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考點三 運動的快慢 續(xù)表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如圖1-1所示)的高度經(jīng)我國有關(guān)專家測量為8844.43 m,通過公布的這一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測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8844.43 m= cm= km。??
2.如圖1-2所示的日晷是利用晷上的針的影子長短和位置的變化來判斷時間的計時工具,它利用了光 的原理。從早晨到中午,陽光下日晷晷針的影子變 ,該影子相對于日晷的盤面某刻度線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整個日晷相對于 是靜止的。?
3.如圖1-3所示是中學生百米賽跑的場景,裁判員是利用 的方法比較學生運動的快慢的,那么所用時間最短的中學生跑得最 。在賽跑過程中,以 為參照物,學生是運動的。小明的鞋底花紋很深,可以 。小明的成績是12.50 s,他百米賽跑的平均速度為 m/s。小明沖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 。?
4.如圖1-4所示是蝸牛沿直線緩慢爬行的情景,小明突然想:蝸牛是勻速運動的嗎?他用停表和刻度尺測出了蝸牛運動的距離和時間,如下表所示。
(1)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蝸牛 (選填“是”或“不是”)勻速運動的。?(2)在整個實驗測量過程中,這個蝸牛的平均速度為 mm/s。?
1.(1)如圖1-5甲、乙所示,用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鉛筆的長度是 cm,圖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鉛筆的長度是 cm,圖 (選填“甲”或“乙”)的測量結(jié)果更精確。小華用圖乙刻度尺對物理課本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jié)果如下:26.13 cm、26.12 cm、26.10 cm、26.31 cm,則物理課本的長度應(yīng)記為 cm。?
探究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2)用停表測量校運動會上女子1500 m比賽成績,如圖丙所示,從開始計時到此刻經(jīng)歷的時間是 ,該同學的平均速度約為 m/s。(最后一空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2.如圖1-6Ⅰ所示,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過程。結(jié)合兩車的運動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前10 s內(nèi)甲車運動的路程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車運動的路程。?(2)乙車到達600 m處所用的時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車到達600 m處所用的時間。?
探究二 速度相關(guān)的圖像問題
(3)甲車在做 運動,乙車在做 運動。(均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4)甲車在4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v甲= m/s,?乙車在4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v乙= km/h。?(5)如圖Ⅱ所示,A、B兩圖中屬于甲車運動的s-t或v-t圖線的是圖 (選填“A”或“B”)。?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 s才開始運動;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 m處;③從第3 s開始,vA>vB,5 s末A、B相遇;④5 s內(nèi),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確B.只有③④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D.只有②③正確
3.如圖1-7所示是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4. [2018·濰坊] 質(zhì)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分別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從同一位置同時向上運動,兩物體運動的s-t圖像如圖1-8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第4 s時兩者相距16 m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C.甲做速度為4 m/s的勻速運動D.以甲為參照物,乙豎直向下運動
【設(shè)計和進行實驗】1.實驗原理:v=2.實驗主要器材:小車、斜面(作用:使小車獲得動力,加速下滑。注意:實驗時斜面傾角不宜過大,目的是方便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減小誤差)、刻度尺(作用: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注意:測量時要“頭對頭”“尾對尾”)、停表(作用:測量時間)、金屬片(作用:確保小車到達終點時在同一位置)。
突破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 3.設(shè)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據(jù)v= 計算小車各段的平均速度,并繪出實驗數(shù)據(jù)曲線圖,通過小車在單位時間內(nèi)運動的路程來判斷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實驗中小車做變速直線運動)
【交流、反思與誤差分析】 4.測量下半段(或任意一段)路程的速度時,不能讓小車從中點(或除頂端外的任意一起點)由靜止釋放,因為小車運動到中點(或除頂端外的任意一點)時的速度不為零。 5.小車下滑過程中(不計摩擦)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為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6.誤差分析:①若小車經(jīng)過終點后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測量值偏大,平均速度測量值偏小;②若小車靜止釋放時未放在頂端,導致時間測量值偏小,平均速度測量值偏大。
例1 小明利用如圖1-9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時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1)依據(jù)的實驗原理是 ,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和 。?(2)斜面應(yīng)選擇較小坡度,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在實驗中便于測量 。?
例1 小明利用如圖1-9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時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3)圖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測得小車通過AB段所用時間tAB=3 s,則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最后一空保留三位小數(shù))?(4)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選填“大”或“小”)。?
例1 小明利用如圖1-9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時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5)小車通過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 小車通過上半程AB段的平均速度;小車通過全程AC段的平均速度 小車通過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突破練習課件 第21課時 電壓 電阻 (含解析),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材梳理夯實基礎(chǔ),思維導圖構(gòu)建體系,考點一電壓及其測量,不高于36,分度值,考點二電阻,阻礙作用,考點三變阻器,電阻大小,最大阻值為50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突破練習課件 第20課時 電流 電路 (含解析),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材梳理夯實基礎(chǔ),思維導圖構(gòu)建體系,考點一電荷,摩擦起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導體與絕緣體,自由電荷,考點二電流及其測量,正電荷,02A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突破練習課件 第14課時 功 功率 (含解析),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材梳理夯實基礎(chǔ),思維導圖構(gòu)建體系,考點一功,考點二功率,×103,×102,探究一功的概念,探究二功率的概念,12×107,12×105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