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語文試題
(分數(shù):150分,時間:150分鐘)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②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群形,糾紛舛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
③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荻桑F馬秋風大散關?!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④總之,境與象的關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
(選自袁行霈《境與象》)
材料二:
①詩歌意境,從表現(xiàn)對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②所謂“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為表現(xiàn)對象的審美意境。山水詩、詠物詩、山水畫、花鳥畫中多有此類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臨其境的“形似”的審美特點。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薄疤一ù核疁O,水上鴛鴦浴?!边@些都是“物境”名句,一個個逼真如畫,歷歷在目,令人有“處身于境”、目悅神怡之美感。
③所謂“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為表現(xiàn)對象的審美意境。敘事詩、詠史詩和寫人詩中多有此類意境,此外古典戲曲、小說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類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時一句詩就是一個事境,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風雪夜歸人”“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有時一首詩是一個事境,如《孔雀東南飛》《長恨歌》和《賣炭翁》。事境的審美特點是“近”,貼近生活,真實可信,所以才能獲得“親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④所謂“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為表現(xiàn)對象的審美意境。抒情詩、抒情小賦、抒情散文和音樂、戲曲中多有此類意境。在古典詩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趙嘏《憶山陽》:“折柳城邊起暮愁,可憐春色獨懷憂,傷心正嘆人間事,回首多慚江上鷗?!苯鹗@評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間雜用‘愁’字、‘憐’字、‘憂’字、‘傷’字、‘嘆’字、‘慚’字, 凡若干悲苦字成詩,知先生懷憂,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漢樂府《西洲曲》:“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庇秩缣K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李白是寫情境的圣手,他有許多這方面的名句,諸如:“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薄罢埦噯枛|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薄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痹诶畎坠P下,風、水、月皆成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樣親切自然,盡情盡理,真是大家風范。
⑤所謂“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為表現(xiàn)對象的審美意境。如果說“情境”的審美特點是求“美”的話,那么“理境”的審美特點則是求“真”。玄言詩、哲理詩、議論散文、寓言、寫意畫中多有此類意境。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薄扒安灰姽湃耍蟛灰妬碚??!薄敖虾稳顺跻娫拢拷潞文瓿跽杖??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薄皸壩胰フ?,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薄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边@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還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顥《黃鶴樓》一詩,金圣嘆評云:“他何曾是作詩,真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見道理卻是如此?!笔裁础暗览怼蹦??就是“黃鶴” 飛了,“昔人”去了,甚至他們早都死了,而“樓”還存在著。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樓”是無限的,實的。所以,感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便是這首詩的道理。這些道理是通過昔人、黃鶴、樓、白云、此地、千載等時空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前者所舉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濃郁的感情里;后者所舉的“道理”則隱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潛先生說:“詩有說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熱的情感和燦爛的意象之中,它絕不說抽象地未受情感飽和的理?!?br>(選自古風《意境探微》)
1. 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意與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體的時間和空間,給讀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B. “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沒有境就沒有象。
C. “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特殊手法的作用,旨在表明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
D.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可見意境的形成不一定借助特殊的藝術(shù)手法。
2. 根據(jù)材料二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物境”講究的是逼真如畫,歷歷在目,具有令人身臨其境的“形似”的審美特點。
B. 《長恨歌》體現(xiàn)了一首詩是一個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事境,可給讀者“親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C. 抒情詩、抒情小賦和抒情散文中多有“情境”,這種“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的是借景抒情。
D. “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詩作中不能兼而有之。
3. 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理意境”觀點的一項是( )
A.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B.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D.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4. 簡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論證思路。
5. 杜甫詩云“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崔顥有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黃鶴樓》)。請結(jié)合材料分析以上詩句中境與象的關系。
【答案】1. B 2. D 3. C
4. 材料一的第三段首先指出“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然后點明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接著作者舉出了中國古詩中大量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jié),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是錯誤的。
5. ①“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描寫了木葉和江水意象,無邊的空間,無盡的時間,因空間的寥闊、時間的綿亙而易悲涼為悲壯;“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通過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交融,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意境。
②“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描寫了黃鶴、白云、千載等意象。詩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通過這些意象,讓人感到生命是有限的,空的;通過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交融,為讀者營造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的意境。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沒有境就沒有象”錯誤。由原文“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可知,這一比喻的意思是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情’‘理’在同一詩作中不能兼而有之”錯誤。由原文“詩有說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熱的情感和燦爛的意象之中,它絕不說抽象地未受情感飽和的理”可知,“情”“理”在同一詩作中可以兼而有之。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從“榆柳”“桃李”等可判斷出屬于“物意境”。
B.從“愴然”“涕下”等可判斷出屬于“情意境”。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哲理是: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高度決定眼界。屬于“理意境”,“理意境”。
D.從“逢冬至”“影伴身”等可判斷出屬于“事意境”。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能力。
在材料一的第三段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屬于提出問題部分。
其次分析問題,先從否定或者“破”(批駁)角度指出錯誤認知——“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然后與中國對意象的理解加以對照,“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這就闡明了作者認為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而中國古典詩歌并不符合這種理論。
接著從正面論證,依然是分析問題,作者舉出中國古詩中大量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比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詩句的意境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從而得出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是錯誤的這一結(jié)論。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描寫了木葉和江水意象,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徘不盡,驅(qū)趕不絕,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交融,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意境。
從“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中不難找出“黃鶴、白云、千載”就是其所描繪的“象”。而這些“象”的結(jié)合,則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讀者產(chǎn)生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的境,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梢姷慕瓨?。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jié)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留下的只有割舍不斷的綿綿鄉(xiāng)戀、悠悠鄉(xiāng)情,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chǎn)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xiāng)愁。所以此處的境是對具體的“象”的升華,給了讀者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異鄉(xiāng)
[美]海明威
秋天,戰(zhàn)爭不斷進行著,但我們再也不去打仗了。意大利米蘭的深秋冷颼颼的,天黑得很早。轉(zhuǎn)眼間華燈初上,沿街看看櫥窗很愜意。店門外掛著許多野味;雪花灑在狐貍的卷毛上,寒風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內(nèi)臟的僵硬的疣沉甸甸地吊著;一串串小鳥在風中飄搖,羽毛翻舞著。這是一個很冷的秋天,風從山崗上吹來。
每天下午,我們都上醫(yī)院去。薄暮時分穿過市區(qū),有三條通往醫(yī)院的路。兩條沿著運河,可是太長,所以人們總是走過橫跨運河的橋,到醫(yī)院去。河上有三座橋,都可以走,隨你挑選。其中一座上面有個賣炒栗子的女人。站在她的炭火前周身暖和,炒栗子放在口袋里,好一會都是熱乎乎的。醫(yī)院很古老,也很幽美。一進大門就是個庭院,穿過去,對面又有一扇門,出去就到醫(yī)院了。葬禮的儀式時常從院子里開始。老醫(yī)院對面有幾幢新造的磚砌房屋。每天下午,我們在那里相聚,坐在將為我們治好病的手術(shù)椅里,大家彬彬有禮,互相關心地問是什么病。
醫(yī)生走到我的手術(shù)椅旁說:“戰(zhàn)前,你最喜歡什么?玩球嗎?”
“不錯,踢足球。”我說。
“好,”他說,“你會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br>我的膝關節(jié)有病,從膝蓋到踝節(jié)之間的小腿僵直,沒有腿肚子似的。醫(yī)療器能使膝關節(jié)彎曲得像騎三輪自行車那樣靈活??墒茄巯逻€不能彎,醫(yī)療器轉(zhuǎn)到膝關節(jié)時便傾斜,不靈了。醫(yī)生說:“一切都會順利的。小伙子,你是個幸運兒。你會重新踢足球的,像個錦標選手?!?br>旁邊的手術(shù)椅中坐著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個娃娃的手。上下翻動的牽引帶夾著那只小手,拍打著僵硬的手指。輪到檢查他時,少校對我眨眨眼,一面問醫(yī)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嗎,主任大夫?”他的劍術(shù)非常高超,戰(zhàn)前是意大利最優(yōu)秀的劍術(shù)家。
醫(yī)生回到后面的診所里,拿來一張照片,上面拍著一只萎縮的手,幾乎同少校的一樣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經(jīng)過治療后就顯得大一點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著照片,十分仔細地瞧著,問道:“是槍傷嗎?”
“工傷。”醫(yī)生回答。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鄙傩Uf著便把照片遞還給醫(yī)生。
“你該有信心了吧?”
“不?!鄙傩4鸬?。
每當我們坐在手術(shù)椅中,他總要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意大利語法。不過,他卻夸獎我口語流暢。我們輕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語閑聊。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可他總是按時上醫(yī)院,從不錯過一天。在一段時間內(nèi),我們誰都不信這玩藝兒。有一天,少校甚至說,這些東西全是胡鬧。那時,那種醫(yī)療器剛問世,我們正好去做試驗品。這真是白癡想出的花樣,他說:“紙上談兵,跟任何理論一樣?!鄙傩iL得矮小,卻筆挺地坐在手術(shù)椅中,將右手伸入機器,讓牽引帶夾著手指翻動,眼睛直盯著墻壁。
“結(jié)婚了嗎?”少校問我。
“沒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彼瓷先ズ軔阑?,“一個男人決不能結(jié)婚?!?br>“為什么,少校先生?”
“別叫我少校先生?!?br>“為什么男人不應該結(jié)婚?”
“不該,就是不該,”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br>他說著,眼睛直瞪著前面,顯得非常惱怒、痛苦。
“可為什么一定會失掉呢?”
“肯定會失掉?!彼鴫Ρ谡f,然后,低下頭看著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從牽引帶里抽出來,在大腿上狠狠拍幾下?!翱隙〞У?,”他幾乎大吼了,“別跟我爭辯!”接著他對看管機器的護理員叫道:“來,把這該死的東西關掉!”
他回到另一間診室去接受光療和按摩了。一會兒,我聽見他向醫(yī)生請求借用電話,后來,門關上了。他重新回到這間房間時,我正坐在另一只手術(shù)椅中。他披著斗篷,戴著帽子,徑直朝我坐的地方走來,把一條胳膊擱在我的肩上?!罢鎸Σ黄穑彼f,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剛才我太失禮了。我妻子剛?cè)ナ?。請原諒?!?br>“噢……”我惋惜地說,“非常遺憾?!?br>他站在那兒,咬著下嘴唇?!巴敉纯?,”他說,“難哪!”
他的目光越過我,望著窗外。接著他哭了?!拔液喼蓖坏舯础!彼呎f邊哽咽著。然后他失聲痛哭,又抬起頭,茫然呆視著,咬緊嘴唇,淚流滿面,接著,挺起腰,帶著軍人的姿態(tài),邁過一排排手術(shù)椅,昂然而去。
醫(yī)生告訴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輕,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殘廢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結(jié)婚。她只病了幾天。誰也沒料到她會死的。她過世后三天內(nèi),少校沒上醫(yī)院。之后,當他照常來就診時,軍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塊黑紗。那時,醫(yī)院的墻上已經(jīng)掛起鑲著大鏡框的照片,拍著各種病例在治療前后的不同形狀。在少校坐的手術(shù)椅的對面墻上,掛著三張照片,都是類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醫(yī)生打哪兒弄來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為,我們這些人是第一批來試驗醫(yī)療器的。不過,少校對那些照片卻很淡漠,他只是向著窗外,凝望著。
[注]本文的寫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6.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醫(yī)生對“我”說,“我”可以重新踢球,他的意思是“我”的腿經(jīng)過治療會痊愈,這讓“我”對腿的康復充滿信心。
B. 少校經(jīng)常糾正“我”的意大利語,暗示“我”不是意大利人,此時“我”身處在異鄉(xiāng)意大利,這就是小說標題“在異鄉(xiāng)”的全部內(nèi)涵。
C. “我”一直追問為什么“不應該結(jié)婚”,少校的反應卻有些反常,這種不近情理的言行表現(xiàn)出少校內(nèi)心的極度悲憤。
D. “別叫我少校先生”表明少校厭惡少校的身份,這是因為他的妻子因戰(zhàn)爭耽誤治療而死,他極度厭惡戰(zhàn)爭。
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戰(zhàn)爭不斷進行著,但我們再也不去打仗了”暗示了“我們”負傷不能再上戰(zhàn)場,為后文寫在醫(yī)院發(fā)生的故事做鋪墊。
B. 小說對店門外掛著的動物的描寫,渲染了陰郁的氛圍,象征著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揭示了小說反對戰(zhàn)爭的主題。
C.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事,通過“我”的視角聚焦醫(yī)院的生活場景和故事,情節(jié)更簡潔集中,且故事更真實。
D. “少校對那些照片卻很淡漠,他只是向著窗外,凝望著”,小說對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意在表明少校雖知自己的手無法康復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憧憬。
8. “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可他總是按時上醫(yī)院”,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9. 小說用較多篇幅描寫少校的語言,這樣寫有何好處?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醫(yī)生展示療效的照片,針對工傷而非槍傷,少校對這種治療沒有信心。醫(yī)療器剛剛問世,少校認為自己只是去做試驗品。因此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②他殘廢后才結(jié)婚,他對新生活尚存一絲希望。③少校負傷,內(nèi)心苦悶,去醫(yī)院是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④即便注定將失去一切,不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少校的這一信念也促使他按時上醫(yī)院。
9. ①充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情感。少校對治療不抱希望的心態(tài),失去妻子后的惱怒、痛苦,以及對戰(zhàn)爭的厭惡都通過少校的語言直接表達出來。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小說通過少校的語言,交代醫(yī)生診治患者,少校喪妻等情節(jié),使小說情節(jié)豐富完整。③揭示小說主題。少校與“我”的對話,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痛苦和絕望,揭示了反對戰(zhàn)爭的主題。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這讓‘我’對腿的康復充滿信心”錯。從選文來看,醫(yī)療器是剛問世的,其療效還不得而知,“我”對腿的康復并沒有因為醫(yī)生的話而充滿信心。
B.“這就是小說標題‘在異鄉(xiāng)’的全部內(nèi)涵”錯。標題“在異鄉(xiāng)”的內(nèi)涵豐富,不僅指“我”在異鄉(xiāng)意大利,還蘊含著負傷戰(zhàn)士遠離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以及我們因戰(zhàn)爭負傷而遠離正常生活等內(nèi)涵。
D.“他的妻子因戰(zhàn)爭耽誤治療而死”于文無據(jù)。文中只是說“醫(yī)生告訴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輕,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殘廢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結(jié)婚。她只病了幾天。誰也沒料到她會死的”。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少校雖知自己的手無法康復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憧憬”錯。根據(jù)前文“他的目光越過我,望著窗外。接著他哭了。‘我簡直忘不掉悲痛?!呎f邊哽咽著。然后他失聲痛哭,又抬起頭,茫然呆視著,咬緊嘴唇,淚流滿面”,少校妻子的死對他打擊很大,以至于他“對那些照片卻很淡漠”,而并非“雖知自己的手無法康復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憧憬”。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①由少校同醫(yī)生的對話,“少校用一只好手拿著照片,十分仔細地瞧著,問道:‘是槍傷嗎?’‘工傷。’醫(yī)生回答?!苡幸馑迹苡幸馑?。’少校說著便把照片遞還給醫(yī)生?!阍撚行判牧税??’‘不?!傩4鸬馈奔啊拔铱梢钥隙?,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可他總是按時上醫(yī)院,從不錯過一天。在一段時間內(nèi),我們誰都不信這玩藝兒。有一天,少校甚至說,這些東西全是胡鬧。那時,那種醫(yī)療器剛問世,我們正好去做試驗品。這真是白癡想出的花樣,他說:‘紙上談兵,跟任何理論一樣’”可知,醫(yī)生展示療效的照片,針對工傷而非槍傷,少校對這種治療沒有信心。醫(yī)療器剛剛問世,少校認為自己只是去做試驗品。因此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
②由“少校直到殘廢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結(jié)婚”可知,他殘廢后才結(jié)婚,他對新生活尚存一絲希望。
③由“這真是白癡想出的花樣,他說‘紙上談兵,跟任何理論一樣?!傩iL得矮小,卻筆挺地坐在手術(shù)椅中,將右手伸入機器,讓牽引帶夾著手指翻動,眼睛直盯著墻壁”“醫(yī)院的墻上已經(jīng)掛起鑲著大鏡框的照片,拍著各種病例在治療前后的不同形狀。在少校坐的手術(shù)椅的對面墻上,掛著三張照片,都是類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醫(yī)生打哪兒弄來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為,我們這些人是第一批來試驗醫(yī)療器的。不過,少校對那些照片卻很淡漠,他只是向著窗外,凝望著”可知,少校負傷,內(nèi)心苦悶,去醫(yī)院是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
④由“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可知,即便注定將失去一切,不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少校的這一信念也促使他按時上醫(yī)院。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
①充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情感。如“少校用一只好手拿著照片,十分仔細地瞧著,問道:‘是槍傷嗎?’‘工傷?!t(yī)生回答?!苡幸馑迹苡幸馑??!傩Uf著便把照片遞還給醫(yī)生。‘你該有信心了吧?’‘不?!傩4鸬馈薄啊液喼蓖坏舯?。’他邊說邊哽咽著”“‘為什么男人不應該結(jié)婚?’‘不該,就是不該,’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等處,通過少校的語言直接表達出了少校對治療不抱希望的心態(tài),失去妻子后的惱怒、痛苦,以及對戰(zhàn)爭的厭惡。
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如“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嗎,主任大夫?”“來,把這該死的東西關掉!”“剛才我太失禮了。我妻子剛?cè)ナ?。請原諒”等處,通過少校的語言,交代醫(yī)生診治患者,少校喪妻等情節(jié),使小說情節(jié)豐富完整。
③揭示小說主題?!啊疄槭裁茨腥瞬粦摻Y(jié)婚?’‘不該,就是不該,’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少校與“我”的對話,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痛苦和絕望,揭示了反對戰(zhàn)爭的主題。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于齊。”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 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愿大王圖之?!饼R王大悅,發(fā)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鳖伮手笼R,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饼R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梁?!鳖伮试唬骸安豢?。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饼R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楚?!睂υ唬骸安豢桑加镁哦?,謀之于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蓖踉唬骸肮讶私K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甀①耳,可懷挾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②止于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饼R王曰:“子之數(shù)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鄞髧捕ㄋ鶑某?,弊邑遷鼎以待命?!饼R王乃止。
(選自《戰(zhàn)國策·東周策》)
【注】①醯壺醬甀:醋瓶子或醬罐子。②漓然:流動的樣子。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周賴大國之義A得君臣B父子相保也C愿獻九鼎D不識大國E何途之F從而致G之齊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是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征九州。
B. “周君患之”與“不患人之不己知”(《論語·學而》)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 弊邑,破敗的小城鎮(zhèn)。文中因東周時期天下支離破碎,故稱之。
D. 殷,商朝盤庚遷都于殷,商亦稱為“殷”,后世稱之為“殷商”。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面對秦國兵臨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憂心忡忡,將這件事告訴了顏率,顏率主動請求為周君去齊國借兵救援。
B. 顏率為了讓齊國發(fā)兵救援東周,承諾將九鼎送給齊國,齊王權(quán)衡再三后,派遣五萬大軍救助東周,秦兵果然撤退。
C. 當齊王準備向周君索要九鼎,讓東周兌現(xiàn)諾言時,周君憂心忡忡,顏率再次請求出使齊國,并為周君解除了憂患。
D. 顏率見到齊王之后,先表示東周甘愿把九鼎獻給齊王,然后又極力陳說運送九鼎的難處,最終打消了齊王的念頭。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愿大王圖之。
(2)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
14. 顏率前往齊國借兵和讓齊國放棄九鼎,分別采用了怎樣的勸說策略?請簡要概括。
【答案】10. ACD
11. C 12. B
13. (1)保全面臨危亡的國家,這是美好的聲名?。坏玫骄哦?,這是尊貴的寶物啊。希望大王考慮這件事。
(2)如今大王即使有這種人力,從哪條路把九鼎運出呢?我私下為大王擔憂這事啊。
14. ①向齊國借兵:誘之以名利。②讓齊國放棄九鼎:畏之以難。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回我東周仰賴貴國的義舉,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獻給大王,但是卻不知貴國要借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回到齊國?
“周賴大國之義”主謂賓結(jié)構(gòu)齊全,單獨成句,其后A處斷開;
“也”是句末語氣助詞,其后C處斷開;
“愿獻九鼎”省略主語“周”,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其后D處斷開。
故選AC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都是“擔心”的意思。句意:周君為此憂心忡忡。/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C.“文中因東周時天下支離破碎,故稱之”錯誤,“弊邑”是古代對自己的國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謙稱。
D.正確。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齊王權(quán)衡再三后”錯誤。文中“大悅”一詞,說明齊王非常高興,馬上同意了派兵救援。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存”,保全;“厚”,尊貴的;“愿”,希望;“圖”,考慮。
(2)“縱”,即使;“何途之從”,賓語前置句,從哪條路;“竊”,私下里。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愿大王圖之”可知,“美名”“厚寶”二詞表明顏率向齊國借兵,“誘之以名利”。
由“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可知,顏率說運送九鼎人力多,無路可行,表明通過“畏之以難”,讓齊國放棄九鼎。
參考譯文:
秦國興師兵臨城下威脅東周,而且向東周君索要九鼎(國寶),周君為此憂心忡忡,就將這件事告訴了顏率。顏率說:“君王不必憂慮,可由臣往東去齊國借兵求教。”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如今秦王暴虐無道,興強暴之師、兵臨城下威脅周君,還索要九鼎。我東周君臣在宮廷內(nèi)尋思對策,我們認為:與其把九鼎送給暴秦,實在不如送給貴國。保全面臨危亡的國家,這是美好的聲名啊;得到九鼎,這是尊貴的寶物啊。希望大王考慮這件事。”齊王一聽非常高興,立刻派遣五萬大軍,任命陳臣思為統(tǒng)帥前往救助東周,秦兵果然撤退。當齊王準備向周君要九鼎,以兌現(xiàn)顏率的諾言時,周君又一次憂心忡忡。顏率說:“大王不必擔心,請允許臣去齊國解決這件事?!鳖伮蕘淼烬R國,對齊王說:“這回我東周仰賴貴國的義舉,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獻給大王,但是卻不知貴國要借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回到齊國?”齊王說:“寡人準備借道梁國?!鳖伮收f:“不可以借道梁國,因為梁國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們在暉臺和少海一帶謀劃這件事已很長時間了。所以九鼎一旦進入梁國,必然不會再運出來?!庇谑驱R王又說:“那么寡人準備借道楚國。”顏率回答說:“這也不行,因為楚國君臣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葉庭(地方名)進行謀劃。假如九鼎進入楚國,也不會再運出來?!饼R王說:“那么寡人究竟從哪里把九鼎運到齊國呢?”顏率說:“我東周君臣也在私下為大王這件事憂慮。因為所謂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一類的東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懷中就能拿到齊國,也不像群鳥聚集、烏鴉飛散、兔子奔跳、駿馬疾馳那樣飛快地進入齊國。當初周武王伐殷紂王獲得九鼎之后,為了拉運一鼎就動用了九萬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萬人。士兵、工匠,搬運工具和被服糧餉等條件都具備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這種人力,從哪條路把九鼎運出呢?我私下為大王擔憂這事啊。”齊王說:“您說來說去,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了!”顏率趕緊解釋說:“我怎敢欺騙貴國呢,只要大王能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我們東周可遷移九鼎聽候命令?!饼R王終于打消了獲得九鼎的念頭。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夜偶書
趙師秀
此生謾與蠹魚同①,白發(fā)難收紙上功。
輔嗣易行無漢學②,玄暉詩變有唐風③。
夜長燈燼挑頻落,秋老蟲聲聽不窮。
多少故人天祿貴,猶將寂寞嘆揚雄④。
[注]①蠹魚:蛀蝕書籍衣服的小蟲。②輔嗣:三國時代經(jīng)學家王弼,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③玄暉:南朝詩人謝朓,曾與沈約等共創(chuàng)“永明體”。④揚雄:西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以辭賦著作和正統(tǒng)儒學思想留名后世。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蠹魚”和“白發(fā)”分別運用比喻和借代,形象地抒發(fā)了詩人勤于讀書卻老而無功的感慨。
B. 頷聯(lián)用典,在“無漢學”與“有唐風”的褒貶對比中寄寓詩人對謝朓文學成就的仰慕之情。
C. “夜長燈燼挑頻落”與“閑敲棋子落燈花”兩句都寫了“燈燼”,但表現(xiàn)的意趣并不相同。
D. 頸聯(lián)描寫秋蟲的鳴叫聲,具有以動襯靜的效果,烘托出詩人在深秋長夜勉力苦讀的形象。
16. 詩歌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對功名利祿淡泊超然。詩人不以老朋友天賜的福祿和尊貴的地位為意。②對先賢的仰慕之情。詩人希望自己能有揚雄那樣的文學建樹。③對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為實現(xiàn)理想,詩人雖已白發(fā)年老卻依然長夜苦讀,勤學不輟。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B.“褒貶對比”錯,頷聯(lián)王弼注解的《易》流布天下,一掃尋章摘句的漢代儒學;謝朓創(chuàng)造了“永明體”這種新詩體之后,才有了唐人的詩歌。這顯然均為對王弼、謝朓的褒揚。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聯(lián)“多少故人天祿貴,猶將寂寞嘆揚雄”,意為:有多少老友曾獲得朝廷優(yōu)厚的俸祿?他們才華橫溢,卻失意寂寞,就像漢代辭賦家、思想家揚雄,讓人忍不住為他們嘆息。
尾聯(lián)寫幾人天祿猶嘆揚雄。上句中,詩人由自己而聯(lián)想到友人大多未有入仕機會,或者只是沉淪下僚,又有幾人獲得了朝廷優(yōu)厚的俸祿和尊貴的地位呢?表現(xiàn)了詩人不以舊交天賜的福祿和尊貴的地位為意,對功名利祿的淡泊超然。
揚雄,漢代大辭賦家晚年閉門著述,歷來為人感嘆。下句中,詩人運用揚雄的典故,希望自己能有揚雄那樣的文學建樹,表達了自己對先賢的仰慕之情。
結(jié)合“此生謾與蠹魚同,白發(fā)難收紙上功”分析,詩人在贊漢代揚雄晚年著述的同時,也表示雖然自己已經(jīng)白發(fā)年老,卻依然長夜苦讀,勤學不輟,表達了詩人為實現(xiàn)理想,對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連用兩個比喻,集中描寫自己做官時的心情,強化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
(2)《赤壁賦》中蘇子勸客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非己勿貪,對萬物不要強求強取的豁達態(tài)度。
(3)古代詩人經(jīng)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聲來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圍,唐詩中這樣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羈鳥戀舊林 ②. 池魚思故淵 ③. 茍非吾之所有 ④. 雖一毫而莫取 ⑤. 風急天高猿嘯哀 ⑥. 渚清沙白鳥飛回(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羈、淵、茍、毫。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一個寧靜的清晨,我獨自漫步在河邊的小道上。微風拂過,帶來一絲絲清涼,吹散了城市的喧囂。河水靜靜地流淌著,如同一面鏡子,倒映著藍天白云和遠處的青山。偶爾有幾只小鳥飛過,歌聲婉轉(zhuǎn)動人,仿佛是大自然在為這寧靜的時刻增添了一抹樂曲。我沐浴在這寧靜的氛圍中,心情也變得寧靜而平和。
18. 將文本中“喧囂”和“青山”用更適合和更唯美的詞替換
19. 請描述片段中的環(huán)境氛圍如何影響了你的情感和思緒。結(jié)合其中的意象和描寫手法,談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寧靜之美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與寧靜?請用簡練的語言進行闡述。
【答案】18. 紛擾 山巒
19. 這個環(huán)境氛圍讓我感到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情感被沉淀,思緒變得清晰。明鏡般的河水倒映著藍天白云,讓我感受到寧靜和寬廣,仿佛心靈得到了一次洗滌。小鳥的倩影和婉轉(zhuǎn)的歌聲勾勒出一個寧靜而美好的畫面,仿佛大自然為我展示了一幅清新的生活圖景。
在這寧靜之美中,我理解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系。自然的寧靜和平和,成為了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寄托。而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對我來說,就是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寧靜的時間,與大自然親近,用簡單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我會選擇去公園、山間、水邊散步,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遠離各種干擾,讓內(nèi)心得到凈化和舒展。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喧囂:聲音大而嘈雜、吵鬧之意。單指環(huán)境。紛擾:混亂;騷動不安。既指環(huán)境,也指內(nèi)心的感受?!靶鷩獭辟H義傾向更明顯,相對“喧囂”,“紛擾”內(nèi)涵更能豐富,更符合城市復雜的人文環(huán)境。故可用“紛擾”替換“喧囂”
青山:長滿綠植的山。山巒:連綿不絕的山峰。而這比較,“青山”顯得單調(diào),而“山巒”則更富有立體感,和文中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更搭配。故可用“山巒”替換“青山”。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段意境及表達技巧及談自己感受的能力。
文段描寫了一個優(yōu)美、祥和、沒有一絲世俗紛擾的圖畫般的自然環(huán)境,其中有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鳥兒啁啾,風兒輕拂,這一寧靜而美好的畫面從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影響讀者,滌蕩心靈,陶冶情操。讓人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情感被沉淀,思緒變得清晰。
在這寧靜之美中,人不由領悟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系。大自然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家園,是人類靈魂的歸宿。自然的寧靜和平和,可以減除當代人內(nèi)心的浮躁和焦慮,從而成為了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寄托。而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就是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寧靜的時間,與大自然親近,用簡單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
各類自然美景都可以起到相關的作用??梢允枪珗@、山間、水邊,可以是田野、樹林?;蛏⒉剑蜻h足,或露營……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遠離各種干擾,讓內(nèi)心得到凈化和舒展。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元雜劇廣泛涉及元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折射出那一個時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題材極為豐富。其中,不少以愛情為主題的劇本讓人 ① ,廣泛流傳。例如《曲江池》《倩女離魂》等,都屬于選擇女主角主唱的旦本戲,顯得細膩,可以充分表現(xiàn)戀愛的情緒,動人心弦,這種安排是適宜的。但 ② 的是,作為愛情另一方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沒有主唱的部分,就顯得被動而無力?!段鲙洝肥箯埳旺L鶯都作為主角,都有曲可唱,都有戲可演,使觀眾充分看到張生熱烈追求的一方面,也看到鶯鶯對于張生熱情的反應以及復雜的心理變化,面面俱到。紅娘為主角之間的輔助角色,為相國女兒展示愛情所必需,活潑生動?!段鲙洝匪佻F(xiàn)的生活面是完整的,沒有遺漏。以情節(jié)而論,《西廂記》故事并不比《曲江池》等曲折復雜,不是 ③ ,跌宕起伏那種,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雜劇的基本結(jié)構(gòu)來寫也是可能的。不過,由于董西廂的創(chuàng)造,已經(jīng)把這個故事發(fā)展為一個巨型的說唱本了,所以必須采納五本長劇,方能夠展現(xiàn)藝術(shù)上的完整性。而這樣一個長本戲的形式,張生、鶯鶯、紅娘三個角色分別主唱,又加強了劇本的內(nèi)容。因此,我們可以把《西廂記》的結(jié)構(gòu)作為文藝理論上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nèi)容的一個定律的證明。
20. 請在文章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1. 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
22. 請根據(jù)語段內(nèi)容和元雜劇的基礎知識,將下面《西廂記》藝術(shù)創(chuàng)新圖空缺處補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①贊不絕口 ②美中不足 ③一波三折
21. 修改為:而這樣一個長本戲的形式,使張生、鶯鶯、紅娘三個角色分別主唱,又豐富了劇本的內(nèi)容。
22. ①. 三角主唱(多角都唱) ②. 四折一楔子(一本雜?。? ③. 反作用(或:豐富)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語境是表明元雜劇的劇本好,讓人稱贊,可填“贊不絕口”。贊不絕口:贊美的話說個不停,形容對人或事物十分贊賞。
②根據(jù)“作為愛情另一方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沒有主唱的部分,就顯得被動而無力”可知是表明元雜劇還有一些不足,可填“美中不足”。美中不足:大體很好,但還有不足。
③根據(jù)“不是跌宕起伏那種”可知是結(jié)構(gòu)并非曲折起伏的,可填“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原指寫字筆畫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結(jié)構(gòu)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進行中阻礙、變化很多。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兩處錯誤:
中途易轍,句子的主語是“長本戲的形式”,中途轉(zhuǎn)換成“張生、鶯鶯、紅娘三個角色”,應修改為“使張生、鶯鶯、紅娘三個角色分別主唱”;
搭配不當,“加強”與“內(nèi)容”動賓搭配不當,應修改為“豐富”。
修改為:而這樣一個長本戲的形式,使張生、鶯鶯、紅娘三個角色分別主唱,又豐富了劇本的內(nèi)容。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分析圖表,補寫句子的能力。
根據(jù)“而這樣一個長本戲的形式,使張生、鶯鶯、紅娘三個角色分別主唱,又豐富了劇本的內(nèi)容”,可分析出第一處是指內(nèi)容上的“三個角色分別主唱”,故可填“三角主唱”或者“多角都唱”;
根據(jù)“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雜劇的基本結(jié)構(gòu)來寫也是可能的。不過,由于董西廂的創(chuàng)造,已經(jīng)把這個故事發(fā)展為一個巨型的說唱本了,所以必須采納五本長劇,方能夠展現(xiàn)藝術(shù)上的完整性”,可看出實現(xiàn)了“一本雜劇”到“五本長劇”的轉(zhuǎn)變,故第二處可填“四折一楔子”或者“一本雜劇”;
根據(jù)“我們可以把《西廂記》的結(jié)構(gòu)作為文藝理論上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nèi)容的一個定律的證明”,可看出圖中“結(jié)構(gòu)”反作用于“內(nèi)容”,故第三處可填“反作用”。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由自主而不越軌,人生才大有空間。
以上材料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自律者強,自由者智
“黃河之水天上來”,是因為它懂得在河道的約束中馳騁,才能有“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自由灑脫?!按簌i一日同風起”,是因為它深知在“六月息”的律動中翱翔,才可以達到“扶搖直上九萬?”的無拘無束。喬布斯曾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蔽艺f:自律者智,自由者強。以自律為光,方可照亮自由之路。
山川自律,秋水如詩。林木自律,春風不辭。自由快樂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嚴以自律之人。
若非自律之舉,何來自由之身?且不必說“錐刺股”自律讀書,成就“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的“縱橫自如”掛相印的蘇秦;也不說“聞雞起舞”刻苦練劍,“以復中原,望風響應”的“中流豪邁”祖逖;最欽佩立下“誠、敬、靜、謹、恒”五字箴言的曾文正;因為自律,盡管三十才“知立”,卻最終一躍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成就了官場上的自如,生活上的灑脫。生活如同一朵玫瑰,一半花瓣代表一個夢想,唯有用自律之泉日日澆灌,才可盛開出自由的鮮花。
“行到水窮處”,才能“坐看云起時”。自由瀟灑隨心意,夢里花前月下閑。懂得自律之人,才是行得自由之人。
自由是一片天空、一片草地、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卻只有以自律相輔,才有真正詩和遠方。如若沒有幾十如一日的對自我的約束,楊絳女士又怎能于一方小小的書桌前,得清水滌心的純凈,心素如簡的自由?若沒有多年嚴格的作息規(guī)律和自我要求,蘇炳添又怎會有賽場上一馬當先的快意奔跑、風馳電掣的自由灑脫?自由是梭羅帶著一把借來的斧子,素衣儉食,以自然法則自律身心,拒絕世俗繁華,開始搭建他自由的湖邊小湖。唯有挾自律以遨游,才能抱自由而長終。
胡適先生曾言,發(fā)展個性需有兩個條件,一是自由的意志,二是負責任。朱元璋曾問諸臣:天下誰人最快活?只有大臣萬鋼的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深得其意。因為建構(gòu)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真正的自由。
《詩經(jīng)》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尤缑烙?,歷經(jīng)過“千刀萬剮”的自律,才有了完美無瑕的自由?!白月傻?,才是自由的?!痹改阋宰月蔀楣猓樟磷杂傻穆?,在“千磨萬擊還堅勁”的自律中,感受“紅雨隨心翻作浪”的自由!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由自主而不越軌,人生才大有空間”這一句話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人人崇尚自由”。自由是存在于人內(nèi)心最原始最深刻的沖動,反映著人之為人的本真,體現(xiàn)著人之為人的價值?!吧\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自由是一種生活方式,自由是一種價值追求。
二是“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強調(diào)人要能夠自律,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律是指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是以事業(yè)心、使命感、社會責任感、人生理想和價值觀作為基礎,自律是專注,是自我控制,是理性的權(quán)衡利弊。自律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要求。
三是“自由自主而不越軌,人生才大有空間”。要求將自律和自由結(jié)合起來,才是人生的最佳狀態(tài)。也就是人們應該在自由和自律的雙重加持下,才能夠“靜見天地寬”。在自由的同時,也應該懂得自律。而自律,是為了更加地自由。自由是一種權(quán)利,但也是一種責任。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沒有自律,焉有自由”的中心論點,然后對二者展開辯證分析,在社會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沒有任何限制、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決不是放任。自由和紀律,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缺一不可。自由離不開紀律,紀律也離不開自由。最后重申論點,強調(diào)自律才會自由,才會享受人生的快樂,成就偉大而輝煌的事業(yè)。
立意:
1.奉守嚴格自律,成就自由人生。
2.以自律為光,照亮自由之路。
3.真正的自由來自高度的自律。
4.唯有自律,才有絕對的自由。
這是一份重慶市烏江新高考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語文上學期一模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烏江新高考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Word版附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烏江新高考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