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二三章單元檢測 一、選擇題(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各圖所示日期,代表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的是( ) 圖①是我國北方某小鎮(zhèn)的太陽能路燈景觀圖。該鎮(zhèn)中學課外實踐小組對路燈的能源裝置——太陽能集熱板進行了長時間的觀測研究,并提出了改進的設想。下表為該小組觀測記錄簡表。集熱板傾角如圖②。據(jù)此完成2~3題。 注:表中時間為北京時間 2.該小鎮(zhèn)的位置在( ) A.124°E,40°NB.118°E,40°N C.116°E,36°34′ND.4°E,36°34′N 3.該小組擬設計一自動調(diào)控裝置,通過電腦調(diào)控使集熱板每天正午正對太陽,以獲得更多的太陽輻射能,請你分析該集熱板一年中調(diào)整角度為( ) A.90°B.180° C.23°26′D.47° 下圖為一年中某段時間晨線與昏線交點的運動軌跡圖。讀圖,完成4~6題。 4.晨線與昏線交點的緯度位置取決于( ) A.該日太陽直射點位置 B.該日晝夜長短 C.該地太陽高度 D.該地正午日影長短 5.當交點位于①點時,北京時間為( ) A.12時B.3時或者15時 C.15時D.0時或者12時 6.當交點從②移向④期間,下列現(xiàn)象可確定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白晝變短 B.衡水的正午太陽高度不斷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晝變長 D.衡水的晝夜長短差異不斷增大 下圖為兩地景觀圖,據(jù)此完成7~8題。 eq \o(\s\up7(),\s\do5(甲 乙)) 7.甲圖景觀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殼的水平運動B.地殼的垂直運動 C.強烈的侵蝕作用D.劇烈的火山活動 8.乙圖中構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 A.巖層受擠壓后被侵蝕 B.巖層受擠壓后經(jīng)沉積 C.巖層受張裂后被搬運 D.巖層受張裂后經(jīng)沉積 9.讀某地區(qū)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判斷下列關于該區(qū)地質(zhì)、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處是良好的儲油構造,乙處是良好的儲氣構造 B.若要修建地鐵,甲處比乙處更合適 C.若④巖層為含煤地層,甲處可以打到煤層 D.甲處頂部巖層缺失是內(nèi)力作用的結果 讀紅海剖面示意圖,完成10~11題。 10.有關圖中①類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此類巖石可能帶有氣孔 B.由巖漿通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擠壓,斷裂變質(zhì)而成 D.可重新返回巖石圈中的軟流層 11.圖中所示區(qū)域的地殼( ) A.以水平張裂作用為主 B.以水平擠壓作用為主 C.以垂直上升運動為主 D.以垂直下降運動為主 20世紀50年代,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修建了蘭新鐵路。蘭新鐵路在新疆吐魯番附近的線路如圖所示。據(jù)此完成12~13題。 12.推測外國專家在圖示區(qū)域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 C.耕地D.地形 13.后來,我國專家認為,蘭新鐵路在該區(qū)域的選線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線路過長B.距城鎮(zhèn)過遠 C.易受洪水威脅D.工程量過大 讀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14~15題。 14.圖中與煤炭資源形成相關的地質(zhì)作用過程是( ) A.①②B.④⑤⑧ C.②④D.③⑥⑦⑨ 15.圖示各相關地質(zhì)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巖形成的是( ) A.②B.③ C.⑦D.⑨ 天氣是在一定的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下形成的,并且是時刻變化的。讀圖,完成16~17題。 16.圖中箭頭所示為風向,則該天氣系統(tǒng)所在位置及名稱為( ) A.南半球,氣旋B.南半球,反氣旋 C.北半球,反氣旋D.北半球,氣旋 17.如果該天氣系統(tǒng)東部影響南京,則南京最可能吹( ) A.東北風B.西南風 C.東南風D.西北風 讀長江中游某地連續(xù)六天的天氣情況統(tǒng)計圖,完成18~19題。 18.圖示天氣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鋒過境B.暖鋒過境 C.氣旋過境D.反氣旋過境 19.有關該地區(qū)這幾日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氣溫日較差不斷縮小 B.空氣的濕度不斷增大 C.7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氣的保溫作用最強 讀世界局部地區(qū)示意圖,完成20~21題。 20.甲、乙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 A.甲地屬于地中海氣候,乙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B.甲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乙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C.甲地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乙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D.甲地屬于地中海氣候,乙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21.有關甲、乙兩種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的影響 B.乙終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 C.甲氣候全年溫和濕潤 D.乙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讀下圖,完成22~23題。 22.①②③④代表的氣候類型正確的是( ) A.①是熱帶沙漠氣候 B.②是熱帶季風氣候 C.③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D.④是熱帶草原氣候 23.④代表的氣候類型最大的分布區(qū)在( ) A.西歐地區(qū)B.撒哈拉沙漠地區(qū) C.非洲D(zhuǎn).亞馬孫平原地區(qū) 下圖所示為不同大陸上緯度相近的三個氣象站測得的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資料,完成24~25題。 24.①地年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主要受制于( ) A.信風B.西風 C.臺風D.季風 25.③地日照時數(shù)明顯高于①②兩地,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遠B.雨天少 C.氣溫高D.海拔高 [答題區(qū)]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甲圖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乙圖為甲圖四地中某兩地的晝夜長短年變化曲線圖。 (1)甲圖四地中,全年晝夜平分的是________;晝夜長短年內(nèi)變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四季更替最明顯的是________,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序為________________。(4分) (2)乙圖中,A、B兩線對應甲圖中的地點分別是: A________;B________。(2分) (3)簡述11月中旬③地晝夜長短情況及兩月內(nèi)的變化趨勢。(6分) 27.讀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填出圖中代表的巖石類型: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6分) (2)圖中箭頭代表的地質(zhì)作用類型是: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6分) (3)由圖可知,裸露的巖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質(zhì)基礎,先后經(jīng)過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質(zhì)又成為________作用的對象,最后在低洼地區(qū)經(jīng)過________作用而固結成巖。(4分) (4)用圖中數(shù)碼分別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質(zhì)作用:(4分) A.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 ) B.大理巖的形成( ) C.含煤巖層的形成( ) D.海底火山噴發(fā)( ) 28.讀圖(單位:hPa),完成下列問題。(18分) (1)A、B、C、D四地中,在冷氣團控制下的是________。(2分) (2)A、B、C、D四地中,此時風力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斷理由是什么?(6分) (3)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qū)在________(填“氣旋”或“反氣旋”)控制下,多為________天氣。(4分) (4)若圖示天氣系統(tǒng)出現(xiàn)在南半球,A、B、C、D四地位置不變,則左右兩側的鋒面分別是:左側為________鋒,右側為________鋒。A、B、C、D四地中會有降雨產(chǎn)生的是________。(6分) 第一二三章單元檢測 1.答案:D 解析: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應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圖A和圖C的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均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圖B的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均為北半球的冬至日。 2~3.答案:2.B 3.D 解析:第2題,根據(jù)夏至日日出時間4:43,日落時間19:33,可知該地晝長為14小時50分,當?shù)氐胤綍r為12:00時,北京時間為12:08,即該地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8分鐘,經(jīng)度偏西2°,所以該地的經(jīng)度為118°E。秋分日時集熱板傾角為40°,可計算出秋分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50°,太陽此時直射赤道,所以當?shù)鼐暥葹?0°N,B項正確。第3題,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要保持集熱板與陽光垂直,集熱板一年中調(diào)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40°N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為47°,故D項正確。 4~6.答案:4.A 5.B 6.D 解析:第4題,晨昏線的交點即為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最低緯度,該緯度值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之和為90°。第5題,過該交點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0時或12時,則北京時間為3時或15時。第6題,當交點位于②點時,為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位于④點時,為冬、夏至日,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故此期間除赤道外各緯度的晝夜長短差異在增大。 7~8.答案:7.B 8.A 解析:第7題,甲圖景觀為華山,為斷塊山構造,是在地殼的垂直運動中形成的。第8題,乙圖中景觀為褶皺山,是地表巖層受水平方向的構造作用力而形成巖層彎曲的褶皺構造山地,經(jīng)侵蝕而出露地表。 9.答案:B 解析:根據(jù)圖示巖層新老判斷地質(zhì)構造:巖層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為背斜,反之為向斜。則甲為背斜,是儲油構造,乙為向斜,為儲水構造;乙處為向斜,修地鐵容易發(fā)生透水事故,甲處適合修地鐵;④巖層在甲處以下缺失,在甲處不可能打到煤層;甲處頂部巖層缺失是外力侵蝕作用的結果。故選B。 10~11.答案:10.A 11.A 解析:第10題,玄武巖為噴出型巖漿巖,巖漿迅速冷卻,巖石中可能有氣孔。第11題,紅海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該處主要受地殼張力的作用,巖石向兩邊張裂,使得巖漿從地殼深部涌出,不斷形成新的巖石。 12~13.答案:12.D 13.B 解析:第12題,蘭新鐵路在天山山脈南麓,吐魯番附近,地形平坦,施工難度小。故國外專家選線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地形,故D項正確。第13題,圖中顯示,吐魯番距離蘭新鐵路較遠,不利于物資、人員流動。蘭新鐵路位于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稀少,一般不會受到洪水威脅。綜上分析,故B項正確。 14~15.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題,讀圖,根據(jù)地質(zhì)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分析可知,①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形成了沉積物,②是固結成巖過程,形成了沉積巖,③⑦⑨是形成變質(zhì)巖的變質(zhì)作用,④⑤⑧為地殼抬升隆起裸露地表,⑥為重熔再生作用,煤炭是地質(zhì)史上有機質(zhì)被掩埋在地殼中并經(jīng)過長期演化過程而形成的,與巖漿活動和變質(zhì)作用無關。第15題,大理巖是石灰?guī)r(沉積巖)受熱(與巖漿接觸)變質(zhì)而成的。 16~17.答案:16.D 17.C 解析:第16題,首先,圖中的氣流運動方向是由四周流向中心,判斷該天氣系統(tǒng)為低氣壓中心(氣旋),再根據(jù)地轉(zhuǎn)偏向力向右偏,確定該天氣系統(tǒng)為北半球的氣旋(低氣壓中心)。第17題,北半球氣旋東部的風向為東南風。 18~19.答案:18.B 19.D 解析:第18題,由圖示知,該天氣系統(tǒng)過境時出現(xiàn)陰雨天氣,過境后氣溫升高,天氣轉(zhuǎn)好,為暖鋒過境。第19題,7、8日為暖鋒過境時,云量最大,大氣的保溫作用最強。 20~21.答案:20.B 21.C 解析:第20題,甲地位于40°N~60°N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乙地位于40°N~50°N大陸東岸,為溫帶季風氣候。第21題,甲地終年受西風帶控制,全年溫和濕潤;乙地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2~23.答案:22.B 23.A 解析:第22題,根據(jù)氣溫和降水資料分析可知,①地最低氣溫為20℃,位于熱帶地區(qū),降水量在750mm~1500mm之間,是熱帶草原氣候,不是熱帶沙漠氣候(降水量不足400mm),A錯誤;②地最低氣溫大于20℃,位于熱帶地區(qū),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間,是熱帶季風氣候,B正確;③地最低氣溫是15℃,位于熱帶地區(qū),降水量小于500mm,是熱帶沙漠氣候,不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于800mm),C錯誤;④地最低氣溫大于0℃,小于15℃,為亞熱帶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高氣溫為20℃(較低),降水量在300mm~1000mm之間,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不是熱帶草原氣候(最低氣溫大于15℃),D錯誤。第23題,結合上題分析,④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大的分布區(qū)在西歐,答案選A。 24~25.答案:24.D 25.B 解析:第24題,①地的最低氣溫大于0℃,小于15℃,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氣溫高,是北半球的亞熱帶季風或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風(東南季風)的影響,答案選D。第25題,③地最低氣溫大于15℃,年降水量極少,是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①②兩地降水量較大,云量大,所以③地日照時數(shù)明顯高于①②兩地,答案選B。 26.答案:(1)②?、堋、佟、堍佗邰?(2)④?、?(3)晝短夜長;晝先變短后變長,夜先變長后變短。 解析:第(1)題,從甲圖中可以看出,①地在春秋分日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其太陽高度角是45°且夏至日時太陽高度角最小,可以判斷其緯度是南緯45°;②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時,太陽高度角是90°,所以②一定是赤道;③地在夏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是90°,是北回歸線;根據(jù)④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其夏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為0°,說明其是南極圈,所以晝夜平分的是②,晝夜變化最大的是④,四季變化最明顯的是①,緯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④①③②。第(2)題,從乙圖的晝夜長短變化圖可以看出,B線是一年四季晝夜平分,所以這個地方一定是赤道;而A線是在冬至時出現(xiàn)極晝,在夏至日時出現(xiàn)極夜,所以是南極圈,是對應的④。第(3)題,11月中旬,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繼續(xù)向南回歸線移動,由第(1)題可知,③地是北回歸線,所以此時是晝短夜長,兩個月內(nèi)晝繼續(xù)變短,到12月22日時變得最短,隨后又開始變長,夜是繼續(xù)變長,到12月22日變得最長,隨后又開始變短。 27.答案:(1)沉積巖 變質(zhì)巖 巖漿巖 (2)巖漿上升冷卻凝固 風化、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 固結成巖 (3)風化 侵蝕 搬運 沉積 (4)③ ⑤?、堋、?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zhì)循環(huán)過程和地質(zhì)作用。巖漿活動冷卻凝固只能形成巖漿巖(C為巖漿巖,①為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巖漿巖等裸露于地表的巖石經(jīng)外力作用(③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沉積物沉積而形成沉積巖(A為沉積巖,④為固結成巖);已經(jīng)生成的巖石被掩埋到地下深處,經(jīng)變質(zhì)作用而形成變質(zhì)巖(B為變質(zhì)巖,⑤為變質(zhì)作用)。 28.答案:(1)B (2)A A處的等壓線最密集,說明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因而風力最大。 (3)氣旋 陰雨 (4)冷 暖 A、C、D 解析:第(1)題,冷鋒后、暖鋒前的地點處在冷氣團控制下。第(2)題,風力大小根據(jù)等壓線的疏密程度判斷,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第(3)題,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qū)在氣旋控制下為陰雨天氣。第(4)題,南半球的鋒面氣旋在西側槽線部位形成冷鋒,東側槽線部位為暖鋒。水平氣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所以可判斷出鋒面附近冷氣團控制下的A、C、D三地位于雨區(qū)。 夏至日日出:4:43夏至日日落:19:33夏至日集熱板傾角:16.5°秋分日集熱板傾角:40°題號123456789答案題號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題號19202122232425答案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