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全國文明城市建設關系淮安長遠發(fā)展,事關各行各業(yè),惠及全市人民,人人都是主力軍,個個都是責任人?;窗彩忻竦南铝猩罘绞街校阏J為不可行的是( )
A.乘電動公交車,提倡低碳出行B.淘米水澆花,節(jié)約淡水資源
C.實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D.回收垃圾,直接露天焚燒處理
2.絲綢之路將我國古代發(fā)明與技術傳送到了國外。下列我國古代生產(chǎn)工藝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
A.燒制瓷器B.濕法煉銅C.高粱釀酒D.紡紗織布
3.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用酒精作實驗室燃料B.用液氮作醫(yī)療冷凍劑
C.用干冰制造舞臺云霧D.用武德合金作保險絲
4.實驗室用鋅和一定體積稀硫酸制取氫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檢查氣密性B.加入鋅粒
C.制取氫氣D.收集氫氣
5.門捷列夫說:“沒有觀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前進?!毕铝袑嶒灛F(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
B.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鎂
C.將生鐵粉末投入盛有過量的稀鹽酸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仍有黑色殘渣
D.將銅片投入到稀硫酸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
6.目前主流的新能源車都采用鋰電池儲能,結合圖示,有關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非金屬元素B.鋰離子符號是
C.表示核內(nèi)有3個電子D.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6.941g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明礬可以將硬水轉(zhuǎn)化為軟水
B.水資源可以循環(huán)利用,沒必要擔心淡水資源不足
C.經(jīng)過沉淀、過濾、吸附、消毒以后得到的自來水仍然不是純凈物
D.電解水說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8.如圖所示,實驗室模擬粉塵爆炸試驗.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點燃蠟燭,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肯定觀察不到爆炸現(xiàn)象的是( )
A.鎂粉B.面粉C.煤粉D.大理石粉
9.金銀花作為常見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綠原酸。下列有關綠原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綠原酸分子由碳、氫、氧三個元素組成
B.綠原酸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
C.綠原酸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354g
D.綠原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10.下列歸納和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AB.BC.CD.D
11.運用圖示法可以幫助我們巧學化學。下列化學知識用相應圖示表示正確的是( )
A.地殼中各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
B.鐵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
C.金屬活動性:
D.硫元素的化合價:
12.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在氮氣電化學合成氨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如圖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C.反應后原子數(shù)目增加
D.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質(zhì)量比為32:17
13.制取與儲存氫氣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熱點。如圖是制取與儲存氫氣的一種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已知)( )
A.理論上,制氫過程中無需再補充
B.反應Ⅲ中氬氣用作保護氣
C.該循環(huán)制氫過程中,不斷被消耗的物質(zhì)是
D.反應Ⅱ產(chǎn)生的H2和反應Ⅲ所得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的質(zhì)量相等
二、多選題
14.物質(zhì)的鑒定、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則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也不能再分
B.同種元素質(zhì)子數(shù)相同,因此質(zhì)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種元素
C.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除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8,而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D.過氧化氫溶液能分解產(chǎn)生氧氣,因此過氧化氫中含有氧分子
三、填空題
16.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太空飛船成功發(fā)射,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Ⅰ.航天材料
(1)航天員頭盔的面窗兩層之間充有高純氮氣,從空氣中分離出氮氣的過程屬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太陽能電池板需要使用鋁合金箔片,鋁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屬的_______性。
Ⅱ.生命保障
(3)太空艙的氧氣主要來自于水的電解,電解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經(jīng)冷凝、凈化可作為核心艙中的飲用水,凈化采用RO反滲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少部分離子通過),原理類似于實驗操作中的_______。
(5)空間站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都會用到活性炭去除雜質(zhì),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
Ⅲ.能源系統(tǒng)
(6)長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進劑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其中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
(7)太空艙使用鋰電池??梢酝ㄟ^與在高溫下發(fā)生置換反應得到,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四、實驗題
17.根據(jù)如圖所示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
(2)實驗室中用A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如用G裝置收集,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發(fā)生裝置選用C裝置代替B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__,下圖中哪些裝置與C裝置有相同的優(yōu)點_______。
(4)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制取甲烷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如選擇E裝置收集甲烷,證明甲烷氣體已收集滿的現(xiàn)象是_______。
(5)用一定濃度、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和足量的鋅粒反應制取氫氣,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的速率逐漸_______(選填“加快”、“減慢”或“不變”),引起反應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18.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nèi)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相當。
(1)工業(yè)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是排放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的過度排放會導致_______的加劇。
【的封存】
(2)地質(zhì)封存:將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注入地層中。從微觀角度分析,從氣態(tài)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分子的間隙_______。
(3)海洋封存:將運輸?shù)椒獯娴攸c,灌注于海洋深處。該方案可能導致海水逐漸酸化,原因是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的轉(zhuǎn)化】
(4)已知和在合適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可以發(fā)生反應,生成兩種氧化物。某研究小組設計如圖1裝置(固定裝置省略)探究該反應的產(chǎn)物。
查閱資料:
①無水硫酸銅是一種白色固體,遇水變成藍色。
②堿石灰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且不與氫氣、一氧化碳反應。
③是一種還原性氣體,高溫下可還原氧化銅、氧化鐵等金屬氧化物。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B中白色固體變成藍色,說明和反應生成了_______;D中紅棕色固體變?yōu)楹谏?,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與反應生成了_______。裝置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實驗反思:圖1裝置中有一處明顯不足,請指出_______。若去掉裝置E,則不能證明與反應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
【的捕集】
(5)二氧化碳的“捕集”技術實現(xiàn)了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資源化利用。圖2為捕集二氧化碳流程圖。
已知: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為:;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
請回答相關問題:
①反應Ⅰ需控制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進行,原因是_______。
②上述捕集的流程中,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是_______。
19.我國高鐵創(chuàng)造的中國速度令世界矚目,某學習小組對高鐵建設中的鋼鐵銹蝕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鐵銹蝕與哪些因素有關。
【查閱資料】碳粉可加快鐵的銹蝕,碳粉不與鹽酸反應;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不產(chǎn)生氣體。
【設計實驗】
實驗一:定性探究鐵銹蝕的因素
取四枚大小相同的潔凈無銹鐵釘分別放入試管,進行圖1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
(1)對比A、B、C試管中實驗現(xiàn)象,說明鐵銹蝕是與空氣中的_______發(fā)生化學反應。
(2)對比A和D試管中實驗現(xiàn)象,說明鐵銹蝕快慢與_______有關。
(3)生活中鐵制品易生銹而鋁制品不易生銹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二:定量探究影響鐵銹蝕的因素
小組設計了圖2裝置,檢查氣密性,將5g鐵粉和2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時刻加入2mL飽和溶液后,再將一只裝有5mL稀鹽酸的注射器插到燒瓶上(此時沒有推動注射器活塞),采集數(shù)據(jù)。
(4)據(jù)圖3,說明鐵生銹是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這段時間反應并未停止但溫度卻開始降低,原因是_______。
(5)根據(jù)圖2、圖4分析,時刻后壓強突然變大,原因是_______。
實驗三:測定部分生銹的鐵粉中鐵的含量
(6)連接如圖5裝置。取部分生銹的鐵粉(鐵和氧化鐵的混合物)0.6g于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進行實驗。完全反應后,測得生成氣體體積為0.2L,已知該條件下氫氣密度為0.09g/L,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請計算該固體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7)學習小組有同學提出;用這種方法測得的氣體體積不夠準確,可能會導致測定的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變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號)。
a、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b、鐵與鹽酸反應放熱
c、生成的氣體會部分滯留在錐形瓶中
d、沒有扣掉加入的鹽酸的體積
【反思評價】
(8)小麗同學猜測:鐵銹蝕的快慢還可能與氧氣的濃度有關,為判斷該猜測是否正確,請你設計實驗驗證小麗同學的猜想,簡述實驗方案_______。(實驗方案包括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乘電動公交車,提倡低碳出行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緩解溫室效應,措施可行;
B、淘米水澆花,節(jié)約淡水資源,這有助于保護水資源,措施可行;
C、實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可以防止空氣污染,措施可行;
D、露天焚燒垃圾會產(chǎn)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而造成空氣污染,措施不可行。
故選:D。
2.答案:D
解析:A、燒制瓷器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濕法煉銅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鐵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高粱釀酒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紡紗織布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D。
3.答案:A
解析:A、酒精作燃料是因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zhì),故正確;
B、液氮作冷凍劑是因為液氮揮發(fā)吸熱,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錯誤;
C、干冰為固體二氧化碳,干冰升華吸熱,則可制造舞臺云霧,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錯誤;
D、合金作保險絲是因為其熔點低,熔點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錯誤。
故選:A。
4.答案:A
解析: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鋅粒是金屬顆粒,加入試管時,先把試管橫放,然后用鑷子夾取鋅粒,放在試管口,再把試管慢慢豎起來,使鋅粒緩緩滑到試管底部,避免打破試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鋅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長頸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氫氣逸出,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A。
5.答案:C
解析:A、硫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chǎn)生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
B、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鎂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生鐵的主要成分是鐵,含有碳等雜質(zhì),將生鐵粉末投入盛有過量的稀鹽酸的燒杯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碳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充分反應后仍有黑色殘渣,故選項說法正確。
D、將銅片投入到稀硫酸中,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6.答案:B
解析:A、鋰為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鋰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在化學變化中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離子,則符號為,該選項說法正確;
C、圓圈內(nèi)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即核內(nèi)有3個質(zhì)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單位為“1”,而不是“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7.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異味,不能降低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含量,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選項說法錯誤。
B、地球上的水總儲備雖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約占全球水儲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到全球總儲水量的1%,故選項說法錯誤。
C、經(jīng)過沉淀、過濾、吸附、消毒以后得到的自來水仍含有可溶性雜質(zhì),仍然不是純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D、電解水的實驗中,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不變,說明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是純凈物,不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8.答案:D
解析:A、煤粉具有可燃性,點燃蠟燭,快速吸入大量的空氣,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選項錯誤。
B、面粉具有可燃性,點燃蠟燭,快速吸入大量的空氣,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選項錯誤。
C、鎂粉具有可燃性,點燃蠟燭,快速吸入大量的空氣,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選項錯誤。
D、大理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點燃蠟燭,快速吸入大量的空氣,肯定觀察不到爆炸現(xiàn)象,故選項正確。
故選:D。
9.答案:B
解析:A.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綠原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故A不正確;
B.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而綠原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zhì)量比為(16×12):(18×1):(9×16)=32:3:24
,由此可知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故B正確;
C.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單位為“1”,而不是“g”,故綠原酸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354,故C不正確;
D.綠原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zhì)量比為(16×12):(18×1):(9×16)=32:3:24,故D不正確。
故選:B。
10.答案:C
解析:A、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A錯誤;
B、房屋失火,用水滅火是為了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故B錯誤;
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人類利用最早的金屬是銅,故C正確;
D、中的2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D錯誤。
故選C。
11.答案:A
解析:A、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四種元素分別是氧、硅、鋁、鐵,與數(shù)軸關系一致,正確;
B、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中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與數(shù)軸關系不一致,錯誤;
C、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銀、汞、鋁,與數(shù)軸關系不一致,錯誤;
D、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S為單質(zhì),硫元素為0價,中氫元素顯+1價,則硫元素顯-2價,中氧元素顯-2價,則硫元素顯+4價,與數(shù)軸關系不一致,錯誤;
故選A。
12.答案:B
解析:A、乙和丙分別是水和氧氣,水屬于氧化物,氧氣屬于單質(zhì),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示意圖,該反應是氮分子和水分子反應生成氧分子和氨分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6=1:3,故選項說法正確。
C、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質(zhì)量比為(32×3):(17×4)=24:17,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13.答案:D
解析:A、制氫體系中的反應原理可知,可以循環(huán)使用,無需添加,故A正確;
B、氫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與氧氣混合加熱極易發(fā)生爆炸,所以反應川中氬氣用作保護氣,故B正確;
C、制氫體系中的反應是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所以該循環(huán)制氫過程中,不斷被消耗的物質(zhì)是,故C正確;
D、由可知,氫化鎂生成的氫氣的質(zhì)量包括氫化鎂中氫元素、鹽酸中氫元素的質(zhì)量之和,所以反應Ⅱ產(chǎn)生的和反應Ⅲ所得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的質(zhì)量不相等,故D錯誤。
故選:D。
14.答案:AC
解析:A、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變,能除去雜質(zhì)但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二氧化錳,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銅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分別灼燒,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黃金,表面逐漸變黑的是假黃金(銅鋅合金),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
C、溶解后,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不能分離出和,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將鐵絲插入溶液中,鐵絲的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zhì),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說明鐵比銀的金屬活動性強,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AC。
15.答案:BC
解析:A、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不能類推出分子也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A錯誤;
B、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同種元素質(zhì)子數(shù)相同,因此質(zhì)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種元素,故B說法正確;
C、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為8,則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如最外層電子為8,但不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故C說法正確;
D、過氧化氫溶液能分解產(chǎn)生氧氣,因此過氧化氫中含有氧元素,過氧化氫中含有過氧化氫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D說法錯誤。
故選:BC。
16.答案:(1)物理
(2)延展
(3)
(4)過濾
(5)吸附
(6)+4價
(7)
解析:(1)空氣中本來就有氮氣,所以分離氮氣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物理變化;
(2)鋁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因為金屬通常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是利用金屬有良好的延展性來加工的;
(3)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4)凈化可作為核心艙中的飲用水,凈化采用RO反滲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少部分離子通過)進行,這一操作與化學實驗操作過濾的原理一致,都是利用顆粒大小不同進行分離的;
(5)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都會用到活性炭去除雜質(zhì),主要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可吸附一些雜質(zhì)的性質(zhì);
(6)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通常顯-2價,則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x,
2x+(-2)×4=0,則x=+4價;
(7)可以通過與在高溫下發(fā)生置換反應得到,由于發(fā)生的是置換反應,所以生成物應是氧化鋁和鋰,化學方程式為:。
17.答案:(1)長頸漏斗
(2)
(3);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控制反應的開始與停止;②④或④②
(4)A;集氣瓶口有大氣泡產(chǎn)生
(5)減慢;硫酸濃度減小;
解析:(1)由圖可知,儀器①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2)裝置A適用于固體加熱制氧氣,因為試管口處有一團棉花,所以是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高錳酸鉀受熱分解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時生成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如用G裝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應從導管a端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驗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導管6端,若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裝置C帶有多孔隔板和活塞開關,關閉活塞開關,內(nèi)部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液體被壓入長頸漏斗,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打開活塞開關,氣體導出,壓強減小,液體重新進入試管,固液接觸,反應發(fā)生,則C裝置的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①中固體在容器的最底部,不能使固液分離,不能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故①不符合題意;
②中導管關閉后,氣體將鹽酸壓回燒杯,固液分離,反應停止,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故②符合題意;
③中導管伸入液面以下氣體無法排出,容易使膠塞沖出,故3不符合題意;
④中導管關閉后,氣體將鹽酸壓向左側(cè),固液分離,反應停止,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故④符合題意;
故選:②④;
(4)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屬于固固加熱型,則制取甲烷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如選擇E裝置排水法收集甲烷,證明甲烷氣體已收集滿的現(xiàn)象是集氣瓶口有大氣泡向外冒出;
(5)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隨著反應的進行,增加的氫氣體積逐漸減小,則說明反應的速率逐漸減慢,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的濃度減小,則反應的速率減慢,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8.答案:(1)溫室效應
(2)變小
(3)
(4)水或;一氧化碳或;;缺少尾氣處理裝置;高溫條件下氫氣也能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水
(5)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碳酸鉀或
解析:(1)工業(yè)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是排放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的過度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的加劇。
故答案為:溫室效應。
(2)地質(zhì)封存:將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注入地層中。從微觀角度分析,從氣態(tài)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分子的間隙變小。故答案為:變小。
(3)海洋封存:將運輸?shù)椒獯娴攸c,灌注于海洋深處。該方案可能導致海水逐漸酸化,原因是。故答案為:。
(4)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B中白色固體變成藍色,是因為水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固體五水硫酸銅,說明與反應生成了水;D中紅棕色固體變?yōu)楹谏?,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高溫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與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裝置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圖1裝置中有一處明顯不足,即沒有處理尾氣。若去掉裝置E,則不能證明與反應生成了,理由是過量的氫氣也能和氧化鐵反應。
19.答案:(1)氧氣、水蒸氣
(2)氯化鈉或
(3)
(4)放熱;鐵生銹放出的熱量小于熱量的散失
(5)鐵生銹消耗氧氣,使得三頸瓶內(nèi)壓強變小,注射器中的稀鹽酸被吸入三頸瓶內(nèi)與鐵接觸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氫氣,使瓶內(nèi)壓強迅速變大
(6)解:生成氣體的質(zhì)量為0.2L×0.09g/L=0.018g,設固體中鐵的質(zhì)量為x,
x=0.504g
則該固體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答:該固體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84%。
(7)bd或db
(8)分別將鐵放入不同濃度氧氣的試管中,并且試管中有等量的水,若觀察到氧氣濃度較高的試管中鐵生銹嚴重,則說明氧氣濃度越高,鐵生銹越快
解析:
A物質(zhì)的構成
B化學安全
①氯化鈉由氯化鈉分子直接構成
②和的分子構成不同
①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做燈火實驗
②房屋失火,用水滅火是為了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化學之最
D數(shù)字含義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人類利用最早的金屬是銅
①:1個亞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②:二氧化氮中含有2個氧原子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除去固體中的
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并加熱至質(zhì)量不變
B
鑒別黃金和假黃金(銅鋅合金)
用灼燒的方法
C
分離和的固體混合物
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蒸發(fā)結晶
D
驗證鐵比銀的金屬活動性強
將鐵絲插入溶液中
時間(min)
1
2
3
4
5
體積(mL)
200
362
442
482
484
試管編號
A
B
C
D
一周后鐵釘表面現(xiàn)象
有一層鐵銹
無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有較厚鐵銹

相關試卷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九年級上學期化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九年級上學期化學期中試題及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下列物質(zhì)中由離子構成的是, 學習化學需要進行化學實驗,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題, 下列歸納和說法完全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九上化學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九上化學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下列實驗方案可行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學校際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學情調(diào)查化學試卷(月考):

這是一份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學校際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學情調(diào)查化學試卷(月考),文件包含試卷docx、試卷pdf、答案卷docx、答案docx等4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年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二?;瘜W試題(含答案)

2023年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二?;瘜W試題(含答案)

2022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四校聯(lián)考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含答案)

2022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四校聯(lián)考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含答案)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word版 含答案)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word版 含答案)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題(word版 含答案)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題(word版 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