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

    • 201.9 KB
    • 2024-03-07 18:11
    • 853
    • 1
    • 教習網(wǎng)3275309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當前壓縮包共包含下列4份文件,點擊文件名可預覽資料內(nèi)容
    • 解析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全解全析)(統(tǒng)編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統(tǒng)編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docx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全解全析)(統(tǒng)編版)第1頁
    1/22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全解全析)(統(tǒng)編版)第2頁
    2/22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全解全析)(統(tǒng)編版)第3頁
    3/22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統(tǒng)編版)第1頁
    1/12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統(tǒng)編版)第2頁
    2/12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統(tǒng)編版)第3頁
    3/12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第1頁
    1/10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第2頁
    2/10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第3頁
    3/10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第1頁
    1/5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第2頁
    2/5
    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全解全析統(tǒng)編版docx、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統(tǒng)編版docx、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docx、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必修下冊12單元統(tǒng)編版docx等4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9頁, 歡迎下載使用。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答案】
    1.C 2.D 3.B
    4.①綜合運用引用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如開篇引用魯迅對悲劇的闡述,論證有力。②論證語言嚴謹。如“幾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嚴謹。③論據(jù)選擇典型,文中選擇了莎士比亞悲劇和《紅樓夢》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為論據(jù),說服力強。
    5.示例一:①寶、黛的愛情悲劇,主要源自于他們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與當時周圍人的人生見地不同。賈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勢力關系網(wǎng)的維系,而寶黛誓死捍衛(wèi)愛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擇權(quán),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終的結(jié)局只能是毀滅。②寶、黛愛情是發(fā)生在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這一大環(huán)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直接影響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運,而這一腐朽勢力的必然滅亡,也加劇了寶、黛的愛情悲劇。
    示例二:①寶、釵的婚姻悲劇,主要源自于寶、釵二人的人生見地不同。寶玉追求自由本真,厭惡仕途經(jīng)濟,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而寶釵卻理性現(xiàn)實,是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見地不同,最終也只能是悲劇。②寶、釵婚姻是發(fā)生在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這一大環(huán)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直接影響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運,而這一腐朽勢力的必然滅亡,也加劇了寶、釵的婚姻悲劇。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惟《紅樓夢》之悲劇,不只如此”錯誤,曲解文意。根據(jù)原文“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如此”“《紅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可見,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
    B.“魯迅認為有意義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錯誤,曲解文意?!坝幸饬x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正因為如此,價值的毀滅才構(gòu)成真正的悲劇”這是作者的觀點,而非魯迅的觀點。
    D.“曹雪芹在《紅樓夢》創(chuàng)作中雖有意規(guī)避‘傷時罵世’”錯誤。根據(jù)原文“他一再聲稱此書‘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表面上說得非常好聽……”可知,是“表面上說”不是傷時罵世,“有意規(guī)避”的說法錯誤。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反映了新生事物在歷史前進中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錯誤,曲解文意。根據(jù)原文“《紅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毀滅……前者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成熟,經(jīng)不起狂風惡浪的摧折而毀滅,但它健壯的根系和茁壯的幼芽仍在適宜的土壤里保存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有適當?shù)臍夂?,它會繼續(xù)生長,最終長成大樹”可知,作者認為新生事物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成熟的緣故。而且只要有適當?shù)臍夂颍鼤^續(xù)生長,最終長成大樹。“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說法曲解文意,且過于絕對。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根據(jù)材料一“悲劇之演成常以這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如此。《紅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悲劇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惡之攻伐,然則是由于什么?曰: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紅樓夢》的悲劇不是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劇。
    ACD中《孔雀東南飛》《雷雨》《邊城》中的悲劇均源于社會以及個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見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惡之攻伐。
    B.《哈姆萊特》講的是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shù)?,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的故事。這已經(jīng)涉及到了善惡之征伐。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從論證方法來看,文章開篇引用魯迅對悲劇的看法“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有利的論證了“價值的毀滅才構(gòu)成真正的悲劇”這一觀點;然后舉《紅樓夢》的例子“以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為例,她們認同不同的價值,選擇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這些價值最后都無一例外地落空”來佐證,論證有力。
    從論證的語言來看,用語嚴謹,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幾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詞語的使用,表述嚴謹。
    從論據(jù)的選擇來看,文中選擇了莎上比亞悲劇來論證“在歐洲,最早的古希臘悲劇表現(xiàn)了命運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無奈或者悲慘的結(jié)局都無法避免。同時,其中蘊含的人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讓悲劇充滿了崇高的意味”。選擇《紅樓夢》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為論據(jù),說服力強。論據(jù)與論點高度統(tǒng)一,論證有力。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結(jié)合“《紅樓夢》是以寶、黛的愛情悲劇來貫通全局的。這個愛情悲劇的內(nèi)涵是誓死捍衛(wèi)愛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擇權(quán),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寶、黛追求愛情自由,而他們的這種追求與身邊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終的結(jié)局只能是毀滅。
    結(jié)合“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能反躬,不能設身處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劇就在這未通未遂上各人飲泣以終分析可知,寶、釵的婚姻悲劇主要源自于寶、釵二人的人生見地不同。寶玉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而寶釵卻是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見地不同,最終也只能是悲劇。
    結(jié)合“《紅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毀滅;另一種是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后者反映的是由榮、寧二府象征的那種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是“腐朽加腐爛,是生命的盡頭,最終是化為糞壤,永遠成為過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寶黛愛情是發(fā)生在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這一大環(huán)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直接影響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運,而這一腐朽勢力的必然滅亡,加劇了寶黛愛情的滅亡,也加劇了寶、釵的婚姻悲劇。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答案】
    6.D 7.A
    8.(1)早晨景物描寫和泰山余脈的描寫,為故事開展提供背景或以樂景襯哀情;(2)以景物描寫的插入來配合氛圍的變化以及仲尼和子貢二人的心理變化;(3)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4)結(jié)尾用泰山余脈象征孔子,用薄暮籠罩暗示孔子死亡的結(jié)局。
    9.第一問:仲尼是一個頭發(fā)皤白,身體衰老的哲人;曾經(jīng)懷抱理想,四處奔波,宣傳政治主張;晚年寂寞孤獨,面對嘲諷,仍然不改初衷。
    第二問:子貢是一個錙銖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師仲尼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襯、襯托、對比了仲尼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與堅守。
    【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仲尼也像凡人一樣對死亡充滿了恐懼”理解有誤。依文意“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的身邊,仲由在我的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diào)是怎樣的幽揚!怎樣的美麗呀!”可知,仲尼懼怕的更多的是寂寞孤獨,他仍然有所期待。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 “向往熱鬧的心情”分析有誤,他盼著有消息來,是盼著這世道能夠有所改變。
    故選A。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
    開頭的景物描寫是“鳥兒們的晨歌將罷,草地上的露珠,一顆顆地映著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著這皤白老叟微笑”,這充滿了生機的美好景物與孔子“皤白老叟”的衰老形象形成對照,有以樂景襯哀情的作用;而“北方的云霧已散,蔚藍的泰山余脈,遠遠起伏地,展開在他的面前了”則為后文的故事及人物對話提供了場景和背景;同時“泰山”也有象征意義,烘托了孔子的形象;
    中間的景物描寫是“子貢慢慢地,扶著先生又坐在石階上,這時候太陽轉(zhuǎn)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子貢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開了以后,一只雄雞高據(jù)在樹之巔,叫了起來了”。在這之前,師生兩個的對話根本不在一個層次,孔子一直在追問泰山是否崩墮,在述說自己的夢;而子貢卻在說先生的病,他只是偶爾路過來看先生。因而師生兩個的心情都有變化:前面寫孔子剛見到子貢的時候“兩目射出來消逝了的舊日的光芒”,后又“方才的興奮,立刻又歸于消歇”“仲尼皺紋消瘦的頰上,綴了兩顆綠豆大的淚珠了”;而子貢先是“木雞般愕然地立著了”,后又感到“出乎意外,先生說出這樣悲痛的話,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在師生對話中插入的這段景物描寫,尤其是太陽“被幾片浮云遮護著”,配合二人交談時氛圍的變化以及仲尼和子貢二人的心理變化;
    而“一只羽毛燦麗的雄雞呀!他抬起頭,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假如仲由還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來,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這段關于雄雞的描寫則讓孔子想到了仲由,想到了自己對理想的執(zhí)著,想到了弟子們的離散,從而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文章結(jié)尾處的景物描寫是“正是傍午的時分。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這里的“泰山”象征著孔子,而“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則象征孔子生命之光的黯淡,暗示了孔子的生命終結(jié)。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先看孔子的形象。
    “皤白老叟”“皺紋消瘦的頰”“兩手按胸,不住地咳喘”,這些描寫表面孔子已經(jīng)是一個衰老的老人,但他仍然在思考“泰山,有崩頹的那一天嗎?”,他依然是一個勤于思考的哲人;
    他執(zhí)著的追求理想,“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wèi)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種種魔鬼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四海之大,沒有一個地方,容我的身軀”,他甚至為了理想拋棄了家室,“家室啊,是我行為的障礙,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拋棄在比云還縹緲的虛無之鄉(xiāng)了”,他甘愿為了理想去死,“我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為什么不死在陳蔡人的手里?那時候的死,是怎樣的光榮!怎樣的可以自傲!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的身邊,仲由在我的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diào)是怎樣的幽揚!怎樣的美麗呀!”??梢娭倌嵩?jīng)懷抱理想,四處奔波,宣傳政治主張;
    而晚年的仲尼自己住在陌生的故鄉(xiāng),住在泰山腳下,他很孤獨寂寞,“他只是想著,或者有一個弟子能夠來吧,或者有什么人帶來些外邊的消息吧!”;然而面對嘲諷,他依然不改初衷,“遍地的野花,昂然向著這皤白老叟微笑,含著幾分嘲諷的意味意,但是他對于這些自然的景象,此時毫不注意”“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終身作一個東西南北的流浪人;鄭人為我編成歌謠,說我茫茫如喪家之狗,這四字,真是恰當??!”。
    再看子貢的形象。
    “賜,你日日錙銖為利,你好久不到這里來了”,孔子的話表面子貢是一個錙銖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面對孔子的提問,他無話可答,“善于辭令的子貢,一個字,都不知怎樣說才好”,他只要不斷地說“——先生……”,可見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師仲尼的思想;
    子貢的作用:
    子貢與孔子不是一類人,孔子畢生追求理想,執(zhí)著而堅定;而子貢是個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商人,他在意的只是世俗的東西。他的形象反襯了仲尼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與堅守。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答案】
    10.CFG 11.B 12.C
    13.(1)現(xiàn)在君王您愛護老年人恩惠無所不及,這是治國的根本啊。
    (2)人家將要扔掉這魚,現(xiàn)在先生將要祭拜他,為什么呢?
    14.①物質(zhì)上:制民之產(chǎn),種植養(yǎng)殖勿失其時,使百姓不饑不寒。②精神上:驅(qū)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義教化百姓。
    【解析】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對待)饑餓的人就給他吃的東西,(對待)寒冷的人就給他衣服穿;撫養(yǎng)他,培育他。
    “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結(jié)構(gòu)一致,各自斷開,應在C、F處斷開;
    “將”“養(yǎng)”意思相近,“育”“長”意思相近,且“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結(jié)構(gòu)一致,因此應斷成“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G處斷句。
    故在CFG處斷句。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講道義;取道。句意:我不講道義。/取道芷陽,從小路走。
    B.錯誤。連詞,表并列或遞進;連詞,表轉(zhuǎn)折。句意:看見年老的人背負柴草面帶饑色。/(靛青是)從藍草當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深。
    C.正確。
    D.正確。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是因為孔子是一心施舍別人而不讓多余財物腐爛的圣人”錯,曲解原意,原文是孔子認為打漁人是一心施舍別人而不讓多余的財物腐爛的人,是圣人。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愛”,愛護;“逮”,及;“本”,根本。
    (2)“棄”,扔掉;“吾子”,對對方的敬稱,先生或您;“何也”,為什么呢?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可知,物質(zhì)上:制民之產(chǎn),種植養(yǎng)殖勿失其時,使百姓不饑不寒;
    ②由“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可知,精神上:驅(qū)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義教化百姓。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圣人對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對待嬰兒一樣。(對待)饑餓的人就給他吃的東西,(對待)寒冷的人就給他衣服穿;撫養(yǎng)他,培育他,總擔心他不能長大成人。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他的軍隊取道(經(jīng)過)燕國,燕國國君走出國境迎接桓公?;腹珕柟苤伲骸爸T侯之間迎接一定要出國境嗎?”管仲說:“不是天子就不出國境迎接。”桓公說:“這樣的話是燕國君主畏懼我而有失禮儀了。我不講道義,致使燕國國君有失禮儀。”于是將燕國國君所到之地割讓給燕國。諸侯聽到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賀。
    齊景公在壽宮游玩,看見年老的人背負柴草面帶饑色。景公很同情他,嘆息說:“叫官吏奉養(yǎng)他?!标套诱f:“我聽說,喜歡賢能之人而哀憐無能之人,是保住國家的根本啊?,F(xiàn)在君王您愛護老年人恩惠無所不及,這是治國的根本啊。”景公聽了面帶喜色地笑了。晏子說:“圣明的君王見到圣賢之人就喜歡圣賢之人,見到無才能之人就哀憐無才能之人;我現(xiàn)在請求把那些年老羸弱無人供養(yǎng)的人,那些沒有家室的鰥男寡女,按照等級供給他們生活用品?!本肮f:“好吧。”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了供養(yǎng),鰥男寡女有了家室。
    孔子到楚國去,有個打漁的人誠懇地向孔子獻魚,孔子不接受。獻魚的人說:“天氣炎熱,遠離魚市,賣魚又無人購買,原想扔掉它,不如獻給先生?!笨鬃影萘藘砂萁邮芰?,讓弟子打掃塵穢,將要祭拜魚,弟子說:“人家將要扔掉這魚,現(xiàn)在先生將要祭拜他,為什么呢?”孔子說:“我聽說,一心施舍別人而不讓多余的財物腐爛的人,是圣人,現(xiàn)在接受圣人的賞賜,能不祭拜嗎?”
    材料二
    沒有可以長久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chǎn)卻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讀書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就會不遵守禮儀法度,無所不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著就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愛的人在位,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向上能贍養(yǎng)父母,向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豐年能夠溫飽,荒年也不至于餓死;然后驅(qū)使他們向善,所以百姓很容易跟著國君走。如今,規(guī)定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上不足以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豐年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是使自己擺脫死亡還怕不足,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的衣服了;畜養(yǎng)雞、小豬、狗、大豬等,不錯過(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耽誤農(nóng)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慎重辦理學校教育,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告誡他們,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老年人能穿絲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稱王,還從沒出現(xiàn)過這樣的事情。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答案】
    15.B
    16.“愴情”是傷感之意。①首聯(lián)說“老去相逢”,兄妹離別多年,相逢時年華已逝,歲月滄桑,令人傷感。②頸聯(lián)說“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兄妹多年不見,好不容易相聚,可王命在身,很快又要離別。相聚時光太短暫,令人傷感。③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變法大志還未實現(xiàn),難免有壯志難伸之感,情緒低落。
    【解析】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B.“這些細節(jié)都透露出王文淑家境的貧寒,以及王安石對妹妹的同情與關懷”錯,這里表現(xiàn)的是親人之間的自然隨意,體現(xiàn)出手足之情和家庭之樂。說王淑文家境貧寒,王安石同情妹妹,沒有依據(jù)。
    故選B。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情感主旨能力。
    本詩首聯(lián)“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以議論起,用遞進法展開。先說自己是個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輕時就對離別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會面,也引起心中的傷悲。
    頷聯(lián)“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寫會面時的親情。兄妹倆隨意準備了些酒菜,只是為了把酒談話,話很多,一直到夜間,還在昏暗的燈光下說著?!肮┬φZ”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草草杯盤”“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fā)悲愴之情?!盎杌琛眲t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
    頸聯(lián)“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詩人從時間空間入手,寫出了詩人與妹妹分隔兩地已有三年之久,又要離開去萬里外的異域,詩人自己不能預料會面的日子,詩就在無可奈何的氣氛中結(jié)束?!白詰z”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借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昂!本酶?,“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shù)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尾聯(lián)“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寫詩人面對妹妹詢問,堅定地回答,見到大雁南飛,我就會從北國帶回消息了,但也僅僅是期待,畢竟世事難料,只能徒然安慰,既是回答妹妹,又是寬慰自己,反而倍增了愴然之情。再結(jié)合注釋“本詩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遼國之前。王安石時年四十歲,此前曾上書變法,但未被采納”分析,可知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變法大志還未實現(xiàn),難免有壯志難伸之感,情緒低落,抒發(fā)不知何時相聚的悲傷之情。
    17.(6分)【答案】 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矣、須臾、渺、予、望。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答案】
    18.①人山人海 ②耳濡目染 ③如癡如醉
    19.B
    20.①“只有”意為單一,表明“秦川”戲曲的匱乏;“只能有”意為唯一,表明“秦腔”是唯一適應“秦川”地域特征和百姓的戲曲。
    ②兩個連用,構(gòu)成一種強調(diào),進一步凸顯了秦腔對于秦地及秦人的重要性。
    【解析】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jù)后文“戲場里除了合圍戲臺的人群,還站滿了販賣各種小吃的商販”可知,該句的意思是指戲場里聚集的人已經(jīng)非常多了,所以可用成語“人山人?!保忉尀椋褐溉巳喝缟剿坪?,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第二空,根據(jù)“黃土地上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喜歡吼兩聲秦腔”可知,生活在這里的人從小就能聽到吼秦腔的聲音,受了這些影響,他們大多都會唱秦腔,所以可用成語“耳濡目染”,解釋為:指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常看到,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第三空,根據(jù)后文“卻又格外清醒”可知,此處指的是聽者在聽戲曲時的感受,像是喝醉了酒一樣,但又佷清醒,所以可用成語“如癡如醉”,解釋為:好像喝醉了或傻了一樣,形容對人或事物極為迷戀或陶醉,以至達到精神恍惚、不能自制的程度。
    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修辭及關聯(lián)詞語的能力。
    A.“表示遞進”說法錯誤。第一句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
    C.“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法錯誤?!扒嫉押雾氃箺盍边\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揪心裂腸的唱腔熨平了心中的皺紋”運用的是擬物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用“熨平”形容“唱腔”,是擬物,用“皺紋”來比喻內(nèi)心的愁苦,是比喻。
    D.“應該放在后引號內(nèi)”說法錯誤。該處引號內(nèi)的內(nèi)容是間接引用,引號后的句號應該放在后引號外。
    故選B。
    2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只有”和“只能有”的含義,“只有”解釋為僅有,強調(diào)的是單一性,表明“八百里秦川”戲曲種類的匱乏:“只能有”強調(diào)的是唯一性,表明“秦腔”是唯一可以適應“秦川”地域特征和百姓的戲曲。
    “只有也只能有”這兩個含義相似的詞語連用,起到了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廣漠曠遠的八百里秦川,只有也只能有這秦腔”強調(diào)的是秦腔對于秦地的重要性;“八百里秦川勞作的農(nóng)民只有也只能有這秦腔能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凸顯的是秦腔對于秦人表達情感的重要作用。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答案】
    21.①不容易導致過敏 ②吃藥控制不住 ③一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22.花粉過敏是人體接觸到某種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的疾病,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其癥狀主要為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嚴重損害人類健康。
    【解析】
    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根據(jù)語境“春天里,桃樹、杏樹等樹木的花, ,因為它們都是‘蟲媒花’,花粉顆粒大而重,在空中飄散的較少”,以及后文“楊樹、柳樹、榆樹等樹木的花,比較容易導致過敏”,可知此處說明不易導致過敏的花,所以可填“不容易導致過敏”。
    ②根據(jù)語境“如果癥狀比較明顯, ,建議大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以及前文“如果花粉過敏的癥狀比較輕,而且沒有哮喘史,可以口服抗組胺藥,比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可知,此處應該填寫有關藥物治療的內(nèi)容,所以可填“吃藥控制不住”。
    ③根據(jù)語境“應對花粉過敏, ,比如使用花粉阻隔劑,不讓花粉接觸到鼻黏膜”,以及后文“二是用藥控制,在過敏時吃藥控制癥狀;三是進行免疫治療,就是大家所說的脫敏治療”,可推斷出是避免接觸花粉,故可填“一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2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語病有三處:
    一是“過敏性的一種疾病”語序不當,應改為“一種過敏性的疾病”。
    二是“發(fā)病逐年上升”,主謂搭配不當,應改為“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三是“損壞人類健康”動賓搭配不當,應改為“損害人類健康”。
    故改為:花粉過敏是人體接觸到某種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的疾病,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其癥狀主要為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嚴重損害人類健康。
    四、寫作(60分)
    23.(60分)
    【答案】
    例文:
    定而后靜,慮而后得
    春秋時期,重耳流亡至楚,楚王以禮待之,重耳以退避三舍回報。子玉聽說后,請求殺重耳以絕后患,又在三年之后的晉楚之爭中一意孤行,以至楚軍大敗。
    從這則故事中不難發(fā)現(xiàn)重耳遵信守諾,楚王道德高尚,而子玉則是目光短淺且意氣用事,最令我輩警醒。從子玉這個人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定”“靜”“慮”的重要性。
    “定”是指定力。只有內(nèi)心不急躁,才能去持守一份定力。這里的定力,可以是自己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品德,也可以是自己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就子玉而言,見重耳雄韜偉略而失去內(nèi)心之定,急于殺之而后快;見對手避退三舍就再難指揮若定,忘記楚成王的叮囑,也置兵法戰(zhàn)術于不顧,這些都違背了作為一個將領應該有的品質(zhì):能鎮(zhèn)靜,有定力。“定”的作用是讓人在怒不可遏或是興奮沖動時都能保持冷靜的思考,懂得明智地權(quán)衡判斷,守住起碼的操守和底線,不做違背天良的事,不做違背天道的事。它像一座燈塔,在人們看不清道路時告訴人們,你應該去向何處。
    定而后能靜?!办o”是指冷靜、清醒。楚臣子玉聽聞重耳之言,便立即向楚王請命,此為不冷靜;欲殺重耳以絕后患,此為不清醒。能“靜”之人可澄明心胸,見全局望長遠,而不會被眼前的浮云遮蔽心智。后子玉趁退而擊,全然沒有想到對方留的“后手”,此為不冷靜;此番慘敗在于急功近利,似乎勝利唾手可得,此為不清醒。能“靜”之人必有大海一樣波瀾不驚的大氣象,遇到事情不驕不躁,徐徐圖之,給自己留下一份進退的空間。
    靜而后能慮?!皯]”指考慮周全。從本則故事來看,子玉有多個方面“不慮”:一是沒有想起重耳的承諾,退避三舍不是倉皇敗逃,而是謙遜守諾。二是沒有牢記成王的叮囑,一意孤行,只從“求勝”這一角度來考慮問題,不只在軍事上吃虧,更在道義上完敗。三是急于冒進,置楚軍將士的性命于不顧,以致于兩翼殲滅,楚軍大敗。所以考慮周全不僅要想到過去,審查過去的經(jīng)驗和教訓,還要審視當下的周遭環(huán)境,更要考慮到彼此的處境與情況,見他人未見之隱患,料他人未料之利害。這樣自己的所作所為就能行而無虧,行而無憾,有所“得”了。
    《大學之道》中有言:“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币允窞殓R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由子玉來看這句話,可知圣賢誠不欺我。可以說為人處世之道就囊括在這一句話中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涉及三個人物:重耳、楚成王、楚臣子玉,在事件發(fā)展中展現(xiàn)性格,明確道理。事情分成兩個階段,一是重耳流亡于楚,一是晉楚相爭,前后互相照應。我們可以分階段梳理一下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人物形象。三年前,重耳是落魄公子,流亡到楚國,被問如何報答,他的回答既沒有傲慢無禮目中無人,也沒有喪失底線曲意逢迎:他日如兩軍相遇,晉當退避三舍,再相周旋。可見其不卑不亢,堅守底線。三年前,楚成王對重耳以禮相待?!俺膽n懼,在于自己不修養(yǎng)美德。我如果品德有虧,殺了重耳又有什么作用?”可見其以禮待人,反省自我,看重道德修養(yǎng)。三年前,子玉請求殺了重耳,以絕后患??梢娖淇此魄逍?,但不講道德。三年后,重耳兌現(xiàn)諾言,在晉、楚之戰(zhàn)中令晉軍后退,避楚軍鋒芒??梢娖湫攀爻兄Z,知恩圖報。三年后,重耳在晉、楚之戰(zhàn)中,告誡子玉不要冒進??梢娖淝逍选⒅斏?、保守。三年后,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大敗??梢娖浼惫?,冒進求成。
    題目要求感觸“最”深,故要體現(xiàn)權(quán)衡比較,這是論述背景,也可以作為審題過程中的思考。因此,作文中涉及比較就可視為符合題意,關鍵還在于對結(jié)果“最”的論證,這是主體。如果一句都沒有涉及,可以視為審題不夠嚴謹。因此,若選重耳對自己感觸最深,可借此說明應以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處世,在落魄時仍應堅守底線、保持自尊方可被人尊重,或以知恩守信的態(tài)度待人,也可說應當一諾千金,守信重諾是君子美德,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無愧于己的選擇,還可從退避三舍的智慧去論述,說明有時候我們也應當通過“退”去尋找“進”的機會,累積“進”的力量。若選成王,則可重點從仁義寬廣的角度去論述,說明對自己來說我們應當與人為善,內(nèi)美修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遇到問題時應當反求諸己,這才是檢驗自身修養(yǎng)的方式,從為人處世角度來說,可指出應胸懷寬廣,以禮待人,以一顆坦誠之心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對此,還可適當升華,說明仁義和善舉是一個國家的道德、氣節(jié)之體現(xiàn)。若選子玉的角度,則可在批判中反思總結(jié),或者說明有小才而無大德,終難成大事,或者指出背信棄義難免埋下禍端,貪功冒進只會滿盤皆輸。
    立意:
    1.以大度氣概眺望明媚未來。
    2.懷少年之壯氣,一言九鼎。
    3.修煉內(nèi)在,破除外界紛擾。

    相關試卷

    四川省內(nèi)江市第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四川省內(nèi)江市第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景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景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共22小題,滿分120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專題一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同步練習教師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專題一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同步練習學生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