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斷句專項對點練(一)
第一組 教考銜接對點練
1.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選自《師說》)
答案: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解析:上面文段中,“夫”是發(fā)語詞,“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師之所存也”是判斷句,再結(jié)合其他標(biāo)志可完全斷開。
2.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選自《鴻門宴》)
答案: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解析:句中“關(guān)”“財物”“婦女”“此”“吾”“氣”“龍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詞,或是代詞,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個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其前或后應(yīng)斷開。
3.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br>(選自《勸學(xué)》)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br>4.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選自《赤壁賦》)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5.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選自《登泰山記》)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6.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選自《齊桓晉文之事》)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7.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選自《庖丁解?!?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8.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9.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選自《鴻門宴》)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10.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選自《諫逐客書》)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11.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
(選自《與妻書》)
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
12.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后歲余成子精神復(fù)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
(選自《促織》)
后歲余,成子精神復(fù)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
13.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14.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選自《答司馬諫議書》)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5.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選自《阿房宮賦》)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16.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選自《六國論》)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第二組 課外拓展提升練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靖郭君善齊貌辨。齊貌辨之為人也多疵門人弗說士尉以諍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齊貌辨俱留。無幾何,齊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說嬰甚,公往,必得死焉!”齊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請必行?!本腹荒苤埂?br>(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
1.齊貌辨之為人也多疵/門人弗說/士尉以諍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
[解析] 作答本題,可先找出文中的名詞或人名,如“齊貌辨”“靖郭君”“門人”“士尉”?!褒R貌辨”“門人”“士尉”分別為三個句子的主語,前句說齊貌辨有缺點,后面說門客都討厭他,士尉曾勸靖郭君趕走他,故應(yīng)在“門人”“士尉”前斷開?!熬腹睘槿嗣?兩個“靖郭君”中間要斷開。前面說“靖郭君”不聽勸告,后面說“士尉”離開,故應(yīng)在“不聽”“去”后斷開。第一個“舍”是安置的意思,“令……御”譯為“讓……侍奉”,“進食”指送飯給他,為三件事,故正確斷句為: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
[參考譯文]
靖郭君對待門客齊貌辨非常友好??墒驱R貌辨為人有很多缺點,因此門客們都討厭他。士尉曾為此勸說靖郭君(趕走齊貌辨),靖郭君沒有接受,士尉就告辭離去。于是靖郭君把齊貌辨安置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長子去侍奉他,朝夕送飯給他。幾年以后,齊威王駕崩,齊宣王即位。靖郭君跟宣王非常不合,于是就離開國都到自己的封地薛地,齊貌辨一同跟著到了薛地。沒多久,齊貌辨決定辭別靖郭君,回齊國去拜見宣王。靖郭君說:“君王既然很討厭我,那你此去豈不是死路一條!”齊貌辨說:“我本來就沒想求生,請一定讓我去?!本腹矡o法阻止他。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公薨之月,子產(chǎn)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chǎn)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墻,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對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zhí)事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br>(節(jié)選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A.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zhí)事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
B.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zhí)事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
C.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zhí)事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
D.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zhí)事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
2.D [解析] “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斷句錯誤,“介于”為固定結(jié)構(gòu),在此句中是“夾在……”的意思。據(jù)此可以排除A、B兩項?!耙詠頃r/事逢執(zhí)事之不間”錯誤,句中第一個名詞“事”是前一句的賓語,不能做后一句的主語,“逢執(zhí)事之不間”的主語應(yīng)該是“我們”。據(jù)此可以排除C項。
[參考譯文]
魯襄公去世的那個月,子產(chǎn)陪同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平公由于本國有喪事,沒有接見。子產(chǎn)派人將晉國賓館的圍墻全部拆毀而安放自己的車馬。士文伯責(zé)備他,說:“由于我國是盟主,所以修繕賓館,筑好圍墻,以接待賓客。如果都拆毀了,那么將怎么供應(yīng)賓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來請教拆墻的意圖?!弊赢a(chǎn)回答說:“由于我國地方狹小,夾在大國之間,而大國索要貢品又沒有一定的時候,因此不敢安居,盡量搜索我國的財富,以便隨時來朝會。碰上執(zhí)事沒有空閑,而沒有能夠見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接見。我們不敢獻上財幣,也不敢讓它日曬夜晾。如果奉獻,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庫中的財物,不經(jīng)過在庭院里陳列的儀式,就不敢奉獻。”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先入關(guān),據(jù)咸陽。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
A.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B.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C.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D.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3.D [解析] “倍約”為完整的動賓結(jié)構(gòu),故其后應(yīng)斷開,排除A、C?!八煺D項羽滅之”的主語均為“漢王”,為連動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并且“五年之間”為獨立的時間狀語,不能與“滅之”連接成句,排除B。
[參考譯文]
況且秦朝暴虐無道,諸侯豪杰都紛紛而起,只有漢王首先入關(guān),占據(jù)咸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們都歸屬于他,項羽可以稱得上是強大無比。但是漢王從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諸侯,殺死項羽,滅掉楚國。五年之間,天下平定,這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是上天要建立漢朝?,F(xiàn)在大漢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不愿意幫助天下人誅除強暴叛逆之人,漢朝將相都想帶兵來消滅您。但是天子愛惜百姓,想到他們剛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勞苦亂離,因此才暫且罷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為信,互通使臣。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碧锕庠?“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碧铀椭灵T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
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鼻G軻曰:“謹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彼熳詣q而死。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
4.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
[解析] “門”為“太子丹”送客地點,其后斷開;“曰”表示“說”,其后斷開;“所報”“所言”為名詞性短語,與后面的“國大事也”構(gòu)成判斷句,故“國大事也”前后要斷開,“所報”“所言”為兩件事,“所言”的主語為“先生”,故應(yīng)該在“先生所言者”前斷開;“愿……也”為太子丹說的話,“田光”另起主語,故“田光”前斷開;“諾”譯為“好”,表應(yīng)答的詞,其前斷開。
[參考譯文]
太子丹跪著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著走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沒人,便離開座席請教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關(guān)心一下這件事?!碧锕庹f:“現(xiàn)在太子您聽到的是我年輕時的情況,不知道現(xiàn)在我的精力已經(jīng)消耗完了。雖然如此,我不敢因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廢了國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荊軻可以為您所用?!碧诱f:“希望通過您與荊軻結(jié)交,可以嗎?”田光說:“可以?!碧铀退介T口,說:“我告訴您的情況,和您自己說的話,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碧锕飧┫律碜有χf:“好?!?br>田光去見荊軻,說:“我和您的關(guān)系很好,這在燕國是無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薦了您,希望您到宮中去拜見太子。”荊軻說:“愿接受您的教導(dǎo)?!碧锕庹f:“希望您趕快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jīng)死了,表明我不會把我們的談話內(nèi)容泄露出去?!庇谑翘锕庾载囟馈?br>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魯仲連先生見孟嘗君于杏堂之門,孟嘗君曰:“吾聞先生有勢數(shù),可得聞乎?”連曰:“勢數(shù)者譬若門關(guān)舉之而便則可以一指持中而舉之非便則兩手不起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彼所起者非舉勢也彼可舉,然后舉之,所謂勢數(shù)?!?br>燕伐齊,取七十余城,惟莒與即墨不下。齊田單以即墨破燕軍,殺燕將軍騎劫,復(fù)齊城。惟聊城不下。燕將城守數(shù)月。魯仲連乃為書,著之于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
(節(jié)選自《太平御覽》)
A.勢數(shù)者/譬若門關(guān)/舉之而便/則可以一指持中而舉之/非便/則兩手不起/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彼所起者/非舉勢也/
B.勢數(shù)者/譬若門關(guān)/舉之而便/則可以一指/持中而舉之/非便/則兩手不起/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彼所起者非舉勢也/
C.勢數(shù)者/譬若門關(guān)/舉之而便/則可以一指持中而舉之/非便/則兩手不起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彼所起者非舉勢也/
D.勢數(shù)者/譬若門關(guān)/舉之而便/則可以一指持中而舉之/非便/則兩手不起/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彼所起者非舉勢也/
5.A [解析] “以一指”是“持中而舉之”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皠t兩手不起”中的“兩手”做主語,“不起”做謂語;且“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中的“關(guān)”和“兩手”分別做兩句的主語,所以應(yīng)在“關(guān)非益加重”前后停頓,排除C、D兩項。
[參考譯文]
魯仲連先生在杏堂之門見到孟嘗君,孟嘗君說:“聽說先生有關(guān)于勢數(shù)(的看法),我能夠聽一聽嗎?”魯仲連回答說:“勢數(shù),就好像門被關(guān)著,打開門很方便,用一個手指按著門的中間就可以;如果不想打開門,那么兩手就不用抬起了。關(guān)門不是需要更加用力,(只是)兩手沒有用力罷了,那些能起勢的人,不是可以造勢。他們能夠掌握勢,那么這樣以后他們就掌握了勢,這就是所謂的勢數(shù)。”
燕國討伐齊國,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唯獨莒與即墨攻不下來。齊國的大將田單在即墨打敗燕軍,殺了燕國的將軍騎劫,收復(fù)了齊國(丟失的)城池,只有聊城攻打不下來。燕國將領(lǐng)守住聊城幾個月。魯仲連于是寫信,把信綁在箭上,把箭射向城中,給燕國將領(lǐng)。燕國將領(lǐng)收到了這封信,哭泣了三天,于是自殺了。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齊王即位,遷太尉。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飏等輕改法度。濟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xiāng)侯,邑七百戶。濟上疏曰:“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jié)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固辭,不許。是歲薨,謚曰景侯。
(節(jié)選自《三國志·蔣濟傳》)
A.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jié)/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
B.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jié)/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
C.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jié)/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
D.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jié)/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
6.C [解析] “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結(jié)構(gòu)對稱,應(yīng)在“知”后斷開,排除A;“社稷之福也”,“也”是句末語氣詞,“夫封寵慶賞”,“夫”則是句首發(fā)語詞,故在二者之間斷開,排除B;“陛下明其忠節(jié)”,“陛下”做“明其忠節(jié)”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
[參考譯文]
齊王即位,蔣濟升遷為太尉。當(dāng)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飏等人隨意改變法律法規(guī)。蔣濟憑著跟隨太傅司馬宣王屯兵洛水浮橋邊、誅殺曹爽等人的功勞,被加封為都鄉(xiāng)侯,食邑七百戶。蔣濟上疏說:“太傅施展獨自決斷的謀略,陛下明察他的忠心和節(jié)操,這是國家的福氣。分封、寵愛、慶賀、賞賜,一定要給予有功之人。現(xiàn)在,說到謀劃我事先并不知道,說到打仗并不是我親自統(tǒng)率的?!彼麍詻Q推辭,齊王不答應(yīng)。這一年蔣濟去世,皇上給他的謚號是“景侯”。
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臣聞興師十萬,日費千金,邦內(nèi)騷動七十萬家,此豈細事?然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遠在上流,去朝廷數(shù)千里,平時每有糧食不足之憂。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饑餓閃走,故臣急還,不遂前功。致使敵地陷偽忠義之人旋被屠殺,皆臣之罪。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濟此大事也。
(節(jié)選自《金佗稡編》卷七)
7.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
[解析] 作答本題,一是注意抓名詞“有司”、代詞“臣”;二是抓重要的謂語動詞“儲備”“靜慮”等,它們都是在句中做謂語,在其后面斷開;三是注意抓“亂”的賓語“方寸”、“仰遵”的賓語“成算”,要在其后面斷開。
[參考譯文]
臣聽說,興兵十萬,每天耗費千金,國內(nèi)要動用七十萬人家的賦役,這難道是小事嗎?然而古代命令將領(lǐng)率兵征討,老百姓不用第二次服役,也不用第二次征收糧食,這是因為謀慮周詳而物資充足。如今臣的軍隊,遠在長江上游,距離朝廷幾千里路,平時常有糧食匱乏的憂慮。因此,去年秋季我的軍隊深入陜、洛地區(qū),而在軍營中的士兵有因挨餓而逃跑的,所以我率軍趕緊撤回,未能完成前面的功業(yè),導(dǎo)致淪陷區(qū)內(nèi)效忠國家的人隨即被敵軍屠殺,這都是我的罪過。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誡有關(guān)部門,廣泛儲備糧草補給,使我能夠?qū)P乃伎架娛掠媱?不再因憂心軍糧而擾亂心思,那么謀劃確鑿計劃周密,恭敬地遵循您的計劃,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復(fù)國土的大事。
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鄙吓?“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zhí)法,朕復(fù)何憂?”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8.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解析] “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是用“……者……也”做標(biāo)志的兩個判斷句,“法者”的前面要斷開,“也”的后面要斷開;“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是用“此乃……也”做標(biāo)志的判斷句,“此乃”的前面要斷開。此外,抓文言虛詞“故”“而”“復(fù)”,這是居于句首的文言虛詞,其前面要斷開。
[參考譯文]
太宗因為很多候選官假冒資歷和門蔭,所以發(fā)布敕令,讓他們自首,否則就處死。不久,有假冒者被發(fā)覺,太宗想殺了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yīng)該流放?!碧诖笈f:“你想守法,而讓我失信于天下嗎?”戴胄回答說:“敕令是出于君主一時的喜怒變化,法律則是國家用來向天下昭示誠信的。陛下憤恨候選官多有欺詐,所以想殺了他們,但是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照法律裁斷,這就是忍小憤恨而存大誠信的做法?!碧谡f:“你這樣執(zhí)法,我還有什么可擔(dān)憂的。”
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狄青既戮陳曙,乃案軍不動,更令調(diào)十日糧,眾莫測……戊午,賊悉其眾列三銳陣以拒官軍,執(zhí)大盾、標(biāo)槍,衣絳衣,望之如火。及戰(zhàn),前軍稍卻,右將開封孫節(jié)死之。賊氣銳甚,沔等懼失色。青起,自執(zhí)白旗麾蕃落[注]騎兵,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fù)左右者復(fù)右賊眾不知所為大敗走儂智高復(fù)趨邕州。
(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jì)》)
[注] 蕃落:外族部落。
9.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fù)左/右者復(fù)右/賊眾不知所為/大敗走/
[解析] 作答本題,一是注意抓名詞“左右翼”“右”“左”,在其后面斷開;二是結(jié)合動詞“擊”“為”,在其后面斷開;三是要辨明“左”“右”不同意義,如“左者右”的“左”是狄青的部隊的左翼,“右”是指敵軍的右側(cè)。
[參考譯文]
狄青斬殺了陳曙后,就按兵不動,又下令征調(diào)十天的軍糧,眾人不理解他的意圖……戊午,儂智高率領(lǐng)全部精銳排列三銳陣迎戰(zhàn)官軍,士卒們拿著盾牌和標(biāo)槍,穿著紅色的衣服,看上去像是一團火焰。雙方交戰(zhàn)后,宋前軍稍退,宋將開封人孫節(jié)陣亡。叛賊的氣勢高漲,孫沔等害怕得變了臉色。狄青出陣,手舉白旗指揮外族騎兵,分左右兩翼從敵軍后面輪番沖擊,左翼攻擊叛軍右側(cè),右翼攻擊叛軍左側(cè)。不一會兒,左翼又攻擊叛軍左側(cè),右翼又攻擊叛軍右側(cè),叛賊不知道狄青的戰(zhàn)術(shù),大敗逃走。儂智高又退回邕州。
1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臣聞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觀瞻風(fēng)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訓(xùn)觀國朝之所以待宗室者親禮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師法祖訓(xùn),制節(jié)謹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競求真人之號,招集方術(shù)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親媚于主上,以張其勢,而內(nèi)實奸貪淫虐,陵轢有司,以縱其欲。不早少創(chuàng)之,使屢得志,則尾大之勢成。所謂宗室驕恣者,此也。
(節(jié)選自張居正《張?zhí)兰ふ摃r政疏》)
10.臣聞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觀瞻/風(fēng)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訓(xùn)/觀國朝之所以待宗室者/親禮甚隆/而防范亦密/
[解析] 這道題主要根據(jù)對稱結(jié)構(gòu)斷句,如“今之宗室/古之侯王”“百姓之觀瞻/風(fēng)俗之移易”“睹祖訓(xùn)/觀國朝”等語句;同時,注意虛詞“者”的停頓,“而”表轉(zhuǎn)折,據(jù)此可以斷開一些句子。
[參考譯文]
我聽說現(xiàn)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們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觀望效仿的,也是改變風(fēng)氣習(xí)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謹?shù)胤樽孑呥z訓(xùn),發(fā)現(xiàn)朝廷用來對待宗室的行為制度,親近禮遇之制隆重,但是對他們的提防也很多。然而現(xiàn)在的一些宗室,不想著效法祖輩遺訓(xùn),生活節(jié)制、慎行法度來接受天賜的福佑,卻丟掉王侯的尊貴身份,爭著去求得修道之人的名號,招納占卜煉丹之人來迷惑百姓。這都是朝堂上想要對君主諂媚示好,來擴張自己的權(quán)勢,但私下里其實邪惡貪財多行暴虐之事,欺壓官員,來放縱自己的欲望。如果不早點稍微削弱他們,假使他們屢屢得志,就會勢力太大,難以駕馭。所說的宗室驕縱就是這樣的情況。
這是一份13 五種文言句式教考銜接對點練習(xí)-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文件包含13五種文言句式教考銜接對點訓(xùn)練原卷版-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docx、13五種文言句式教考銜接對點訓(xùn)練解析版-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10 文言文句子翻譯對點練習(xí)-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文件包含10文言文句子翻譯對點訓(xùn)練原卷版-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docx、10文言文句子翻譯對點訓(xùn)練解析版-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09 18個文言虛詞對點練習(xí)-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文件包含0918個文言虛詞對點練習(xí)原卷版-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docx、0918個文言虛詞對點練習(xí)解析版-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