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化學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24分)
1.(3分)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熔點高 B.可燃性
C.難溶于水 D.常溫下呈固態(tài)
2.(3分)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點燃酒精燈 B.滴加液體
C.過濾 D.稱量氯化鈉
3.(3分)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 />
A.軟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區(qū)分
B.糖類和油脂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C.化肥和農(nóng)藥可以任意施用
D.回收廢棄塑料可以節(jié)約資源
4.(3分)碳酸氫鈉(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NaHCO3中的陽離子為Na+2
B.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C.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D.NaHCO3中含有一種金屬元素
5.(3分)一氧化氮是一種大氣污染物。工業(yè)上利用氫氣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關于該反應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數(shù)目保持不變
B.體現(xiàn)了氫氣的還原性
C.生成物中氮氣和水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
D.參加反應的氫氣和一氧化氮的質量比為1:15
6.(3分)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如圖均為初中化學探究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圖甲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紅磷量不足,最終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圖乙電解水一段時間后,管內液面高度:a>b>c
C.圖丙反應后玻璃管內固體減少的質量小于生成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
D.圖丁實驗可用于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氧氣參與
7.(3分)分類、歸納是學習化學的有效方法,如圖中物質甲、乙和反應Ⅰ、Ⅱ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和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若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則甲可以為有機化合物
B.若反應Ⅱ屬于中和反應,則甲、乙可以均為堿
C.若反應Ⅰ、Ⅱ均屬于復分解反應且甲屬于鹽,則乙可以為非金屬氧化物
D.若反應Ⅰ、Ⅱ均屬于置換反應且甲為金屬單質,則乙可以為非金屬單質
8.(3分)某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實驗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氫氧化鈉溶液。為探究該溶液的變質程度并測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取20.00g該溶液,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將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其質量為1.97g。
Ⅱ.向濾液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5%的硫酸鎂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硫酸鎂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6%
B.若x=2.9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
C.若x=2.33,則該溶液部分變質
D.實驗1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驗證濾液中含有氯化鋇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26分)
9.(4分)如圖所示實驗可以探究燃燒的條件。
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 ?。ㄌ睢盁被颉霸嚬堋保?。
(2)實驗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 ?。ㄌ顦颂枺?br />
A.可燃物
B.氧氣(或空氣)
C.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實驗2通入氧氣,水中的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0.(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用途。氫氧化鈣、硝酸鉀、氯化鈉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氫氧化鈣
0.18
0.16
0.14
0.11
0.09
硝酸鉀
13.3
31.6
63.9
110
169
氯化鈉
35.7
36.0
36.6
37.3
38.4
回答問題:
(1)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ㄌ睢霸龃蟆被颉皽p小”)。
(2)將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可以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
(3)農(nóng)業(yè)上常用質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20℃時,將136g飽和氯化鈉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 。
(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A.40℃時,向氫氧化鈣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溶液質量變大
B.60℃時,將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10g水,析出11g硝酸鉀
C.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可能比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大
D.將80℃時上述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mg分別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氯化鈉溶液的質量最大
11.(6分)某化工廠以廢金屬(主要成分為Fe和Cu,表面有少量油污)為原料回收海綿銅,并制備氯化鐵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NaNO2易溶于水且不與氫氧化鈉反應,在“氧化”中起催化作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Cl2+4HCl+O24FeCl3+2H2O
回答問題:
(1)廢金屬屬于 ?。ㄌ睢凹儍粑铩被颉盎旌衔铩保?br />
(2)“洗滌”的目的是去除廢金屬表面的油污,試劑X最好選用 (填標號)。
A.水
B.氫氧化鈉溶液
C.稀硫酸
D.氯化鈉溶液
(3)“酸浸”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濾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5)向“濾渣乙”中加入適量鹽酸,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12.(6分)某學習小組仿照拉姆塞發(fā)現(xiàn)稀有氣體的實驗原理,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shù),并制備少量氮化鎂。(堿石灰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略去,忽略氣體密度變化)
已知:①點燃或加熱時,鎂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固體(其中氮元素為﹣3價)。
②裝置丁內收集到氣體的密度為ρg/mL。
部分實驗步驟:
Ⅰ.裝入藥品,連接裝置,點燃甲處酒精燈,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Ⅱ.點燃丙處酒精燈,繼續(xù)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Ⅲ.停止通入空氣,熄滅酒精燈,冷卻至室溫。
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裝置甲、丙硬質玻璃管內固體質量分別增加m1g、m2g;裝置乙質量增加m3g;最終裝置戊量筒里水的體積為VmL。
回答問題:
(1)空氣中能供給呼吸的氣體是 ?。ㄌ罨瘜W式)。
(2)裝置甲硬質玻璃管內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3)裝置丙硬質玻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步驟Ⅰ中點燃甲處酒精燈,通入一段時間空氣的目的是 。
(5)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shù)為 (用m1、m2、m3、ρ、V的代數(shù)式表示)。
13.(6分)某興趣小組用氧化銅和稀硫酸制取硫酸銅溶液。向盛有一定質量氧化銅的燒杯中加入10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104.0g溶液。
回答問題:
(1)稀硫酸的pH 7(填“<”“=”或“>”)。
(2)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精確到0.1%)。
2022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24分)
1.(3分)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熔點高 B.可燃性
C.難溶于水 D.常溫下呈固態(tài)
【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物理性質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揮發(fā)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熔點、溶解性以及物質的狀態(tài)都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可燃性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
故選:B。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qū)分,要記憶有關鐵的性質,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2.(3分)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br />
A.點燃酒精燈 B.滴加液體
C.過濾 D.稱量氯化鈉
【分析】根據(jù)基本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解:A、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可用火柴點燃酒精燈,切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防發(fā)生火災,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用天平稱量時應該左物右碼,且天平左右兩盤上各放著一張相同大小的白紙,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3.(3分)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軟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區(qū)分
B.糖類和油脂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C.化肥和農(nóng)藥可以任意施用
D.回收廢棄塑料可以節(jié)約資源
【分析】A、根據(jù)硬水與軟水的檢驗方法來分析;
B、根據(jù)人體的供能物質來分析;
C、根據(jù)使用化肥與農(nóng)藥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D、根據(jù)回收廢棄塑料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解:A、軟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區(qū)分,產(chǎn)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產(chǎn)生泡沫較少的是硬水,故A正確;
B、糖類和油脂能為人體提供能量,故B正確;
C、化肥和農(nóng)藥要合理施用,任意施用會造成土壤污染、水體污染等,故C錯誤;
D、回收廢棄塑料可以節(jié)約資源,還能減少白色污染,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化學基礎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4.(3分)碳酸氫鈉(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
A.NaHCO3中的陽離子為Na+2
B.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C.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D.NaHCO3中含有一種金屬元素
【分析】A、根據(jù)離子符號的寫法來分析;
B、根據(j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C、根據(jù)氧原子結構來分析;
D、根據(jù)元素的分類來分析。
【解答】解:A、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鈉離子表示為Na+,故A錯誤;
B、NaHCO3中,鈉元素顯+1價,氫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1)+(+1)+x+(﹣2)×3=0,x=+4,故B錯誤;
C、氧原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核外有8個電子,分兩層排布,依次為2、6,因此氧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故C錯誤;
D、NaHCO3中含有一種金屬元素——鈉元素,而氫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均屬于非金屬元素,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5.(3分)一氧化氮是一種大氣污染物。工業(yè)上利用氫氣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關于該反應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數(shù)目保持不變
B.體現(xiàn)了氫氣的還原性
C.生成物中氮氣和水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
D.參加反應的氫氣和一氧化氮的質量比為1:15
【分析】根據(jù)微觀反應示意圖書寫化學方程式,然后根據(jù)各選項內容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一氧化氮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氮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O+2H2N2+2H2O。
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數(shù)目不同,故A錯誤;
B、在該反應中,氫氣奪去了一氧化氮中的氧元素,體現(xiàn)了氫氣的還原性,故B正確;
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氮氣和水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故C正確;
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氫氣和一氧化氮的質量比為(2×2):(30×2)=1:15,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表示,完成此題,關鍵是根據(jù)反應的實質結合模型的結構充分理解圖中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6.(3分)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如圖均為初中化學探究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圖甲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紅磷量不足,最終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圖乙電解水一段時間后,管內液面高度:a>b>c
C.圖丙反應后玻璃管內固體減少的質量小于生成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
D.圖丁實驗可用于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氧氣參與
【分析】A、根據(jù)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方法來分析;
B、根據(jù)電解水的原理來分析;
C、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D、根據(jù)鐵銹蝕的條件以及實驗設計來分析。
【解答】解:A、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是在密閉容器內進行的,無論紅磷的量是否足量,最終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A正確;
B、由“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可知,生成氫氣的體積大于生成氧氣的體積,因此a管內液體高度高于b管內的液面,而由于a、b管內的壓強增大,造成水均進入c管內,c管內的液面最高,即圖乙電解水一段時間后,管內液面高度:c>a>b,故B錯誤;
C、由化學方程式CO+CuOCu+CO2可知,圖丙反應后玻璃管內固體減少的質量小于生成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故C正確;
D、實驗中有一只試管中的鐵絲與氮氣和水蒸氣接觸,鐵絲沒有銹蝕;另一只試管中的鐵絲與氮氣、氧氣和水蒸氣接觸,鐵絲發(fā)生銹蝕,因此圖丁實驗可用于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氧氣參與,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操作和書面的考查是同學們必須掌握的。
7.(3分)分類、歸納是學習化學的有效方法,如圖中物質甲、乙和反應Ⅰ、Ⅱ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和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若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則甲可以為有機化合物
B.若反應Ⅱ屬于中和反應,則甲、乙可以均為堿
C.若反應Ⅰ、Ⅱ均屬于復分解反應且甲屬于鹽,則乙可以為非金屬氧化物
D.若反應Ⅰ、Ⅱ均屬于置換反應且甲為金屬單質,則乙可以為非金屬單質
【分析】A、根據(jù)光合作用的原理來分析;
B、根據(jù)物質的性質以及中和反應的概念來分析;
C、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來分析;
D、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置換反應的概念來分析。
【解答】解:A、若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圖示可知,乙是二氧化碳,則甲可以為有機化合物,如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確;
B、若反應Ⅱ屬于中和反應,則甲、乙可以均為堿,如甲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則乙是氫氧化鈉,故B正確;
C、若反應Ⅰ、Ⅱ均屬于復分解反應且甲屬于鹽,則乙不能是非金屬氧化物,因為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C錯誤;
D、若反應Ⅰ、Ⅱ均屬于置換反應且甲為金屬單質,則乙可以為非金屬單質,如氫氣,活潑的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反應生成氫氣和鹽,氫氣與金屬氧化物在加熱或高溫的條件下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金屬單質與水,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8.(3分)某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實驗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氫氧化鈉溶液。為探究該溶液的變質程度并測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取20.00g該溶液,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將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其質量為1.97g。
Ⅱ.向濾液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5%的硫酸鎂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硫酸鎂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6%
B.若x=2.9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
C.若x=2.33,則該溶液部分變質
D.實驗1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驗證濾液中含有氯化鋇
【分析】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利用題干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氯化鈉和氯化鋇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
【解答】解:A、設碳酸鈉質量為x
BaCl2+Na2CO3=2NaCl+BaCO3↓
106 197
x 1.97g
x=1.06g
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5.3%
故A錯誤。
B、設24g硫酸鎂溶液反應可生成氫氧化鎂沉淀質量為y,生成硫酸鎂沉淀為z
由反應BaCl2+MgSO4=BaSO4↓+MgCl2
MgCl2+2NaOH=Mg(OH)2↓+2NaCl
MgSO4+2NaOH=Mg(OH)2↓+Na2SO4
Na2SO4+BaCl2=BaSO4↓+2NaCl
可知;
MgSO4~Mg(OH)2↓~BaSO4↓
120 58 233
24g×5% y z
y=0.58g
z=2.33g
y+z=0.58g+2.33g=2.91g
故B正確。
C、若x=2.33,說明加入的硫酸鎂中硫酸根離子被完全沉淀,鎂離子沒有反應,溶液中沒有氫氧化鈉,則該溶液完全變質,故C錯誤。
D、實驗1中,濾液中有氯化鈉和氯化鋇,氯化鈉和氯化鋇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不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驗證濾液中含有氯化鋇,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要將題中的知識認知透,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26分)
9.(4分)如圖所示實驗可以探究燃燒的條件。
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 燒杯?。ㄌ睢盁被颉霸嚬堋保?。
(2)實驗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 C?。ㄌ顦颂枺?br />
A.可燃物
B.氧氣(或空氣)
C.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實驗2通入氧氣,水中的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P+5O22P2O5 。
【分析】(1)熟記儀器的名稱;
(2)根據(jù)燃燒的條件以及實驗現(xiàn)象來分析;
(3)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解答】解:(1)儀器a的名稱為燒杯;故答案為:燒杯;
(2)白磷和紅磷均為可燃物,實驗1銅片上的白磷與紅磷均與氧氣接觸,實驗中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答案為:C;
(3)在點燃的條件下,白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學方程式為4P+5O22P2O5;故答案為:4P+5O22P2O5。
【點評】本題較易,主要考查了燃燒的條件、著火點相關知識,答題時需要明確物質燃燒時的條件及不同物質的著火點不同。
10.(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用途。氫氧化鈣、硝酸鉀、氯化鈉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氫氧化鈣
0.18
0.16
0.14
0.11
0.09
硝酸鉀
13.3
31.6
63.9
110
169
氯化鈉
35.7
36.0
36.6
37.3
38.4
回答問題:
(1)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ㄌ睢霸龃蟆被颉皽p小”)。
(2)將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可以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降低溫度或加硝酸鉀或蒸發(fā)水 。
(3)農(nóng)業(yè)上常用質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20℃時,將136g飽和氯化鈉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 89g 。
(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BC?。ㄌ顦颂枺?br />
A.40℃時,向氫氧化鈣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溶液質量變大
B.60℃時,將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10g水,析出11g硝酸鉀
C.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可能比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大
D.將80℃時上述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mg分別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氯化鈉溶液的質量最大
【分析】(1)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
(2)根據(jù)將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來分析;
(3)根據(jù)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
(4)根據(jù)飽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的數(shù)據(jù)、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比較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故答案為:減??;
(2)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將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海梢圆捎玫姆椒ㄊ墙档蜏囟然蚣酉跛徕浕蛘舭l(fā)水;故答案為:降低溫度或加硝酸鉀或蒸發(fā)水;
(3)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則20℃時,將136g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鈉,16%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36g÷16%=225g,則需要加水的質量為225g﹣136g=89g;故答案為:89g;
(4)A.40℃時,向氫氧化鈣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硝酸鉀能繼續(xù)溶解,則溶液質量變大,說法正確;
B.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則該溫度下將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10g水,析出11g硝酸鉀,說法正確;
C.沒有指明溫度,則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可能比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大,說法正確;
D.將80℃時上述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mg分別降溫至20℃,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均減小,都會析出晶體,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大,沒有晶體析出,因此所得溶液中,氫氧化鈣溶液的質量最大,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B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溶解度的應用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1.(6分)某化工廠以廢金屬(主要成分為Fe和Cu,表面有少量油污)為原料回收海綿銅,并制備氯化鐵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NaNO2易溶于水且不與氫氧化鈉反應,在“氧化”中起催化作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Cl2+4HCl+O24FeCl3+2H2O
回答問題:
(1)廢金屬屬于 混合物?。ㄌ睢凹儍粑铩被颉盎旌衔铩保?。
(2)“洗滌”的目的是去除廢金屬表面的油污,試劑X最好選用 B?。ㄌ顦颂枺?。
A.水
B.氫氧化鈉溶液
C.稀硫酸
D.氯化鈉溶液
(3)“酸浸”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HCl=FeCl2+H2↑ 。
(4)“濾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NaNO2、NaCl 。
(5)向“濾渣乙”中加入適量鹽酸,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紅褐色固體逐漸溶解,得到黃色溶液 。
【分析】(1)根據(jù)物質的組成與分類來分析;
(2)根據(jù)除油污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4)根據(jù)物質的性質以及流程圖的信息來分析;
(5)根據(jù)鹽酸的化學性質來分析。
【解答】解:(1)廢金屬(主要成分為Fe和Cu,表面有少量油污)中含有多種物質,因此屬于混合物;故答案為:混合物;
(2)水、稀硫酸、氯化鈉溶液均不能除去油污,而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與油污發(fā)生化學反應,可用于去除廢金屬表面的油污;故答案為:B;
(3)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與鹽酸不反應,鐵是一種活潑的金屬,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故答案為:Fe+2HCl=FeCl2+H2↑;
(4)在化學反應中,亞硝酸鈉是一種催化劑,其質量與化學性質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濾液甲”中一定含有亞硝酸鈉,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和氯化鈉,因此“濾液甲”中還一定含有氯化鈉;故答案為:NaNO2、NaCl;
(5)濾渣乙是氫氧化鐵,氫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紅褐色固體逐漸溶解,得到黃色溶液;故答案為:紅褐色固體逐漸溶解,得到黃色溶液。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12.(6分)某學習小組仿照拉姆塞發(fā)現(xiàn)稀有氣體的實驗原理,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shù),并制備少量氮化鎂。(堿石灰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略去,忽略氣體密度變化)
已知:①點燃或加熱時,鎂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固體(其中氮元素為﹣3價)。
②裝置丁內收集到氣體的密度為ρg/mL。
部分實驗步驟:
Ⅰ.裝入藥品,連接裝置,點燃甲處酒精燈,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Ⅱ.點燃丙處酒精燈,繼續(xù)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Ⅲ.停止通入空氣,熄滅酒精燈,冷卻至室溫。
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裝置甲、丙硬質玻璃管內固體質量分別增加m1g、m2g;裝置乙質量增加m3g;最終裝置戊量筒里水的體積為VmL。
回答問題:
(1)空氣中能供給呼吸的氣體是 O2 (填化學式)。
(2)裝置甲硬質玻璃管內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紅色粉末逐漸變黑 。
(3)裝置丙硬質玻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Mg+N2Mg3N2 。
(4)步驟Ⅰ中點燃甲處酒精燈,通入一段時間空氣的目的是 排出裝置內的氧氣,防止鎂與氧氣反應 。
(5)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shù)為 ?。ㄓ胢1、m2、m3、ρ、V的代數(shù)式表示)。
【分析】(1)根據(jù)氧氣的性質來分析;
(2)根據(jù)銅粉與氧氣的反應來分析;
(3)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4)根據(jù)除氧氣的方法來的分析;
(5)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來分析。
【解答】解:(1)空氣的氧氣能供給呼吸,故答案為:O2;
(2)在加熱的條件下,銅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銅是紅色粉末,氧化銅是黑色粉末,因此實驗中觀察到紅色粉末逐漸變黑;故答案為:紅色粉末逐漸變黑;
(3)足量的銅粉除去了空氣中的氧氣,足量的堿石灰除去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剩余的主要是氮氣,在加熱的條件下,鎂和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化學方程式為3Mg+N2Mg3N2;故答案為:3Mg+N2Mg3N2;
(4)整套裝置內充滿了空氣,步驟Ⅰ中點燃甲處酒精燈,通入一段時間空氣的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的氧氣,防止鎂與氧氣反應;故答案為:排出裝置內的氧氣,防止鎂與氧氣反應;
(5)裝置甲增重的質量即為空氣中氧氣的質量,丙增重的質量為空氣中氮氣的質量,乙增重的質量為空氣中二氧化碳與水蒸氣的質量,最終裝置戊量筒里水的體積為VmL,則丁裝置收集到氣體的體積為VmL,該氣體的密度為ρg/mL,因此該氣體的質量為ρVg。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shù)為;故答案為:。
【點評】實驗探究題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之一,它包括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實驗結論和實驗規(guī)律的探究等。本題通過實驗資料和實驗分析,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屬于結論性探究。同學們要具體分析,綜合掌握。
13.(6分)某興趣小組用氧化銅和稀硫酸制取硫酸銅溶液。向盛有一定質量氧化銅的燒杯中加入10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104.0g溶液。
回答問題:
(1)稀硫酸的pH ?。肌?(填“<”“=”或“>”)。
(2)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精確到0.1%)。
【分析】(1)根據(jù)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來分析;
(2)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化學方程式來分析計算。
【解答】解:(1)稀硫酸顯酸性,pH小于7;故答案為:<;
(2)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增重的質量即為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即104.0g﹣100.0g=4.0g
設生成硫酸銅的質量為x,則: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4.0g x
x=8.0g
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7.7%
答: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7.7%。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學方程式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綜合計算即可正確解答本題,解題時要注意解題的規(guī)范性。
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沖刺】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附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推斷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