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知道判斷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3.學會正確運用判斷; 4.結(jié)合具體的判斷活動, 區(qū)分判斷的不同類型。
1.判斷的含義與基本特征2.判斷的表達:語句3.性質(zhì)判斷的類型區(qū)分4.關系判斷的對稱和傳遞關系5.復合判斷的類型區(qū)分和真假值:聯(lián)言、選言、假言判斷
表達: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與語句的關系類型
含義基本特征:有所斷定(肯/否定);有真假之分
簡單判斷:性質(zhì)判斷和關系判斷復合判斷: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
對稱性關系:對稱、反對稱、非對稱關系傳遞性關系:傳遞、反傳遞、非傳遞關系
依據(jù)判斷的質(zhì):肯定和否定判斷依據(jù)判斷的量:全稱、特稱判斷和判斷
含義與構(gòu)成種類及邏輯性質(zhì):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
含義與構(gòu)成種類及邏輯性質(zhì):充分、必要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哈爾濱市為南方游客精心準備了一系列特色活動。在松花江上,他們安排了一場刺激的氣墊船之旅,讓游客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水上運動的樂趣。此外,索菲亞教堂還掛上了璀璨的人工月亮,為游客們帶來無盡的浪漫氣息。 這場慶典的背后,是哈爾濱對南方游客的熱誠歡迎。他們用心地為游客們打造了一個難忘的旅程,讓他們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能讓南方游客在這個冬天,體驗到哈爾濱的獨特魅力。
探究:下列關于哈爾濱的詞條哪些屬于判斷?說明理由。
①哈爾濱是一座冰雪旅游城市 ②你去過哈爾濱嗎?③南方小土豆 ④哈爾濱帶火了兄弟城市⑤不是北歐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
①是簡單判斷·性質(zhì)判斷②是疑問句,無所斷定,不表判斷③是概念④是簡單判斷·關系判斷⑤是復合判斷·聯(lián)言判斷
下列語句都屬于判斷句嗎?(1)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2)泰山不是一座文化名山。
(3)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嗎?(4)泰山真是有名?。。?)泰山??!
(1)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
①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②不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假判斷。
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lián)系的。
3、判斷的來源和檢驗標準: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斷。
例:黃公的女兒是美人。
,其正確與否要經(jīng)受社會實踐的檢驗。
1.表達形式: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
(1)判斷與語句的關系: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nèi)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
(2)語句作判斷時應注意:
②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jù)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
①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
(離開語句的判斷是不存在的。)
【注意】(1)判斷都要用語句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一般不直接表達判斷。 例如:蝙蝠到底是屬于鳥還是屬于哺乳動物?今天是陰天還是晴天呢?(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例如:①所有人都應該遵守交通規(guī)則;②沒有人不應該遵守交通規(guī)則;③難道有人不應該遵守交通規(guī)則嗎?(3)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例如:①房門沒有鎖 ②連諸葛亮都不知道。
例1:一群聰明絕頂?shù)膶W生和老師在政治課堂上。
一群聰明絕頂?shù)膶W生和老師,在政治課堂上
一群聰明絕頂?shù)膶W生,和老師在政治課堂上
例2:我有車,我送你。
①簡單判斷:指直接由概念構(gòu)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 簡單判斷包括性質(zhì)判斷和關系判斷。
②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 復合判斷包括 聯(lián)言判斷 、 選言判斷 和 假言判斷。
依據(jù)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2023·河北)國王給阿凡提出了三道難題,還說如果答錯了就會殺了他。國王: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阿凡提:有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顆。國王:大地的中心在哪里? 阿凡提:在我這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國王:你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嗎? 阿凡提:比您只早一天。結(jié)合材料,下列屬于判斷的是( )①國王給阿凡提出了三道難題②天上有多少顆星星③如果國王不殺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沒答錯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詳解】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判斷的基本特征有兩個: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判斷有真假之分。國王給阿凡提出了三道難題,這是對事實的一種陳述,并沒有做出判斷,不屬于判斷,①不選。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句話既沒有肯定什么也沒有否定什么,而是問題,不屬于判斷,②不選。如果國王不殺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沒答錯,該選項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③符合題意。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是對大地中心作出了斷定,屬于判斷,④入選。
考點二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有些中學生不是球迷”
性質(zhì)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zhì)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又稱為直言判斷。
1、性質(zhì)判斷的含義、構(gòu)成
表示斷定對象的叫作主項(處于主語位置)表示斷定對象性質(zhì)的叫作謂項(處于賓語位置)起著聯(lián)結(jié)主項和謂項的作用的叫作聯(lián)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的叫作量項例如:“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對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對象,“這個”表示一個對象。
“所有事物都是運動的”
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通常用:所有,一切,凡是等??梢允÷浴@纾喝硕紩?。所有商品都是有價值的。
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通常用:有些,少數(shù),大部分等 。不可以被省略。例如:有的同學是我的鄰居 。有些地方下雨了。
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通常用“這個”“那個”。一般不需要量項。例如:這道題是錯的。李白是詩人。
④這個人不是中學生。⑤有些大學生是黨員。⑥4/5的任務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全稱肯定判斷(SAP)
全稱否定判斷(SEP)
特稱肯定判斷(SIP)
特稱否定判斷(S0P)
下列判斷屬于性質(zhì)判斷的哪種類型?①所有的學生都是勤奮的。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靜止的。③荀子寫的《勸學》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
3、準確運用性質(zhì)判斷應注意的問題
⑴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
⑵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狀況,容易造成誤解。
⑶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lián)項,以保證判斷的“質(zhì)”和“量”都準確無誤。
例如:“是一名黨員” 。(缺主項)“所有的人都認同” 。(缺謂項)
例如: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主謂配合不當)
例如: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團員。(斷定過量)
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多重否定)
“沒有……不……”可視為“所有的……都是……”,即全稱肯定判斷。
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
例2:張明和王紅是同學。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張三家離王五家較遠。
例1:“3大于2?!边@個判斷的是對象“3”與對象“2”之間具有“大于”的關系。
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量項構(gòu)成。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注意: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zhì)。
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的叫做關系者項; 按照關系者出現(xiàn)的順序可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關系者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關系的叫做關系項;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的叫做量項;
根據(jù)“關系的性質(zhì)”可分為:對稱性關系 和 傳遞性關系。
點撥:事物的性質(zhì)和關系統(tǒng)稱為屬性。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認識事物的性質(zhì),也要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zhì),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
1.(2024·河南·期末統(tǒng)考)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滄州牢城管營對林沖說:“你呢,那就是特殊了,因為你跟柴大官人是朋友,柴大官人跟我們是朋友,那么,咱們之間就都是朋友了!”對管營的話理解正確的是①管營、柴大官人、林沖都是朋友關系②管營通過歸納推理得出林沖和自己是朋友③管營把“朋友”這個非傳遞關系說成是傳遞關系④管營是通過傳遞性關系判斷說明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題中指出“因為臨場跟柴大官人是朋友,柴大官人跟我們是朋友,那么,咱們之間就都是朋友了”所以官營把“朋友”這個非傳遞關系說成是傳遞關系,得出官營、柴大官人、林沖都是朋友關系的結(jié)論,①③說法正確。官營通過演繹推理得出林沖和自己是朋友,②說法錯誤。官營是通過非傳遞性關系判斷說明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④說法錯誤。
2.(2023·湖北)某校舉辦教職工健康長跑比賽,分男女兩組記名次。賽后,趙老師說:“我是女子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卞X老師說:“我是女子組的第三?!睂O老師說:“我是男子組的最后?!崩罾蠋熣f:“我是男子組的第一,全校第三?!彼奈焕蠋熕詫賹?,他們到達終點的先后排序是( )A.李、錢、趙、孫 B.錢、李、趙、孫C.李、趙、錢、孫 D.李、錢、孫、趙
【解析】根據(jù)“趙老師是女子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和“孫老師是男子組的最后”可以推斷孫老師是全校最后,趙老師在四位老師中第三個到達終點,孫老師在四位老師中最后一個到達終點,故D排除。根據(jù)“錢老師是女子組的第三”和“李老師是男子組的第一,全校第三”可以得知全校第一第二是女老師,但是錢老師是女子組的第三,所以錢老師的成績位于李老師之后。故李老師在四位老師中第一個到達終點,錢老師在四位老師中第二個到達終點,BC排除。根據(jù)四位老師所言分析,可以得出他們到達終點的先后排序是李、錢、趙、孫,A正確。
考點三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1、含義:復合判斷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
2、結(jié)構(gòu):由聯(lián)結(jié)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br/>3、種類:根據(jù)斷定情況的不同,分為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
魯迅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聯(lián))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選)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假)
這三個判斷分別由兩個簡單判斷構(gòu)成,都屬于復合判斷。組成復合判斷的判斷,稱為支判斷。聯(lián)結(jié)支判斷的詞項叫做聯(lián)結(jié)詞,如上例中的“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
1.含義:聯(lián)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組成:包括聯(lián)言支(至少兩個)和聯(lián)結(jié)項(有時可省略:商品物美價廉)。
聯(lián)言項常用“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注意1】聯(lián)言判斷常用并列復句、遞進復句、承接復句和轉(zhuǎn)折復句表示。【注意2】當聯(lián)言支的主項或謂項相同時,聯(lián)言判斷也可以用單句表示。
①主項相同:“魯迅是文學家,魯迅是思想家”?!?“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雹谥^項相同:“小劉是球迷。小趙是球迷?!薄?“小劉和小趙是球迷?!?br/>注意:當聯(lián)言判斷用單句表達時,在形式上與關系判斷容易混淆。
例如:①小劉和小趙是球迷。 ②小劉和小趙是同鄉(xiāng)。
區(qū)別方法:
將單句變成復句看是否成立,聯(lián)言判斷變成復句后,每個分句都成立;關系判斷變成復句后,兩個分句都不成立。
①變成“小劉是球迷,小趙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②變成“小劉是同鄉(xiāng),小趙也是同鄉(xiāng)”,句子不成立。
區(qū)分聯(lián)言判斷和關系判斷
3.聯(lián)言判斷的真假:取決于聯(lián)言支的真假。
聯(lián)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lián)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才是真的。 要求各個聯(lián)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如果有一個聯(lián)言支是假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就是假的。
聯(lián)言判斷與聯(lián)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
總結(jié):都真才真,一假即假
西紅柿既是水果(p),又是蔬菜(q)西紅柿是水果(p),但不是蔬菜(q)西紅柿不是水果(p),而是蔬菜(q)西紅柿不是水果(p),也不是蔬菜(q)
【注意】 聯(lián)言判斷不僅要求聯(lián)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聯(lián)言支之間有聯(lián)系、不能割裂,否則,就無實際意義。例: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并且光沿直線傳播。
1.含義: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
2.組成:包括選言支(至少兩個)和聯(lián)結(jié)項(一般不可省略)。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選言支。用來聯(lián)結(jié)選言支的詞項,叫作選言判斷的聯(lián)結(jié)項。
例如:每次讀小說總使他激動不已, 或憤慨 , 或訕笑, 或焦慮。 這就是一個選言判斷,它斷定了幾種情況中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
劃分標準:依據(jù)對選言支之間關系的斷定情況劃分。
選言判斷與選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
① 相容選言判斷: 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判斷就是假的。
總結(jié):一真即真,全假則為假
勝者或因其戰(zhàn)斗力強,或因其指揮無誤。
黑格爾或者是哲學家,或者是邏輯學家。
② 不相容選言的判斷: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且只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判斷就是假的。
有且只有一真為真,全假全真皆假
這場比賽,要么有輸贏,要么是平局。這個答案要么是對的,要么是錯的。
①要根據(jù)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②要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
5.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注意的問題
阿強去考汽車駕駛執(zhí)照?!笾骺脊伲骸伴_車時前面有人和狗,你是軋狗還是軋人?◇阿強:當然軋狗啦!◇主考官:“歡迎你下次再來。”◇阿強:“難道叫我軋人?”◇主考官:“你應該剎車!” 思考:阿強的選擇為什么是錯誤的?
主考官在面試考生的反應能力時,故意遺漏應有的選言支“剎車”。阿強以為就是要他在“軋狗和軋人”這兩種情況下作出選擇,邏輯不嚴密,導致考試不及格。
1.含義: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種情況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種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稱條件判斷。2.組成:一個假言判斷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 前件:表示條件的判斷; 后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 聯(lián)結(jié)項:常用來聯(lián)結(jié)前件與后件的詞項。
3.類型: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4.假言判斷的真假:假言判斷的真假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能否成立。
(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的判斷。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②邏輯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那么……” “倘若……則……” “只要……就……” “一旦……就……” “當……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
總結(jié):有前必有后 ,無前未必無后
例: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 真 真 假 真或假
(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必要條件是產(chǎn)生某種事物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②邏輯形式:只有p,才q。 “只有……才……”“必須……才……”“除非……才……”“沒有……就沒有……”
總結(jié):無前必無后,有前未必有后
例:只有年滿十八歲,才有選舉權(quán)。 假 假 真 真或假
(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chǎn)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chǎn)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的假言判斷。②邏輯形式:p當且僅當q或者當且僅當p,則q?!啊斍覂H當……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當且僅當…”“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總結(jié):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
例:當且僅當某個數(shù)為偶數(shù),才能被2整除。 真 真 假 假
①假言判斷的真假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
例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濕。
“下雨”是“地濕”的充分條件。這個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濕”,而取決于“下雨”與“地濕”的關系。
② 有時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2: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沒地方站了。
這個假言判斷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這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卻是存在的。這個假言判斷仍然是真的。
5.假言判斷的真假值特征
1.(2022·天津)“北京冬奧會的成功,是中國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這一判斷是( )A.假言判斷B.聯(lián)言判斷C.關系判斷D.選言判斷
2.(2023·重慶)明代思想家顧憲成在東林書院留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該對聯(lián)( )A.以直言判斷形式描述當時復雜的學習環(huán)境B.以選言判斷形式呼吁要認真讀書學習知識C.以假言判斷形式揭示了讀書愛國的條件關系D.以聯(lián)言判斷形式的倡導將讀書與愛國相結(jié)合
4.(2023·海南)小海計劃海南兩日游。爸爸建議,如果不去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就不去東坡書院;媽媽建議,如果不去東坡書院,就去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朋友建議,要么去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要么去東坡書院。下列能同時滿足三方建議的選項是( )A.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東坡書院都去B.去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不去東坡書院C.去東坡書院,不去熱帶雨林國家公園D.既不去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也不去東坡書院
不相容選言判斷:只有一真為真,全真全假皆假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有前必有后,無前未必無后
3.(2022·海南)當“如果沉迷于手機,學習成績肯定會下降”為真,則下列邏輯判斷必為假的是( )A.沒有沉迷于手機,學習成績卻下降了B.沒有沉迷于手機,學習成績就不會下降C.沉迷于手機,學習成績卻沒下降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機,學習成績才會下降
這是一份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課件-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單元知識體系,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打牢基礎,備考點睛,突破考點,議學提示,針對性限時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課件-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共4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課標要求,構(gòu)建知識體系,核心考點精講與突破,針對訓練,本課小結(jié),易混易錯知識大通關,跨越誤區(qū),關鍵能力提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課件-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簡單判斷,復合判斷,關系判斷,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判斷的質(zhì),判斷的量,質(zhì)與量的結(jié)合上,肯定否定判斷,全稱特稱單稱判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