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國通史簡明教程》中寫道: “就思想領域來說,當時學派之多,爭論問題之廣, 道理之深刻,空氣之活躍,都是空前絕后的 ……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是和當時歷史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边@里的“歷史環(huán)境”是指( )
①鐵犁牛耕開始出現(xiàn)②君主專制集權形成
③私學興起學術下移④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鄒衍本齊國人,因不滿齊湣王之政而到燕國,成為昭王之師,在齊襄王時又回到齊國,而從未受到非議。吳起曾在魯、魏、楚等國為官,每遭誣陷輒另投明主。如此現(xiàn)象,不一而足。這說明
A.“士”階層反復無常不堪重用B.特殊環(huán)境提供了良好人才際遇
C.分封制無法維持而被各國廢除D.用人機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產生
3.考古學家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巴蜀文化的代表)出土的青銅器中,不僅發(fā)現(xiàn)了黃河流域商朝和周朝裝飾風格的云雷紋,而且還見到了與淮河上游安徽阜南縣出土的龍虎尊(商王盤庚下令鑄造)相似的造型和裝飾。這些發(fā)現(xiàn)說明了商周時期( )
A.商周王朝對四川實施了有效管轄B.巴蜀文化影響了中原文化的發(fā)展
C.青銅器物是長途貿易的主要商品D.不同的地域之間存在著文化交流
4.井田制的史料僅來自于《孟子》與《周禮》。在《孟子》之前,沒有關于井田制度的記載。有學者認為井田制度可能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制度,并據此認為這種制度可能從未得到嚴格的實施。下列關于井田制示意圖的解說正確的是( )
A.井田制下,公田的土地更肥沃,產出更高
B.私田多于公田,說明這一制度開始瓦解
C.井田總是方方正正,便于國家管理和土地丈量
D.原則上,井田的實際擁有者不可以任意買賣土地
5.西周武王封姜尚為齊侯,都營丘。姜尚率部“夜衣而行,黎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由此可知,分封齊侯
A.改變了西周血緣分封的原則B.體現(xiàn)了官僚政治確立
C.有利于鞏固西周貴族的統(tǒng)治D.導致了地方爭端加劇
6.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這反映出此時( )
A.私學興盛,文化傳承B.實現(xiàn)統(tǒng)一是社會共識
C.學術爭鳴,服務政治D.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
7.兩漢時期科技成就突出。成書于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奠定中醫(yī)理論基礎的醫(yī)學著作是( )
A.《神農本草經》B.《四民月令》C.《黃帝內經》D.《傷寒雜病論》
8.司馬炎《論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間,愍(憐憫)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旨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蜿庩?、儒、墨、名、法、道,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材料認為六家共同的目標是
A.達到天下太平治世B.維護等級秩序C.為統(tǒng)治者出謀劃策D.實現(xiàn)君民共治
9.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有相同和對立之處。關于歷史觀方面,儒道法墨四家中哪一家與其他三家是對立的?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0.西方學者說:“跨越了2000年,孔夫子活躍在東方人、西方人的唇齒之間” ,孔子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是
A.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B.進行民主改革
C.提倡無為而治D.堅持以法治國
11.寧夏的行政區(qū)劃在歷史中不斷變遷,秦統(tǒng)一天下,廢除了分封制,寧夏屬于北地XXX。與題干中的XXX有關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刺史制
12.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一記載反映了華夏認同觀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經濟發(fā)達B.服裝華美C.禮儀之邦D.文明先進
13.《孟子·滕文公上》載:“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這一記載( )
A.表明土地可自由買賣B.論證了土地私有制確立
C.說明了土地經營方式D.標志著分封制的瓦解
14.下圖為西周初年魯、衛(wèi)、晉、燕等姬姓封國的示意圖。其地處要沖,勢力最為強大。這說明周王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
A.拱衛(wèi)王室B.繼承財產C.獎賞功臣D.開拓疆土
15.按照漢朝的制度,皇帝每年八月在宗廟舉行大祭,屆時諸侯王必須獻納黃金助祭,叫做“酎金”。漢武帝常以金少不足斤或成色惡劣“王削縣,侯免國”,這一措施( )
A.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促使諸侯重視經濟
C.徹底解決王國問題D.導致政局走向動蕩
16.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這樣評價:“陶寺文化…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于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xiàn)的最早的“中國”,奠定了華夏的根基。”由此可知該學者認為陶寺文化
A.代表器物是黑陶B.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
C.階級分化不明顯D.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址
二、材料分析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由凡入圣的歷程
孔子是儒學的創(chuàng)立者,但他生前并未受到統(tǒng)治者重視。戰(zhàn)國時期儒學成為顯學,孔子的地位在統(tǒng)治者的利用和儒學學派的推崇下日益提高。但這時他還主要是作為一個學者受到重視。秦始皇焚書和漢初黃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學一度受到排擠,但隨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實行,儒學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孔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形象逐漸被神化,不斷被各代統(tǒng)治者加封。西漢時孔子被稱為“褒成宣尼公”,兩晉時被稱為“先師,南北朝時被稱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為“先師尼父”,唐太宗改稱孔子為“先圣”,唐玄宗則將其追謚為“文宣王”。兩宋時孔子地位進一步提高,宋真宗封孔子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進一步加強專制集權,更加重視利用儒家的思想控制功能,明世宗封孔子為“至圣先師”,并明令全國各府縣學都祭祀孔子。清朝統(tǒng)治者對孔子的崇奉大大超過以往任何朝代,這時孔子被稱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清朝的幾個皇帝還親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至此,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成為關系國泰民安的圣人。
-----岳麓版歷史教材《文化發(fā)展歷程》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孔子成圣”這一歷史現(xiàn)象。
18.分封制和郡縣制是古代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兩種基本形式,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借鑒夏商以方國、部落為主的統(tǒng)治體制弊端的基礎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為地方諸侯,將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結合在一起。無論同姓子弟還是異姓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賜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則是“大宗”。用這種稱謂意味著受封諸侯都被納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網之中。宗族內部長幼、嫡庶和尊卑之別的“禮”成為了周的政治規(guī)范。
——摘編自李龍、李策《中國古代分封制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比較研究》
材料二 在春秋初期,楚、秦、晉等國已開始在邊地設縣,后逐漸在內地推行,其長官可以世襲。戰(zhàn)國時郡分設縣,逐漸形成縣統(tǒng)于郡的兩級制。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全面推行郡縣制,此時的郡縣長官均不能世襲。秦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一郡管轄若干縣??さ男姓L官為郡守,下置郡尉,輔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軍事;又置監(jiān)察史,掌管監(jiān)察,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h分大小,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縣設縣長,掌管全縣事務,受郡守節(jié)制。
——摘編自陳鑫高、劉紅琪《郡縣制較于分封制優(yōu)勢分析與反思》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周代分封制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朝郡縣制的內容,并分析其影響。
19.中國的思想文化源遠流長。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諸家的學術,當分兩方面觀之。其中最有關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復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堯、舜、禹三代為法。道家則主張恢復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術兩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編自呂思勉《中國通史》
材料二:孟子說:“人無有不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三: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漢武帝陳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倍偈嫣岢觥爸T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完全采納了他的建議。
——摘編自李奎良《董仲舒關于社會制度設計的貢獻》
(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道、法四家為“救世”提出的治國主張。
(2)材料二體現(xiàn)了孟子對人性問題怎樣的看法?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的主張及其產生的影響。
三、論述題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18中國·衡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董仲舒故里河北衡水召開。歷史學者安作璋認為:“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為封建統(tǒng)治找到了較為理想的意識形態(tài)。他的學說為穩(wěn)定和鞏固大一統(tǒ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起了重要作用,對于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睔v史學者馮天瑜則認為:“董仲舒學說的消極影響也是嚴重的……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封閉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舊,不思奮進等劣根性,都與之直接相關?!?br>思考:上述史料中兩位學者提出對董仲舒的不同評價標準,你同意哪一種看法?為什么?
參考答案:
1.B
【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就思想領域來說,當時學派之多,爭論問題之廣, 道理之深刻,空氣之活躍,都是空前絕后的”,可知,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結合所學可知,從經濟層面分析,可知,鐵犁牛耕的推動下,生產力的發(fā)展;從政治層面分析,可知爭霸戰(zhàn)爭頻繁;從學術層面分析,可知學術下移,①③④正確,B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專制集權尚未形成,排除A、C、D項。故選B項。
2.B
【詳解】材料涉及兩個人物鄒衍和吳起,他們同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都選擇擇明主以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可以看出在大亂世中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故B正確;材料中的鄒衍和吳起并不是不堪重用,而是要選擇可以發(fā)揮作用的諸侯國,故A錯誤;材料的主旨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才擇主,沒有涉及廢除分封制,故C錯誤;官僚政治是秦朝建立后產生的,故D錯誤。
3.D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原本商周的統(tǒng)治區(qū)域主要在黃河流域,但是四川、安徽等地出土的文物和商周的比較相似,由此可知這些地區(qū)之間存在文化交流,D項正確;僅憑材料中的信息無法得出商周王朝對四川實施了有效管轄,排除A項;根據史實,中原文化歷史更悠久,明顯不符合邏輯,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青銅器在當時并不是商品,排除C項。故選D項。
4.D
【詳解】根據所學,井田制是國家所有,因此原則上,井田的實際擁有者不可以任意買賣土地,故D符合題意;從圖片中無法看出哪個產量高,排除A項;私田多于公田并不是其瓦解的標志,排除B項;井田并非總是方方正正,排除C項。
5.C
【詳解】材料“夜衣而行,黎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反映出齊國姜尚幫助周天子平定了營丘的判斷,加強了對這一地區(qū)的控制與管理,說明分封齊侯有利于鞏固西周貴族的統(tǒng)治,C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原則的改變,分封齊國是按功臣分封的,屬于正常分封的行列,排除A;西周沒有確立官僚政治,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有利于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排除D。
6.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之間爭霸、兼并戰(zhàn)爭不斷,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出現(xiàn)了“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的情況,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多種學派思想爭鳴,服務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各學派思想的爭鳴,沒有涉及私學的興盛,排除A項;據材料“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可知,各學派思想各不相同,沒有體現(xiàn)實現(xiàn)統(tǒng)一是社會共識,排除B項;華夏認同是周邊民族對華夏族的認同,材料并未涉及周邊民族的華夏認同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
7.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漢時期(中國)。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黃帝內經》成書于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C項正確;《神農本草經》成書于東漢,是中藥學著作,排除A項;《四民月令》是東漢時期的農學著作,排除B項;D項是東漢張仲景的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yī)學典籍,排除D項。故選C項。
8.A
【詳解】本題考查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理解能力。從材料“乃論六家之要旨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予以分析?!煜乱恢露賾],同歸而殊途。’意思是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為了達到“天下一致”,即達到天下太平治世,故A項正確;法家主張君主專制,故D不正確。墨家代表小生產者利益,反對等級差別,故B、C不正確。
9.C
【詳解】在歷史觀方面,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儒家主張克己復禮,即恢復西周時期的等級秩序;道家主張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墨家則主張兼愛非攻,推崇夏朝的政治。即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歷史觀都帶有復古的傾向,與法家不同。故選C,排除ABD。
10.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是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A項正確;孔子并不主張“民主改革”,B項錯誤;提倡“無為而治”的是老子,C項錯誤;“以法治國”是法家的思想,D項錯誤。
11.B
【詳解】秦朝統(tǒng)一后實行郡縣制,B項正;秦朝以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排除A項;元朝實行行省制,排除C項;漢武帝時期實行刺史制,排除D項。故選B項。
12.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題意可知,之所以出現(xiàn)華夏認同,是因為中國古代有禮儀之大,服章之美,這體現(xiàn)了華夏民族文明的先進,D項正確;據題意可知,華夏認同觀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華夏民族文明先進,而不是因為經濟發(fā)達,經濟只是文明的其中一個表現(xiàn),排除A項;服裝華美和禮儀之邦僅僅體現(xiàn)了材料的部分內容,不能全面涵蓋題意,排除BC項。故選D項。
13.C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奴隸社會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并結合所學可知,該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奴隸在井田上進行集體耕種,C項正確;周天子名義上占有全國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隨意買賣,排除A項;井田制屬于奴隸主土地國有制,排除B項;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經濟基礎,材料不能體現(xiàn)分封制的瓦解,排除D項。故選C項。
14.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根據材料“魯、衛(wèi)、晉、燕等姬姓封國”“其地處要沖,勢力最為強大?!笨芍址庵葡录沼H族占據戰(zhàn)略要地,實力強大,成為拱衛(wèi)王室,維護周朝統(tǒng)治的核心力量,A項正確;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周朝統(tǒng)治,并非繼承財產,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分封對象是姬姓王族,不是功臣,排除C項;“開拓疆土”與“姬姓封國其地處要沖,勢力最為強大”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5.A
【詳解】根據材料“漢武帝常以金少不足斤或成色惡劣“王削縣,侯免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用這樣的措施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帝用這樣的措施是為了削弱王國勢力,排除B項;徹底一詞不準確,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政局走向動蕩,排除D項。故選A項。
16.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根據發(fā)掘的成果來看,陶寺社會貧富分化懸殊,少數貴族大量聚斂財富,形成特權階層,走到了邦國時代的邊緣和方國時代,因此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B項正確,排除C項;其代表器物并不是黑陶,排除A項;二里頭是夏的文化遺址,排除D項。故選B項。
【點睛】
17.答案:“孔子成圣”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鬃幼陨頁碛兄腥A傳統(tǒng)美德,推動儒學發(fā)展:其思想主張迎合了民眾對于國家統(tǒng)一、 生活安定等精神需求,符合社會需求:統(tǒng)治者利用孔子作為鞏固統(tǒng)治的工具,為儒家思想長期居于正統(tǒng)地位創(chuàng)造了條件。
【詳解】孔子脫凡入圣是伴隨著時代發(fā)展,由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形成的歷史現(xiàn)象,立足于唯物史觀的角度,體現(xiàn)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時勢造英雄等歷史分析原則,學生可以嘗試從孔子自身的素養(yǎng)和貢獻、民眾的社會訴求以及不同時代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要等角度展開評論。
18.(1)特點: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宗法制和禮治等緊密結合;層層分封,等級森嚴;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分封對象多元化,同姓親族是主體;分封的分布區(qū)域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周天子的同姓親族一般分封在戰(zhàn)略要地和富庶地區(qū)。
(2)內容:實行任免制,郡縣長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設立監(jiān)察使,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一切權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郡縣長官只有行政管理的權力。
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理,中央集權得到加強;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皇權的過分集中;對后世影響深遠。
【詳解】(1)特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根據材料“宗族內部長幼、嫡庶和尊卑之別的‘禮’成為了周的政治規(guī)范”可知,宗法制和禮治等緊密結合;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層層分封,等級森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對象多元化,同姓親族是主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封的分布區(qū)域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周天子的同姓親族一般分封在戰(zhàn)略要地和富庶地區(qū)。
(2)內容:根據材料“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全面推行郡縣制,此時的郡縣長官均不能世襲”可知,實行任免制,郡縣長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根據材料“又置監(jiān)察史,掌管監(jiān)察,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可知,設立監(jiān)察使,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切權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根據材料“郡的行政長官為郡守,下置郡尉,輔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軍事”可知,郡縣長官只有行政管理的權力。影響:郡縣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理,中央集權得到加強;郡縣制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郡縣制下,中央權力全部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權的過分集中;郡縣制被后世沿用,對后世影響深遠。
19.(1)治國主張:儒家:德治、仁政、禮法并施;墨家: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儉;道家: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法家:變革、君主集權、獎勵耕戰(zhàn)、法治。
(2)看法:性本善;
(3)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影響:為漢武帝所采納,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詳解】(1)治國主張:根據材料一“儒家是想先恢復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堯、舜、禹三代為法”并結合所學可知儒家主張德治、仁政、禮法并施;根據材料一“墨家舍周而法夏”并結合所學可知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儉;根據材料一“道家則主張恢復大同之治”并結合所學可知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根據材料一“法家可分法、術兩方面”并結合所學可知法家主張變革、君主集權、獎勵耕戰(zhàn)、法治。
(2)看法:由材料二“人無有不善”可知孟子認為人性本善。
(3)主張:根據材料三“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可知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根據材料三“漢武帝完全采納了他的建議”可知為漢武帝所采納,同時結合所學從加強中央集權、儒家思想的地位等角度分析。
20.(1)同意第一種看法:秦漢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從思想上進行強化,董仲舒的思想順應了這一要求。為漢武帝時期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提供了思想基礎,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2)同意第二種看法:董仲舒“罷默百家,獨尊儒術”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專制,抑制了思想的發(fā)展與進步;他所倡導的學說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具有唯心主義的局限,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詳解】(1)同意第一種看法:根據“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為封建統(tǒng)治找到了較為理想的意識形態(tài)。他的學說為穩(wěn)定和鞏固大一統(tǒ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起了重要作用,對于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苯Y合所學,可從董仲舒的思想順應了秦漢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對強化思想的需要;為漢武帝時期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提供了思想基礎,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等分析回答。
(2)同意第二種看法:根據“董仲舒學說的消極影響也是嚴重的……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封閉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舊,不思奮進等劣根性,都與之直接相關?!笨蓮亩偈妗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專制,抑制了思想的發(fā)展與進步;他所倡導的學說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具有唯心主義的局限,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等方面分析說明。(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相關試卷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同步練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同步練習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分析題,論述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課后作業(yè)題:

這是一份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課后作業(yè)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主觀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單元測試練習: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單元測試練習,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分析題,論述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測試卷(含解析)--2024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二輪復習

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測試卷(含解析)--2024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二輪復習

人教統(tǒng)編版第3課  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課后測評

人教統(tǒng)編版第3課 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課后測評

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單元檢測(含解析)--2024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二輪復習

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單元檢測(含解析)--2024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二輪復習

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專題突破--2023屆高考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二輪復習

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專題突破--2023屆高考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二輪復習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