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 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蠟燭燃燒B. 冰雪融化C. 醋的釀造D. 鐵釘生銹
【答案】B
【解析】
【詳解】A、蠟燭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水與二氧化碳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冰雪融化過程中只要物質(zhì)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醋的釀造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醋酸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鐵釘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B。
2. 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中,體現(xiàn)了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的是
A. 稀有氣體可用作多種用途的電光源,利用了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B. 銅常用來作導線,利用了銅具有導電性
C. 我們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利用了氧氣具有能供給呼吸的性質(zhì)
D. 液氮冷凍麻醉條件下做手術,利用了液氮汽化吸熱的性質(zhì)
【答案】C
【解析】
【詳解】A、稀有氣體通電后能發(fā)光,該性質(zhì)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體現(xiàn),屬于物理性質(zhì);
B、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用于制作導線,該性質(zhì)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體現(xiàn),屬于物理性質(zhì);
C、人體吸入氧氣呼吸是緩慢氧化的過程,緩慢氧化屬于化學變化,則該性質(zhì)需要化學變化才能體現(xiàn),屬于化學性質(zhì);
D、液氮汽化吸熱,可用于制作麻醉劑,該性質(zhì)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體現(xiàn),屬于物理性質(zhì)。
故選C。
3. 如果沒有化學的發(fā)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這種豐富多彩.下列事實與化學的發(fā)展關系不大的是
A. 新材料開發(fā)與利用
B.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豐富
C. 電腦軟件的不斷升級
D. 環(huán)境污染的預防和治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對象是物質(zhì),研究內(nèi)容有組成、結構、性質(zhì)、變化、用途等。
【詳解】A、新材料的開發(fā)與利用,屬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A正確;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豐富,屬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B正確;
C、電腦軟件的不斷升級屬于信息技術領域研究的內(nèi)容,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C不正確;
D、環(huán)境污染的預防和治理,是利用化學改善環(huán)境,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D正確。故選C。
4.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傾倒液體B. 讀取液體的體積
C. 點燃酒精燈D. 加熱液體
【答案】C
【解析】
【詳解】A、傾倒液體時,瓶塞應倒放,瓶口應緊挨,標簽應朝向手心處,圖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緊挨,標簽未朝向手心處,不符合題意;
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不符合題意;
C、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符合題意;
D、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用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圖中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 將雞蛋放入白醋中,蛋殼表面有很多氣泡產(chǎn)生。小櫻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產(chǎn)生的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 提出假設B. 設計實驗C. 得出結論D. 交流評價
【答案】B
【解析】
【詳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小櫻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屬于科學探究中的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
故選B。
6. 下列實驗現(xiàn)象中,描述正確的是
A. 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B. 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 紅磷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生成大量白霧
D. 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答案】D
【解析】
【詳解】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為: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是實驗結論,故選項說法錯誤;
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故選項說法錯誤;
C、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體顆粒,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為:劇烈燃燒,生成大量白煙,故選說法錯誤;
D、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為: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7. 在“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實驗探究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呼出的氣體中體積分數(shù)含量最多的是氮氣
B. 證明呼出氣體含氧氣少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
C. 證明呼出氣體含水蒸氣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上結下水珠
D. 呼出的氣體仍然是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詳解】A、呼出的氣體中體積分數(shù)含量最多的是氮氣,因為空氣的成分最多的是氮氣,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證明呼出氣體含氧氣少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燒熄滅,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證明呼出氣體含水蒸氣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上結下水珠,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呼出的氣體含有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多種物質(zhì),仍然是混合物,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 在KClO3分解制O2的反應中MnO2作催化劑,下列有關催化劑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前后化學性質(zhì)不發(fā)生改變
B. 反應前后質(zhì)量發(fā)生了改變
C. 某些反應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劑
D. 某些催化劑可催化不同的反應
【答案】B
【解析】
【詳解】A、催化劑在反應前后化學性質(zhì)不發(fā)生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發(fā)生變化,故B符合題意;
C、某些化學反應并非只有唯一催化劑,例如氯酸鉀受熱分解中能起催化作用的還有氧化鎂、氧化鐵和氧化銅等,故C不符合題意;
D、某些催化劑可催化不同的反應,例如二氧化錳可以在氯酸鉀和過氧化氫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9. 以下化學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 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
B. 石灰石+鹽酸→氯化鈣+二氧化碳+水
C. 水氫氣+氧氣
D. 氫氣+氧化銅銅+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解反應是指由一種物質(zhì)反應生成多種物質(zhì)反應。
【詳解】A、該反應中反應物有兩種物質(zhì),則不屬于分解反應;
B、該反應中反應物有兩種物質(zhì),則不屬于分解反應;
C、該反應中反應物為一種物質(zhì),生成物有兩種物質(zhì),則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D、該反應中反應物有兩種物質(zhì),則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
故選C。
10. 下列氣體屬于稀有氣體的是
A 氫氣B. 氮氣C. 氦氣D. 氧氣
【答案】C
【解析】
【詳解】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等氣體的總稱。故選C。
11. 鑒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瓶氣體,最簡單的方法是
A.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B. 測量三種氣體的密度
C.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 將氣體分別通入水中
【答案】A
【解析】
【詳解】A、燃著的木條放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的現(xiàn)象分別是:繼續(xù)燃燒,燃得更旺,熄滅,該方法易操作,此選項正確;
B、雖然三種氣體密度不同,但測量氣體密度比較復雜,此選項錯誤;
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由空氣二氧化碳較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氧氣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選項錯誤;
D、將氣體分別通入水中,三種氣體均無明顯現(xiàn)象,此選項錯誤。
故選A。
12. 氧化反應包括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下列不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A. 液化石油氣燃燒B. 鐵生銹C. 食物腐敗D. 酒的釀造
【答案】A
【解析】
【詳解】A、液化石油氣燃燒,是劇烈的氧化反應,則不包含緩慢氧化,故A正確;B、鋼鐵的銹蝕是金屬與氧氣、水等發(fā)生緩慢氧化反應造成的,則包含緩慢氧化,故B錯誤;C、食物的腐爛是食物與氧氣發(fā)生緩慢氧化的結果,則包含緩慢氧化,故C錯誤;D、酒的釀造屬于糧食的緩慢氧化過程,故D錯誤。故選A。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頂中,有一個或二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對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3. 人類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氣.下列情況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汽車排放大量的尾氣
C. 大量燃燒化石燃料D. 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
【答案】AD
【解析】
【詳解】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放出氧氣,對空氣凈化起到重要作用,故A正確;B、汽車排放大量的尾氣,其中含有CO、氮的氧化物、煙塵等,是空氣的主要污染源,故B錯;C、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燒后,會產(chǎn)生SO2、CO、氮的氧化物、煙塵等大量污染物,故C錯;D、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這是可再生能源,不會造成污染,正是有待開發(fā)的綠色能源,故D正確。故選AD。
14.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某同學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穩(wěn),面對刻度,仰視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為19mL,傾倒出一部分后,又俯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為10mL。倒出液體的體積是
A. 9mLB. 大于9mLC. 小于9mLD. 無法判斷
【答案】B
【解析】
【詳解】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shù)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shù)比實際偏大。
該學生量筒平放,面對刻度,仰視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為19mL,其讀數(shù)會比實際偏小,那么實際體積應大于19mL;傾倒出一部分液體,又俯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為10mL,其讀數(shù)會比實際偏大,實際體積小于10mL.則該學生實際傾倒的液體體積大于9mL。
故選:B。
15.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敘述正確的是
A. 制取氣體時,先裝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 檢查氣密性時,先用手緊握試管,后將導管放入水中
C. 給固體物質(zhì)加熱時,先預熱,后集中對藥品部位加熱
D.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用排水法收完氧氣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
【答案】CD
【解析】
【詳解】A、制取氣體實驗時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裝入藥品,故選項說法錯誤;
B、檢查裝置氣密性時,先將導管放入水中,形成密閉的結構,再用手緊握試管,使試管溫度升高,故選項說法錯誤;
C、給固體物質(zhì)加熱時,先預熱,后集中對藥品部位加熱,防止試管局部溫度驟然升高,使試管炸裂,故選項說法正確;
D、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用排水法收完氧氣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若先熄滅酒精燈會使試管溫度降低氣壓減小,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中,導致試管炸裂,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D。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表達式每個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6. 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況下,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為了防止中毒,常在煤氣里加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常作燃料。
(1)寫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一條):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一條):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或難溶于水)(寫出一條即可)
(2)CO具有可燃性(或CO能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寫出一條即可)
(3)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該性質(zhì)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表現(xiàn),屬于CO的物理性質(zhì);
【小問2詳解】
CO能燃燒具有可燃性,該性質(zhì)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體現(xiàn),屬于CO的化學性質(zhì);
【小問3詳解】
一氧化碳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
17. 蠟燭是初中化學實驗中的常用品,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如圖所示,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處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蠟燭熄滅后生成的白煙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石蠟小顆粒
【解析】
【詳解】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所以a處的溫度最高,火柴梗最先碳化;
蠟燭熄滅后,白煙是石蠟小顆粒、
18. 甲、乙、丙、丁是四個實驗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丙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
(3)丁實驗能否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1)吸收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
(2)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3) ①. 不能 ②. 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后裝置的氣體總量不發(fā)生變化
【解析】
【小問1詳解】
硫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氣,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在集氣瓶中預先加入少量的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小問2詳解】
鐵與氧氣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小問3詳解】
炭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后裝置中氣體的總量不發(fā)生變化,壓強也不發(fā)生變化,則打開止水夾后無水吸入,無法測量出氧氣的體積。
四、簡答題(每空2分,表達式每個3分,共13分)
19.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不同物質(zhì),A、F都是黑色固體,B是無色液體,E是暗紫色固體,氣體C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各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下圖。(“一”表示物質(zhì)之間可以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著相應的轉(zhuǎn)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C物質(zhì)化學符號:________________。
(2)寫出A與B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 (2)
【解析】
【小問1詳解】
因為E是暗紫色固體,所以E是高錳酸鉀,E加熱生成C和A,A是黑色固體,C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所以A是二氧化錳,C是氧氣,A和B可以生成C氧氣,所以B是過氧化氫。所以C的化學符號是:O2。
【小問2詳解】
A與B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所以文字表達式為:。
20. 工業(yè)上以空氣為原料制取氨氣的流程圖如下,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yè)制備氧氣屬于_______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2)利用空氣分離得到氮氣和氧氣,是在低溫下加壓把空氣轉(zhuǎn)變成液態(tài),然后蒸發(fā),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判斷溫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C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關金屬的敘述正確的是, 化學需要借助化學專用語言描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9月)化學試題,文件包含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9月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9月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文件包含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