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宜荊荊隨高三10月聯考
高三生物試卷
命題學校:荊州中學 命題教師:歐陽一鳴 許瓊 劉思宇 審題學校:宜昌一中
考試時間:2023年10月5月下午14:30-17:05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放,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放。
一、選擇題
1.P物質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腦神經釋放的P物質能夠使人產生痛覺,腦啡肽是一種神經遞質,可以鎮(zhèn)靜、提高痛閾從而調節(jié)人體對痛的感覺。研究發(fā)現,腦啡肽作用于神經細胞后,神經細胞分泌其它蛋白質的功能不受影響,唯獨不能分泌P物質,根據已有知識你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腦啡肽會和物質P反應,從而改變P物質的結構
B.腦啡肽會影響神經細胞內核糖體的功能
C.腦啡肽會影響神經細胞內高爾基體的功能
D.腦啡肽會阻止含有P物質的囊泡運向質膜
2.氣孔開放的無機離子吸收學說認為:保衛(wèi)細胞可以逆濃度梯度將H+運出細胞,從而驅動無機離子進入細胞,使細胞液滲透壓升高,細胞吸水導致氣孔張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H+逆濃度梯度運出保衛(wèi)細胞需要通道蛋白參與
B.由H+濃度形成的電化學勢能驅動無機鹽進入細胞時不直接消耗ATP,屬于被動運輸
C.保衛(wèi)細胞滲透吸水至不再吸水時,細胞液濃度與細胞外溶液濃度相等
D.保衛(wèi)細胞吸水后,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內C5的含量短時間內會降低
3.激酶一般是指催化磷酸基團轉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類蛋白質,底物分子通過磷酸基團的轉移獲得能量而被激活,所以很多激酶需要從ATP中轉移磷酸基團;最大的激酶族群是蛋白激酶,蛋白激酶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質,使其參與各種化學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蛋白激酶與其底物分子的組成元素基本相同
B.蛋白激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往往是放能反應
C.蛋白激酶不可以通過磷酸化為化學反應提供能量
D.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活性也被改變
4.DNA損傷時,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核內積累,催化ADP核糖化,可引起細胞凋亡,具體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產物ADP-核糖的組成元素與磷脂分子相同
B.ADP核糖化抑制了有氧呼吸中[H]的形成
C.由于DNA損傷而引起的細胞死亡對機體來說是不利的
D.DNA損傷會使細胞內基因的表達發(fā)生改變
5.三體細胞(染色體比正常體細胞多1條)在有絲分裂時,三條染色體中的一條隨機丟失,可產生染色體數目正常的體細胞,這種現象稱為“三體自救”。某家庭中的男性為正常個體,女性患有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這對夫婦生下一個染色體正常的患病女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若發(fā)育為該女孩的受精卵發(fā)生“三體自救”,則丟失的染色體不可能來自父方
B.該女孩患病的原因可能是來自父方X染色體上的正?;蛲蛔兂芍虏』?br />
C.該患病女孩的兩條X染色體上的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致病基因可能均來自母方
D.該女孩患病的原因可能是母親在產生卵細胞的過程中,減數分裂Ⅱ后期發(fā)生異常
6.小鼠作為一種與人類基因組序列相似度較高的哺乳動物,常用于人類某些疾病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細胞的培養(yǎng)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早期胚胎干細胞具有分化為成年動物體內的任何一種類型細胞的潛能
B.體外培養(yǎng)胚胎干細胞需提供的氣體環(huán)境是95%的CO2和5%的空氣
C.將正常鼠的胚胎干細胞分化后的組織移入患病小鼠替代病變器官屬于治療性克隆
D.圖中重組細胞重編程、分裂、分化最終產生的小鼠與患病鼠性狀相似
7.綠蘿是一種常見的觀葉植物,幾乎沒有開花的記錄。EaLFY是決定綠蘿開花的關鍵基因。在研究綠蘿不開花原因的實驗中,科學家將長勢相同的綠蘿均勻地分為六組,三組不施加赤霉素(-GA3,不開花),另外三組施加赤霉素(+GA3,開花),然后分別取綠蘿的mRNA進行RT-PCR處理,得到下圖電泳結果。已知RT-PCR技術是將RNA的反轉錄(RT)和DNA的聚合酶鏈式擴增(PCR)相結合的技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RT-PCR需要逆轉錄酶、RNA模板、DNA聚合酶、脫氧核苷酸、引物和能量等條件
B.綠蘿EaLFY基因突變導致無法正常表達
C.據上述實驗可知,綠蘿無法開花的原因可能是自身赤霉素合成障礙
D.赤霉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過程
8.2020年2月12日,持續(xù)了整整210天的澳大利亞山火終于結束。統(tǒng)計結果顯示,這場大火燒掉了400公頃的森林,當地植被焚燒嚴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失去負反饋調節(jié),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將不會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
B.火災后,該地區(qū)植被焚燒嚴重,將發(fā)生初生演替
C.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強,但其調節(jié)能力依然有限
D.森林區(qū)域在火災后,群落依舊有演替至森林階段的潛力
9.河鲀毒素(TTX)是由河鲀體內生活的某些細菌產生的一種非蛋白高毒性的活性物質,在河鲀皮膚、卵巢和卵母細胞中有較多分布。TTX能與人體鈉離子通道受體結合,使得鈉離子無法進入離子通道中,會引起呼吸麻痹等。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用TTX處理人體神經細胞,給予適當刺激后膜兩側電位差低于正常興奮神經細胞
B.河鲀的鈉離子通道受體結構可能與人體的不同
C.產生TTX的細菌與河鲀是寄生關系
D.河鲀經高溫加熱處理后可能仍不適合食用
10.淋巴細胞能分泌免疫反應性生長激素,與垂體生長激素(GH)類似。為了探討GH對T淋巴細胞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構建了GHDNA表達質粒然后將其轉染入T淋巴細胞中,觀察過量表達的內源性GH對T淋巴細胞表達的白介素2受體(IL-2R)及分泌的白介素2(IL-2)、γ干擾素(IFN-Y)的影響,下圖為實驗結果,其中Control(對照)組是加入了淋巴細胞激活劑的未轉染T細胞。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
A.X組的處理是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抗GH抗體
B.實驗結果可通過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檢出
C.GH對特異性免疫有促進作用
D.臨床使用外源GH,圖示三項指標的相對值與使用量呈正相關
11.“黏液-碳酸氫鹽屏障”是保證胃黏膜在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環(huán)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黏液層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呈凝膠狀,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轉變?yōu)槿苣z狀態(tài)進入胃液。當H+從胃腔向黏膜擴散時,在黏液層中與從上皮細胞分泌并向胃腔擴散的HCO3-相遇發(fā)生中和,使黏液層產生了pH梯度。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黏液層可以減輕食物對胃的機械性損傷
B.胃的部分細胞可持續(xù)分泌黏液蛋白
C.胃分泌H+與HCO3-的速率相等
D.胃蛋白酶在到達黏膜時已基本失去活性
12.下列有關人體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既有激素調節(jié)又有神經調節(jié)
B.垂體分泌促胰島素,促進胰島生長并調節(jié)相關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胰島素分泌增加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D.下丘腦中既有血糖、水鹽和體溫調節(jié)的神經中樞,又有感受傳導和合成分泌功能
13.DNA復制是在為細胞分裂進行必要的物質準備。據此判斷下列表述中錯誤的是( )
A.DNA復制與染色體的復制是相互獨立進行的
B.在細胞分裂間期中靠后的時期,每條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的,所以DNA復制是在這之前完成的。
C.DNA復制保證了親子代間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D.通過阻斷細胞DNA的復制,可以讓多數細胞停留在某一時刻,實現細胞周期的同步化
14.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判斷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
B.分離定律能用于分析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
C.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表達互不干擾
D.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配子隨機結合形成合子的過程中
15.基因的表達包括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DNA轉錄形成的mRNA,與母鏈堿基組成、排列順序都是相反的
B.一種密碼子只能對應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必然對應多個密碼子
C.轉錄以核糖核苷酸為原料,翻譯以氨基酸為原料,且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都是在細胞內的不同區(qū)室中進行的
16.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下列關于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表述錯誤的是( )
A.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作用下定向改變
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可以通過物種之間的捕食、寄生和競爭等實現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D.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始終受益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17.試管嬰兒技術經歷了三代發(fā)展,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是體外受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IVF),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取出成熟的卵細胞進行體外自然受精,發(fā)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ICSI),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采用顯微操作技術對卵細胞進行單精子注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著床前胚胎遺傳診斷(PGD),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對體外受精發(fā)育成的胚胎進行遺傳診斷和篩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子宮對外來胚胎基本不存在免疫排斥是試管嬰兒可行的現實基礎
B.試管嬰兒能解決輸卵管堵塞或精子活性不足引起的不孕不育
C.試管嬰兒需要使用促性腺激素來促使母體超數排卵獲得卵細胞,采集精子后可以直接進行單精子注射,獲得多個可育胚胎
D.試管嬰兒在優(yōu)生優(yōu)育方向,借助著床前胚胎遺傳診斷上可以篩選得到特定的胎兒,減少遺傳病的遺傳概率
18.蛋白質工程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延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工程需要制備蛋白質晶體,然后通過X射線衍射技術,分析晶體結構,建立蛋白質三維模型后,才能設計預期蛋白質的功能
B.蛋白質工程和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對基因進行定點突變時,只能實現堿基對的替換
C.蛋白質工程和基因工程原則上都能生產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但是滿足人類生產生活需要的蛋白質
D.蛋白質工程可以通過增加酶內部的二硫鍵數目,來提高酶的熱穩(wěn)定性
二、非選擇題
19.(16分)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多重聯合脅迫對作物生長發(fā)育及作物產量形成的不利影響日益顯著。研究者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分析了在單一干旱、單一冷害以及二者聯合脅迫條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差異,部分結果如圖乙。
(1)圖甲所示的實驗設計中,“25天最適條件”培養(yǎng)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在干旱脅迫下,玉米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答三點)。
(3)研究發(fā)現,實驗組C大豆葉肉細胞在脅迫期間C3的生成明顯減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4)根據圖乙可知:______________(“干旱”或“冷害”)對玉米光合和生長等造成的損傷更大。該研究顯示:干旱能夠明顯緩解冷害脅迫對玉米光合和生長等造成的損傷。請結合圖乙所示數據說明得出該結論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
(5)檢測發(fā)現冷害脅迫組細胞中蔗糖、淀粉積累,從而推測蔗糖、淀粉積累過多會抑制光合作用速率。檢測蔗糖對離體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丙,圖丙中蔗糖介于______________mol·L-1濃度范圍內的實驗數據支持上述推測。
20.(18分)長時程增強作用(LTP)是發(fā)生在兩個神經元信號傳輸中的一種持久的增強現象,能夠同步刺激兩個神經元,被普遍視為構成學習與記憶基礎的主要分子機制之一。下圖展示了海馬體CA1區(qū)與CA3區(qū)記憶神經元之間突觸的LTP機制。A受體可與谷氨酸正常結合并打開偶聯的Na+通道。N受體與谷氨酸結合,在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后才打開偶聯的Ca2+通道。
(1)突觸后膜由靜息狀態(tài)轉為興奮狀態(tài)時,N受體通道的____________發(fā)生了改變,Ca2+內流。
(2)高頻刺激下,大量Ca2+內流并與鈣調蛋白結合,激活鈣調蛋白激酶、NO合成酶和PKC。鈣調蛋白激酶可以使A受體通道磷酸化,提高對Na+的通透性;NO合成酶____________;PKC_____________。最終使突觸后神經元持續(xù)興奮較長時間。
(3)單次高頻刺激導致早期LTP(E-LTP),多次間隔高頻刺激可產生E-LTP和晚期LTP(L-LTP),從圖示結果上看,L-LTP與E-LTP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從記憶形成角度考慮,L-LTP的形成可能還涉及到_____________的建立。
(4)低頻刺激下,進入后膜的鈣離子濃度變低,促進突觸后神經元對A受體的回收,最終導致突觸后神經元___________,整個過程屬于__________反饋調節(jié),被稱作長時程抑制(LTD)。
(5)上述知識對我們的學習過程有怎樣的借鑒意義___________。
21.(14分)“競爭干擾假說”認為在食物有限的環(huán)境中,隨著群體的增大,個體會增加取食速度以獲得更多的食物;“群體警戒假說”指隨著群體增大,群體發(fā)現天敵攻擊的概率增加導致群體中成員的警戒水平下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常集群活動,主要在我國鄱陽湖越冬,在西伯利亞地區(qū)繁殖。相關研究結果如圖1、圖2所示。
(1)白鶴從西伯利亞地區(qū)遷徙到我國鄱陽湖地區(qū),體現了種群的數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遷徙過程中,白鶴主要靠地磁場定位,地磁場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信息。
(2)據圖1可知,幼鶴較成鶴花費更多時間覓食,從幼鶴的生長發(fā)育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據圖2可知,集群型白鶴較非集群型白鶴花費更多時間覓食,較少時間警戒,依據“競爭干擾假說”和“群體警戒假說”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為了提高白鶴的種群密度,可以在鄱陽湖地區(qū)退耕還湖,營造更多適合白鶴生存的環(huán)境,從而提高白鶴種群的_____________。
22.(16分)水稻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株高是水稻一個重要的農藝性狀,水稻中的高稈品種極易倒伏,容易造成產量降低,適當矮化則有利于耐肥增產,提高稻米品質。某研究小組采用純合野生型水稻x.Kit和純合矮化突變體dsg1開展表型鑒定、遺傳分析以及激素試驗等研究,以明確水稻矮化的分子調控機制,為培育高產優(yōu)質的水稻品種提供潛在的種質資源。以下是部分實驗結果。
(1)由圖甲可知,矮化突變體dsg1主要表型為:_____________。
(2)已知矮化是一種隱性性狀,研究團隊通過遺傳學實驗成功證明該矮化性狀是由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請結合題干中的信息,利用已有實驗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上述實驗結論(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
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與植物激素相關的矮化突變體分為兩種
I.激素敏感型矮化突變體,即突變體內源活性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徑被抑制甚至阻斷,使其表達量減少;
Ⅱ.激素鈍感型矮化突變體,即突變體信號轉導途徑被抑制。
為了明確水稻dsg1的矮化突變是否與GA的合成途徑或信號轉導途徑有關,對野生型X.Kit和突變體dsg1的幼苗進行GA處理。處理結果如圖乙:
①突變體dsg1屬于______________(I或Ⅱ)理由:______________。
②為了進一步明確GA對矮化突變的分子調控,通過實時熒光逆轉錄PCR(RT-qPCR)分析野生型X.Kit和突變體dsgIGA合成途徑或信號轉導途徑的關鍵基因表達情況。
RT-qPCR是以RNA為模板,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其特定片段。在提取總RNA時,直接提取往往會失敗,原因在于細胞中存在______________,能降解RNA。所以構建RT-qPCR反應體系時應加入_____________。
在RT-qPCR中常94℃處理5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表明,與野生型X.Kit相比,突變體dsg1中關鍵基因表達均被顯著抑制;GA處理后,野生型X.Kit和突變體dsg1中的關鍵基因表達量均比處理前顯著升高,但是突變體dsg1中的關鍵基因表達量不能恢復到野生型處理之前。說明抑制關鍵基因表達是突變體dsg1出現的根本原因。據此,用柱形圖完成下面實驗結果的繪制
2023年宜荊荊隨高三10月聯考
高三生物參考答案
1.D【解析】
A、腦啡肽是一種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而發(fā)揮作用,不會進入到神經細胞內與物質P反應,A錯誤。
B、C、據題干信息“腦啡肽作用于神經細胞后,神經細胞分泌其它蛋白質的功能不受影響”,可見細胞中核糖體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沒有受到影響,B和C錯誤。
D、細胞內合成的分泌蛋白需要經囊泡運輸至細胞膜后再分泌出細胞外,題干信息“腦啡肽作用于神經細胞后,神經細胞分泌其它蛋白質的功能不受影響,唯獨不能分泌P物質”,說明最有可能是包裹P蛋白的囊泡不能運輸至細胞膜,D正確。
2.D【解析】
A、據信息“保衛(wèi)細胞可逆濃度梯度將H+運出細胞”可知,將H+運出保衛(wèi)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參與,A錯誤。
B、據信息“保衛(wèi)細胞可逆濃度梯度將H+運出細胞,從而驅動無機離子進入細胞”,說明無機鹽進入細胞的動力是電勢能,需要消耗能量,屬于主動運輸,B錯誤。
C、植物細胞存在細胞壁,所以保衛(wèi)細胞吸水至不再吸水時,可能是因為細胞壁的限制,此時細胞液滲透壓大于外界溶液的滲透壓,C錯誤。
D、保衛(wèi)細胞吸水后,氣孔張開,葉肉吸收的CO2增多,消耗的C5增多,而C5的產生速率基本不變,故短期內C5的含量會降低,D正確。
3.B【解析】
A、蛋白激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激酶作用的底物也是蛋白質,因此兩者的組成元素基本相同,都是C、H、O、N等,A正確。
B、蛋白激酶催化的反應需要發(fā)生ATP水解供能,因此所催化的反應往往是吸能反應,B錯誤。
C、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為反應提供能量,C正確。
D、ATP水解釋放的磷酸基團使蛋白質等分子磷酸化,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活性也被改變,因而可以參與各種化學反應,D正確。
4.C【解析】
A、核糖的元素組成是C、H、O;ADP的組成元素包括C、H、O、N、P;磷脂的組成元素是C、H、O、N、P。故產物ADP-核糖與磷脂分子的組成元素相同,A正確。
B、由圖可知,當DNA損傷,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細胞核內積累,催化NAD+形成ADP-核糖,進而導致細胞質NAD+濃度下降,抑制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階段NADH的生成,B正確。
C、根據題干信息可知,DNA損傷可引起細胞凋亡,而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C錯誤。
D、根據題干信息可知,DNA損傷時會引起細胞凋亡,說明DNA損傷可能會激活凋亡基因的表達,因此DNA損傷會使細胞內基因的表達發(fā)生改變,D正確。
5.A【解析】
假設分別用A和a表示正?;蚝椭虏』?,則根據題中信息來看,該患病女孩的基因型為XaXa,其母親和父親的基因型分別是XaXa和XAY。那么該患病女孩的產生有以下幾種原因:①母親正常減數分裂產生了含Xa的卵細胞,父親產生了由于基因突變而含Xa的精子,精卵結合產生了含XaXa的受精卵,發(fā)育成了該患病女孩②母親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產生了含XaXa的卵細胞,父親產生了含XA或Y的精子,精卵結合產生了含XAXaXa或XaXaY的受精卵,受精卵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三體自救”丟失了來自精子中的XA或Y,發(fā)育成了該患病女孩③母親減數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產生了含XaXa的卵細胞,父親產生了含XA或Y的精子,精卵結合產生了含XAXaXa或XaXaY的受精卵,受精卵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三體自救”丟失了來自精子中的XA或Y,發(fā)育成了該患病女孩。
A、若發(fā)育為該女孩的受精卵發(fā)生“三體自救”,其原因可能是上述分析中的②或③情況,則丟失的染色體來自父方,A錯誤。
B、該女孩的形成可能不屬于“三體自救”類型,其原因屬于上述分析中的①情況,B正確。
C、該女孩的形成可能屬于“三體自救”類型,其原因可能是上述分析中的②或③情況,兩個致病基因均來自母親,C正確。
D、該女孩的形成可能屬于“三體自救”類型,其原因可能是上述分析中的③情況,D正確。
6.B【解析】
A、胚胎干細胞具有分化為成年動物體內的任何一種類型的細胞,并進一步形成機體的所有組織和器官甚至個體的潛能,A正確。
B、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需要將細胞置于含有95%空氣和5%CO2的混合氣體的CO2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B錯誤。
C、治療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術產生特定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用它們來修復或替代受損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C正確。
D、圖中重組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而細胞核由患病鼠提供,故重組細胞重編程、分裂、分化最終產生的小鼠與患病鼠性狀相似,D正確。
7.B【解析】
A、學生需要對課本上的逆轉錄過程及PCR過程比較熟悉,在PCR過程中我們主要需要DNA聚合酶,DNA模板,能量,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引物,結合逆轉錄過程,需添加逆轉錄酶,以及模板應為RNA,A正確;
B、在弄清楚RT-PCR的基礎上再分析電泳圖,可知添加GA3后,三組綠蘿都產生了EaLFY的mRNA,可以排除基因突變,B錯誤;
C、施加赤霉素可以誘導綠蘿開花,可推測原綠蘿無法開花的原因可能是植株體內無法產生赤霉素,C正確;
D、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同時據實驗可知,赤霉素調控基因表達過程,D正確。故選B。
8.B【解析】
A、負反饋調節(ji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基礎,A正確;
B、火災后,土壤中仍然有植物的種子或繁殖體,且土壤營養(yǎng)條件優(yōu)越,屬于次生演替,B錯誤;
C、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C正確;
D、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恢復力穩(wěn)定性,在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演替至森林階段,
D正確。故選B。
9.C【解析】
A、TTX處理的神經細胞在興奮時鈉離子內流減少,故膜兩側電位差應低于正常興奮的神經細胞,A正確;
B、河鲀自身不會TTX中毒,說明有相應防御機制,據題中條件推測可能河鲀的鈉離子通道受體結構可能與人體的不同,B正確;
C、對河鲀而言,TTX分布在皮膚、卵巢和卵母細胞,說明對其自身和下一代都有保護作用,對細菌而言,生活在河鲀體內,獲取營養(yǎng)的機會更多,推測二者應該是互利共生,C錯誤;
D、TTX是一種非蛋白高毒性的活性物質,可能在高溫加熱后仍然具有毒性,D正確。故選C。
10.C【解析】
A、抗GH抗體的作用是結合GH,使其無法發(fā)揮作用。從“減法原理”出發(fā)對實驗設置進行推測,X組的處理應該是在GHDNA組的基礎上添加抗GH抗體,X組與對照組的實驗結果對比(如X組IL2相對值更高)也可以支撐上述結論,A錯誤;
B、白介素2受體(IL-2R)位于細胞上,不能通過上清液檢出,B錯誤;
C、從圖中數據可知,過量表達的內源GH對三項指標表現促進作用,而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受體對特異性免疫有促進作用,結合題干“垂體GH與淋巴細胞內源GH相似”,可推知C正確;
D、題中無信息顯示外源GH使用量與三項指標相對值呈正相關,D錯誤。故選C。
11.C【解析】
A、黏液層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潤滑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食物對胃的機械性損傷,A正確;
B、黏液層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轉變?yōu)槿苣z狀態(tài)進入胃液,必然需要一直補充,故推測胃部分細胞可持續(xù)分泌黏液蛋白,B正確;
C、胃腔中整體ph呈酸性,因此胃部分泌H+應比HCO3-快,C錯誤;
D、胃蛋白酶在中性條件下失活,無法破壞粘膜細胞,D正確。故選C。
12.B【解析】
影響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合成與分泌的有三個方面:血糖升高(或降低)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或胰島A細胞)的合成分泌;血糖升高(或降低)通過相應神經傳到下丘腦,經傳出神經作用于胰島B細胞(或胰島A細胞)的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胰島B細胞(或抑制胰島A細胞)的合成分泌;下丘腦具有感受和傳導、合成與分泌、分析與綜合的功能。垂體具有調節(jié)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作用,不分泌相應激素直接作用于胰島。
13.A【解析】
A、染色體的復制包括DNA的復制,所以二者并不獨立;
B、DNA的復制完成S期,所以在間期靠后的G2期DNA的復制已經完成;
C、DNA經過復制后精確分配給子細胞,維持了親子代間連續(xù)性;
D、阻斷DNA的復制,可以讓細胞停留在S期,例如TdR兩次處理后可以將多數細胞阻斷到G1/S期分界線,實現細胞周期同步化。
14.B【解析】
A、表型還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故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B、分離定律可以用于分析多對等位基因的遺傳,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就是分離定律;
C、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表達可能相互干擾,因為存在基因互作;
D、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減數分裂I的后期。
15.C【解析】
A、DNA轉錄形成的mRNA與母鏈的堿基排序是互補的;
B、一種密碼子可以對應兩種氨基酸,例如GUG除了編碼纈氨酸,在原核生物內可編碼甲硫氨酸,一種氨基也可以只對應一個密碼子,比如硒代半胱氨酸的密碼子就是UGA;
C、轉錄的以DNA為模板合成RNA消耗核糖核苷酸,翻譯以mRNA為模板合成氨基酸,二者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
D、在真核生物的線粒體中,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都在線粒體基質進行。
16.C【解析】
A、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可以發(fā)生在捕食者與獵物,寄生者與宿主,競爭物種之間等;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不僅僅是新物種出現,還有新基因的出現,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都是生物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間接和潛在價值,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基石。
17.C【解析】
子宮對外來胚胎基本不存在免疫排斥,這是外來胚胎移植存活的關鍵;B.試管嬰兒可以進行體外受精可以解決輸卵管堵塞,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可以解決精子活性不足;C.收集精子后不可以直接進行單精子注射,需要獲能處理;D.著床前胚胎遺傳診斷可以對胚胎是否罹患遺傳病進行檢測,終止嚴重遺傳病胚胎的妊娠,實現優(yōu)生優(yōu)育。
18.D【解析】
A、蛋白質工程常常先設計預期蛋白質功能,后設計預期蛋白質結構;
B、蛋白質和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對基因進行定點突變時,還可以實現堿基對的增添和缺失;
C、蛋白質工程和原則上都能生產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但是滿足人類生產生活需要的蛋白質,基因工程一般生產已知的;
D、蛋白質工程可以通過增加二硫鍵數目來提高熱穩(wěn)定性,例如為了提高T4溶菌酶的耐熱性,將3號位的異亮氨酸換成半胱氨酸,在3號和97號半胱氨酸之間形成一個二硫鍵,使得T4溶菌酶耐熱性得到提高。
19.(共16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
(1)保證各組玉米在脅迫干預前長勢一致(生理狀態(tài)基本相同),排除玉米本身的生理狀態(tài)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①植物體缺水,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暗反應速率下降使得光合速率下降;②細胞缺水,導致類囊體薄膜受損,光反應速率下降使得光合速率下降;③細胞缺水,參與光合作用的原料缺乏,使得光合速率下降;④土壤缺水,影響N、P的吸收,導致細胞中ADP,NAD+的含量不足,使得光合速率下降。(合理即可,共6分,答對一點給2分)
(3)溫度低導致固定二氧化碳的相關酶的活性降低,C3的生成明顯減慢。
(4)冷害在恢復期,單一冷害組的凈光合速率相比對照組仍處于較低水平,但聯合脅迫組的凈光合速率要明顯高于單一冷害,有機物合成不足的狀態(tài)明顯得到緩解。
(5)0.47—0.57
【分析】
(1)實驗設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保證因變量的不同僅僅是因為自變量的不同而造成的?!?5天最適條件”培養(yǎng)的目的是保證各組玉米在脅迫干預前長勢一致(生理狀態(tài)基本相同),排除玉米本身的生理狀態(tài)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干旱脅迫下,植物缺乏水分,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植物體缺水,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暗反應速率下降使得光合速率下降②細胞缺水,導致類囊體薄膜受損,光反應速率下降使得光合速率下降③細胞缺水,參與光合作用的原料缺乏,使得光合速率下降④土壤缺水,影響N、P的吸收,導致細胞中ADP,NAD+的含量不足,使得光合速率下降。
(3)實驗組C為單一冷害,溫度低導致固定二氧化碳的相關酶的活性降低,故大豆葉肉細胞在脅迫期間C3的生成明顯減慢。
(4)據圖乙可知,C組為單一冷害,D組為單一干旱,與對照組對比,C組與D組光合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C組在脅迫期間光合速率比D組低。在冷害脅迫以及冷害、干旱聯合脅迫的條件下,相比對照組玉米的凈光合速率光合均明顯下降,此時生長所需的有機物的合成大大減少;但在恢復期,單一冷害組的凈光合速率相比對照組仍處于較低水平,但聯合脅迫組的凈光合速率要明顯高于單一冷害,有機物合成不足的狀態(tài)明顯得到緩解。
(5)據圖丙來看,蔗糖濃度介于0.47—0.57mol?L-1范圍時,離體葉綠體的光合速率低于無蔗糖時的光合速率,即支持上述推測。
20.(共18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
(1)空間結構(2分)。
(2)催化NO合成,NO進入突觸前膜,促進更多谷氨酸釋放(2分);促進胞內A受體向突觸后膜移動,增加突觸后膜上A受體數量(2分)。
(3)L-LTP維持的時間更長(2分);新突觸(2分)。
(4)更難以興奮(2分);正(2分)。
(5)定期專注的復習可以有效地增強我們的記憶,而不用心的、不專注的學習可能使我們忘掉更多知識(合理即可)(4分)。
【解析】
(1)據“N受體在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后才打開偶聯的Ca2+通道”可推知此時N受體通道發(fā)生了空間結構的改變,從而使Ca2+內流,考查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生命觀念。
(2)讀圖可知,NO合酶催化NO合成,NO進入突觸前膜后,促進更多谷氨酸釋放;PKC促進胞內A受體向突觸后膜移動,增加突觸后膜上A受體數量。從而使得突觸后神經元更容易興奮,興奮時間更長。
(3)讀圖可知,E-LTP消失后,L-LTP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可知后者維持時間更長,而長時記憶的產生涉及新突觸的建立。
(4)鈣離子內流減少促進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回收,突觸后神經元會變得更難以興奮,使得流入的鈣離子更少,因此整個過程為正反饋。
(5)綜合對低頻刺激和高頻刺激效應的學習可以推知,定期專注的復習可以有效地增強我們的記憶,而不用心的、不專注的學習可能使我們忘掉更多知識。
21.(共14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
(1)遷入率和遷出率(2分)物理(2分)
(2)幼鶴處于生長發(fā)育期,需要更多的物質和能量(2分)幼鶴覓食經驗不足,覓食成功率低,需要多次覓食來補償食物的總獲取量(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3)集群型白鶴個體數量多,對食物爭奪更激烈,為了獲得足夠食物,會增加覓食時間,同時集群型白鶴發(fā)現天敵攻擊的概率增加,花費在警戒的時間下降(4分)。
(4)環(huán)境容納量(K值)(2分)
【解析】
(1)遷徙主要體現遷出率與遷入率這一種群數量特征;電磁信號屬于物理信息。
(2)幼鶴正處于快速生長發(fā)育的時期,因此需要更多物質與能量,也需要花更多時間用于覓食,同時覓食經驗不足導致幼鶴覓食所需時間變長。
(3)“競爭干擾假說”認為群體越大,個體會增加取食速度,表明此時對食物的競爭比較激烈,“群體警戒假說”認為群體越大,更容易發(fā)現天敵,不需要更多時間警戒。因此,集群型白鶴個體數量多,對食物爭奪更激烈,為了獲得足夠食物,會增加覓食時間,同時集群型白鶴發(fā)現天敵攻擊的概率增加,花費在警戒的時間下降。
(4)改善環(huán)境,可以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
22.(共16分,除標注之外,每空2分)
(1)株高變矮和分蘗減少
(2)實驗思路:用野生型X.Kit與突變體dsg1雜交后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代群體,抽穗期統(tǒng)計F2群體中株高正常植株和矮稈植株數量。
預期結果與結論:F2中株高正常:矮稈=15:1,則受到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隱性基因控制。
(3)①I(1分)用外源赤霉素溶液處理野生型X.Kit和突變體dsg1后發(fā)現,野生型X.Kit和突變體dsg1株高均增加,且突變體dsg1的株高恢復成野生型X.Kit激素處理前的株高。
②RNA酶RNA酶抑制劑(每個1分)
使DNA充分解螺旋形成單鏈(同時激活TaqDNA聚合酶)
(3分)
【解析】
(1)由圖可知,矮化突變體株高和分蘗均低于野生型
(2)考察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由題意可知是由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即可假設矮化突變體為aabb,則其他基因型均株高正常的野生型;所以用野生型X.Kit與突變體dsg1雜交后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代群體,抽穗期統(tǒng)計F2群體中株高正常植株和矮稈植株數量.親本為AABB,aabb;F1為AaBb,F2中aabb占1/16,故株高正常比矮化等于15:1
(3)①由圖可知激素敏感型個體是不能合成赤霉素;激素鈍感型矮化突變體是受體缺乏;在施加外源赤霉素情況下,敏感型可恢復正常,而鈍感型不行。
這是一份湖北省宜荊荊隨恩2023-2024高三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及答案,共12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宜荊荊隨恩2023-2024學年高三1月期末聯考生物試題 Word版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湖北省宜荊荊隨恩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宜荊荊隨恩2023-2024學年高三1月期末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docx、湖北省宜荊荊隨恩2023-2024學年高三1月期末聯考生物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