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物理課本寬度約為50cmB.一名中學生的質量大約是50kg
C.人體脈搏每秒大約跳動50次D.中學生步行的速度大約是5m/s
2.下列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中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葉上形成露珠
C.深秋,楓葉上形成霜D.嚴冬,樹枝上形成霧凇
3.關于凸透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只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有會聚作用
B.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會聚在一起的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
C.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D.凸透鏡所成的像一定是實像
4.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車一定向左運動B.甲、乙兩車一定向右運動
C.甲車可能運動,乙車可能向右運動D.甲車可能靜止,乙車向左運動
5.如圖所示,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
A.放大的字B.水中的倒影C.鋼筆錯位D.墻上手影
6.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面鼓使其發(fā)出聲音,同時觀察鼓面上泡沫小顆粒的跳動幅度是否相同。他是在研究聲音的( )
A.音調與鼓面振動幅度的關系B.響度與鼓面振動幅度的關系
C.音色與鼓面振動幅度的關系D.音調與鼓面振動頻率的關系
二、多選題
7.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經(jīng)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
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
8.關于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質量也一定不同
B.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氧氣的質量變小,密度不變
C.一塊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質量和密度都變大
D.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
9.如圖所示是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A是晶體,物質B是非晶體
B.物質A熔化時溫度不變,熔點為30℃
C.物質B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
D.第10min時,物質A是固液共存狀態(tài)
三、填空題
10.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又很快形成,形成小露珠的物態(tài)變化是____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該過程中要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
11.每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是______圖,應該佩戴由______透鏡制成的眼鏡來矯正。
12.某同學分別測量了三塊橡皮泥的質量和體積,并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如圖所示的圖像,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若另一塊同種橡皮泥的體積為,其質量是______g。
13.進入考場的鈴聲響了,考生走進考場準備考試,說明聲音可以傳遞______,交警部門在考場附近路段禁止汽車鳴笛,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從______處減弱噪聲的。
14.小紅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她在鏡中像的大小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鏡中的像相對于她的速度是______m/s。
15.如圖所示是一種液面升降監(jiān)測裝置原理圖。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靜的液面,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填角度數(shù));光經(jīng)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光點,當液面上升時,光點將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會”)移動。
四、作圖題
16.請在圖中畫出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17.畫出圖中S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過P點的光路。
五、實驗題
18.小玲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圖:
(1)在燒杯上方蓋有一個硬紙板,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2)水中氣泡如圖乙所示時,水______(填“沒有沸騰”或“已經(jīng)沸騰”)。
(3)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當?shù)氐拇髿鈮簭奯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
(4)如圖丁所示,試管和燒杯中均裝有水,用此方法進行加熱,試管中的水______達到沸點,______繼續(xù)吸熱,所以______沸騰。(以上三空均填“能”或“不能”)
19.小麗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立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小麗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此實驗應在______(選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
(2)蠟燭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發(fā)生______(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小麗將蠟燭A逐漸向玻璃板靠近時,蠟燭A的像將逐漸向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的方向移動,像的大小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若實驗中把蠟燭B貼著水平臺移動,無論怎樣移動,也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20.小聰同學選擇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把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當它們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出了清晰的像,該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填“投影儀”“照相機”或“放大鏡”)就是應用這個原理來工作的。
(3)若在蠟燭和凸透鏡間合適位置放一個眼鏡,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向遠離透鏡的方向適當移動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說明該眼鏡是______(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4)在(2)所示位置的基礎上,保持蠟燭不動,將凸透鏡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距離后,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21.小明媽媽為家里自釀了很多紅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釀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們一起利用天平、量筒進行測量。他們的操作如下:
(1)將天平放在______上,游碼撥至標尺左端______處,并調節(jié)天平平衡。
(2)用天平測量空燒杯的質量是41.6g。
(3)取適量的葡萄酒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葡萄酒和燒杯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其總質量為______g。
(4)將燒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圖乙所示),則量筒中葡萄酒的體積是______.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_g/cm。
(5)分析上述方法,測出葡萄酒的密度會偏______(選填“大”或“小”)
六、計算題
22.暑假里,小勇乘火車去游玩時,他乘坐的火車總長為180m當火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穿過一條隧道時,他坐在車上測出自己通過隧道的時間為60s求:
(1)此隧道有多長?
(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多長時間?
(3)若該火車以同樣的速度通過一座長為600m的大橋,求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
23.小紅的媽媽到某工藝品商店買了一件用金銅合金制成的實心工藝品,商店的售貨員告訴她:這件工藝品是由金、銅兩種金屬混合制成的,含金量為60%。小紅的媽媽對售貨員的話表示懷疑,讓小紅進行驗證?,F(xiàn)小紅測得其質量500g,體積為40cm,并從課本中查出了金、銅的密度分別是19.3g/cm和8.9g/cm。
(1)請根據(jù)小紅測得的結果計算工藝品的密度;
(2)請根據(jù)售貨員的說法,計算工藝品的密度,并說明售貨員的話是否可信;(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24.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guī)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兩者的總質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
(1)求石頭的體積;
(2)求石頭的密度;
(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6cm,故A錯誤;
B、中學生的質量大約是50kg,符合實際,故B正確;
C、人體的脈搏每秒鐘大約跳動1次,故C錯誤;
D、中學生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1m/s,故D錯誤。
故選:B。
2.答案:A
解析:冰化成水,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是熔化現(xiàn)象,需要吸熱,故A正確;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故B錯誤;霜是水蒸氣變成小冰晶的過程,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放熱,故C錯誤;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固態(tài)小冰晶,凝華放熱,故D錯誤。
3.答案:C
解析:A.凸透鏡對平行光線、會聚光線、發(fā)散光線都有會聚作用。故A錯誤;
B.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故B錯誤;
C.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透鏡的焦距,用f表示。故C正確;
D.凸透鏡所成的像可能是實像,也可能是虛像,例如放大鏡成的是虛像,故D錯誤。
故選:C。
4.答案:D
解析:分析圖發(fā)現(xiàn)煙向左飄,所以風向左吹。因此甲車運動狀態(tài)有三種可能:①向右運動;②靜止;③向左運動,但比風慢。因為乙車旗向右飄,所以乙車只能向左運動,且比風快。綜上分析可知,D正確,A、B、C錯誤。
5.答案:B
解析:用放大鏡看字時,字變大了,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
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
透過玻璃磚看到鋼筆“錯位”了,是由于鋼筆反射的光經(jīng)玻璃磚發(fā)生了兩次折射,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C不符合;
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沿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xiàn)出黑暗區(qū)域,形成影子,D不符合。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D
解析:
8.答案:ABC
解析:A.根據(jù)可知,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體積未知,質量有可能相同,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氧氣的質量變小,因為氧氣的體積等于氧氣瓶的體積,所以氧氣的體積不變,由可知,密度變小,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一塊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所含物質多少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質量不變;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熔化后,密度變大,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當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密度一般會發(fā)生變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BC。
9.答案:AC
解析:A、分析圖象可知,A圖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對應的溫度45℃,就是該物質的熔點,這是晶體熔化時的圖象,因此物質A是晶體;物質B的溫度始終上升,所以物質B是非晶體,故A正確;
B、由圖象可知,物質A熔化時溫度不變,熔點為45℃,故B錯誤;
C、物質B是非晶體,物質B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故C正確;
D、第10min時,物質A剛開始熔化,為固態(tài),故D錯誤。
故選:AC。
10.答案:液化;放熱
解析: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液化,液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11.答案:乙;凹
解析:近視眼成因: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大,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造成近視眼。由圖可知,乙是近視眼的成因;近視矯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鏡。
12.答案:2;40
解析:
13.答案:信息;聲源
解析:考生聽到鈴聲自覺地走進考場,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交警部門在考場附近路段禁止汽車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14.答案:不變;2
解析: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同時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鏡靠近,則像對于她的速度是兩速度之和,即2m/s;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所以當她向平面鏡移動時,她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
15.答案:;左
解析:由題意知,入射光線與水平液面成40°角,則入射角為50°,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00°。
當液面上升時,入射光線的射入方向不變,則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不變,但入射點向左偏,則反射光線在水平標尺上的S'光點將向左移動。
16.答案:見解析
解析:
17.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即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就得到入射光線。
18.答案:(1)防止熱量散失;(2)已經(jīng)沸騰;(3)小于;(4)能;不能;不能
解析:
19.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較暗;(2)反射;(3)靠近;不變;(4)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解析:
20.答案:(1)同一高度;(2)倒立;縮?。徽障鄼C;(3)近視;(4)不能
解析:(1)為了使燭焰的像在光屏的正中央成像,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蠟燭放在較遠處,物距大于像距,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3)若在蠟燭和凸透鏡間合適位置放一個眼鏡,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向遠離透鏡的方向適當移動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說明該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是凹透鏡,說明該眼鏡是近視眼鏡。
(4)保持蠟燭不動,將凸透鏡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距離后,物距變大,像距應該變小,而不是不變,故不能成清晰的像。
21.答案:(1)水平臺;零刻度線;(3)81.6;(4)40;1;(5)大
解析:
22.答案:(1)1200m;(2)69s;(3)21s
解析:(1)火車速度:
根據(jù)可得,隧道長:
(2)火車通過隧道通過路程:
火車完全通過隧道時間:
;
(3)火車通過大橋的路程:
,
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

23.答案:(1);(2)見解析
解析:(1)根據(jù)實驗結果,工藝品的實際密度:
(2)根據(jù)售貨員的說法,工藝品中金和銅的體積應分別為:,.
總體積:.
工藝品的密度.
從計算結果可知,實際密度小于按含金量為60%計算時的密度,因此售貨員的說法不可信。
24.答案:(1);(2);(3)見解析
解析:(1)排出水的質量;因為石頭浸沒在水中,所以石頭的體積為;
(2)石頭的密度為;
(3)由于石頭吸水,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根據(jù)可知,所測石頭的密度偏大。

相關試卷

2023-2024學年遼寧省阜新市九上物理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遼寧省阜新市九上物理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綜合應用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共5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

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

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

遼寧省阜新市蒙古貞中學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物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

遼寧省阜新市蒙古貞中學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物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