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明: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答案寫在答題卡上,交卷時只交答題卡。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S-32
第Ⅰ卷 (選擇題,共45分)
一、單選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3分,共45分)
1. 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分類或歸類正確的是
A. 電解質(zhì):、、、氨水
B. 化合物:、NaOH、HCl、
C. 同素異形體:、金剛石、干冰、石墨
D. 堿式鹽:、、、
【答案】B
【解析】
【詳解】A.是非電解質(zhì),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故A錯誤;
B.、NaOH、HCl、都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形成的純凈物,都是化合物;故B正確;
C.干冰是,不是單質(zhì),不是碳的同素異形體,故C錯誤;
D.能夠提供出氫氧根的鹽較堿式鹽,只有是堿式鹽,是正鹽,是酸式鹽,是堿,故D錯誤。
答案選B。
2. 根據(jù)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質(zhì)類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預測類似的可能性,是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思維方法。以下推論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Cu元素常見化合價有+1、+2價,則+2價的Cu2+只有氧化性得到電子可以變?yōu)镃u+或Cu單質(zhì),而Fe元素化合價常見的有+2、+3價,所以+2價的Fe2+既可以得到電子變?yōu)?價Fe單質(zhì),表現(xiàn)氧化性,也可以失去電子變?yōu)?3價的Fe3+,表現(xiàn)還原性,因此不是只有氧化性,A錯誤;
B.由于酸性:HCl>H2CO3,所以將CO2氣體無論是通入CaCl2溶液,還是通入BaCl2溶液,都不能發(fā)生反應,因此無明顯現(xiàn)象,B正確;
C.CaO能夠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Ca(OH)2,但CuO難溶于水,因此不能與水反應產(chǎn)生Cu(OH)2,C錯誤;
D.Fe2O3只能與酸反應產(chǎn)生鹽和水,因此Fe2O3屬于堿性氧化物;而Al2O3不僅能與酸反應產(chǎn)生鹽和水,也能夠與堿反應產(chǎn)生鹽和水,因此Al2O3屬于兩性氧化物,D錯誤;
故選B。
3. 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自由移動氯離子的是
A. 氯酸鉀溶液B. 液態(tài)氯化氫C. 氯化鉀溶液D. 固體氯化鈉
【答案】C
【解析】
【詳解】A.氯酸鉀離子化合物,電離產(chǎn)生K+、ClO3-,無Cl-,A錯誤。
B.HCl是共價化合物,在液態(tài)時只含有氯化氫分子,不含有Cl-,B錯誤。
C.氯化鉀溶液中電離產(chǎn)生K+、Cl-,C正確。
D.固體氯化鈉含有氯離子,但是不是自由移動的Cl-,D錯誤。
故選C。
4. 由多糖和多功能無機納米顆粒組成的多糖基復合納米材料(直徑1-100nm)(如圖所示)在生物醫(yī)學領(lǐng)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將多糖基復合納米顆粒分散到水中,下列關(guān)于該分散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A. 該分散系屬于膠體
B. 利用丁達爾效應可以區(qū)分氯化鋇溶液和該分散系
C. 該分散系過濾可得到多糖基復合納米顆粒
D. 一束光通過該分散系,可觀察到光亮的通路,靜置片刻后,不會有沉淀產(chǎn)生
【答案】C
【解析】
【詳解】A.多糖基復合納米材料(直徑1-100 nm),將其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A正確;
B.多糖基復合納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利用丁達爾效應可以區(qū)分氯化鋇溶液和該分散系,B正確;
C.膠體分散質(zhì)微粒直徑比濾紙的縫隙直徑小,能夠通過濾紙,因此不能通過過濾方法分離得到多糖基復合納米顆粒,C錯誤;
D.膠體能夠使光線發(fā)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線傳播,因而能夠在膠體中看到有一條光亮的通路,即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膠體是介穩(wěn)狀態(tài),靜置片刻后,不會有沉淀產(chǎn)生,故D正確;
故選C。
5. 下列用單、雙線橋表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O2變?yōu)镹a2O2,從0價變?yōu)?1價,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應為2個,故A錯誤;
B.Cl2發(fā)生歧化反應,有2個Cl原子變?yōu)?1價,得到2個電子,2個Cl原子變?yōu)?1價,失去2個電子,故B正確;
C.該反應為歸中反應,按照價態(tài)變化規(guī)律,KClO3和HCl中的Cl元素都是變成Cl2中的0價,故C錯誤;
D.反應中Cu失去電子,HNO3中N得到電子,單線橋應由Cu指向HNO3中的N,故D錯誤。
答案選B。
6. 為除去粗鹽中含有的硫酸鈉、氯化鎂、氯化鈣等雜質(zhì),應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氫氧化鈉、碳酸鈉等物質(zhì),將雜質(zhì)轉(zhuǎn)化為沉淀過濾除去,再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得到精鹽水。該過程示意如下:
對該過程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A. ①操作中需要進行攪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鈉的溶解度
B. ②、④兩步操作順序可以對換
C. ⑤操作得到的沉淀中共有三種物質(zhì)
D. ⑥操作中,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將濾液pH調(diào)為中性或微酸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粗鹽溶解后加入氯化鋇,除去硫酸根,加入氫氧化鈉,除去鎂離子,加入碳酸鈉,除去鈣離子和鋇離子,過濾可分離出所有沉淀,濾液中加鹽酸除去碳酸根和氫氧根,得到精鹽水。
【詳解】A.①操作中需要進行攪拌,目的是加速溶解,不能提高氯化鈉的溶解度,A錯誤;
B.②、④兩步操作順序不可以對換,碳酸鈉溶液必須放氯化鋇溶液之后,以除去引入的過量的鋇離子,B錯誤;
C.⑤操作得到的沉淀為:硫酸鋇、氫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鋇,共有四種物質(zhì),C錯誤;
D.⑥操作中,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將濾液pH調(diào)為中性或微酸性,再經(jīng)過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食鹽晶體,D正確;
故選D。
7.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稀硫酸滴在銅片上:
B.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 向溶液中通入:
D. 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
【答案】B
【解析】
【詳解】A.銅的活潑性弱于氫,將稀硫酸滴在銅片上不發(fā)生反應,故A錯誤;
B.石灰水足量反應生成碳酸鈣、氫氧化鈉和水,離子方程式為:,故B正確;
C.向溶液中通入不發(fā)生反應,故C錯誤;
D.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D錯誤。
答案選B。
8. 化學實驗中若使某步中的有害產(chǎn)物作為另一步的反應物,形成一個循環(huán),則可不再向環(huán)境排放該種有害物質(zhì)。在如圖所示有編號的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有
A. 3個B. 4個C. 5個D. 6個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轉(zhuǎn)化流程圖可知,反應①中Cr的化合價降低了,是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②中元素的化合價未改變,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③元素的化合價未改變,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④Cr的化合價升高了,是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⑥中Cr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了,是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⑤元素的化合價未改變,是非氧化還原反應,綜上所述,有①④⑥三個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答案為:A。
9. 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K+、Cl-
B. 遇酚酞變紅的溶液中:、Na+、Cl-、K+
C. 堿性溶液中:H+、Fe2+、Cl-、
D. 無色透明溶液中:K+、、Na+、MnO
【答案】B
【解析】
【詳解】A.酸性溶液中碳酸氫根會反應,而不能存在,A錯誤;
B.遇酚酞變紅的溶液為堿性溶液,四種離子均能存在,B正確;
C.堿性溶液中亞鐵離子和銨根離子均會與氫氧根離子反應,而不能存在,C錯誤;
D.高錳酸根離子為紫色,不能存在于無色透明溶液中,D錯誤;
故選B。
10. 由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詳解】A.是共價化合物,不含離子,熔融狀態(tài)下不能電離,幾乎不導電,A正確;
B.本身不能電離,為非電解質(zhì),是因為與水反應生成,發(fā)生電離,B錯誤;
C.制備膠體是將飽和溶液中滴入沸水中,C錯誤;
D.某溶液中加入鹽酸,并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溶液中可能含有、,D錯誤;
故選A。
1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一定是純凈物;
②將放入水中不能導電,所以是非電解質(zhì);
③與反應生成和NO,故是酸性氧化物;
④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⑤用雞蛋殼膜和蒸餾水除去淀粉膠體中的食鹽不涉及化學變化;
⑥鹽和堿反應一定生成一種新鹽和新堿;
⑦鈉反應時失1個電子,鎂失2個電子,所以鎂的還原性比鈉強
A. ④⑤B. ②⑤⑥⑦C. ①②③⑥⑦D. ①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詳解】①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若只含有一種構(gòu)成物質(zhì)的基本微粒,則為純凈物,若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過程物質(zhì)的基本微粒如O2和O3的混合氣體,則為混合物,因此不一定是純凈物,①錯誤;
②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所以非電解質(zhì),②錯誤;
③NO2與H2O反應生成HNO3和NO,反應過程中元素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③錯誤;
④堿性氧化物是能夠與酸反應產(chǎn)生鹽和水的氧化物,該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④正確;
⑤雞蛋殼膜是半透膜,用雞蛋殼膜和蒸餾水除去淀粉膠體中的食鹽是膠體的提純,過程中是根據(jù)微粒大小分離提純的,因此不涉及化學變化,⑤正確;
⑥堿與鹽反應不一定能生成另一種堿與鹽,如NaHCO3+NaOH=Na2CO3+H2O,⑥錯誤;
⑦金屬的還原性與失去電子的難易有關(guān),與失去電子的數(shù)目多少無關(guān),鈉的金屬性比鎂的強,因而鈉的還原性比鎂的強,⑦錯誤;
故選C。
12. 在酸性溶液中與發(fā)生反應,反應產(chǎn)物為、、。已知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個數(shù)之比為,則x的值為
A. 1B. 2C. 3D. 4
【答案】B
【解析】
【詳解】由題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電荷守恒,,,故選B。
13. 某心臟起搏器工作時發(fā)生反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生成2個分子時,反應轉(zhuǎn)移4個電子
B. 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C. 還原產(chǎn)物包括LiCl和S
D. 還原劑只有Li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應中,Li的化合價升高,作還原劑,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共價鍵,據(jù)此分析。
【詳解】A.中S元素由+4價下降到0價,生成2個分子時,生成2個S,反應轉(zhuǎn)移8個電子,故A錯誤;
B.反應中,Li的化合價升高,Li作還原劑,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是氧化劑,故B錯誤;
C.Li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LiCl是氧化產(chǎn)物,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單質(zhì)S是還原產(chǎn)物,故C錯誤;
D.反應中,Li的化合價升高,作還原劑,故D正確;
故選D。
14. 根據(jù)離子方程式(1)
(2)
(3)。
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錯誤的是
A. 少量通入溶液:
B 過量通入溶液:
C. 少量通入溶液:
D 過量通入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反應(1)2Fe3++2I-═2Fe2++I2中氧化性:Fe3+>I2,還原性:I->Fe2+,(2)Br2+2Fe2+═2Fe3++2Br-中氧化性:Br2>Fe3+,還原性:Fe2+>Br-,(3)2Br-+Cl2═Br2+2Cl-中氧化性:Cl2>Br2,還原性:Br->Cl-,氧化性大小為:Cl2>Br2>Fe3+>I2,還原性大?。篒->Fe2+>Br->Cl-,據(jù)此分析判斷。
【詳解】A.FeI2溶液中離子的還原性:I->Fe2+,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氯氣氧化碘離子生成碘單質(zhì),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I-═2Cl-+I2,故A正確;
B.FeI2溶液中還原性:I->Fe2+,過量Cl2通入FeI2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鐵、碘單質(zhì),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Fe2++4I-+3Cl2═2Fe3++2I2+6Cl-,故B正確;
C.FeBr2溶液中離子的還原性:Fe2+>Br-,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反應生成氯化鐵、溴化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故C正確;
D.過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反應生成氯化鐵、溴單質(zhì),反應中FeBr2需要符合化學式配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D錯誤。
答案選D。
15. 某膠體遇鹽鹵(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易發(fā)生聚沉,而與食鹽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膠體中膠體粒子大小約為10?9~10?7 m
B. 該膠體粒子帶正電
C. Na+使此膠體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D. 該膠體遇BaCl2溶液或Fe(OH)3膠體可發(fā)生聚沉
【答案】B
【解析】
【分析】A、膠體分散質(zhì)微粒直徑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間;
B、該膠體遇鈣、鎂、鋇離子易發(fā)生聚沉,而遇鈉離子則不易發(fā)生聚沉,說明膠體的膠粒帶負電荷;
C、膠體遇鹽鹵或石膏水易發(fā)生凝聚,而與食鹽水或Na2SO4溶液則不易發(fā)生凝聚,說明它的凝聚受陽離子種類影響較大,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則聚沉效果越好;
D、該膠體的膠粒帶負電,遇到電解質(zhì)溶液或膠粒帶負電的膠體能夠發(fā)生聚沉;
【詳解】A、膠體分散質(zhì)微粒直徑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間,即10-9~10-7 m ,故A正確;
B、該膠體遇鈣、鎂、鋇離子易發(fā)生聚沉,而遇鈉離子則不易發(fā)生聚沉,說明膠體的膠粒帶負電荷,電泳時,該膠體向陽極移動,故B錯誤;
C、膠體遇鹽鹵或石膏水易發(fā)生凝聚,而與食鹽水或Na2SO4溶液則不易發(fā)生凝聚,說明它的凝聚受陽離子種類影響較大,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則聚沉效果越好,故C正確;
D、該膠體遇BaCl2溶液發(fā)生聚沉,該膠體遇鈣、鎂、鋇離子易發(fā)生聚沉,而遇鈉離子則不易發(fā)生聚沉,說明膠體的膠粒帶負電荷,F(xiàn)e(OH)3膠體的膠粒是帶正電荷,可使該膠體發(fā)生聚沉,故D正確;
故選B。
【點睛】本題考查了膠體的性質(zhì),解題關(guān)鍵:明確膠體聚沉發(fā)生的條件,注意膠體的聚沉和膠體的鹽析區(qū)別,易錯點:A,注意單位之間的換算,1m=109nm.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5分)
16. 現(xiàn)有以下物質(zhì):①NaCl晶體;②干冰;③液態(tài)的醋酸;④銅;⑤固體;⑥蔗糖;⑦氫氧化鐵膠體;⑧熔融的;⑨HCl;⑩溶液
請回答下列問題(填序號)
(1)以上物質(zhì)能導電的是___________。
(2)以上物質(zhì)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_____。
(3)以上物質(zhì)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_____。
(4)物質(zhì)⑨HCl具有___________(填寫“氧化性”、“還原性”或者“氧化性和還原性”),理由是___________。物質(zhì)④銅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應該只能表現(xiàn)___________(填“氧化性”和“還原性”)。
(5)向⑩溶液中滴加溶液至堿性,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④⑦⑧⑩
(2)①③⑤⑧⑨ (3)②⑥
(4) ①. 氧化性和還原性 ②. H為+1價,化合價可以降低;Cl為-1價,化合價可以升高 ③. 還原性
(5)
【解析】
【小問1詳解】
固體導電的應該是金屬單質(zhì)或石墨,溶液導電的應該有電解質(zhì)溶液,離子化合物在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故答案為:④⑦⑧⑩;
【小問2詳解】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zhì),物質(zhì)類別包含酸、堿、鹽、水、金屬氧化物,故有①③⑤⑧⑨;
【小問3詳解】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是非電解質(zhì),物質(zhì)類別包含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shù)有機物,氨氣等,故有②⑥;
【小問4詳解】
HCl中H的化合價可以降低,Cl的化合價可以升高,所以HCl有氧化性和還原性;金屬單質(zhì)沒有負化合價,所以金屬只有還原性;
【小問5詳解】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過量氫氧化鋇溶液時溶液呈堿性,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水和氫氧化鈉,此時離子方程式為:。
17. 對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后發(fā)現(xiàn),溶液無色、澄清,其可能含有SO42-、Na+、CO32-、H+、NO3-、HCO3-、Cl-等離子中的若干種。然后又作了如下分析,以確定這些離子是否大量存在。
①用石蕊試液檢測該溶液時,溶液顯紅色。
②取2 mL溶液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進行檢驗,結(jié)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對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靜置后,取其上層澄清的液體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進行檢驗,結(jié)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__。
(2)在上述實驗操作中,有錯誤的步驟是(填代號)______。對該錯誤改正的方法是(要作較詳細的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目前為止,不能肯定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H+、SO42- ②. CO32-、HCO3- ③. ③ ④. 另取原溶液2 mL,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進行檢驗 ⑤. Na+、NO3—、Cl-
【解析】
【詳解】用石蕊試液檢測該溶液,溶液顯紅色,說明溶液呈酸性,說明溶液呈酸性,CO32-、HCO3-與H+離子反應,不能大量共存,則一定不含有CO32-、HCO3-;
②加入足量氯化鋇和稀硝酸溶液,結(jié)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該沉淀為BaSO4,說明溶液中含有SO42-離子;
③?、谥械纳蠈忧逡海藭r引入氯離子,加入硝酸銀溶液,結(jié)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說明溶液中含有Cl-離子;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是H+、SO42-,一定沒有CO32-、HCO3-離子;
(2)在上述實驗操作②中,應將BaCl2 改為Ba(NO3)2 ,因為原操作②中加入BaCl2 溶液也會使③中產(chǎn)生AgCl 沉淀,不能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
(3)到目前為止,不能肯定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離子是Na+、NO3-、Cl?。
18. 高鐵酸鈉(Na2FeO4)是水處理過程中的一種新型的綠色多功能凈水劑。其凈水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主要為4Na2FeO4+10H2O=4Fe(OH)3(膠體)+3O2↑+8NaOH。相比傳統(tǒng)的用氯氣進行水的消毒處理,高鐵酸鈉安全無異味,投加更方便。請回答下列問題:
(1)高鐵酸鈉(Na2FeO4)屬于____(“酸”、“堿”、“鹽”或“氧化物”),其中鐵化合價為____價;與O2互為同素異形體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____。
(2)將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改寫成離子方程式:____,該反應中物質(zhì)的氧化性大小關(guān)系是:____。
(3)實驗室制備Fe(OH)3膠體的操作:向燒杯中加入40mL蒸餾水,將燒杯中的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____溶液,繼續(xù)煮沸至溶液呈____,停止加熱,寫出實驗室制備Fe(OH)3膠體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4)當生成48gO2時,生成的NaOH的質(zhì)量為____g。
【答案】(1) ①. 鹽 ②. +6 ③. O3
(2) ①. 4FeO+10H2O=4Fe(OH)3(膠體)+3O2↑+8OH- ②. Na2FeO4>O2或者FeO>O2)
(3) ①. 飽和FeCl3 ②. 紅褐色 ③. 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4)160
【解析】
【小問1詳解】
Na2FeO4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屬于鹽類,其中Na為+1價、O為-2價,鐵的化合價為+6;與O2互為同素異形體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O3。
【小問2詳解】
Na2FeO4和NaOH屬于強電解質(zhì),可拆,則消掉Na+,改寫為離子方程式為:4FeO42-+10H2O=4Fe(OH)3(膠體)+3O2↑+8OH-,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可知,該反應中物質(zhì)的氧化性大小關(guān)系是:Na2FeO4>O2或者FeO>O2)。
【小問3詳解】
向一小燒杯中加入40mL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xù)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則實驗室制備Fe(OH)3膠體的化學方程式為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小問4詳解】
設(shè)生成NaOH質(zhì)量為xg,由反應方程式可得關(guān)系式:,則,解得x=160g,則生成NaOH的質(zhì)量為160g。
19. 亞硝酸鈉()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yè)鹽,因其外觀和食鹽相似容易誤食中毒。亞硝酸鈉加熱到320℃以上會分解產(chǎn)生、和,其水溶液呈堿性。由于有毒性,將含該物質(zhì)的廢水直接排放會引起水體嚴重污染,所以這種廢水必須處理后才能排放。處理方法之一如下:
(1)在下面方框中寫出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式及其系數(shù),并用單線橋法標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______
(2)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來看,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酸 b.鹽 c.堿 d.非電解質(zhì) e.電解質(zhì)
(3)用上述反應來處理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從環(huán)保角度來講,要將轉(zhuǎn)化為氮氣,所用物質(zhì)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還原性”)應該比KI更___________(填“強”或“弱”)。
(4)下列方法不能用來區(qū)分固體和NaCl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分別溶于水,并滴加幾滴酚酞溶液
B.分別加強熱并收集氣體檢驗
C.用筷子分別蘸取固體品嘗味道
(5)誤食會導致人體血紅蛋白中的轉(zhuǎn)化為而中毒,該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性質(zhì)與下列___________(填序號)反應中表現(xiàn)出的性質(zhì)相同。
A.
B.
C.
D.
(6)已知亞硝酸鈉可以與氯化銨反應生成氮氣和氯化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產(chǎn)生氮氣分子和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比為:___________。
【答案】(1) (2)be
(3) ①. 產(chǎn)生NO有害氣體污染環(huán)境 ②. 還原性 ③. 強
(4)C (5)C
(6) ①. ②. 1∶3
【解析】
【小問1詳解】
反應中,KI是還原劑,NaNO2是氧化劑,轉(zhuǎn)移2個電子,單線橋法表示為:;
【小問2詳解】
是鈉離子和亞硝酸跟形成的鹽,屬于電解質(zhì),故答案為:be;
小問3詳解】
上述反應來處理時產(chǎn)生NO,NO是有害氣體污染環(huán)境,故該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將轉(zhuǎn)化為氮氣,應該用比KI還原性更強的還原劑,能進一步將NO還原為N2;
【小問4詳解】
A.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亞硝酸鈉溶液顯堿性,氯化鈉溶液顯中性,分別滴加幾滴酚酞溶液,顯紅色的是亞硝酸鈉溶液,可以區(qū)分,故A不符合題意;
B.分別加強熱并收集氣體檢驗,亞硝酸鈉加熱分解會生成N2和O2,NaCl分解會生成Cl2,故可以區(qū)分,B不符合題意;
C.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原則是不能嘗藥品的味道的,且兩者的味道也類似,故不能用該方法區(qū)分兩者,故C符合題意;
答案為C;
【小問5詳解】
會導致人體血紅蛋白中的轉(zhuǎn)化為而中毒,該過程中做氧化劑表現(xiàn)氧化性;
A.該反應中,過氧化氫中的O元素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故A不符合題意;
B.H2O2+Cl2═2HCl+O2↑,反應中,過氧化氫中的O元素化合價升高,表現(xiàn)還原性,故B不符合題意;
C.,過氧化氫中的O元素化合價降低,表現(xiàn)氧化性,故C符合題意;
D.反應中,反應中,過氧化氫中的O元素化合價升高,表現(xiàn)還原性,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C。
【小問6詳解】
亞硝酸鈉和氯化銨反應生成氮氣、氯化鈉和水,方程式為;生成一個氮氣分子時轉(zhuǎn)移3個電子,故產(chǎn)生氮氣分子和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比為1:3。選項
實際事實
類推結(jié)果
A
只有氧化性
也只有氧化性
B
通入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
通入溶液也無明顯現(xiàn)象
C
CaO可以與水反應生成
CuO也可以與水反應生成
D
為堿性氧化物
也為堿性氧化物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用熔融態(tài)的做導電實驗
幾乎不能導電
不是由離子構(gòu)成的
B
用電流計測室溫下稀硝酸和水溶液的導電性
都能導電
硝酸和都是電解質(zhì)
C
向飽和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制備膠體
D
向某溶液中加入鹽酸,并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該溶液中一定含有
這是一份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mlL的NaOH溶液,2gB.5,4;13,2%選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