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考號等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一、選擇題:本題共15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及內(nèi)容要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植物學家施萊登通過完全歸納法得出植物都由細胞組成這一結論
②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③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
④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⑤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并命名了細胞
⑥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由細胞水平進入了分子水平
⑦細胞學說將動植物通過細胞聯(lián)系起來
A.③⑦B.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⑦
2.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物。下列有關大熊貓與冷箭竹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冷箭竹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
B.大熊貓和冷箭竹包含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完全相同
C.大熊貓和冷箭竹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
D.組成大熊貓和冷箭竹的細胞在結構上既有統(tǒng)一性又有差異性
3.研究人員對腺嘌呤誘導的小鼠腎功能損傷進行了研究。給予小鼠高腺嘌呤飲食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小鼠體重明顯下降,腎臟中腎小球壞死,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該研究未關注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是( )
A.細胞B.器官C.個體D.生物圈
4.超聲波開啟蠕蟲的神經(jīng)元。該技術的亮點是可以利用超聲波控制蠕蟲的爬行方向?,F(xiàn)已知觀察蠕蟲的爬行需要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顯微鏡觀察蠕蟲時若視野中一半亮一半暗,則最可能是反光鏡上有污點
B.若物鏡由10×換成40×,則觀察到的視野變暗,看到的細胞面積是原來的1/4
C.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蠕蟲逆時針旋轉(zhuǎn),則蠕蟲的實際旋轉(zhuǎn)方向為逆時針
D.若觀察到蠕蟲在視野的左上方,應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才能將蠕蟲移到視野中央
5.淡水水域污染后富營養(yǎng)化,導致藍細菌和綠藻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影響水質(zhì)和水生動物的生活。下列與藍細菌和綠藻結構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均含有由DNA與蛋白質(zhì)結合形成的染色質(zhì)
B.葉綠體中都含有葉綠素等光合色素
C.藍細菌細胞中核糖體形成與核仁有關
D.二者的核糖體中含有C、H、O、N、P元素
6.下列關于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B.多糖、核酸、蛋白質(zhì)等構成了細胞的基本框架,且都能作為細胞能量的重要來源
C.多糖、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的
D.組成各種化合物的化學元素中都有C,C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
7.鑒定可溶性還原糖、蛋白質(zhì)、脂肪所用的材料應選擇( )
A.西瓜汁 馬鈴薯 大豆
B.甘蔗汁 雞蛋清 花生子葉
C.葡萄勻漿 豆?jié){ 花生子葉
D.梨勻漿 馬鈴薯 大豆
8.用碘液、蘇丹III染液和雙縮脲試劑測得甲、乙、丙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物顏色反應如下表,其中“+”的數(shù)量代表顏色反應深淺的程度。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乙種子中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
B.甲、乙、丙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均存在以上三種有機物
C.在觀察顏色時有可能用到光學顯微鏡
D.這三種試劑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熱
9.圖1為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圖2為有活性的細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1 圖2
A.地殼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
B.若圖2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C、H
C.若圖1表示細胞鮮重,則A、B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質(zhì)
D.若圖1表示細胞完全脫水后化合物含量,則A化合物具有多樣性
10.熱帶非洲地區(qū)的光棍樹,無刺無葉,莖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光棍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質(zhì)B.葡萄糖C.脂肪D.水
11.水在細胞中有自由水、結合水兩種形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結合水是細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B.自由水呈游離狀態(tài)可自由流動
C.種子在曬干過程中散失的主要是結合水D.越冬的植物體內(nèi)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上升
12.生物學科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有些實驗對實驗材料和操作有一些要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欲研究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可利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將這些細胞器分離出來
B.用蘇丹III染液鑒定花生子葉中的脂肪需要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C.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的葉綠體時,最好選下表皮細胞制作臨時裝片
D.若檢測稀釋的蛋清中的蛋白質(zhì),不可將斐林試劑的甲液與雙縮脲試劑B液搭配使用,觀察是否出現(xiàn)紫色
1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控糖攝”建議,長期糖攝入超標會引起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下列關于細胞中糖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糖類是細胞中唯一的能源物質(zhì)
B.人體可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麥芽糖,并合成糖原
C.幾丁質(zhì)又稱殼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膚
D.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14.下列關于實驗現(xiàn)象與結果的分析,正確的是( )
A.組織切片上滴加蘇丹III染液,顯微觀察有橘黃色顆粒說明有脂肪
B.組織樣液中滴加斐林試劑,不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說明沒有還原糖
C.脂肪、蛋白質(zhì)鑒定時分別可見橘黃色顆粒、磚紅色沉淀
D.奶茶中的葡萄糖不是人體細胞的能源物質(zhì)
15.下列關于脂質(zhì)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性激素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
B.磷脂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C.維生素D能夠促進小腸對鈣和磷的吸收
D.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組分,也參與血脂運輸
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6.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2個不同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圖2是選用圖1中甲物鏡時觀察到的視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1 圖2
A.若由圖1中甲物鏡轉(zhuǎn)換為乙物鏡觀察圖2中的細胞時,應先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使細胞處于視野的中央
B.選用乙物鏡時視野的亮度比選用甲物鏡時大
C.圖1中物鏡由甲轉(zhuǎn)換成乙之后可使用粗準焦螺旋
D.視野中有異物,轉(zhuǎn)動目鏡發(fā)現(xiàn)異物不動,移動裝片時也不動,則異物可能在物鏡上
17.某同學對所學的部分生物進行了分類,如下表。下列關于其分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中的生物在生命系統(tǒng)中所屬的層次是細胞和個體
B.②中的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都是RNA,都無細胞結構
C.③中的生物都可以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
D.表中生物都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
18.據(jù)圖分析糖類和脂質(zhì)的組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若①表示糖類,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單糖、二糖、多糖
B.若①表示二糖,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果糖、半乳糖、幾丁質(zhì)
C.若①表示脂質(zhì),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D.若①表示固醇,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19.我國最早就有飴、餳等字,糯米為其原料之一,稀的叫飴,干的叫餳。在六朝時才出現(xiàn)“糖”字,此“糖”是指食糖,泛指一切具有甜味的糖類,如葡萄糖、麥芽糖及蔗糖。下列關于細胞中糖類物質(zhì)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組成糖類物質(zhì)的必需元素是C、H、O、N,其中C屬于最基本元素
B.葡萄糖為單糖,麥芽糖和蔗糖為二糖,均能與斐林試劑反應呈磚紅色
C.葡萄糖被稱為“生命燃料”,在糯米細胞中經(jīng)脫水縮合后可形成糖原和淀粉
D.糯米細胞含有的纖維素能促進人體腸胃消化,被稱為人類的“第七類營養(yǎng)素”
20.“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潔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鐵爐揚炭時錚從。和酥餡果更奇絕,列肆錯雜魚豆樁”是清代書畫家錢灃所寫的詩。此詩從制作月餅所用的材料、月餅的制作過程、月餅的風味等方面介紹了長沙月餅的特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大多是不飽和脂肪酸
B.月餅中加的“糖”和面中的“糖”元素組成不同
C.“油”在人體細胞內(nèi)能大量轉(zhuǎn)化成不同的糖類
D.老年人多吃月餅可補充能源物質(zhì),有益于健康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21.(14分)
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的模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A B C D
(1)科學家依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______(填標號),此類細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中。能表示生命系統(tǒng)個體層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標號)。
(3)在上述四種細胞中,它們都有相似的______________、細胞質(zhì)、核糖體,都有遺傳物質(zhì)______________,這體現(xiàn)了不同種類細胞之間的______________。
(4)D屬于_________________(填“自養(yǎng)”或“異養(yǎng)”)生物,內(nèi)含有______________可進行光合作用,當河流中的D含量超過一定量時可引起_______________。
22.(10分)
種子在成熟和萌發(fā)過程中會進行不同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如圖為蓖麻種子在成熟和萌發(fā)過程中糖和脂肪的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脂肪的元素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鑒定脂肪可用________________染液,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被染成_________色的脂肪顆粒。
(2)蓖麻種子中主要的儲能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質(zhì)量的脂肪和糖類徹底氧化分解后釋放能量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脂肪在細胞中被徹底氧化分解的產(chǎn)物為________________。
(3)萌發(fā)初期,導致蓖麻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填“C”“N”或“O”)。
23.(10分)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被稱為肺炎支原體的單細胞生物,該病原體的結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肺炎支原體屬于_______________(填“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
(2)肺炎支原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___________,其與HIV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
(3)肺位于胸腔之內(nèi),分為左右兩肺,兩肺均覆蓋于心臟之上,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可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組成肺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表示)。
24.(12分)
在歐美,洋蔥被譽為“蔬菜皇后”。對西方人來說“一日不見洋蔥,整天情緒不佳”。醫(yī)學研究表明,洋蔥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其肥大的鱗片葉中含糖約8.5%,每100克鱗片葉含維生素C 9.3毫克、鈣40毫克、磷50毫克、鐵8毫克以及18種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洋蔥肥大的鱗片葉中所含的糖是淀粉還是可溶性還原糖或者二者均含有。某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以此作為研究課題。請你幫忙完成下面的實驗研究報告。
(1)實驗目的:探究洋蔥肥大的鱗片葉中所含的糖是淀粉還是可溶性還原糖或者二者均含有。
實驗原理:淀粉可用______________來檢測,可溶性還原糖可用______________試劑來檢測。
實驗器材:洋蔥,所需試劑和儀器等。
(2)實驗步驟:
①制備洋蔥組織樣液,取A、B兩支試管,各加入2 mL樣液。
②往A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搖勻,放入盛有50℃~60℃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 min。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
③往B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
(3)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及分析:
①若A試管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nèi)沒出現(xiàn)有藍色,則說明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既含有還原性糖又含有淀粉。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9分)
北京烤鴨是北京傳統(tǒng)特色美食。飼喂選做食材用的北京鴨時,主要以玉米、谷類為飼料,使其肥育,這樣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皮層酥脆,外焦里嫩。北京烤鴨通常的食用方法是取一張用小麥粉制作的荷葉餅,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卜條,將荷葉餅卷起食用?;卮鹣铝袉栴}:
(1)北京鴨食用玉米、谷類能迅速育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張鴨卷餅中有哪些脂質(zhì),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是細胞內(nèi)良好的儲能物質(zhì)。
(3)等質(zhì)量的脂肪比糖類含能量多,但一般情況下糖類卻是生物體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這是為什么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學
一、選擇題
1.A【解析】①植物學家施萊登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這一結論,①錯誤;②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②錯誤;③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③正確;④細胞學說沒有提及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④錯誤;⑤羅伯特·胡克發(fā)現(xiàn)并命名了細胞,⑤錯誤;⑥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由個體水平進入細胞水平,⑥錯誤;⑦細胞學說將動植物通過細胞聯(lián)系起來,闡明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⑦正確。故選A。
2.B【解析】冷箭竹是綠色植物,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A正確;冷箭竹為植物,其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中沒有系統(tǒng)這一層次,大熊貓為動物,其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中有系統(tǒng)這一層次,B錯誤;群落指生活在同一區(qū)域的所有生物的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指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物,它們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C正確;冷箭竹屬于植物,大熊貓屬于動物,根據(jù)細胞學說可知,組成它們的細胞在結構上既有統(tǒng)一性又有差異性,D正確。
3.D【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腎臟中腎小球壞死,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涉及到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中細胞,A不符合題意;根據(jù)題干信息“對腺嘌呤誘導的小鼠腎(器官)功能損傷進行了研究”,涉及到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中器官,B不符合題意;根據(jù)題干信息“給予小鼠高嘌呤飲食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小鼠(個體)體重明顯下降”,涉及到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中個體,C不符合題意;該研究未關注到生物圈,D符合題意。
4.C【解析】若視野中一半亮一半暗,最可能是反光鏡的角度不對,造成視野亮度不均勻,A錯誤;若物鏡由10×換成40×,則觀察到的視野變暗,細胞數(shù)目變少,看到的細胞是將原來的長或?qū)挿糯?倍,B錯誤;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蠕蟲逆時針旋轉(zhuǎn),由于顯微鏡成的像是倒像,則蠕蟲的實際旋轉(zhuǎn)方向也為逆時針,C正確;若觀察到蠕蟲在視野的左上方,要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物像向右下方移動,裝片要向左上方移動,D錯誤。
5.D【解析】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不含由DNA與蛋白質(zhì)結合形成的染色質(zhì),A錯誤;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不含葉綠體,B錯誤;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無核仁,C錯誤;藍細菌和綠藻均含有核糖體,核糖體中含有C、H、O、N、P元素,D正確。
6.A【解析】細胞中的無機鹽多以離子的形式存在,許多種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某些無機鹽是細胞內(nèi)復雜化合物的組成成分,A正確;多糖、核酸、蛋白質(zhì)等構成了細胞的基本框架,糖類是細胞能量的重要來源,核酸不能為細胞提供能量,B錯誤;多糖、蛋白質(zhì)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的,脂質(zhì)不是生物大分子,C錯誤;組成有機化合物的化學元素中都有C,C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D錯誤。
7.C【解析】西瓜汁有顏色干擾實驗結果,A錯誤;甘蔗汁中主要是蔗糖,非還原糖,B錯誤;葡萄勻漿呈白色,含有還原糖,豆?jié){富含蛋白質(zhì),花生子葉含有脂肪,C正確;馬鈴薯主要是淀粉,大豆中主要是蛋白質(zhì),D錯誤。
8.A【解析】乙種子中,用蘇丹III染液進行染色時,顏色反應最深,說明乙種子中主要含脂肪,A錯誤;分析表可知,甲、乙、丙三種植物干種子中均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三大有機物,B正確;在鑒定種子是否含有脂肪時,要用到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C正確;這三種試劑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熱,只有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性糖時,需要水浴加熱,D正確。
9.A【解析】生物界有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A錯誤;若圖2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與活細胞中元素含量相同,由多到少分別是O、C、H、N,則a、b、c分別為O、C、H,B正確;若圖1表示細胞鮮重,則A、B化合物依次為和蛋白質(zhì),C正確;若圖1表示細胞完全脫水后化合物含量,則A化合物為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作為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具有多樣性,D正確。
10.D【解析】在組成細胞的化合物中,占鮮重百分比:水>蛋白質(zhì)>脂質(zhì)>糖類,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質(zhì)最多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zhì)。因此,光棍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確。
11.B【解析】自由水是細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A錯誤;自由水是細胞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呈游離狀態(tài),可自由流動,B正確;種子在曬干過程中,散失的主要是自由水,C錯誤;越冬的植物體內(nèi)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下降,植物的抗逆性增強,D錯誤。
12.B【解析】分離細胞器可以采用差速離心法,A錯誤;用蘇丹III染液鑒定花生子葉中的脂肪需要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確;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的葉綠體時,最好選擇稍帶有葉肉細胞的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下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葉綠體存在于葉肉細胞中,C錯誤;鑒定蛋白質(zhì)的實驗中,采用了雙縮脲試劑,而雙縮脲試劑A液和斐林試劑甲液是一樣的,都是0.1 g/ml NaOH溶液,所以可將斐林試劑的甲液與雙縮脲試劑B液搭配使用,觀察是否出現(xiàn)紫色,D錯誤。
13.A【解析】糖類是細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質(zhì),但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質(zhì),A錯誤;淀粉能被水解為葡萄糖,麥芽糖也能被水解為葡萄糖,均能被消化吸收,進入人體內(nèi)合成糖原,B正確;幾丁質(zhì)是一種多糖,也稱殼多糖,能與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結合,因此可用于廢水處理,也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膚,C正確;反式脂肪酸不易分解,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D正確。
14.A【解析】蘇丹III染液能將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A正確;利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水浴加熱才會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錯誤;蘇丹染液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chǎn)生紫色反應,C錯誤;葡萄糖可以進入人體細胞,奶茶中的葡萄糖是人體細胞的能源物質(zhì),D錯誤。
15.B【解析】性激素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A正確;磷脂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B錯誤;維生素D能夠促進小腸對鈣和磷的吸收,C正確;膽固醇就是固醇的一種,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還能參與血液中脂質(zhì)的運輸,D正確。
二、選擇題
16.ABC【解析】由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像,因此若由圖1中甲物鏡轉(zhuǎn)換為乙物鏡觀察圖2中的細胞時,裝片向右下方移動,使物象向左上方移動到視野中央,A錯誤;物鏡的鏡頭越長,其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越近,因此乙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比甲物鏡大,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越暗,因此選用乙物鏡時視野的亮度比選用甲物鏡時小,B錯誤;圖1中物鏡由甲物鏡轉(zhuǎn)換成乙物鏡之后不可使用粗準焦螺旋,為了避免弄壞物鏡,C錯誤;視野中有異物,轉(zhuǎn)動目鏡發(fā)現(xiàn)異物不動,移動裝片時也不動,則異物可能在物鏡上,D正確。
17.AB【解析】①中的生物都屬于原核生物,單細胞個體,在生命系統(tǒng)中所屬的層次是細胞和個體,A正確;②中的生物都是病毒,都無細胞結構,遺傳物質(zhì)都是RNA,B正確;根瘤菌屬于異養(yǎng)生物,不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硝化細菌能利用化學能合成有機物,不能利用光能,C錯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D錯誤。
18.B【解析】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和多糖,若①表示糖類,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單糖、二糖、多糖,A正確;若①表示二糖,果糖、半乳糖為單糖,幾丁質(zhì)是多糖,B錯誤;脂質(zhì)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①表示脂質(zhì),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脂肪、磷脂、固醇,C正確;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若①表示固醇,則②③④可分別表示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D正確。
19.ABC【解析】糖類的元素組成一般是C、H、O,A錯誤;蔗糖是非還原性糖,不能與斐林試劑反應呈磚紅色,B錯誤;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多糖,葡萄糖在糯米細胞中經(jīng)脫水縮合后不可形成糖原,C錯誤;纖維素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能促進腸道蠕動、吸附有害物質(zhì),被稱為人類的“第七類營養(yǎng)素”,D正確。
20.A【解析】植物油中大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時呈液態(tài),A正確;面中含有的糖類主要是淀粉,生活中的糖一般是指有甜味的糖,月餅中加的糖通常是麥芽糖,淀粉和麥芽糖的元素組成均為C、H、O,B錯誤;細胞中的糖類能大量轉(zhuǎn)化成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轉(zhuǎn)化成糖類,C錯誤;月餅中糖和脂肪的含量較高雖然吃月餅可以補充能源物質(zhì),但是多吃不利于健康,特別是高血糖、高血脂的老年人更不能多吃,D錯誤。
三、非選擇題
21.(14分)
(1)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分)真核細胞(1分)
(2)CD(1分)擬核(1分)CD(1分)
(3)細胞膜(1分)DNA(1分)統(tǒng)一性(2分)
(4)自養(yǎng)(1分)藻藍素和葉綠素(2分)水華(1分)
【解析】(1)科學家依據(jù)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C(細菌)、D(藍細菌),原核細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擬核中,單細胞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既屬于細胞層次,也屬于個體層次,圖中能表示生命系統(tǒng)個體層次的是C和D。
(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含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核糖體,都有遺傳物質(zhì)DNA,這體現(xiàn)了不同種類細胞之間的統(tǒng)一性。
(4)D是藍細菌,因其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yǎng)型生物,當河流中的藍細菌和藻類增多時會引起河流水體出現(xiàn)水華現(xiàn)象。
22.(10分)
(1)C、H、O(1分)蘇丹III(2分)橘黃(1分)
(2)脂肪(1分)脂肪(2分)二氧化碳和水(2分)
(3)O(1分)
【解析】(1)脂肪僅由C、H、O三種元素組成。鑒定脂肪可用蘇丹III染液,它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
(2)蓖麻種子中主要的儲能物質(zhì)為脂肪,等質(zhì)量的脂肪和糖類比較,脂肪因含有的H比例比糖類高,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更多,其徹底氧化分解的產(chǎn)物為二氧化碳和水,該過程稱為有氧呼吸。
(3)從圖示知,種子萌發(fā)初期,脂肪轉(zhuǎn)化為糖類,等質(zhì)量的脂肪和糖類比較,糖類中占的比例大,故導致蓖麻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23.(10分)
(1)原核生物(2分)肺炎支原體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2分)
(2)DNA(2分)肺炎支原體具有細胞結構,HIV不具有細胞結構(2分)
(3)細胞→組織→器官(2分)
【解析】(1)分析題圖可知,肺炎支原體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所以屬于原核生物。
(2)分析題圖可知,肺炎支原體是細胞結構生物,所以其遺傳物質(zhì)是DNA,HIV是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因此肺炎支原體與HIV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肺炎支原體具有細胞結構,HIV不具有細胞結構。
(3)肺是人體的器官,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是細胞,所以組成肺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
24.(12分)
(1)碘液(1分)斐林(1分)
(2)新制斐林試劑2 mL(2分)滴加1~2滴碘液(2分)
(3)洋蔥肥大的鱗片葉中所含的糖是可溶性還原糖而不是淀粉(2分)A試管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nèi)出現(xiàn)藍色(2分)若A試管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nèi)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肥大的鱗片葉中所含的糖不是可溶性還原糖而是淀粉(2分)
【解析】(1)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在水浴加熱(50~65℃)的條件下會生成磚紅色沉淀;淀粉遇碘液變藍色??梢?,該實驗的原理是:淀粉可用碘液來檢測,可溶性還原糖可用斐林試劑來檢測。
(2)由實驗目的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A、B試管中加入的檢測試劑不同。依據(jù)給出的不完善的實驗步驟可推知:A試管應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試劑2mL,B試管應滴加1~2滴碘液。
(3)因該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其結論是未知的,預測時,從可能結果入手加以討論,據(jù)此分析填寫相應的內(nèi)容。該實驗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有3種:①洋蔥肥大的鱗片葉含可溶性還原糖,但不含淀粉,則A試管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nèi)沒有出現(xiàn)藍色;②洋蔥肥大的鱗片葉同時含有可溶性還原糖和淀粉,則A試管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nèi)出現(xiàn)藍色;③洋蔥肥大的鱗片葉不含可溶性還原糖,但含淀粉,則A試管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nèi)出現(xiàn)藍色。
25.(9分)
(1)玉米、谷物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糖類在鴨體內(nèi)轉(zhuǎn)變成了脂肪(2分)
(2)脂肪、磷脂、膽固醇(3分)脂肪(1分)
(3)糖類氧化分解供能快;糖類氧化既可在有氧條件下進行,也可在無氧條件下進行(3分)
【解析】(1)玉米、谷物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糖類在鴨體內(nèi)能大量轉(zhuǎn)變成脂肪,所以北京鴨食用玉米、谷類能迅速育肥。
(2)一張鴨卷餅中含有脂質(zhì)包括脂肪、磷脂、膽固醇等,其中脂肪是細胞內(nèi)良好的儲能物質(zhì)。
碘液
蘇丹III染液
雙縮脲試劑
甲
++++
++
+
乙
++
++++
++
丙
+
++
++++
組別
生物種類
①
藍細菌、大腸桿菌、支原體、乳酸菌
②
HIV、新冠病毒、流感病毒
③
黑藻、水綿、根瘤菌、硝化細菌
這是一份遼寧省部分學校2023_2024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pdf無答案,共8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武漢市2023_2024學年高一生物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含解析,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聯(lián)盟2023_2024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