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節(jié)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再加上( )分鐘就是1小時。
【答案】10
【解析】
【詳解】略
2. 66比32多( ),比58少32的數(shù)是( )。
【答案】 ①. 34 ②. 26
【解析】
【分析】求66比32多多少,用66減32進行計算;求比58少32的數(shù)是多少,用58減32進行計算。
【詳解】66-32=34
58-32=26
66比32多34,比58少32的數(shù)是26。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整數(shù)減法的運算,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用減法計算;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用減法計算。
3. 學校的跑道每圈長400米,小米每天跑3圈是( )米,再跑( )米就是2千米。
【答案】 ①. 1200 ②. 800
【解析】
【分析】每圈長400米,則3圈長400×3米。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據(jù)此將2千米換算成2000千米。用2000米減去400×3米解答。
【詳解】400×3=1200(米)
2千米=2000千米
2000-1200=800(米)
則小米每天跑3圈是1200米,再跑800米就是2千米。
【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明確1千米=1000千米。
4. 一套茶具189元,媽媽買2套這樣的茶具大約需要準備( )張 。
【答案】4
【解析】
【分析】把一套茶具估計成整百的數(shù),乘2求出大約需要的錢數(shù),進而確定用幾張100元。更多優(yōu)質(zhì)滋源請 家 威杏 MXSJ663 【詳解】189×2≈200×2=400(元)
一套茶具189元,媽媽買2套這樣的茶具大約需要準備4張100元。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了整數(shù)乘法的估算,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
5. 填一填。
鉛筆長( )厘米( )毫米。
小刀長( )厘米( )毫米。
【答案】 ①. 6 ②. 2 ③. 5 ④. 3
【解析】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線和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該線段的長度,據(jù)此可知鉛筆的長度;取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shù)中減掉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據(jù)此可求出小刀的長度。
【詳解】鉛筆長:6厘米2毫米-0厘米=6厘米2毫米
小刀長:7厘米3毫米-2厘米=5厘米3毫米
【點睛】本題考查了學生測量線段的能力,結(jié)合圖示分析解答即可。
6. 3000米=( )千米 3時=( )分
5噸=( )千克 7020千克=( )噸( )千克
【答案】 ①. 3 ②. 180 ③. 5000 ④. 7 ⑤. 20
【解析】
【分析】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時和分之間的進率是60,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據(jù)此解答。
【詳解】3000米=3千米;3時=180分;
5噸=5000千克;7020千克=7噸20千克。
【點睛】本題考查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的換算,關鍵是熟記各個單位間的進率。
7. 比高度.
(1)大樹的高度約是小樹的( )倍,約是( )米.
(2)旗桿的高度約是小樹的( )倍,約是( )米.
【答案】 ①. 2 ②. 8 ③. 3 ④. 12
【解析】
【詳解】略
8. 用7、0、8三個數(shù)字組成的三位數(shù)中,最大的數(shù)與最小的數(shù)的差是( )。
【答案】162
【解析】
【分析】首先判斷出要使7、0、8組成的三位數(shù)最大,從最高位開始,依次是8、7、0;要使7、0、8組成的三位數(shù)最小,從最高位開始,依次是7、0、8;然后根據(jù)整數(shù)減法的運算方法,求出它們的差是多少即可。
【詳解】用7、0、8組成的最大三位數(shù)是870,最小三位數(shù)是708。
870-708=162
用7、0、8三個數(shù)字組成的三位數(shù)中,最大的數(shù)與最小的數(shù)的差是162。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了數(shù)的組成以及整數(shù)減法的運算方法。在數(shù)的組成上,要使數(shù)最大,大數(shù)字要放到高位上,反之,大數(shù)字要放到低位上。
9. 郵局、電影院和超市在筆直的臺北路的同一側(cè),郵局距超市260米,電影院距超市330米。郵局距電影院( )米。
【答案】590##70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有兩種情況:
情況一:當郵局、電影院在超市的同一側(cè),將兩個距離相減即可;
情況二:當郵局、電影院在超市的兩側(cè),將兩個距離相加即可。
【詳解】330-260=70(米)
330+260=590(米)
郵局距電影院70或590米。
【點睛】本題考查千以內(nèi)加減法計算及應用。理解題意,找出數(shù)量關系,列式計算即可。
10. 一根8分米長的繩子,對折再對折后,每段繩子長是( )分米。
【答案】2
【解析】
【分析】對折一次,把繩子平均分成2份,再對折就把繩子平均分成了2×2=4(份),用總長度除以平均分的份數(shù),就是每段繩子的長度。
【詳解】8÷(2×2)
=8÷4
=2(分米)
所以,一根8分米長的繩子,對折再對折后,每段繩子長是2分米。
【點睛】分析清楚對折后再對折繩子分成了幾段,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畫“×”。)(共5分)
11. 一架客機本應該10:25到達,現(xiàn)在晚點15分鐘,10:10能到達。(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從10:25向后推算15分鐘,就用10時25分加上15分即可判斷。
【詳解】10時25分+15分鐘=10時40分,所以10:40能到達。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點睛】本題的時刻都是在同一天之內(nèi),用開始的時刻加上推遲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結(jié)束的時刻。
12. 一塊橡皮的長度約為35厘米。(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以及數(shù)據(jù)的大小,結(jié)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即可解答。
【詳解】一塊橡皮的長度約為3厘米。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考查根據(jù)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計量單位和數(shù)據(jù)的大小,靈活地選擇。
13. 小明家距姥姥家40千米,他最好步行去。( )
【答案】
【解析】
【詳解】小明家距姥姥家40千米,他最好坐車去。
故答案為:×
【點睛】因為40千米=40000米,所以小明步行不可能去姥姥家的。
14. 小麗今年6歲,爸爸的年齡是她的6倍。爸爸今年36歲。( )
【答案】√
【解析】
【分析】求一個數(shù)幾倍用乘法計算,用小麗的年齡乘6,求出爸爸的年齡。據(jù)此解答。
【詳解】6×6=36(歲)
所以爸爸今年36歲,原題干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求一個數(shù)的若干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要熟練掌握。
15. 一種細菌,每過1分鐘,就由原來的1個變成2個,經(jīng)過3分鐘,這種細菌的數(shù)量是原來的( )倍。
【答案】8
【解析】
【詳解】略
三、選擇題。(把正確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號里。)(共5分)
16. 196與396的和大約是( )。
A. 400B. 500C. 600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法的估算,一般要根據(jù)“四舍五入”法把加數(shù)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來進行計算。
【詳解】196+396≈200+400=600
即196與396的和大約是600。
故答案為:C
【點睛】明確估算時要把數(shù)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來進行計算是解決本題關鍵。
17. 小明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早晚堅持刷牙。他每次刷牙大約需要( )。
A. 4秒B. 4分鐘C. 4小時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以及數(shù)據(jù)的大小,結(jié)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刷牙一般就幾分鐘。
【詳解】小明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早晚堅持刷牙。他每次刷牙大約需要4分鐘。
故答案為:B
【點睛】此題考查根據(jù)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計量單位和數(shù)據(jù)的大小,靈活地選擇。
18. 把一根1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分米。
A. 4B. 3C. 2
【答案】C
【解析】
【分析】1米=10分米,10分米除以平均分的段數(shù),即可算出每段長(10÷5)分米。
【詳解】1米=10分米
10÷5=2(分米)
每段長2分米。
故答案為:C
【點睛】此題考查的是米和分米的換算,熟記進率是解題關鍵。
19. 驗算965-209=756,正確的是( ).
A. 965+756B. 756+209C. 756-209
【答案】B
【解析】
【詳解】略
20. 有故事書6本,科技書是故事書的5倍,科技書有( )本。
A. 30B. 3C. 11
【答案】A
【解析】
【詳解】6×5=30(本)
科技書是故事書的5倍,故事書是6本,意思是說6本的5倍,就是5個6,列算式“6×5”,計算出科技書有30本。
四、計算題。(共31分)
21. 直接寫得數(shù)。
36+42= 46-15= 400-160= 850-72÷9=
360+460= 80-24= 35÷7= 4×6+48=
【答案】78;31;240;842;
820;56;5;72
【解析】
詳解】略
22. 列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523+389= 708-479= ▲600-457=
588+365= 716-387= ▲367+535=
【答案】912;229;143
953;329;902
【解析】
【分析】整數(shù)加法計算時,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加法驗算時,用和減去加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
整數(shù)減法計算時,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低位減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就從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數(shù)合并在一起,再減。減法驗算時,用減數(shù)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
根據(jù)千以內(nèi)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即可。驗算加法時,一般用減法計算,驗算減法時,一般用加法計算。
【詳解】523+389=912 708-479=229 ▲600-457=143
驗算:
588+365=953 716-387=329 ▲367+535=902
驗算:
23. 脫式計算。
(325-307)÷9 800-(354+138) 395+6×7
【答案】2;308;437
【解析】
【分析】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面的。
【詳解】(325-307)÷9
=18÷9
=2
800-(354+138)
=800-492
=308
395+6×7
=395+42
=437
五、操作題。(4+2+3=9分)
24. □□□
第一行畫〇,使〇的個數(shù)是□的4倍,第二行畫△,使〇的個數(shù)是△的2倍。
第一行:( )
第二行:( )。
【答案】 ①.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②. △△△△△△
【解析】
【分析】求〇應畫多少個,就是求4個3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求△應畫多少個,用〇的個數(shù)除以2即可。
【詳解】3×4=12(個)
12÷2=6(個)
第一行: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第二行:△△△△△△。
【點睛】本題考查倍數(shù)關系: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用除法計算。
25. 畫一條長3厘米8毫米的線段。
【答案】見詳解
【解析】
【分析】直線上任意兩點之間的一段叫做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據(jù)此畫出線段即可。
【詳解】
【點睛】本題考查運用線段的定義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
26. 看圖寫時間。
【答案】見詳解
【解析】
【分析】要求經(jīng)過時間,經(jīng)過時間=結(jié)束時間-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開始時間+經(jīng)過時間。
刷牙洗臉是結(jié)束時間;已知吃飯時間是6:55,要求經(jīng)過時間,用吃飯時間減去刷牙洗臉的時間;最后的上學時間=吃飯的時間+經(jīng)過時間即可得出。也可以通過觀察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的位置來判斷時間,此處僅采用時間計算方法來推測時間。
詳解】刷牙洗臉時間=6時30分+15分=6時45分
經(jīng)過時間=吃飯時間-刷牙洗臉時間=6時55分-6時45分=10分鐘
上學時間=吃飯時間+經(jīng)過35分鐘=6時55分+35分=7時30分
【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過時間、結(jié)束時間和開始時間的計算,需要學生牢記計算方法。
六、解決問題。(共29分)
27. 某市2號線地鐵運行全程需要45分鐘。9:05從始發(fā)站發(fā)出的列車,什么時候能到達終點站?
【答案】9:50
【解析】
【分析】開始出發(fā)的時間加路上用的時間即可得到到達終點的時刻。
【詳解】9時5分+45分鐘=9時50分
答:9:50能到達終點站。
【點睛】此題是考查時間的推算,學生知道開始時刻+經(jīng)過時間=結(jié)束時刻是解答關鍵。
28. 王阿姨打算把如圖三件物品都買下來,她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才夠?
【答案】960元
【解析】
【分析】根據(jù)加法的意義,將三件物品的價錢相加,把225元看作230元、166元看作170元、558元看作560元進行估算即可。
【詳解】225+166+558
≈230+170+560
=960(元)
答:她大約應該準備960元。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了整數(shù)加法的估算,可以把加數(shù)看作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進行估算。
29. 工程隊挖水渠,第一周挖了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8米,兩周一共挖了多少米?
【答案】1198米
【解析】
【分析】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8米,先用第一周挖的長度減去28米,求出第二周挖的長度,再把兩周挖的長度相加即可求解。
【詳解】613-28+613
=585+613
=1198(米)
答:兩周一共挖了1198米。
【點睛】本題考查了根據(jù)加減法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0. 有7顆黃珠子,紅珠子的數(shù)量比黃珠子的6倍多3顆,紅珠子有多少顆?
【答案】45顆
【解析】
【分析】黃珠子的數(shù)量乘6再加上3顆,即可算出紅珠子有(7×6+3)顆。
【詳解】7×6+3
=42+3
=45(顆)
答:紅珠子有45顆。
【點睛】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計算。
31. 爸爸帶著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望爺爺奶奶,途中汽車要行駛406千米。他們上午7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駛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答案】不能
【解析】
【分析】因為從上午7時到中午12時,是5小時;要想知道中午12時能否到達,就要算出汽車這5小時走了多少距離,再跟406作比較即可得出。
【詳解】12-7=5(小時)
5×80=400(千米)
406>400
答:中午12時不能到達。
【點睛】此題重點考查了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以及對時間的推算能力,學生能巧妙轉(zhuǎn)換成路程的比較是關鍵。
32. 三(1)班32名同學去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坐4人,租金40元;每條大船坐6人,租金50元。如果每條船都坐滿,可以怎樣租船?哪種租船方案最省錢?
【答案】大船4條小船2條,大船2條小船5條,小船8條;
大船4條小船2條
【解析】
【分析】方案一:租大船4條,租小船2條;方案二:租大船2條,租小船5條;方案三:租小船8條,據(jù)此計算對比即可解答此題。
【詳解】方案一:50×4+40×2
=200+80
=280(元)
方案二:50×2+40×5
=100+00
=300(元)
方案三:40×8=320(元)
280<300<320
答:每條船都坐滿,可以租大船4條小船2條,或大船2條小船5條,或小船8條租大船4條小船2條最省錢。
【點睛】明確租船盡量滿座或少空座,一般情況下多租大船這一原則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相關試卷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細心計算,用心填空,正確判斷,合理選擇,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期中質(zhì)量測評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期中質(zhì)量測評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操作題,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數(shù)學五下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數(shù)學五下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仔細填空,準確判斷,謹慎選擇,細想快算,能寫會畫,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一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一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一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一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三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2022-2023學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三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2022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  word,解析版

2022年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 word,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