為讀書明理的君子。我為官已有二十年,從不敢沾染一點官場的陋習,飲食起居,還恪守貧寒樸素的家風,極其節(jié)儉可以,稍微豐盛些也行,太豐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的家庭,都是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節(jié)儉很難。你的年紀還小,切不可貪慕奢侈的享受,不可以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
【乙】溫甫六弟:你三月的信,所定功課大多,多了就不專了,萬萬不可以。你既然讀《史記》,便不能看其他書了。功課沒有一定的呆辦法,只是要專一罷了。我從前教各位弟弟,常常限定功課,近來覺得這樣做是強人所難,如果你們不愿意,雖說天天遵守限定功課的進程,也沒有益處。
【丙】親愛的各位弟弟:如真能發(fā)奮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讀書,就是曠野地方,熱鬧場所,也可以讀書,背柴放牧,都可以讀書。如不能發(fā)奮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讀書,就是清凈的地方,神仙的環(huán)境,都不宜讀書。何必要選擇地方?何必要選擇時間?只要問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專項練習重點07議論文閱讀(含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列各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文,完成各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專項練習重點06說明文閱讀(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專項練習重點04文言文對比閱讀(含解析),共3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古文閱讀],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