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使徒巖位于澳大利亞坎貝爾港國家公園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萬年歷史了。因為它們的數(shù)量及形態(tài)恰巧酷似耶穌的十二使徒,人們就以圣經(jīng)故事里的十二使徒為之命名。
思考:(1)十二使徒巖的形成受到哪種力的作用?(2)十二使徒巖會不會一直存在?
(2)不會一直存在。十二使徒巖受海浪侵蝕作用,會不斷縮小,崩坍。但海浪的侵蝕作用也可能會形成新的酷似巖石。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
1.結(jié)合視頻、圖像,描述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點。(區(qū)域認知)2.結(jié)合不同區(qū)域景觀圖,分析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過程。(綜合思維)3.結(jié)合實踐觀察,辨認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類型及成因。(地理實踐力)
海岸帶是指陸地與海洋互相接觸和互相作用的地帶。
(1)按海岸成因可將海岸分為侵蝕型海岸、堆積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
海岸帶是指陸地與海洋互相接觸和互相作用的地帶。(1)按海岸成因可將海岸分為侵蝕型海岸、堆積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2)按其物質(zhì)組成,可以分為基巖海岸、砂質(zhì)海岸和泥質(zhì)海岸。
(1)按海岸成因可將海岸分為侵蝕型海岸、堆積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2)按其物質(zhì)組成,可以分為基巖海岸、砂質(zhì)海岸和泥質(zhì)海岸。(3)按陸地地貌,可分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海岸地貌是海岸帶在構(gòu)造運動、海水運動、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
海岸會被波浪擊打溶蝕,發(fā)育出侵蝕地貌。被波浪侵蝕的碎屑物質(zhì)再由波浪堆積到岸邊,出現(xiàn)堆積地貌
海水不斷沖擊岸邊基巖,掏蝕下部的巖石,形成海蝕洞。上部的巖石重力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稱作海蝕崖。
在波浪作用下,海蝕崖不斷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傾斜的基巖平臺,稱為海蝕平臺。
海浪還有個欺軟怕硬的毛病,巖石硬度不同,波浪對它的侵蝕程度也不同,就會出現(xiàn)犬牙交錯的海岸。向海洋突出的部分稱作岬角。
在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時受到兩個方向的波浪作用,可使兩側(cè)海蝕穴蝕穿而成的拱門狀,稱為海蝕拱橋。
如果拱門崩塌,殘留的巖柱就是海蝕柱。
隨著時間推移,連海蝕柱都消失,海蝕崖不斷后退,最后形成平直的海岸線。
海岸線的凹進部分或海洋的突出部分,稱作海灣。附近兩個對應海角的連線作為海灣最外部的分界線。
泥沙來源比較豐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發(fā)生堆積,形成各種海積地貌,如海灘、沙嘴、離岸堤、水下沙壩等。
海灘是指由海水搬運積聚的沉積物沙或石礫,堆積而形成的岸按組成物質(zhì)顆粒的大小,海灘可分為礫石灘(卵石灘)、粗砂灘和細砂灘。一般來說:礫石灘滲透性大; 細砂灘的滲透性最小。
基巖海岸出露的巖石經(jīng)風化作用而崩解破碎;碎石(礫石)在海浪侵蝕或搬運中不斷磨蝕成為鵝卵石;在海灣地區(qū)隨著波浪、潮流搬運作用減弱,鵝卵石在海邊堆積,形成鵝卵石灘。
從陸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灘。一端銜接海岸,一端沿漂移方向伸延入海的狹長地貌,稱為沙嘴。
在波浪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個波浪周期中,水下岸坡上段的泥沙向下堆積,下段的向上堆積。會在離岸一定距離的地方形成高出海面的沙堤,有些沙堤藏在水面以下
潟湖原本是海灣,沿岸流在流經(jīng)時將沙子沉積于海灣出口處,形成沙壩,將海灣與外界海洋隔開,形成了湖泊。
右圖為“某海岸地區(qū)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①地貌為A.海蝕柱 B.海蝕平臺C.海蝕崖 D.沙堤2.①②兩地貌景觀分別屬于A.海蝕地貌、海積地貌B.海積地貌、流水地貌C.風蝕地貌、海積地貌D.流水地貌、海蝕地貌
右圖是鼓浪嶼西南沙灘上屹立著的一塊巨巖,中間有一個大巖洞,潮漲潮落,海浪拍打這個巖洞時,發(fā)出咚咚聲響,儼如擊鼓,人們稱它為鼓浪石。讀圖,完成3~4題。3.形成鼓浪石的地質(zhì)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蝕 B.風化和風蝕C.冰川侵蝕 D.流水侵蝕4.圖中由海水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巖洞 B.巖礁 C.沙灘 D.海蝕平臺
冰川按照字面理解,就是由冰組成的河。更科學地說,它是緩慢移動的冰體。極地冰川:面積大,冰層厚,主要分布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上高山冰川:高山上的冰川,分布在中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
冰川按照字面理解,就是由冰組成的河。更科學地說,它是緩慢移動的冰體。
大陸性冰川:發(fā)育在降水較少、氣溫較低的大陸性地區(qū),我國西部和中亞的一些現(xiàn)代冰川。海洋性冰川:我國西藏東南部和阿爾卑斯山的現(xiàn)代冰川都屬于這種類型。
冰川作用是冰川對地球表面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冰川作用導致地表形態(tài)變化所形成的地貌。如冰斗、冰川槽谷(U型谷)、角峰和刃脊等。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圍椅狀凹地,三面巖壁陡峭,底部較平緩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圍椅狀凹地,三面巖壁陡峭,底部較平緩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圍有冰斗發(fā)育
刃脊:山嶺兩側(cè)的冰斗和冰窖不斷擴大,或兩側(cè)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鄰冰斗之間的山脊形成刀刃狀
刃脊:山嶺兩側(cè)的冰斗和冰窖不斷擴大,或兩側(cè)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鄰冰斗之間的山脊形成刀刃狀
冰川槽谷:冰川流動時刨蝕作用所形成的谷地,兩壁陡立,谷底開闊,形如U字
冰蝕湖:冰蝕湖是指在高山或高緯度地區(qū)由于冰川運動中會刨蝕、掘蝕地面產(chǎn)生的凹地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五大湖。
峽灣:峽灣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槽谷,為海侵后被淹沒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種特殊形式
峽灣是冰川與海洋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數(shù)萬年前巨大的冰川切割海岸邊的大地,形成一道道槽谷,而當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進槽谷,形成兩側(cè)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寬闊、深度很大的海灣,稱為峽灣。
挪威、新西蘭、加拿大、智利等
冰川消融時,將所挾帶的物質(zhì)沉落在底磧之上,構(gòu)成低矮、坡緩、波狀起伏的丘陵
特點:冰川沉積作用在冰川融化時發(fā)生,它的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分,常雜亂地堆積在一起。
右圖為衛(wèi)星拍攝的格陵蘭島首府努克附近的一條峽谷。據(jù)此完成1~2題。1.該峽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C.海浪侵蝕 D.冰川侵蝕2.該峽谷A.橫剖面呈U形 B.橫剖面呈V形C.上游窄下游寬 D.縱剖面起伏小
右圖為“冰川地貌素描圖”。據(jù)此完成3~5題。3.②表示的地貌名稱是A.角峰 B.冰斗 C.U形谷 D.刃脊4.在沿海地區(qū),冰川消融后,可演變?yōu)閸{灣的冰川地貌是A.① B.② C.③ D.④5.最典型的峽灣地貌分布于A.非洲海岸 B.歐洲海岸C.亞洲東海岸 D.美洲西海岸
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冊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態(tài)第三節(jié)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優(yōu)質(zhì)課課件ppt,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課程標準,教學目錄,新課探究,海岸地貌,冰川地貌,課堂小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態(tài)第三節(jié)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優(yōu)秀課件ppt,文件包含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231《喀斯特地貌》課件pptx、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231《喀斯特地貌》分層練習原卷+解析卷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節(jié) 風成地貌完整版課件ppt,文件包含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222《風沙活動的危害和措施》課件pptx、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222《風沙活動的危害和措施》分層練習原卷+解析卷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