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復習與鞏固(提高) 責編:熊亞軍  【鞏固練習】一、選擇題 (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廣東一模)根據如圖所示實驗,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span>    ACO2不能燃燒           BCO2支持燃燒    CCO2密度比空氣大       D蠟燭燃燒生成CO2H2O2.下列敘述中兩字使用正確的是(  )
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無定形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含氧、炭二種元素的化合物;木碳有吸附能力,焦碳常用于冶金工業(yè);以單質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剛石和石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            B.金剛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C.金剛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體           D.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性質基本相同4.下列有關金剛石、石墨及C60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它們都能導電C.它們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單質         D.它們都很硬5(河南模擬)下列過程中,只與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有關的是( ?。?/span>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   C.二氧化碳滅火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下列關于碳單質的用途敘述中,錯誤的是(  )
橡膠里添加炭黑能增加耐磨性;干電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電冰箱除味劑是活性炭;防毒面具用焦炭吸收有毒氣體;制糖工業(yè)用炭黑來吸附有色物質;金剛石不僅能刻劃玻璃,還能裝在鉆頭上鉆鑿堅硬的炭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7.水銀不是銀干冰不是冰鉛筆不含鉛金剛石不含金,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④        B.         C.②③         D. ①②③④ 8.把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CO2氣體中,石蕊試紙不變色。將CO2氣體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劑的水中,溶液變紅色。再將該溶液敞口加熱一段時間,發(fā)現溶液的紅色褪去,冷卻到原溫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變紅色。上述實驗現象不能說明的是( ?。?/span>A.CO2能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C.加熱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減弱       D.CO2具有酸性9.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產及人類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列各項描述都正確的是(  )A.物質與其性質木炭——可燃性  一氧化碳——有劇毒  二氧化碳——酸性  B.反應與反應類型
高溫煅燒碳酸鈣——化合反應
一氧化碳燃燒——分解反應木炭還原氧化銅——化合反應C.物質與其用途金剛石——刻畫玻璃石墨——作電極活性炭——除臭味D.物質與其分類
——單質
二氧化碳——化合物
大理石純凈物 10.用一氧化碳還原12g含有雜質的氧化銅(雜質不參加反應,而且不含銅元素),完全反應后得到8g銅,則氧化銅的質量分數是(    A.83.3%        B.42.6%           C.50%         D.10%11.一氧化碳和某一氣體的混合氣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5%,則該氣體可能是(    A.CO2         B.NO2                C.H2O           D.SO212.將一定質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應后,生成的沉淀質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氣體的質量,則原混合氣體中CO和CO2的質量比為(    A.14:11        B.11:14         C.7:11         D.11:713.下列物質中,不能與焦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A.氧氣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氧化銅14.已知甲為固體,乙、丙、丁為氣體,它們相互間能發(fā)生下列反應:
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丁,則甲可能是(  )A.氧化銅        B.鐵       C.碳酸鈣        D.碳二、實驗題15.(益陽中考)在一次化學課上,老師提供了以下裝置探究制取氣體的方法請回答:1)可用于實驗室制取CO2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A     B      C     D2)寫出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      ;3)利用裝置收集的氣體具有的性質是      。16.化學課外小組設計了如圖一套氣體發(fā)生收集裝置,以探究該裝置的多功能性。1)甲同學認為裝置可作為實驗室制取O2的發(fā)生器,則a器中可加入             b儀器加入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裝置中從             管口進氣即可作O2的收集裝置.2)乙同學認為利用裝置可作為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發(fā)生器,則a儀器可加入             ,b中加入             .如果制H2中從             管口進氣即可收集H217.下圖是實驗室用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其性質的的實驗裝置圖,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問題:(2)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它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實驗室用裝置E來收集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應從       (填c端d端通入。18.某純凈氣體通過下圖所示裝置時,可觀察到:A中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據此判斷:氣體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組合是             。aO2和炭粉    bCOCuO      cCO2CuO      dO2CuO三、計算題19.現有CO和CO2的混合氣體25g,跟足量灼熱的CuO充分反應,得到33gCO2。則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0.四川中考給45克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熱至完全反應,冷卻稱量固體質量為37克,原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答案與解析】1.【答案】D 【解析】上圖所示實驗看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但不能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答案】D【解析】有所不同。是元素的名稱,是指所有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為6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僅是某些含無定形碳的物質名稱。如木炭、焦炭、炭黑和活性炭。一般的炭除含碳元素外都還含少量雜質。3.【答案】D【解析】同種元素的原子由于排列的方式不同,可以構成不同種單質,所以A,B是錯誤的。金剛石是無色正四面體結構,不是黑色晶體,C也是錯誤的。金剛石和石墨雖然物理性質上有很大差異,但組成的元素相同,化學式相同,所以化學性質基本相同。4.【答案】A【解析】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由于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使它們物理性質有較大的差異。如金剛石不能導電,石墨能導電;金剛石很堅硬,而石墨質軟。又因為金剛石、石墨、C60能在氧氣里燃燒,生成唯一的產物均為二氧化碳,所以它們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5.【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的固體叫干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做制冷劑等,故選項正確;B、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試液變紅,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C、二氧化碳滅火,是因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故選項錯誤;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6.【答案】D【解析】防毒面具中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氣體,所以錯,制糖工業(yè)用活性炭來脫色,因此錯。7.【答案】D【解析】水銀是液態(tài)汞(Hg,不是銀(Ag);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CO2),不是冰(H2O);鉛筆中含石墨的成分(C),不含鉛(Pb);金剛石的成分是碳(C),不含金(Au)。8.【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質。CO2不能使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色,說明CO2不具有酸性;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劑的水中,溶液變紅色說明CO2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該溶液敞口加熱一段時間,發(fā)現溶液的紅色褪去,說明CO2與水反應生成的酸性物質加熱能分解,使CO2水溶液的酸性減弱。D符合題意。9.【答案】C【解析】A中,二氧化碳沒有酸性;B中,高溫煅燒碳酸鈣應為分解反應,一氧化碳燃燒應為化合反應; D中,大理石應為混合物。 10.【答案】A   【解析】根據CO+CuOCu+CO2計算可求出氧化銅的質量是10g,則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10g÷12g×100%83.3%。11.【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8.1%,混合氣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5%,根據算術平均值原理,另一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應小于55%,經計算二氧化硫含氧50%小于55%符合要求。12.【答案】A   【解析】設混合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質量分別為m1m2,根據Ca(OH)2+CO2=CaCO3↓+H2O可得到關系式:44 : 100 = m2 :(m1+m2,解得m1m2=14:11。13.【答案】B   【解析】氧氣和焦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焦炭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焦炭可以還原氧化銅。14.【答案】D【解析】此題看起來無從入手,使人感到茫然,實際上這是一道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考查的試題。初中常見的氣體有H2、CO、CO2、O2、CH4等。從選項中再進行分析,能與CuO反應的氣體有H2和CO,能與鐵反應的氣體只有O2,由此可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首先排除C項;其次排除B項(因Fe3O4為固體,不合題意);第三排除CuO,無論H2還是CO還原CuO都生成兩種物質。能與碳(C)反應的有O2和CO2。所以乙為O2、丙為CO2,幾個反應分別表示為:即甲為C,乙為O2,丙為CO2,丁為CO。15.【答案】1B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密度比空氣的小  【解析】1)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所以應該選擇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所以應該選擇來收集二氧化碳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3)裝置是向下排空氣法,利用裝置收集的氣體具有的性質是密度比空氣的小。16.【答案】(1)雙氧水    二氧化錳    2H2O22H2O+O2   c2)稀鹽酸   碳酸鈣     d【解析】實驗室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是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是氣體的溶解性和密度1)甲同學認為裝置可作為實驗室制取O2的發(fā)生器,則為固體與液體反應,則a儀器中可加入雙氧水,b儀器加入二氧化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2H2O+O2,因為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則裝置中從c管口進氣即可作為O2的收集裝置。2)乙同學認為利用裝置可作為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發(fā)生器,則為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則a儀器可加入稀鹽酸,b中加入碳酸鈣.根據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可知答案,則如果制H2中從d管口進氣即可收集H217.【答案】1)長頸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   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氫氣或氧氣  2)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    滅火     3c【解析】(1)圖中a是長頸漏斗;A中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化學反應方程式:CaCO3+2HCl= CaCl2+CO2+H2O;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所以C中的現象是: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2)根據提供的信息:裝置D中觀察到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它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用于滅火。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用E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可從C端進,以排凈瓶底的空氣。18.【答案】a、b【解析】本題是由實驗現象探討物質組成的題目,有一定的開放性。分析實驗過程,A中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說明該氣體既不是酸性氣體(CO2、HCl、SO2……),也不是堿性氣體(NH2)。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經過B裝置反應后有CO2氣體生成。已知通入的氣體和B中玻璃管內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純凈物,說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CuO粉末的混合物,依據已有知識可確定氣體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組成的O2和炭粉或CO和CuO粉末。19.【答案】36%   【解析】混合氣中碳元素的質量為33g×12÷44=9g,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9g÷25g=36%。20.【答案】82.2%
【解析】固體減少的質量為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8g,因此原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45g-8g)/45g×100%=82.2%。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單元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九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60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