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一 復(fù)等位基因和顯性的相對性1.瓢蟲的鞘翅色斑類型很多,其中SE(均色型)、SA(黑緣型)、s(黃底型)互為重疊鑲嵌顯性(雜合個體色斑表現(xiàn)為兩種等位基因所控制色斑的重疊結(jié)果),只考慮這三個復(fù)等位基因,任意雜交組合后代性狀分離比不可能是( )A.1∶1∶1∶1 B.1∶1C.1∶2∶1D.3∶1
解析 若是基因型為SEs和SAs的個體雜交,子代可能出現(xiàn)SESA、SEs、SAs和ss的4種表型,且比例是1∶1∶1∶1,A項不符合題意;若是SEs與ss的個體雜交,子代能出現(xiàn)SEs∶ss=1∶1,B項不符合題意;若是SESA與SESA的個體雜交,子代中SESE∶SESA∶SASA=1∶2∶1,C項不符合題意;符合分離定律的兩個親本雜交,子代若出現(xiàn)3∶1的分離比,條件之一是完全顯性,而題意中三個復(fù)等位基因互為重疊鑲嵌顯性,不屬于完全顯性關(guān)系,故任意雜交組合后代性狀分離比不可能是3∶1,D項符合題意。
2.(2023·湖南婁底模擬)狗的毛色由3個等位基因aD、a+、ad決定的,其中aD對a+、ad為顯性,a+對ad為顯性。aD基因決定灰色,a+基因決定白色,ad基因決定黑色。已知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無基因突變發(fā)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正常情況下,該種狗種群的毛色基因型最多有6種B.多對灰色雌雄狗雜交不可能產(chǎn)生灰、白、黑三種毛色狗仔C.白色雌雄狗雜交后代出現(xiàn)黑色是因為等位基因分離D.aD、a+、ad基因的堿基序列不同但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相同
解析 正常情況下,該種狗的毛色基因型有aDaD、aDa+、aDad、a+a+、a+ad、adad,共6種,該種狗種群個體數(shù)量較多時,6種基因型可同時存在,A項正確;灰色狗基因型有 aDaD、aDa+、aDad,多對灰色雌、雄狗雜交,有可能多窩子代共有灰、白、黑三種毛色,B項錯誤;白色雌、雄狗雜交后代出現(xiàn)黑色屬于性狀分離,根本原因是親本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發(fā)生等位基因分離,產(chǎn)生的基因型為ad的雌、雄配子受精形成的,C項正確; aD、a+、ad屬于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相同但堿基序列不同,功能不同,D項正確。
3.蘿卜的花有白、紅、紫三種顏色,該性狀由基因R、r控制。下表為三組不同類型植株之間的雜交結(jié)果。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白花、紫花、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是rr、Rr、RRB.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開白花,紅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開紅花C.白花植株與紅花植株雜交所得的子代中,既不開紅花也不開白花D.可用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或紅花植株雜交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
解析 該對基因控制的性狀有三種,說明R對r為不完全顯性。由組別三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Rr,但根據(jù)三組雜交實驗的結(jié)果不能判斷出白花植株和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是rr、RR還是RR、rr,A項錯誤;白花植株與紅花植株均為純合子,二者分別自交,其子代都不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二者雜交,則其子代都開紫花,B、C兩項正確;因為RR、Rr的性狀表現(xiàn)不同,所以,無論雜交組合是Rr×rr還是Rr×RR,子代都會出現(xiàn)1∶1的測交比例,即都可用來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D項正確。
考點二 致死遺傳問題4.(2024·廣東統(tǒng)考)某玉米品種含一對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純合的植株花粉敗育,即不能產(chǎn)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F(xiàn)有基因型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與花粉敗育植株的比例為( )A.1∶1B.3∶1C.7∶1D.5∶1
解析 親本Aa自交產(chǎn)生的F1中有三種類型1AA、2Aa、1aa,F1自由交配,產(chǎn)生的雌配子有2種,1/2A、1/2a,由于aa的花粉敗育,因而產(chǎn)生兩種雄配子2/3A、1/3a,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產(chǎn)生的后代中花粉敗育的aa占1/6,則正常的占5/6,正常植株與花粉敗育植株的比例為5∶1,D項正確。
5.野生型水稻葉片的綠色由B基因控制,科研人員在培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葉片為黃色的突變體,由基因B突變?yōu)锽1所導(dǎo)致,將突變體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為綠色∶黃色=1∶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稻的綠色與黃色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水稻葉片為黃色突變體的基因型有兩種C.將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2BB、1/3BB1D.F1表型及比例出現(xiàn)的原因是B1B1純合致死
解析 黃色突變體為BB1或B1B1,將突變體自交, F1 的表型及比例為綠色∶黃色=1∶2說明B1B1致死,水稻的綠色與黃色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A、B兩項錯誤,D項正確;將 F1(1/3BB、2/3B1B)自交,由于B1B1致死,則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3/5BB、2/5BB1,C項錯誤。
考點三 雄性不育、母性效應(yīng)和從性遺傳6.(2023·海南模擬)某多年生植物的闊葉和披針形葉由等位基因D/d控制,含有某個特定基因的花粉部分不育,某闊葉植株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為闊葉∶披針形葉=5∶1。下列有關(guān)分析正確的是( )A.該種植物的披針形葉對闊葉為顯性B.該闊葉植株含基因d的花粉50%不育C.該闊葉植株產(chǎn)生的可育雌配子數(shù)多于可育雄配子數(shù)D.讓親本植株與披針形葉植株正反交,子代表型比例相同
解析 某闊葉植株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為闊葉∶披針形葉=5∶1,說明闊葉為顯性性狀,披針形葉所占比例為1/6,1/2×1/3=1/6,雄配子中D∶d=2∶1,說明含d的花粉有50%不育,A項錯誤,B項正確;該闊葉植株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數(shù)遠遠多于可育雌配子數(shù),C項錯誤;若該親本植株為父本,能產(chǎn)生雄配子的比例為D∶d=2∶1,披針形葉植株只能產(chǎn)生d的雌配子,子代表型比例為闊葉∶披針形葉=2∶1,若該親本植株為母本,能產(chǎn)生雌配子的比例為D∶d=1∶1,披針形葉植株只能產(chǎn)生d的雄配子,子代表型比例為闊葉∶披針形葉=1∶1,D項錯誤。
7.某水稻品種雄性不育與TMS5和Ub基因有關(guān),TMS5基因編碼正常的核酸酶RNaseZS1,tms5基因編碼的RNaseZS1無活性。Ub基因編碼Ub蛋白(其等位基因無此功能),25 ℃以上高溫能誘導(dǎo)Ub基因過度表達出Ub蛋白導(dǎo)致花粉敗育,機理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Ub基因過度轉(zhuǎn)錄是導(dǎo)致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B.由圖可知,雄性不育屬于顯性性狀C.利用雄性不育水稻作父本進行雜交育種,具有不需要去雄的優(yōu)勢D.若水稻為tms5基因純合且溫度在25 ℃以上,則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
解析 由題圖示可知,Ub基因過度表達合成Ub蛋白是導(dǎo)致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雄性不育除了受環(huán)境影響外還受基因控制,因而不能判斷雄性不育屬于顯性性狀,A、B兩項錯誤;利用雄性不育水稻作母本進行雜交育種,具有不需要去雄的優(yōu)勢,C項錯誤;tms5基因編碼的RNaseZS1無活性,高于25 ℃時,轉(zhuǎn)錄出的過多mRNA不能被RNaseZS1分解,細胞內(nèi)Ub蛋白處于高水平,表現(xiàn)為花粉敗育,D項正確。
8.人類非禿頂和禿頂受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為BB時才表現(xiàn)為非禿頂,而女性只有基因型為bb時才表現(xiàn)為禿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非禿頂男性與非禿頂女性結(jié)婚,所生子女一定為非禿頂B.禿頂男性與禿頂女性結(jié)婚,所生兒子一定為禿頂C.基因型為Bb的男性和女性表型不同,即性狀與性別有關(guān),故可認為是伴性遺傳D.非禿頂男性與禿頂女性結(jié)婚,所生子女均為非禿頂
解析 非禿頂男性(BB)與非禿頂女性(B_)結(jié)婚,所生女兒(B_)全部為非禿頂,兒子可能非禿頂,也可能禿頂,A項錯誤;禿頂男性(Bb或bb)與禿頂女性(bb)結(jié)婚,兒子的基因型為Bb或bb,一定為禿頂,B項正確;禿頂與非禿頂性狀的遺傳屬于從性遺傳,C項錯誤;非禿頂男性(BB)與禿頂女性(bb)結(jié)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均為Bb,兒子表現(xiàn)為禿頂,女兒表現(xiàn)為非禿頂,D項錯誤。
1.(2023·江蘇揚州模擬)某植物花色的紅花(D)對白花(d)為顯性,基因型為Dd的植株分別進行自交和測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自交后代中紅花∶粉花∶白花=1∶2∶1,說明花色遺傳不遵循遺傳定律B.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不育,則測交實驗的正反交后代中白花的比例相等C.若自交后代中基因型與表型比例相同,則可能是基因型為DD的個體致死D.若測交后代中基因型為dd的個體有1/4感病,子代花色表型比一定為4∶3
解析 若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紅花∶粉花∶白花=1∶2∶1,說明其形成兩種配子,且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說明花色遺傳遵循遺傳定律,A項錯誤;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不育,Dd作父本時產(chǎn)生的配子比為D∶d=1∶2,測交的結(jié)果為1∶2,白花占2/3;而Dd作母本時,產(chǎn)生的配子比為D∶d=1∶1,測交后代也為1∶1,白花占1/2,則測交實驗的正反交后代中白花的比例不相等,B項錯誤;正常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為DD∶Dd∶dd=1∶2∶1,表型為紅花∶白花=3∶1,若DD個體致死,基因型與表型比例都是2∶1,C項正確;若測交后代中基因型為dd的個體有1/4感病,對白花的表型沒有影響,子代花色表型比為1∶1,D項錯誤。
2.(2023·山東菏澤模擬)獺兔毛的長短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在該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上存在一個致死基因,該致死基因的表達受性別影響。為研究其遺傳學(xué)效應(yīng),研究人員利用某獺兔種群進行了以下實驗:
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致死基因與B基因在減數(shù)分裂時不會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組合B.就獺兔毛的長短而言,甲組親本中雌性與雄性的基因型分別為BB和BbC.控制獺兔毛長短的基因的遺傳方式不涉及伴性遺傳D.丙組F2中的長毛兔相互雜交,F3雄性個體中短毛兔所占的比例為1/5
解析 丙組為乙組F1長毛兔自由交配,后代有短毛,說明長毛為顯性,基因型為Bb,雌兔表型比例為3∶1,無致死,雄兔表型比例為2∶1,說明基因型為BB的雄兔致死,由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致死與毛的長短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致死基因和B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且雄兔中純合BB致死,A項正確;純合子BB的雄性個體致死,甲組中后代都是長毛,親本長毛雌兔基因型為BB,長毛雄兔的基因型為Bb,B項正確;分析題目,子代中出現(xiàn)性別差異是由于基因型為BB的雄兔致死,控制獺兔毛長短的基因的遺傳方式不涉及伴性遺傳,位于常染色體上,C項正確;丙組F2中的長毛兔雌性為1/3BB、2/3Bb,雄性為Bb,相互雜交,理論上bb占2/3×1/2×1/2=1/6,理論上BB∶Bb∶bb=2∶3∶1,F3雄性個體中BB致死,短毛兔所占的比例為1/4,D項錯誤。
3.(2023·湖北武漢模擬)某二倍體雌雄同株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組復(f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點上的兩種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為不育基因,Mf為恢復(fù)可育基因,m為可育基因,且其顯隱性強弱關(guān)系為Mf>M>m。該種植物雄性不育植株不能產(chǎn)生可育花粉,但雌蕊發(fā)育正常。下表為雄性可育植株的雜交組合及結(jié)果,請分析回答問題。
(1)該種植物雄性不育與可育的遺傳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2)據(jù)表分析,雄性可育植株甲、乙、丙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 、 、 ?。(3)該種雄性不育植株在進行雜交實驗人工授粉前,母本 (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處理。?
(4)現(xiàn)有某雄性不育植株丁,請從甲、乙、丙三種雄性可育植株中選擇合適的材料來鑒定植株丁的基因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及結(jié)論。①實驗思路: 。②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若子代植株 ,則植株丁的基因型為MM;?若子代植株 ,則植株丁的基因型為Mm。?
選擇丁(母本)和乙(父本)進行雜交,統(tǒng)計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
解析 (1)由題意可知,該種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組復(fù)等位基因控制,其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2)依據(jù)題意,復(fù)等位基因的顯隱性強弱關(guān)系為Mf>M>m,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 MfMf、 MfM 、 Mfm 和 mm 。依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判斷雄性可育植株甲、乙和丙的基因型。由雜交組合1可知,子代發(fā)生性狀分離,且表型比例約為3∶1,由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為 MfM ;由雜交組合2可知,子代表型比例約為1∶1,則乙的基因型為 mm ;由雜交組合3可知,子代全為雄性可育植株,則丙的基因型為 MfMf。
這是一份2024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fù)習第5單元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第14課基因的分離定律課件,共60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fù)習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5單元孟德爾定律和伴性遺傳微專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課件,共20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fù)習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5單元孟德爾定律和伴性遺傳微專題基因位置的判斷課件,共1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XbYB,子代雌雄果蠅均為剛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