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積累與運用。(23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朗潤(rùn) 應和(yìng) 著落(zhá) 精神抖擻(s?u)
B.貯蓄(zhù) 蒞臨(lì) 粗獷(ku?ng) 咄咄逼人(duō)
C.侍弄(shì) 分歧(qí) 一霎(shà) 煞有介事(shà)
D.敧斜(qī) 啄食(zhú) 難堪(kān) 人聲鼎沸(d?ng)
2.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毫無疑問,能否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是實現(xiàn)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誘導,產(chǎn)生思想行為上的偏差。
C.中國國家館以科技與藝術的巧妙結合,帶給參觀者新穎刺激的多維體驗。
D.作為一項綠色、低碳的戶外活動,堅持騎自行車強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3.下列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小心翼翼把雞寶寶抱回了家,并好好照顧它。
B.他這種對問題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是成績無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C.我登上雄偉壯麗的長城,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D.這個地方真是熱鬧啊,車水馬龍,人跡罕至。
4.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歷程,富有生活情趣。
B.《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教導弟子思想言行的一部書,宋代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C.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現(xiàn)代作家,有“人民藝術家”的榮稱,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最佳提名人選。
D.《皇帝的新裝》的作者是丹麥的安徒生,他是19世紀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他的作品想象豐富,情節(jié)生動,語言樸素。
5.下列語段空白處填入四個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在春日踏青,青蕪如毯, ;夏日聽雨,雨聲淅瀝, ;秋日看花,花葉相輝, ;冬日觀雪,雪意闌珊, 。好詩如四季,歲歲不相同。
①詩是千縷繽紛下那一絲虛幻的朦朧
②詩是玉田瓊屋上那一份驚艷的潔白
③詩是綠茵遍野時那一抹久違的清新
④詩是紅葉清風里那一派無盡的瀟灑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非寧靜無以致遠。
(2) ,意與日去。
(3)對那些心浮氣躁、鋪張浪費的人,我們可以用諸葛亮《誡子書》中的“ , ”這兩句來勸勉他們。
(4)《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 , 。
(5)《誡子書》中闡釋放縱懈怠和輕薄浮躁對人修身養(yǎng)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 , 。
二、古詩文閱讀。(25分)
(一)(8分)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列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 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7.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技巧?
8.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本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br>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br>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br>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br>【乙】既加冠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②,嘗趨③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④。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⑥,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⑦,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⑧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⑨獲有所聞。
(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注釋】①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②游:交游。③趨:快步走。④執(zhí)經(jīng)叩問:攜帶經(jīng)書去請教。⑤稍降辭色:把言辭和臉色略變得溫和一些。⑥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⑦叱(chì)咄(duō):訓斥,呵責。⑧俟(sì):等待。⑨卒:終于。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必有我?guī)熝? 焉:于此,在其中
B.末嘗稍降辭色 辭色:言語和臉色
C.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這里可理解為獨立做事情
D.援疑質理 援:引、提出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益慕圣賢之道
B.不逾矩 老翁逾墻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卒獲有所聞
D.可以為師矣 俯身傾耳以請
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節(jié)選自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墩撜Z》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為“至圣先師”,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疽摇课淖髡呤敲鞒跷膶W家宋濂,他家貧嗜學,樂以忘憂。
B.【甲】文認為一個人應當立志勤奮學習,提出了“溫故知新”的學習方式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疽摇课谋憩F(xiàn)了作者求學的堅定與誠懇,突出他求學的艱難。在求學意志和求學態(tài)度上,兩文是相同的。
C.【甲】文采用語錄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言簡練,含義深遠?!疽摇课氖亲髡邔懡o同鄉(xiāng)后學的臨別贈言,循循善誘,體現(xiàn)了真摯誠懇的感情。
D.“天命”指上天的意旨?!岸槨蓖ǔV改苈牭眠M不同的意見?!凹庸凇?,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吧笔菍ν磔呑x書人的稱呼。
1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2)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三、現(xiàn)代文閱讀。(25分)
(一)(10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老貓
季羨林
①十四年前,我養(yǎng)的第一只貓,就是這個虎子。剛到我家來的時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狹的室內窗臺上,活動的空間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沒有什么特點,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貍貓,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并不美觀。但是異于常貓的地方也有,它有兩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兩眼一睜,還真虎虎有虎氣,因此起名叫虎子。
②它脾氣也確實暴烈如虎。它從來不怕任何人。誰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雞毛撣子,還是用竹竿,它從不回避,而是向前進攻,聲色俱厲。有一次,一位朋友來看我,他顯然是非常喜歡貓的。一見虎子,嘴里連聲說著:“我身上有貓味,貓不會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撫摩它,可萬萬沒有想到,我們虎子不懂什么貓味,回頭就是一口。這位朋友大驚失色。總之,到了后來,虎子無人不咬,只有我們家三個主人除外,它的“咬聲”頗能聳人聽聞了。
③但是,要說這就是虎子形象的全部,那也是不正確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還有另外一面,這就是溫柔敦厚的一面。我舉一個小例子?;⒆觼砦覀兗乙院蟮牡谌?,我又要了一只小貓。這是一只混種的波斯貓,渾身雪白,毛很長,但在額頭上有一小片黑黃相間的花紋。我們家人管這只貓叫洋貓,起名咪咪,虎子則被尊為土貓。這只貓的脾氣同虎子完全相反:膽小、怕人,從來沒有咬過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時候,才露出一點野性。
④咪咪只要有機會溜出大門,就像一溜煙似的立即竄入小山的樹叢中,半天不回家。這兩只貓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進門,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它自己本來沒有什么奶,卻堅決要給咪咪喂奶,把咪咪摟在懷里,讓它咂自己的干奶頭。我在吃飯的時候,有時丟點雞骨頭、魚刺,虎子卻只蹲在旁邊,瞅著咪咪吃,從來不同它爭食。有時還“咪噢”上兩聲,好像是在說:“吃吧,孩子!安安靜靜地吃吧!”
⑤有一年,小咪咪生了兩個小貓。大概是初做母親,沒有經(jīng)驗,咪咪丟下小貓不管,虎子卻大忙特忙起來,覺不睡,飯不吃,日日夜夜把小貓摟在懷里。但小貓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于是虎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叼起小貓,到處追著咪咪,要它給小貓喂奶。還真像一個姥姥樣子,但是小咪咪并不領情,依舊不給小貓喂奶。有幾天的時間,虎子不吃不喝,瞪著兩只閃閃發(fā)光的眼睛,嘴里叼著小貓,從這屋趕到那屋,一轉眼又趕了回來。小貓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辭別了這個世界。
⑥我看了這一出貓家庭里的悲劇又是喜劇,實在是愛莫能助,惋惜了很久。
(選文有刪改)
13.在作者筆下,老貓虎子的形象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
14.文章結尾“我看了這一出貓家庭里的悲劇又是喜劇”,為什么“悲劇又是喜劇”呢?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
15.本學期我們還學過鄭振鐸的《貓》,請你簡要比較一下,這兩篇文章表達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二)(15分)
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媽媽的額頭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親的額頭是最親切的。那時的我體質弱,常常生病發(fā)燒。每次見到我一臉緋紅的樣子,母親就覺得不對勁,她的額頭就會______在我的額頭上,然后就能準確判斷出我的健康狀況。
②母親的額頭,很多時間都被汗水占據(jù)著,勞動著的母親是美麗的。那時候,年輕的母親以光潔而溫馨的額頭為紙,為這個家書寫著人生的喜怒哀樂。跟我們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日子,母親是開心的,幸福的,這些開心和幸福,在她的額頭上表現(xiàn)得陽光燦爛。當我們遇到挫折和磨難,那額頭上則會寫滿憂慮和郁悶。我一度懷疑,多年以后,母親額頭上那一條條清晰的紋路,該是多年擔憂留下的記憶檔案吧。
③母親用額頭為我診斷了無數(shù)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時候,總是悄悄瞞著。好些回,我看見母親渾身無力地躺在床上,父親用濕毛巾捂著她的額頭,才知道母親已被病痛折騰多時。每一次母親從疲憊中爬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額,好讓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時間理清生活的繁瑣,解開心頭的愁結,為家的未來精打細算。韶華流轉中,母親老了,無論記憶力還是動作氣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額頭的習慣性動作,那手掌在額頭上發(fā)出的聲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種帶著淡淡詠嘆的生活樂章。
④母親是愛美的,也許從她懂事時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額頭上涂抹。然而歲月匆匆,雨霜重重,誰也無法挽留青春飽滿的腳步。一道道皺紋,在一個個不經(jīng)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親的額頭。如果說母親是一棵樹,那額頭上的紋路,就像一圈圈年輪,圈滿了昨日的記憶。而我更感覺那紋路如林,是一種寫在額頭上的不變情懷,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遠蔥綠綿長。
⑤母親七十大壽那天,女兒忽然說頭暈,母親的額頭又習慣性地跟她______在一起。那是怎樣的兩張額頭啊,一張滄桑遍布,飽經(jīng)風霜;一張青春飽滿,一如母親當年。母親仔細端詳著孫女,不由感慨萬千:“奶奶老了,瞧這額頭上的皺紋,多深!”我伸過手,輕撫母親的額頭:“媽,誰說您老呀。瞧您的額頭,還是當年那樣溫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張永遠年輕的臉?!?br>⑥是啊,母親的額頭是不老的,那里面,寫滿了永恒的母愛。
16.文中依次寫了五個和“媽媽的額頭”有關的生活片段,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下面三個片段,將作者的寫作思路補充完整。
母親用額頭為我診斷病痛;① ;② ;③ ;母親用額頭為孫女診斷病痛。
17.綜觀全文,請在第①段和第⑤段的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她的額頭就會 在我的額頭上,然后就能準確判斷出我的健康狀況。
母親的額頭又習慣性地跟她 在一起。
18.第④段的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9.班級準備舉行“最美親情”讀書交流會,你會怎樣向同學們推薦本文?請從主題的角度談一談。(50字左右)
名著閱讀(7分)
20.唐僧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十四個寒暑,橫跨十萬八千里之遙,途經(jīng)不少奇異的國度,其中你印象深刻的兩個國家是 、 。
21.名著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卻說那師父駕著白黿,那消一日,行過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腳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稱謝道:“老黿累你,無物可贈,待我取經(jīng)回謝你罷。”老黿道:“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話,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guī)讜r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三藏響允道:“我問,我問?!蹦抢宵x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寫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經(jīng)歷。后來,取經(jīng)歸途中他們重逢,老黿馱著唐僧一行快到通天河東岸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請你簡要概述。
四、作文。(40分)
22.按要求寫作。
歡喜無處不在。田野里,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是歡喜;懸崖邊,邁出一小步的成就感,是歡喜;百草園中,翻斷磚尋蜈蚣的雀躍,是歡喜。歡喜是回答問題時老師一個點贊的拇指,是讀書時的一次心領神會……上了初中,你一定也有很多歡喜。
請以“歡喜”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
要求:(1)不套作,不抄襲,不用本試卷中的閱讀材料作為寫作內容;(2)文中如需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請用××代替。
參考答案與解析
1.C
【解答】本題考查字音的識記。
A.著落(zhá)——zhuó;
B.粗獷(ku?ng)——guǎng;
D.啄食(zhú)——zhuó;
故選C。
2.C
【解答】C沒有語病。A兩面對一面。去掉“能否”。B殘缺主語。去掉“由于”。D句式雜糅。去掉“是有效的”即可。
3.D
【解答】本題考查成語。
A.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xiàn)用來形容言行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大意。這里用來形容我對待小雞的細心謹慎,使用正確;
B.不求甚解:原義是讀書只求理解精,不著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釋,不含貶義;后多指學習或工作的態(tài)度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含貶義。這里用來形容對問題理解不深入透徹,所以成績無法提高,使用正確;
C.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這里用來形容因為登上了雄偉的長城,所以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自豪感,使用正確;
D.人跡罕至:意思是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本句中“熱鬧”“車水馬龍”和“人跡罕至”相矛盾,成語使用不正確;
故選D。
4.B
【解答】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
B.有誤,《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故選B。
5.B
【解答】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
先從關鍵詞“春日”“青蕪如毯”分析得知,內容是關于春天的草的描寫,與③中的“綠茵”相對應,故③在第一個位置;
“雨聲淅瀝”是對雨的描寫,其特征與①中的“千縷”相對應,故①在第二個位置;
“秋日”“花葉相輝”是對秋季景物的描寫,與④中的“紅葉”相對應,故④在第三個位置;
“冬日”“雪意”是對冬季白雪的描寫,與②中的“玉田瓊屋”“潔白”相對應,故②在第四個位置;
故選B。
6. 非淡泊無以明志 年與時馳 靜以修身 儉以養(yǎng)德 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
【解答】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本題中的易錯字:德、淫、慢、勵、躁。
7.詩歌前兩句寫了大漠在像霜一樣潔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間景象。(大漠月夜圖) 藝術技巧:①詩人采用比喻修辭方式將月下大漠比作雪,將明月比作霜,生動而形象地寫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②對偶;③上句仰觀,下句俯視,俯仰之間,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氣侵人,描繪了邊地的寥廓和苦寒;④詩歌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環(huán)境的凄清與寒苦,為下兩句寫戍邊將士思鄉(xiāng)奠定情感基調。 8.詩歌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解析】7.本題考查詩歌畫面的描述和表達技巧的分析?!盎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泵鑼懥艘环吶乱沟莫毺鼐吧?舉目遠眺,蜿蜒數(shù)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詩人偏說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詩人應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是為了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凄涼。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月下之境,俯仰之間,正是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淡。也使詩人格外強烈地感受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獨,而生發(fā)出思鄉(xiāng)情愫。從全詩來看,前兩句寫的是色,第三句寫的是聲;末句抒心中所感,寫的是情。這兩句都是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鋪墊。開頭由視覺形象引動綿綿鄉(xiāng)情,進而由聽覺形象把鄉(xiāng)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8.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分析?!安恢翁幋堤J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則正面寫情。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這笛聲使詩人想到: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征人的思鄉(xiāng)愁?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憂郁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方。“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耙灰埂焙汀氨M望”又道出征人望鄉(xiāng)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9.C 10.B 11.A 12.(1)廣泛地學習,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
(2)(我)曾經(jīng)跑到百里之外,拿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C.有誤,句意: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wěn)腳跟。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故選C。
1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代詞,它,指缺點/助詞,的;
B.都是“越過”的意思;
C.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表存在;
D.憑借/相當于“而”,表修飾,可不譯;
故選B。
1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A.有誤,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不是《論語》,而是《學記》;
故選A。
1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
(1)篤志:志向堅定。篤,堅守。切,懇切。
(2)嘗:曾。趨:快步走。鄉(xiāng)之先達:當?shù)卦诘赖聦W問上有名望的前輩。這里指浦江的柳貫、義烏的黃溍等古文家。執(zhí)經(jīng)叩問:攜帶經(jīng)書去請教。
【點評】參考譯文:
【甲】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wěn)腳跟,四十歲心中不再迷惘,五十歲知道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地說話做事,又不會超越規(guī)矩。”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br>孔子說:“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br>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改變?!?br>子夏說:“博聞廣學又堅持自己的志向,仔細的求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13.示例:①平常的貍貓,并不美觀:它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②脾氣暴烈如虎:它不懼怕任何人,除主人外,無人不咬;③溫柔敦厚:細心照顧咪咪和咪咪的孩子。(能結合內容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14.示例:①悲劇是指咪咪生的小貓最后死了。②喜劇是指虎子細心照顧咪咪和它的孩子,雖然它們并沒有血緣關系。(意思相符即可) 15.示例:①季羨林通過老貓虎子的描寫,表達了對老貓的喜愛之情。鄭振鐸的《貓》,表達了對三只貓死去的傷心遺憾和錯怪第三只貓的愧疚自責之情。(意思相符即可)
【解析】13.本題考查概括內容。
結合第①段“它并沒有什么特點,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貍貓,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并不美觀。但是異于常貓的地方也有,它有兩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兩眼一睜,還真虎虎有虎氣,因此起名叫虎子”可知,老貓虎子是平常的貍貓,并不美觀;
結合第②段“它脾氣也確實暴烈如虎。它從來不怕任何人。誰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雞毛撣子,還是用竹竿,它從不回避,而是向前進攻,聲色俱厲”“虎子無人不咬,只有我們家三個主人除外”可知,老貓虎子脾氣暴烈如虎;
結合第③段“但是,要說這就是虎子形象的全部,那也是不正確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還有另外一面,這就是溫柔敦厚的一面”,第⑤段“有一年,小咪咪生了兩個小貓。大概是初做母親,沒有經(jīng)驗,咪咪丟下小貓不管,虎子卻大忙特忙起來,覺不睡,飯不吃,日日夜夜把小貓摟在懷里”可知,老貓虎子溫柔敦厚。
14.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
結合文中第⑤段“小貓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辭別了這個世界”,以及最后一自然段“我看了這一出貓家庭里的悲劇又是喜劇,實在是愛莫能助,惋惜了很久”可知,作者說“這一出貓家庭里的一幕,既是悲劇又是喜劇”意思是說咪咪生的小貓沒成活,這是悲劇;結合第④段“這兩只貓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進門,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第⑤段“小咪咪生了兩個小貓。大概是初做母親,沒有經(jīng)驗,咪咪丟下小貓不管,虎子卻大忙特忙起來,覺不睡,飯不吃,日日夜夜把小貓摟在懷里”可知,作者說這是喜劇是因為看到老貓如此的關心、愛護咪咪和咪咪生的小貓,它們相處的那樣和諧,使作者感到欣慰。
1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以及對比閱讀。
《老貓》主要記敘了老貓虎子的性格特點:膽大、怕人、咬過人、有野性充滿母性。還記敘了虎子把后來的咪咪當成親生女兒,并盡心盡力照顧咪咪生的小貓,表現(xiàn)了虎子對咪咪母親般的關懷和疼愛。字里行間表達出作者對老貓的喜愛之情。鄭振鐸的《貓》這篇文章作者記敘了自己一家與三只貓之間的故事,作者的家里先后養(yǎng)了三只貓,前兩只貓或死亡或丟失。后來作者家養(yǎng)了第三只貓,作者誤以為這只貓咬死了鳥,于是懲戒了這只貓,但不久便發(fā)現(xiàn)自己誤會了這只貓,內心感到很愧疚,兩個月后,這只貓死在鄰家的屋脊上,作者決定從此不再養(yǎng)貓,由此表達了作者對三只貓死去的傷心遺憾和錯怪第三只貓的愧疚自責之情。
16. 母親的額頭布滿汗水、喜悅、憂慮 母親習慣揉拍前額 母親額頭爬滿皺紋 17. 貼 “貼”是母親用額頭感知子女體溫的方式,通過這個動詞表現(xiàn)母親對兒女的無微不至的關愛。 18.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母親比作樹,把媽媽額頭上的皺紋比作年輪,比作樹林,生動形象地寫出媽媽的額頭記錄下了她對子女的疼愛,為家庭生活辛勞的付出,以及“我”對媽媽的愛(或感恩之情)。 19.從主題角度看,文章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孫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體現(xiàn)了濃濃的親情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愛和感恩。
【分析】16.本題考查概括內容的能力。要讀懂文章,了解內容,梳理思路,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概括。
文章的第①段寫母親用額頭為我診斷病痛,第⑤段寫母親用額頭為孫女診斷病痛。因此要根據(jù)②③④段的內容概括其中的三個片段。
根據(jù)第②段“母親的額頭,很多時間都被汗水占據(jù)著”“為這個家書寫著人生的喜怒哀樂”概括,第①空應填“母親的額頭布滿汗水、喜悅、憂慮”。
根據(jù)第③段“每一次母親從疲憊中爬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額”“母親老了,無論記憶力還是動作氣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額頭的習慣性動作”概括,第②空應填“母親習慣揉拍前額”。
根據(jù)第④段“一道道皺紋,在一個個不經(jīng)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親的額頭”概括,第③空應填“母親額頭爬滿皺紋”。
17.本題考查選擇動詞的能力。要結合上下文,結合語境選擇判斷。
第①段母親用額頭為我診斷病痛,第⑤段母親又習慣性地用額頭為孫女診斷病痛。要診斷病痛就要用額頭靠近,挨在一起,所以選擇的最恰當?shù)膭釉~是“貼”,只有“貼”是母親用額頭感知子女體溫的最直接的方式,“貼”這個動詞表現(xiàn)母親對兒女的無微不至的關愛。
18.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要結合具體語境,從修辭、句式、表現(xiàn)內容、表達情感、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等方面考慮,簡潔準確表述。
由畫線句“如果說母親是一棵樹,那額頭上的紋路,就像一圈圈年輪”“而我更感覺那紋路如林”可知,把媽媽比作一棵樹,把母親額頭上的皺紋比作“年輪”,比作樹林,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圈滿了昨日的記憶”“永遠蔥綠綿長”,寫出媽媽的額頭記錄下了她對子女的疼愛,為家庭生活辛勞的付出, 字里行間也流露出“我”對媽媽的感恩之情,比喻新奇,生動形象。
19.本題考查把握主題的能力。要瀏覽全文,了解內容,透視主旨,從主題的角度分析理解。從主題角度看,第⑥段“母親的額頭是不老的,那里面,寫滿了永恒的母愛”,文章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孫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表現(xiàn)了濃濃的至愛親情,第⑤段“瞧您的額頭,還是當年那樣溫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張永遠年輕的臉”,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愛和感恩之情。據(jù)此擬寫即可。
20. 女兒國 天竺
【解答】本題考查《西游記》相關常識。名著常識關鍵在平時積累,文學常識正誤的判斷點是,作者名(字、號)、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
本題只要了解名著《西游記》,不難回答。如車遲國、女兒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等。
21.老黿把師徒四人以及寶馬經(jīng)書一同淬(沉)入河中。因為唐僧忘記了曾經(jīng)對老黿的承諾,沒有替它問佛祖,于是老黿生氣報復。
【解答】本題考查把握名著內容。
文段是唐僧過通天河時的情節(jié),文段中“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話,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guī)讜r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三藏響允道:‘我問,我問’”可知,老黿曾拜托唐僧到西天后幫忙向佛祖詢問自己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原著中提到唐僧師徒取經(jīng)歸途中與老黿重逢,老黿馱著唐僧一行快到通天河東岸時把師徒四人以及寶馬經(jīng)書一同淬入河中,正是因為唐僧忘記了曾經(jīng)對老黿的承諾,沒有替它問佛祖,于是老黿生氣報復。
22.例文
歡喜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被蛟S,大多數(shù)人都贊同這句話,卻很少有耐心去體驗這身邊的美好,尤其是那不起眼的人、事、景、物。
屋外,寒風凜冽,一切都好像凍住了似的,毫無生機。我坐在溫暖的書房里,懶洋洋地看著書。
偶然一抬頭,窗外一枝梅花映入我的眼簾。我十分驚喜,打開窗戶尋找這花的來處。北風吹得我瑟瑟發(fā)抖,我打著寒顫左顧右盼,終于找到了這花的“源頭”——正是我家樓下那株不顯眼的梅樹。
平日里每天都能和她擦身而過,早已司空見慣的梅樹,在這嚴寒的日子里,卻顯示出她獨特的魅力。在這萬籟俱寂,沒有一絲生機的冬日,她卻顯得愈發(fā)美麗鮮艷。
反正在家也悶得慌,不如附庸風雅一次,去尋找點歡喜吧!我想著,忙換上了御寒衣服,下樓去賞梅花了。到了樓下,我才發(fā)現(xiàn),不僅是我家樓下有,小區(qū)里好幾幢樓旁都有一兩株這樣的梅樹,只是平時她們都沒引起我的注意罷了,真是熟悉的地方無風景,我為這么久沒發(fā)現(xiàn)身邊的小小美景惋惜不已。
梅樹并不高大,枝干也不粗且彎曲著,可給人的感覺十分堅實有力。她的枝條十分舒展,好像隨時都在向你打招呼似的!走在這寒冬的路上,即使沒有他人的陪伴,但能感覺到梅樹在向你問好是多么的溫馨和愜意,心中自然一陣歡喜,忘記了學習和生活中的煩惱。
梅花嬌小玲瓏,白里透著一絲淡淡的粉色,好像一個個漂亮的小姑娘,滿心歡喜地為枯燥無味的冬天點綴色彩。你靠近她就能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越近越濃郁。王安石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正應了這樣的美景。
一陣大風吹來,我瑟瑟發(fā)抖,急忙趕回家去。而這梅樹在寒風中依然傲然屹立,靜靜地綻放,成為我心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
從那時起,每到寒冬,我都會到樓下看看這梅樹,期待著梅花的開放,這小小的美好,帶給我一次次歡喜,給了我冬日里無法計量的溫暖和力量,給了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解答】這是一道命題作文。認真審題,明確題意是寫好命題作文最關鍵的一步。標題“歡喜”是一種情感,指快樂、高興。這為考生的立意選材指明了方向,提示考生要寫那些給自己帶來愉悅感覺的人、事、景或物。它可以來自生活中,也可以來自學習過程中或成長經(jīng)歷中,例如被表揚,獲獎,上臺表演;東西失而復得,誤會釋然,攻克一道難題,突破一個瓶頸;看到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貓,一個微笑……注意選材的內容要積極健康樂觀,要有正確的是非觀。例如不能寫上學遲到了讓人歡喜,看人打架讓人歡喜,或與同學早戀讓人歡喜等。明確題意后,考生就要在記憶庫中仔細尋覓,在我們的學習、生活 、成長歷程中,究竟哪一個人,或哪一件事,或哪一種景最令自己歡喜、為什么令自己歡喜,確定好中心然后進行寫作。文體要求寫成記敘文,注意敘事要清楚,要有細節(jié)描寫,尤其要有細膩的心理描寫,運用抒情把令人“歡喜”的情感體驗表達出來,也可以通過畫龍點評的議論揭示出“歡喜”的意義。
這是一份廣東省中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docx廣東省中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運用,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docx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含解,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閱讀與表達,綜合實踐與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2022-2023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docx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2022-2023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及運用,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名著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