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24 海氣相互作用1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熱平衡(1)水分交換海洋通過蒸發(fā)作用,向大氣提供水汽,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最主要來源。大氣中的水汽凝結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2)熱量交換海洋吸收了太陽輻射后,再通過潛熱、長波輻射等方式把儲存的太陽輻射能輸送給大氣,為大氣運動提供能量,驅使大氣運動大氣主要通過風向海洋傳遞動能,驅使表層海水運動。(3)影響氣相互作用通過大氣環(huán)流與大洋環(huán)流,驅使水分和熱量在不同地區(qū)傳輸,維持地球上水分和熱量的平衡。思考 為什么熱帶地區(qū)是海氣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地區(qū)?答案 熱帶地區(qū)獲得的太陽輻射多;熱帶地區(qū)海洋平均每月向大氣輸送的熱量最多;熱帶地區(qū)海區(qū)面積大,海水蒸發(fā)旺盛,向大氣輸送的水汽也豐富。2.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定義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有些年份,赤道附近中東部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降低的現象成因太平洋東南信風減弱,赤道附近表層暖水向東回流。東太平洋冷海水上泛現象消失,暖水回流加劇,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水溫升高太平洋東南信風異常增強,把赤道附近表層暖水向西太平洋輸送,表層海水產生強大的離岸流,造成這里持續(xù)的海水輻散;下層冷海水上泛增多,同時秘魯寒流也北上補充,導致海面溫度大幅降低影響氣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部,如秘魯和智利沿海,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上升氣流,氣候由原來的干燥少雨變?yōu)?/span>多雨,引發(fā)洪澇災害。同時,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溫潤多雨變?yōu)楦稍锷儆?,帶?/span>旱災或森林大火海水溫度低于氣溫,大氣層結穩(wěn)定,對流不易發(fā)展,赤道東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qū)降雨偏,氣候偏干旱;西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qū)降水異常增多,常形成洪澇災害生物赤道附近太平洋東部下層海水中的無機鹽類等營養(yǎng)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導致當地的浮游生物和魚類大量死亡,漁業(yè)大幅度減產,大批鳥類也因饑餓而死赤道附近太平洋東部海域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帶到海面,魚類豐富 1氣相互作用(1)海洋對大氣的作用海洋通過長波輻射和潛熱向大氣提供能量海洋通過蒸發(fā)作用向大氣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與水溫有關。水溫越高,蒸發(fā)越旺盛,空氣濕度也越大。海洋對氣溫有調節(jié)作用海洋對大氣的溫室效應有緩解作用海洋中溶解的CO2是大氣中CO2含量的數十倍,并且海洋通過生物固碳等作用調節(jié)大氣中的CO2含量,影響著全球氣溫和大氣環(huán)流過程;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向大氣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氣。(2)大氣對海洋的作用大氣通過風推動海水運動,影響海水性質。氣流吹拂表層海水,形成風海流與風浪。大氣因參與海陸間水循環(huán)而影響海水性質。大氣通過水汽輸送、蒸發(fā)、降水等環(huán)節(jié)參與水循環(huán),其中降水的強弱直接影響海水鹽度分布;大氣云層可減弱到達海面的太陽輻射,影響海面增溫,進而影響海水的運動。大氣通過降塵向海洋提供營養(yǎng)元素。2沃克環(huán)流(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區(qū),信風驅使赤道暖流自東向西流。在東岸,由于表層海水被風吹走,下層的冷海水會上涌補充,沿岸還有自高緯流來的寒流,使該海區(qū)表層海水的溫度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積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層。通過海氣的熱量交換,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東西向的熱力環(huán)流,即沃克環(huán)流。具體如下圖所示:(2)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0°5°S)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東部和西部。(3)影響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的發(fā)生均與沃克環(huán)流有關,沃克環(huán)流的強弱變化直接導致赤道地區(qū)太平洋東西兩岸的氣候變化,是判斷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發(fā)生的重要依據。具體表現分析如下:3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區(qū)別與聯系 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東南信風弱,甚至轉為西風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秘魯寒流西偏,被暖流取代太平洋水溫東岸升高降低西岸降低升高太平洋兩岸氣候東岸降水增加降水減少西岸降水減少降水增加對全球的影響導致全球大氣環(huán)流異常,并對全球大范圍內的氣候產生很大影響關聯性拉尼娜現象一般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后 (2021·廣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從冰架分離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稱為冰筏。羅斯海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冰架——羅斯冰架,是南極大陸周邊冰山輸出最強的海區(qū),洋流環(huán)境復雜。隨著全球變暖,近年來羅斯冰架崩離消融明顯。模擬結果表明,若變暖進一步增強,南極地區(qū)的降水會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現。下圖示意羅斯海所在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1)簡述羅斯環(huán)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8)(2)分析從羅斯冰架分離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動力機制。(6)(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現的降水會加速南極海冰融化,對其原因給出合理解釋。(6)[關鍵信息點撥]冰筏是指從冰架分離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冰筏從冰架分離入海后,繼續(xù)漂流,需要的動力條件來自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海水的運動與風力、地轉偏向力有關,風力的形成、大小與不同地區(qū)之間的氣壓差、地形高度差等因素有關。羅斯海位于南極附近,南極大陸氣候寒冷,氣流下沉,形成極地高壓,周邊受極地東風的影響。南極大陸覆蓋著巨厚冰川,表面的海拔是從陸地向海洋方向降低的,風會順地勢由高到低加速運動。降雨與降雪相比,雨水溫度較,會加速冰川融化,降雨會形成地表徑流,在冰川表面流動時會產生機械侵蝕作用,降雪減少,冰川的補給減少。圖中羅斯環(huán)流南側是陸坡流,陸坡流向西北方向流動,受極地東風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而形成;北側是西風和地轉偏向力形成的西風漂流。羅斯海附近的南極大陸海岸線形狀內凹,海域面積較大,相對寬闊的海域為羅斯環(huán)流的形成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答案 (1)西風漂流(盛行西風)和陸坡流(極地東風)共同影響;廣闊洋面,海陸輪廓的影響;地轉偏向力影響。 (2)冰架區(qū)表面輻射冷卻劇烈,產生向海氣壓梯度力;疊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氣重力下沉運動,加強風速,將冰筏帶向外海;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影響形成的極地東風(陸坡流),帶動冰筏漂移。 (3)雨水溫度較高,加劇海冰融化;雨水對冰雪的沖刷加劇,下墊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溫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積增加,海水吸收太陽輻射增加。考向1 通過氣相互作用考查區(qū)域認知大西洋熱量收入與支出的差值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大西洋熱量收入與支出差值最大的緯度帶是( )A20°N   B20°SC40°S50°S   D40°N60°N2.該緯度帶收入與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A.緯度低,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多B.緯度高,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少C.寒流的作用明顯D.暖流的作用明顯答案 1.D 2.D解析 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40°N60°N緯度帶大西洋熱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最大。第2題,大西洋40°N60°N緯度帶熱量收入(太陽輻射)遠小于支出(海水蒸發(fā)),主要是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該海域水溫較高,蒸發(fā)較強。考向2 通過海霧的形成考查綜合思維蒸發(fā)霧是指當干冷空氣流過相對溫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劇蒸發(fā),水汽在寒冷空氣中凝結為霧,發(fā)生在海面上的此類天氣現象被北方漁民稱為海浩。2020年大連附近海面多次出現了海浩奇觀,海面上薄霧繚繞,宛如仙境(下圖),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觀賞。據此完成34題。3海浩現象常出現在(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4海浩現象發(fā)生時( )A.海氣間溫差大,風力較大B.海氣間溫差大,風力較小C.海氣間溫差小,風力較大D.海氣間溫差小,風力較小答案 3.D 4.A解析 3題,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實為蒸發(fā)霧,是指當干冷空氣流過相對溫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劇蒸發(fā),水汽在寒冷空氣中凝結為霧。選項四個時間中,冬季冷空氣活躍,且冬季清晨降溫幅度大,海洋上空蒸發(fā)的水汽更易凝結成霧,海浩現象多發(fā),D正確;春季子夜的降溫幅度較冬季清晨小(可聯系一天中日出前后氣溫最低這一知識點)A錯;夏季冷空氣欠發(fā)育,秋季正午氣溫較高,水汽難以凝結,B、C錯。第4題,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氣流過相對溫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現象發(fā)生時,海氣間溫差大,有利于加劇海面蒸發(fā)。同時,溫差大,氣壓差大,風力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霧繚繞,宛如仙境的景觀,故選A。  課時精練海洋大氣之間進行著廣泛的水熱交換,深刻影響著全球環(huán)境及其變化。讀圖,完成13題。1.海洋向大氣輸送熱量的主要方式是( )A.洋流熱量輸送   B.海-氣之間對流C.海面短波輻射   D.蒸發(fā)潛熱輸送2.圖中中緯度海域等值線數值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氣運動   B.洋流分布C.天氣變化   D.太陽輻射3.圖中向大氣輸送熱量最少的海區(qū)( )A.雨霧天氣較多   B.浮冰和冰山廣布C.漁業(yè)資源較豐富   D.鹽度比周圍海域高答案 1.D 2.B 3.C解析 1題,海水在蒸發(fā)時吸收下墊面(即海洋)的熱量,并將這部分熱量潛藏在蒸發(fā)出的水汽中,成為潛熱。當水汽在空氣中受冷而凝結時,又會把這部分潛熱釋放出來,從而提高大氣的溫度。這種輸送能量的方式為潛熱輸送,是海洋向大氣輸送熱量的最主要方式,故選D。第2題,從圖上可以看出,中緯度海域向大氣輸送熱量的全年日均值在大洋東西兩岸出現差異,大洋東岸輸送的熱量明顯多于大洋西岸,這與洋流分布一致,大洋東岸為暖流,水溫高,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多,大洋西岸為寒流,水溫低,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少,選B。第3題,從圖上可以看出向大氣輸送熱量最少的海區(qū)為20°N左右的美國西部海域,該海域受離岸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泛,將深層營養(yǎng)鹽分帶至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長,為魚類提供餌料,漁業(yè)資源較豐富,C正確。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溫度、海平面2 m氣溫、海平面10 m經向風(南北向風)和海平面2 m氣溫積溫等參數用于診斷海洋氣象因子與海冰面積的關系。下圖示意某時段我國某海域氣象因子與海冰面積變化曲線。據此完成45題。4.表示該海域海冰面積變化曲線的是( )A  B  C  D529日~10日海冰面積異常減少,其主要原因是前一日( )A.海表溫度上升B.海平面2 m氣溫積溫上升C.海平面2 m氣溫上升D.風向由偏南風變?yōu)槠憋L答案 4.A 5.C解析 4題,首先明確這是我國某海域,時間是1月初至3月初,圖中海平面10 m經向風已標出,且可以看出,大多時間風速在負值區(qū),應該是北風,寒冷干燥。正值應為南風,比較溫暖。這段時間內,海冰面積應該是先擴大后減少,曲線變化符合,所以選A曲線一直在0 附近,應該是海表溫度,海水降溫慢,升溫也慢。曲線一直在0 附近波動,且大多數時間為負值,應該是海平面2 m氣溫。曲線數值逐漸下降,應該是海平面2 m氣溫積溫,是因為這一段時間海平面2 m氣溫積溫基本上為負值累積。第5題,29日~10日海冰面積異常減少,從圖中可以看出,海表溫度在逐漸下降,A錯;海平面2 m氣溫積溫也在下降,B錯;海平面2 m氣溫上升,導致29日~10日海冰面積減少,C對;此時風向由偏北風變?yōu)槠巷L,D錯。(2023·山西太原市期末)科學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島與澳大利亞達爾文兩地的海平面氣壓差值(Pa塔-Pa)來表征全球氣候的變化,稱為南方濤動(SOI)。當SOI為負值,對應厄爾尼諾現象,當SOI為正值,對應拉尼娜現象。據此完成67題。6.當達爾文氣壓更高時( )A.信風勢力增強,東太平洋海水異常降溫B.信風勢力增強,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C.信風勢力減弱,東太平洋海水異常降溫D.信風勢力減弱,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72020年的下半年,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智利面臨洪澇災害B.中國南方遭遇冷冬天氣C.秘魯漁場捕獲量減少D.澳大利亞冬季降水偏少答案 6.D 7.B解析 6題,達爾文氣壓更高時,南方濤動指數為負值,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此時東南信風勢力減弱,秘魯寒流減弱,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升溫,故選D。第7題,2020年下半年,南方濤動指數為正,表明出現了拉尼娜現象。此時東太平洋海水降溫,氣流下沉,智利面臨旱災,A錯誤。西太平洋海水增溫,亞洲南北溫差變大,冬季風勢力增強,中國南方遭遇冷冬,B正確。東南信風增強,秘魯寒流增強,漁場增產,C錯誤。西太平洋升溫,氣流上升,澳大利亞冬季降水偏多,D錯誤。(2023·四川成都市期末)降水再循環(huán)率是指局地蒸發(fā)的水汽對降水的貢獻率,反映了該區(qū)域陸氣相互作用的強度。近日研究發(fā)現,當前年冬天發(fā)生厄爾尼諾現象時,次年夏季對流層低層有大尺度的異常反氣旋環(huán)流抑制了印度半島中北部降水,進而影響青藏高原。下圖為青藏高原夏季大氣水循環(huán)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8.推測前年冬天發(fā)生厄爾尼諾現象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環(huán)率( )A.變大   B.變小C.不變   D.無法確定9.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環(huán)率變化的原因是( )高壓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減少 高壓北部的偏西風促進熱帶水汽向青藏高原輸送 多晴天,蒸發(fā)加強 陰雨天增加,蒸發(fā)減弱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8.B 9.B解析 8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前年冬天發(fā)生厄爾尼諾現象后,青藏高原流出水汽較正常年份增多,且蒸發(fā)轉化為降水的水汽變少,所以夏季降水再循環(huán)率變小,B正確。第9題,從圖中可看出前年冬天厄爾尼諾現象發(fā)生后,外部水汽流入量增加,降水量增加,錯,對;也可看出蒸發(fā)量變小,錯,對,選B。1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是表征海氣界面處熱交換量的重要參數。感熱通量是由海氣溫差產生的熱輸送量,潛熱通量是由海面水汽蒸發(fā)形成潛熱釋放產生的熱輸送量。熱通量研究對于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非常重要。我國近海海域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存在明顯的分布差異,圖1示意1月平均感熱通量分布,圖2示意1月平均潛熱通量分布,圖中等值線數值大小表示海洋向大氣輸送熱量多少,單位為W/m2。 (1)分析我國臺灣以東-日本以南海域1月感熱通量分布特征的成因。(4)(2)對于圖示區(qū)域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研究,有人認為潛熱通量比感熱通量更為重要。請簡述其依據。(4)(3)隨著全球變暖,推測其對渤海海域潛熱通量的影響。(6)答案 (1)水溫南北差異較小,氣溫南北差異較大,高緯海氣溫差大于低緯,感熱通量高緯海域大于低緯;日本暖流導致水溫高于同緯度東西兩側,故海氣溫差較大,感熱通量高于兩側。(2)潛熱通量數值大,對氣溫的影響更大;潛熱通量通過水汽輸送熱量,對降水影響更大。(3)隨著全球變暖,海面溫度升高,蒸發(fā)增強;氣溫升高,可容納水汽量增大;冬季渤海海冰面積呈減少趨勢,海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加,使?jié)摕嵬吭黾印?/span>

相關學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18講 海-氣相互作用(含解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18講 海-氣相互作用(含解析),共19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熱平衡,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講 課時79 西亞 非洲(含解析):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講 課時79 西亞 非洲(含解析),共17頁。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1部分 第7章 課時40 氣象災害(含解析):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1部分 第7章 課時40 氣象災害(含解析),共12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常見的氣象災害,氣象災害的防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 精品推薦
  • 所屬專輯89份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