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guī)律。
【核心素養(yǎng)】
綜合思維:結合真實、復雜的地域分異現象,能夠判斷地域分異規(guī)律,并分析出其形成的原因。
區(qū)域認知:能夠運用空間分析方法,解釋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并能夠分析特定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與環(huán)境演變過程。
人地協調觀:結合真實、復雜的地域分異現象,能夠評析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作用,提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路徑。
地理實踐力: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環(huán)境調查,描述家鄉(xiāng)存在的土地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對解決本區(qū)域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提出建議。
二、必備知識當堂清
考點1. 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考點2. 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考點3. 垂直分異規(guī)律
考點4.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1)形成原因:在地方地形、地方氣候、較大范圍地面組成物質等差異的影響;
(2)主導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和水分;
(3)分布規(guī)律:沿一定地勢剖面發(fā)生變化,表現出有序性和重復性;
(4)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的有序性: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響下,自然環(huán)境各組成要素及其組合沿著一定梯度有規(guī)律地更迭。
(5)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的重復性:重復性則表現為有相同發(fā)育歷史的自然單元,在相鄰的小區(qū)域內重復出現。
考點5. 世界氣候類型與陸地自然帶
考點6. 世界主要自然帶的分布
1、森林自然帶:一般分布于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自赤道到兩極可劃分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和寒帶苔原帶等。
2、草原自然帶:一般分布于半濕潤和半干旱的內陸地區(qū),隨緯度增加和熱量條件的差異,可分為熱帶草原自然帶和溫帶草原自然帶。
3、荒漠自然帶: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區(qū),因緯度和熱量條件不同,可分為熱帶荒漠自然帶和溫帶荒漠自然帶。
考點7. 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
認識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掌握地域分異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地方分異狀況,因地制宜部署農業(yè)生產,明確土地利用方式,確定農作物種植種類,確保農業(yè)生產順利進行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循環(huán),避免土地退化和環(huán)境惡化。
關鍵能力看拓展
拓展1. 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的比較
拓展2. 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分析思路
拓展3. 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分析思路
拓展4. 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分析思路
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分析方法:
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
3.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海拔的因素
(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低,海拔高;緯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體,陽坡高,陰坡低;迎風坡低,背風坡高。
4.自然帶垂直分布特點:地表景觀隨高度變化發(fā)生有規(guī)律地更替,水熱狀況差異是基礎,如下圖所示:
①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的變化規(guī)律類似于由赤道到兩極的變化規(guī)律,即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②山麓的自然帶基本上與當地水平自然帶一致。
③山地自然帶譜的發(fā)育程度往往與該山地所在緯度和海拔高度有關,通常是緯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帶譜越豐富。
④同一自然帶,陽坡高于陰坡;隨緯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⑤山地陽坡自然帶數目一般多于陰坡自然帶數目。
垂直帶譜的判讀:
①通過帶譜的基帶名稱確定所在的溫度帶
所謂基帶,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帶,因位于垂直自然帶的最底層而得名,如果最底層自然帶是常綠闊葉林帶,說明該山地位于亞熱帶地區(qū)。
②通過帶譜的數量判斷緯度的高低
通常,帶譜數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緯度位置越低,反之則越高。因此,緯度低的高大山嶺,自然帶數量要多于緯度高的山嶺。若是赤道地區(qū)的高大山嶺,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發(fā)生的變化規(guī)律類似于緯度地帶分異的變化規(guī)律。
③利用自然帶判斷南北半球
通過自然帶的數量,判斷陽坡和陰坡,進而判斷南北半球。北半球(中緯度)的山體,因正午太陽在南邊,則南坡獲得的光熱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帶的數目多于北坡,或基帶自然帶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則反之。
④根據雪線的高低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
雪線高的為背風坡,雪線低的為迎風坡。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線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線高。
⑤根據不同山坡自然帶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斷山坡坡向
a.東西走向的山——自然帶海拔分布高的為陽坡,自然帶海拔分布低的為陰坡。(如喜馬拉雅山)
b.南北走向的山(溫帶地區(qū))——自然帶海拔分布高的為背風坡,自然帶海拔分布低的為迎風坡(如太行山:迎風坡降水多,但氣溫稍低,在背風坡相同的海拔處,其降水量比迎風坡少,但氣溫偏高。因此背風坡同迎風坡降水量和氣溫大體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風坡,故背風坡的自然帶分布海拔要比迎風坡的高)。如上圖所示。
6.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典例:
7.影響雪線分布高度的因素:
影響山地林線的因素:
拓展5.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1.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的特點:
缺失:受海陸分布的影響,某些地區(qū)缺失某種陸地自然帶,如南半球大陸上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和苔原帶。
改變:受地形因素的影響,某些陸地自然帶的分布發(fā)生了變化。例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風的影響,形成了熱帶雨林帶,而西部卻是熱帶草原帶。
約束:自然帶的分布范圍受到約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qū)的自然帶分布范圍很窄,呈條狀,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作用。
塊狀:位于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中的綠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例如,我國新疆的天山和昆侖山山麓的綠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沖積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的主要表現:
拓展6. 非地帶性分布現象及成因分析
1、熱帶雨林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1)分布區(qū):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中美地峽東部及西印度群島北部、非洲西部15°N附近。
(2)成因:緯度低,地處熱帶;東南信風或東北信風從海上帶來暖濕氣流;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逆流(幾內亞灣暖流)對沿岸的增溫增濕作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馬達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亞東北部東澳大利亞暖流、巴西東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峽東部的赤道暖流及圭亞那暖流)。
(3)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風,從海上帶來暖濕氣流,從而形成豐富的降水;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逆流(幾內亞灣暖流)對沿岸的增溫增濕作用。(尤卡坦半島、古巴島為熱帶草原帶而不是雨林帶?地形平坦,不能產生地形雨)
2、熱帶草原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分布區(qū):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中東部、馬達加斯加島西部、墨西哥高原、澳大利亞北部、大分水嶺西側及南部等.
(1)東非高原:東非高原海拔較高,使氣溫較低、上升氣流不旺盛,降水較少。
(2)南非高原中東部:濕季是由于夏季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越過暖流上空帶來大量水汽,多霧、空氣濕度大。干季是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影響該地區(qū),氣流下沉,降水稀少。(海拔較高,蒸發(fā)減弱。沒有形成沙漠氣候)
(3)馬達加斯加島西部:該地雖受暖流影響,但因其在山脈的背風坡且干季受副高控制而降水少,因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4)墨西哥高原:(依緯度,該地應為熱帶沙漠氣候),由于墨西哥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蒸發(fā)弱,水分條件相對較好,因而成為熱帶草原氣候。
(5)澳大利亞
①澳大利亞北部:濕季是由于雨季(夏季)西北季風帶來大量水汽;(但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小,夏季風勢力較弱,降水有限,故沒有形成熱帶季雨林帶);干季是因為來自陸地的東南信風影響該地區(qū),降水少。
②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濕季是由于夏季來自海洋的西北季風帶來大量水汽;干季是因為位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一側(雨影效應區(qū)),降水少。
③澳大利亞南部:(與地中海氣候成因類似,只是降水偏少,為半干旱地區(qū))
濕季:由于冬季受到來自海洋的西北風(西風帶)影響,降水多;
干季:因為夏季此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6)印度德干高原、中南半島內部為熱帶季風氣候,而自然地為熱帶草原帶。
原因:山脈的阻擋,降水減少
3、熱帶沙漠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1)熱帶荒漠帶分布至西海岸,且向低緯度延伸: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降溫減濕。
(2)南美洲西海岸呈狹長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①是由于秘魯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
②受東南信風的影響,位于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
③安第斯山脈阻擋了沙漠氣候向東部內陸延伸,所以呈南北狹長分布。
(3)非洲大陸東岸索馬里半島的沙漠的形成:
①冬季:由于東北信風從緯度較高吹向緯度較低(來自阿拉伯半島),較干燥;海岸地形起伏小,不易登陸抬升致雨,降水較少;。
②夏季:盛行的西南風(離岸風),風向與海岸平行或離岸,水汽較少,干燥少雨。且位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背風坡,氣流下沉,絕熱增溫,蒸發(fā)旺盛?!?br>③夏季索馬里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
(4)塔爾沙漠(印度河下游)。
①夏季:氣壓上高下低,對流作用受阻,不易致雨;其西部處印度低壓的西側,盛行西北風(氣流多來自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區(qū),較干燥);西南季風影響微弱,又受伊朗高原山脈的阻擋,水汽難以深入;
②冬季: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北季風的影響,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③古代植被的破壞,使該地產生了浮塵作用,白天上空塵埃吸收太陽輻射增溫,形成逆溫層,使近地面空氣不易上升;夜晚塵埃頂部空氣散熱冷卻下沉,難以成云致雨?!?br>④該地地勢低平,難以形成地形雨?!?br>4、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1)北美洲西北部、南美洲西南部范圍狹小且南北延伸:.
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作用,把西風和暖流的影響僅限制在沿海一帶。
②北美洲西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響.
(2)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新西蘭南北二島(大陸東部)。
受到西風的影響,終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面上吹來(西部無陸地阻擋)。
(3)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最大的原因。
①歐洲西部位于中緯度(北緯40°~60°)大陸西岸的地區(qū),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濕潤西風。。
②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經,增溫增濕,使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北擴展。。
③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山脈多呈東西走向,使西風可向東深入內陸。
④海岸線曲折,海洋水汽可以深入內陸,使海洋性氣候向東擴展。。
5、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1)巴塔哥尼亞沙漠的形成:.
①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的阻擋,西風難以入內,形成了干燥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東岸西風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br>(2)北美大陸東岸該類型氣候一直延伸到沿海的原因。
①北美大陸西部高山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
②東岸拉布拉多寒流對沿岸起到降溫減濕作用。
(3)北美洲、歐洲西部高緯度地區(qū)為什么不是極地氣候?。
由于分別受阿拉斯加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對沿岸的增溫作用。
(4)亞歐大陸北部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在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緯度位置偏低?.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東岸受千島寒流的影響。
(5)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南半球缺失。南半球同緯度地區(qū)為海洋.
拓展7. 陸地自然帶分布與氣候類型分布的對應關系
(1)氣候類型與自然帶名稱基本一致的是熱帶雨林氣候與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草原帶。
(2)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荒漠帶的對應中,氣候類型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帶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氣候對應的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的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4)相同的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不盡相同,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應的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5)相同的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不唯一,溫帶大陸性氣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對應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種類型(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為森林,200~400 mm為草原,在200 mm以下為荒漠)。
高考真題回頭看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北美洲局部地區(qū)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自然帶分別是( )
A.溫帶荒漠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B.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溫帶草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圖中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了( )
A.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B.垂直分異規(guī)律C.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D.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洞庭湖區(qū)水域與陸地交錯,從陸地到水底分布著森林、灌叢、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類型。完成下面小題。
3.洞庭湖區(qū)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 )
A.垂直分異規(guī)律B.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C.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D.經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4.影響洞庭湖區(qū)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熱量④土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美國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5.圖中序號所在區(qū)域自然帶相同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甲農業(yè)帶中的大牧場放牧業(yè)( )
A.投入勞動力較多B.專業(yè)化程度低
C.產品商品率較低D.以牧牛業(yè)為主
(2019年4月浙江·高考真題)“理想大陸”是不考慮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擾的假想大陸。圖1為“理想大陸”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圖2為非洲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7.北回歸線沿線自然帶的分布,圖2與圖1明顯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距海遠近B.沿岸洋流C.海陸分布D.海拔高度
8.圖2中甲自然帶為圖1中( )
A.①B.②C.③D.④
典型例題隨堂練
歸一代植被指數能反映植被覆蓋度及其生長活力,當指數值較高時,表示植被此時很健康。天山東部山脈的北坡2200——2700米處分布一定數量的森林,研究發(fā)現,該地區(qū)森林上限樹木年輪寬度與降水相關性不大,而與前一年10月的溫度和當年夏季溫度呈顯著正相關,而該地區(qū)森林下限樹木年輪寬度與氣溫的關系多呈負相關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天山東部北坡森林的主要生長季節(jié)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影響天山東部森林上限海拔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土壤C.熱量D.降水
3.天山東部森林下限地區(qū)森林夏季生長緩慢,其原因主要是( )
A.山間風力大B.太陽輻射強C.對流天氣多D.土壤水分少
滇西北的大理蒼山位于洱海西側,是研究山地植被垂直地帶性的典型山體。研究發(fā)現,西坡低海拔地區(qū)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現倒置的垂直地帶性現象。下圖示意大理蒼山東西坡植被垂直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推測東坡耕作區(qū)原生植被是( )
A.常綠闊葉林B.常綠硬葉林
C.落葉闊葉林D.干熱河谷灌叢
5.西坡低海拔地區(qū)出現倒置垂直地帶性現象,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焚風效應B.海拔較低,氣溫高
C.谷底河畔,風力強D.深居內陸,水汽少
勘察加半島受地形、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影響,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顯著。下圖為勘察加半島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勘察加半島( )
A.東部地形坡度小于西部B.北部地帶性植被是苔原
C.河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小D.位于太平洋和美洲板塊交界處
7.有關勘察加半島東西兩側氣候差異及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東側降水多——地形抬升B.西側降水多——盛行西風
C.東側降水多——暖流流經D.西側降水多——暖流流經
8.分析勘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的原因是( )
①緯度高,植物生長緩慢②火山活動頻繁③冬季寒冷漫長④適宜的生存空間較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菇為天然草場上生長的野生植物,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含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黃菇只有在特定的氣候和海拔條件下在高原地區(qū)生長,難以人工種植。這種菌類適宜生長在海拔3000-3600米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在濕潤寒冷地區(qū)更能茁壯成長。
材料二:青海省祁連縣是黃蘑菇的著名產區(qū),其產地遍布祁連縣全境,均為野生,采集的地方多選擇祁連山草原,所產黃蘑菇個大、肉厚、水分少、質地細密,肥碩鮮嫩、氣味純正被譽為“草原仙菇”。一般分夏、秋兩季采摘,采摘后洗凈,用線繩串成項鏈狀,自然光照曬干后儲存,食用時冷水泡發(fā)。
材料三:下圖為祁連縣地理位置示意圖。
(1)比較祁連山脈兩側自然帶譜的復雜程度大小,說明其主要原因。
(2)指出青海省祁連縣的黃蘑菇品質優(yōu)的自然原因。
(3)如何實現祁連縣黃蘑菇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請?zhí)岢龊侠泶胧?br>所在緯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體,緯度越低自然帶譜越復雜
海拔
緯度相當的山體,海拔越高自然帶譜越復雜
相對高度
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譜越復雜
溫度(熱量或緯度)因素
雪線分布高度與氣溫呈正相關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線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積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積雪保存,雪線偏高
季節(jié)因素
夏季氣溫高,雪線上升;冬季氣溫較低,雪線下降
自然環(huán)境變遷、人類活動因素
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使雪線上升;沙漠化導致氣候變干,使局部地區(qū)雪線有所上升;礦物能源燃燒產生的粉塵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上升,導致冰雪融化,雪線上升
氣候、地貌等因素綜合作用
喜馬拉雅山南坡,既是陽坡,又是迎風坡,但水分條件的影響超過了熱量條件,因此雪線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因素
地區(qū)
自然帶和地表景觀
成因
地帶性分布(理想狀態(tài))
地方性分布(現實狀況)
海陸分布
南半球中高
緯度地區(qū)
苔原帶、針葉林帶
無
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
北極地區(qū)
冰原帶
無
北極地區(qū)以北冰洋洋面為主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
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溫帶荒漠帶
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進入,處于背風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側
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帶狀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狹長條狀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
東非高原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地勢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區(qū)
與當地的水平自然帶一致
高山植物區(qū)
地勢高,水熱條件差
洋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陸東、西兩岸
東、西兩岸自然帶的分布緯度應該大致相當
大陸東岸自然帶向較低緯度延伸,大陸西岸自然帶向較高緯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緯度,大陸東岸是寒流,降溫減濕,大陸西岸是暖流,增溫增濕
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西兩岸
東、西兩岸自然帶的分布緯度應該大致相當
大陸東岸自然帶向較高緯度延伸,大陸西岸自然帶向較低緯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岸是暖流,大陸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熱帶地區(qū)的大陸西岸
森林帶或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
歐洲西岸
針闊混交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范圍特別廣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水分
昆侖山山麓
溫帶荒漠帶
綠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豐富
尼羅河谷地
熱帶荒漠帶
綠洲
尼羅河河水灌溉
這是一份專題15 植被與土壤(精品講義)-備戰(zhàn)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文件包含專題15植被與土壤精品講義-備戰(zhàn)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原卷版docx、專題15植被與土壤精品講義-備戰(zhàn)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2 天氣系統(tǒng)(精品講義)-備戰(zhàn)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文件包含專題12天氣系統(tǒng)精品講義-備戰(zhàn)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原卷版docx、專題12天氣系統(tǒng)精品講義-備戰(zhàn)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6 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精品講義)-備戰(zhàn)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考點精講練(浙江專用)(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深解讀,必備知識當堂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