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請從修辭角度,賞析三、四兩句中“嫌”“故”兩字的妙處。
【答案】“嫌”“故”兩字賦予了白雪人的情態(tài),將白雪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早春二月白雪紛飛,在庭院洋洋灑灑的情景,富有情趣。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題目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入手賞析?!鞍籽﹨s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運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嫌”“穿”賦予春雪以人的情緒與姿態(tài),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與靈性,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二月天里白雪紛紛揚揚下落的情景,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表達詩人對春意的贊美,展現(xiàn)了自己對春意的熱切期盼,且以冬雪喻花,形象生動,引人聯(lián)想,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據此作答。
2.本詩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請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一:①景:本詩寫的是初春之景,《江南逢李龜年》則是寫暮春之景。②情:本詩寫初春雪景表達了對春天到來的期盼,對春雪的喜愛;《江南逢李龜年》借落花之景表達對李龜年和自身顛沛流離、國家喪亂的感慨。
示例二:①景:本詩是具體寫景,例如“草芽”“白雪”“庭樹”?!督戏昀铨斈辍肥歉爬ㄊ綄懢?,只有“落花時節(jié)”幾個字簡要描述。②情:本詩寫初春雪景表達了對春天到來的期盼,對春雪的喜愛;《江南逢李龜年》借落花之景表達對李龜年和自身顛沛流離、國家喪亂的感慨。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寫作手法。題目要求從借景抒情的角度入手,賞析兩首詩中“景”和“情”的不同之處?!洞貉肪渚溆芯?,句句有情。由詩句可知,詩人具體寫了“草芽”“白雪”“庭樹”。作者借“草芽”這一初春之景,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借“白雪”穿“庭樹”這一景象,表達詩人對春意的贊美,展現(xiàn)了自己對春意的熱切期盼,?!督戏昀铨斈辍分械膶懢熬涫恰罢墙虾蔑L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意為現(xiàn)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jié)再次遇見了您。由“落花時節(jié)”可知寫的是暮春之景,但卻沒有具體描寫的詞語與詩句,只是一帶而過,結合詩人經歷可知,“落花時節(jié)”又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詩人用“江南好風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xiàn)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據此作答。
(2022·河南駐馬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乙】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3.甲詩作者為_____代詩人_____。乙詞作者為_____代著名詞人_____。
【答案】唐代 杜牧 宋代 辛棄疾
【解析】《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zhàn)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通過追憶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氣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場生涯,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4.下列對詩詞中畫線句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熱鬧的練兵場上),的盧戰(zhàn)馬飛一樣地奔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B.(熱鬧的練兵場上),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飛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C.(兩軍對壘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飛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D.(兩軍對壘的戰(zhàn)場上),的盧戰(zhàn)馬飛一樣地奔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此處是指戰(zhàn)爭過程中,故排除A和B;“馬作的盧”意為戰(zhàn)馬像的盧馬,排除D。故選C。
5.下面對古詩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是作者經過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時,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作。
B.甲詩后兩句強調周瑜在特定自然條件下偶然取勝,含蓄表明機遇垂青的重要。
C.乙詞在夢境中回憶軍營餐肉、演奏軍樂、沙場點兵等三個昔日軍旅生活片段。
D.乙詞虛實結合,上片描寫,下片抒情,符合詞作常規(guī)寫法,是詞作中的經典。
【答案】B
【解析】A.“經過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時”表述有誤,這并不是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C.“等三個昔日軍旅生活片段”表述有誤,還缺少“征戰(zhàn)沙場”這一內容;D.“上片描寫”表述有誤.應為記敘;故選B。
6.甲乙兩首古詩詞中都有一個英雄的身影。甲詩中,作者除感嘆“東風”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對自己__________的意味。乙詞最后“可憐”一句,道盡了詞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答案】懷才不遇(對自己不被重用)的不平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主旨的理解?!炯住吭姡皷|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fā)而寫下的。將東風放在主要的地位,杜牧借史事以吐其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抑郁不平之氣?!疽摇窟@首詞抒發(fā)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xiàn)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可憐白發(fā)生”以沉痛的慨嘆,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xiàn)實,形成強烈的反差。
(2022·江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江山秋色圖①
胡行簡
連山縹緲樹槎牙②,江上西風雁影斜。
萬迭③秋光無限好,畫圍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詩為畫作《江山秋色圖》上的題詩。②槎(chá)牙:形容樹木錯雜不齊貌。③萬迭:萬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兩句通過山、樹、江、風、雁等意象,營造了秋的意境。
B.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江山秋色圖,與題目照應。
C.本詩寫景從視覺感受出發(fā),寫出了多種景物的形態(tài)。
D.本詩是一首題畫七絕,讀起來音韻和諧優(yōu)美。
【答案】B
【解析】B.本項“一幅生機勃勃的江山秋色圖”有誤,根據前兩句中的“樹槎牙”和“西風雁影”可知,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樹木枝葉稀疏,江山西風勁吹,北雁南歸的畫面,雖不可說蕭瑟凄涼,但也不能說“生機勃勃”。故選B。
8.結合本詩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喜愛畫作《江山秋色圖》的原因。
【答案】畫作展現(xiàn)出萬重秋天的美好,顯現(xiàn)出‘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佳境。圖中還畫了許多人物活動情景,使畫面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令觀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厭。
【解析】考查詩句賞析。三、四句大意為:一重重的秋光風景無限美好,畫中還有山野之人的活動,使畫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聯(lián)系前兩句中的“連山縹緲”可知,畫作展示了萬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風光以外,畫作中還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動情景,景與人相融相合,使畫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2022·四川·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②。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東⑤。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縣。②驄(cōng):毛色青白相間的馬。③虜障:類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肅。⑤太白東: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為送別之作,兩首詩的情感基調相同。
B.“行子對飛蓬”與“征蓬出漢塞”中的“蓬”都表達出漂泊無定之感。
C.頸聯(lián)既照應“萬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離魂莫惆悵”的殷切勸慰。
D.最后一句中“雄”字頗有表現(xiàn)力,讓人聯(lián)想到揮刀奮擊的戰(zhàn)斗場面。
【答案】B
【解析】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B.“行子對飛蓬”的意思是:作為行客面對著飛蓬。以“飛蓬”喻“行子”,表現(xiàn)的是“行子”的輕捷如飛、意氣昂揚的英姿。與“征蓬出漢塞”中的“蓬”所表達出“漂泊無定之感”的意義不相同。故選B。
10.請結合全詩,說說頷聯(lián)的“一杯”中飽含詩人的哪些“心事”。
【答案】參考示例:“一杯”中飽含了詩人離別時的不舍之情;對友人征途的關心與擔憂;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對友人建功立業(yè)的期望。
【解析】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寫作背景看,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秋天,當時高適正想到軍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這條道路,有說不出的羨慕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送別詩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不舍之情。頷聯(lián)“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寫友人將遠征“萬里”,是為求取“功名”,自當鼓勵和祝福;臨別之際,萬千“心事”,一言難盡,全寄托在“一杯”離別的酒中。這“一杯”送別酒中,既包含著對飽含對友人的惜別之情,也有對友人的“萬里”征途的擔心;既有對友人能實現(xiàn)理想的祝愿;更有對友人“功名”早立的期望。據此理解概括作答。
(2022·四川達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臺①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②試新茶③。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城北,蘇軾在密州做地方官時建。②新火:唐宋習俗,清明節(jié)前兩天起,禁火三日,節(jié)后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③新茶:指清明節(jié)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1.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甲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所呈現(xiàn)的優(yōu)美畫面。
【答案】示例:舉目四望,山林間到處是一片秋色,遠處的山野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畫面描述,要先把詩歌的語言轉換為一般的口語,把古詩換成現(xiàn)代白話文。然后再對其進行潤色和加工,用優(yōu)美的言辭將其敘述出來就可以了。語言一定要生動,不能僅僅是翻譯,要進行合理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意境。此題一定要把夕陽斜照、秋景蕭瑟的景象描繪出來。
示例: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暮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
12.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詩首聯(lián)“望”字點題,交代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點明詩人歸隱東皋后的徘徊無依的孤苦心境。
B.【乙】詞首句以比喻寫出了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tài),也點明了當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已暮而未盡。
C.【甲】詩寫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與近、靜與動,和諧自然:【乙】詞寫景色彩多樣,明暗相襯,濃淡相諧,畫面豐富。
D.【甲】詩作者借典故寄意,雖三仕三隱并未超然物外;【乙】詞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詩酒趁年華”的暫時超然達觀。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賞析。B. “以比喻寫出了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tài)”表述有誤,首句的意思是:登上超然臺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吹起柳絲千條細?!按何蠢稀边\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并沒有比喻,題干表述有誤。故選B。
(2022·四川瀘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居竹軒
元 倪瓚
翠竹如云江水春,結茅依竹住江濱。
階前迸筍從侵徑,雨后垂陰欲覆鄰。
映葉黃鸝還自語,傍人白鶴亦能馴。
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未覺貧。
13.請簡要賞析第二聯(lián)中“侵”“覆”兩字的妙處。
【答案】運用擬人的修辭,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竹林的繁茂和生機勃勃,傳達出作者對竹林的喜愛之情。
【解析】考查詞句賞析。第二聯(lián)大意為:臺階前的竹林迸發(fā)出竹筍,侵占了階前的小路。細雨過后,竹子垂下綠陰,想要覆蓋住鄰家?!扒帧薄案病边\用擬人的說法,把竹筍長到小徑上和綠陰覆蓋了鄰家說成是竹子有意識的行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竹林的繁茂。聯(lián)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現(xiàn)了作者對屋邊竹林的喜愛之情,傳達出作者恬靜淡雅的生活志趣。
14.詩歌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屋主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全詩營造一種清新淡雅,生趣盎然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和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問:考查賞析詩中氛圍。首聯(lián)點明自己結茅的地點,引出屋旁的竹林?!叭缭啤北憩F(xiàn)了竹林的繁茂。第二聯(lián)緊扣“階前”與“雨后”兩個細節(jié),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表現(xiàn)竹林的勃勃生機。第三聯(lián)轉而描寫動物,黃鸝自語,白鶴傍人。末段議論,直接點明了作者高潔的志趣。竹林茂密成陰,竹筍生機勃勃,黃鸝鳴叫可人,白鶴傍人而不飛,渲染了一派寧靜祥和,富有生趣的氛圍。第二問:考查賞析作者感情。尾聯(lián)“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未覺貧”點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悟?!办o者”指詩人自己,“忘聲色”是說完全忘記了凡塵俗世的喧嚷?!拔从X貧”直接表現(xiàn)了自己安貧樂道的人生情趣。故本詩表現(xiàn)了屋主人對繁華世俗的摒棄,對隱居生活的喜愛以及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2022·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菩薩蠻
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選自《全宋詞》)
15.詞中說“問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樣的地方?請根據詞意概括作答。
【答案】環(huán)境寧靜優(yōu)美、生活自由愜意的地方。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內容和作者心理的分析。本詞的下闋抒情含蓄委婉?!敖饺缬写?,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意思是: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兒等著我似的,這種感覺大概只有陶潛能理解吧。想要問我到底去何方,你隨之而來,自然就知道了。一方面借用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典故,表明自己對自由愜意的田園生活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問答收束全詞,通過“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向往到寧靜美好的山水田園中,享受自由安適的歸隱生活之意,意味無窮。
16.同是溪邊漁者,本詞中的“漁翁”與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垂釣者分別是怎樣的人?請簡要作答。
【答案】本詞中的“漁翁”是悠閑自得的人,李白詩中的垂釣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解析】本題考查比較閱讀和詩詞內容理解。本詞上闋,描述了漁翁的生活?!鞍霟煱胗晗獦蚺?,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意思是:煙雨迷蒙的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驚破他的好夢。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閑適、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綿長??梢姳驹~的“漁翁”是生活悠閑自得的隱居者。李白《行路難》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意思是:像姜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這兩句運用典故,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礓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因此,“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垂釣者,志不在魚,而在于政治追求,是想在國家大事方面有所作為的人。
(2022·四川德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觀書
(明)于謙①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廬③別有春。
[注]①于謙,明代詩人,生性剛直,博學多聞。②金鞍玉勒:飾金的馬鞍,飾玉的馬籠頭,此處泛指馬鞍和籠頭的貴美。③廬:書房。
17.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將書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了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
B.頸聯(lián)“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觀書有感》中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明堅持讀書的好處。
C.尾聯(lián)運用襯托的手法,以實襯虛,虛實結合,用詩人沉醉于書房的精神享受,來反襯尋常游客追求物質享受的膚淺。
D.本詩寫詩人親身體驗,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抒發(fā)其喜愛讀書之情,語言生動,說理形象,有較強感染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尾聯(lián)是用尋常游客追求物質享受的膚淺,反襯詩人沉醉于書房的精神享受,C錯誤,選C。
18.本詩運用了多種修辭,請選擇其中兩種,結合詩句賞析。
【答案】示例:“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边\用比喻修辭,書本好似感情真摯的老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本詩開篇,即以個人讀書的獨特體會,談出自己和書本的親密關系。
“活水隨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句,用典,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
【解析】本題考查詩句賞析。答題思路:選擇詩句,賞析其中兩種不同修辭。
示例:“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運用了夸張的修辭,“三千字”是夸張,眼前的書,一讀即是無數字,讀書之多之快,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中頓覺爽快,全無一點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
“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運用了襯托的修辭手法,以“金鞍玉勒尋芳客”為陪襯,寫出書齋之樂。“勒”為馬籠頭?!敖鸢坝窭铡闭呤歉毁F公子,再綴以“尋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這些人日以尋花問柳為能事,他們和作者是兩個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們自然不會相信書齋之中別有一個爛漫的春天。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
(2022·四川自貢·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朝饑示子聿①
陸游
水云深處小茅茨②,雷動空腸慣忍饑。
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
生逢昭代③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
八十到頭終強項④,欲將衣缽付吾兒。
【注】①子聿:陸游的兒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④強項:剛強,不肯低頭。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寫詩人的居住環(huán)境和食不果腹的窘況,“慣”字表明忍饑挨餓已成常態(tài)。
B.頷聯(lián)告誡兒子,讀書治學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擾,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C.頸聯(lián)感嘆生逢昭代,歲月虛度,詩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無顏見祖先。
D.這首詩是作者寫給兒子子聿的詩,全詩談治學,論詩歌,說希望,明白如話。
【答案】C
【解析】考查詩歌的理解和賞析。C.頸聯(lián)“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的意思是:“我”雖然生在政治清明的時代,虛度了幾十年,但死后見到先人還是有話可說的,“我”對得起他們。實際上就是詩人教育兒子要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據此可知選項“詩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無顏見祖先”說法有誤;故選C。
20.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告誡兒子要堅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棄,不為外界的人或事而動搖,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及做一個有骨氣有操守的人。
【解析】考查對詩人情感的把握。頷聯(lián)“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其意為,求學之心不被外物動搖,學習時不受外物干擾,才能學有所獲、學出大成。這是告訴兒子,“不為外界的人或事而動搖,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頸聯(lián)“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指作者生逢政治清明的時代,卻一生“虛過”,可慶幸的是,地下可以無愧面對雙親。說明詩人性格剛直,光明磊落,沒有做有損人格愧對父母的事,教示兒子也要如此,要做一個有骨氣有操守的人;“八十到頭終強項,欲將衣缽付吾兒”,說明作者已經活到了八十多歲,還性格剛直,不屈從于他人,不改變自己的意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但是,“我”老了,不能再報效祖國了?!拔摇笔窍氚选拔摇钡乃枷?,“我”的學問傳授給你??!據此概括詩人的情感。
(2022·湖南邵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1.詩的尾聯(lián)運用了______修辭,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擬人 對家鄉(xiāng)的留戀,依依不舍
【解析】本題考查詩句理解。(1)尾聯(lián)“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把“故鄉(xiāng)水”人格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2)“仍憐故鄉(xiāng)水”,借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22.對上述作品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押u韻。
B.首聯(lián)點明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去楚國游覽的時間和目的。
C.頷聯(lián)中的“入”字用得極為傳神,展現(xiàn)出江水奔騰而去的畫面,用流動的視角勾畫出一副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表現(xiàn)了詩人廣闊的胸襟。
D.頸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理解有誤。首聯(lián)“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意思是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點明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去楚國游覽的地點和目的,沒有點明“時間”。故選B。
(2022·陜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3.首聯(lián)“風煙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不好?!巴弊謴目臻g著眼,寫作者自長安遙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將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對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則距離較近,表達不出作者的這種情感。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此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帮L煙望五津”的意思是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lián)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wèi)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將遠赴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巴弊植粌H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表達了對朋友的深情厚意?!翱础眲t距離較近,表達不出作者的這種情感。
24.人們常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作為臨別贈言。畢業(yè)在即,請另外選用一兩句古詩詞,寫一段話,表達你對同學的祝愿。
【答案】[示例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我們分開之后,依然能彼此牽掛,友誼天長地久。
[示例二]希望你充滿信心,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示例三]“莫愁前路無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環(huán)境滿懷信心,抖擻精神,開啟新征程。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開放類試題,符合題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歷程里,努力奮進,攀登人生的頂峰。
(2022·湖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5.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點題,交代游蹤,從大處落筆,簡單勾畫出西湖早春的輪廓。
B.尾聯(lián)“行不足”,說明詩人余興未盡,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詩句句寫景,并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營造的意境相同。
D.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時節(jié)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無比喜悅的感情。
【答案】C
【解析】C.兩者意境并不相同。本詩句句寫景,營造了春回大地,萬物欣欣向榮,一派一機勃勃的意志?!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營造了山河破碎,人跡稀少,草木瘋長的荒蕪意境。故選C。
26.微視頻是時下流行的表現(xiàn)形式,小張同學想將這首詩中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意境用微視頻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請你幫他完成下面的腳本設計。
【答案】①啼鶯爭樹、泥燕剪風的春景 ②靜態(tài)
【解析】考查詩句賞析。①“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意為: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前一句描摹了黃鶯啼叫,爭相飛向向陽的樹木的情景,可概括為:啼鶯爭樹。后一句描摹了飛燕銜泥,在春風中飛舞的春景??筛爬椋耗嘌嗉麸L。②“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意為: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霸琥L爭暖樹,新燕啄春泥”是動態(tài)描寫;這兩句詩寫亂花、淺草,是屬于靜態(tài)描寫。
(2022·甘肅武威·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題目。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27.從“空山不見人”“深林人不知”“澗戶寂無人”三句中,你讀出了詩人王維的 心境。
【答案】孤獨落寞(淡泊閑適)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主旨的概括?!堵共瘛罚河撵o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結合關鍵詞“空山”“深林”“復照”可知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竹里館》: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獨坐”“人不知”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缎烈膲]》:枝條最頂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澗口一片寂靜杳無人跡,紛紛揚揚獨自開了又落。短短四句詩,“發(fā)紅萼”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寂無人”“開且落”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huán)境。故橫線上可填“孤獨落寞”或“淡泊閑適”。
28.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蹦阕钕矚g上面哪首詩中的“詩畫”之境?請簡要分析。
【答案】示例1:我最喜歡《鹿柴》。一二句寫空山傳語的空靈、靜謐之景;三四句由聲及色,描寫落日余暉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靜之美。
示例2:我最喜歡《竹里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詩人獨坐其間,既賞幽篁美景,復得琴嘯之樂,再有明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與“獨坐”“彈琴”“長嘯”的人構成物我一體的一幅畫面。
示例3:我最喜歡《辛夷塢》。前兩句寫春天到來,辛夷花綻開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兩句寫辛夷花點綴寂寞的澗戶,紛紛揚揚灑下片片落英。整首詩展現(xiàn)一幅花開花落的畫面。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畫面。詩中有畫,指王維詩境優(yōu)美,讀其詩如置身畫圖之中;畫中有詩,指畫的構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詩化,畫里富有詩趣。此題只需結合詩作,分析詩中體現(xiàn)的畫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歡《辛夷塢》。前兩句寫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后兩句又將辛夷花置于一個山深人寂的環(huán)境之中,仿佛得見花瓣如繽紛紅雨灑落深澗。詩歌的畫卷感十足。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9.頸聯(lián)中的“芳草萋萋”寫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點。
【答案】長勢繁茂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能力?!扒绱v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陛螺?,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這句是詩人對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設置了鋪墊。故“芳草萋萋”寫出了“芳草”長勢繁茂的特點。
30.詩歌前兩聯(lián)有實寫,有虛寫,請對此作簡要賞析。
【答案】一、二聯(lián)虛實結合,暗含對歲月悠悠,世事蒼茫,今昔變化巨大的感慨,抒發(fā)了作者寂寞之感。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詩歌前兩聯(lián)三次點到“黃鶴”,有實寫,有虛寫。第一次提到“黃鶴”,是起筆,沒有實寫,而是從傳說而起,是過去傳說中的黃鶴,是虛寫。第二次提到“黃鶴”,是緊接第一句并與之呼應,是實寫,是寫現(xiàn)實中眼前實際存在的黃鶴樓,由此第一、二句一實一虛相結合,加深了人去樓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第三次提到“黃鶴”,又是虛寫,實際上是首聯(lián)意思的進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復返”,是永遠不再回來的意象,這是一種徹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凍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載空悠悠”是實寫,但把這種感覺擴大到整個宇宙,引發(fā)人對歲月悠悠,世事蒼茫的無盡地遐思。故一、二聯(lián)虛實結合,暗含對歲月悠悠,世事蒼茫,今昔變化巨大的感慨,抒發(fā)了作者寂寞之感。
(2022·山東泰安·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3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八年風味徒思浙”,表達了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反映出她四處飄蕩的艱辛和對個人家庭穩(wěn)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表明作者素有的濟世情懷。“因人常熱”,主要指對封建專制的痛恨,對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誰識我”中的“俗子”,從語境來看當指詞人的丈夫;從廣義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當磨折”,是講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難重重,反映出作者對今后求索的艱險早有思想準備。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與分析。A.“八年風味徒思浙”的意思是: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這里主要表達的是詞人對貴婦人生活的厭惡和不屑,選項理解有誤。故選A。
32.下列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秋容如拭”,是寫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過一般明凈,但這明麗的秋景卻不能抹去詞人的國難心愁,樂景反增悲哀。
B.“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三字短句斬截有力,通過身與心的對比與反襯,寫出了詞人不是男兒勝似男兒的豪邁氣概。
C.“青衫濕”指因悲嘆無知音而落淚。此處為用典,語出白居易詩《琵琶行》?!八拿娓铓埥K破楚”也是一處用典。
D.本詞既有堅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幗英雄的俠肝義膽,蘊含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基調傷感低沉,語言剛健清新。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賞析。D.由“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等句子可知,本詞善于運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格調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以及宏大的抱負、志向表達得淋漓盡致,故基調高昂,并非“傷感低沉”。故選D。
(2022·江蘇揚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長相思·雨①
[宋]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②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注]①長相思,詞牌名。②道,知。
33.運用想象,描繪“窗外芭蕉窗里燈”的畫面。
【答案】詩人客居異鄉(xiāng),在雨夜,獨坐室內,點一盞孤燈,隔窗聽雨打芭蕉的聲音,孤燈照著離人難入夢。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描繪畫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話描述某句詩中的畫面,一定要在正確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與聯(lián)想,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畫面即可。句意是: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燈。據此,展開合理的想象描寫詩人雨夜孤燈相伴,獨坐室內聽窗外雨打芭蕉的景象,來作答。
34.賞析“一聲聲,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的妙處。
【答案】“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人夜深難寐。
“愁人”怪雨無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臺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人一夜未睡。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妙處。詩句中“一聲聲,一更更”是間接寫雨的,“一聲聲”寫雨之稠密,“一更更”寫雨不斷絕,襯托詩人的夜深難寐?!安坏莱钊瞬幌猜?,空階滴到明”,意思是:雨聲啊,不懂得離人不愛聽,敲打著空階一直到天明!從中看出詩人一夜未睡?!翱铡?,一是表明夜晚雨密,臺階無人;二是突出了聽者寂寞悲苦凄涼之感?!耙宦暵?,一更更”的雨聲,凄凄涼涼,仿佛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
(2022·湖南懷化·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詩】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龍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②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貶逐的官員,這里指明卿。
35.乙詩“秋色遙看入楚迷”一句中哪個字最有意蘊?請簡析。
【答案】該句中的“迷”字用的好?!懊浴币鉃楸嬲J不清?!懊浴睂懗隽说胤降倪b遠,遠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這里表現(xiàn)出對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貶到那么遙遠的地方去。
【解析】本題考查字詞賞析。首先“秋色遙看入楚迷”大意為“秋天的景色進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顯和清晰了”。在這里其實是想說路途的遙遠,讓詩人無法目送朋友這么遠。所以表達出的是詩人對于朋友的不舍和關心。
36.甲、乙兩詩的后兩句在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修辭:運用了擬人修辭。甲詩把月亮當作人去寫;乙詩把白云當作人去寫。
情感:甲詩將月亮當作人,月亮送朋友離開,其實是表述了詩人對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詩把白云當作人,寫白云送朋友,同樣表達了對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比較。甲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大意為“我將自己的憂愁和擔憂之情寄托給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邊”,由此我們知道這是將月亮當作人去寫的,表達出詩人對于朋友的思念和擔憂之情;同樣乙詩“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為“誰會可憐被驅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這一句也是把白云當作人,會護送朋友去江西,這也是表達了詩人對于朋友的不舍和擔憂。
(2022·四川宜賓·統(tǒng)考中考真題)讀下面的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乙】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7.下列對兩首宋詩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緊扣“登”字,詳細講述登山經過:乙詩緊扣“題”字,簡略描寫登山所見。
B.兩詩內容均與“山”有關,甲詩重在突出山高聳之勢,乙詩重在表現(xiàn)山變化之形。
C.兩詩所寫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蘊含著“境界高低則見識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D.兩詩感情基調略有差異,甲詩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詩于清醒中寄寓孤獨之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內容的理解。D.甲詩《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兩句的意思是: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因為人已站在最高層的地方,表達的是作者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因此D項“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表述不正確;故選D。
38.下列對兩首宋詩藝術手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側重寫景抒情,乙詩側重詠物寓理。
B.甲詩側重詠物寓理,乙詩側重寫景抒情。
C.甲乙兩詩都側重寫景抒情。
D.甲乙兩詩都側重詠物寓理。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的藝術手法的辨析。甲詩《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描繪了古塔之高,寫出了自己的立足點之高,巧妙地虛寫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安晃犯≡普谕?,自緣身在最高層”是本詩的點睛之筆,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應該有放眼大局、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因此本詩側重詠物寓理;乙詩《題西林壁》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體現(xiàn)的是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環(huán)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tài)。詩人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因此本詩也是側重詠物寓理;故選D。
(2022·湖北咸寧·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乙】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注釋】①吳公臺: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原為南朝宋將沈慶之所筑,后陳將吳明徹重修。②搖落:零落,凋殘,這里指古臺已傾廢。③靜:寺院中敲擊以召集眾僧的鳴器,這里指寺中報時拜神的一種器具。
39.選出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 )
A.甲詞以“問”貫穿始終,一問“神州”,二問“興亡”,三問“敵手”,三問三答,簡潔有力,結構嚴謹。
B.甲詞中“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寫孫權年輕氣盛,統(tǒng)帥千軍,割據一方,暗含詞人對他窮兵黷武,以致戰(zhàn)亂不休的批評之意。
C.乙詩頷聯(lián)描寫登臺所望之景,上句寫近景,下句寫遠景——臺上的寺廟已經荒涼,人蹤稀少;隔水遠眺山巒,皆在云罩霧繞之中,顯得格外幽深。
D.乙詩頸聯(lián)中的“依”字有“靠著、傍著”之意,仿佛夕陽對舊壘戀戀不舍,賦予夕陽人格化的形象,為尾聯(lián)情感的抒發(fā)營造氛圍,極有韻味。
【答案】B
【解析】B.“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一句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并無“對他窮兵黷武,以致戰(zhàn)亂不休的批評之意”。故選B。
40.甲詞“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中的疊詞音韻和諧,意蘊深厚,請賞析“悠悠”一詞。
【答案】“悠悠”既指時間的漫長久遠,也指詞人思緒的無窮??畤@歷史興亡之事遠逝難追,充滿悲愴之情。
【解析】考查賞析詞語。對于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文的主旨和具體的詩句分析作答。這類試題涉及到古詩的“煉字”技巧。采用答題格式是:先解釋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詩句分析表達的內容,最后寫其表達效果。結合詩文上下句可知,“悠悠”采用了一語雙關的修辭,既指“不盡長江滾滾流”的長江流水,更指“千古興亡多少事”的悠悠往事。聯(lián)系“不盡”與“千古”可知,“悠悠”交代了時間的漫長久遠,“多少事”點明了詩人的思緒無窮。那些埋沒于歷史風塵之中興亡之事已經遠不見,只余下這悠悠的長江水奔流向前,令人慨嘆悲愴。
41.甲乙兩首詩詞都是懷古之作,請分別說說它們所抒發(fā)的情感。
【答案】甲詞: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乙詩: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吊古傷今,感慨物是人非,世事無常。借前朝覆滅往事,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對國家正遭受戰(zhàn)亂的感傷。
【解析】考查賞析感情。甲詞:作者用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安軇?。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借用典故,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吧赢斎鐚O仲謀”,作者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fā)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乙詩:“古臺搖落后”,由臺上落葉起興,觸景生情;“秋入望鄉(xiāng)心”中“望鄉(xiāng)心”即鄉(xiāng)思,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頜聯(lián)寫登臺所望之景,“野寺人來少”寫近景,寺院地處荒山僻嶺,故而人跡罕至;著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詩人處江湖之遠、仕途失遇的苦悶;著一“少”字也暗示了詩人漂泊他鄉(xiāng)的孤獨。頸聯(lián)繼續(xù)寫景,“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由遠而近,寫出了古臺四周蒼茫的暮色,用筆細致。這兩句表面上是發(fā)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處還是脫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聯(lián)議論抒情,“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因眼前之斷壁殘垣的蕭索敗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華與戰(zhàn)亂等等,作者眼見世事無常,只覺滿腹的惆悵?!般皭潯笔潜驹姷年P鍵,點出了生旨。表面是為歷史興衰無常而惆悵,實則表達了對人生坎坷多難的傷感,對眼下國家遭受戰(zhàn)亂的憂心和痛苦。
(2022·湖北隨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憶邢惇夫①
(宋)黃庭堅②
詩到隨州更老成,江山為助筆縱橫。
眼看白璧埋黃壤,何況人間父子情。
【注釋】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實,字惇夫,河南陽武人。曾隨父居隨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贊其“幼有俊才,名聲籍甚,一時前輩皆愛之”。②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與邢居實為忘年之交。
42.下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首句是寫邢惇夫在隨州生活時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更為成熟。
B.第二句寫隨州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創(chuàng)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黃壤”暗指邢惇夫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們要珍愛生命,珍惜友情、親情。
【答案】D
【解析】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D.第四句意思是:更何況我們像父子一樣的情誼,結合“眼看白璧埋黃壤”所指的“邢惇夫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表達了作者對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故選D。
43.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示例:詩歌表達了詩人對邢惇夫的懷念,對邢惇夫才華的贊美(對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對人生易逝的慨嘆;對隨州的贊美)。
【解析】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霸姷诫S州更老成,江山為助筆縱橫”意思是:到了隨州之后作的詩更加老成了,相隔萬里的江山讓我思緒泛濫,持筆縱橫。表達詩人對邢惇夫才華的贊美之情;“眼看白璧埋黃壤”意思是:眼看就要埋入黃土之中了。表達詩人對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和對人生易逝的慨嘆之情;“何況人間父子情”意思是:想起這人間的父子之情,無法侍奉父親左右,更加覺得悲涼。表達詩人對邢惇夫的惋惜、悲嘆和懷念之情。據此概括作答。
詩句
畫面內容
表現(xiàn)狀態(tài)
預期表現(xiàn)效果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早鶯新燕
動態(tài)
①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淺草
②
花草欣欣向榮的趨勢
考點十二 古詩詞曲閱讀——真題演練03
(2022·貴州六盤水·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請從修辭角度,賞析三、四兩句中“嫌”“故”兩字的妙處。
2.本詩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請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2022·河南駐馬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乙】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3.甲詩作者為_____代詩人_____。乙詞作者為_____代著名詞人_____。
4.下列對詩詞中畫線句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熱鬧的練兵場上),的盧戰(zhàn)馬飛一樣地奔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B.(熱鬧的練兵場上),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飛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C.(兩軍對壘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飛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D.(兩軍對壘的戰(zhàn)場上),的盧戰(zhàn)馬飛一樣地奔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5.下面對古詩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是作者經過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時,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作。
B.甲詩后兩句強調周瑜在特定自然條件下偶然取勝,含蓄表明機遇垂青的重要。
C.乙詞在夢境中回憶軍營餐肉、演奏軍樂、沙場點兵等三個昔日軍旅生活片段。
D.乙詞虛實結合,上片描寫,下片抒情,符合詞作常規(guī)寫法,是詞作中的經典。
6.甲乙兩首古詩詞中都有一個英雄的身影。甲詩中,作者除感嘆“東風”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對自己__________的意味。乙詞最后“可憐”一句,道盡了詞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2022·江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江山秋色圖①
胡行簡
連山縹緲樹槎牙②,江上西風雁影斜。
萬迭③秋光無限好,畫圍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詩為畫作《江山秋色圖》上的題詩。②槎(chá)牙:形容樹木錯雜不齊貌。③萬迭:萬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兩句通過山、樹、江、風、雁等意象,營造了秋的意境。
B.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江山秋色圖,與題目照應。
C.本詩寫景從視覺感受出發(fā),寫出了多種景物的形態(tài)。
D.本詩是一首題畫七絕,讀起來音韻和諧優(yōu)美。
8.結合本詩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喜愛畫作《江山秋色圖》的原因。
(2022·四川·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②。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東⑤。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縣。②驄(cōng):毛色青白相間的馬。③虜障:類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肅。⑤太白東: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為送別之作,兩首詩的情感基調相同。
B.“行子對飛蓬”與“征蓬出漢塞”中的“蓬”都表達出漂泊無定之感。
C.頸聯(lián)既照應“萬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離魂莫惆悵”的殷切勸慰。
D.最后一句中“雄”字頗有表現(xiàn)力,讓人聯(lián)想到揮刀奮擊的戰(zhàn)斗場面。
10.請結合全詩,說說頷聯(lián)的“一杯”中飽含詩人的哪些“心事”。
(2022·四川達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臺①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②試新茶③。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城北,蘇軾在密州做地方官時建。②新火:唐宋習俗,清明節(jié)前兩天起,禁火三日,節(jié)后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③新茶:指清明節(jié)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1.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甲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所呈現(xiàn)的優(yōu)美畫面。
12.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詩首聯(lián)“望”字點題,交代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點明詩人歸隱東皋后的徘徊無依的孤苦心境。
B.【乙】詞首句以比喻寫出了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tài),也點明了當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已暮而未盡。
C.【甲】詩寫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與近、靜與動,和諧自然:【乙】詞寫景色彩多樣,明暗相襯,濃淡相諧,畫面豐富。
D.【甲】詩作者借典故寄意,雖三仕三隱并未超然物外;【乙】詞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詩酒趁年華”的暫時超然達觀。
(2022·四川瀘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居竹軒
元 倪瓚
翠竹如云江水春,結茅依竹住江濱。
階前迸筍從侵徑,雨后垂陰欲覆鄰。
映葉黃鸝還自語,傍人白鶴亦能馴。
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未覺貧。
13.請簡要賞析第二聯(lián)中“侵”“覆”兩字的妙處。
14.詩歌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屋主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022·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菩薩蠻
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選自《全宋詞》)
15.詞中說“問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樣的地方?請根據詞意概括作答。
16.同是溪邊漁者,本詞中的“漁翁”與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垂釣者分別是怎樣的人?請簡要作答。
(2022·四川德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觀書
(明)于謙①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廬③別有春。
[注]①于謙,明代詩人,生性剛直,博學多聞。②金鞍玉勒:飾金的馬鞍,飾玉的馬籠頭,此處泛指馬鞍和籠頭的貴美。③廬:書房。
17.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將書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了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
B.頸聯(lián)“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觀書有感》中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明堅持讀書的好處。
C.尾聯(lián)運用襯托的手法,以實襯虛,虛實結合,用詩人沉醉于書房的精神享受,來反襯尋常游客追求物質享受的膚淺。
D.本詩寫詩人親身體驗,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抒發(fā)其喜愛讀書之情,語言生動,說理形象,有較強感染力。
18.本詩運用了多種修辭,請選擇其中兩種,結合詩句賞析。
(2022·四川自貢·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朝饑示子聿①
陸游
水云深處小茅茨②,雷動空腸慣忍饑。
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
生逢昭代③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
八十到頭終強項④,欲將衣缽付吾兒。
【注】①子聿:陸游的兒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④強項:剛強,不肯低頭。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寫詩人的居住環(huán)境和食不果腹的窘況,“慣”字表明忍饑挨餓已成常態(tài)。
B.頷聯(lián)告誡兒子,讀書治學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擾,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C.頸聯(lián)感嘆生逢昭代,歲月虛度,詩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無顏見祖先。
D.這首詩是作者寫給兒子子聿的詩,全詩談治學,論詩歌,說希望,明白如話。
20.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2022·湖南邵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1.詩的尾聯(lián)運用了______修辭,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2.對上述作品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押u韻。
B.首聯(lián)點明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去楚國游覽的時間和目的。
C.頷聯(lián)中的“入”字用得極為傳神,展現(xiàn)出江水奔騰而去的畫面,用流動的視角勾畫出一副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表現(xiàn)了詩人廣闊的胸襟。
D.頸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
(2022·陜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3.首聯(lián)“風煙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看法。
24.人們常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作為臨別贈言。畢業(yè)在即,請另外選用一兩句古詩詞,寫一段話,表達你對同學的祝愿。
(2022·湖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5.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點題,交代游蹤,從大處落筆,簡單勾畫出西湖早春的輪廓。
B.尾聯(lián)“行不足”,說明詩人余興未盡,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詩句句寫景,并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營造的意境相同。
D.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時節(jié)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無比喜悅的感情。
26.微視頻是時下流行的表現(xiàn)形式,小張同學想將這首詩中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意境用微視頻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請你幫他完成下面的腳本設計。
(2022·甘肅武威·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題目。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27.從“空山不見人”“深林人不知”“澗戶寂無人”三句中,你讀出了詩人王維的 心境。
28.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你最喜歡上面哪首詩中的“詩畫”之境?請簡要分析。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9.頸聯(lián)中的“芳草萋萋”寫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點。
30.詩歌前兩聯(lián)有實寫,有虛寫,請對此作簡要賞析。
(2022·山東泰安·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3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八年風味徒思浙”,表達了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反映出她四處飄蕩的艱辛和對個人家庭穩(wěn)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表明作者素有的濟世情懷。“因人常熱”,主要指對封建專制的痛恨,對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誰識我”中的“俗子”,從語境來看當指詞人的丈夫;從廣義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當磨折”,是講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難重重,反映出作者對今后求索的艱險早有思想準備。
32.下列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秋容如拭”,是寫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過一般明凈,但這明麗的秋景卻不能抹去詞人的國難心愁,樂景反增悲哀。
B.“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三字短句斬截有力,通過身與心的對比與反襯,寫出了詞人不是男兒勝似男兒的豪邁氣概。
C.“青衫濕”指因悲嘆無知音而落淚。此處為用典,語出白居易詩《琵琶行》。“四面歌殘終破楚”也是一處用典。
D.本詞既有堅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幗英雄的俠肝義膽,蘊含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傷感低沉,語言剛健清新。
(2022·江蘇揚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長相思·雨①
[宋]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②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注]①長相思,詞牌名。②道,知。
33.運用想象,描繪“窗外芭蕉窗里燈”的畫面。
34.賞析“一聲聲,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的妙處。
(2022·湖南懷化·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詩】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龍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②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貶逐的官員,這里指明卿。
35.乙詩“秋色遙看入楚迷”一句中哪個字最有意蘊?請簡析。
36.甲、乙兩詩的后兩句在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2022·四川宜賓·統(tǒng)考中考真題)讀下面的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乙】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7.下列對兩首宋詩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緊扣“登”字,詳細講述登山經過:乙詩緊扣“題”字,簡略描寫登山所見。
B.兩詩內容均與“山”有關,甲詩重在突出山高聳之勢,乙詩重在表現(xiàn)山變化之形。
C.兩詩所寫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蘊含著“境界高低則見識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D.兩詩感情基調略有差異,甲詩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詩于清醒中寄寓孤獨之憂。
38.下列對兩首宋詩藝術手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側重寫景抒情,乙詩側重詠物寓理。
B.甲詩側重詠物寓理,乙詩側重寫景抒情。
C.甲乙兩詩都側重寫景抒情。
D.甲乙兩詩都側重詠物寓理。
(2022·湖北咸寧·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乙】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注釋】①吳公臺: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原為南朝宋將沈慶之所筑,后陳將吳明徹重修。②搖落:零落,凋殘,這里指古臺已傾廢。③靜:寺院中敲擊以召集眾僧的鳴器,這里指寺中報時拜神的一種器具。
39.選出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 )
A.甲詞以“問”貫穿始終,一問“神州”,二問“興亡”,三問“敵手”,三問三答,簡潔有力,結構嚴謹。
B.甲詞中“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寫孫權年輕氣盛,統(tǒng)帥千軍,割據一方,暗含詞人對他窮兵黷武,以致戰(zhàn)亂不休的批評之意。
C.乙詩頷聯(lián)描寫登臺所望之景,上句寫近景,下句寫遠景——臺上的寺廟已經荒涼,人蹤稀少;隔水遠眺山巒,皆在云罩霧繞之中,顯得格外幽深。
D.乙詩頸聯(lián)中的“依”字有“靠著、傍著”之意,仿佛夕陽對舊壘戀戀不舍,賦予夕陽人格化的形象,為尾聯(lián)情感的抒發(fā)營造氛圍,極有韻味。
40.甲詞“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中的疊詞音韻和諧,意蘊深厚,請賞析“悠悠”一詞。
41.甲乙兩首詩詞都是懷古之作,請分別說說它們所抒發(fā)的情感。
(2022·湖北隨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憶邢惇夫①
(宋)黃庭堅②
詩到隨州更老成,江山為助筆縱橫。
眼看白璧埋黃壤,何況人間父子情。
【注釋】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實,字惇夫,河南陽武人。曾隨父居隨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贊其“幼有俊才,名聲籍甚,一時前輩皆愛之”。②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與邢居實為忘年之交。
42.下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首句是寫邢惇夫在隨州生活時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更為成熟。
B.第二句寫隨州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創(chuàng)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黃壤”暗指邢惇夫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們要珍愛生命,珍惜友情、親情。
43.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句
畫面內容
表現(xiàn)狀態(tài)
預期表現(xiàn)效果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早鶯新燕
動態(tài)
①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淺草
②
花草欣欣向榮的趨勢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習考點十六說明文閱讀——真題演練(原卷版+解析),共4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習考點十六說明文閱讀——模擬提升(原卷版+解析),共3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考點十二 詩歌閱讀(好題沖關·真題演練)-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文件包含考點十二詩歌閱讀好題沖關·真題演練原卷版docx、考點十二詩歌閱讀好題沖關·真題演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