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共四個大題,25個小題,共8頁;考試用時150分鐘,滿分100分)
一、積累與運用(1-5題,每題2分,第6題6分,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根據(jù)要求完成1-4題。
①在那個眾生喧嘩的年代,中國誕生了一大批不同觀念、不同主張的學術流派,波瀾起伏,蔚為壯觀。那些偉大的人物,那些偉大的思想,奠定了我們曾經(jīng)的光輝歲月。懷抱著希望和理想,辛苦的旅程也就無處不缺乏浪漫色彩。后人凝視諸子百家的舞臺,誰都不為那段時光的豐盈和璀璨而震撼。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連綿不絕。
②他們在歷史長河中的翹首一瞬,見證了清澈閃爍的穹廬之下唐帝國詩意地運行。 , ; , ; , 。詩人們開始超越一己之窮達,把憂家、憂己和憂國、憂民融為一體,在恣肆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思考。家國情懷和人本思想從此雕鏤(lòu)出中國歷史下半段進程的圖案。李白如從天上來,飛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上長,厚重深沉。無論少了哪一個,大唐的天空都黯(àn)然失色。
③雍容的、豪放的、明朗的、神閑氣定的、樂觀充沛的、縱情高歌的、意氣飛揚的、遒勁(jìn)有力的,各種形態(tài)如太陽般豐富明媚,如星空般璀璨閃耀,在盛宴的空氣中穿梭飛舞。畫完《千里江山圖》的王希孟、留下《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燒出天青色的汝窯工匠,都在完成自己命運般的作品后,就沓無消息。他們的洞見穿越了千年,他們的才華打敗了時光。他們是有一副傲骨的,不善趨炎附勢,這使他們絕大多數(shù)個性突出,總是 ,混不進人群。但若有幸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就相當于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一扇窗,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現(xiàn)實的認識 ,不由得會產(chǎn)生敬仰之情。他們面臨選擇的困頓與堅定,伴隨跌宕的往事,引領起伏的情感,記載(zǎi)在記憶深處,這就是《中國》。 (選自《中國》,有刪改)
1.文中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雕鏤(lòu)B.黯(àn)然失色
C.遒勁(jìn)有力D.記載(zǎi)
2.文中畫線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喧嘩B.連綿不絕C.翹首D.沓無消息
3.第③段橫線上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鶴立雞群 入木三分B.鶴立雞群 深惡痛絕
C.誠惶誠恐 深惡痛絕D.誠惶誠恐 入木三分
4.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后人凝視諸子百家的舞臺,誰都不為那段時光的豐盈和璀璨而感動。
B.后人凝視諸子百家的舞臺,無不為那段時光的豐盈和璀璨而震撼。
C.后人凝視諸子百家的舞臺,誰都不為那段時光的璀璨和豐盈而震撼。
D.后人凝視諸子百家,誰都不為那段時光的豐盈和璀璨而震撼。
5.第②段空白處句子被打亂,請重新排序,與上下文銜接正確一項是( )
①卻讓后世懷想了千年 ②那是一次短暫的相會 ③勃發(fā)著無盡的朝氣
④那是一個飛揚的時代 ⑤綻放出智慧的光芒 ⑥那是一些有趣的靈魂
A.②①④③⑥⑤B.②④③①⑥⑤
C.④③①②⑤⑥D(zhuǎn).⑤⑥③④②①
6、名篇名句默寫。((1)--(4)題中任選兩題作答,(5)、(6)小題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現(xiàn)加字、漏字、錯別字中的任何一種情況,該空不得分)
(1)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2)四面歌殘終破楚,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滿江紅》)
(3)宮中府中,俱為一體,__________________,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4)山河破碎風飄絮,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
(5)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現(xiàn)詞人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綜合性學習(7~12題,共12分)
(一)學習與探究(4分)
學習語文,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外生活,學校九(1)班開展“我的語文生活”綜合性活動,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任務。您看到的資料都源自我們試卷網(wǎng)站,每日更新。家威杏 MXSJ663 全網(wǎng)性價比最高
7、學校開展戶外“生活處處有語文”系列活動中,曉華在報刊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中國竭盡全力為世界爭取了緩沖時間,武漢用生命與血淚換來了寶貴的戰(zhàn)疫經(jīng)驗。他以為句中的“疫”是錯別字。你不同意他的看法并向他解說:
(2分)
8、材料一:《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大型文化益智節(jié)目。該節(jié)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和欣賞,帶動全員重溫學過的古詩詞,從古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靈。
材料二: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中,上海復旦附中16歲女生武亦妹最后勝出。對于古詩文她是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中央民大副教授蒙受評價武亦姝:“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里去的,她站在那里氣定神閑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材料三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的熱播,激起了民眾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探索了道路、積累了經(jīng)驗。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王白云:在詩詞大會上,比的并不是對詩詞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宮格、干擾項,在語文老師眼里,簡直就是一場標準化考試。
網(wǎng)友Q愛誰誰:作為一個中學生,我不贊成以這種方式來接觸理解古詩詞。
讀完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2分)
(二)名著閱讀(4分)
讀下列文段,完成以下問題。
話說嚴監(jiān)生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幾個侄兒和家人都來訌(hòng爭吵,混亂)亂著問,有說為兩個人的,有說為兩件事的,有說為兩處田地的,紛紛不一,只管搖頭不是。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盞燈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闭f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jiān)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合家大小號哭起來,準備入殮,將靈樞停在第三層中堂內(nèi)。
9、這段情節(jié)出自清代小說家 (人名)的諷刺小說《 》。(2分)
10、結(jié)合這一情節(jié),簡要分析嚴監(jiān)生的形象。(2分)
(三)臨寫與鑒賞(4分)
11、請仔細觀察12小題的四幅字帖,從中挑出八個不同的漢字,用楷書將它們寫在“田”字格里。(2分)
12、對下列四幅書法作品的欣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2分)
(1) (2) (3) (4)
A.第(1)幅是行書字體,結(jié)構勻整,端莊通暢,讓人感受到戍邊將士們以身報國,建功立業(yè)萬丈豪氣。
B.第(2)幅作品是草書“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連綿回繞,飄逸剛勁的筆畫使人聯(lián)想到守邊戰(zhàn)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雖鎧甲磨穿,但壯志不滅的勇氣。
C. 第(3)幅作品為楷書(行楷)字體,形體方正、剛健堅勁,傳達出了詩人溢于言表的愛國激情。
D. 第(4)幅作品為隸書字體,體態(tài)寬扁,方勁古拙,很好地表現(xiàn)出英雄擲地有聲的浩然正氣。
三、閱讀(13~25題,共32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3-14題。(4分)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3.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闋寫 ,下闋寫 ,筆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14.“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致?試加亦描述。(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題。(8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乙)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 = 1 \* GB3 ①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項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愛人。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 = 2 \* GB3 ②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3 \* GB3 ③。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功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br>【注釋】①無敢:不要。 ②籌策:計策。 ③子房:張良的字。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假: ②走送之 走:
③項羽慢而侮人 慢: ④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為:
16.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吾能用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唐人尚未盛為之
C.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D.無案牘之勞形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2分)
答:
(2)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2分)
答:
中華資源庫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題。(8分)
讀書是一種“遇見”
趙 暢
①我以為,讀書其實是一種“遇見”。打開書本的剎那,就開啟了一扇去往不同時空的大門,碰見各種各樣的人,聽說形形色色的事,接觸不同年代留下來的思想精華。
②如果說,“遇見”是讀書與生俱來的產(chǎn)物,那么,選擇怎樣的“遇見”,讀書人理應有屬于自己的主動權。蘇東坡說得好:“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蹦敲?,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選擇那些契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可使功課長進的書籍外,關鍵一定要按優(yōu)中選優(yōu)、精中選精的原則,去選讀那些經(jīng)受過時間和一代又一代讀者淘洗的經(jīng)典。
③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讀書當然也是“遇見”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讀書面越廣越好。讀報看到一個材料:在當年的西南聯(lián)大,許多教授在讀書方面都是學貫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吳宓、陳岱孫、金岳霖、賀麟等能用中國語言、中國文化嫻熟詮釋西學;馮至講《浮士德》時,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詮釋《浮士德》“一個越來越高尚越純潔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題。一些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學識。物理學教授王竹溪編寫《新部首大字典》,在語言學界頗有影響;化學系教授黃子卿工于書法,熱愛舊體詩,時常與文學教授游國恩探討詩歌;年輕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則對散曲充滿熱愛……
④讀書的“遇見”,又并非不動腦筋地匆匆而過,而是一種王觀能動的行為。換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善于從無疑處讀出有疑。誠如孟子所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睋?jù)說,梁啟超先生對于所讀之書是不愿輕易相信的。他作《王荊公》,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僅反復研讀王臨川全集,還參閱宋人文集筆記凡數(shù)十種。所以,當與《宋史》互相參證時,他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以訛傳訛抑或故意詆毀、污蔑的謬誤,然后,他“一一詳辯之”,以還原歷史真相。這種實事求是的“遇見”方式,不僅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自己的治學態(tài)度負責。
⑤從書本中來,到生活中去,則是一種以“遇見”疊加“遇見”而解疑釋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書本的平面“遇見”,而到現(xiàn)實的自然與社會中去做立體的“遇見”,其效果或許會更精彩,更生動。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就對讀書與旅行之間的關系有著獨到的理解。他說:“我是搞歷史地理的,旅行有時會帶來契機,長期解不開的謎解開了。我曾和鳳凰衛(wèi)視拍過‘告別三峽’的紀錄片,就看到當?shù)匾粋€鹽場、鹵水直接從山里流出來,這種鹵水看著普通,其實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鍋里煮就成了鹽。這里的鹽場一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在用,后來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遷到這里煮鹵產(chǎn)鹽,巴人為什么一度很強勢,地盤能擴展那么大?他們控制著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痹荆饎π劢淌谠谧x書中無法解開的疑惑,想不到因為一次拍紀錄片的“遇見”,終于茅塞頓開。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現(xiàn)實自然與社會中的立體“遇見”,無疑是對書本知識一種必不可少的重要補充和佐證。
⑥想起楊絳先生說過:“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也不用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請高明,和他對質(zhì)?!边@無疑是對“讀書是一種遇見”最生動的詮釋。而一個會“串門”、?!坝鲆姟钡淖x書人,更讓“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可能,水到渠成。 (有刪改)
18.作者圍繞“讀書是一種‘遇見’”依次從哪些方面進行了論述?(2分)
19.第②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3分)
20.請簡述第⑤段的論證思路。(3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題。(10分)
母 親 的 夢
高緒華
① 每當我們回老家與母親促膝談心,提及子女教育話題時,她幼年求學記憶的閘門便被徐 徐拉開.悠悠往事宛若滔滔江水涌上心頭。
② 那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母親家庭特別貧困,外公外婆都是貧苦農(nóng)民,生活步履維艱。 母親上的那所小學叫嵩寮巖小學,學校就設在朱氏宗祠里。一年級入學時,每個學生每學期需 要交學費舊幣三萬二千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曾有段時間使用舊幣,直到一九五五年 發(fā)行第二泰人民幣以后,一元人民幣相當于原來的舊幣一萬元。這折合人民幣三元兩角的學 費.在今天希來,根本就不夠我們一個孩子的一頓早囑錢,可對母親當時的家庭處境來說,那可簡直就一個天文數(shù)字?。《昙夐_學伊始,我外公實在支付不起我母親的學費了,他為是否繼續(xù)讓她上學而焦慮,而母親幼小的心靈深處是多么渴求文化知識啊!看著她整日里哭哭啼啼, 寢食不安,外公外婆也不禁心痛起來。一向憨厚實誠、寡言少語的外公只得奔拉著眼皮,懇求生產(chǎn)隊小組長升具一份貧困生介紹信。母親拿到了這封介紹信,便蹦蹦跳跳地飛奔去學校了。校 長熟知母親的家境,憐憫之心油然而生,立馬就批準了母親的免費就讀資格。就這樣,母親在此 后就讀小學的五年里,一直享受著免費入學的教育恩惠與“扶貧雨露
③ 母親十分珍惜那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雖然她每個月都需要用大部分時間來幫家里做 農(nóng)活兒、料理家務,譬如摘麻豆、摘棉花、翔玉米棒、挑水、打豬菜、放 鵝 、抬糞水澆菜園、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飯吃等,但除此之外,則是母親難得可以遨游書海的愜意時光了。母 親 說 ,有好幾次 ,天下著雨,不需要幫外婆做農(nóng)活兒,她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去上學了!天剛亮,她早飯也顧不 及吃上一 口,就戴起斗笠,穿上龍頭草鞋,從上堰村的深山老林的家里出發(fā),喜出望外地一口氣 跑了十多里的山路,來到了嵩寮巖小學門口。結(jié)果,沒料想學校大門緊鎖著,校園內(nèi)鴉雀無聲, 空蕩蕩的一片,無一人在校。
④ “啊 喲 !今天不上學,原來今天是星期天呀!”母親哀嘆一聲,無可奈何地轉(zhuǎn)身往回走。
⑤ 母親一年只能上三四個月的學,但學習成績優(yōu)秀,尤其是她的毛筆字寫得好,作文更是出 類拔萃。有一次,語文老師在全班三十多名同學面前,把母親的作文當作范文聲情并茂地幼讀。
⑥ 即使家境不好,母親還是順利地參加了小學畢業(yè)會考,考上了毛坦廠中學,名列全班第 三。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當母親的錄取通知書來到的時候,全家人的激動之情 卻化作了晴天霹靂—— 我外公不幸離世了。雖然大隊與人民公社都同意母親升學,但時任生產(chǎn) 隊長的母親的小姑父,堅決不同意,不開介紹信,不讓母親轉(zhuǎn)糧油關系。為外公守孝到“滿五七" 后 ,母親多次登門,央求她小姑父能開金口準許升學。她顫顫我我地說:“小姑父,求你給我升個 介紹信吧,我想上學,我不從生產(chǎn)隊支糧油的,轉(zhuǎn)到毛坦廠中學后,學校塔我飯吃,我吃學校的還 不行嗎?"
⑦ 李隊長疾言厲色地說:“你爸爸都已經(jīng)死掉了,你弟弟還需要照顧,你家窮得叮當響,你這 么大的丫頭,都十七歲了,還想去念書?你吃什么?你念書能吃書?!"
⑧ 年少而可憐的母親深知較死勁就是給自己找別扭,轉(zhuǎn)而想著,即使自己有機會升學,我外 婆與二舅生活的艱難程度也可想而知,因此只能咬咬牙,忍痛放棄自己那孜孜以求的升學夢想。
⑨ 幾十年來,母親每每向我們回憶起那段往事時,她的心中便氤氳起汩汩酸楚之情,她長吁 短嘆地說:“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到四五十歲時,我還經(jīng)常做若夢,夢見自己坐在教室里上課呢! 醒來后'啊喲'一聲,空歡喜一場,原來我這是在做夢啊!"
⑩ 如今,當母親或上老花鏡能比較順利地看書讀報時,當她的滿堂兒孫中走出了 一個又一個大學生時,地那因歲月滄桑沁滿皺紋的臉,像湖面時不時蕩開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漣漪。
母親的求學夢,正在她的兒孫、重孫三代人身上圓夢。
(選自《參花》2020年 第 23期 ,有刪改)
21. 文章回憶了母親幼年時的哪些事情?請簡要概括。(2分)
22.結(jié)合語境,按照要求賞析。(4分)
(1) “啊喲!今天不上學,原來今天是星期大呀!”母親哀嘆一聲,無可奈何地轉(zhuǎn)身往回走。(賞析加點詞語) (2 分)
(2) 她那因歲月滄桑沁滿皺紋的臉,像湖面時不時蕩開的一圈圈幸福旖旋的漣漪。(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 (2 分)
23.清簡要概括文中“母親”的人物形象。(2 分)
2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2 分)
四、作文(40分)
25、請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完成寫作。
題目一:結(jié)繭成蛹的春蠶,在軟殼里期待化為彩蝶的時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葉中暢想盛開如霞的未來。青春年少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定然憧憬著美好的明天,做著這樣那樣的夢,諸如團圓夢、大學夢、作家夢、航天夢、強國夢……
請以“我的________夢”為題,寫一篇文章。
題目二:歸去來兮,苦問歸時何太晚?外是興猶未盡時的意念,歸是迷途知返時的執(zhí)若,歸是久別思親時的熱切。
晚歸的人,給你帶來哪番經(jīng)歷和感想?請以“晚歸”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若選題目一,請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書寫工整,字跡清楚。
參考答案:
1.C 2.D 3.A 4.B 5.A
6、(1)杏花疏影里(2)八年風味徒思浙(3)陟罰臧否(4)身世浮沉雨打萍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6)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7、“疫”不是錯別字。“戰(zhàn)疫”仿照“戰(zhàn)役”而來,切合當前抗疫形式,更為貼切生動;“戰(zhàn)疫”是當前的高頻用詞,已被大眾所接受認可,且辨識度極高;所以“疫”不是錯別字。
8、《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9、吳敬梓;《儒林外史》
10、這一情節(jié)通過描寫嚴監(jiān)生吝嗇燈油,伸出兩個手指頭不肯斷氣,妻子挑掉一莖燈草他才斷氣,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嚴監(jiān)生愛財如命(守財奴)形象(或“嗜財如命”“吝嗇”“小氣鬼”等亦可)。
11、略。
12、(1)
13、塞下秋景;守邊將士思鄉(xiāng)報國之情;
14、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異常荒涼。
15.①假:借 ②走:跑 ③慢:輕視,傲慢 ④為:被
16. B
17.(1)因為這個緣故(因此)很多人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廣泛閱讀大量書籍。
(以是、以、因、得)
(2)陛下派遣人去攻下城池和封地,把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百姓一同受益。(使、以、予、同利)
18.①選擇怎樣的“遇見”,讀書人理應有主動權;②讀書是“遇見”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讀書面越廣越好;③讀書的“遇見”,并非不動腦筋的匆匆而過,而是一種主觀能動的行為;④從書本中來,到生活中去,是一種以“遇見”疊加“遇見"而解疑釋惑的有效方法。
19.道理論證;引用蘇東坡的名言;有力地論證了“選擇怎樣的‘遇見’,讀書人理應有主動權”這一觀點。
20.首先提出本段的論點:從書本中來,到生活中去,則是一種以“遇見”疊加“遇見”而解疑釋惑的有效方法。接著列舉葛劍雄教授因為一次拍紀錄片的“遇見”終于解開了巴人一度很強勢之謎的事例。最后得出結(jié)論:在現(xiàn)實的自然與社會中的立體“遇見”,無疑是對書本知識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補充和佐證。
21、示例:①母親二年級時,外公無力支付她的學費,后來,外公懇求生產(chǎn)隊小組長,幫母親獲得 免費入學的資格;②母親一邊幫家里做農(nóng)活、家務,一邊上學,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③母親學習成績優(yōu)秀,她的作文被老師當作范文朗讀;④母親考上中學后,由于家庭發(fā)生 變故,加之家境困難,以及母親小姑父的阻撓,母親忍痛放棄了孜孜以求的升學夢想。
22.(1)“哀嘆''意指“悲哀地嘆息",該詞生動地表現(xiàn)出母親難得有輕輕松松地上學的機會卻發(fā)現(xiàn) 是星期天后的失望和無奈之情。
(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母親的臉比作“湖而”.把“笑容”比作“漣漪”,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 母親笑容中飽含的幸福。
23.示例:①熱愛學習;②不怕吃苦;③倔強懂事。
24.①文章記述母親幼年時?艱辛的求學生涯,表達出作者對母親沒能實現(xiàn)求學夢的惋惜之情;②母親在繁重的勞動中.仍孜孜求學,遨游書海,表達出作者對母親的刻苦、勤學的欽佩之 情。③母親的求學夢,正在兒孫身上圓夢,母親因此而感到滿足和幸福,作者對此感到欣慰。 (答對兩點即可)
25、略
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縣鹿阜中學2023--2024學年九下3月月考語文卷及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綜合性學習,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縣鹿阜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冊入學測試語文卷及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綜合性學習,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縣鹿阜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入學測試語文卷及答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綜合性學習,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