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80分鐘 滿分80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分。)
1.下列與物態(tài)變化相關(guān)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壺燒開水時,壺噴冒出來的“白氣”是水蒸氣
B.抹在黑板上的水跡過段時間會消失,與冬天人呼出的“白氣”形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腦丸消失過程中,需要吸熱
D.因為雪的形成過程中要吸收熱量,所以下雪時天氣變冷
2.如圖所示,從中得出的結(jié)論錯誤的一項是
A.在AB段,物質(zhì)處于固態(tài)
B.這是某種晶體的熔化圖象
C.該物質(zhì)熔化過程歷時6分鐘
D.該物質(zhì)的熔點是48℃
3.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酒精在標準大氣壓下熔化和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固態(tài)酒精是非晶體
B.在﹣117℃時,酒精處于液態(tài)
C.酒精溫度計可以用來測量沸水的溫度
D.酒精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4.初夏,大雨來臨前,沉悶的天氣常使墻面或地面變得很潮濕,其實這是一種液化現(xiàn)象,在下列現(xiàn)象中具有與此相同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煮飯時,鍋里冒出“白氣”B.冬天地面上的水結(jié)成了冰
C.灑在地面上的水變干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片變小了
5.2017年5月18日,我國全球首次海域試采可燃冰固態(tài)天然氣水合物在南海取得成功。已知1m3的可燃冰質(zhì)量約為0.9t,則可燃冰的密度最接近下列哪種物質(zhì)( )
A.水( ρ水=1.0×103kg/m3)B.空氣( ρ空氣=11.29kg/m3)
C.鐵( ρ鐵=7.9×103kg/m3)D.鉛( ρ鉛=11.3×103kg/m3)
6.近來共享電動汽車成為人們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車行駛20km,則該車的平均速度為( )
A.40km/hB.1.5km/minC.15m/sD.40m/s
7.2018年4月30日東坡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在眉山市濕地公園隆重舉行,若甲、乙兩位運動員同時從起跑線起跑并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的路程時間s﹣t圖象是如圖所示,a、b、c三條圖線中的兩條,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運動5s甲、乙間的距離大于2m,則( )
A.甲的s﹣t圖象一定為aB.乙的s﹣t圖象一定為c
C.甲的s﹣t圖象可能為bD.乙的s﹣t圖象可能為a
8.中華古詩詞和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guān)理解正確的是( )
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chǎn)生
B.“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diào)與振幅有關(guān)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句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diào)高
9.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詩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釋的是( )
A.樓臺倒影入池塘B.風吹草低見牛羊
C.潭清疑水淺D.云生結(jié)海樓
10.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故宮角樓在水中形成倒影
B. 航天員透過水球成像
C. 屏幕上呈現(xiàn)手影
D. 景物在鏡中成像
11.五彩繽紛的世界,色彩斑斕的光現(xiàn)象,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shù)的樂趣。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B.紅、綠、藍三種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
C.我們看到的樹葉是綠色的,是因為樹葉反射綠色光
D.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黃三種色光合成的
12.對鍋加熱,里面的水持續(xù)沸騰時,水面上的“白氣”并不明顯;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現(xiàn)很多“白氣”,這是因為( )
A.沸騰時水不蒸發(fā)
B.沸騰時水面上的蒸氣高于100℃
C.止火后水分開始大量蒸發(fā)
D.止火后水面上的溫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氣液化為小水滴形成“白氣”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4分。)
13.荀子的名篇勸學中說:“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水結(jié)冰過程叫 (填寫恰當?shù)奈飸B(tài)變化),水的質(zhì)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體積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密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此過程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在這個過程中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14.常溫常壓下水的密度為 kg/m3,人體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一個質(zhì)量為50kg的中學生體積約為 m3,身高約為16.5 (填寫字母表示的單位)。
15.打雷閃電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常溫下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 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真空中十分相近,為 km/s。大多數(shù)人能聽頻率為 Hz的聲音。
16.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經(jīng)過5秒,甲乙兩車相距 米,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個小車是 ,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 運動.(選填“東”或“西”)
17.小華打開MP5后小喇叭里響起了動聽的歌聲,他說:“是周杰倫在演唱。”他的判斷是根據(jù)聲音的 不同;接著他又調(diào)節(jié)了音量按鈕,這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小明又利用MP5的錄音功能錄了一段自己的講話聲,可是播放時聽起來他感覺不像自己的聲音,這是因為小明聽MP5播放的聲音主要是通過 (選填“氣體”、“液體”或“固體”)傳播,而自己聽自己講話的聲音,主要是通過 (選填“氣體”、“液體”或“固體”)傳播。
18.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許多圓形的光斑.這是光的 形成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發(fā)生了 反射.透過藍色玻璃觀察紅花時,看到的花是 顏色的.
19.無色透明體能透過各種色光,紅色玻璃只能讓 光通過,日光照射到黑色的屏幕上,屏幕呈 色。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分。)
20.畫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
21.由于光的折射,水看起來的深度比實際深度要淺。如圖所示,人眼在B處看到金魚缸內(nèi)水底A處小鵝卵石的像在位置點,A'請畫出A處小鵝卵石反射的一條光線經(jīng)水面折射后過B點的光路圖。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6+8+6=20分。)
22.小明利用天平測一物體的質(zhì)量時:
(1)他應(yīng)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先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 。接著若發(fā)現(xiàn)指針的位置如圖所示,則他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從而使天平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在稱量過程中,如圖所示犯了兩個錯誤,請你寫出其中一個錯誤操作: ;
(3)托盤天平調(diào)節(jié)好以后,在稱量物體質(zhì)量時,發(fā)現(xiàn)在右盤中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仍指在分度盤正中刻度線的左方,這時應(yīng)當(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C.把游碼向右移 D.換用大一些的砝碼
(4)規(guī)范操作后,經(jīng)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那么小明所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是 g;
(5)在用托盤天平測量質(zhì)量的實驗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污漬的砝碼,則測量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3.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
(1)本實驗應(yīng)該在較 (選填“亮”或“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為確定像的位置,用 (選填“厚”或“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將蠟燭A點燃后放在玻璃板前方,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使它與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或“等效替代”)法;
(2)A、B兩根蠟燭的大小和形狀應(yīng) (選填“相同”或“不同”)。這樣便于驗證像和物的 關(guān)系;
(3)小明增大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則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實驗表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相對于鏡面是 的;
(4)用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夠豎直,如圖乙所示,像將會呈現(xiàn)在蠟燭B的 (選填“上方”“正中”或“下方”)。
24.某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實驗,如圖是光從空氣射人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cè),通過實驗還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 和 現(xiàn)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guān)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入射角(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等于;
(2)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則光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
25.一個空瓶子的質(zhì)量為200g,裝滿水后的總質(zhì)量為700g。( ρ水=1.0×103kg/m3 , ρ酒精=0.8×103kg/m3)
(1)瓶子的容積為多少mL?
(2)用此瓶最多可裝多少g酒精?
(3)用此瓶裝滿某液體后,總質(zhì)量為800g,該液體密度為多少?
參考答案與解析
1.C
【解答】A.用壺燒開水時,壺嘴周圍的溫度很高,水蒸氣在稍微遠離壺嘴的地方遇冷會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肉眼可見的“白氣”,故A錯誤;
B.抹在黑板上的水跡過段時間會消失,是因為黑板上的水蒸發(fā)成了水蒸氣,屬于汽化;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會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氣”,屬于液化,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錯誤;
C.放在衣柜里的腦丸過一段時間會“消失”,是因為樟腦丸直接升華成了樟腦氣體,升華會吸熱,故C正確;
D.雪是天氣較冷的時候,水蒸氣在空中凝華成固態(tài),為六角形的小冰晶(或叫雪花),在降落時互相結(jié)合形成雪片或雪團,凝華放熱,故D錯誤。
故選C。
2.C
【解答】A.由圖象知道,AB段吸熱升溫,表示該晶體處于固態(tài),還沒有熔化,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象知道,該物質(zhì)的溫度隨時間的增長,符合晶體的熔化的特點,所以,該物質(zhì)是晶體,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象知道,該物質(zhì)從2min開始熔化,到6min結(jié)束,所以,物質(zhì)熔化過程歷4分鐘,故C錯誤,符合題意;
D.隨時間的增長溫度不變的一段對應(yīng)的溫度是該種物質(zhì)的熔點,所以熔點是48℃,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撥】本題考查的是晶體的熔化圖象,需要理解圖象上每一段表示的含義,并從中獲取正確的信息。
3.D
【解答】A. 固態(tài)酒精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是晶體,A是錯誤的;
B.在-117℃時,酒精處于固態(tài) ,B是錯誤的;
C.酒精的沸點是78℃,該溫度計不能用來測量沸水的溫度,C是錯誤的;
D.酒精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D是正確的.
4.A
【解答】A.煮飯時,鍋里冒出“白氣”,是水蒸氣遇冷凝結(jié)成小水滴,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A符合題意;
B.冬天地面上的水結(jié)成了冰,是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屬于凝固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灑在地面上的水變干了,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屬于汽化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片變小,是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屬于升華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A
【解答】可燃冰的密度約為
最接近水的密度,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A
【解答】共享汽車行駛的路程為
時間為
由得共享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A
【解答】【解答】解:由s﹣t圖象可知, vavbvc;t=5s時,a、b、c 通過的路程分別約為1m、2.5m、5m 所以sa﹣sb2m,sa﹣sc2m,sb﹣sc2m;由題目條件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運動5s甲、乙間的距離大于2m;可判斷,甲的s﹣t圖象一定是圖線a;乙可能是圖線b,也可能是圖線c;故選A.
點撥:根據(jù)s﹣t圖象找出同一時刻a、b、c對應(yīng)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斷三圖象對應(yīng)速度的大小關(guān)系;由圖象判斷5s內(nèi),三圖象的路程差;根據(jù)圖象a、b、c的速度及它們5s的路程差,根據(jù)題意選擇答案.
8.C
【解答】A.聲音的產(chǎn)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空氣柱的振動產(chǎn)生,故A錯誤;
B.“響鼓還需重錘敲”要想鼓發(fā)出的聲音更響,則需要用很大的力敲鼓,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敲打的力度有關(guān),故B錯誤;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聽到狗的叫聲,知道有人來,即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故C正確;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響度大,故D錯誤。
故選C。
9.A
【解答】A.“樓臺倒影入池塘”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確;
B.“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故B錯誤;
C.“潭清疑水淺”是由于池底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故C錯誤;
D.“云生結(jié)海樓”是海市蜃樓現(xiàn)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錯誤。
故應(yīng)選A。
10.B
【解答】A.故宮角樓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宇航員透過水球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
C.屏幕上呈現(xiàn)手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景物在鏡中成像,屬于凸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D
【解答】A.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這種現(xiàn)象是光的色散,說明太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紅、綠、藍三種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其他顏色可以由三原色混合而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色光,與自己顏色不同的色光全被其吸收了。所以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綠葉只反射綠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的,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2.D
【解答】A.沸騰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液體在沸騰的過程中,也伴隨著蒸發(fā),故A錯誤;
B.沸騰時水的溫度是100℃,產(chǎn)生的水蒸氣的溫度也是100℃,所以此時大量的水蒸氣在水面處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氣”,故B錯誤;
C.?;鸷笏舭l(fā)的速度其實還沒有沸騰時的快,再者,“白氣”屬于液化,而蒸發(fā)屬于汽化,停火后出現(xiàn)大量的“白氣”并不是水蒸發(fā)形成的,故C錯誤;
D.?;鸷蟪霈F(xiàn)大量的“白氣”,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溫度明顯低于水蒸氣的溫度,熱的水蒸氣遇冷從而發(fā)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氣”,故D正確。
故選D。
13. 凝固 不變 變大 變小 放出 不變
【解答】[1][2][3][4]液體水變成固體的冰,是凝固過程。物質(zhì)的多少沒有變化,故質(zhì)量不變。水變成冰后,因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則冰的體積大于水的體積。
[5]凝固過程是要向外放熱的。
[6]冰是晶體,故水在凝固成冰時溫度保持不變。
14. 1.0×103 0.05 dm
【解答】[1]常溫常壓下水的密度為1.0×103kg/m3;水的溫度不同,密度會不同。
[2]一個質(zhì)量為50kg的中學生體積約為
[3]中學生的升高約為165cm,合16.5dm。
15. 340 3×105 20-20000
【解答】[1]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約為3×108m/s,合3×105km/s。
[3]人耳能夠聽到頻率為20Hz~20000Hz的聲音,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聽到。
16. 10 甲和丙 西
【分析】(1)根據(jù)第一個圖像,分析出甲車的運動情況,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車的速度;根據(jù)第二個圖像,分析出乙車和丙車的運動情況,可求出乙車及丙車的速度,然后判斷哪兩輛車速度相等.由路程公式,求出甲車與乙車的路程,然后求甲乙兩車的距離.
(2)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則運動,不發(fā)生變化,則靜止.
【解答】由第一個圖像可知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由第二個圖可知,乙車與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v乙=6m/s,v丙=4m/s,所以甲車與丙車的速度相同.經(jīng)過t=5s甲車的路程,乙車的路程,則甲乙兩車相距.由于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v乙>v丙,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西運動.
故答案為10;甲和丙;西.
【點撥】此題考查速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是一道圖像題,根據(jù)圖像或圖表探究物質(zhì)的規(guī)律是近兩年來出現(xiàn)較多的題目,圖像可以使我們建立更多的感性認識,從表象中去探究本質(zhì)規(guī)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此題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很強.
17. 音色 響度 氣體 固體
【解答】[1]不同聲音的音色不同,區(qū)分不同人的發(fā)聲主要就是利用音色的不同。
[2]音量指的是聲音的大小,也就是聲音的響度,調(diào)節(jié)音量按鈕是為了調(diào)節(jié)響度的。
[3][4]小明聽MP5播放的聲音主要是通過氣體傳播的,而自己聽自己講話的聲音,主要是通過固體傳播的。
18. 直線傳播 漫 黑
【解答】樹葉間有空隙,形成一個個小孔,樹蔭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陽經(jīng)小孔成的實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是由于光射到樹葉表面上發(fā)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太陽光照在紅色花朵上,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紅光被反射,所以呈現(xiàn)紅色。藍色的玻璃只能透過藍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過藍色的玻璃看這朵花,呈現(xiàn)黑色.
19. 紅 黑
【解答】[1]透明物體只能透過與本身相同顏色的光,故紅色玻璃只能讓紅光通過。
[2]日光含有各種顏色的光,黑色物體會吸收所有顏色的光,故日光照射到黑色的屏幕上,屏幕呈黑色。
20.
【解答】先垂直反射面畫出法線,反射角為
90°-50°=40°
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為40°,據(jù)此畫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如圖所示:
21.
【解答】眼睛觀察到的A′點在A點的正上方,然后連接A′B與界面的交點為折射點O,在圖中A′點是A點的像,光由A點發(fā)出,經(jīng)水面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射入B點。A′就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如圖所示:
22. 零刻度線 左 用手拿砝碼 C 47.4 偏小
【解答】(1)[1][2]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時,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調(diào)節(jié)游碼移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根據(jù)天平的調(diào)節(jié)原則:左偏右調(diào),右偏左調(diào),先快后慢;圖中指針向左偏,所以應(yīng)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2)[3]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是用鑷子夾取砝碼,并且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圖中的錯誤,一是用手拿取砝碼;二是物體放在了右盤。
(3)[4]在右盤中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尖仍指在分度盤正中刻度線的左方,此時再不能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而應(yīng)向右移動游碼,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故C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5]物體的質(zhì)量
m=20g+20g+5g+2.4g=47.5g
(5)[6]由于砝碼沾滿了污漬,砝碼的質(zhì)量會比砝碼所標的質(zhì)量大,這樣測出來的值會比真實值偏小。
23. 暗 薄 等效替代 相同 大小 不變 對稱 下方
【解答】(1)[1]實驗時,蠟燭點燃,環(huán)境較暗時,成像的蠟燭和環(huán)境對比度比較大,并且蠟燭比較亮,蠟燭在玻璃板中成像會更清晰。
[2]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每個反射面相當于一個平面鏡,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兩個像距離近,測量誤差小,實驗效果好;反之,較厚的玻璃板兩面,都可以成像,會出現(xiàn)了兩個不重合的像,從而影響實驗效果。
[3]本實驗用與A蠟燭完全相同的B蠟燭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這是等效替代法的應(yīng)用。
(2)[4][5]A、B兩根蠟燭的大小和形狀應(yīng)相同,比較B蠟燭與A的像,驗證像和物的大小關(guān)系。
(3)[6]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相等,故小明增大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則像的大小不變。
[7]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且相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故像與物相對于平面鏡對稱。
(4)[8]根據(jù)對稱性,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夠豎直,如圖乙所示,像將會呈現(xiàn)在蠟燭B的下方。
24.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大于
【解答】(1)[1][2][3][4]實驗發(fā)現(xiàn),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cè);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當入射角不斷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故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guān)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光線與法線重合,故折射角等于0°。
(2)[5]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空氣中斜射到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則光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時,原來的入射角變成折射角,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5.(1)500mL;(2)400g ;(3) 1.2×103kg/m3
【解答】解:(1)水的質(zhì)量為
m水=m總-m瓶=700g-200g=500g
瓶子的容積為
(2)用此瓶最多可裝酒精的質(zhì)量為
m酒精=ρ酒精V=0.8×103kg/m3×500×10-6m3=0.4kg=400g
(3)該液體的質(zhì)量為
m液=m總1-m瓶=800g-200g=600g
該液體的密度為
答:(1)瓶子的容積為多少500mL;
(2)用此瓶最多可裝400g 酒精;
(3)用此瓶裝滿某液體后,總質(zhì)量為800g,該液體密度為1.2×103kg/m3。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r
0°
11.3°
22.1°
35.4°
40.9°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物理九上期末質(zhì)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8頁。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八年級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2023年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中考三模物理試題(含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