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30分鐘 試卷滿分: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選題(1-20題,每小題2分,每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huán)境,下列哪一項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 )
A.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fā)達
B.北極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實
C.冬季來臨青蛙轉入冬眠
D.蚯蚓的活動使土壤疏松肥沃
2.如圖是某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A、B、C、D、E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C與生物E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B.圖中共有5條食物鏈,有毒物質在C體內積累最多
C.圖中A是生產者,B、C、D、E是消費者
D.該食物網不完整,還需添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對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如圖),解讀正確的是( )
A.過程①②均表示細胞分裂 B.B和D是組織,類型相同
C.根和血液分別屬于C和E結構層次 D.F屬于系統(tǒng)這一結構層次
4.下列有關顯微鏡的使用和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改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鏡,可以使視野變暗
B.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中細胞的物像變大
C.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轉動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D.欲將視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5.隨著長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改善,2023年4月遷地保護的四頭江豚首次放歸長江,這將有助于改善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江豚通過胎生、哺乳的方式撫育后代
B.不像大多數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江豚的體毛退化
C.江豚生活在水中,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
D.江豚具有高度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
6.如圖分別是細菌、真菌、病毒示意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①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原核生物
B.②是真核生物,可以通過孢子生殖
C.③是單細胞生物,進行分裂生殖
D.細菌群體耐藥性的增強,是藥物選擇的結果
7.下列關于被子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表述錯誤的是( )
A.播種在肥沃土壤的種子總會先萌發(fā)
B.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qū)
C.枝條是由芽發(fā)育而來的
D.受精后,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胚珠發(fā)育成種子
8.“山上種滿樹,等于修水庫”,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關于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氣孔很小,因此通過氣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吸納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
D.在植物體內,水能往高處流,主要是因為蒸騰作用產生一種將水分向上運輸的拉力
9.下列有關“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前對天竺葵暗處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B.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的目的是形成對照
C.該實驗證明了水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D.碘液是為了檢測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10.植物栽培活動中,在陽臺分別采用營養(yǎng)液栽培(無土栽培)和土壤栽培兩種模式種植番茄。每種栽培方式各有生長狀況相似的5株植株,測定其光合速率等數據,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結果如下表。以下說法或做法,錯誤的是( )
A.每組選取5株植株,測3次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
B.需要定期向營養(yǎng)液中通空氣,保證根能吸收足夠的二氧化碳
C.分析:營養(yǎng)液栽培模式的蒸騰速率高,是因為氣孔張開較多
D.結論:氣孔張開較多,細胞間二氧化碳濃度高,促進了光合作用
11.下表所列農業(yè)生產活動中的一些做法,相關解釋不正確的是( )
A.A B.B C.C D.D
12.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可分泌消化酶
B.③可將蛋白質徹底分解
C.④的分泌物可由導管進入②
D.⑤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13.《黃帝內經》中記載“諸血者,皆屬于心”,由此可見心臟的重要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心臟主要由肌肉組成
B.主動脈與心臟的左心室相連
C.體循環(huán)是血液從左心室出發(fā)回到右心房
D.只有心房和心室間存在瓣膜
14.如圖是“驗證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變化”的實驗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夾緊①處,在呼吸處呼氣,乙試管內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B.夾緊②處,在呼吸處吸氣,甲試管內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
D.實驗中,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來自人體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15.四種物質在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如表所示(單位:克/100毫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進入腎小囊
B.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后進入毛細血管
C.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尿素和無機鹽沒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
D.與流入腎臟的動脈血相比,流出腎臟的靜脈血中尿素等廢物含量減少
16.下列有關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男同學到青春期喉結突出屬于激素調節(jié)
B.某同學抓起一個燙手饅頭迅速松手,這個過程沒有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
C.幼年時期缺乏生長激素會患佝僂病
D.神經系統(tǒng)是由腦和脊髓組成的
17.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出現水痘癥狀的同學需去醫(yī)院診治,待痊愈后再返校,同時教室內要及時噴灑消毒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傳染病的傳染源是水痘病毒
B.水痘病毒主要通過飲食進行傳播
C.立即服用抗生素可有效預防水痘
D.曾經患過水痘的同學一般不會再患
18.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感冒癥狀嚴重,可自行選擇兩種感冒藥一起服用增強療效
B.發(fā)現燃氣泄漏,要先關閉氣源、開窗通風
C.進行心肺復蘇時,按壓速度至少100次/分,按壓與吹氣比例為30∶2
D.有人受傷,血液從傷口噴涌而出時,要及時在傷口近心端按壓止血,并及時送醫(yī)處理
19.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每個DNA分子上只有一個基因
B.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3條
C.男性的Y染色體一定來自父親
D.女性的X染色體只能來自母親
20.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氣
B.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化石
C.生物進化的趨勢是體型由小到大
D.兩棲類動物是由爬行類動物進化來的
二、科學探究(請根據材料完成21-25題,每小題2分,每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泡菜是一種風味獨特的發(fā)酵蔬菜制品,原料多樣,制作簡便,成本低廉,食用方便,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質和適宜的口味等優(yōu)點。但是,泡菜在發(fā)酵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食用安全問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亞硝酸鹽。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應將亞硝酸鹽的濃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此展開了“不同濃度食醋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的探究。具體做法為:
①稱取等量白菜4份;
②每組均加入等量7%鹽水、鮮姜和辣椒;
③加入濃度分別為0、0.3%、0.6%、0.9%的食醋;
④每天測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連續(xù)測10天,結果如圖。
2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什么?它與酵母菌的細胞結構相比,主要的區(qū)別是什么?上述兩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分別是( )
A.醋酸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B.乳酸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C.醋酸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D.乳酸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22.探究活動中設置食醋濃度為0的組,其目的是( )
A.在對照實驗中作為實驗組 B.在對照實驗中作為對照組
C.制作泡菜需要潔凈的純凈水 D.在實驗中作為溶劑使用
23.隨著制作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趨勢均表現為( )
A.先上升后下降 B.持續(xù)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持續(xù)下降
24.據圖中數據分析,對亞硝酸鹽抑制作用最強時的食醋濃度為( )
A.0 B.0.3% C.0.6% D.0.9%
25.依據本實驗的結果,對家庭自制泡菜合理的建議是( )
A.食醋能起到殺菌作用,泡菜中可以隨意添加
B.食醋含醋酸菌,會使泡菜酸化軟腐,不能添加
C.食醋容易揮發(fā),因此家庭自制泡菜應該封壇
D.為抑制亞硝酸鹽的含量,可以適當添加食醋
培育模式
光合速率
(μml?m﹣2?s﹣1)
蒸騰速率
(mml?m﹣2?s﹣1)
細胞間二氧化碳濃度
(μml?ml﹣1)
營養(yǎng)液栽培
9.8
0.68
57
土壤栽培
8.9
0.50
52
做法
原理(原因)
A
小麥種子在較密閉的倉庫貯藏
能降低呼吸作用強度,減少有機物消耗
B
棉花種植講求“正其行,通其風”
能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從而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C
玉米種植過密導致減產
主要是因為植株缺少水分和無機鹽所致
D
帶土移栽蔬菜幼苗
保護幼根和根毛,能夠提高移栽成活率
物質名稱
血漿
原尿
尿液
尿素
0.03
0.03
1.8
葡萄糖
0.1
0.1
0
無機鹽
0.72
0.72
1.1
大分子蛋白質
8
0
0
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生物(海南卷)(考試版A4),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常言道“食不言、寢不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生物(包頭卷)(考試版A4),共6頁。
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生物(安徽卷)(考試版A4),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如圖表示幾種微生物的結構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