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對點練
題組一 質(zhì)點、參考系 時間 時刻 位移的理解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甲圖中排球運動員扣球動作時,排球可以看成質(zhì)點
B.研究乙圖中乒乓球運動員的發(fā)球技術時,乒乓球不能看成質(zhì)點
C.研究丙圖中羽毛球運動員回擊羽毛球動作時,運動員可以看成質(zhì)點
D.研究丁圖中體操運動員的平衡木動作時,運動員身體各部分的速度可視為相同
2.如圖所示,一位同學想從a處前往b處,他用導航軟件測得a、b間的直線距離為1.6 km。若騎行,導航顯示“11 min 2.2 km”;若步行,導航顯示“33 min 2.2 km”。根據(jù)導航信息,從a處到b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騎行過程中,自行車不能被看作質(zhì)點
B.步行導航顯示的33 min是該同學到達b處的時刻
C.該同學騎行的平均速率大約是3.3 m/s
D.該同學騎行與步行的路程不相等
3.某列車進站時的情境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某乘客上車動作時,可以將該乘客視為質(zhì)點
B.研究列車通過某一道閘所用的時間,可以將該列車視為質(zhì)點
C.選進站時運動的列車為參考系,坐在列車中的乘客是靜止的
D.選進站時運動的列車為參考系,站臺上等候的乘客是靜止的
4.(2024廣東華南師大附中模擬)李老師打算駕車從校本部到分校區(qū)。導航推薦了三種方案,如圖所示。李老師按照方案一駕駛小汽車從校本部出發(fā),行駛了38 km,共用了45 min到達了分校區(qū)。則( )
A.汽車可能做勻變速運動
B.汽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約為50.67 km/h
C.研究車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將車視為質(zhì)點
D.導航推薦的三種方案位移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題組二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5.(多選)如圖所示,在某次自行車越野比賽中,某選手用地圖計算出從出發(fā)地A到目的地B的直線距離為12 km,實際從A運動到B用時30 min,實際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數(shù)比直線距離多了8 km,當他經(jīng)過某路標C時,車上速度計指示的示數(shù)為50 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整個過程中自行車的平均速度大小為24 km/h
B.整個過程中自行車的平均速率為40 km/h
C.經(jīng)過路標C時自行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50 km/h
D.經(jīng)過路標C時自行車的速度方向為由A指向B
6.(多選)“區(qū)間測速”就是在兩個抓拍點安裝探頭,測出同一輛車通過這兩個點的時間,再根據(jù)兩點間的距離算出該車在這一區(qū)間路段的平均車速,如果超過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如圖所示,若抓拍點A、B相距20 km,一輛轎車10點31分通過抓拍點A的速度為100 km/h,10點43分通過抓拍點B的速度為110 km/h,該路段最高限速120 km/h。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轎車通過抓拍點A、B時超速
B.該轎車通過抓拍點A、B時不超速
C.該轎車在該區(qū)間內(nèi)行駛會被判為超速
D.該轎車在該區(qū)間內(nèi)行駛不會被判為超速
題組三 加速度 速度變化量
7.(2024廣東茂名階段練習)小軍同學在現(xiàn)場觀看賽車表演時,看到賽車一閃而過,感嘆“真快啊!”。當賽車到了終點突然剎車停住時,小軍同學又感嘆“真快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個“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第二個“真快”是描述速度大
B.兩個“真快”都是描述速度大
C.第一個“真快”是描述速度大,第二個“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
D.兩個“真快”都是描述加速度大
8.(2024安徽六安???速度的變化量Δv是一個物理量,它的定義式為Δv=v-v0,這個式子中的各個物理量都是矢量,屬于矢量的減法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如圖所示,如果物體在x軸上運動,且v0=4 m/s,某時刻的速度v=2 m/s,均沿x軸正方向。求這一過程中的速度變化量Δv的大小和方向。
綜合提升練
9.如圖所示,車輪半徑為0.3 m的自行車,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線運動。氣門芯從最高點第一次到達最低點,位移大小約為( )
A.0.6 mB.0.9 m
C.1.1 mD.1.8 m
10.如圖所示,物體沿曲線軌跡的箭頭方向運動,通過AB、ABC、ABCD、ABCDE四段軌跡所用的時間分別是1 s、2 s、3 s、4 s。圖中小方格的邊長為1 m,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體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1 m/s
B.物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體經(jīng)過A點時的瞬時速度
D.物體在B點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11.一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向東行駛,如圖是該汽車的速度計,在汽車內(nèi)的觀察者觀察速度計指針的變化,開始時指針指在圖甲所示的位置,經(jīng)過8 s后指針指示到圖乙所示的位置,那么這段時間汽車的平均加速度為( )
A.11 m/s2B.-5.0 m/s2
C.1.4 m/s2D.-1.4 m/s2
12.某段道路限速80 km/h,為了監(jiān)控車輛是否超速,設置了一些“電子警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路面下相隔距離l埋設兩個傳感器線圈A和B,當有車輛經(jīng)過線圈正上方時,傳感器能向數(shù)據(jù)采集器發(fā)出一個電信號。若有一輛汽車(在本題中可看作質(zhì)點)勻速經(jīng)過該路段,兩傳感器先后向數(shù)據(jù)采集器發(fā)送信號,時間間隔為Δt;經(jīng)微型計算機處理后得出該車的速度,若超速,則計算機將給架設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機C發(fā)出指令,對汽車拍照,留下違章證據(jù)。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微型計算機計算汽車速度的表達式v= 。
(2)若l=7 m,Δt=0.3 s,則照相機將 (選填“會”或“不會”)工作。
參考答案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第1講 運動的描述
1.B 解析 研究甲圖中排球運動員扣球動作時,排球的形狀和大小不能忽略,則排球不可以看成質(zhì)點,故A錯誤;研究乙圖中乒乓球運動員的發(fā)球技術時,要考慮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狀,則乒乓球不能看成質(zhì)點,故B正確;研究丙圖中羽毛球運動員回擊羽毛球動作時,運動員不能看成質(zhì)點,故C錯誤;研究丁圖中體操運動員的平衡木動作時,運動員身體各部分有轉(zhuǎn)動和平動,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視為相同,故D錯誤。
2.C 解析 騎行過程中,自行車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被看作質(zhì)點,故A錯誤;步行導航顯示的33min是該同學到達b處所用的時間,故B錯誤;該同學騎行的平均速率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即v==3.3m/s,故C正確;該同學騎行與步行的路程都是2.2km,路程相等,故D錯誤。
3.C 解析 研究某乘客上車動作時,不能忽略乘客的形狀和大小,不能將該乘客視為質(zhì)點,故A錯誤;研究列車通過某一道閘所用的時間,不能忽略列車的形狀和大小,不能將該列車視為質(zhì)點,故B錯誤;選進站時運動的列車為參考系,坐在列車中的乘客位置沒有變化,是靜止的,故C正確;選進站時運動的列車為參考系,站臺上等候的乘客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D錯誤。
4.C 解析 汽車運動過程中肯定經(jīng)歷了加速和減速階段,加速度不可能不變,故不可能做勻變速運動,A錯誤;題干中沒有給出兩地的直線距離,也就是位移不確定,所以無法計算平均速度,根據(jù)題干中的路程和時間,只能求出汽車的平均速率,B錯誤;當物體的形狀、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沒什么影響或者影響很小時,可以將物體看作質(zhì)點,研究汽車的運動軌跡時,汽車的形狀、大小均可忽略,故可以將汽車視為質(zhì)點,C正確;位移是指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導航推薦的三種方案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錯誤。
5.ABC 解析 整個過程中自行車的平均速度大小為v=km/h=24km/h,A正確;整個過程中自行車的平均速率為v'=km/h=40km/h,B正確;速度計指示的是瞬時速度,所以經(jīng)過路標C時自行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50km/h,C正確;經(jīng)過路標C時自行車的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不是由A指向B,D錯誤。
6.BD 解析 因為vA=100km/h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1章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1講運動的描述練習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3 m/s,李老師打算駕車從校本部到分校區(qū),67 km/h,如圖所示,車輪半徑為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第1章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4講運動圖像提能訓練,共7頁。
這是一份2025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第1章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1講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提能訓練,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關于下列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楓葉落秋風,片片楓葉轉(zhuǎn)”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