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4分,共100分)
1. 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神舟十三號順利往返、“天宮課堂”如期開講及“華龍一號”核電海外投產(chǎn)等,均展示了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冬奧會“飛揚”火炬所用的燃料為氧化性氣體
B.飛船返回艙表層材料中的玻璃纖維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
C.乙酸鈉過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并放熱的過程僅涉及化學變化
D.核電站反應堆所用軸棒中含有的與互為同位素
2. 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實現(xiàn)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為當今世界的一項顛覆性技術。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淀粉在人體內代謝后轉化成果糖
B.這種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學性質不同
C.此項技術可能有助于我國在未來實現(xiàn)“碳中和”
D.淀粉與纖維素均可用(C6H10O5)n來表示,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3. 我國釀酒技術距今已經(jīng)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下圖是民間釀酒過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步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甲
圖乙
圖丙
圖丁
A.圖甲是精碾階段,類似于實驗室中的的研磨操作
B.圖乙是發(fā)酵階段,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
C.圖丙是蒸煮階段,主要目的是殺菌和有利于發(fā)酵
D.圖丁是蒸餾階段,在實驗室中用到的儀器是蒸餾燒瓶、球形冷凝管等儀器
4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作為航天員手臂“延長器”的操縱棒是用高強度的有機高分子材料——碳纖維材料制作的
B.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電推進系統(tǒng)中所用的特種陶瓷屬于硅酸鹽化合物
C.神州十二號飛船艙體和火箭的密封件所用的氟素橡膠,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D.宇航服的制作材料中羊毛、纖維絮、針織棉都屬于纖維素
5. 2021年,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的四川“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中新發(fā)現(xiàn)了多個“祭祀坑”,出土了黃金面具、青銅神樹、陶瓷碎片、絲綢、玉石器、象牙精雕、涂有朱砂的神秘木匣等大量的重要文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黃金和青銅都屬于純凈物
B.陶瓷屬于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玉石器、象牙、絲綢的成分都只含無機物
D.朱砂的成分是HgS,是煉汞的最主要的礦物原料
6. 化學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下列敘述中沒有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的“石膽能化鐵為銅”
B.利用“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制備純堿
C.科學家成功將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跨臨界直冷制冰
7. 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主線是綠色發(fā)展,綠色化學助力綠色發(fā)展。下列做法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 )
A.用有機溶劑型涂料代替水性涂料
B.用汞鹽催化C2H2水合制CH3CHO
C.氯代乙醇法中用乙烯、氯氣等制環(huán)氧乙烷
D.用風力發(fā)電解水制H2,再由H2還原CO2制甲醇
8. 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冬奧會彰顯了“科技冬奧”理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速滑館“冰絲帶”內,CO2制冰過程的碳排放趨近于零
B.“有舵雪橇”中用到的碳纖維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
C.利用紫外殺菌技術對手機進行消毒,是為了使蛋白質鹽析
D.“黑科技”防疫神器“刷芯無線電子體溫計”中不含金屬元素
9. 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碳酸氫鈉不能用作食用堿
B.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丙烷
C.燃放煙花爆竹產(chǎn)生的刺激性氣體含SO2
D.三星堆的青銅縱目人神像出土時其表面呈亮紅色
10.2022年2月,第24屆冬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為保證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不能在食品中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
B.北京冬奧會上,禮儀服飾采用高科技石墨烯發(fā)熱材料,石墨烯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C.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為水分子內存在氫鍵
D.“綠色奧運”是本屆奧運會的理念之一,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為奧運服務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
11.科技發(fā)展離不開化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帶一路”,絲綢制品嚴禁用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漂洗
B.“乘風破浪”,航母上的鈦合金鉚釘可抗海水腐蝕
C.“筑夢天宮”,火箭助推劑——液氧在工業(yè)上可通過分解氯酸鉀制得
D.“直上云霄”,客機所用燃油是石油的分餾產(chǎn)物
12.《厲害了,我的國》展示了中國探索太空,開發(fā)深海,建設世界第一流的高鐵、橋梁、碼頭,5G技術聯(lián)通世界等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它們與化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打造生態(tài)文明建設,我國大力發(fā)展核電、光電、風電、水電,電能屬于一次能源
B.“神舟十二號”宇宙飛船返回艙外表面使用的高溫結構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C.我國提出網(wǎng)絡強國戰(zhàn)略,光纜線路總長超過三千萬公里,光纜的主要成分是晶體硅
D.C919大型客機使用了大量先進復合材料、鋁鋰合金等,鋁鋰合金可減輕機身自重
13.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推廣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能夠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B.餐桌上的瓷盤是硅酸鹽制品
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纖維和用于光纜通信的光導纖維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D.用84消毒液來殺死埃博拉流感病毒是因為病毒的蛋白質發(fā)生了變性
14. 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液體燃料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顯著標志和重要支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火箭芯一級尾段使用的碳纖維材料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B.火箭的整流罩前錐段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亞胺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C.火箭采用2219-鋁合金做箭體的蒙皮材料,有利于減輕火箭的質量
D.火箭的推進劑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
15.實現(xiàn)“碳達峰”與“碳中和”對于改善環(huán)境、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至關重要。下列關于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沼氣屬于可再生清潔能源
B.大規(guī)模開采可燃冰,開發(fā)新能源,可以降低碳排放
C.石油分餾可獲取裂化汽油,用溴水檢驗其中是否含有不飽和烴
D.向煤中加入CaCl2等來處理燃燒煤生成的SO2
16.化學科學在“國之重器”的打造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北斗系統(tǒng)”組網(wǎng)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導體材料為硅
B.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東方超環(huán)(人造太陽)”使用的氕、氘、氚互為同位素
C.“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箭體采用鋁合金材料,是因為材料強度高、密度大、耐腐蝕
D.“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過程中使用了芳綸制作的降落傘,芳綸是高分子材料
17.明代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記載:“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摻和,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藥制煉為白銅;礬、硝等藥制煉為青銅;廣錫摻和為響銅;倭鉛和寫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青銅的硬度大于純銅
B.黃銅為銅鉛合金,制造鑼類樂器一般用黃銅
C.在爐甘石(主要成分ZnCO3)上滴加稀鹽酸有氣體放出
D.CuSO4·5H2O 失去結晶水變?yōu)镃uSO4的過程是化學變化
18.廣東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如廣東剪紙、粵繡、潮汕工夫茶藝和香云紗染整技藝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廣東剪紙的裁剪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B.沖泡工夫茶時茶香四溢,體現(xiàn)了分子是運動的
C.制作粵繡所用的植物纖維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藝中去除絲膠所用的純堿水溶液屬于純凈物
19.“灌鋼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貢獻,陶弘景在其《本草經(jīng)集注》中提到“鋼鐵是雜煉生作刀鐮者”?!肮噤摲ā敝饕菍⑸F和熟鐵(含碳量約0.1%)混合加熱,生鐵熔化灌入熟鐵,再鍛打成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鋼是以鐵為主的含碳合金
B.鋼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鐵由于含碳量高,熔點比熟鐵高
D.冶煉鐵的原料之一赤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2O3
20.近年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的判斷錯誤的是( )
A.北斗三號衛(wèi)星搭載了精密計時的銣原子鐘,銣(Rb)是金屬元素
B.奮斗者號潛水器載人艙外殼使用了鈦合金,鈦合金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C.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火箭動力源于氧化還原反應
D.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過程中使用了芳綸制作的降落傘,芳綸是高分子材料
21.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本屆冬奧會體現(xiàn)了科技創(chuàng)新與藝術設計的完美融合。下列有關本屆冬奧會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比賽用冰壺的材質為花崗巖,屬于硅酸鹽材料
B.用干冰實現(xiàn)人工制冰的過程環(huán)保高效,不涉及化學變化
C.速滑競賽服使用了蜂窩樣式的聚氨酯材料,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
D.首鋼單板滑雪大跳臺主體結構采用的高強鋼和耐火耐候鋼,屬于合金材料
22.舉世矚目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冬奧會上有許多“化學元素”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部分冬奧場館建筑應用了新材料碲化鎘發(fā)電玻璃,其中碲和鎘均屬于過渡元素
B.頒獎禮服和比賽服裝中分別用到的石墨烯和聚氨酯材料,二者均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C.利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冰技術代替?zhèn)鹘y(tǒng)的氟利昂制冷劑,有利于保護大氣臭氧層
D.火炬使用氫氣為燃料實現(xiàn)了零排放,加入鈉鹽等因發(fā)生化學變化產(chǎn)生美麗的焰色
23.化學與人體健康及環(huán)境保護息息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食品加工時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劑
B.掩埋廢舊電池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C.天然氣不完全燃燒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
D.使用含磷洗滌劑不會造成水體污染
24.北京冬奧會多措并舉踐行低碳、綠色環(huán)保理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奧運村生活垃圾焚燒尾氣經(jīng)脫硫脫硝后排放,能減少空氣污染
B.氫能源大巴車使用光伏電解水制得的氫氣做燃料,低碳且環(huán)保
C.因防疫需要,大量使用一次性口罩、防護服等,體現(xiàn)綠色環(huán)保理念
D.循環(huán)使用CO2制冰技術,比傳統(tǒng)制冷劑氟利昂更加環(huán)保
25.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下列古代文獻涉及的化學知識,對其說明錯誤的是( )
A.《本草綱目》中“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餾
B.《本草經(jīng)集注》記載區(qū)分硝石()和樸消()方法:“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這是古人利用焰色反應鑒別物質
C.《格物粗談》有這樣的記載:“紅柿摘下未熟,每籃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氣即發(fā),并無澀味”,文中的“氣”是指乙烯
D.《夢溪筆談》載:“高奴縣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述“脂水”就是現(xiàn)在的地溝油
1.【答案】D
【解析】A.H2作為燃料在反應中被氧化,體現(xiàn)出還原性,故A項說法錯誤;B.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yōu)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故B項說法錯誤;C.乙酸鈉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因此屬于物理變化,故C項說法錯誤;D.與是質子數(shù)均為92,中子數(shù)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為同位素,故D項說法正確;綜上所述,敘述正確的是D項。
2.【答案】C
【解析】A.淀粉可在人體內代謝后轉化成葡萄糖,故A錯誤;B.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是一種物質,化學性質相同,故B錯誤;C.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減少二氧化碳,有助于實現(xiàn)“碳中和”,故C正確;D.淀粉和纖維素均可用(C6H10O5)m表示,但m不確定,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D錯誤;故選:C。
3. 【答案】D
【解析】A.圖甲是用石碾對原料粉碎的過程,在實驗室,對顆?;蛘邏K狀物質粉碎,一般用研缽碾壓成粉末狀,A正確;B.圖乙是糧食的發(fā)酵過程,①(C6H10O5)n+nH2OnC6H12O6,②C6H12O62C2H5OH+2CO2↑,屬于化學變化,B正確;C.圖丙是利用蒸煮使糧食糊化的過程,有利于生物催化劑發(fā)揮作用,同時還可以殺菌,C正確;D.圖丁是蒸酒過程,把醅料中的酒精、水、高級醇等有效成分蒸發(fā)為蒸汽,再經(jīng)冷卻可以得到白酒。蒸餾操作在實驗室用到的蒸餾裝置,該裝置中需用直形冷凝管,D錯誤。
4. 【答案】C
【解析】 A.碳纖維不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A錯誤;B.陶瓷的種類很多,普通硅酸鹽陶瓷,屬于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而特種陶瓷是用于各種現(xiàn)代工業(yè)和尖端科學技術的特種陶瓷制品等,此處用到的是氮化硼陶瓷基復合材料,B錯誤;C.氟素橡膠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C正確;D.羊毛屬于蛋白質,D錯誤。
5.【答案】D
【解析】黃金(古代)和青銅都屬于混合物,A錯誤;B.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鹽,B錯誤;C.象牙和絲綢中都含有有機物,C錯誤;D朱砂的成分是HgS,是煉汞的最主要的礦物原料,D正確。
6.【答案】D
【解析】A.“石膽能化鐵為銅”指的是鐵可以與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銅,發(fā)生了化學變化,A不符合題意;B.工業(yè)上利用“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制備純堿,二氧化碳、氨氣、氯化鈉和水發(fā)生反應生成的碳酸氫鈉晶體經(jīng)加熱后分解生成碳酸鈉即純堿,發(fā)生了化學變化,B不符合題意;C. CO2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了化學變化,C不符合題意;D.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將水直接轉化為冰,沒有新物質生成,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沒有涉及化學變化,D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本題選D。
7.【答案】D
【解析】A.有機溶劑更容易污染環(huán)境,用水代替有機溶劑可減少污染,A錯誤;B.汞為重金屬,污染環(huán)境,不符合綠色化學,B錯誤;C.用乙烯、氯氣等制環(huán)氧乙烷會有大量副產(chǎn)物生成,原子利用率達不到100%,且氯氣有毒,不符合綠色化學,C錯誤;D.風能、電能為清潔能源,生成過程無污染,H2還原CO2制甲醇,可以減少CO2排放,符合綠色化學,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D。
8.【答案】A
【解析】A.速滑館“冰絲帶”內,二氧化碳循環(huán)制冰的過程中無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趨近于零,故A正確;B.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無極非金屬材料,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故B錯誤;C.利用紫外殺菌技術對手機進行消毒,是為了使蛋白質變性,故C錯誤;D.刷芯無線電子體溫計背面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金屬觸點,該觸點為高靈敏度溫度傳感器,所以刷芯無線電子體溫計中含有金屬元素,故D錯誤;故選A。
9.【答案】C
【解析】A.碳酸氫鈉堿性較弱,能用作食用堿,A錯誤;B.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B錯誤;C.煙花爆竹中含硫,爆炸時會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SO2,C正確;D.青銅是銅的合金,表面易形成銅綠,也易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故三星堆的青銅縱目人神像出土時其表面為黑色加綠色,不可能呈亮紅色,D錯誤;答案選C。
10. 【答案】D
【解析】A.為保證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食品添加劑并適量添加,A項錯誤;
B.石墨烯是一種無機碳單質,不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B項錯誤;C.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為固態(tài)水分子間存在的氫鍵數(shù)目更多,且氫鍵具有方向性,空間體積更大,所以冰的密度更小,C項錯誤;D.風能和太陽能屬于新型能源,同時也屬于清潔能源,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為奧運服務體現(xiàn)了綠色化學、綠色奧運這一理念,D項正確;故選D項。
11. 【答案】C
【解析】絲綢屬于蛋白質,能被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破壞,故A正確;鈦合金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優(yōu)良性能,故B正確;工業(yè)上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得到火箭助推劑——液氧,故C不正確;客機所用燃油是航空煤油,是石油分餾的產(chǎn)物,故D正確。
12. 【答案】D
【解析】一次能源是從自然界取得未經(jīng)改變或轉變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原煤、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經(jīng)過加工轉換以后得到的能源,如電能、氫能等,A錯誤;高溫結構陶瓷耐高溫、耐腐蝕,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不是傳統(tǒng)的硅酸鹽,B錯誤;光纜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錯誤;鋁和鋰均為金屬材料,故鋁鋰合金也為金屬材料,D正確。
13. 【答案】C
【解析】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CO2,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A項正確;瓷盤是硅酸鹽制品,B項正確;聚酯纖維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C項錯誤;84消毒液具有強氧化性,可使病毒的蛋白質發(fā)生變性,D項正確。
14.【答案】D
【解析】A.碳纖維是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碳纖維材料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A正確;B.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是聚合物,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B正確;C.鋁合金質量輕、耐高溫,鋁合金做箭體的蒙皮材料,有利于減輕火箭的質量,C正確;D.火箭推進劑主要有三種類型:固體,液體,和混合型,由燃料和氧化劑構成,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液體推進劑,但也可以是其他組合液體推進劑,不一定就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D錯誤;答案選D。
15.【答案】A
【解析】A.沼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可再生清潔能源,A正確;
B.可燃冰燃燒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大規(guī)模開采可燃冰,開發(fā)新能源,不能降低碳排放,B錯誤;
C.石油分餾得不到裂化汽油,石油裂化才得到裂化汽油,C錯誤;D.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處理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D錯誤;答案選A。
16. 【答案】C
【解析】A.硅是常用的半導體材料,北斗芯片中的半導體材料為硅,A正確;B.氕、氘、氚的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它們互為同位素,B正確;C.鋁合金材料具有強度高、密度小、耐腐蝕等優(yōu)點,C錯誤;D.芳綸具有超高強度、高模量和耐高溫、耐酸耐堿、重量輕等優(yōu)良性能,可用于制作降落傘,屬于高分子材料,D正確;答案選C。
17.【答案】B
【解析】A.青銅為銅的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金屬單質,A正確;B.黃銅是銅、鋅合金,B錯誤;C.ZnCO3與稀鹽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氣體,C正確;D.CuSO4·5H2O和CuSO4為兩種不同的純凈物,所以CuSO4·5H2O 失去結晶水變?yōu)镃uSO4的過程是化學變化,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B。
18.【答案】D
【解析】剪紙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A說法正確;茶香四溢說明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氣中擴散,體現(xiàn)了分子是運動的,B說法正確;植物纖維是纖維素,其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說法正確;純堿水溶液是碳酸鈉和水的混合物,不是純凈物,D說法錯誤。
19.【答案】C
【解析】鋼是以鐵為主的含碳合金,A說法正確;鋼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B說法正確;合金的熔點比其組分的熔點低,生鐵含碳量(2%~4.3%)大于熟鐵的含碳量(約0.1%),故生鐵熔點比熟鐵低,C說法錯誤;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2O3,D說法正確。
20.【答案】B
【解析】銣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ⅠA族,屬于堿金屬,故A正確;鈦合金為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B錯誤;火箭動力源于火箭燃料的燃燒,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C正確;芳綸屬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21.【答案】C
【解析】A.花崗巖以石英、長石和云母為主要成分,屬于硅酸鹽材料,A正確;B.干冰氣化吸熱,可以使周圍溫度降低,從而制冰,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B正確;C.聚氨酯材料為人工合稱的高分子材料,屬于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C錯誤;D.高強鋼和耐火耐候鋼屬于Fe與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C。
22.【答案】C
【解析】A.碲是VIA族元素,是主族元素,不屬于過渡元素,A錯誤;B.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單質,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錯誤;C.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利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冰技術代替,可減少氟利昂使用,有利于保護大氣臭氧層,C正確;D.氫氣燃燒生成水,無污染,實現(xiàn)了零排放,而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D錯誤;故選:C。
23.【答案】C
【解析】食品加工時可以添加防腐劑,但要控制用量,A錯誤;廢舊電池中含有重金屬(如汞等),掩埋其會造成土壤污染,B錯誤;天然氣不完全燃燒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C正確;含磷洗滌劑會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D錯誤。
24.【答案】C
【解析】A.奧運村生活垃圾焚燒尾氣經(jīng)脫硫脫硝后排放,可以減少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能減少空氣污染,故A正確;B.氫能源大巴車使用光伏電解水制得的氫氣做燃料,能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且環(huán)保的理念,故B正確;C.因防疫需要,大量使用一次性口罩、防護服等會形成大量需要處理的垃圾,不符合綠色環(huán)保理念,故C錯誤;D.與傳統(tǒng)制冷劑氟利昂制冰相比,循環(huán)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可以減少傳統(tǒng)制冷劑氟利昂的使用,可以減少臭氧層的破壞,更加符合綠色環(huán)保的理念,故D正確;故選C。
25.【答案】D
【解析】A.蒸令氣上,則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點差異分離,則該法為蒸餾,A正確;B.鑒別KNO3和Na2SO4,利用鉀元素和鈉元素的焰色試驗不同,鈉元素焰色試驗為黃色,鉀元素焰色試驗為紫色,B正確;C.木瓜會釋放出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乙烯氣體,催使柿子快速成熟,C正確;D.“高奴縣 出脂水”,燃燒有濃煙,就指的是這一帶的石油而不是地溝油,D錯誤;答案選D。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化學與生活專題講義,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蒸餾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之一,高性能分離膜可用于海水淡化,雙氧水和碘酒都可作醫(yī)用消毒劑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化學與生活專題講義,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蒸餾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之一,高性能分離膜可用于海水淡化,雙氧水和碘酒都可作醫(yī)用消毒劑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三化學高考備考一輪復習 第十八專題 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 測試題,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