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理解古詩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古詩。
3.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領(lǐng)悟詩歌的主旨。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野望 王績
王績(585~644),唐初著名詩人。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他是后世公認的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王績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過六合縣丞、太樂丞等卑職外,一生大部分時間隱居鄉(xiāng)里。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自比嵇康、阮籍、劉伶和陶淵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與唐初流行的浮靡詩風顯然有別。
⑴東皋(g?。涸娙穗[居的地方。(2)薄(bó)暮:傍晚。薄,迫近(3)徙倚(xǐyǐ):徘徊,來回地走。依:歸依。(4)秋色:一作“春色”。(5)落暉:落日。(6)犢(dú):小牛,這里指牛群。(7)禽:鳥獸,這里指獵物。(8)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首聯(lián)“望”字點題:薄暮時分,牛羊歸家,雞棲于塒,難免讓人產(chǎn)生思歸之情??墒窃摎w去何方?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化用曹操的詩句,呼應(yīng)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詩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卻始終不得志的迷茫、彷徨和失意情緒,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落日的余暉。頷聯(lián)承“望”字而來,又緊扣“薄暮”,寫出遠望所見到的景色,描寫了一派秋意頗濃的山野景色。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牧人驅(qū)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頸聯(lián):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躍了起來。頸聯(lián)轉(zhuǎn)而寫人,寫動態(tài)、寫近景:畫面靜謐、悠閑、恬淡,但在詩人這里,看到牧人們皆有所歸,“我”卻獨無,反而呈現(xiàn)出憂郁、孤獨、清冷的色彩,這自然是詩人心緒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述說自己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面對現(xiàn)實中的輾轉(zhuǎn)漂泊、彷徨苦悶、孤獨無依,所以只好放聲高歌,追懷古代伯夷、叔齊那樣的隱逸高士,道出了詩人 內(nèi)心的苦悶和悵惘 。
全詩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惆悵的心緒。
分小組背誦這首詩,做課堂練習。1.《野望》中寫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2. 《野望》中抒發(fā)作者孤獨抑郁之情的詩句是:3. 王績在《野望》一詩中寫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的詩句是:4.王績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現(xiàn)詩人身處亂世,前途無望,孤獨抑郁心情的句子是:5.《野望》中,描寫秋意正濃的山野景色的詩句是:
1、請同學們課后收集關(guān)于王績的其它詩。2、把這首詩編寫成故事。
黃鶴樓,屹立在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的黃鶴磯上。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長江,奇姿雕甍(méng),重檐翼舒,氣勢軒昂宏偉,聳天峭地。遠遠望去,崢嶸的樓影隱現(xiàn)于縹緲的煙靄之中,壯麗輝煌,宛如仙宮瓊殿,自古就有“天下絕景”之譽,曾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并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
據(jù)《報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shè)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并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了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另一說是有一位名叫費祎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后乘黃鶴升天。后來人們?yōu)閼涯钯M祎,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只剩下,
僅留下
仙人早已乘著黃鶴飛去,這里只剩下了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晴日里的平野和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br/>首聯(lián):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鶴而去之意,使人想象傳說中的仙人在此登樓駕鶴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歲月不在之感,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與苦悶。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jīng)歷經(jīng)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著黃鶴樓,大有歲月易逝之感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頸聯(lián):景物描寫,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生機勃勃的景象?!皻v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br/> 尾聯(lián):點題。日暮思歸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煙霧籠罩更增添了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 愁什么呢?
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禁抒發(fā)了懷舊、思鄉(xiāng)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xiāng)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描寫了詩人登臨黃鶴樓所見到的景象,通過憑吊古跡,抒發(fā)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愁緒
邊塞詩:指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盛唐詩人、畫家,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因官至尚書右丞,也稱‘王右丞’。他的山水詩清新淡遠,自然脫俗,極有畫意。北宗蘇軾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按嬖?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維(701—761)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道詩所寫的即為赴邊途中的所見所感。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敘事,出使邊塞抒情,內(nèi)心抑郁寫景,塞外風光敘事,戰(zhàn)事緊張
一輛車,表明此次出使隨從不多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典屬國(秦漢官名)簡稱,這里代指使臣,即作者自己
乘一輛車去慰問邊關(guān)守軍,使者(我)路經(jīng)的屬國已過了居延地區(qū)。
開頭點題,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經(jīng)過的地點。輕車簡從,形單影只,傳達出行程中內(nèi)心的孤寂感。
飄飛的蓬草,故事中常用于比喻遠行的人。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胡,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我(出行的人)像飄飛的蓬草一樣飛出大唐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地。
”征蓬“”歸雁“實寫所見之景,更是作者即景抒情,以景物自比,詩人覺得自己就似”征蓬“一樣隨風飄出關(guān)塞,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浩瀚無邊的沙漠中,一股烽煙直上云天,黃河上空,有一輪圓圓的落日。
頸聯(lián):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圖,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從側(cè)面烘托了守邊將土凄涼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借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wèi)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
古關(guān)名,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山名,今蒙古三音諾顏汗中部的杭愛山。
在蕭關(guān)遇到偵察騎兵,報告唐軍統(tǒng)帥正在前線。
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yīng),寫到達邊塞的情景,借候騎之口,點明都護崔希逸遠在燕然前線,用以概括守邊將士繁重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贊美了他們以身許國的愛國熱情。
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出使塞外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麗壯闊的風光,表達了詩人出使邊塞的慷慨悲壯以及抑郁孤寂的思想情感。
邊塞詩:詩人為即將遠行的人的送行、告別而作的詩,而詩人本人一般不離開此地。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他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代表詩作《靜夜思》《行路難》《望廬山瀑布》《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傳世。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荊門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cè)?,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的楚國故地游覽。這時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西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不由得即景抒情,寫下了這首廣為傳誦的五言律詩。
渡遠荊門外,來從 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 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楚地。這里指今湖北一帶。
(我乘船)從荊門山外渡江,遠去楚地漫游。山隨著平曠的原野的出現(xiàn)漸漸消失,江水奔流到遼遠無際的原野之中。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形成了海市蜃樓般的景象。但我還是喜愛故鄉(xiāng)的水,它不遠萬里送我行舟遠游。
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變形成的美麗景象。
首聯(lián):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扣住詩題,交代了詩人此行的目的:遠渡荊門,到楚地游歷。 具有穿針引線、貫穿全詩的作用。
頷聯(lián):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詩人用遠景勾勒出一幅氣勢雄渾的萬里長江圖。
一個“隨”字,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生動再現(xiàn)出來,給人以空間的流動感。“入”字寫出遠處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詩句也蘊含著詩人喜悅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氣。
尾聯(lián):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擬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戀故鄉(xiāng),卻借故鄉(xiāng)的山水說故鄉(xiāng)眷戀他。此聯(lián)寫出了長江水送“我”的離別之意,對故鄉(xiāng)依戀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
題目意思是:(詩人)在春天前往錢塘湖游覽。
白居易(72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通俗易懂,他是唐朝作品最多的詩人。作品有《白氏長慶集》流傳于后世,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長慶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zhì)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分組討論,依照課下注釋翻譯古詩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出漲,水面剛剛與湖岸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從幾個地方早來的黃鶯,爭著擠在向陽的樹上,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筑巢。 色彩繽紛的春花慢慢地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淹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面的美景,總覺得觀賞不夠,尤其是那綠色楊柳下的白沙堤。
本詩是圍繞哪兩個字來寫的?詩人的行蹤是怎樣的?
圍繞“春”“行”來寫的。
詩人行蹤: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孤山寺北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
頷聯(lián):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句中的“幾處”“誰家”用得極其精妙,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效果。聯(lián)系全詩,說說為什么。
不能。“幾處”“誰家”照應(yīng)“早鶯”“新燕”,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表達了錢塘湖初春季節(jié)的特點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為“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頸聯(lián):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句中“爭”和“啄”兩個動詞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①“爭”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讓人感到了春光的難得與富貴。②“啄”字生動地描繪了燕子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和生機。
尾聯(lián):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尾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xiàn)了作者對早春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這首詩通過描寫湖水,云腳,早鶯,新燕等景物展現(xiàn)了一幅景色明麗、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3 唐詩五首野望評課ppt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作者王績,趣味引入,二朗讀,三品讀詩歌,由近及遠,課堂檢測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野望課堂教學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作者簡介,一切景語皆情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野望集體備課ppt課件,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學法指津,走近作者明晰背景,王績其他作品,聽讀詩歌初步掌握,掌握字詞,掌握節(jié)奏,再讀詩歌品味賞析,品味賞析走進心靈,知識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