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1.“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闭堄每w將這句話抄寫一遍。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我經(jīng)常會觀察那些坐在一起的人,從他們的皮膚和皺紋中想象他們來自什么樣的家庭,有過什么樣的經(jīng)lì____。我對那些憑借堅rèn____不拔的努力而逆天改命的人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因為他們本來的處境是很容易讓人陷入絕望的,而他們kè____服了各種各樣的磨難,那些歲月的艱辛就會在他們的臉上和手上刻下印記,但是他們挺過來之后,那些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都成了英雄的xūn____章。
經(jīng)lì____ 堅rèn____不拔 kè____服 xūn____章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這篇作文真難寫,我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寫好交卷。
B.每當我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那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又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C.能否熟練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
D.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jié)果,是可歌可泣的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勝利。
4.下列各句標點符號使用不規(guī)范的一項是( )
A.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在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證實了他的“言”和“行”。
B.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yǎng)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飯吃,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C.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D.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們已經(jīng)可以了解我們的戰(zhàn)士是怎樣一種人,這種人有一種什么品質(zhì),他們的靈魂多么美麗和寬廣。
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木蘭從軍的故事數(shù)百年來廣為傳頌,多次被改編為戲曲、電影等藝術形式,這個故事的源頭就是北朝民歌《木蘭詩》
B.《孫權勸學》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C.《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過對阿長的一些瑣事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感情。
D.北宋歐陽修所著的《賣油翁》是一則寫事明理的故事,記述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指的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6.默寫
(1)___________,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維《竹里館》)
(2)故園東望路漫漫,___________。馬上相逢無紙筆,___________。(岑參《逢入京使》)
(3)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蘭詩》)
(4)潛心讀書有四種境界?!癬__________,___________”(劉禹錫《陋室銘》),排除干擾,靜下心來,此第一境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沉醉其中,樂而忘我,此第二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臨頂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生有限,學海無涯,此第四境界。
7.你所在的班級開展了一次“天下國家”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抒發(fā)情懷】
(1)請仿照前后句式再寫一句表現(xiàn)愛國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符合語境。
每個人對自己國家的熱愛,都是近乎本能的。關心祖國的命運,為之奮斗為之犧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熱愛祖國的文字,為之沉醉為之感動……這些都是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
【啟發(fā)心智】
(2)請運用學過的一句愛國詩詞或名言警句,表達你對某個人物的崇敬之情。
人物名: 詩詞或名言:
賦得暮雨送李曹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 建業(yè)①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②深不見,浦樹③遠含滋④。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⑤。
【注釋】①建業(yè):今江蘇南京。②海門:長江入海處,在今江蘇省海門縣。③浦樹:水邊的樹。④含滋:濕潤,帶著水氣。⑤散絲:雨絲,這里比喻流淚。
8.簡要分析詩歌首聯(lián)的作用。
9.尾聯(lián)運用了哪種抒情方式?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甲】①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②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吾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歐陽修《賣油翁》)
【乙】南方多沒人①,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蘇軾《蘇東坡集》)
【注釋】①沒人:能潛水的人。
1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肅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無他,但手熟爾。(__________________)
④見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②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
12.與“自錢孔入,而錢不濕”中的“而”意義與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C.康肅笑而遣之
D.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13.甲文中體現(xiàn)陳堯咨傲慢的語句是:“_________”,表明賣油翁觀點的語句是:“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br>14.甲、乙兩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我的老師沈從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寫作,寫的比說的多,他常常在學生的作業(yè)后面寫很長的讀后感,有時會比原作還長。這些讀后感有時評析本文得失,也有時從這篇習作說開去,談及有關創(chuàng)作的問題,見解精到,文筆講究?!粋€作家應該不論寫什么都寫得講究。這些讀后感也都沒有保存下來,否則是會比《廢郵存底》還有看頭的??上?!
②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還有一種方法,我以為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寫了一個作品,他除了寫很長的讀后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記得我寫過一篇不成熟的小說《燈下》,記一個店鋪里上燈以后各色人的活動,無主要人物、主要情節(jié),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紹我看了幾篇這樣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寫的《腐爛》。學生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自己是怎樣寫的,對比借鑒,是會有長進的。這些書都是沈先生找來,帶給學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課,走進教室里時總要夾著一大摞書。
③沈先生就是這樣教創(chuàng)作的。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chuàng)作。我希望現(xiàn)在的大學里教創(chuàng)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
④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fā)表。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多年以來,沈先生就干著給別人的作品找地方發(fā)表這種事。經(jīng)他的手介紹出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shù)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寫的作品,幾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這輩子為別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shù)目了。為了防止超重太多,節(jié)省郵費,他大都把原稿的紙邊裁去,只剩下紙芯。這當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戰(zhàn)時期,百物昂貴,不能不打這點小算盤。
⑤沈先生教書,但愿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他講《中國小說史》,有些資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奪金標毛筆,筷子頭大的小行書抄在云南竹紙上。這種竹紙高一尺,長四尺,并不裁斷,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課時分發(fā)給學生。他上創(chuàng)作課夾了一摞書,上小說史時就夾了好些紙卷。沈先生做事,都是這樣,一切自己動手,細心耐煩。他自己說他這種方式是“手工業(yè)方式”。他寫了那么多作品,后來又寫了很多大部頭關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這種“手工業(yè)方”式搞出來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書,但他不是“藏書家”,他的書,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給人看的。聯(lián)大文學院的同學,多數(shù)手里都有一兩本沈先生的書,扉頁上用淡墨簽上“上官碧”的名字。誰借的什么書,什么時候借的,沈先生是從來不記得的。直到聯(lián)大“復員”,有些同學的行裝里還帶著沈先生的書,這些書也就隨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書多,而且很雜,他稱自己的學問為“雜知識”。一個作家讀書,是應該雜一點的。沈先生讀過的書,往往在書后寫兩行題記。有的是記一個日期,那天天氣如何,也有時發(fā)一點感慨。有一本書的后面寫道:“某月某日,見一大胖女人從橋上過,心中十分難過?!边@兩句話我一直記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難過呢?
⑦沈先生不長于講課,而善于談天。談天的范圍很廣,時局、物價……談得較多的是風景和人物。他幾次談及玉龍雪山的杜鵑花有多大,某處高山絕頂上有一戶人家,——就是這樣一戶!談徐志摩上課時帶了一個很大的煙臺蘋果,一邊吃,一邊講,還說:“中國東西并不都比外國的差,煙臺蘋果就很好!”談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測繪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差一點從塔上掉下去。談林徽因發(fā)著高燒,還躺在客廳里和客人談文藝。他談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終生未娶,長期獨身。他養(yǎng)了一只大斗雞。這雞能把脖子伸到桌上來,和金先生一起吃飯。他到外搜羅大石榴、大梨。買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輸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給小朋友,他再去買!……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一是都對工作、對學問熱愛到了癡迷的程度;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這些人的氣質(zhì)也正是沈先生的氣質(zhì)?!奥劧嗨匦娜?,樂與數(shù)晨夕”,沈先生談及熟朋友時總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15.【明事件】
汪曾祺回憶了沈從文老師的諸多往事,請簡要概括。(寫出三件即可)
16.【品語言】
比較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說說能否將原句變?yōu)楦木?,為什么?br>原句: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改句: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待了八九年。一晃,許多年了。
17.【知態(tài)度】
對于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評價的?從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態(tài)度。
18.閱讀《信使》,完成問題。
信使
畢淑敏
①我十七歲的生日,是在藏北高原過的。那天,正好是軍郵車上山的日子,這個生日便像美麗的項圈,久久地懸掛在我胸前。
②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錐,將我所在的部隊,托舉到了離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我的生日在十月,這正是平原上遍地金黃的時節(jié),昆侖山卻已萬里雪飄。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發(fā)出的禁令,我們將與世隔絕到春天。
③軍郵車大約每月從新疆喀什開上昆侖山一次,日子并不準,仿佛一只來去無蹤的青鳥。老醫(yī)生戍邊多年,他的話有時像符咒一樣靈驗。“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輛車,總是軍郵車。山下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心?!彼沃鴿M頭的白發(fā),像一叢銀針。
④那天夜里,軍郵車像破冰船一樣,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整個軍營為之沸騰。各單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驛馬接到加急文書,拔腿就跑,去把信件送給望眼欲穿的人們。
⑤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這活兒一般都分給腰細腿長的年輕人,但白發(fā)蒼蒼的老醫(yī)生執(zhí)拗地要做這件事。知情的人私下里說,他家中有很老的雙親、很弱的妻子、很小的孩兒,盼信比別人更甚。
⑥老醫(yī)生抱著一大摞信,我們撲上去搶。那時候干部去干校,知青接受再教育,妻離子散的多,信件也格外多。每個人都像蜘蛛一樣,吐出思念思索的長絲,織一張自己的情感信息之網(wǎng)。
⑦霎時老醫(yī)生手中就空了,接下來是唰唰地撕信,信皮的斷屑蕭蕭而下。
⑧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有一只溫暖而柔軟的手,從潔白的箋紙中探出來,撫摸著我額前飄動的烏發(fā),心便不再凄然。
⑨再看同學和朋友的信。我的同桌此刻在遙遠的西雙版納,信中夾了一朵花的標本。她說這是景洪最美麗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氣。我低頭嗅那被花汁浸泡過的地方,哪兒有什么香氣,有的只是純正而凜冽的冰雪氣息繚繞其中。
⑩我連夜回信。平常日子,營區(qū)是柴油發(fā)電機供電,每晚只亮兩個小時,然后就像木偶人似的眨幾下眼睛,熄滅了。軍郵車一來,首長便傳令延長發(fā)電時間,以利于揀信和回信。首長其實也很盼信到來。
?同屋的女兵嚶嚶地哭了起來。她的小侄子病了。我們都放下筆去勸她。然而,女孩子常常是這樣:越勸哭得越歡暢。
?老醫(yī)生悠長地嘆了一口氣:“告訴離得這么遠的一個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嗎?我家里人是從不這樣的?!?br>?不一會兒,女兵停止了哭泣,因為從老醫(yī)生送來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經(jīng)好了。
?“要有經(jīng)驗,”老醫(yī)生說,“把信全拆開,碼餅干似的排好,從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做參考?!?br>?那一次軍郵車上山,老醫(yī)生沒有收到一封信。按照他們家的邏輯,沒有信來也許就是出事了。他的憂郁持續(xù)了整個冬天。
?在這海拔五千米的高原營地,每逢有人下山,就會挨門挨戶地問:“我要走了,要不要帶信?”哪怕是平日最自私的人,在這件事上也絕對平和而周到,這是高原的風俗。
?有時候突然寫好一封信,又不知誰能帶走,就在吃飯人多時喊:“誰能下山,告我一聲?!币淮危粋€素不相識的人對我說:“我知道你父親的名字?!薄澳憧催^我的檔案?”我問?!安皇?。幾年前我為你代發(fā)過家信?!蔽乙呀?jīng)完全記不得是托什么人又轉(zhuǎn)到他手中的,于是趕忙表示遲到的謝意。
?在我十七歲生日過去半年的時候,收到了西雙版納同學的回信:“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絕不可能沒有香氣!”
?信是老醫(yī)生送來的。這是開山后的第一次通郵,他也很快樂,他的家里寄來了平安信。有時候他又突然疑惑,說他家會不會有什么事瞞了不肯告訴他。我們都說不會不會,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他們離了你,根本就辦不了事,怎么會瞞你!他也覺得很有道理,心寬許多。終于,輪到他探家了。很早就告訴我們:他下山時專門預備一個提包,為大家裝信。我便對著昆侖山皚皚的冰雪,咬著筆桿,從從容容地寫了大約三十封信,每一封都竭盡我的才能。我雙手捧著這摞信,鄭重地交給老醫(yī)生。他的白發(fā)在雪峰的映襯下,晃動得像一盆水中的粉絲:“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事就是為大家發(fā)信。假如回信快的話,下次軍郵車上來,你們也許就能收到回信了。”
?他走了。軍郵車像候鳥,飛來一次又一次,但那三十封信一封也不見回音。原來他下山乘坐的車翻了,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銀發(fā)蒼蒼的頭顱,那個裝滿信件的旅行包,頃刻間化為青煙。
?那三十封信,只有給父母的那封,我重寫了托人發(fā)出。給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興致重寫。只要抓起筆,老醫(yī)生的白發(fā)就在眼前灼目地閃動,眼珠便發(fā)酸。大團大團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結(jié)。
?后來,在老醫(yī)生的追悼會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遠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老。滿頭燦然的白發(fā),是昆侖山饋贈他的不能拒絕的禮物。
?他死了以后,軍郵車還帶來過他的家信。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廣西一個很偏遠的小城。又在地圖上仔細尋找,那地方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該是非常炎熱的。老醫(yī)生的家鄉(xiāng),距離昆侖山大約有一萬五千里。
?那封遲到的信,邊緣已經(jīng)磨損,好像烙熟又蒸了幾遭的餡餅,幾處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堅韌的透明紙粘貼過,上面打著藍色的印章:“郵件已破,軍郵代封”。
?不知這是否是封報平安的家信?
(取材于畢淑敏的同名文章)
(1)在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書信是戍邊戰(zhàn)士與內(nèi)地親友之間聯(lián)系時最重要的媒介。文中為戰(zhàn)士傳遞書信的“信使”,除了①_____,還有②_____,更有③_____。
(2)文中第?段,把往來新疆喀什和喀喇昆侖山營地的“郵車”比作“候鳥”,放在這一段有什么作用呢?
(3)文章第?段,作者為什么要細致描寫那封“遲到的家書”的諸多細節(jié)?請結(jié)合全文的相關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解。
19.請以“我要為你叫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評卷人
得分
一、字詞書寫
評卷人
得分
二、選擇題
評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寫
評卷人
得分
四、綜合性學習
評卷人
得分
五、詩歌鑒賞
評卷人
得分
六、對比閱讀
評卷人
得分
七、現(xiàn)代文閱讀
評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總復習
期中模擬金卷(二)
(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1.“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闭堄每w將這句話抄寫一遍。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我經(jīng)常會觀察那些坐在一起的人,從他們的皮膚和皺紋中想象他們來自什么樣的家庭,有過什么樣的經(jīng)lì____。我對那些憑借堅rèn____不拔的努力而逆天改命的人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因為他們本來的處境是很容易讓人陷入絕望的,而他們kè____服了各種各樣的磨難,那些歲月的艱辛就會在他們的臉上和手上刻下印記,但是他們挺過來之后,那些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都成了英雄的xūn____章。
經(jīng)lì____ 堅rèn____不拔 kè____服 xūn____章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這篇作文真難寫,我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寫好交卷。
B.每當我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那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又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C.能否熟練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
D.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jié)果,是可歌可泣的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勝利。
4.下列各句標點符號使用不規(guī)范的一項是( )
A.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在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證實了他的“言”和“行”。
B.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yǎng)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飯吃,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C.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D.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們已經(jīng)可以了解我們的戰(zhàn)士是怎樣一種人,這種人有一種什么品質(zhì),他們的靈魂多么美麗和寬廣。
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木蘭從軍的故事數(shù)百年來廣為傳頌,多次被改編為戲曲、電影等藝術形式,這個故事的源頭就是北朝民歌《木蘭詩》
B.《孫權勸學》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C.《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過對阿長的一些瑣事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感情。
D.北宋歐陽修所著的《賣油翁》是一則寫事明理的故事,記述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指的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6.默寫
(1)___________,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維《竹里館》)
(2)故園東望路漫漫,___________。馬上相逢無紙筆,___________。(岑參《逢入京使》)
(3)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蘭詩》)
(4)潛心讀書有四種境界?!癬__________,___________”(劉禹錫《陋室銘》),排除干擾,靜下心來,此第一境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沉醉其中,樂而忘我,此第二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臨頂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生有限,學海無涯,此第四境界。
7.你所在的班級開展了一次“天下國家”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抒發(fā)情懷】
(1)請仿照前后句式再寫一句表現(xiàn)愛國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符合語境。
每個人對自己國家的熱愛,都是近乎本能的。關心祖國的命運,為之奮斗為之犧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熱愛祖國的文字,為之沉醉為之感動……這些都是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
【啟發(fā)心智】
(2)請運用學過的一句愛國詩詞或名言警句,表達你對某個人物的崇敬之情。
人物名: 詩詞或名言:
賦得暮雨送李曹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 建業(yè)①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②深不見,浦樹③遠含滋④。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⑤。
【注釋】①建業(yè):今江蘇南京。②海門:長江入海處,在今江蘇省海門縣。③浦樹:水邊的樹。④含滋:濕潤,帶著水氣。⑤散絲:雨絲,這里比喻流淚。
8.簡要分析詩歌首聯(lián)的作用。
9.尾聯(lián)運用了哪種抒情方式?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甲】①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②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吾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歐陽修《賣油翁》)
【乙】南方多沒人①,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蘇軾《蘇東坡集》)
【注釋】①沒人:能潛水的人。
1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肅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無他,但手熟爾。(__________________)
④見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②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
12.與“自錢孔入,而錢不濕”中的“而”意義與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C.康肅笑而遣之
D.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13.甲文中體現(xiàn)陳堯咨傲慢的語句是:“_________”,表明賣油翁觀點的語句是:“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br>14.甲、乙兩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我的老師沈從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寫作,寫的比說的多,他常常在學生的作業(yè)后面寫很長的讀后感,有時會比原作還長。這些讀后感有時評析本文得失,也有時從這篇習作說開去,談及有關創(chuàng)作的問題,見解精到,文筆講究。——一個作家應該不論寫什么都寫得講究。這些讀后感也都沒有保存下來,否則是會比《廢郵存底》還有看頭的??上?!
②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還有一種方法,我以為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寫了一個作品,他除了寫很長的讀后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記得我寫過一篇不成熟的小說《燈下》,記一個店鋪里上燈以后各色人的活動,無主要人物、主要情節(jié),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紹我看了幾篇這樣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寫的《腐爛》。學生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自己是怎樣寫的,對比借鑒,是會有長進的。這些書都是沈先生找來,帶給學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課,走進教室里時總要夾著一大摞書。
③沈先生就是這樣教創(chuàng)作的。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chuàng)作。我希望現(xiàn)在的大學里教創(chuàng)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
④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fā)表。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多年以來,沈先生就干著給別人的作品找地方發(fā)表這種事。經(jīng)他的手介紹出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shù)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寫的作品,幾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這輩子為別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shù)目了。為了防止超重太多,節(jié)省郵費,他大都把原稿的紙邊裁去,只剩下紙芯。這當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戰(zhàn)時期,百物昂貴,不能不打這點小算盤。
⑤沈先生教書,但愿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他講《中國小說史》,有些資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奪金標毛筆,筷子頭大的小行書抄在云南竹紙上。這種竹紙高一尺,長四尺,并不裁斷,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課時分發(fā)給學生。他上創(chuàng)作課夾了一摞書,上小說史時就夾了好些紙卷。沈先生做事,都是這樣,一切自己動手,細心耐煩。他自己說他這種方式是“手工業(yè)方式”。他寫了那么多作品,后來又寫了很多大部頭關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這種“手工業(yè)方”式搞出來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書,但他不是“藏書家”,他的書,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給人看的。聯(lián)大文學院的同學,多數(shù)手里都有一兩本沈先生的書,扉頁上用淡墨簽上“上官碧”的名字。誰借的什么書,什么時候借的,沈先生是從來不記得的。直到聯(lián)大“復員”,有些同學的行裝里還帶著沈先生的書,這些書也就隨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書多,而且很雜,他稱自己的學問為“雜知識”。一個作家讀書,是應該雜一點的。沈先生讀過的書,往往在書后寫兩行題記。有的是記一個日期,那天天氣如何,也有時發(fā)一點感慨。有一本書的后面寫道:“某月某日,見一大胖女人從橋上過,心中十分難過?!边@兩句話我一直記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難過呢?
⑦沈先生不長于講課,而善于談天。談天的范圍很廣,時局、物價……談得較多的是風景和人物。他幾次談及玉龍雪山的杜鵑花有多大,某處高山絕頂上有一戶人家,——就是這樣一戶!談徐志摩上課時帶了一個很大的煙臺蘋果,一邊吃,一邊講,還說:“中國東西并不都比外國的差,煙臺蘋果就很好!”談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測繪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差一點從塔上掉下去。談林徽因發(fā)著高燒,還躺在客廳里和客人談文藝。他談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終生未娶,長期獨身。他養(yǎng)了一只大斗雞。這雞能把脖子伸到桌上來,和金先生一起吃飯。他到外搜羅大石榴、大梨。買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輸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給小朋友,他再去買!……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一是都對工作、對學問熱愛到了癡迷的程度;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這些人的氣質(zhì)也正是沈先生的氣質(zhì)?!奥劧嗨匦娜?,樂與數(shù)晨夕”,沈先生談及熟朋友時總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15.【明事件】
汪曾祺回憶了沈從文老師的諸多往事,請簡要概括。(寫出三件即可)
16.【品語言】
比較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說說能否將原句變?yōu)楦木洌瑸槭裁础?br>原句: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改句: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待了八九年。一晃,許多年了。
17.【知態(tài)度】
對于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評價的?從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態(tài)度。
18.閱讀《信使》,完成問題。
信使
畢淑敏
①我十七歲的生日,是在藏北高原過的。那天,正好是軍郵車上山的日子,這個生日便像美麗的項圈,久久地懸掛在我胸前。
②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錐,將我所在的部隊,托舉到了離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我的生日在十月,這正是平原上遍地金黃的時節(jié),昆侖山卻已萬里雪飄。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發(fā)出的禁令,我們將與世隔絕到春天。
③軍郵車大約每月從新疆喀什開上昆侖山一次,日子并不準,仿佛一只來去無蹤的青鳥。老醫(yī)生戍邊多年,他的話有時像符咒一樣靈驗。“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輛車,總是軍郵車。山下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心。”他晃著滿頭的白發(fā),像一叢銀針。
④那天夜里,軍郵車像破冰船一樣,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整個軍營為之沸騰。各單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驛馬接到加急文書,拔腿就跑,去把信件送給望眼欲穿的人們。
⑤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這活兒一般都分給腰細腿長的年輕人,但白發(fā)蒼蒼的老醫(yī)生執(zhí)拗地要做這件事。知情的人私下里說,他家中有很老的雙親、很弱的妻子、很小的孩兒,盼信比別人更甚。
⑥老醫(yī)生抱著一大摞信,我們撲上去搶。那時候干部去干校,知青接受再教育,妻離子散的多,信件也格外多。每個人都像蜘蛛一樣,吐出思念思索的長絲,織一張自己的情感信息之網(wǎng)。
⑦霎時老醫(yī)生手中就空了,接下來是唰唰地撕信,信皮的斷屑蕭蕭而下。
⑧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有一只溫暖而柔軟的手,從潔白的箋紙中探出來,撫摸著我額前飄動的烏發(fā),心便不再凄然。
⑨再看同學和朋友的信。我的同桌此刻在遙遠的西雙版納,信中夾了一朵花的標本。她說這是景洪最美麗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氣。我低頭嗅那被花汁浸泡過的地方,哪兒有什么香氣,有的只是純正而凜冽的冰雪氣息繚繞其中。
⑩我連夜回信。平常日子,營區(qū)是柴油發(fā)電機供電,每晚只亮兩個小時,然后就像木偶人似的眨幾下眼睛,熄滅了。軍郵車一來,首長便傳令延長發(fā)電時間,以利于揀信和回信。首長其實也很盼信到來。
?同屋的女兵嚶嚶地哭了起來。她的小侄子病了。我們都放下筆去勸她。然而,女孩子常常是這樣:越勸哭得越歡暢。
?老醫(yī)生悠長地嘆了一口氣:“告訴離得這么遠的一個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嗎?我家里人是從不這樣的?!?br>?不一會兒,女兵停止了哭泣,因為從老醫(yī)生送來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經(jīng)好了。
?“要有經(jīng)驗,”老醫(yī)生說,“把信全拆開,碼餅干似的排好,從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做參考?!?br>?那一次軍郵車上山,老醫(yī)生沒有收到一封信。按照他們家的邏輯,沒有信來也許就是出事了。他的憂郁持續(xù)了整個冬天。
?在這海拔五千米的高原營地,每逢有人下山,就會挨門挨戶地問:“我要走了,要不要帶信?”哪怕是平日最自私的人,在這件事上也絕對平和而周到,這是高原的風俗。
?有時候突然寫好一封信,又不知誰能帶走,就在吃飯人多時喊:“誰能下山,告我一聲?!币淮危粋€素不相識的人對我說:“我知道你父親的名字?!薄澳憧催^我的檔案?”我問?!安皇?。幾年前我為你代發(fā)過家信?!蔽乙呀?jīng)完全記不得是托什么人又轉(zhuǎn)到他手中的,于是趕忙表示遲到的謝意。
?在我十七歲生日過去半年的時候,收到了西雙版納同學的回信:“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絕不可能沒有香氣!”
?信是老醫(yī)生送來的。這是開山后的第一次通郵,他也很快樂,他的家里寄來了平安信。有時候他又突然疑惑,說他家會不會有什么事瞞了不肯告訴他。我們都說不會不會,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他們離了你,根本就辦不了事,怎么會瞞你!他也覺得很有道理,心寬許多。終于,輪到他探家了。很早就告訴我們:他下山時專門預備一個提包,為大家裝信。我便對著昆侖山皚皚的冰雪,咬著筆桿,從從容容地寫了大約三十封信,每一封都竭盡我的才能。我雙手捧著這摞信,鄭重地交給老醫(yī)生。他的白發(fā)在雪峰的映襯下,晃動得像一盆水中的粉絲:“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事就是為大家發(fā)信。假如回信快的話,下次軍郵車上來,你們也許就能收到回信了?!?br>?他走了。軍郵車像候鳥,飛來一次又一次,但那三十封信一封也不見回音。原來他下山乘坐的車翻了,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銀發(fā)蒼蒼的頭顱,那個裝滿信件的旅行包,頃刻間化為青煙。
?那三十封信,只有給父母的那封,我重寫了托人發(fā)出。給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興致重寫。只要抓起筆,老醫(yī)生的白發(fā)就在眼前灼目地閃動,眼珠便發(fā)酸。大團大團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結(jié)。
?后來,在老醫(yī)生的追悼會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遠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老。滿頭燦然的白發(fā),是昆侖山饋贈他的不能拒絕的禮物。
?他死了以后,軍郵車還帶來過他的家信。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廣西一個很偏遠的小城。又在地圖上仔細尋找,那地方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該是非常炎熱的。老醫(yī)生的家鄉(xiāng),距離昆侖山大約有一萬五千里。
?那封遲到的信,邊緣已經(jīng)磨損,好像烙熟又蒸了幾遭的餡餅,幾處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堅韌的透明紙粘貼過,上面打著藍色的印章:“郵件已破,軍郵代封”。
?不知這是否是封報平安的家信?
(取材于畢淑敏的同名文章)
(1)在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書信是戍邊戰(zhàn)士與內(nèi)地親友之間聯(lián)系時最重要的媒介。文中為戰(zhàn)士傳遞書信的“信使”,除了①_____,還有②_____,更有③_____。
(2)文中第?段,把往來新疆喀什和喀喇昆侖山營地的“郵車”比作“候鳥”,放在這一段有什么作用呢?
(3)文章第?段,作者為什么要細致描寫那封“遲到的家書”的諸多細節(jié)?請結(jié)合全文的相關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解。
19.請以“我要為你叫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參考答案:
1.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
【詳解】此題考查臨摹。
只要將“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用楷體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在米字格內(nèi)即可。注意“踔、厲、篤、怠”等字的正確書寫。注意一字占一格,一個標點符號占一格。
2. 歷 韌 克 勛
【詳解】考查字形。
經(jīng)歷:jīng lì,指自身或他人見過、做過或遭遇過的事。要注意“歷”的寫法。
堅韌不拔:jiān rèn bù bá,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堅強不屈。要注意“韌”的寫法。
克服:kè fú,用頑強的意志、巨大的力量去戰(zhàn)勝缺點、錯誤、不良現(xiàn)象、惡劣條件等。要注意“克”的寫法。
勛章:xūn zhāng,授給有功者的榮譽證章。要注意“勛”的寫法。
3.B
【詳解】本題考查病句辨析。
A.前后矛盾,應刪掉“整整”或“左右”;
C.搭配不當,“ 能否熟練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是兩面,“是基本要求” 是一面,應刪掉“能否”;
D.語序不當,應改為“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勝利”;
故選B。
4.C
【詳解】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C.“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這里自問自答已經(jīng)結(jié)束,“都不是”后應用句號,表示一句話的結(jié)束。
故選C。
5.B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
B.表述有錯誤,《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而非“紀傳體通史”。
故選B。
6. 獨坐幽篁里 明月來相照 雙袖龍鐘淚不干 憑君傳語報平安 愿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詳解】本題考查詩文默寫。默寫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答題內(nèi)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題中的“幽篁、袖、鞍、案牘”等字詞容易寫錯。
7.(1) 熱愛祖國的文化 為之沉迷為之驕傲
(2)示例:邱少云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詳解】(1)本題考查仿寫句子。
結(jié)合上下文,聯(lián)系前后句句意綜合分析。根據(jù)前一句“關心祖國的命運,為之奮斗為之犧牲”可知,所仿寫的句式結(jié)構(gòu)應該是“XX(動詞)祖國的XX(名詞),為之XX為之XX”,內(nèi)容要體現(xiàn)愛國情懷,補寫的句子與前后構(gòu)成比句。
示例:贊美祖國的山河,為之描畫為之歌詠。
(2)本題考查對名句的積累。選擇一位愛國英雄,寫一句愛國詩句或是名言警句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即可。
示例:黃繼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8.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既照應了詩題,又渲染了送別時壓抑的氛圍。 9.尾聯(lián)運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抒發(fā)了詩人送別友人時依依不舍、憂傷之情。
【解析】8.考查分析詩句作用。
本詩首聯(lián)意為:楚江籠罩在蒙蒙微雨里,建業(yè)城正敲響暮時之鐘。
首聯(lián)“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起句點“雨”,次句點“暮”,直切詩題中的“暮雨”二字。“暮鐘時”,即傍晚時分,當時佛寺中早晚都以鐘鼓報時,所謂“暮鼓晨鐘”。以楚江點“雨”,表明詩人正佇立江邊,這就暗切了題中的“送”字?!拔⒂昀铩钡摹袄铩弊?,既顯示了雨絲纏身之狀,又描繪了一個細雨籠罩的壓抑場面。這樣,后面的帆重、鳥遲這類現(xiàn)象始可出現(xiàn)。這一聯(lián),淡淡幾筆,便把詩人臨江送別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同時,為二、三聯(lián)畫面的出現(xiàn),涂上一層灰暗的底色,渲染了送別時壓抑的氛圍。
9.本題考查抒情方式。古代詩歌常用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跋嗨颓闊o限,沾襟比散絲”意思是送別老朋友我情深無限,沾襟淚水像江面的雨絲。這是直抒胸臆,“情無限”直接點明朋友間的深厚友誼,表達了對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0.夸耀 打發(fā) 只 畏懼、害怕 11.①(賣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點了點頭。②(南方人)天天與水為伴,十五歲就學會了潛水的方法。 12.B 13.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 無他,但手熟爾。(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生不識水。(不學而務求其道) 14.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得多操練。
【解析】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①句意: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矜,夸耀;
②句意:陳堯咨笑著將他打發(fā)走了。遣,打發(fā);
③句意: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熟練罷了。但,只;
④句意:看見來船依然害怕。畏,畏懼、害怕。
11.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確、語氣不變、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
①“見(看到)”“但(只)”“頷(點頭)”是此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②“日(天天)”“得(學會)”“道(方法)”是此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12.此題考查一詞多義?!白藻X孔入,而錢不濕”中的“而”是連詞,表轉(zhuǎn)折;
A.連詞,表順承;
B.連詞,表轉(zhuǎn)折;
C.連詞,表修飾;
D.連詞,表順承;
故選B。
13.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的語句,得出答案。
甲文中,陳堯咨連著發(fā)出兩句問話“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盛氣凌人,并流露出對賣油翁輕視的態(tài)度,而賣油翁的回答卻是淡然一句“無他,但手熟爾”,表現(xiàn)出賣油翁的從容和自信,賣油翁的神情和語氣激怒了陳堯咨,“爾安敢輕吾射”,這就進一步表現(xiàn)出陳堯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從客觀上講,是“生不識水(生來不識水性)”;從主觀上講,他們不老老實實地刻苦學習,只是向南方會潛水的人詢問他們能潛入水里的技術,然后就按照他們說的技術到河里試驗,故原因在于“不學而務求其道”。
14.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甲文講射箭,通過賣油翁的話,我們可知箭射得準是因為熟練,因為“熟能生巧”;乙文講南方人會游水,是因為天天和水打交道,因而南方多會游泳的人。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得出: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得多操練。
【點睛】參考譯文:
【甲】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jīng)有一次,他在家里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lián)?,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著他,許久都不離開。(賣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jīng)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庇谑悄贸鲆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标悎蜃尚χ鴮⑺虬l(f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會潛水的人,是因為他們每天與水為伴,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于水面,十五歲就能潛水了。他們潛水的技術,怎么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們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南方人)天天與水為伴,十五歲就學會了潛水的方法;有些人生來就不識水性,就算長得強壯,看見來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會潛水的人請教,追求他們之所以能夠潛水的本領,根據(jù)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里去試,沒有不被淹著的。所以說凡是不通過學習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學習潛水的北方人一樣。
15.①沈先生教寫作,寫讀后感很講究。②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建議學生借鑒名家作品。③沈先生經(jīng)常幫助學生投稿并承擔郵費。④沈先生親自為學生抄寫上課資料。⑤沈先生借給別人很多書,從來不記得。⑥沈先生讀書雜,還喜歡在書后寫題記。⑦沈先生善于談天,且范圍很廣。(任意三條即可) 16.不能將原句變?yōu)楦木洹R驗樵渲小耙痪湃四甑揭痪潘牧辍薄八氖嗄辍北憩F(xiàn)時間雖久遠但作者對往事仍記得清晰,從而體現(xiàn)出作者對沈先生印象之深刻,沈先生對作者影響之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沈先生深切的感激、懷念之情。 17.第③段“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chuàng)作。我希望現(xiàn)在的大學里教創(chuàng)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這個評價表現(xiàn)了汪曾祺對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的方法的高度肯定和敬佩,同時也對現(xiàn)在的大學教學提出希望。(其他的如“見解精到,文筆講究”“我以為是行之有效的”“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等也可以,根據(jù)學生闡述酌情給分)
【解析】15.考查概括事件。
根據(jù)第①段中的“沈先生教寫作,寫的比說的多,他常常在學生的作業(yè)后面寫很長的讀后感”“一個作家應該不論寫什么都寫得講究”可得:沈先生教寫作,寫讀后感很講究。
根據(jù)第②段中的“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還有一種方法,我以為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寫了一個作品,他除了寫很長的讀后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可得: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建議學生借鑒名家作品。
根據(jù)第④段中的“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fā)表”“他這輩子為別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shù)目了”可得:沈先生經(jīng)常幫助學生投稿并承擔郵費。
根據(jù)第⑤段中的“他講《中國小說史》,有些資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奪金標毛筆,筷子頭大的小行書抄在云南竹紙上”可得:沈先生親自為學生抄寫上課資料。
根據(jù)第⑥段中的“他的書,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給人看的”“誰借的什么書,什么時候借的,沈先生是從來不記得的”可得:沈先生借給別人很多書,從來不記得。
根據(jù)第第⑥段中的“沈先生書多,而且很雜”“沈先生讀過的書,往往在書后寫兩行題記”可得:沈先生讀書雜,還喜歡在書后寫題記。
根據(jù)第⑦段中的“沈先生不長于講課,而善于談天。談天的范圍很廣,時局、物價”可得:沈先生善于談天,且范圍很廣。
16.考查語句賞析。
原句中的“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說明作者對沈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的起始時間記得非常清楚,從而表現(xiàn)了出作者對往事記憶的清晰,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沈先生印象深刻,沈先生對作者影響深遠?!耙换?,四十多年了”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沈先生的懷念與感激之情。
改句“待了八九年”“許多年了”只是大略的一個時間,沒有以上表達效果。
所以不能變?yōu)楦木洹?br>17.考查語句賞析。第③段“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chuàng)作。我希望現(xiàn)在的大學里教創(chuàng)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是作者對沈先生教創(chuàng)作的方法的評價。“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chuàng)作”,表面上說不知道還沒有更好的方法,實際上表達的意思是至今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比這種方法更好的方法。“我希望現(xiàn)在的大學里教創(chuàng)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態(tài)度更加明確,明確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老師們都能用沈先生的方江來教學生們創(chuàng)作。
18.(1) 白發(fā)蒼蒼,敢于在高原奔跑給戰(zhàn)友傳信的老軍醫(yī)。 不知姓名下山歸家義務給戰(zhàn)友帶信的戰(zhàn)士。 常年按時,艱難跋涉,隨時可能付出生命的押運戍邊信件的軍郵戰(zhàn)士。
(2)青鳥:古典文學中借指傳信的信使。文中指不能準時到達和來去無蹤的軍郵車。候鳥:本指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文中指老軍醫(yī)走后,依舊按時到達的軍郵車。
(3)①“邊緣磨損”“幾處裂口”,寫出老軍醫(yī)戍邊離家遙遠,贊美他常年戍邊奉獻自己青春的高貴品質(zhì),表達人們對他崇敬和思念。②那封“遲到的家書”的諸多細節(jié),更寫出常年艱難跋涉在新藏線上的信使“軍郵戰(zhàn)士”不怕犧牲,默默奉獻的精神品質(zhì),表達作者深深的敬意。
【詳解】(1)本題考查文章題目的含義。
從第③段“軍郵車大約每月從新疆喀什開上昆侖山一次,日子并不準,仿佛一只來去無蹤的青鳥”句可知,常年按時,艱難跋涉,隨時可能付出生命的押運戍邊信件的軍郵戰(zhàn)士是“信使”;
從?段“在這海拔五千米的高原營地,每逢有人下山,就會挨門挨戶地問:‘我要走了,要不要帶信?’哪怕是平日最自私的人,在這件事上也絕對平和而周到,這是高原的風俗”句可知,不知名的需要下山的戰(zhàn)士也是“信使”;
從第?段“他下山時專門預備一個提包,為大家裝信。我便對著昆侖山皚皚的冰雪,咬著筆桿,從從容容地寫了大約三十封信,每一封都竭盡我的才能。我雙手捧著這摞信,鄭重地交給老醫(yī)生”和“白發(fā)蒼蒼的老醫(yī)生執(zhí)拗地要做這件事”可知,白發(fā)蒼蒼,敢于在高原奔跑給戰(zhàn)友傳信的老軍醫(yī)也是“信使”。
(2)本題考查文章詞句的理解。
“青鳥”是古典文學中借指傳信的信使。該詞在原文第③段“軍郵車大約每月從新疆喀什開上昆侖山一次,日子并不準,仿佛一只來去無蹤的青鳥”,這是一個比喻句,本體是“軍郵車”,可見“不能準時到達和來去無蹤的軍郵車”是其在文中的含義,暗扣題目?!昂蝤B”是指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該詞出現(xiàn)在原文第?段“軍郵車像候鳥,飛來一次又一次”,意思是軍郵車像固定路線遷徙的候鳥,固定為大家送來郵件。文中指的是老軍醫(yī)走后,依舊按時到達的軍郵車。
(3)本題考查細節(jié)描寫和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本文的信使所指的人物,既指老軍醫(yī),又指軍郵戰(zhàn)士,也指不知姓名下山歸家義務給戰(zhàn)友帶信的戰(zhàn)士。昆侖山偏僻且山路難行,因此這些細節(jié)就是用來表現(xiàn)刻畫這些人的形象特征的。從前文第?段“老醫(yī)生的家鄉(xiāng),距離昆侖山大約有一萬五千里”,而他依然堅守,以至于滿頭白發(fā),第?段“在老醫(yī)生的追悼會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遠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老”,不僅寫出老醫(yī)生離家的遙遠,也表現(xiàn)了他常年戍邊奉獻自己青春的高貴品質(zhì),不能不使人憧憬和思念?!斑吘壞p”“幾處裂口”,寫出老軍醫(yī)戍邊離家遙遠;幾經(jīng)輾轉(zhuǎn),遲到破損的信,“被薄而堅韌的透明紙粘貼過”、印著“郵件已破,軍郵代封”的藍色印章等諸多細節(jié)描寫,也表現(xiàn)了軍郵戰(zhàn)士不怕犧牲、認真負責、默默奉獻的精神品質(zhì),表達作者對他們深深的敬意。
19.例文:
我要為你叫好
外婆生病住院了,星期天上午,媽媽帶我一起去看外婆。
病房里的空調(diào)不停地往外吐著暖氣,外婆說感到有點胸悶,于是我們便扶外婆去樓下的草地上呼吸新鮮空氣。
已經(jīng)是三月了,春陽暖暖地照著大地,不時有微風吹過,小草們輕搖腦袋,好像在歡迎我們。媽媽扶外婆在一張椅子上坐下,悄悄拉起了家常。我則在偌大的草坪上歡快地奔跑起來。
突然,不遠處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一位年齡大約十歲左右的小女孩,在草地上練習行走,旁邊站著一位女子,手里拿著兩根拐杖,應該是這名女孩的媽媽。
只見小女孩剛剛邁出右腿,身子便向右一傾,摔倒在地上。她的媽媽趕忙扔下手中的拐杖,去把小女孩扶起。小女孩稍稍站穩(wěn)后,推開母親的手,再次邁出右腿,誰知身子一晃,她又失敗了。母親扶起她,小女孩咬咬嘴唇,又開始了第三次試走。這一回,她先邁左腿,身子一晃,她的媽媽忙伸手想去扶,但被小女孩制止。搖晃了幾下后,小女孩終于站穩(wěn)了左腳。接著她開始挪動右腿,不幸的是,她又摔倒了……
我聽到了小女孩的啜泣聲,她的媽媽也在抹眼淚??磥?,這位小女孩的雙腿一定是受過傷,現(xiàn)在正進行康復訓練。三次都失敗了,肯定摔疼了。還是明天再訓練吧。
可就在這時,那名小女孩再次在母親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喘著氣,半握著拳頭,緊咬嘴唇,再次開始了行走。一步、兩步……誰知,小女孩再次身子一歪,倒了下去。
小女孩的媽媽攙著她坐到一張椅子上,輕輕敲打著她的腿部。本以為,在一次次失敗面前,小女孩會心生畏懼,選擇退縮。但讓我想不到的是,不一會兒,那名小女孩又開始訓練了,當然,等待她的仍是一次次失敗……直到媽媽叫我回病房,那名小女孩還在繼續(xù)試走。
我的眼睛濕濕的。我想起了那個叫廖智的女孩,汶川地震奪去了她的雙腿,但她卻忍受著鉆心的疼痛,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進行舞蹈訓練,終于舞進“舞林大會”,舞上了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的舞臺。我還想起了史鐵生,想起了張海迪,想起了海倫?凱勒,他們都是在一次次失敗后,繼續(xù)堅持,最終“站”了起來。所以我堅信,眼前的這名小女孩雖然現(xiàn)在屢屢失敗,但她終究會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酒饋?,邁開步子,行走自如。
我要為這名失敗的小女孩叫好,為她的堅強、勇敢和執(zhí)著叫好。
【詳解】本題考查半命題作文。
第一,審題立意。根據(jù)作文提示語,品讀出“叫好”的含義,即對生活中的人和事表示肯定、支持、喜愛、贊美之情。“你”可以是具體的風景名勝、建筑古跡,也可以是經(jīng)典名著、令人感動的人物,還可以是某種精神、品質(zhì)……文題中“叫好”這個關鍵詞決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贊揚生活中的真、善、美,為各種傳遞正能量的言行喝彩。著眼于個人,去贊美、支持他們,這樣的立意無疑是準確的,但如果能夠把視角再抬高一點,去為國家、民族叫好,為大自然的慷慨無私叫好,那立意自然高人一籌。
第二,選材構(gòu)思。叫好的,可能是某種精神、思想,給了自己以極強的感召力;可能是自己身邊的人,給了自己溫暖、愛和幸福,讓自己為之感動而叫好;亦可以是青春路上,成長途中,歷經(jīng)風雨后,為自己的勇敢、耐性、寬容等的升騰而叫好。既需要結(jié)合所填文題,也需要圍繞自己所寫素材,更要將自己想表達的主題融人其中,升華感悟。通過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寫祖國在航空航天、軍事發(fā)展、人民生活、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突顯為祖國叫好的主旨。引用、化用詩句,寫陶淵明離開官場后生活的自由隨性、清澈澄明,來展示為陶淵明叫好的主題。
第三,文體適合寫成記敘文,在構(gòu)思時既要設計好開頭、結(jié)尾,形成呼應之勢;更要對文章的主體部分精心進行布局,以使故事線索明了,過渡自然,情節(jié)波瀾不斷,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比如擬寫題目“我為‘吝嗇’的表妹叫好”,就可以“誤會”為線索,先寫表妹太吝嗇,引起“我”的誤會;然后寫表妹忍氣吞聲,隱瞞誤會;接著寫表妹在愛心行動中捐款第一,打破誤會;最后寫“我”理解表妹,解除誤會,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就能打動人心。
評卷人
得分
一、字詞書寫
評卷人
得分
二、選擇題
評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寫
評卷人
得分
四、綜合性學習
評卷人
得分
五、詩歌鑒賞
評卷人
得分
六、對比閱讀
評卷人
得分
七、現(xiàn)代文閱讀
評卷人
得分
八、作文
這是一份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版) 病句排序原卷版+解析,共3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用詞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重復羅嗦,表意不明,句式雜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版) 期末模擬金卷(二)原卷版+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詩文默寫,閱讀下面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jié)果,下面對兩首詩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版) 期末模擬金卷(一)原卷版+解析,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詩文默寫,我的語文生活,下列每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