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20分)
1. 下列選項中,能用“2a+8”表示的是( )。
A. 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B.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是:
C. 右圖列式為:
D.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A選項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a×a÷2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B選項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周長的公式,(a+8)×2即可求出平行四邊形的周長;
C選項中,用a+a+a+8即可求出和,再化簡即可;
D選項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用(4+a)×2即可求出長方形的周長。
【詳解】A.a(chǎn)×a÷2=a2÷2
不符合題意;
B.(a+8)×2=2a+16
不符合題意;
C.a(chǎn)+a+a+8=3a+8
不符合題意;
D.(4+a)×2=8+2a
符合題意。
能用“2a+8”表示的是。
故答案為:D
2. 下面是三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它們涂色部分的面積( )。
A. 都相等B. 都不相等C. 可能都相等D. 無法確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第一幅圖的陰影部分是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長方形的寬,三角形的高是長方形的長,則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第二幅圖可以先看上半部分,上半部分的陰影部分是三角形,與所在的半個長方形底等長,高等寬,所以三角形面積是所在的半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下半部分同理,則陰影部分相當于大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第三幅圖可以分成左右兩個小長方形,與圖二類似,左邊部分長方形里面的三角形與其底等長,高等寬,所以三角形面積是所在的半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右半部分同理,則陰影部分相當于大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詳解】由分析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都等于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陰影部分的面積也相等。
故答案為:A
3. 計算84.3÷8.3的商在下圖中的大致位置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計算出84.3÷8.3的近似數(shù),再判斷它的結(jié)果接近哪個點。
【詳解】84.3÷8.3≈10.16,B小于10.5,C大于10.5,所以商的大致位置是B點。
故答案為:B
4. 下面( )組中兩道算式的得數(shù)相等。
A. 0.1÷0.1和0.1×0.1B. 13.2×6.2和132×0.062
C. 3.58÷4和3.58×0.25D. 7.2÷0.12和72÷12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數(shù)乘法,小數(shù)乘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如果小數(shù)的位數(shù)不夠,需要在前面補0占位;
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按照整數(shù)除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shù)的末尾仍有余數(shù),就在余數(shù)后面添0再繼續(xù)除;
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先移動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使它變成整數(shù);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shù)不夠的,在被除數(shù)的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進行計算;被除數(shù)的數(shù)用完時,在被除數(shù)的末尾添“0”繼續(xù)除;
據(jù)此計算每個算式再比較即可。
【詳解】A.0.1÷0.1=1
0.1×0.1=0.01
1≠0.01
0.1÷0.1和0.1×0.1的得數(shù)不相等;
B.13.2×6.2=81.84
132×0.062=8.184
81.84≠8.184
13.2×6.2和132×0.062的得數(shù)不相等;
C.3.58÷4=0.895
3.58×0.25=0.895
3.58÷4和3.58×0.25的得數(shù)相等;
D.7.2÷0.12=60
72÷12=6
7.2÷0.12和72÷12的得數(shù)不相等。
故答案為:C
5. 口袋里有8個紅蘋果、8個黃蘋果,要使摸出的黃蘋果的可能性最大,可以( )。
A. 拿出3個黃蘋果B. 放入3個黃蘋果C. 放入3個紅蘋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事物的數(shù)量有關,數(shù)量越多,可能性越大,反之則越小。要使摸出的黃蘋果的可能性最大,則黃蘋果的數(shù)量要多于紅蘋果的數(shù)量,據(jù)此解答。
【詳解】A.如果拿出3個黃蘋果,則黃蘋果的數(shù)量要少于紅蘋果的數(shù)量,不符合題意;
B.如果放入3個黃蘋果,則黃蘋果的數(shù)量要多于紅蘋果的數(shù)量,符合題意;
C.如果放入3個紅蘋果,則黃蘋果的數(shù)量要少于紅蘋果的數(shù)量,不符合題意。
要使摸出的黃蘋果的可能性最大,可以放入3個黃蘋果。
故答案為:B
6. x=5是下面方程( )的解。
A. 3(x+3x)=75B. 4.5x-2.5x=20C. 4.5x=22.5D. 4×1.5-5x=0.5
【答案】C
【解析】
【分析】將x的值代入方程左邊,如果方程左邊計算的結(jié)果等于方程右邊,那么x=5是這個方程的解?;蛘?,將選項中各個方程一一解出,找出解是x=5的即可。
【詳解】A.方程左邊=3×(5+3×5)
=3×(5+15)
=3×20
=60
60不等于方程右邊的75,所以x=5不是方程3(x+3x)=75的解;
B.方程左邊=4.5×5-2.5×5
=22.5-12.5
=10
10不等于方程右邊的20,所以x=5不是方程4.5x-2.5x=20的解;
C.方程左邊=4.5×5=22.5=方程右邊,所以x=5是方程4.5x=22.5的解;
D.方程左邊=4×1.5-5×5=6-25,方程左邊不等于方程右邊,所以x=5不是4×1.5-5x=0.5的解。
故答案為:C
7. 美術課上,張亮坐在(2,6)的位置上,劉飛坐在(5,6)的位置上,趙紅與他們坐在同一條直線上,趙紅可能坐在( )的位置上。
A. (2,5)B. (5,3)C. (3,6)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時,前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行,據(jù)此可知張亮在第2列第6行,劉飛在第5列第6行,趙紅與他們坐在同一條直線上,則趙紅和他們在同一行。據(jù)此判斷。
【詳解】A.(2,5)表示第2列第5行,不符合題意;
B.(5,3)表示第5列第3行,不符合題意;
C.(3,6)表示第3列第6行,符合題意;
趙紅可能坐在(3,6)的位置上。
故答案為:C
8. 小麗家所在的一棟樓,每上一層要走10級臺階,從一樓到小麗家要走50級臺階,她家住在( )層.
A. 5B. 7C. 6
【答案】C
【解析】
9. 下邊除法豎式中,畫圈的“12”表示( )。
A. 12個1B. 12個0.1C. 12個0.01D. 12個0.001
【答案】B
【解析】
【分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shù)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shù)點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計算時要注意,整數(shù)部分除完后商應先點小數(shù)點,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數(shù)字落下來繼續(xù)除,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詳解】從商書寫能夠看出,數(shù)字2位于十分位,表示3個0.1;則12就是0.2乘除數(shù)6的積,是1.2,因此畫圈的“12”表示12個0.1。
故答案為:B
【點睛】本題考查小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正確理解豎式中每個數(shù)字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
10. 一個三角形的底擴大到原來的6倍,高縮小到原來的,它的面積( )。
A. 縮小到原來B. 擴大到原來的3倍C. 擴大到原來的6倍D. 擴大到原來的12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積的變化規(guī)律: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0除外),積也擴大到原來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和積的變化規(guī)律,將三角形的底擴大到原來的6倍,高縮小到原來的,則面積擴大到原來的(6÷2)倍。
【詳解】6÷2=3
一個三角形的底擴大到原來的6倍,高縮小到原來的,它的面積擴大到原來的3倍。
故答案為:B
二、判斷對錯。(10分)
11. 兩個因數(shù)的積保留兩位小數(shù)是6.24,它的精確值可能是6.235。( )
【答案】√
【解析】
【分析】保留兩位小數(shù)就是精確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數(shù)字是幾,然后根據(jù)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據(jù)此求出6.235的近似數(shù),判斷是否符合。
【詳解】6.235≈6.24
兩個因數(shù)的積保留兩位小數(shù)是6.24,它的精確值可能是6.235。原題干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12. 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答案】√
【解析】
【分析】兩個大小相同,形狀一樣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說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據(jù)此判斷。
【詳解】由分析可得: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原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睛】只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13. 計算小數(shù)除法時,商的小數(shù)點一定要與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據(jù)小數(shù)除法的法則判斷即可。
【詳解】計算小數(shù)除法時,商的小數(shù)點一定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對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法則的理解。熟記小數(shù)除法的法則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14. 在公路兩旁共栽100棵樹,兩頭都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4米,這條公路長396米。( )
【答案】×
【解析】
【分析】栽樹總棵數(shù)除以2即可算出公路的一邊栽樹(100÷2)棵,兩端都要栽樹,則植樹棵數(shù)=間隔數(shù)+1,間隔數(shù)=植樹棵數(shù)-1,有(100÷2-1)個間隔,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乘間隔數(shù)即可算出這條公路有多長。
【詳解】100÷2-1
=50-1
=49(個)
49×4=196(米)
這條公路長196米,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15. 兩個小于1的小數(shù)相乘(0除外),它們的積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個因數(shù)。( )
【答案】√
【解析】
【分析】一個數(shù)(0除外)乘小于1的數(shù),積小于這個數(shù);一個數(shù)(0除外)乘大于1的數(shù),積大于這個數(shù);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兩個小于1的小數(shù)相乘(0除外),它們的積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個因數(shù)。例如:0.2×0.3=0.06
0.06<0.2
0.06<0.3
原題干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16. 把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長不變,面積變小。(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個長方形木框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四個邊的長度沒變,則其周長不變;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來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小于原來長方形的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變小了。
【詳解】由分析可知:
把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長不變,面積變小。原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17. 4n=2、y÷4=24、4.9-2×1.8=1.3都是方程。( )
【答案】×
【解析】
【分析】含有等號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據(jù)此判斷。
【詳解】4n=2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y÷4=24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4.9-2×1.8=1.3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數(shù),不是方程;
所以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18. 4.7+5.3×0.85=10×0.85=8.5。( )
【答案】×
【解析】
【分析】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在小數(shù)中同樣適用,根據(j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計算4.7+5.3×0.85時,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詳解】4.7+5.3×0.85
=4.7+4.505
=9.205
所以原題干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19. 85.6÷8和8.56÷0.8這兩個算式商的最高位都是個位。( )
【答案】×
【解析】
【分析】小數(shù)除法運算法則:先移動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使它變成整數(shù)。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也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shù)(位數(shù)不夠的補“0”),然后按照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進行計算,注意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移動后的小數(shù)點對齊,據(jù)此解答。
【詳解】85.6÷8=10.7,商的最高位是十位;8.56÷0.8=10.7,商的最高位也是十位;所以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20. 8x+8=8(x+1)。 ( )
【答案】√
【解析】
三、填空題。(34題2分,其余每空0.5分,共15分。)
21. 如圖,甲、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比,( )。(填“一樣大”或“不一樣大”)
【答案】不一樣大
【解析】
【分析】假設每個方格的邊長為1,據(jù)此可知甲的底是2,高是3,乙的底是2,高是3,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分別求出甲和乙的面積,再比較即可。
【詳解】假設每個方格的邊長為1,
2×3÷2=3
2×3=6
3<6
甲、乙兩個圖形的面積不一樣大。
22. 0.26×0.87的積是( )位小數(shù),28×49的積是0.28×4.9的積的( )倍。
【答案】 ①. 四 ②. 1000
【解析】
【分析】小數(shù)乘法,小數(shù)乘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如果小數(shù)的位數(shù)不夠,需要在前面補0占位。據(jù)此計算出0.26×0.87即可知積是幾位小數(shù);然后計算出28×49和0.28×4.9,然后用除法即可知28×49的積是0.28×4.9的積的幾倍。
【詳解】0.26×0.87=0.2262
0.2262是四位小數(shù);
28×49=1372
0.28×4.9=1.372
1372÷1.372=1000
0.26×0.87的積是四位小數(shù),28×49的積是0.28×4.9的積的1000倍。
23. 在括號里填上“>”“=”或“<”。
22.3×0.08( )22.3 6.8÷0.34( )6.8 13.2÷1.2( )13.2×1.2
5.2÷6( )1 7.2×4.3( )0.43×72 12.6÷0.2( )12.6×0.2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一個不為0的數(shù)乘小于1的數(shù),積比這個數(shù)小,乘大于1的數(shù),積比這個數(shù)大;一個不為0的數(shù)除以大于1的數(shù),商比這個數(shù)小,除以小于1的數(shù),商比這個數(shù)大;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為原來的幾倍,積也擴大為原來的幾倍;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積也縮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除法中,如果被除數(shù)小于除數(shù),則商小于1;據(jù)此解答。
【詳解】由分析可知:
①22.3×0.08<22.3
②6.8÷0.34>6.8
③13.2÷1.2<13.2,13.2×1.2>13.2,所以13.2÷1.2<13.2×1.2
④5.2<6,所以5.2÷6<1
⑤7.2×4.3中,7.2變?yōu)?2擴大到原來的10倍,4.3變?yōu)?.43縮小為原來的,積不變,所以7.2×4.3=0.43×72
⑥12.6÷0.2>12.6,12.6×0.2<12.6,所以12.6÷0.2>12.6×0.2
24. 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0.6米,高是1.2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米。
【答案】 ①. 0.72 ②. 0.36
【解析】
【分析】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用0.6×1.2即可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0.6×1.2÷2即可求出與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
【詳解】0.6×1.2=0.72(平方米)
0.72÷2=0.36(平方米)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0.72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0.36平方米。
25. 一個直角梯形的下底是10cm,如果把上底增加3cm,它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這個梯形的面積是( )。
【答案】85cm2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直角梯形的下底是10cm,上底增加3cm,它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那么直角梯形的高是10cm,上底增加3cm后是10cm,由此得出梯形的上底是(10-3)cm;再根據(jù)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即可求出這個梯形的面積。
【詳解】梯形的上底:
10-3=7(cm)
梯形的面積:
(7+10)×10÷2
=17×10÷2
=170÷2
=85(cm2)
這個梯形的面積是85cm2。
【點睛】本題考查梯形面積公式的運用,利用正方形的特征分析出梯形的上底和高是解題的關鍵。
26. 學校舉行運動會,要在4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的周圍每隔5米插一面紅旗,每兩面紅旗之間插一面黃旗,一共插了( )面紅旗,紅旗和黃旗一共插了( )面。
【答案】 ①. 80 ②. 160
【解析】
【分析】在封閉圖形上面植樹時,植樹棵數(shù)等于間隔數(shù),黃旗位于紅旗的間隔數(shù)上,黃旗的數(shù)量和紅旗的數(shù)量相等,根據(jù)間隔數(shù)=總長÷間距,求出紅旗和黃旗的數(shù)量,據(jù)此解答。
【詳解】400÷5=80(面)
80+80=160(面)
一共插了80面紅旗,紅旗和黃旗一共插了160面。
27. 15÷1.1的商是( )小數(shù),用簡便記法寫作( ),保留兩位小數(shù)約是( )。
【答案】 ①. 循環(huán)##無限循環(huán) ②. ③. 13.64
【解析】
【分析】在除法中除不盡時商有兩種情況:一是循環(huán)小數(shù),即一個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shù)字或多個數(shù)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xiàn),這樣的數(shù)叫作循環(huán)小數(shù);二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即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指小數(shù)點后有無限個數(shù)位,但沒有周期性的重復或者說沒有規(guī)律的小數(shù);先求出15除以1.1的商,找出循環(huán)節(jié),然后寫循環(huán)小數(shù)時,可以只寫第一個循環(huán)節(jié),并在這個循環(huán)節(jié)的首位和末位數(shù)字上面各記一個圓點;保留兩位小數(shù)就是精確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數(shù)字是幾,然后根據(jù)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詳解】15÷1.1=
≈13.64
15÷1.1的商是循環(huán)小數(shù),用簡便記法寫作,保留兩位小數(shù)約是13.64。
28. 小紅在學校禮堂參加活動時,坐在禮堂里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5,6)。她看見好朋友小青坐在自己的正前方隔1個位的位置上,小青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 )。
【答案】(5,4)
【解析】
【分析】數(shù)對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列,第二個數(shù)字表示行。據(jù)此可知小紅坐的列數(shù)和行數(shù);小青坐在小紅的正前方隔1個位的位置上,列數(shù)不變,行數(shù)減2。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得,小紅坐在第5列第6行;小青坐在小紅的正前方隔1個位的位置上,列數(shù)不變,行數(shù)減2得:62=4,所以小青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5,4)。
【點睛】此題考查了數(shù)對表示位置,關鍵能理解前后位置是列數(shù)不變,行數(shù)變。
29. 張叔叔每小時走akm,照這樣計算,t小時一共走了skm。
(1)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是( )。
(2)如果每小時走4km,1.8小時走了( )km。
(3)如果每小時走6km,照這樣計算,( )小時可以走完13.8km。
【答案】29. at=s
30. 7.2 31. 2.3
【解析】
【分析】(1)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據(jù)此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
(2)將每小時走4km乘1.8小時,求出1.8小時走了多少km;
(3)將路程13.8km除以每小時走6km,求出需要走多少小時。
【小問1詳解】
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是at=s。(或者,s÷a=t,s÷t=a)
【小問2詳解】
4×1.8=7.2(km)
所以,1.8小時走了7.2km。
【小問3詳解】
13.8÷6=2.3(小時)
所以,2.3小時可以走完13.8km。
30. 如圖,陰影部分的面積是96平方厘米,則空白部分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答案】96
【解析】
【分析】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可知空白部分的面積等于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則陰影部分的面積也是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空白部分的面積等于陰影部分的面積。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是96平方厘米,則空白部分的面積是96平方厘米。
31. 把9m長的方鋼截成9段,每切割一次需要0.5分鐘,切割完成一共需要( )分鐘。
【答案】4
【解析】
【分析】首先要明確把它鋸成9段需要鋸8次,然后根據(jù)“需要的時間=鋸的次數(shù)×鋸一次需要的時間”解答。
【詳解】(9-1)×0.5
=8×0.5
=4(分鐘)
切割完成一共需要4分鐘。
32. 當x=( )時,x2=8x;當x=( )時,(5x-8.5)÷9的結(jié)果是0。
【答案】 ①. 8##0 ②. 1.7
【解析】
【分析】x2表示2個x相乘,因為0乘任何數(shù)都得0,所以當x=0時,x2=8x;當x不等于0時,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2,將x2=8x左右兩邊同時除以x,即可求出x的值;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1和2,將(5x-8.5)÷9=0左右兩邊同時乘9,再同時加上8.5,然后再同時除以5即可求出x的值。
【詳解】當x=0時,x2=8x;
當x不等于0時,
x2=8x
解:x2÷x=8x÷x
x=8
(5x-8.5)÷9=0
解:(5x-8.5)÷9×9=0×9
5x-8.5=0
5x-8.5+8.5=0+8.5
5x=8.5
5x÷5=8.5÷5
x=1.7
當x=0或8時,x2=8x;當x=1.7時,(5x-8.5)÷9的結(jié)果是0。
33. 今天艷陽高照,明天( )是晴天。(填“可能”“不可能”或“一定”)
【答案】可能
【解析】
【分析】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進行分析:今天艷陽高照,明天是不是晴天,屬于不確定事件中的可能性事件,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雨天;據(jù)此選擇即可。
【詳解】由分析可得:今天艷陽高照,明天可能是晴天。
34. 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是6厘米和8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如果這個三角形斜邊上對應的高是4.8厘米,那么它的斜邊是( )厘米。
【答案】 ①. 24 ②. 10
【解析】
【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6×8÷2即可求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根據(jù)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面積×2÷高,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積×2÷4.8即可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詳解】6×8÷2=24(平方厘米)
24×2÷4.8=10(厘米)
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它的斜邊是10厘米。
四、計算。(30分)
35.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
4.6×5= 0.39÷3= 0.8×2.5= 0.78÷0.13=
0.7÷20= 22.4÷4= 4.8÷0.16= 0.9×0.03=
【答案】23;0.13;2;6;
0.035;5.6;30;0.027
【解析】
【詳解】略
36. 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1)14.16÷(6.8+2.3÷0.46) (2)0.25×16×9 (3)0.78×69+0.78×31
(4)0.42×10.5-4.2÷1.5 (5)27.6÷12.5÷0.8 (6)18.5÷7.4+22.6
【答案】(1)1.2;(2)36;(3)78
(4)1.61;(5)2.76;(6)25.1
【解析】
【分析】(1)根據(jù)運算順序,先計算括號外的除法,再計算括號里的加法,再計算括號外的除法;
(2)把16看作(4×4),再根據(jù)乘法結(jié)合律,把式子轉(zhuǎn)化為0.25×(4×4)×9進行簡算;
(3)根據(jù)乘法分配率,把式子轉(zhuǎn)化為0.78×(69+31)進行簡算;
(4)根據(jù)運算順序,先計算乘法和除法,再計算減法;
(5)根據(jù)除法的性質(zhì),把式子轉(zhuǎn)化為27.6÷(12.5×0.8)進行簡算;
(6)根據(jù)運算順序,先計算除法,再計算加法。
詳解】(1)14.16÷(6.8+2.3÷0.46)
=14.16÷(6.8+5)
=14.16÷11.8
=1.2
(2)0.25×16×9
=0.25×(4×4)×9
=0.25×4×(4×9)
=1×36
=36
(3)0.78×69+0.78×31
=0.78×(69+31)
=0.78×100
=78
(4)0.42×10.5-4.2÷1.5
=4.41-2.8
=1.61
(5)27.6÷12.5÷0.8
=27.6÷(12.5×0.8)
=27.6÷10
=2.76
(6)18.5÷7.4+22.6
=2.5+22.6
=25.1
37. 解方程。
6.5x+2.3x=22.88 (2.3-0.4x)÷0.6=2.9 5(6x-4.7)=12.5
【答案】x=2.6;x=1.4;x=1.2
【解析】
【分析】6.5x+2.3x=22.88,先將左邊合并為8.8x,然后根據(jù)等式性質(zhì)2,將方程左右兩邊同時除以8.8即可;
(2.3-0.4x)÷0.6=2.9,先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2,將方程左右兩邊同時乘0.6,再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1,將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上0.4x,然后交換左右兩邊的位置,再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1和2,將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1.74,再同時除以0.4即可;
5(6x-4.7)=12.5,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1和2,將方程左右兩邊同時除以5,再同時加上4.7,然后同時除以6即可。
【詳解】6.5x+2.3x=22.88
解:8.8x=22.88
8.8x÷8.8=22.88÷8.8
x=2.6
(2.3-0.4x)÷0.6=2.9
解:(2.3-0.4x)÷0.6×0.6=2.9×0.6
2.3-0.4x=1.74
2.3-0.4x+0.4x=1.74+0.4x
2.3=1.74+0.4x
1.74+0.4x=2.3
1.74+0.4x-1.74=2.3-1.74
0.4x=0.56
0.4x÷0.4=0.56÷0.4
x=1.4
5(6x-4.7)=12.5
解:5(6x-4.7)÷5=12.5÷5
6x-4.7=2.5
6x-4.7+4.7=2.5+4.7
6x=7.2
6x÷6=7.2÷6
x=1.2
38. 計算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答案】36.96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三角形面積=底×高÷2,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即可。
【詳解】
(平方厘米)
39. 計算下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答案】106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將這個圖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用8×5即可求出長方形的面積;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11-5)厘米,根據(jù)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用(8+14)×(11-5)÷2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積,然后將兩個面積相加即可。
【詳解】8×5+(8+14)×(11-5)÷2
=8×5+22×6÷2
=40+66
=106(平方厘米)
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是106平方厘米。
40. 想一想,填一填。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擺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 )。
【答案】 ①. 上底加下底的和 ②. 高 ③. 一半 ④. (上底+下底)×高÷2
【解析】
【詳解】如圖: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擺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五、動手操作。(10分)
41. 操作。
(1)如圖,點A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為( ),點B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為( )。點C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為( )。
(2)一個梯形面積的計算算式是(3+5)×3÷2,根據(jù)這個算式在格子圖中以A、B、C為梯形的三個點,把這個梯形畫完整。
(3)在格子圖中畫一個與梯形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4)在格子圖中畫一個與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并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答案】(1)(4,11);(2,8);(7,8)
(2)(3)(4)圖見詳解
(4)6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1)數(shù)對的表示方法:(列數(shù),行數(shù)),數(shù)對的第一個數(shù)表示列,第二個數(shù)表示行,分別找出各場所在方格中對應的列數(shù)和行數(shù),再用數(shù)對表示出來;
(2)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根據(jù)面積計算算式可知,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據(jù)此將這個梯形補充完整;
(3)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所以可以取平行四邊形的底為4厘米、高為3厘米,4×3=12(平方厘米),此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圖中梯形的面積相等;
(4)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用平行四邊形面積除以2求出三角形面積。(畫法不唯一)
【詳解】(1)由分析可得:點A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為(4,11),點B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為(2,8)。點C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為(7,8)。
(2)(3)(4)作圖如下:
(4)4×3÷2
=12÷2
=6(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積是6平方厘米。
六、解決問題。(25分)
42. 媽媽去超市購物,她買了2袋大米,每袋35.2元,還買了一塊0.84千克的肉,每千克22.5元。媽媽的微信錢包里只有100元錢,用微信付款夠嗎?
【答案】夠
【解析】
【分析】數(shù)量×單價=總價,據(jù)此求出買大米和肉各花了多少錢,再相加求出一共多少錢,從而判斷100元夠不夠。
【詳解】2×35.2+0.84×22.5
=70.4+18.9
=89.3(元)
89.3<100
答:用微信付款夠。
43. 從地球上向月球發(fā)射一個激光信號,經(jīng)過約2.56秒收到從月球反射回來的信號。已知光速是30萬千米/秒,算一算這時測試點到月球表面的距離大約是多少。
【答案】38.4萬千米
【解析】
【分析】經(jīng)過2.56秒返回到地球,所以去的時間是1.28秒,用速度乘以時間就是測試點到月球的距離。
【詳解】2.56÷2×30
=1.28×30
=38.4(萬千米)
答:測試點到月球表面的距離大約是38.4萬千米。
【點睛】考查小數(shù)除法與小數(shù)乘法的相關計算,關鍵是要清楚2.56秒相當于兩個地球到月球所需要的時間。
44. 生態(tài)園有一條長336米的甬路,在甬路的兩旁從頭到尾等距離栽種丁香樹,共栽種丁香樹98棵,每相鄰兩棵丁香樹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米?
【答案】7米
【解析】
【分析】屬于植樹問題的兩端都植,段數(shù)=棵數(shù)-1,據(jù)此確定段數(shù),根據(jù)間距=總長度÷段數(shù),列式解答即可。
【詳解】336÷(98÷2-1)
=336÷(49-1)
=336÷48
=7(米)
答:每相鄰兩棵丁香樹之間的距離是7米。
45. 一個果園的形狀近似梯形,它的上底是120米,下底是140米,高是60米,如果每棵樹占地15平方米,那么這個果園可以種多少棵果樹?
【答案】520棵
【解析】
【分析】根據(jù)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用(120+140)×60÷2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積,再除以15平方米,即可求出果樹的總棵數(shù)。
【詳解】(120+140)×60÷2÷15
=260×60÷2÷15
=520(棵)
答:這個果園可以種520棵果樹。
46. 地球繞太陽一周大約要用365天,比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的5倍少75天,水星繞太陽一周大約要用多少天?(用方程解)
【答案】88天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水星繞太陽一周大約要用x天,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5-75天=地球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據(jù)此列方程為5x-75=365,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詳解】解:設水星繞太陽一周大約要用x天。
5x-75=365
5x-75+75=365+75
5x=440
5x÷5=440÷5
x=88
答:水星繞太陽一周大約要用88天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四校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期末聯(lián)考測試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四校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期末聯(lián)考測試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四校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期末聯(lián)考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新安店鎮(zhèn)段莊小學等校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新安店鎮(zhèn)段莊小學等校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新安店鎮(zhèn)段莊小學等校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2校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2校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2校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