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下列不屬于海陸變遷原因的是( )
A.地殼的變動B.漲潮退潮C.人類活動D.海平面的升降
2.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塊相互張裂拉伸而形成的是( )
A.地震B(yǎng).紅海C.火山D.山脈
3.下列板塊中以陸地為主的是( )
A.南極洲板塊B.印度洋板塊C.太平洋板塊D.亞歐板塊
4.地震多發(fā)生在板塊( )
A.交界處B.內(nèi)部C.不確定
5.下列觀點不符合板塊學說的是( )
A.地球表層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B.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
C.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穩(wěn)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塊交界地帶
6.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A.海洋的島嶼中B.板塊內(nèi)部的中心地帶
C.板塊與板塊交匯的地帶D.大陸較高大的山脈中
7.《流浪地球》在今年的大年初一火了。影片中,劉啟要去的赤道三號轉(zhuǎn)向發(fā)動機的地點是蘇拉威西。蘇拉威西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島,該島多發(fā)火山和地震。請結(jié)合下圖,試分析蘇拉威西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處于板塊交界處B.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C.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碰撞D.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碰撞
8.讀“2010年世界六次大地震發(fā)生的地點和震級圖”,六次地震主要發(fā)生在
A.大西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太平洋沿岸D.北冰洋沿岸
9.下列山脈全部位于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的是( )
A.喜馬拉雅山脈和安第斯山脈B.阿特拉斯山脈和落基山脈
C.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D.阿爾卑斯山脈和落基山脈
10.下圖中,甲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形成( )
A.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B.大洋洲板塊和亞歐板塊
C.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D.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二、判斷題
11.我國西南多地震是由于該區(qū)域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 )
12.2020年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是884.43米。( )
13.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學說,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 )
14.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
15.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三、填空題
16.巖石圈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 大板塊和若干個小板塊拼合而成。其中,我國的喜馬拉雅地區(qū)屬于 板塊,東南亞屬于 板塊,大洋洲大部分屬于 板塊。日本位于 板塊和 板塊的交界地帶。
17.通常,板塊的交界處經(jīng)常會影響地表形態(tài),一般來說,在板塊擠壓碰撞的地方經(jīng)常會形成 , 在板塊張裂的地帶會形成 。
18.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這種說法叫做 。
19.火山和地震帶: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例如: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火山地震帶。
20.大陸漂移學說是德國的 提出的。
四、解答題
21.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一般來說,地殼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 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2)六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圖中①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于 板塊和 板塊擠壓碰撞形成;②處高大的山脈是由于 板塊和 板塊擠壓碰撞形成;③紅海處在E和 板塊的 (擠壓碰撞\張裂)地帶,科學家預測:紅海將會不斷地 (擴大、縮小),形成新的海洋。 (填文字)
(3)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位于 。
A.喜馬拉雅地帶 B.阿爾卑斯地帶
C.大西洋沿岸地帶 D.環(huán)太平洋沿岸地帶
(4)近年來全球地震頻發(fā),當?shù)卣鸢l(fā)生時,你認為下列應急措施可取的是 。
①躲到課桌下面 ②靠墻角蹲下 ③乘電梯逃生 ④一樓的跑到空曠場地 ⑤跳樓逃生 ⑥躲到洗手間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22.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是 板塊,B是 板塊。
(2)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 ,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 。
(3)圖中②是紅海,位于C 板塊和D板塊的交界地帶,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所以紅海面積將不斷 。
23.下圖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六大板塊名稱:
A ,B ,C ,D ,E ,F(xiàn) 。
(2)喜馬拉雅山脈是由 板塊和 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3)由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運動,紅海的面積將 。
(4)世界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和 地帶。
參考答案:
1.B
【詳解】海陸變遷的自然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這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為原因: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故ACD正確;漲潮退潮是暫時性的,不屬于海陸變遷,故B符合題意,故選B。
2.B
【詳解】根據(jù)根據(jù)構(gòu)造學說,地球是由六大板塊構(gòu)成,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災害,板塊之間有的相互擠壓碰撞,有的張裂拉伸,如紅海因處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處,海洋面積在不斷擴大;地震、火山和山脈往往是由板塊擠壓碰撞形成的,故選B。
【點睛】
3.D
【詳解】六大板塊中,幾乎全是海洋的板塊是太平洋板塊,C不符合題意。亞歐板塊以亞歐大陸為主,包括歐洲和除中南半島、阿拉伯半島外的亞洲及其北部、西部、東部邊緣的一部分海洋,D符合題意。印度洋板塊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大洋洲的絕大部分;南極洲板塊包括南極洲及其周圍的部分海洋;AB不符合題意。故選D。
4.A
【詳解】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做張裂拉伸運動,有的碰撞擠壓運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地震。A正確,BC錯誤。故選A。
5.C
【詳解】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C錯誤,ABD正確。故選C。
6.C
【詳解】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運動著,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比較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故ABD錯誤,本題選擇C。
7.A
【詳解】根據(jù)材料所知,印度尼西亞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和地震。A對,BCD錯。故選A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板塊構(gòu)造學說,考查了學生根據(jù)圖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8.C
【詳解】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山火山地震帶。從圖中可知,六次地震主要發(fā)生在太平洋沿岸;C符合題意。
【點睛】識記全球兩地地震帶。
9.C
【詳解】安第斯山脈位于南美洲,A錯誤。落基山脈位于北美洲,BD錯誤。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C正確。故選C。
10.D
【詳解】圖中可知,甲是喜馬拉雅山脈,其形成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故D符合題意。選D。
【點睛】
11.錯誤
【詳解】我國西南多地震是由于該區(qū)域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故題目說法錯誤。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板塊構(gòu)造學說,掌握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位置是解題的關鍵。
12.錯誤
【詳解】據(jù)最新一次測量,中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最新高度是8848.86米,這一事實證明珠峰還在水斷升高,也映證了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正確性,故錯誤。
【點睛】
13.A
【詳解】試題分析:地球表面形態(tài)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質(zhì)學家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考點:該題考查板塊。
14.錯誤
【詳解】本題考查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造成海陸變遷的原因主要有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等,人類活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局部地區(qū)的海陸狀況。因此該說法錯誤。
15.正確
【詳解】大陸飄移假說的提出者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他是根據(jù)非洲西海岸與南美洲東海岸輪廓十分相似而得到啟發(fā)提出的這樣一個假說,敘述正確。
16. 七 印度洋 亞歐(或歐亞) 印度洋 亞歐(或歐亞) 太平洋
【詳解】結(jié)合所學知識,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七大板塊和若干個小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我國的喜馬拉雅地區(qū)屬于印度洋板塊,東南亞屬于亞歐板塊,大洋洲大部分屬于印度洋板塊。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17. 山脈 裂谷或海洋
【詳解】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在板塊擠壓碰撞的地方經(jīng)常會形成山脈, 在板塊張裂的地帶會形成裂谷或海洋。
18.板塊構(gòu)造學說
【詳解】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點睛】
19.地中?!柴R拉雅/阿爾卑斯—喜馬拉雅
【詳解】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例如: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柴R拉雅(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20.魏格納
【詳解】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的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的觀點認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后來發(fā)生了分裂,慢慢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海陸分布狀況。
21. 板塊與板塊交界 歐亞 印度洋(位置可互換) 南極洲 美洲(位置可互換) 非洲 張裂 擴大 D C
【詳解】(1)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在每一板塊范圍以內(nèi),地殼的巖石是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一般來說,地殼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幾乎沒有地震活動和火山活動表現(xiàn),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地殼易破碎,地殼多火山、地震。
(2)根據(jù)六大板塊的分布,可知圖中①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形成;②處高大的山脈為安第斯山脈,是由于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碰撞形成;③紅海處在E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紅海處于兩側(cè)板塊的生長邊界上,即張裂地帶,所以紅海將會不斷地擴大,形成新的海洋。
(3)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帶和環(huán)太平洋沿岸地帶是兩大地震帶,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位于環(huán)太平洋沿岸地帶。
(4)當?shù)卣鸢l(fā)生時,需要在最短的時間最快速度就近選擇安全的地方最大可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躲到課桌下面、靠墻角蹲下、在一樓的跑到空曠場地和躲到洗手間里,這些可行,跳樓逃生會產(chǎn)生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發(fā)生地震時,電梯一般是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不能選擇乘電梯逃生。
22.(1) 亞歐 太平洋
(2) 穩(wěn)定 活躍
(3) 非洲 擴大
【分析】本題以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到六大板塊的名稱,板塊運動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對板塊這一章節(jié)的掌握程度。
【詳解】(1)讀圖可知,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圖中A 是亞歐板塊,B是太平洋板塊。
(2)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太平洋板塊與其周圍有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環(huán)繞著,這些板塊不斷的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亞歐板塊,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之間分布另外一個火山地震帶是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3)根據(jù)板塊運動方向推測,由于②紅海位于C非洲板塊和D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這兩個板塊在不斷做張裂運動,導致紅海面積不斷擴大,將可能成為新的大洋。
23.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亞歐板塊 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亞歐 印度洋 擴大 環(huán)太平洋
【分析】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詳解】(1)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塊名稱:C是亞歐板塊,A是非洲板塊,B是印度洋板塊,D是太平洋板塊;E是美洲板塊,F(xiàn)是南極洲板塊。
(2)讀圖可知,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 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3)由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運動,紅海的面積將擴大,有人預測,幾千萬年后,紅海將成為新的海洋。
(4)讀圖可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世界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和環(huán)太平洋地帶。
【點睛】該題考查板塊的分布及影響,讀圖分析即可。

相關試卷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鞏固練習: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鞏固練習,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地理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同步練習題: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同步練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地理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精品達標測試: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精品達標測試,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達標測試

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達標測試

2021學年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

2021學年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優(yōu)秀同步練習題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優(yōu)秀同步練習題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達標測試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達標測試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

版本: 人教版 (新課標)

年級: 七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