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一 鹵素單質(zhì)的性質(zhì)及X-的檢驗
1.鹵族元素
鹵族元素又稱鹵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族,價電子排布為ns2np5。
2.溴、碘單質(zhì)物理性質(zhì)比較
3.氯、溴、碘單質(zhì)化學性質(zhì)比較
4.氟的特殊性
(1)氟無正化合價。
(2)F2能與水反應放出O2,化學方程式:2H2O+2F2===4HF+O2。
(3)在HX中,HF的熔、沸點最高,氫氟酸是弱酸,能腐蝕玻璃。
5.鹵素離子的檢驗方法
(1)AgNO3溶液——沉淀法
未知液eq \(――――――――――――→,\s\up7(滴加稀硝酸和AgNO3溶液))生成eq \b\lc\{\rc\ (\a\vs4\al\c1(白色沉淀,則有Cl-,淺黃色沉淀,則有Br-,黃色沉淀,則有I-))
(2)置換——萃取法
未知液eq \(―――――――――→,\s\up7(加適量新制飽和氯水),\s\d5(振蕩))eq \(――――――――――――→,\s\up7(加入CCl4?下層?或汽油?上層?),\s\d5(振蕩))
有機層呈eq \b\lc\{\rc\ (\a\vs4\al\c1(紅棕色或橙紅色,表明有Br-,紫色、淺紫色或紫紅色,表明有I-))
(3)氧化——淀粉法檢驗I-
未知液eq \(―――――――――――――――→,\s\up7(加入適量新制飽和氯水?或雙氧水?),\s\d5(振蕩))eq \(――――→,\s\up7(淀粉溶液),\s\d5(振蕩))藍色溶液,表明有I-
應用舉例
鑒別NaCl溶液、NaBr溶液、NaI溶液可以選用的試劑是②④⑤(填序號)。
①碘水、淀粉溶液 ②氯水、CCl4 ③溴水、苯 ④硝酸、AgNO3溶液 ⑤氯水、苯 ⑥CCl4、淀粉溶液
1.鹵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都是強酸溶液( )
2.濃H2SO4能干燥HCl,所以濃硫酸也能干燥HBr( )
3.加碘鹽能使淀粉變藍( )
4.清洗碘升華實驗所用試管的操作是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
5.液溴易揮發(fā),在存放液溴的試劑瓶中應加水封( )
6.用加熱的方法可將NaHCO3中混有的少量碘除去( )
7.可用F2與NaCl溶液反應產(chǎn)生Cl2,檢證F2的氧化性大于Cl2( )
答案 1.× 2.× 3.× 4.√ 5.√ 6.× 7.×
一、Cl2、Br2、I2氧化性強弱的實驗探究
1.某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比較氯、溴、碘單質(zhì)的氧化性強弱(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查)。
實驗過程:
Ⅰ.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B和C中的溶液都變?yōu)辄S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當B中溶液由黃色變?yōu)榧t棕色時,關閉活塞a。
Ⅳ.……
(1)A中產(chǎn)生黃綠色氣體,其電子式是________。
(2)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程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單質(zhì)的氧化性逐漸減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__________,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答案 (1) (2)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
(3)Cl2+2Br-===Br2+2Cl- (4)打開活塞b,將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關閉活塞b,取下D振蕩,靜置后CCl4層變?yōu)樽霞t色 (5)確認C的黃色溶液中無Cl2,排除Cl2對溴置換碘實驗的干擾 (6)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解析 A中滴加濃鹽酸后,發(fā)生反應: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生成黃綠色氣體Cl2,在A、B、C中分別發(fā)生反應:Cl2+2KI===2KCl+I2、Cl2+2NaBr===2NaCl+Br2、Cl2+2NaBr===2NaCl+Br2,由于B、C中生成了Br2而使溶液變?yōu)辄S色,打開活塞b,C中生成的Br2在D中發(fā)生反應:Br2+2KI===2KBr+I2。實驗過程Ⅲ,當B中黃色溶液繼續(xù)通入過量Cl2時,溶液變?yōu)榧t棕色,以此為對照,說明C中黃色溶液無Cl2,從而排除Cl2對溴置換碘實驗的干擾。
二、擬鹵素和鹵素互化物的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
2.氰[(CN)2]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N≡C—C≡N,其化學性質(zhì)與鹵素(X2)很相似,化學上稱之為擬鹵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間。
(1)寫出(CN)2的電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CN)2在常溫下與燒堿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KBr、KI、KCN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CN)2+2NaOH===NaCN+NaCNO+H2O
(3)2I-+Cl2===I2+2Cl-
3.一氯化碘(ICl)、三氯化碘(ICl3)是鹵素互化物,它們的性質(zhì)與鹵素單質(zhì)相似。
(1)ICl3與水反應的產(chǎn)物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學式)。
(2)ICl在常溫下與燒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 (1)HCl、HIO2
(2)ICl+2OH-===Cl-+IO-+H2O 否
考點二 從海水資源中提取鹵素單質(zhì)
1.氯的提取——氯堿工業(yè)
(1)工藝流程
海水―→粗鹽eq \(――→,\s\up7(精制))飽和食鹽水eq \(――→,\s\up7(電解))eq \b\lc\{\rc\ (\a\vs4\al\c1(陽極產(chǎn)物:Cl2,陰極產(chǎn)物:H2、NaOH))
(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2H2Oeq \(=====,\s\up7(電解))2NaOH+H2↑+Cl2↑。
2.海水中提取溴
(1)工藝流程
(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3.海帶中提取碘
(1)工藝流程
(2)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l2+2I-===I2+2Cl-。
1.海水提溴兩次使用氯氣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
2.海帶提碘過程,在蒸發(fā)皿中灼燒后再溶解( )
3.在實驗室做海帶提碘的實驗時可用H2SO4酸化后,用H2O2氧化I-,離子方程式為2I-+H2O2===I2+2OH-( )
答案 1.√ 2.× 3.×
一、溴、碘單質(zhì)提取中的儀器、裝置及操作判斷
1.用灼燒法證明海帶中含有碘元素,各步驟選用的實驗用品不必都用到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氧化濾液中的I-用不到容量瓶,故選C。
2.欲從含Br-的廢液中提取溴單質(zhì),需經(jīng)過一系列操作,實驗裝置及物質(zhì)的性質(zhì)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用裝置甲氧化廢液中的Br-
B.裝置乙中選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為正十二烷的密度更小
C.用裝置丙進行蒸餾,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D.用裝置丁貯存液溴
答案 D
解析 裝置乙中選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為正十二烷的沸點高,便于使用蒸餾法分離溶于正十二烷中的溴,用裝置丙進行蒸餾,先收集到的是Br2,故B、C錯誤;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可以用水液封,故D正確。
二、提取溴、碘的流程分析
3.從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試劑可用Na2SO3飽和溶液
B.步驟Ⅲ的離子反應:2Br-+Cl2===2Cl-+Br2
C.工業(yè)上每獲得1 ml Br2,需要消耗Cl2 44.8 L
D.步驟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餾
答案 C
解析 Na2SO3與Br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Br2+H2O===Na2SO4+2HBr,可用Na2SO3飽和溶液吸收Br2,A正確;步驟Ⅲ根據(jù)氯的非金屬性比溴的強,利用置換反應制取Br2,B正確;步驟Ⅰ和步驟Ⅲ均用到Cl2,故制取1 ml Br2消耗2 ml氯氣,但未標明氯氣所處的溫度和壓強,無法計算Cl2的體積,C錯誤;從濃溴水中提取溴,可利用有機溶劑(如苯)萃取溴,然后分液得到溴的有機溶液,再經(jīng)蒸餾可得純凈的溴,D正確。
4.為了從海帶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解答下列問題:
(1)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分液時含I2的CCl4溶液從分液漏斗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3)③是將富集在CCl4中的碘單質(zhì)利用化學轉(zhuǎn)化重新富集在水中,稱為反萃取,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⑤的名稱為________。
答案 (1)2I-+2H++H2O2===I2+2H2O (2)下口放出 (3)3I2+6NaOH===5NaI+NaIO3+3H2O (4)5I-+IOeq \\al(-,3)+6H+===3I2↓+3H2O (5)過濾
1.(2018·江蘇,5)下列有關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原理和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裝置甲灼燒碎海帶
B.用裝置乙過濾海帶灰的浸泡液
C.用裝置丙制備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裝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氣
答案 B
解析 A項,灼燒碎海帶應在坩堝中進行,不能用燒杯,裝置甲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項,用濃鹽酸和MnO2制取氯氣需要加熱,裝置丙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項,吸收Cl2應用NaOH溶液,裝置丁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2.(2015·全國卷Ⅱ,12)海水開發(fā)利用的部分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向苦鹵中通入Cl2是為了提取溴
B.粗鹽可采用除雜和重結(jié)晶等過程提純
C.工業(yè)生產(chǎn)中常選用NaOH作為沉淀劑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氣和水蒸氣吹出單質(zhì)溴,再用SO2將其還原吸收
答案 C
解析 A項,向苦鹵中通入Cl2 時發(fā)生反應:Cl2+2Br-===2Cl-+Br2,是為了提取溴,正確;B項,可將粗鹽溶解、過濾除去難溶性雜質(zhì),然后向濾液中加入沉淀劑,過濾除去可溶性雜質(zhì),最后重結(jié)晶可得精鹽,正確;C項,工業(yè)生產(chǎn)常選用廉價的Ca(OH)2作為沉淀劑,錯誤;D項,由于通入Cl2后所得溶液中Br2的濃度很小,因此利用Br2的揮發(fā)性,可先用熱空氣和水蒸氣吹出Br2,再用SO2將其還原為HBr進行富集,正確。
3.[2021·全國甲卷,26(1)]碘(紫黑色固體,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醫(yī)藥、染料等方面?;卮鹣铝袉栴}:
I2的一種制備方法如圖所示:
①加入Fe粉進行轉(zhuǎn)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沉淀與硝酸反應,生成____________后可循環(huán)使用。
②通入Cl2的過程中,若氧化產(chǎn)物只有一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若反應物用量比eq \f(n?Cl2?,n?FeI2?)=1.5時,氧化產(chǎn)物為______________;當eq \f(n?Cl2?,n?FeI2?)>1.5后,單質(zhì)碘的收率會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2AgI+Fe===2Ag+Fe2++2I- AgNO3 ②FeI2+Cl2===I2+FeCl2 I2、FeCl3 I2被過量的Cl2進一步氧化
解析 ①由流程圖可知懸濁液中含AgI,AgI可與Fe反應生成FeI2和Ag,F(xiàn)eI2易溶于水,在離子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e粉進行轉(zhuǎn)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AgI+Fe===2Ag+Fe2++2I-,生成的銀能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銀參與循環(huán)。
②通入Cl2的過程中,因I-還原性強于Fe2+,Cl2先氧化還原性強的I-,若氧化產(chǎn)物只有一種,則該氧化產(chǎn)物只能是I2,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I2+Cl2===I2+FeCl2;若反應物用量比eq \f(n?Cl2?,n?FeI2?)=1.5時,先氧化完全部I-再氧化Fe2+,恰好將全部I-和Fe2+氧化,故氧化產(chǎn)物為I2、FeCl3;當eq \f(n?Cl2?,n?FeI2?)>1.5即Cl2過量,多余的氯氣會與生成的單質(zhì)碘以及水繼續(xù)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單質(zhì)碘的收率會降低。
課時精練
1.下列關于鹵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鹵素的鉀鹽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鉀 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氣,可以用加入溴化鈉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純 ③溴化銀具有感光性,碘化銀不具有感光性 ④某溶液與淀粉-KI溶液反應出現(xiàn)藍色,則證明該溶液是氯水或溴水 ⑤氟氣跟氯化鈉水溶液反應,一定有氟化氫和氧氣生成 ⑥氯氣跟水反應時,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易被氧化的物質(zhì)應具有較強的還原性,鹵素離子中,I-的還原性最強,故鹵素的鉀鹽中,最易被氧化的是KI,①錯誤;鹵化銀中除AgF外均有感光性,③錯誤;能與淀粉-KI溶液反應出現(xiàn)藍色現(xiàn)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還可以是過氧化氫等,④錯誤。
2.下列有關鹵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從HF、HCl、HBr、HI酸性遞增的事實,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屬性遞增的規(guī)律
B.HF、HCl、HBr、HI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還原性依次增強
C.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4I-+O2+2H2O===2I2+4OH-
D.碘在碘化鉀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純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 A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與其對應的氫化物溶液的酸性強弱無關,A錯誤;I2在KI溶液中存在平衡:I2+I-Ieq \\al(-,3),可使其溶解度增大,D正確。
3.下列能夠檢驗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實驗是( )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變色則有Br-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觀察溶液顏色是否褪去
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蕩,有機層有色,則有Br-
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無色的水層并加入AgNO3溶液,有淺黃色沉淀生成,則含有Br-
答案 D
解析 A項,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會置換出單質(zhì)碘而使溶液變色,錯誤;B項,Br-和I-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錯誤;C項,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蕩,有機層因萃取I2而顯色,并沒有Br2產(chǎn)生,錯誤。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鹵素單質(zhì)(X2)跟水反應的通式是X2+H2O===HX+HXO
B.液溴保存在煤油中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
D.光照氯水有氣泡逸出,該氣體是Cl2
答案 C
解析 2F2+2H2O===4HF+O2,故A項錯誤;少量的液溴利用水封保存,故B項錯誤;光照氯水時:2HClOeq \(=====,\s\up7(光照))2HCl+O2↑,產(chǎn)生的氣體是O2,故D項錯誤。
5.如圖是盛放液溴的試劑瓶剖面圖,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分成了明顯的氣相、溴溶液相和液溴相三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氣相呈現(xiàn)紅棕色,因為其中含有Br2的蒸氣
B.溴溶液相中顯酸性,主要因為HBr電離出了H+
C.液溴保存時加水形成水封的目的是減少Br2的揮發(fā)
D.液溴保存時不可敞口放置,應保存在細口瓶中并塞上橡膠塞
答案 D
解析 氣相為空氣和溴蒸氣的混合相,因為其中含有Br2的蒸氣,所以呈現(xiàn)紅棕色,故A正確;溴溶液相中溴與水發(fā)生反應生成溴化氫和次溴酸,溴化氫為強酸,次溴酸為弱酸,溶液顯酸性,主要因為HBr電離出了H+,故B正確;因為Br2容易揮發(fā),所以液溴保存時加水形成水封,故C正確;溴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橡膠,故D錯誤。
6.實驗室中的碘水一般是將碘單質(zhì)溶于KI溶液配制而成,發(fā)生反應:I-+I2Ieq \\al(-,3)(主要溶質(zhì)為KI3或KI·I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淀粉遇該溶液顯藍色
B.該溶液見光易變質(zhì),應用棕色試劑瓶密封保存
C.采用此法配制碘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碘水的濃度
D.該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由中性變?yōu)閺娝嵝?br>答案 D
解析 碘水中有碘單質(zhì),淀粉遇碘顯藍色,A正確;碘水不穩(wěn)定,見光易變質(zhì),應用棕色試劑瓶密封保存,B正確;碘水顯酸性,通入二氧化硫后與單質(zhì)碘反應生成碘化氫和硫酸,溶液酸性增強,D錯誤。
7.某小組比較Cl-、Br-、I- 的還原性,實驗如下:
下列對實驗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實驗1中,白煙是NH4Cl
B.根據(jù)實驗1和實驗2判斷還原性:Br->Cl-
C.根據(jù)實驗3判斷還原性:I->Br-
D.上述實驗利用了濃H2SO4的氧化性、難揮發(fā)性等性質(zhì)
答案 C
解析 實驗1中,濃硫酸與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氫氣體,氯化氫與氨氣反應生成NH4Cl固體,故A合理;實驗1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說明濃硫酸不能氧化氯離子,實驗2溶液變黃說明濃硫酸能氧化溴離子,所以判斷還原性:Br->Cl-,故B合理;②中溶液含有濃硫酸和溴單質(zhì),均能將碘化鈉氧化成碘單質(zhì),不能判斷還原性:I->Br-,故C不合理;實驗1體現(xiàn)濃硫酸的難揮發(fā)性,實驗2體現(xiàn)濃硫酸的氧化性,故D合理。
8.I-具有還原性,含碘食鹽中的碘元素以KIO3的形式存在,I-、I2、IOeq \\al(-,3)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如圖轉(zhuǎn)化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由圖可知氧化性的強弱順序為Cl2 >IOeq \\al(-,3)>I2
B.用淀粉-KI試紙和白醋可檢驗食鹽中是否加碘
C.生產(chǎn)等量的碘,反應①和反應②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之比為2∶5
D.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3Cl2+ I-+3H2O===6Cl- + IOeq \\al(-,3)+6H+
答案 C
解析 由反應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反應②可知氧化性:I2<IOeq \\al(-,3),由反應③可知氧化性:Cl2>IOeq \\al(-,3),故氧化性的強弱順序為Cl2>IOeq \\al(-,3)>I2,故A正確;I-和IOeq \\al(-,3)在酸性條件下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2,則可用淀粉-KI試紙和食醋檢驗食鹽中是否加碘,故B正確;反應①中轉(zhuǎn)化關系:2I-~I2~2e-,反應②中轉(zhuǎn)化關系:5I-+IOeq \\al(-,3)~3I2~5e-,則生產(chǎn)等量的碘,反應①和反應②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之比為6∶5,故C錯誤。
9.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jié)論均正確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項,淀粉-KI溶液一般作為指示劑,用雙氧水滴定淀粉-KI溶液無法判定滴定終點,實驗不合理,錯誤;B項,在酸性環(huán)境中,KIO3與KI反應生成I2,正確;C項,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也可使淀粉-KI試紙變藍,錯誤;D項,加入AgNO3溶液之前要用硝酸中和溶液中的堿,錯誤。
10.“吹出法”是工業(yè)上常用的一種海水提溴技術,該技術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氧化1所用的氯氣可通過電解飽和NaCl溶液制得
B.吹出后剩余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離子有Na+、Mg2+、Cl-、Br-
C.吸收過程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Br2+2H2O===4H++2Br-+SOeq \\al(2-,4)
D.氧化2所得溶液可通過萃取分離出溴
答案 B
11.(2023·煙臺模擬)工業(yè)上用活性炭吸附海帶提碘后廢水中的I-制取I2,其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NaNO2氧化I-時使溶液pH變大
B.活性炭吸附是為了凈化水溶液
C.I2與NaOH(濃、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I2 +6NaOH(濃、熱)===5NaI+NaIO3+3H2O
D.熱空氣能吹出I2,是因為I2在水中溶解度小、易升華
答案 B
解析 亞硝酸鈉具有氧化性,碘離子具有還原性,酸性條件下,二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碘;利用活性炭吸附,然后加入熱的濃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單質(zhì)碘,最后加入HCl調(diào)節(jié)pH,碘離子和碘酸根離子在酸性溶液中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單質(zhì)碘:IOeq \\al(-,3)+5I-+6H+===3I2+3H2O,據(jù)此解答。
12.溴化碘(IBr)的化學性質(zhì)類似鹵素單質(zhì),它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IBr+H2O===HBr+HIO。下列有關IBr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與水的反應中,IBr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B.在與水的反應中,IBr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C.在很多反應中,IBr是強氧化劑
D.IBr跟NaOH稀溶液反應生成NaBr、NaIO和H2O
答案 B
解析 反應IBr+H2O ===HBr+HIO中,沒有元素化合價變化,IBr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故A正確、B錯誤;溴化碘(IBr)的化學性質(zhì)類似鹵素單質(zhì),在與金屬反應時,IBr是氧化劑,故C正確;由氯氣與NaOH的反應可知,IBr和NaOH稀溶液反應生成NaBr、NaIO和H2O,故D正確。
13.“XYn”表示不同鹵素之間靠共用電子對形成的鹵素互化物(非金屬性:X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專題4第17講鹵族元素與海水提取溴和碘基礎學案,共19頁。
這是一份魯科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4章第17講鹵族元素、海水提取溴和碘教學課時學案,共17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精品學案 第6章 第31講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質(zhì)(含解析),共2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