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
續(xù)航能力是現(xiàn)在無人機發(fā)展中的瓶頸。英國某科技公司研制出一款無人機,該機擁有扁平細長的機翼,苗條的機身。該團隊聲稱這款無人機能夠在海拔20千米左右的大氣層中飛行長達一年。如圖示意飛行中的無人機。據(jù)此,完成1~2題。
1.推測此款無人機電池的能量來源是( )
A.化學能 B.太陽能
C.核能 D.生物能
2.無人機開發(fā)團隊選擇在距地面20千米左右的大氣層中試航,下列不是其主要原因的是( )
A.空氣穩(wěn)定,以平流為主
B.太陽輻射強,能源充足
C.云雨現(xiàn)象少,能見度高
D.近電離層,無線通信好
3.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大氣垂直分層中的(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地球表面
臭氧層是大氣層中臭氧濃度較高的區(qū)域,主要位于距離地面約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紫外線,保護人類健康。下圖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層臭氧總量多年變化狀況。據(jù)此,完成4~5題。
4.隨年份的推移,臭氧總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隨緯度增高而遞增
C.在高緯地區(qū)遞減明顯
D.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
5.臭氧總量減少可能導致( )
A.到達地面紫外線減少
B.平流層氣溫降低
C.對流層云雨現(xiàn)象增多
D.電離層高度增加
小明暑假到赤峰某農(nóng)村奶奶家度假,發(fā)現(xiàn)堂屋雖然沒有空調(diào),但白天因“穿堂風”而感覺涼爽。下圖為房屋布局圖。據(jù)此,完成6~7題。
6.與“穿堂風”的形成有關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理
B.水循環(huán)的形成原理
C.大氣受熱過程原理
D.熱脹冷縮形成原理
7.白天“穿堂風”近地面氣流的運動方向是( )
A.由西向東 B.由東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8.某科研所對四川盆地一灌木型茶園進行氣溫測量(下圖中兩曲線表示距離地面1米和3米高度的溫度)。在低溫季節(jié),當?shù)爻@蔑L扇以提高茶樹冠層的溫度。該茶園安裝風扇提高溫度,主要是通過( )
A.多云的白天開啟,使上層暖空氣下沉
B.晴朗的白天開啟,使下層暖空氣上升
C.多云的夜晚開啟,增強大氣的保溫作用
D.晴朗的夜晚開啟,促進上下層空氣交換
“萬年冰洞”位于呂梁山脈海拔2 000多米的山上,洞穴開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齡球瓶”狀。洞里冰的年齡各不相同,核心部分冰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300萬年以前的第四紀冰期時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較晚。讀冰洞所在的區(qū)域示意圖,完成9~10題。
9.下圖所示冰洞剖面圖,其冬季氣流運動方向是( )
10.冰洞內(nèi)冰體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
A.海拔較高,外部冰川廣布
B.垂直洞穴,空氣對流旺盛
C.下冷上熱,洞內(nèi)空氣穩(wěn)定
D.洞口向北,受冷空氣影響
墨脫縣位于喜馬拉雅山東側、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地區(qū),平均海拔1 200米,最低海拔115米,地勢北高南低,北、東、西三面環(huán)山,年降水量在2 358毫米以上,是西藏降水最豐富的區(qū)域。下圖示意墨脫縣附近地區(qū)年等降水量線分布。據(jù)此,完成11~12題。
11.墨脫縣主要的降水類型是( )
A.對流雨 B.臺風雨
C.地形雨 D.鋒面雨
12.墨脫縣夜雨率高達60%以上,說明該區(qū)域( )
A.盛行西南季風
B.山谷風勢力強
C.森林蒸騰量大
D.空氣飽和度高
二、不定項選擇題
海水溫度的季節(jié)變化影響帶魚在我國邊緣海域季節(jié)性游動,北方帶魚在黃海和渤海之間作越冬游與繁殖游;南方帶魚沿東海西部邊緣作越冬游與繁殖游。帶魚在南、北游動的過程中形成魚汛。下圖為“我國近海2月與8月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單位: ℃)。據(jù)此,完成13~14題。
13.我國近海表層海水溫度( )
A.最低值出現(xiàn)在渤海
B.夏季長江口比周邊略低
C.冬季南北差異較大
D.季節(jié)變化從南向北減小
14.能夠在我國邊緣海域形成帶魚魚汛的有( )
A.北方帶魚春季向北游
B.北方帶魚秋季向北游
C.南方帶魚春季向南游
D.南方帶魚冬季向南游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區(qū)與郊區(qū)氣溫的差值。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研究我國東部某城市的熱島強度變化。下圖為同學們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的該城市多年年平均和某年某次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圖。讀圖,完成15~16題。
15.關于熱島強度在一天中的變化情況及其原因,正確的是( )
A.白天強
B.白天城區(qū)人為排放的熱量較多
C.晚上強
D.晚上郊區(qū)排放熱量少且散熱快
16.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區(qū)積雪積存時間長
B.郊區(qū)積雪保溫作用強
C.城區(qū)工廠生產(chǎn)停工多
D.城區(qū)家庭取暖耗能多
參考答案
1.B 2.D 第1題,由材料可知,該機擁有扁平細長的機翼,苗條的機身,該團隊聲稱這款無人機能夠在海拔20千米左右的大氣層中飛行長達一年。扁平細長的機翼應自帶太陽能板發(fā)電,為電池提供能量來源,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因此此款無人機電池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B正確?;瘜W能、生物能難以提供這么長時間的續(xù)航能力,核能發(fā)電比較復雜、現(xiàn)在很難在苗條的無人機上實現(xiàn),A、C、D錯誤。故選B。第2題,距地面20千米左右的大氣層為平流層,空氣穩(wěn)定,以平流為主,A正確;無天氣變化,能見度高,太陽輻射強,能源充足,B、C正確;電離層處于高層大氣中,D錯誤。本題選擇不是其主要原因的,故選D。
3.B 對流層集中了大氣圈3/4的質(zhì)量,幾乎所有的水汽,雜質(zhì)集中在對流層,A錯誤;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中,在20~30千米的高空,臭氧含量最大,形成臭氧層,B正確;高層大氣與地球表面并未含有大量的臭氧,CD錯誤,所以選擇B。
4.C 5.B 第4題,讀9月份30°S~80°S平流層臭氧總量多年變化狀況圖可知,隨年份的推移,臭氧總量整體減少,D錯誤;最大值所在位置向更低的南緯方向移動,即北移,A錯誤;隨緯度增高而先增加后減少,B錯誤;在高緯地區(qū)曲線下降快,即遞減明顯,C正確;故選C。第5題,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總量減少可能導致到達地面紫外線增加,A錯誤;平流層因吸收紫外線減少,氣溫降低,B正確;臭氧與對流層云雨現(xiàn)象無關,C錯誤;臭氧減少與電離層高度無關,D錯誤;故選B。
6.A 7.C 第6題,由圖可知,因堂屋北側的植被和南側的水泥地的熱力性質(zhì)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熱不均,引起空氣的運動而形成“穿堂風”,該原理與熱力環(huán)流最接近,A正確;水循環(huán)主要是自然界的水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中連續(xù)不斷的運動過程,圖示沒有反應該原理,B錯誤;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是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圖示沒有反應該原理,C錯誤;熱脹冷縮原理指的是物體在冷熱交替下出現(xiàn)的膨脹和收縮現(xiàn)象,“穿堂風”指的是大氣運動現(xiàn)象,D錯誤,故選A。第7題,根據(jù)所學知識,白天,南側的水泥地氣溫高,氣流垂直上升,形成低氣壓;北側的植被氣溫低,氣流垂直下降,形成高氣壓,同一水平面氣流由高氣壓區(qū)流向低氣壓區(qū),所以近地面的氣流由北向南流,C正確。排除A、B、D選項,故選C。
8.D 由所學知識可知,多云的白天1米處氣溫高,上層氣溫低,A錯誤。晴朗的白天,太陽輻射強,氣溫較高,不用開啟風扇,B錯誤。多云的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強,如果氣溫較高,可以不用開啟風扇,C錯誤。晴朗的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弱,需要開啟風扇,使上下的冷暖空氣得以交換,提高茶園溫度,起到防凍害作用。D正確。故選D。
9.D 10.C 第9題,根據(jù)空氣的熱力性質(zhì)可知,冷空氣收縮下沉,熱空氣上升。冬季洞外氣溫低,冷空氣收縮下沉到洞內(nèi),熱空氣被抬升到洞外。故選D。第10題,冰洞內(nèi)冰體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下冷上熱,洞內(nèi)空氣穩(wěn)定,C正確;由材料“位于呂梁山脈海拔2 000多米的山上”可知,海拔不高,外部沒有冰川,A錯誤;空氣對流旺盛,冰體易融化,B錯誤;該地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氣溫高,無論洞口向哪個方向,都不易受冷空氣影響,D錯誤。故選C。
11.C 12.B 第11題,由材料“墨脫縣位于喜馬拉雅山東側、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地區(qū),平均海拔1 200米,最低海拔115米,地勢北高南低,北、東、西三面環(huán)山”和圖中年等降水量線分布的信息可知,墨脫縣位于西南季風迎風坡,地形抬升飽含水汽的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地形雨,所以墨脫縣主要的降水類型是地形雨,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12題,根據(jù)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nèi)容可以判斷出墨脫縣位于山谷地帶,谷底與兩側山地相對高度大,利于山谷的風形成,由于該地夜晚盛行下沉氣流—山風,谷底的暖濕氣團被山風抬擠上升,遇冷凝結,成云致雨。所以墨脫縣夜雨率高達60%以上是由于山谷風勢力強,B正確。由于題干表明墨脫縣夜雨率高達60%以上,受盛行風與森林蒸騰量大的影響會導致全天降水率大而不是夜雨率大,AC錯誤??諝怙柡投雀邔τ谝褂甑男纬捎绊懴鄬^小,D錯誤,故選B。
13.AC 14.AD 第13題,從我國近海2月與8月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可以看出,最低值都出現(xiàn)在渤海海域,A對;夏季長江口受大陸的影響較大,由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比周邊海洋的水溫高,B錯;從圖中可看出冬季等溫線密集,南北溫度差異較大,C對;從圖中等溫線數(shù)值可看出季節(jié)變化從北向南減小,D錯,故選AC。第14題,緯度越高,水溫越低。渤海緯度高于黃海,水溫低于黃海。秋季北方帶魚從渤海游向水溫更高的黃海,春季水溫回升,帶魚從黃海游向渤海,A對,B錯;冬季南方帶魚沿東海向緯度更低水溫更高的南方游動﹔春季水溫回升,帶魚向北游回,C錯,D對。故選AD。
15.CD 16.AD 第15題,由圖可知,白天12時-16時熱島效應強度最小,熱島效應強度最大應該出現(xiàn)在夜晚,因此白天弱,晚上強,A錯、C正確;圖示為多年平均狀況,白天城區(qū)和夜晚城區(qū)廢熱排放量大,降溫慢,郊區(qū)較為空曠,排放熱量少,熱量散失較快,降溫快,城郊溫差大,B錯,D正確。故選CD。第16題,冬季強降雪后,與城區(qū)相比,郊區(qū)人類活動相對較少,積雪積存時間較長,積雪反光能力強,白天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較少,使夜間地面輻射弱,氣溫偏低,城區(qū)和郊區(qū)氣溫差增大,城市熱島效應增強,A正確。積雪對地面有保溫作用,但對大氣沒有保溫作用,B錯誤。降雪對于工廠生產(chǎn)影響不大,不會造成大范圍停工停產(chǎn),C錯誤。強降雪后氣溫下降,城區(qū)家庭取暖能耗增多,廢熱排放量也增加,造成城區(qū)與郊區(qū)氣溫差增加,城市熱島效應增強,D正確。故選AD。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學業(yè)水平復習合格演練測評(十一)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學業(yè)水平復習合格演練測評(十)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學業(yè)水平復習合格演練測評(八)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